CN219639526U -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9526U
CN219639526U CN202321325385.XU CN202321325385U CN219639526U CN 219639526 U CN219639526 U CN 219639526U CN 202321325385 U CN202321325385 U CN 202321325385U CN 219639526 U CN219639526 U CN 219639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ection
main
flow spa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53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华海
宣永斌
秦久龙
寿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53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9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9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9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四通阀包括阀芯、导阀和主阀体。主阀体设有阀腔,阀芯滑动地设于阀腔。阀芯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缺口部,且第一缺口部与阀腔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流量空间。阀芯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缺口部,且第二缺口部与阀腔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流量空间。主阀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导阀通过第一通孔连通第一流量空间,主阀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孔,导阀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二流量空间。本申请提供的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解决了四通阀的阀芯内部结构复杂,导致阀芯加工难度大且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四通阀用于空调系统中,主要作用是改变制冷剂的流向。四通阀主要由阀体、阀芯、导阀和信号管组成。其中,阀芯安装于阀体的阀腔内,导阀通过信号管连通阀腔的左右两端,以向阀腔的左端或者右端充注高压气体,并增大阀腔左端或者右端的压强。阀芯在阀腔左右两端压强差的推动下移动并改变四通阀的连通状态,从而改变制冷剂的流向。
通常,会在阀芯内部设置中心通道和进气通道,其中,中心通道沿着阀芯的轴向贯穿阀芯的左右两端,而进气通道一端连通高压进气管,另一端连通中心通道。在中心通道和进气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流道转换机构,高压进气管内的高压气体先进入进气通道,再经流道转换机构流向中心通道的左侧或者右侧,并最终流入阀腔的左端部或者右端部,以增大阀腔左端或者右端的压强。但是,如此设置,使得阀芯内部结构复杂,导致阀芯加工难度大且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以解决四通阀的阀芯内部结构复杂,导致阀芯加工难度大且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四通阀,四通阀包括阀芯、导阀和主阀体。主阀体设有阀腔,阀芯滑动地设于阀腔。阀芯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缺口部,且第一缺口部与阀腔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流量空间。阀芯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缺口部,且第二缺口部与阀腔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流量空间。主阀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导阀通过第一通孔连通第一流量空间,主阀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孔,导阀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二流量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缺口部呈环状,和/或,第二缺口部呈环状。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第一通孔与第一流量空间保持连通状态,或者,有利于第二通孔与第二流量空间保持连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芯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连接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主体段。第一段和主阀体的第一端位于主体段的一侧,第二段和主阀体的第二端位于主体段的另一侧。沿着阀腔的轴向,主体段的外径大于第一段的外径,以使主体段与第一段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缺口部,主体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段的外径,以使主体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第二缺口部。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缺口部以及第二缺口部均呈环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主体段至靠近主阀体的第一端的方向,第一段的外径呈减小的趋势。和/或,自主体段至靠近主阀体的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段的外径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为第一通孔预留更多的设置空间,从而便于加工出第一通孔,以及能够为第二通孔预留更多的设置空间,从而便于加工出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主体段至靠近主阀体的第一端的方向,第一段的外径阶梯式减小。自主体段至靠近主阀体的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段的外径阶梯式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利于降低第一缺口部以及第二缺口部的加工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沿着阀腔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1,第二段沿着阀腔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2,主体段沿着阀腔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3,满足,s1≤0.5s3,且s2≤0.5s3。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缩短阀芯换向的响应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沿着阀腔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与第二段沿着阀腔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相同或趋于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阀芯自主阀体的第一端开始朝向主阀体的第二端移动所需的压强大小与阀芯自主阀体的第二端开始朝向主阀体的第一端移动所需的压强大小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第二段和主体段同轴设置,和/或,第一段、第二段和主体段一体成型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强阀芯的结构强度,并且,得阀芯受力更加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通阀还包括第一导管连通于第一通孔和导阀。四通阀还包括第二导管,第二导管连通于第二通孔和导阀。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方便导阀连通阀腔。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四通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四通阀及空调系统,由于导阀通过第一通孔连通第一流量空间,因此当阀芯移动至主阀体的第一端时,第一流量空间为高压气体提供了容纳空间,使得导阀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通孔持续流入第一流量空间,并使得第一流量空间的压强持续增大,从而便于快速推动阀芯自主阀体的第一端朝向主阀体的第二端移动。同样地,由于导阀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二流量空间,因此阀芯移动至主阀体的第二端时,第二流量空间为高压气体提供了容纳空间,使得导阀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通孔持续流入第二流量空间,并使得第二流量空间的压强持续增大,从而便于快速推动阀芯自主阀体的第二端朝向主阀体的第一端移动。
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在阀芯内部设置中心通道、进气通道以及流道转换机构,本申请提供的四通阀通过在阀芯的第一端和第二段分别设置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以及在主阀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即可实现向阀腔供气,并能快速推动阀芯移动。阀芯结构简单,且无需多余零部件,从而大大降低了阀芯的加工难度,并降低了四通阀的加工成本。并且,由于取消了中心通道,因此能够避免制冷剂通过中心通道流滞在阀腔的端部,导致阀芯换向时产生液压,并造成液击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当阀芯位于主阀体的第二端时图3在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当阀芯位于主阀体的第一端时图3在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阀芯;110、第一缺口部;120、第二缺口部;130、第一段;140、第二段;150、主体段;160、第一槽;170、第二槽;180、第三槽;190、第四槽;200、导阀;300、主阀体;310、阀腔;311、第一流量空间;312、第二流量空间;320、第一通孔;330、第二通孔;400、第一接管;500、第二接管;600、第三接管;700、第四接管;810、第一导管;820、第二导管;830、第三导管;840、第四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四通阀用于空调系统中,主要作用是改变制冷剂的流向。四通阀主要由阀体、阀芯、导阀和信号管组成。其中,阀芯安装于阀体的阀腔内,导阀通过信号管连通阀腔的左右两端,以向阀腔的左端或者右端充注高压气体,并增大阀腔左端或者右端的压强。阀芯在阀腔左右两端压强差的推动下移动并改变四通阀的连通状态,从而改变制冷剂的流向。
通常,会在阀芯内部设置中心通道和进气通道,其中,中心通道沿着阀芯的轴向贯穿阀芯的左右两端,而进气通道一端连通高压进气管,另一端连通中心通道。在中心通道和进气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流道转换机构,高压进气管内的高压气体先进入进气通道,再经流道转换机构流向中心通道的左侧或者右侧,并最终流入阀腔的左端部或者右端部,以增大阀腔左端或者右端的压强。但是,如此设置,使得阀芯内部结构复杂,导致阀芯加工难度大且加工成本高。
请参阅图1-图5,为了解决阀芯100内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且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四通阀,具体地,四通阀包括阀芯100、导阀200和主阀体300。主阀体300设有阀腔310,阀芯100滑动地设于阀腔310,阀芯10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缺口部110,且第一缺口部110与阀腔31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流量空间311。阀芯1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缺口部120,且第二缺口部120与阀腔31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流量空间312。主阀体30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孔320,导阀200通过第一通孔320连通第一流量空间311。主阀体3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孔330,导阀200通过第二通孔330连通第二流量空间312。
需要说明的是,沿着阀芯的轴向,阀芯100的第一端和主阀体300的第一端位于相同侧,且阀芯100的第二端和主阀体300的第二端位于相同侧。
由于导阀200通过第一通孔320连通第一流量空间311,因此当阀芯100移动至主阀体300的第一端时,第一流量空间311能够为高压气体提供容纳空间,使得导阀200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20持续流入第一流量空间311,并使得第一流量空间311的压强持续增大,从而便于快速推动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一端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移动。同样地,由于导阀200通过第二通孔330连通第二流量空间312,因此阀芯100移动至主阀体300的第二端时,第二流量空间312能够为高压气体提供容纳空间,使得导阀200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通孔330持续流入第二流量空间312,并使得第二流量空间312的压强持续增大,从而便于快速推动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二端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移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阀芯100内部设置中心通道、进气通道以及流道转换机构,本申请提供的四通阀通过在阀芯1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第一缺口部110和第二缺口部120,以及在主阀体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设置第一通孔320和第二通孔330,即可实现向阀腔310供气,并能快速推动阀芯100移动。阀芯100结构简单,且无需多余零部件,从而大大降低了阀芯100的加工难度,并降低了四通阀的加工成本。并且,由于取消了中心通道,因此能够避免制冷剂通过中心通道流滞在阀腔310的端部,导致阀芯100换向时产生液压,并造成液击事故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缺口部110呈环状。也即,第一流量空间311也呈环状,因此,即使阀芯100在阀腔310内意外旋转一定角度,第一通孔320与第一流量空间311仍能保持连通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缺口部120呈环状。也即,第二流量空间312也呈环状,因此,即使阀芯100在阀腔310内意外旋转一定角度,第二通孔330与第二流量空间312仍能保持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阀芯100包括第一段130、第二段140,以及连接第一段130和第二段140之间的主体段150。沿着阀芯的轴向,第一段130和主阀体300的第一端位于主体段150的一侧,第二段140和主阀体300的第二端位于主体段150的另一侧。主体段150的外径大于第一段130的外径,以使主体段150与第一段130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缺口部110,主体段150的外径大于第二段140的外径,以使主体段150与第二段140的连接处形成第二缺口部120。
通过设置主体段150的外径大于第一段130的外径,使得第一缺口部110呈环状。同样地,通过设置主体段150的外径大于第二段140的外径,使得第二缺口部120呈环状。
具体地,第一段130、主体段150以及第二段140一体成型设置,成型方式为浇铸成型或者车削成型。如此,有利于提高阀芯100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自主体段150至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的方向,第一段130的外径呈减小的趋势。
相较于设置自主体段150至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的方向,第一段130的外径大小不变,在第一段130的最大外径和第一流量空间311的最小体积都相同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空间311沿着阀芯100轴线方向的长度更大,从而能够为第一通孔320预留更多的设置空间,从而便于加工出第一通孔320。
此外,也可以结合上述一些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缺口部110或者第二缺口部120设计为环状,还能够沿着主阀体300周向灵活设置第一通孔320或者第二通孔330的分布位置,进一步可改变第一导管810或者第二导管820的布置位置及安装角度,以便于能适应不同安装工况。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自主体段150至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的方向,第一段130的外径阶梯式减小。
如此,能够形成台阶状的第一缺口部110,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缺口部110的加工难度。例如,第一缺口部110可以设置成一层台阶、两层台阶或者三层台阶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一一列举。
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自主体段150至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的方向,第一段130的外径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自主体段150至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段140的外径呈减小的趋势。
同样地,相较于设置自主体段150到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段140的外径大小不变,在第二段140的最大外径和第二流量空间312的最小体积都相同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量空间312沿着阀芯100轴线方向的长度更大,从而能够为第二通孔330预留更多的设置空间,便于加工出第二通孔330。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自主体段150至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段140的外径阶梯式减小。
如此,能够形成台阶状的第二缺口部120,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二缺口部120的加工难度。例如,第二缺口部120可以设置成一层台阶、两层台阶或者三层台阶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一一列举。
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自主体段150到至靠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段140的外径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段130沿着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1,第二段140沿着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2,主体段150沿着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3,满足,s1≤0.5s3,且s2≤0.5s3
如此,使得主体段150靠近第一流量空间311的端部具有大小合适的受力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大高压气体作用在主体段150靠近第一流量空间311的端部的压力,进而便于第一流量空间311内的高压气体快速推动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一端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移动。同样地,也使得主体段150靠近第二流量空间312的端部具有大小合适的受力面积,从而便于增大高压气体作用在主体段150靠近第二流量空间312的端部的压力,进而便于第二流量空间312内的高压气体快速推动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一端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移动。也即,如此设置,有利于缩短阀芯100换向的响应时间。
进一步地,第一段130沿着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与第二段140沿着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相同或趋于相同。
也即,主体段150靠近第一流量空间311的端部的受力面积与主体段150靠近第二流量空间312的端部受力面积大小相等,从而使得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一端开始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移动所需的压强大小与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二端开始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移动所需的压强大小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段130、第二段140和主体段150同轴设置。
如此,使得第一段130与主体段150之间的第一缺口部110呈圆环状,进而使得阀芯100受力更加均匀,从而避免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一端开始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移动时出现偏心卡滞的问题。同样地,使得第二段140与主体段150之间形成的第二缺口部120呈圆环状,进而使得阀芯100受力更加均匀,从而避免阀芯100自主阀体300的第二端开始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移动时出现偏心卡滞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阀芯100设有第一槽160,第二槽170、第三槽180和第四槽190。其中,第一槽16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槽170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槽160和第二槽170相互背离设置,第三槽180的延伸方向和第四槽190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三槽180和第四槽190相互背离设置,第一槽160与三槽的延伸方向近似垂直。四通阀还包括第一接管400、第二接管500、第三接管600和第四接管700,第一接管400、第二接管500、第三接管600和第四接管700分别连接于主阀体300的侧壁并连通阀腔310。其中,第一接管400为高压侧,第一接管400用于连通压缩机的排气管。第二接管500为低压侧,第二接管500用于连通压缩机的吸气管。四通阀还包括第一导管810、第二导管820、第三导管830和第四导管840。其中,第一导管810连通于第一通孔320和导阀200,第二导管820连通于第二通孔330和导阀200,第三导管830连通于第一接管400和导阀200,第四导管840连通于第二接管500和导阀200。导阀200还包括线圈(图未示),通过线圈断电或者通电,以使第三导管830通过导阀200连通第一导管810或者第二导管820。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四通阀的工作过程如下:
线圈断电时,第三导管830通过导阀200连通第一导管810,以使压缩机排气管的高压气体从第一接管400通过第三导管830进入导阀200,然后通过第一导管810进入第一流量空间311,并使第一流量空间311的压强逐渐增大,此时,第二导管820通过导阀200连通第四导管840,以使第二流量空间312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导管820进入导阀200,并通过第四导管840排入压缩机的吸气管。阀芯100在第一流量空间311与第二流量空间312的压差作用下,自主阀体300的第一端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移动,并使得第一槽160连通第一接管400与第三接管600,第二槽170连通第二接管500与第四接管700。
线圈通电时,第三导管830通过导阀200连通第二导管820,以使压缩机排气管的高压气体从第一接管400通过第三导管830进入导阀200,然后通过第二导管820进入第二流量空间312,并使第二流量空间312的压强逐渐增大,此时,第一导管810通过导阀200连通第四导管840,以使第一流量空间31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导管810进入导阀200,并通过第四导管840排入压缩机的吸气管。阀芯100在第二流量空间312与第一流量空间311的压差作用下,自主阀体300的第二端朝向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移动,并使得第三槽180连通第二接管500与第三接管600,第四槽190连通第一接管400与第四接管700。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四通阀。本申请提供的四通阀换向响应速度更快,从而有利于快速改变空调系统内制冷剂的流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包括阀芯(100)、导阀(200)和主阀体(300);
所述主阀体(300)设有阀腔(310),所述阀芯(100)滑动地设于所述阀腔(310),所述阀芯(10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缺口部(110),且所述第一缺口部(110)与所述阀腔(31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流量空间(311),所述阀芯(1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缺口部(120),且所述第二缺口部(120)与所述阀腔(31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流量空间(312);
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孔(320),所述导阀(20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20)连通所述第一流量空间(311),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孔(330),所述导阀(20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0)连通所述第二流量空间(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部(110)呈环状,和/或,所述第二缺口部(120)呈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00)包括第一段(130)、第二段(14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130)和所述第二段(140)之间的主体段(150);
沿所述阀芯的轴向,所述第一段(130)和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主体段(150)的一侧,所述第二段(140)和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主体段(150)的另一侧;
所述主体段(150)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130)的外径,以使所述主体段(150)与所述第一段(130)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缺口部(110),所述主体段(150)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段(140)的外径,以使所述主体段(150)与所述第二段(140)的连接处形成第二缺口部(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主体段(150)至靠近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段(130)的外径呈减小的趋势;
和/或,自所述主体段(150)至靠近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段(140)的外径呈减小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主体段(150)至靠近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段(130)的外径阶梯式减小;
自所述主体段(150)至靠近所述主阀体(30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段(140)的外径阶梯式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30)沿着所述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1,所述第二段(140)沿着所述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2,所述主体段(150)沿着所述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s3,满足,s1≤0.5s3,且s2≤0.5s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30)沿着所述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段(140)沿着所述阀腔(310)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相同或趋于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30)、所述第二段(140)和所述主体段(150)同轴设置;
和/或,所述第一段(130)、所述第二段(140)和所述主体段(150)一体成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还包括第一导管(810),所述第一导管(810)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320)和所述导阀(200);
和/或,所述四通阀还包括第二导管(820),所述第二导管(820)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330)和所述导阀(200)。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四通阀。
CN202321325385.XU 2023-05-26 2023-05-26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219639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5385.XU CN219639526U (zh) 2023-05-26 2023-05-26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5385.XU CN219639526U (zh) 2023-05-26 2023-05-26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9526U true CN219639526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5385.XU Active CN219639526U (zh) 2023-05-26 2023-05-26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9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52248A (ko) 압력 조절 밸브
US20180258949A1 (en) Variable Compressor
CN219639526U (zh) 四通阀及装配有该四通阀的空调系统
CN108798823B (zh) 一种基于双腔反馈的三级变排量控制系统
CN106051441B (zh) 一种输出排量可变双联转子泵及其控制系统
CN107939473B (zh) 一种先导阀控制三级变排量机油泵
CN111795190A (zh) 一种活塞驱动的直通式调压调流阀
EP1670563B1 (en) Reverse flow spin-cleaning liquid filters
CN105626692B (zh) 线性压缩机及其气体轴承结构
CN211449693U (zh) 一种流量平稳的燃油计量阀
CN111952628A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7056463U (zh) 阀芯及单向阀
CN107725823B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水旁通阀
WO2018210046A1 (zh) 行走马达集成阀盖及行走马达
CN110017395B (zh) 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用外控阀
CN212429282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制冷系统
KR20230018519A (ko) 스로틀 밸브 및 열교환 시스템
CN212429281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制冷系统
CN209909271U (zh) 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用外控阀
CN208347956U (zh) Egr混合器及egr系统
CN108869434B (zh) 一种平衡阀
CN216242386U (zh) 一种多级笼罩迷宫式减压调节阀
US6817177B2 (en) Replenishing device for a closed circuit
CN217951309U (zh) 一种三通阀及其应用的空气压缩机
CN218294639U (zh) 一种带一体式阀芯的燃油计量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