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9306U - 一种轴装制动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装制动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9306U
CN219639306U CN202320848825.3U CN202320848825U CN219639306U CN 219639306 U CN219639306 U CN 219639306U CN 202320848825 U CN202320848825 U CN 202320848825U CN 219639306 U CN219639306 U CN 219639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friction ring
rib
brake disc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88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刚
李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shang Haiwei Motorcycle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shang Haiwei Motorcycl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shang Haiwei Motorcycle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shang Haiwei Motorcycl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88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9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9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9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轴装制动盘,包括同轴平行连接的第一摩擦环基板和第二摩擦环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连接有螺栓凸台、多组第一散热筋组和多个第一支撑筋,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均沿径向延伸,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螺栓凸台之间,其中第一散热筋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筋呈S型,并具有相对靠近轴心的内侧端和相对远离轴心的外侧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筋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筋的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外侧端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分别位于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的中心位置,并靠近所述外侧端。本申请提供的轴装制动盘能够在确保制动盘稳定性的基础上,以较低的成本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轴装制动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装制动盘。
背景技术
随着动车组速度的提高,功率不断增大,能量消耗也随之增大。为达到整体节能降耗的目的,目前大多是从减轻制动盘的质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常用方式包括:1.采用高强度材料来减薄制动盘摩擦环基板的厚度或或者散热筋截面积;2.通过在制动盘摩擦环基板上钻轴向的通风孔或者铣槽,来减轻整体的重量。
以上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是对于第一种方式来说,总成本方面不具有优势,对于第二种方式来说,虽然达到了目的,但是却是以破坏制动盘原有的构造作为代价,在制动盘的工作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同时,也容易缩短制动盘的使用寿命,有可能得不偿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轴装制动盘,其中在第一摩擦环基板和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还设置有按照预定规律分布的多个第一散热筋组和第一支撑筋,能够在第一摩擦环基板和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形成多个单独的通风气流通道,不仅可以避免整个环状型腔中出现气流大紊乱的情况,还可以降低风阻,增加空气与制动盘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通风功率,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此外,基于散热筋和支撑筋在第一摩擦环基板和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建立的连接关系,制动盘的工作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轴装制动盘,其中通过第二散热筋能够进一步增加通风气流通道的数量和散热表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该轴装制动盘的稳定性,降低通风功率;其中通过第二支撑筋还能够提高制动盘的支撑制动压力,进一步增加制动盘的散热表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轴装制动盘,其中通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可以减小进风和排风的阻力,另外,第二支撑筋的中心位置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撑筋的中心位置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制动盘外侧端的热传导效果,进而缩小制动盘表面的温差,同时也可以增加制动盘的进风量。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装制动盘,包括同轴平行连接的第一摩擦环基板和第二摩擦环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于靠近轴心的内圈通过均匀间隔分布的螺栓凸台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还连接有多组第一散热筋组和多个第一支撑筋,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均沿径向延伸,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螺栓凸台之间,其中第一散热筋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筋呈S型,并具有相对靠近轴心的内侧端和相对远离轴心的外侧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筋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筋的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外侧端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分别位于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的中心位置,并靠近所述外侧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筋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一支撑筋在横截面方向沿径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还连接有多组第二散热筋组,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筋组与所述第一散热筋组相配合,所述第二散热筋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散热筋,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筋呈弧形沿径向延伸,并以环抱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两侧,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筋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还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筋,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筋位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之间,并分别正对所述螺栓凸台,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筋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所在环板的中心线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筋为圆柱状支撑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以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中心所在的平面为剖视基准面,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形成H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的内侧面均由所述第二支撑筋处倾斜朝外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远离轴心的内侧面被定义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靠近轴心的内侧面被定义为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通过弧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侧面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且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轴装制动盘的盘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轴装制动盘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第一摩擦环基板,20-第二摩擦环基板,111-第一侧面,112-第二侧面,113-弧面结构,30-螺栓凸台,40-第一散热筋组,41-第一散热筋,50-第一支撑筋,60-第二散热筋组,61-第二散热筋,70-第二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说明书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和图2,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轴装制动盘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其中所述轴装制动盘包括同轴平行连接的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第二摩擦环基板20,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于靠近轴心的内圈通过均匀间隔分布的螺栓凸台30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之间还连接有多组第一散热筋组40和多个第一支撑筋50,主要起到加强结构连接强度和降低通风功率或者说提高散热效果的目的。具体的,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40均沿径向延伸,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螺栓凸台30之间,其中第一散热筋组40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散热筋41,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筋41呈S型,并具有相对靠近轴心的内侧端和相对远离轴心的外侧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筋组40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筋41的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外侧端之间的距离,形成大致呈双手托举的样式结构,此外,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50分别位于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40的中心位置,并靠近所述外侧端,这样一来,在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形成的环状空腔内,所述第一散热筋41可以将环状散热空腔分成若干个单独的通风气流通道,从而避免整个环状型腔内出现气流大紊乱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风阻,减小通风功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而所述第一支撑筋50能够提高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之间的结构连接强度,确保该轴装制动盘具有足够的截面支撑制动压力,确保轴装制动盘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配合所述第一散热筋41使通风气流通道的数量翻倍,从而进一步增加空气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减小通风功率,提高节能降耗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筋50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一支撑筋50在横截面方向沿径向延伸,以此通过平滑的曲面结构,增加通风气流的滑顺性,降低风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之间还连接有多组第二散热筋组60,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筋组60与所述第一散热筋组40相配合,所述第二散热筋组60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散热筋61,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筋61呈弧形沿径向延伸,并以环抱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筋50的两侧,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筋41的内侧,从而能够将单个第一散热筋组40内的通风气流通道切割为四个独立的通风通道,进一步增加空气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降低通风功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之间还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筋70,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筋70位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40之间,并分别正对所述螺栓凸台30,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筋70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所在环板的中心线位置,以此既能够保证该轴装制动盘具有足够的截面支撑制动压力,又能够调整由所述螺栓凸台30的两侧进风交汇处的气流冲突和紊乱,降低风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筋70为圆柱状支撑筋,确保通风的滑顺性。
进一步优选地,以所述第二支撑筋70的中心所在的平面为剖视基准面,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和所述第二支撑筋70之间形成H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的内侧面均由所述第二支撑筋70处倾斜朝外侧延伸,以此来减小进风和排风的阻力,同时增加空气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之间的散热筋和支撑筋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考虑到制动盘摩擦环中部的对流和辐射散热方式最差,主要依靠热传导的方式进行散热,同时,摩擦产生的热量沿制动盘径向从里到外逐渐增加,因此,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远离轴心的内侧面被定义为第一侧面111,同时,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靠近轴心的内侧面被定义为第二侧面112,其中所述第一侧面111通过弧面结构11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70,而所述第二侧面112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70,同时,所述第二支撑筋70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侧面111之间的距离L1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筋70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112之间的距离L2,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增加所述第一侧面111部分的厚度尺寸来提高靠近外侧端部分的热传导作用,进而减小制动盘整个盘面的温差。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由于所述第二支撑筋70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10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20所在环板的中心线位置,如果所述第二支撑筋70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侧面111之间的距离L1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筋70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112之间的距离L2,那么也就意味着所述第二侧面112在径向的厚度尺寸L4大于所述第一侧面111在径向的厚度尺寸L3,也就相当于增大了制动盘内孔处的进风宽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进风量,进而降低通风功率,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用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7)

1.一种轴装制动盘,包括同轴平行连接的第一摩擦环基板和第二摩擦环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于靠近轴心的内圈通过均匀间隔分布的螺栓凸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还连接有多组第一散热筋组和多个第一支撑筋,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均沿径向延伸,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螺栓凸台之间,其中第一散热筋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筋呈S型,并具有相对靠近轴心的内侧端和相对远离轴心的外侧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筋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筋的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外侧端之间的距离,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分别位于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的中心位置,并靠近所述外侧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一支撑筋在横截面方向沿径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轴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还连接有多组第二散热筋组,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筋组与所述第一散热筋组相配合,所述第二散热筋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散热筋,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筋呈弧形沿径向延伸,并以环抱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两侧,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筋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轴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之间还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筋,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筋位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散热筋组之间,并分别正对所述螺栓凸台,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筋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所在环板的中心线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轴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筋为圆柱状支撑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轴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中心所在的平面为剖视基准面,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形成H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的内侧面均由所述第二支撑筋处倾斜朝外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轴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远离轴心的内侧面被定义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一摩擦环基板和所述第二摩擦环基板靠近轴心的内侧面被定义为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通过弧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侧面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且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CN202320848825.3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轴装制动盘 Active CN219639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8825.3U CN219639306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轴装制动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8825.3U CN219639306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轴装制动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9306U true CN219639306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8825.3U Active CN219639306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轴装制动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9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08697A1 (en) Ventilated brake disc
CA1251149A (en) Discs for disc brakes
JPH0757088B2 (ja) 電機子ロ−タ
CN219639306U (zh) 一种轴装制动盘
CN210218495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双片筋条刹车盘
CN206929254U (zh) 一种散热型汽车刹车盘
CN107882899A (zh) 制动盘
CN207864486U (zh) 一种刹车盘
CN219639307U (zh) 一种轻量化轮装制动盘
CN206072170U (zh) 一种缓速器
CN215293366U (zh) 一种地铁城轨车辆轮装碳陶制动盘
CN202004622U (zh) 电涡流缓速器感应转子的改进结构
CN211239493U (zh) 一种电涡流缓速器转子及单转子电涡流缓速器
CN215908286U (zh) 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一体式制动盘
CN219840951U (zh) 一种通风制动盘、盘式制动器及车辆
CN215567543U (zh) 一种盘式制动器用制动盘
CN217976317U (zh) 一种应用于船用燃气轮机涡轮轮盘的冷却结构
CN211778669U (zh) 一种制动盘
CN216942495U (zh) 散热式轮毂
CN218207569U (zh) 一种碳陶制动盘
CN215096782U (zh) 一种便于导风降温的车轮轮辐
CN214248088U (zh) 一种浮动式碟刹盘
CN215673309U (zh) 一种通风汽车制动盘
CN117489727A (zh) 一种并型碳陶轮装制动盘
CN215361663U (zh) 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