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8410U -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8410U
CN219638410U CN202320725439.5U CN202320725439U CN219638410U CN 219638410 U CN219638410 U CN 219638410U CN 202320725439 U CN202320725439 U CN 202320725439U CN 219638410 U CN219638410 U CN 219638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anel holder
threaded rod
form panel
holder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54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Lugua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7254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8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8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8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包括地面、模板本体及底板,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有第一安装环及第二安装环,第一安装环的侧面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电动推杆的顶推端均设置有第一底座,第二安装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第二底座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杆,且均设置有两个,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当通过电动推杆推动连杆,使得连杆带动抵压板移动,对抵压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抵压板与不同水平高度的地面进行贴合,便于在高度不统一的地面适用支架,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位置,几何尺寸成型,保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身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因此建筑模板在使用时,需要配合模板支架对其进行支撑固定。
现有技术,如:CN216616873U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工程模板用固定支架,通过设置底座来实现对于支撑板的支撑,同时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这样就能够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节不同的使用高度,解决了现有不能调节不同的使用高度的问题,该基于建筑工程模板用固定支架,具备能够调节不同的使用高度的优点。
另有现有技术如:CN218323914U,一种建筑用的模板支架
CN217840890U,一种建筑工程模板用固定支架
但是上述以及其他典型现有技术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底部支撑结构为水平结构,当所需支撑的位置底部的地面高度不一致时,需要使用外部砖块等材料,填充至合适的高度对支架进行辅助支撑,操作较为不便。
2、由于模板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梁,支架顶部并不与模板本体的底部直接接触,而平面的支撑结构不利于对支撑梁进行加持固定,仅与支撑梁底部的表面进行接触,支撑面积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底部支撑结构为水平结构,当所需支撑的位置底部的地面高度不一致时,需要使用外部砖块等材料,填充至合适的高度对支架进行辅助支撑,操作较为不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包括地面、模板本体及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第一安装环及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侧面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所述电动推杆的顶推端均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底座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杆,且均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杆均一端与第二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均与连杆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底座的底部均设置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地面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及第二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柱的顶部通过支撑板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于单向螺纹杆,所述单向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筒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模板本体的底部,所述夹持机构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夹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双向螺纹杆不同向的螺纹外部,所述夹持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当通过电动推杆推动连杆,使得连杆带动抵压板移动,对抵压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抵压板与不同水平高度的地面进行贴合,便于在高度不统一的地面适用支架,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机构,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使得双向螺纹杆带动夹持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对夹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装置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模板本体,提升夹持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模板本体;3、底板;4、安装柱;5、支撑板;6、防护壳;7、第一驱动电机;8、单向螺纹杆;9、螺纹筒;10、夹持机构;1001、横板;1002、第一滑槽;1003、第二驱动电机;1004、双向螺纹杆;1005、夹持板;1006、第一滑块;11、支撑机构;1101、第一安装环;1102、第二安装环;1103、电动推杆;1104、第一底座;1105、第二底座;1106、连杆;1107、第三底座;1108、抵压板;1109、防滑垫;1110、第二滑槽;1111、导向杆;1112、第二滑块;1113、连接板;11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包括地面1、模板本体2及底板3,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4,安装柱4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11,支撑机构11设置有第一安装环1101及第二安装环1102,第一安装环1101的侧面设置有电动推杆1103,电动推杆1103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电动推杆1103的顶推端均设置有第一底座1104,第二安装环110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底座1105,第二底座1105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第二底座1105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杆1106,且均设置有两个,连杆1106均一端与第二底座1105转动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三底座1107,第三底座1107均与连杆1106转动连接,通过第二底座1105及第三底座1107与连杆1106的两端转动连接,便于对连杆1106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
第三底座1107的底部均设置有抵压板1108,抵压板1108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1109,防滑垫1109与地面1接触,抵压板1108对支架进行支撑,并通过防滑垫1109增加摩擦力,提升稳定性。
连杆1106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110,第二滑槽1110的内部均设置有导向杆1111,导向杆1111的外部设置有弹簧1114及第二滑块1112,第二滑块1112与第二滑槽1110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112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板1113,连接板1113与第一底座1104转动连接,通过第二滑块1112在导向杆1111的外部滑动,便于连接板1113的移动,使得电动推杆1103通过推动连杆1106对抵压板1108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与抵压板1108在不同高度的地面1对支架支撑。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将装置移动至所需支撑的位置后,通过底板3将装置放置在地面1上,当所需支撑的位置的两侧高度不一致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1103,电动推杆1103推动,使得连杆1106在第一底座1104与连接板1113的配合作用下,绕着第二底座1105转动,当抵压板1108底部的防滑垫1109与地面1接触时,停止推动,即可对支架进行辅助固定,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安装柱4的顶部通过支撑板5设置有防护壳6,防护壳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于单向螺纹杆8,单向螺纹杆8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筒9,通过单向螺纹杆8与螺纹筒9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支架高度的调节,便于对不同高度的模板本体2进行支撑。
螺纹筒9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10,夹持机构10设置在模板本体2的底部,夹持机构10设置有横板1001,横板10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002,横板100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003,第二驱动电机1003的输出端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004,双向螺纹杆1004的外部设置有夹持板1005,夹持板1005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双向螺纹杆1004不同向的螺纹外部,夹持板1005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1006,第一滑块1006与第一滑槽1002滑动连接,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003可对夹持板100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夹持机构10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支撑梁,便于对模板本体2进行支撑。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启动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驱动电机7使得单向螺纹杆8转动,进而使得螺纹筒9产生高度变化,当夹持机构10上升至合适位置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003,使得双向螺纹杆1004转动,进而使得夹持板1005相互靠近,当夹持板1005的内侧与模板本体2底部的支撑梁接触时,即可完成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8)

1.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包括地面(1)、模板本体(2)及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4),所述安装柱(4)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11),所述支撑机构(11)设置有第一安装环(1101)及第二安装环(1102),所述第一安装环(1101)的侧面设置有电动推杆(1103),所述电动推杆(1103)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所述电动推杆(1103)的顶推端均设置有第一底座(1104),所述第二安装环(110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底座(1105),所述第二底座(1105)设置有两个,且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底座(1105)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杆(1106),且均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杆(1106)均一端与第二底座(1105)转动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三底座(1107),所述第三底座(1107)均与连杆(1106)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座(1107)的底部均设置有抵压板(1108),所述抵压板(1108)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1109),所述防滑垫(1109)与地面(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06)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110),所述第二滑槽(1110)的内部均设置有导向杆(1111),所述导向杆(1111)的外部设置有弹簧(1114)及第二滑块(1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112)与第二滑槽(111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112)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板(1113),所述连接板(1113)与第一底座(1104)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4)的顶部通过支撑板(5)设置有防护壳(6),所述防护壳(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于单向螺纹杆(8),所述单向螺纹杆(8)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筒(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9)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10),所述夹持机构(10)设置在模板本体(2)的底部,所述夹持机构(10)设置有横板(1001),所述横板(10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0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00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00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03)的输出端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004),所述双向螺纹杆(1004)的外部设置有夹持板(10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1005)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双向螺纹杆(1004)不同向的螺纹外部,所述夹持板(1005)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1006),所述第一滑块(1006)与第一滑槽(1002)滑动连接。
CN202320725439.5U 2023-04-05 2023-04-05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Active CN219638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5439.5U CN219638410U (zh) 2023-04-05 2023-04-05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5439.5U CN219638410U (zh) 2023-04-05 2023-04-05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8410U true CN219638410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5439.5U Active CN219638410U (zh) 2023-04-05 2023-04-05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8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5123U (zh) 一种铝模板平面校正装置
CN219638410U (zh) 一种建筑模板支架装置
CN112856164A (zh) 一种机械设备安装水平调节装置
CN213469441U (zh) 一种空调储液器生产用锻造装置
CN113664421A (zh)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格构柱焊接用辅助装置
CN214365124U (zh) 一种旧建筑结构改造模板支撑装置
CN215470692U (zh) 一种操作面板的检测夹具
CN215859151U (zh) 一种市政建筑用强化钢筋固定对边装置
CN211923534U (zh) 一种路桥工程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
CN213438034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下井架的焊接工装
CN211736378U (zh)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柱
CN217151247U (zh) 一种钢结构金属建筑的支撑结构
CN217325845U (zh) 一种钢结构牛腿
CN212145984U (zh) 一种石英制品制作夹具
CN220252404U (zh) 一种机械手表零部件装配设备
CN219887671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215261740U (zh) 一种新型道路桥梁施工用水平仪
CN114700679B (zh) 一种换热器焊接工装
CN220848741U (zh)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夹具
CN213411707U (zh) 一种可调式手动防松压爪
CN213015421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架
CN211761656U (zh) 一种机械手装置的放料机械手臂
CN216730219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钢结构焊接装置
CN217680760U (zh) 一种新型土木工程施工用模板支撑装置
CN216553046U (zh) 可调托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1

Address after: 430000 Hannan Avenue,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Luguang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38000, Building 2-1301, Linhu Spring, No. 116 Xingang Avenue, Huangzhou District,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ng Li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