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7024U -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7024U
CN219637024U CN202320969720.3U CN202320969720U CN219637024U CN 219637024 U CN219637024 U CN 219637024U CN 202320969720 U CN202320969720 U CN 202320969720U CN 219637024 U CN219637024 U CN 219637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distribution frame
aeration tank
ponto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97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文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en Suzhou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en Suzhou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en Suzhou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en Suzhou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97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7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7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7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包括布气框架、至少一个浮筒及若干个曝气器,若干个所述曝气器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且所述曝气器与所述布气框架连通,所述布气框架与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布气框架、所述浮筒和所述曝气器皆位于曝气池内;所述浮筒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且所述浮筒能够使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或沉于曝气池的池底。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吊车配合也能把曝气系统提升到水面上,满足加盖曝气池液面以上只有1‑2米维修空间的要求,方便维修人员维修以及更换曝气器,不受池顶加盖的限制,不用排水即可检修,减少检修成本,提高曝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连续性,可做到十年或更长时间不停水运行和不停水维修。

Description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曝气器作为一种供氧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曝气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主要作用有:快速搅拌和充氧,将空气中的氧通过鼓风机转移到污水中,供污水中的微生物呼吸,同时使得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溶解氧充分接触,呈剧烈混合状态。曝气器的安装方式有底部固定式、悬挂链式、简易可提升式和整体可提升式。底部固定式曝气方式应用最广泛,曝气效果好,但是不方便检修。由于底部固定式曝气需要将曝气器固定在水下工作,检修需要排干池水,审批流程较长,生产活动需调节安排,准备工作较多,也有很多污水处理厂因无法停水检修去选择可提升式曝气方式。
可提升式曝气方式目前有三种,悬挂链式的跟百乐克工艺绑定,随着出水氨氮和总氮要求的提高,百乐克工艺也在慢慢地淘汰掉。简易可提升可用于不排水安装或者不排水更换,且曝气器布置密度不大的情况。整体可提升式可以保持和底部曝气相同的曝气密度,实用性较强,需要排水安装,起吊时需配合吊机使用。普通曝气池的池口是敞口水池,无论是简易可提升还是配合吊车使用的整体可提升,都可以设计使用。对于一些加盖式的曝气池和加臭气收集盖的曝气池,因池顶的加盖处理,液面以上的高度只有1~2米。在曝气器的安装方式的选择上有了很多局限性,简易可提升的空气竖管通常为不锈钢管,检修和安装时至少需要6米的池顶空间,整体可提升如果立管是不锈钢管也同样至少需要6米的池顶空间,且还需配合吊车使用,就需要更多的池顶空间。如使用卷扬机起吊整体可提升,则至少需要池顶以上2米的空间,大多数已经安装了臭气收集盖的顶为弧面结构,走道板以上2米的空间并不能满足,也只能满足液面以上2米的空间。在此背景下,曝气器的安装方式只能选择底部固定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浮筒能够使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不需要吊车配合也能把曝气系统提升到水面上,满足加盖曝气池液面以上只有1-2米维修空间的要求,方便维修人员维修以及更换曝气器,不受池顶加盖的限制,不用排水即可检修,减少检修成本,提高曝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连续性,可做到十年或更长时间不停水运行和不停水维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包括布气框架、至少一个浮筒及若干个曝气器,若干个所述曝气器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且所述曝气器与所述布气框架连通,所述布气框架与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布气框架、所述浮筒和所述曝气器皆位于曝气池内;
所述浮筒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且所述浮筒能够使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或沉于曝气池的池底;
在需要检修时,浮筒能够使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不需要吊车配合也能把曝气系统提升到水面上,方便维修人员维修以及更换曝气器,不受池顶加盖的限制,不用排水即可检修,减少检修成本,提高曝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连续性,可做到十年或更长时间不停水运行和不停水维修;
所述曝气池的池底安装有对所述布气框架进行调平的限位支架。
进一步地说,所述限位支架包括支座和若干根支撑螺栓,所述支座为上宽下窄的V型结构以便于布气框架落于支座,所述支座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固定于所述曝气池的池底,通过螺母调节支座的高度,对布气框架进行调平。
进一步地说,所述浮筒为空心结构,且所述浮筒分别与气管和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浮筒的内部为空气时,所述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浮筒内部为水时,所述曝气系统沉于曝气池的池底。
进一步地说,所述曝气器为具有自动积水排空功能的桨板式微孔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或盘式曝气器。
优选的,所述曝气器为具有自动积水排空功能的桨板式微孔曝气器。
进一步地说,所述布气框架设有导环,所述曝气池安装有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导环套于所述导轨以使曝气系统沿着导轨的方向上浮或下沉。
进一步地说,所述气管和所述水管皆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说,所述布气框架安装有四个浮筒,且四个浮筒均匀分布于所述布气框架的下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布气框架为圆管或方管,且所述布气框架为不锈钢布气框架。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气管道、所述气管和所述水管皆为软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的曝气检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曝气池的尺寸、曝气参数设计出合适尺寸的布气框架和曝气器的间距,通过水管在浮筒内装满水,关闭气管和水管的阀门,此时浮筒因为装满水整个曝气系统的重力大于浮力,曝气器会随着布气框架一起沉于曝气器的池底,空气经过进气管道进入到布器框架,再分配到曝气器中,完成曝气,正常曝气时,浮筒的气管和水管的阀门闭合,且气管的管口和水管的管口固定在池顶;
S2:当需要对曝气系统进行检修时,水管的阀门打开,水管的管口绑配重沉入池底,打开气管的阀门,并接入稳定的压缩气源,在压缩气体的压力下,浮筒内的水由水管排出,在此过程中,浮筒内的水逐渐被空气取代,使得整个曝气系统的重力小于浮力,曝气系统开始上浮,逐渐浮到水面上,曝气系统浮出水面后,捞出水管,并关闭气管和水管的阀门,固定在池顶,此时,操作工人可通过塑料船对曝气系统进行检修,更换浮出水面的曝气器;
S3:当检修或曝气器更换完成后,打开气管和水管的阀门,经过水管往浮筒内部打水,原本在浮筒内部的空气经过气管的管口排出,当浮筒内部的水位逐渐提高,曝气系统的重力会大于浮力,曝气系统下沉入池底,等浮筒的内部充满水并从气管的管口溢出时,整个曝气系统全部沉入池底,此时可关闭气管和水管的阀门,并将气管的管口和水管的管口固定在池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本实用新型的浮筒安装于布气框架,在需要检修时,浮筒能够使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不需要吊车配合也能把曝气系统提升到水面上,满足加盖曝气池液面以上只有1-2米维修空间的要求,方便维修人员维修以及更换曝气器,不受池顶加盖的限制,不用排水即可检修,减少检修成本,提高曝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连续性,可做到十年或更长时间不停水运行和不停水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支架包括支座和若干根支撑螺栓,支座为上宽下窄的V型结构以便于布气框架落于支座,支座通过螺母固定于支撑螺栓,通过螺母调节支座的高度,对布气框架进行调平;
本实用新型的布气框架设有导环,曝气池安装有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导环套于导轨以使曝气系统沿着导轨的方向上浮或下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系统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1、布气框架;11、导环;2、浮筒;21、气管;22、水管;23、螺钉;3、曝气器;4、进气管道;5、曝气池;6、限位支架;61、支座;62、支撑螺栓;63、螺母;7、阀门;8、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布气框架1、至少一个浮筒2及若干个曝气器3,若干个所述曝气器3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1,且所述曝气器3与所述布气框架1连通,所述布气框架1与进气管道4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布气框架1、所述浮筒2和所述曝气器3皆位于曝气池5内;
所述浮筒2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1,且所述浮筒2能够使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5的水面或沉于曝气池5的池底;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浮筒通过螺钉23安装于布气框架的下方;
所述曝气池5的池底安装有对所述布气框架1进行调平的限位支架6。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支架6包括支座61和若干根支撑螺栓62,所述支座61为上宽下窄的V型结构以便于布气框架1落于支座61,所述支座61通过螺母63固定于所述支撑螺栓62,所述支撑螺栓62固定于所述曝气池5的池底。
所述浮筒2为空心结构,且所述浮筒2分别与气管21和水管22连通;
所述浮筒2的内部为空气时,所述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5的水面;
所述浮筒2内部为水时,所述曝气系统沉于曝气池5的池底。
具体实施时,所述水管与浮筒的侧壁下端连接,所述气管与浮筒的顶面连接。
所述曝气器3为具有自动积水排空功能的桨板式微孔曝气器3、管式曝气器3或盘式曝气器3。
优选的,所述曝气器为具有自动积水排空功能的桨板式微孔曝气器。
所述布气框架1设有导环11,所述曝气池5安装有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8,所述导环11套于所述导轨8以使曝气系统沿着导轨8的方向上浮或下沉。
所述气管21和所述水管22皆设有阀门7。
如图5所示,所述布气框架1安装有四个浮筒2,且四个浮筒2均匀分布于所述布气框架1的下方。
所述布气框架1为圆管或方管,且所述布气框架1为不锈钢布气框架1。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污水的水质选择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材料,所述布器框架为环形结构。
所述进气管道4、所述气管21和所述水管22皆为软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与曝气池顶部的空气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的曝气检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曝气池的尺寸、曝气参数设计出合适尺寸的布气框架和曝气器的间距,通过水管在浮筒内装满水,关闭气管和水管的阀门,此时浮筒因为装满水整个曝气系统的重力大于浮力,曝气器会随着布气框架一起沉于曝气器的池底,空气经过进气管道进入到布器框架,再分配到曝气器中,完成曝气,正常曝气时,浮筒的气管和水管的阀门闭合,且气管的管口和水管的管口固定在池顶;
S2:当需要对曝气系统进行检修时,水管的阀门打开,水管的管口绑配重沉入池底,打开气管的阀门,并接入稳定的压缩气源,在压缩气体的压力下,浮筒内的水由水管排出,在此过程中,浮筒内的水逐渐被空气取代,使得整个曝气系统的重力小于浮力,曝气系统开始上浮,逐渐浮到水面上,曝气系统浮出水面后,捞出水管,并关闭气管和水管的阀门,固定在池顶,此时,操作工人可通过塑料船对曝气系统进行检修,更换浮出水面的曝气器;
S3:当检修或曝气器更换完成后,打开气管和水管的阀门,经过水管往浮筒内部打水,原本在浮筒内部的空气经过气管的管口排出,当浮筒内部的水位逐渐提高,曝气系统的重力会大于浮力,曝气系统下沉入池底,等浮筒的内部充满水并从气管的管口溢出时,整个曝气系统全部沉入池底,此时可关闭气管和水管的阀门,并将气管的管口和水管的管口固定在池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气框架(1)、至少一个浮筒(2)及若干个曝气器(3),若干个所述曝气器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且所述曝气器与所述布气框架连通,所述布气框架与进气管道(4)连通,所述布气框架、所述浮筒和所述曝气器皆位于曝气池(5)内;
所述浮筒安装于所述布气框架,且所述浮筒能够使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或沉于曝气池的池底;
所述曝气池的池底安装有对所述布气框架进行调平的限位支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包括支座(61)和若干根支撑螺栓(62),所述支座为上宽下窄的V型结构以便于布气框架落于支座,所述支座通过螺母(63)固定于所述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固定于所述曝气池的池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为空心结构,且所述浮筒分别与气管(21)和水管(22)连通;
所述浮筒的内部为空气时,所述曝气系统浮于曝气池的水面;
所述浮筒内部为水时,所述曝气系统沉于曝气池的池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为具有自动积水排空功能的桨板式微孔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或盘式曝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框架设有导环(11),所述曝气池安装有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导轨(8),所述导环套于所述导轨以使曝气系统沿着导轨的方向上浮或下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和所述水管皆设有阀门(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框架安装有四个浮筒,且四个浮筒均匀分布于所述布气框架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框架为圆管或方管,且所述布气框架为不锈钢布气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所述气管和所述水管皆为软管。
CN202320969720.3U 2023-04-26 2023-04-26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Active CN219637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9720.3U CN219637024U (zh) 2023-04-26 2023-04-26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9720.3U CN219637024U (zh) 2023-04-26 2023-04-26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7024U true CN219637024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3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9720.3U Active CN219637024U (zh) 2023-04-26 2023-04-26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7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4240B1 (ko) 유입하수 게이트 및 외방으로 플레어드된 하부를 갖는예비반응 대역을 포함하는 폐수처리 탱크
KR101012273B1 (ko) 고효율의 선회와류식 표면포기장치를 이용한 하폐수의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687263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9637024U (zh) 加盖曝气池的可提升曝气系统
CN214993669U (zh) 一种堰式收油机
CN215249865U (zh) 一种用于突发城市景观水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CN108002534A (zh) 一种污水生化池用曝气系统及曝气方法
CN2120507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改良型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CN111410299A (zh) 一种柔性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CN208022782U (zh) 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5820975U (zh) 可提升曝气系统
CN204824547U (zh) 漂浮式河道净化装置
CN85205853U (zh)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6737736U (zh) 组合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KR101554342B1 (ko) 오폐수 고도처리장치
CN217340439U (zh) 一种高效调控的工业废水进水预警装置
CN211462197U (zh) 一种用于辐流式二沉池的水质提升装置
CN103332778A (zh) 潜浮式通用微孔曝气装置
CN210905266U (zh) 一种太阳能黑臭水体水面净化装置
CN213100944U (zh) 一种新型初沉调节池用出水装置
CN220519081U (zh) 一种内浮盘储罐
CN211226577U (zh) 一种可提升式曝气装置
CN220597226U (zh) 一种曝气效率高的曝气器
CN22050280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接触氧化池
CN219363397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活化的生态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