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475U -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5475U
CN219635475U CN202320791317.6U CN202320791317U CN219635475U CN 219635475 U CN219635475 U CN 219635475U CN 202320791317 U CN202320791317 U CN 202320791317U CN 219635475 U CN219635475 U CN 219635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scape
rotating mechanism
connecting plate
can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13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文利
刘波
钱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uhe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uhe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uhe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uhe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13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5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5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5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舱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开设有驾驶舱,所述机体的上端设有座舱盖;所述座舱盖包括风挡和风挡架,所述风挡和风挡架通过连接板固定;所述风挡架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喷射装置,用于破坏所述连接板的结构进行逃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挡架内部设置喷射装置,然后将风挡和风挡架通过连接板连接,在紧急情况时,可通过启动点火器点燃药柱,在燃烧室内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并从喷管喷出,用来破坏连接板的结构,使得风挡和风挡架快速分离,便于驾驶员快速逃生。

Description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舱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作战飞机的隐身性能及其承载能力,将座舱盖设计为一体结构,将座舱的顶盖与座舱风挡固定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座舱盖无法快速打开,驾驶员无法快速逃生。
基于此类问题,公开号为CN21477640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逃生座舱盖结构及座舱盖,通过在容置仓内设置火药槽,点燃火药槽内的火药后发生爆炸从而破坏容置仓的结构,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了逃生通道。但是在该方案中,由于火药点燃后的爆炸不具有指向性,因此,容置仓的受力仅为爆炸产生的一部分力,因此,需要增大火药槽的尺寸以提供足以破坏容置仓结构的爆炸力。并且通过摩擦点燃白磷的方式点燃火药,具有响应时间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单一的使用气弹簧撑杆进行支撑,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气弹簧撑杆会老化,安全性将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开设有驾驶舱,所述机体的上端设有座舱盖;
所述座舱盖包括风挡和风挡架,所述风挡和风挡架通过连接板固定;
所述风挡架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喷射装置,用于破坏所述连接板的结构进行逃生。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装置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设置有点火器,燃烧室的另一端设置有喷管,所述点火器和喷管分别与所述燃烧室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燃烧室内部设置有药柱,所述药柱与所述燃烧室粘接;
所述点火器位于所述安装孔底部,所述喷管垂直向上设置,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喷管顶部,且与喷管密封连接;
所述燃烧室和药柱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药柱的中空截面为五角星结构;
每个所述点火器串联连接。
所述驾驶舱的下内壁固定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所述座舱盖的两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座舱盖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驾驶舱的后端机体的内部开设有充气管道,所述充气管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充气管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充气管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气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座舱盖后端设置充气管道,充气管道内滑动连接顶杆,顶杆前端设置连接板,充气管道的后端设置第二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的后端设置第三电磁阀,可以在两个电动伸缩杆意外失效时,座舱盖不会突然落下伤人,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再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顶起座舱盖,再设置气泵向充气管道内进行充气将顶杆顶起,顶杆再将座舱盖顶起,可以使座舱盖在打开时更加的稳定,开启的速度更快。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均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座舱盖更好的升起。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上端设有第二挡水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气泵更好的进行抽气,第二挡水盖可以使气泵在不工作时,防止雨水进入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磁阀的上端设有第一挡水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水盖可以使设备在不工作时,防止雨水进入第二出气管内,损坏第三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后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杆与两个电动伸缩杆配合使用,可以增加座舱盖在打开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座舱盖的材质为航空有机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航空有机玻璃具有优良的光学、强度、耐热、耐老化、耐紫外线等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座舱盖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一侧内壁固定设置有气压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加灵敏的检测充气管道和第二出气管的气压变化,从而更加快速的打开第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挡架内部设置喷射装置,然后将风挡和风挡架通过连接板连接,在紧急情况时,可通过启动点火器点燃药柱,在燃烧室内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并从喷管喷出,用来破坏连接板的结构,使得风挡和风挡架快速分离,便于驾驶员快速逃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座舱盖后端设置充气管道,充气管道内滑动连接顶杆,顶杆前端设置连接板,充气管道的后端设置第二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的后端设置第三电磁阀,可以在两个电动伸缩杆意外失效时,座舱盖不会突然落下伤人,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电动伸缩杆顶起座舱盖,再设置气泵向充气管道内进行充气将顶杆顶起,顶杆再将座舱盖顶起,可以使座舱盖在打开时更加的稳定,开启的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舱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挡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喷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的正剖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A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机体;2、充气管道;3、支撑杆;4、顶杆;5、连接板;6、电动伸缩杆;7、座舱盖;7.1、风挡;7.2、风挡架;7.3、连接板;7.4、安装孔;7.5、喷射装置;7.51、点火器;7.52、燃烧室;7.53、药柱;7.54、喷管;8、第一挡水盖;9、第二挡水盖;10、第一电磁阀;11、进气管;12、气泵;13、第二电磁阀;14、第一出气管;15、第二出气管;16、第三电磁阀;17、驾驶舱;18、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上端开设有驾驶舱17,机体1的上端设有座舱盖7,所述座舱盖7包括风挡7.1和风挡架7.2,所述风挡7.1和风挡架7.2通过连接板7.3固定,具体的,可采用卡接后密封或采用粘接密封,其连接的承载力需达到技术要求;所述风挡架7.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7.4,所述安装孔7.4内部设置有喷射装置7.5,用于破坏所述连接板7.3的结构进行逃生。
如图4所示,所述喷射装置7.5包括燃烧室7.52;所述燃烧室7.52的一端设置有点火器7.51,燃烧室7.52的另一端设置有喷管7.54,所述点火器7.51和喷管7.54分别与所述燃烧室7.52螺纹密封连接;所述燃烧室7.52内部设置有药柱7.53,所述药柱7.53与所述燃烧室7.52粘接;所述点火器7.51位于所述安装孔7.4底部,所述喷管7.54垂直向上设置,所述连接板7.3设置在所述喷管7.54顶部,且与喷管7.54密封连接;所述燃烧室7.52和药柱7.53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药柱7.53的中空截面为五角星结构,极大的增大了药柱7.53的燃烧面积,保证药柱7.53在燃烧时,可提供足够的冲击力来破坏连接板7.3的结构,以便在紧急情况时可快速取下风挡7.1形成逃生通道;为了保证每个点火器7.51响应及时,将每个所述点火器7.51串联连接。
如图5-8所示,驾驶舱17的下内壁固定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6,座舱盖7的两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座舱盖7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板5,驾驶舱17的后端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充气管道2,充气管道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4,充气管道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管15,第二出气管1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6,充气管道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14,第一出气管14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气泵12,在座舱盖7后端设置充气管道2,充气管道2内滑动连接顶杆4,顶杆4前端设置连接板5,充气管道2的后端设置第二出气管15,第二出气管15的后端设置第三电磁阀16,可以在两个电动伸缩杆6意外失效时,座舱盖7不会突然落下伤人,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再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6顶起座舱盖7,再设置气泵12向充气管道2内进行充气将顶杆4顶起,顶杆4再将座舱盖7顶起,可以使座舱盖7在打开时更加的稳定,开启的速度更快。
两个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端均转动连接在支撑杆3的外侧壁,可以使座舱盖7更好的升起。
气泵1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第一电磁阀10的上端设有第二挡水盖9,可以使气泵12更好的进行抽气,第二挡水盖9可以使气泵12在不工作时,防止雨水进入气泵12。
第三电磁阀16的上端设有第一挡水盖8,第一挡水盖8可以使设备在不工作时,防止雨水进入第二出气管15内,损坏第三电磁阀16。
顶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5的后端,顶杆4与两个电动伸缩杆6配合使用,可以增加座舱盖7在打开时的稳定性。
座舱盖7的材质为航空有机玻璃,航空有机玻璃具有优良的光学、强度、耐热、耐老化、耐紫外线等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座舱盖7的使用寿命。
第二出气管15的一侧内壁固定设置有气压传感器18,可以更加灵敏的检测充气管道2和第二出气管15的气压变化,从而更加快速的打开第三电磁阀16。
转动机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第一挡水盖8和第二挡水盖9取下,再通过控制系统启动两个电动伸缩杆6和气泵12,两个电动伸缩杆6推动支撑杆3将座舱盖7顶起的同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3开启,气泵12会向充气管道2内进行充气将顶杆4顶起,顶杆4再将座舱盖7顶起,可以使座舱盖7在打开时更加的稳定,开启的速度更快,充气管道2的后端设置第二出气管15,第二出气管15的后端设置第三电磁阀16,第二出气管15内设置气压传感器18,当两个电动伸缩杆6意外失效落下时,会向下推动顶杆4,顶杆4挤压充气管道2内的空气会使充气管道2内的气压突然变大,气压传感器18检测到气压置突然变大后会启动打开第三电磁阀16,由于第二出气管15直径较小,所以空气会缓慢释放使座舱盖7缓慢落下,保证了座舱盖7不会突然落下伤人,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开设有驾驶舱(17),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有座舱盖(7);
所述座舱盖(7)包括风挡(7.1)和风挡架(7.2),所述风挡(7.1)和风挡架(7.2)通过连接板(7.3)固定;
所述风挡架(7.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7.4),所述安装孔(7.4)内部设置有喷射装置(7.5),用于破坏所述连接板(7.3)的结构进行逃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7.5)包括燃烧室(7.52);所述燃烧室(7.52)的一端设置有点火器(7.51),燃烧室(7.52)的另一端设置有喷管(7.54),所述点火器(7.51)和喷管(7.54)分别与所述燃烧室(7.52)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燃烧室(7.52)内部设置有药柱(7.53),所述药柱(7.53)与所述燃烧室(7.52)粘接;
所述点火器(7.51)位于所述安装孔(7.4)底部,所述喷管(7.54)垂直向上设置,所述连接板(7.3)设置在所述喷管(7.54)顶部,且与喷管(7.54)密封连接;
所述燃烧室(7.52)和药柱(7.53)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药柱(7.53)的中空截面为五角星结构;
每个所述点火器(7.51)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7)的下内壁固定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6),所述座舱盖(7)的两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座舱盖(7)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板(5),所述驾驶舱(17)的后端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充气管道(2),所述充气管道(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4),所述充气管道(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管(15),所述第二出气管(1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6),所述充气管道(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14),所述第一出气管(14)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所述第二电磁阀(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气泵(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端均转动连接在支撑杆(3)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1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所述第一电磁阀(10)的上端设有第二挡水盖(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磁阀(16)的上端设有第一挡水盖(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5)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盖(7)的材质为航空有机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管(15)的一侧内壁固定设置有气压传感器(18)。
CN202320791317.6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Active CN219635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1317.6U CN219635475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1317.6U CN219635475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5475U true CN21963547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1317.6U Active CN219635475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5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7051B (zh) 一种系留气球球体、保障方舱、及其系留气球系统
CN206218165U (zh) 智能可充气腰带
CN219635475U (zh) 一种逃生座舱盖转动机构
CN110697036A (zh) 一种用于植保无人机的智能浮力辅升装置
CN106245973A (zh) 预制基座式通信杆塔
CN106075771A (zh) 电机型驱动装置和包含其的电池箱自动灭火系统
CN2766893Y (zh) 油罐灭火自救装置
CN105460221B (zh) 一种能够抗冲击的航空座椅保护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092782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防水淹装置
CN106337597A (zh) 一种电力支撑杆塔
CN105799626A (zh) 救援用浮囊装置、汽车紧急救援漂浮装置及救援方法
CN104494552B (zh) 防水汽车的供氧装置
CN211809502U (zh) 一种安全气囊冷气式气体发生器
CN109573078B (zh) 一种具有防意外功能的固定翼飞机壳体
CN109505417B (zh) 一种加强型建筑施工防护栏
CN106382043A (zh) 一种通信设备塔
CN201020174Y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用一体化多腔体自动多次灭火器
CN109335001B (zh) 适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失联掉落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9143439U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电梯轿厢
CN109908512A (zh) 发动机仓内置式灭火装置
CN211643423U (zh) 一种带有救生衣功能的垃圾桶
CN205391510U (zh) 一种公共交通乘客舱专用灭火系统
CN203844732U (zh) 汽车应急漂浮救生装置
CN211969707U (zh) 一种微型高压气瓶安全开启装置
CN106382045A (zh) 一种立式通信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