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399U -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5399U
CN219635399U CN202321022264.8U CN202321022264U CN219635399U CN 219635399 U CN219635399 U CN 219635399U CN 202321022264 U CN202321022264 U CN 202321022264U CN 219635399 U CN219635399 U CN 219635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assembly
frame
positioning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22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学强
王静涛
李秀利
杜璞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j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j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j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ji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22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5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5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5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包括架体组件以及滚轮,所述架体组件与所述滚轮转动连接,所述架体组件上设置有两排所述滚轮,所述架体组件能够进行形态变化,使得两排所述滚轮之间的水平距离增大或者减小。该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采用能够变形的架体组件连接两排滚轮,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增大两排滚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移动折叠后的自行车时更加平稳,也可以根据需要减小两排滚轮之间的距离,使得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整体所占用的体积更小,更加便携。

Description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折叠自行车是一种能够对折以缩小体积的自行车。现在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折叠自行车,其车架上增设了滚轮,当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车架上的滚轮能够着地,使得自行车在折叠状态下也能方便地拖行。但在现有的方案中,由于车架的宽度较小,使得滚轮的轮距也较小,导致拖行时整体稳定性不佳,容易侧倒和倾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架的滚轮间距较小导致的,折叠后的自行车依靠自行车架拖行时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架,包括包括架体组件以及滚轮,所述架体组件与所述滚轮转动连接,所述架体组件上设置有两排所述滚轮,所述架体组件能够进行形态变化,使得两排所述滚轮之间的水平距离增大或者减小。
作为所述自行车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架体组件包括主体、连接轴以及定位组件,所述滚轮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主体上形成有若干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将所述连接轴固定于不同的所述定位结构处,以改变所述滚轮与所述主体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两排所述滚轮的水平间距。
作为所述自行车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主体包括载物架以及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与所述载物架连接,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开设有向两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插设有两个所述连接轴,一个所述连接轴从所述容置腔的一个开口处露出端部,另一个所述连接轴从所述容置腔的另一个开口处露出端部,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露出的端部上;所述外套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构成所述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将所述连接轴固定于不同的定位孔中,从而改变两个所述连接轴的露出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作为所述自行车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弹簧以及弹钮;所述弹钮包括主体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中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将所述主体部分隔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簧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部抵接,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定位孔中露出端部。
作为所述自行车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头部以及杆部,所述杆部的中间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部分部分地插设于所述导向孔中,使得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凸起部抵接,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作为所述自行车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为螺纹紧固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定位孔中,以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套管。
作为所述自行车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自行车架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所述架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轮能够方便所述自行车架行走式转向。
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主架体、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以及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涉及的自行车架,所述主架体分别与所述前轮组件和所述后轮组件连接,所述自行车架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自行车架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滚轮高于地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滚轮与地面接触。
作为所述折叠自行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后轮组件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自行车架与所述后轮组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自行车架能够跟随所述后轮组件转动,以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作为所述折叠自行车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采用能够变形的架体组件连接两排滚轮,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增大两排滚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移动折叠后的自行车时更加平稳,也可以根据需要减小两排滚轮之间的距离,使得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整体所占用的体积更小,更加便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行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行车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折叠自行车在一种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折叠自行车在另一种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自行车架,11-架体组件,111-主体,1111-载物架,1112-外套管,11121-定位孔,112-连接轴,1121-安装孔,113-定位组件,1131-弹簧,1132-弹钮,11321-第一部分,11322-第二部分,11323-凸起部,1133-导向件,11331-头部,11332-杆部,12-滚轮,13-万向轮;
20-主架体;
30-前轮组件;
40-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架的滚轮间距较小导致的,折叠后的自行车依靠自行车架拖行时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自行车架10包括架体组件11以及滚轮12,架体组件11与滚轮12转动连接,架体组件11上设置有两排滚轮12,架体组件11能够进行形态变化,使得两排滚轮12之间的水平距离增大或者减小。
请结合参考图4至图6,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述提及的自行车架10、主架体20、前轮组件30以及后轮组件40,主架体20分别与前轮组件30和后轮组件40连接,自行车架10与主架体20转动连接,使得自行车架10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自行车架10的滚轮12高于地面,在第二位置,滚轮12与地面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当架体组件11的某一侧仅设置有一个滚轮12时,一个滚轮12也认为构成一排。
该折叠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为:在可驾驶的状态下,自行车架10位于第一位置上,此时其充当传统自行车架的角色,即承担载物功能,当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自行车架10可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此时滚轮12着地,以便于使用者移动折叠自行车,使用者可通过将架体组件11变形来增大两排滚轮12的间距,以增加运动的平稳性。
该自行车架10及折叠自行车采用能够变形的架体组件11连接两排滚轮12,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增大两排滚轮12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移动折叠后的自行车时更加平稳,也可以根据需要减小两排滚轮12之间的距离,使得自行车架10及折叠自行车整体所占用的体积更小,更加便携。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及图3,架体组件11包括主体111、连接轴112以及定位组件113,滚轮12通过连接轴112与主体111连接,连接轴112通过定位组件113与主体111连接,主体111上形成有若干个定位结构,定位组件113能够将连接轴112固定于不同的定位结构处,以改变滚轮12与主体111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两排滚轮12的水平间距。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主体111包括载物架1111以及外套管1112,外套管1112与载物架1111连接,外套管1112的内部开设有向两端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中插设有两个连接轴112,一个连接轴112从容置腔的一个开口处露出端部,另一个连接轴112从容置腔的另一个开口处露出端部,滚轮12转动连接于连接轴112露出的端部上;外套管111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与容置腔连通的定位孔11121,定位孔11121构成定位结构,定位组件113能够将连接轴112固定于不同的定位孔11121中,从而改变两个连接轴112的露出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定位组件113包括弹簧1131以及弹钮1132;弹钮1132包括主体部以及形成于主体部中部的凸起部11323,凸起部11323将主体部分隔成第一部分11321与第二部分11322,连接轴112上开设有安装孔1121,弹簧1131插设于安装孔1121中,弹簧1131套设于第一部分11321的外表面,弹簧1131的一端与安装孔1121的底壁抵接,弹簧1131的另一端与凸起部11323抵接,第二部分11322从定位孔11121中露出端部。
在这一实施例中,架体组件11的工作过程为:连接轴112插设在外套管1112内,弹钮1132的第二部分11322因弹簧1131的弹力从定位孔11121中露出,从而固定连接轴112与外套管1112,使用者可以通过按下第二部分11322,使得连接轴112与外套管1112解除连接关系,从而移动连接轴112,使得第二部分11322进入另一定位孔11121中,以此来增大或者减小连接轴112与外套管1112的重叠部分的大小,即改变两个连接轴112的端部的距离,从而改变滚轮12的轮距。在折叠状态下,当使用者要拖行自行车时,可以通过增大轮距来增加移动的稳定性,在停车时,可以适当减小轮距,以减少占用的空间。
在一种进一步具体的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13还包括导向件1133,导向件1133包括头部11331以及杆部11332,杆部11332的中间开设有导向孔,弹簧1131套设于杆部11332的外表面,第一部分11321部分地插设于导向孔中,使得弹簧1131的一端与头部11331抵接,另一端与凸起部11323抵接,导向件1133设置于安装孔1121中。
增设导向件1133的好处在于,利用导向孔的围壁对弹钮1132进行导向,使得弹钮1132的运动过程更加平稳。
在另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轴112上开设有连接孔,定位组件113设置为螺纹紧固件,定位组件113设置于连接孔与定位孔11121中,以连接连接轴112与外套管1112。
在一种实施例中,架体组件11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网状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平行间隔设置,网状部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滚轮12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的滚轮12构成第一排滚轮,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上的滚轮12构成第二排滚轮。通过拉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能够带动网状部进行变形,从而改变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其中,网状部包括由若干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件构成的第一杆组以及由若干根平行设置的第二杆件构成的第二杆组,第一杆组与第二杆组之间交叉设置并相互铰接,从而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变形。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自行车架10还包括万向轮13,万向轮13与架体组件11转动连接,万向轮13能够方便自行车架10行走式转向。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与图5,后轮组件40与主架体20转动连接,自行车架10与后轮组件40固定连接,使得自行车架10能够跟随后轮组件40转动,以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与图6,前轮组件30与主架体20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后轮组件40与主架体20的转动连接方式,以及前轮组件30与主架体20的转动连接方式,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较为通常的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组件以及滚轮,所述架体组件与所述滚轮转动连接,所述架体组件上设置有两排所述滚轮,所述架体组件能够进行形态变化,使得两排所述滚轮之间的水平距离增大或者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组件包括主体、连接轴以及定位组件,所述滚轮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主体上形成有若干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将所述连接轴固定于不同的所述定位结构处,以改变所述滚轮与所述主体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两排所述滚轮的水平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载物架以及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与所述载物架连接,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开设有向两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插设有两个所述连接轴,一个所述连接轴从所述容置腔的一个开口处露出端部,另一个所述连接轴从所述容置腔的另一个开口处露出端部,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露出的端部上;所述外套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构成所述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将所述连接轴固定于不同的定位孔中,从而改变两个所述连接轴的露出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弹簧以及弹钮;所述弹钮包括主体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中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将所述主体部分隔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簧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部抵接,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定位孔中露出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头部以及杆部,所述杆部的中间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部分部分地插设于所述导向孔中,使得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凸起部抵接,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为螺纹紧固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定位孔中,以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所述架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轮能够方便所述自行车架行走式转向。
8.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架,所述主架体分别与所述前轮组件和所述后轮组件连接,所述自行车架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自行车架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滚轮高于地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滚轮与地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件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所述自行车架与所述后轮组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自行车架能够跟随所述后轮组件转动,以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主架体转动连接。
CN202321022264.8U 2023-04-28 2023-04-28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Active CN219635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2264.8U CN219635399U (zh) 2023-04-28 2023-04-28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2264.8U CN219635399U (zh) 2023-04-28 2023-04-28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5399U true CN219635399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1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2264.8U Active CN219635399U (zh) 2023-04-28 2023-04-28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5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25599B1 (en) Collapsible trolley
US7066485B2 (en) Compact wagon or cart including stowable wheels and handle
CN219635399U (zh) 自行车架及折叠自行车
US5167563A (en) Toy vehicle having changeable appearance
US6354983B1 (en) Exercise wheel
US20020163163A1 (en) Folding walking or jogging stroller including pivoting wheel axle assemblies
CN207737353U (zh) 一种推车骨架以及儿童推车
CN106741087B (zh) 折叠车架及儿童拖车
CN209521745U (zh) 一种婴儿车及其折叠式车架
CN207773350U (zh) 一种新型滑板车的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CN209521813U (zh) 滑板车的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CN109795601B (zh) 滑板车的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CN215883934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折叠车架
CN206968742U (zh) 儿童推车
CN213228745U (zh) 一种便携式口袋行李车
CN220743123U (zh) 拉柄可以自动回正的运载装置
CN216580579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载物车
CN215663595U (zh) 一种陀螺仪球形婴儿车
CN213375127U (zh) 一种玩具车
CN217396740U (zh)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结构
CN220236245U (zh) 一种多功能玩具行李箱
CN21707468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
CN212828293U (zh) 拖挂房车驻车支撑机构
CN214420276U (zh) 一种可折叠的汽车头枕
CN217969575U (zh) 一种露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