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7592U - 热能发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热能发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7592U
CN219627592U CN202223433251.8U CN202223433251U CN219627592U CN 219627592 U CN219627592 U CN 219627592U CN 202223433251 U CN202223433251 U CN 202223433251U CN 219627592 U CN219627592 U CN 219627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power
power plant
receiving unit
light receiving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32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4332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7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7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7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热能发电设备,包括一背板、一光接收单元及一智能晶片。背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光接收单元设置于第一表面。智能晶片设置于第二表面。其中当光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光源的能量时,光接收单元将光源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且智能晶片将第二表面上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Description

热能发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设备,特别是一种热能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热能发电设备,例如太阳能板,其利用一表面接收太阳能,再将太阳能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输送出去,由此提供发电。然而,目前太阳能板的效率依旧低落。此外,目前的太阳能板仅能利用表面的热能,使得其余位置的热能被浪费掉。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崭新的热能发电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观点,提出一种热能发电设备,包括背板、光接收单元及智能晶片。背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光接收单元设置于第一表面。智能晶片设置于第二表面。其中当光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光源的能量时,光接收单元将光源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且智能晶片将第二表面上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可为光滑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晶片可为复数个智能晶片,且彼此串接以形成阵列。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晶片与第二表面之间可设置有一导热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及光接收单元可为一太阳能板的一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光接收单元可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至外部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晶片可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线,第二导线可电性连接至外部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热能发电设备可与另一热能发电设备串接。
下文将配合图式并详细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优点、及新颖特征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线对应的热能发电设备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的应用示意图。
符号说明:
热能发电设备1
光源2
另一热能发电设备1
背板10
第一表面10a
第二表面10b
第三表面10c
第四表面10d
光接收单元20
第一抗反射层21
光电转换层22
第二抗反射层23
玻璃外盖24
边框25
智能晶片30
第一导线40
第二导线50
导热元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一实施例的一特征可透过合适的修饰、置换、组合、分离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
此外,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例如「连接」或「耦接」一词不仅指与另一元件直接连接,也可指与另一元件间接连接或电性连接。另外,「电性连接」表示两者之间可互相传送电性信号,并且包含直接连接、间接连接或二元件间以无线电信号交流的态样。
在本文中,所谓的「上」、「下」、「左」、「右」、「前」、「后」、或「之间」等用语,只是用于描述多个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在解释上可推广成包括平移、旋转、或镜射的情形。此外,在本文中,「底部」可定义为当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放置于一平面时,接触该平面的部位。另外,当清洁设备放置于一平面时,远离平面的方向可定义为「上方」。
应注意的是,在本文中,除了特别指明者之外,具备「一」元件不限于具备单一的该元件,而可具备一或更多的该元件。此外,在本文中,除了特别指明者之外,「第一」、「第二」等序数,只是用于区别具有相同名称的多个元件,并不表示它们之间存在位阶、层级、执行顺序、或制程顺序。一「第一」元件与一「第二」元件可能一起出现在同一构件中,或分别出现在不同构件中。序数较大的一元件的存在不必然表示序数较小的另一元件的存在。
在本文中,除了特别指明者之外,所谓的特征甲「或」(or)或「及/或」(and/or)特征乙,是指甲单独存在、乙单独存在、或甲与乙同时存在;所谓的特征甲「及」(and)或「与」(and)或「且」(and)特征乙,是指甲与乙同时存在;所谓的「包括」、「包含」、「具有」、「含有」,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此。
此外,在本文中,除了特别指明的之外,一数值可涵盖该数值的±10%的范围,特别是该数值±5%的范围。除了特别指明的之外,一数值范围是由较小端点数、较小四分位数、中位数、较大四分位数、及较大端点数所定义的多个子范围所组成。另外,在本文中关于范围的记载,例如某数值介于第一数值及第二数值之间,若无特别指示,则该数值的定义为大于或等于第一数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数值。
另外,在本文中,一元件执行某项行为的描述是表示该元件具备执行该项行为的能力,且不限定为仅具备执行该项行为的能力,因此即便一元件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执行该项行为,只要该元件具备执行该项行为的能力,即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对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热能发电设备1可包括一背板10、一光接收单元20及至少一智能晶片30。背板10具有一第一表面10a、一第二表面10b、一第三表面10c及第四表面10d,其中第二表面10b相对第一表面10a,且第二表面10b与第一表面10a经由第三表面10c及第四表面10d而相连接,第三表面10c及第四表面10d可视为背板10的侧表面。光接收单元20设置于背板10的第一表面10a。至少一智能晶片30设置于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此外,热能发电设备1可设置成将第一表面10a及光接收单元20朝向一光源2,以接收来自光源2的能量,光源2例如但不限于是太阳。
当光接收单元20接收来自光源2的能量时,光接收单元20用于将光源2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并透过至少一第一导线40将电能输出,其中至少一第一导线40可电性连接于光接收单元20及一外部装置,外部装置可例如但不限于一逆变器或一电网的输入端(图未显示),且不限于此。此外,当光接收单元20接收来自光源2的能量时,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亦将产生热能,此时至少一智能晶片30可感测第二表面10b上的温度,并用于将第二表面10b上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透过至少一第二导线50将电能输出至外部装置,其中至少一第二导线50可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智能晶片30及外部装置。
经由本实用新型,当光接收单元20接收来自光源2的能量时,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因光源2照射而产生的热能亦可被至少一智能晶片30转换为电能而不会浪费掉。由此,热能发电设备1的发电效率可提升。
接着说明热能发电设备1的细节。图2是图1中A-A’剖线所对应的热能发电设备1的剖面图,并请以图1做为参考辅助。
如图2所示,光接收单元20可包含一第一抗反射层21、一光电转换层22、一第二抗反射层23、一玻璃外盖24及一边框2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抗反射层21或第二抗反射层23可为各种抗反射镀膜,且彼此可具备相同或不同的穿透率,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层22可为一或多个太阳能电池所组成,例如50至100个、60至80个,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层22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可包含硅(Si)或化合物,或这些的组合,且不限于此。当光电转换层22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包含硅时,在一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可包含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或这些的组合,且不限于此。当光电转换层22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包含化合物时,在一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可包含砷化镓(GaAs)、镉碲(CdS/CdTe)、铜铟镓二硒(CIGS),或这些的组合,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背板10及光接收单元20可视为一太阳能板的至少一部分。
又如图2所示,由A-A’剖线所形成的剖面观之,在一垂直方向(Z)上,第一抗反射层21设置于背板10的第一表面10a上,光电转换层22设置于第一抗反射层21上,第二抗反射层23设置于光电转换层22上,玻璃外盖24设置于第二抗反射层21上,且边框25设置于玻璃外盖24上。
此外,智能晶片30设置于背板10的第二表面10b上,且智能晶片30与第二表面10b之间设置有一导热元件60。在一实施例中,导热元件60的热传导率可大于5(W/m-k,W为热功率,m为长度公尺单位,k为绝对温度单位),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导热元件60的热传导率可大于6(W/m-k),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导热元件60的热传导率可大于7(W/m-k),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0可为光滑且平整的表面,以供智能晶片30及导热元件60可紧密贴合。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0与导热元件60或智能晶片30之间可设置有一光滑金属板或者第二表面10可进行光滑处理,以利导热,且不限于此。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智能晶片30可以是热电晶片,例如温差发电晶片,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智能晶片30可以是致冷晶片,其可包括晶片本身及散热片,散热片可设置于晶片的底部,其中散热片的类型可以是常规散热片或水冷式散热片,或者也可以是各种适合做为致冷晶片的散热片的类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发电设备1亦可具备不同实施态样。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1的示意图,图3以俯视方向显示智能晶片30的配置方式,且为明确显示智能晶片30的配置,图3已将热能发电设备1的部分元件移除,仅保留背板10及智能晶片30。此外,亦请以图1及图2做为参考辅助。
如图3所示,智能晶片30可为复数个智能晶片30。在一实施例中,该些智能晶片30可透过导线串接在一起,进而形成阵列。在一实施例中,该些智能晶片30可形成各种图样化阵列,亦即阵列的形状可依照需求调整。在一实施例中,复数个智能晶片30也可并联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外部装置接收的电量具有门槛值,亦即达到门槛值的电量才会接收,此时复数个智能晶片30产生的电能可集中至一定电量后再传送至外部装置,且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发电设备1亦可具备不同实施态样。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1的示意图。并请以图1至图3做为参考辅助。
如图4所示,背板10的第三表面10c、第四表面10d及/或光接收单元20的侧表面上亦可设置至少一智能晶片30,由此,当光接收单元20接收来自光源2的能量时,背板10的第三表面10c、第四表面10d及/或光接收单元20的侧表面上因光源2照射而产生的热能也可被至少一智能晶片30转换为电能而不会浪费掉。由此,热能发电设备1的发电效率可更加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发电设备1也可具备不同实施态样。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能发电设备1的应用示意图。并请以图1至图4做为参考辅助。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发电设备1可与另一热能发电设备5串接在一起,进而形成热能发电设备1的阵列。由此可大幅提升发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发电设备1相较于现有单纯太阳能板单面发电技术(现有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约为8%至30%之间)多了背面的热能转换,可增加约10%的发电效率,例如约可增加3%至8%的发电效率,且不限于此。
由此,经光源2照射后,热能发电设备1上各位置所产生的热能皆可被智能晶片转换为电能而输出,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太阳板,本实用新型可大幅提升发电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透过多个实施例来说明,应理解的是,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权利要求书所主张的范围,可作出许多其他可能的修饰及变化。

Claims (9)

1.一种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背板(10),具有一第一表面(10a)及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0a)的一第二表面(10b);
一光接收单元(2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a)
至少一智能晶片(30),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b);
其中,当所述光接收单元(20)接收来自一光源(2)的能量时,所述光接收单元(20)用于将所述光源(2)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且所述至少一智能晶片(30)用于将所述第二表面(10b)上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表面(10b)为一光滑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智能晶片为复数个智能晶片(30),且所述复数个智能晶片(30)串接以形成一阵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智能晶片(30)与所述第二表面(10b)之间设置有一导热元件(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背板(10)及所述光接收单元(20)为一太阳能板的至少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智能晶片(30)为温差发电晶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光接收单元(20)电性连接至少一第一导线(40),所述至少一第一导线(40)电性连接至一外部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智能晶片(30)电性连接至少一第二导线(50),所述至少一第二导线(50)电性连接至一外部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发电设备(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能发电设备(1)与另一热能发电设备(1)串接。
CN202223433251.8U 2022-12-21 2022-12-21 热能发电设备 Active CN219627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3251.8U CN219627592U (zh) 2022-12-21 2022-12-21 热能发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3251.8U CN219627592U (zh) 2022-12-21 2022-12-21 热能发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7592U true CN219627592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5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3251.8U Active CN219627592U (zh) 2022-12-21 2022-12-21 热能发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7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79967A1 (en) Solar cell having a plurality of sub-cells coupled by a metallization structure
US20180309013A1 (en) Single-cell encapsulation and flexible-format module architecture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US20100116325A1 (en) High efficiency solar panel and system
TW200941749A (en) 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 system modules using III-V semiconductor solar cells
US8933324B2 (en) Thermally mounting electronics to a photovoltaic panel
KR20090033096A (ko) 태양 전지,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태양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US20090305457A1 (en) Solar cell, solar module and system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1824130B2 (en) Solar cell having a plurality of sub-cells coupled by cell level interconnection
CN104868007A (zh) 聚光型光电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9627592U (zh) 热能发电设备
JP4557772B2 (ja) 光起電力装置
TW201034209A (en) Solar cell device structure
US2016004324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EP2869462A1 (en) Junction box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5528136A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及其制作方法、电池组件、光伏系统
CN102201474A (zh) 太阳能光电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JP3184620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434298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設置構造体
CN102148268A (zh)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
CN204361111U (zh) 一种ⅲ-ⅴ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模组
KR20140080897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GB2446219A (en) Hybrid photovoltaic and solar heat collector panel
CN218548446U (zh) 一种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
KR101101159B1 (ko) 반사체의 집광과 열전도판의 방열을 이용한 구형 실리콘 태양광 발전 모듈
US20110056558A1 (en) Solar ce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