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7107U -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7107U
CN219627107U CN202320897382.7U CN202320897382U CN219627107U CN 219627107 U CN219627107 U CN 219627107U CN 202320897382 U CN202320897382 U CN 202320897382U CN 219627107 U CN219627107 U CN 219627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distribution unit
compact
power distribution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73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明
潘泽江
陈小英
刘龙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tct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73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7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7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7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壳体内腔;顶板,顶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连通壳体内腔;侧板,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二开口连通壳体内腔;底板,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口,多个第三开口连通壳体内腔;正极铜排,正极铜排设于壳体内腔中,正极铜排上设有正极电缆接线桩头;负极铜排,负极铜排设于壳体内腔中,负极铜排上设有负极电缆接线桩头;其中,第一开口分别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第二开口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第三开口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粗型电缆的不弯曲安装,减少了电缆安装的用量,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用电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
当使用低电压电流的同时需要确保功率的稳定,在选用电缆时无可避免的需要使用截面面积大的电缆,但由于电缆较粗,不易弯曲,导致在安装电缆时容易出现机柜空间不足电缆难以安装和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截面面积大的电缆难以安装并且安全性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及机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壳体内腔;顶板,顶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连通壳体内腔;侧板,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二开口连通壳体内腔;底板,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口,多个第三开口连通壳体内腔;正极铜排,正极铜排设于壳体内腔中,正极铜排上设有正极电缆接线桩头;负极铜排,负极铜排设于壳体内腔中,负极铜排上设有负极电缆接线桩头;其中,第一开口分别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第二开口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第三开口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
现有技术中,电压机柜的内部空间有限,当一定功率的电压机柜需要低电压运行时,机柜电流是在正常电压运行时的数倍,这导致了低电压设备所需的电缆截面面积大,电缆较粗,弯曲半径大,电缆不易弯曲,而机柜本身空间有限,这导致了在安装较粗电缆时存在电缆用量大以及安全性差的问题。为减少安装电缆的用量以及提高电缆供电的安全性,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壳体内腔的壳体,壳体上设有绝缘材料制造的顶板、侧板和底板,其中顶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连通壳体内腔,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连通壳体内腔,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口连通壳体内腔。壳体内腔中安装有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正极铜排上设有正极电缆接线桩头,负极铜排上设有负极电缆接线桩头。其中第一开口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第二开口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第三开口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相对设置,这使得电缆在安装时能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直接进入壳体内腔,在不需要弯折的情况下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连接,避免了电缆弯曲导致的电缆用量大以及完全性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第一正极铜排和第二正极铜排;其中,第一正极铜排与第二正极铜排对称设置。
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正极铜排和第二正极铜排,使得正极铜排上的正极电缆接线桩头能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相对设置,使得电缆在安装时无需弯曲,减少了电缆的用量,提高了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特征还包括:第一负极铜排和第二负极铜排;其中,第一负极铜排与第二负极铜排对称设置。
通过第一负极铜排和第二负极铜排的对称设置,使得负极铜排上的负极电缆接线桩头能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使得电缆在安装时无需弯曲,减少了电缆的用量,提高了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特征还包括:第一断路器,第一断路器安装在壳体内腔中;第二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安装在壳体内腔中;其中,第一断路器与第二断路器对称设置。
通过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的设置,使得电缆供电可控,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特征还包括:前面板,前面板上设有第四开口;其中,第四开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的至少一部分贯穿第四开口。
通过简单的前面板和第四开口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在壳体内腔中的安装,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同时简单结构易于生产制造。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特征还包括:安装挂耳,安装挂耳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安装挂耳上设有安装孔;多个挂耳安装孔,挂耳安装孔设于底板上,挂耳安装孔能与安装孔适配。
通过简单的挂耳安装孔和安装孔的设置,实现了安装挂耳在壳体上不同位置的安装,使得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能适配不同深度的机柜,提高了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实用性,同时简单结构易于生产制造。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特征还包括:机柜安装孔,机柜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机柜安装孔设置于安装挂耳上没有安装孔的一侧。
安装挂耳上机柜安装孔的设置,通过简单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得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能安装在机柜上,实现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固定。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机柜本体,机柜本体上设有机柜框架;挂耳固定部,挂耳固定部设于机柜框架上;如权利要求至中任一项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其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安装挂耳通过机柜安装孔与挂耳固定部的配合固定在机柜框架上。
通过在机柜框架上设置挂耳固定部,使其与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上的机柜安装孔配合,将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固定在机柜框架上,从而电缆在安装时能直接与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连接,而不用在机柜内部进行弯曲,减少了电缆的用量,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第五开口,第五开口与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第一开口对齐。
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五开口在位置上的配合,实现了电缆的不弯曲安装,减少了电缆在安装时的用量,同时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同时简单结构易于生产制造。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机柜的特征还包括:后门,后门设于机柜框架;其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前面板正对后门设置。
通过安装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时将前面板正对后门,实现了对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的快速操作,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立体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立体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内部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内部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底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顶部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侧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正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挂耳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安装于机柜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安装于机柜的局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柜;2:机柜框架;3:第五开口;4:后门;5:挂耳固定部;10: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0:壳体;101:壳体内腔;110:顶板;111:第一开口;120:侧板;121:第二开口;130:底板;131:第三开口;132:挂耳安装孔;140:前面板;141:第四开口;200:正极铜排;210:第一正极铜排;220:第二正极铜排;230:正极电缆接线桩头;300:负极铜排;310:第一负极铜排;320:第二负极铜排;330:负极电缆接线桩头;410:第一断路器;420:第二断路器;500:安装挂耳;510:安装孔;520:机柜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具有壳体内腔101;顶板110,顶板110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11,多个第一开口111连通壳体内腔101;侧板120,侧板120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21,多个第二开口121连通壳体内腔101;底板130,底板130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口131,多个第三开口131连通壳体内腔101;正极铜排200,正极铜排200设于壳体内腔101中,正极铜排200上设有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负极铜排300,负极铜排300设于壳体内腔101中,负极铜排300上设有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其中,第一开口111分别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相对设置,第二开口121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相对设置,第三开口131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相对设置。
现有技术中,电压机柜的内部空间有限,当一定功率的电压机柜需要低电压运行时,机柜电流是在正常电压运行时的数倍,这导致了低电压设备所需的电缆截面面积大,电缆较粗,弯曲半径大,电缆不易弯曲,而机柜本身空间有限,这导致了在安装较粗电缆时存在电缆用量大以及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减少安装电缆的用量以及提高电缆供电的安全性,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壳体内腔101的壳体100,壳体100上设有绝缘材料制造的顶板110、侧板120和底板130,其中顶板110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11连通壳体内腔101,侧板120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21连通壳体内腔101,底板130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口131连通壳体内腔101。壳体内腔101中安装有正极铜排200和负极铜排300,正极铜排200上设有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负极铜排300上设有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其中第一开口111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相对设置,第二开口121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相对设置,第三开口131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相对设置,这使得电缆在安装时能通过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21和第三开口131直接进入壳体内腔101,在不需要弯折的情况下与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连接,避免了电缆弯曲导致的电缆用量大以及完全性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壳体100,提供了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11的顶板110、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21的侧板120和设有多个第三开口131的底板130,实现了电缆在安装时不需要弯曲的情况下进入壳体内腔101,与正极铜排200和负极铜排300相连,减少了电缆安装的用量,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中的正极铜排包括:第一正极铜排210和第二正极铜排220;其中,第一正极铜排210与第二正极铜排220对称设置。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正极铜排200由第一正极铜排210和第二正极铜排220构成,其中第一正极铜排210和第二正极铜排220分体设置,对称安装在壳体内腔101中。
举例而言,实施例中,正极铜排200由第一正极铜排210和第二正极铜排220构成,其中第一正极铜排210和第二正极铜排220通过绝缘材料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正极铜排210和第二正极铜排220的对称设置,使得正极铜排200上的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能与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21和第三开口131相对设置,使得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内部空间安排合理,电缆在安装时无需弯曲,减少了电缆的用量,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包括:第一负极铜排310和第二负极铜排320;其中,第一负极铜排310与第二负极铜排320对称设置。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负极铜排300由第一负极铜排310和第二负极铜排320构成,其中第一负极铜排310和第二负极铜排320分体设置,对称安装在壳体内腔101中。
举例而言,实施例中,负极铜排300由第一负极铜排310和第二负极铜排320构成,其中第一负极铜排310和第二负极铜排320通过绝缘材料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负极铜排310和第二负极铜排320的对称设置,使得负极铜排300上的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能与第一开口111相对设置,使得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内部空间安排合理,电缆在安装时无需弯曲,减少了电缆的用量,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包括:第一断路器410,第一断路器410安装在壳体内腔101中;第二断路器420,第二断路器420安装在壳体内腔101中;其中,第一断路器410与第二断路器420对称设置。
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分别设置在壳体内腔101中,用于分配电能,对电缆线路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的设置,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包括:前面板140,前面板140上设有第四开口141;其中,第四开口14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的至少一部分贯穿第四开口141。
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还设有前面板140,并且前面板140上还设有两个第四开口141,其中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分别通过两个第四开口141贯穿前面板,使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的开关部分位于壳体110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前面板140和第四开口141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在壳体内腔101中的安装,以及断路器可调节功能的保障,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如图5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包括:安装挂耳500,安装挂耳50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安装挂耳500上设有安装孔510;多个挂耳安装孔132,挂耳安装孔132设于底板130上,挂耳安装孔132能与安装孔510适配。
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安装挂耳50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安装挂耳500上设有两个安装孔510,底板130上设有十六个挂耳安装孔132,八个为一组分别设于底板130的两侧,安装挂耳500通过安装孔510与挂耳安装孔132在位置上的配合,实现安装挂耳500在壳体110上不同位置的安装。
再举例而言,实施例中,安装挂耳500的数量为一个,安装挂耳500上设有九个安装孔510,底板130上设有三个挂耳安装孔132,安装挂耳500通过安装孔510与挂耳安装孔132在位置上的配合,实现安装挂耳500在壳体110上不同位置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通过简单的挂耳安装孔132和安装孔510的设置,实现了安装挂耳500在壳体110上不同位置的安装,使得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能适配不同深度的机柜,提高了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的实用性。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包括:机柜安装孔520,机柜安装孔520的数量为多个,且机柜安装孔520设置于安装挂耳500上没有安装孔510的一侧。
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机柜安装孔520的数量为两个,设于安装挂耳500上垂直于安装孔510所在面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挂耳500上机柜安装孔520的设置,使得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能安装在机柜上,实现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的固定。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1,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机柜1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机柜1包括:机柜本体,机柜本体上设有机柜框架2;挂耳固定部5,挂耳固定部5设于机柜框架2上;如上所述任一项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的安装挂耳500通过机柜安装孔520与挂耳固定部的配合固定在机柜框架2上。
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机柜1具有机柜框架2,机柜框架2上设有两排挂耳固定部5,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通过机柜安装孔520和挂耳固定部5的配合固定在机柜框架2上。由于本实施例的机柜1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因而其具有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所具有的全部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柜框架2上设置挂耳固定部5,使其与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上的机柜安装孔520配合,将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固定在机柜框架2上,从而电缆在安装时能直接与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连接,而不用在机柜1内部进行弯曲,减少了电缆的用量,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1,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机柜1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机柜1包括:第五开口3,第五开口3与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的第一开口111对齐。
举例而言,机柜1上设有第五开口3,在安装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时,第五开口3和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上的第一开口111对齐,使得在安装电缆时,电缆能通过第五开口3进入第一开口111,实现在不弯曲状态下电缆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开口111与第五开口3在位置上的配合,实现了电缆的不弯曲安装,减少了电缆在安装时的用量,同时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安全性。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1,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的机柜1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的机柜1包括:后门4,后门4设于机柜框架2;其中,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的前面板140正对后门4设置。
举例而言,机柜框架2上还设有后门4,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的前面板140正对后门设置,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可以通过打开后门4操作前面板140上设置的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
在实施例中,通过安装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时将前面板140正对后门4,实现了对第一断路器410和第二断路器420的快速操作,提高了电缆供电的可靠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具有壳体内腔(101);
顶板(110),所述顶板(110)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11),所述多个第一开口(111)连通所述壳体内腔(101);
侧板(120),所述侧板(120)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21),所述多个第二开口(121)连通所述壳体内腔(101);
底板(130),所述底板(130)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口(131),所述多个第三开口(131)连通所述壳体内腔(101);
正极铜排(200),所述正极铜排(200)设于所述壳体内腔(101)中,所述正极铜排(200)上设有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
负极铜排(300),所述负极铜排(300)设于所述壳体内腔(101)中,所述负极铜排(300)上设有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111)分别与所述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和负极电缆接线桩头(33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口(121)与所述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开口(131)与所述正极电缆接线桩头(230)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排(200)包括:
第一正极铜排(210)和第二正极铜排(220);
其中,所述第一正极铜排(210)与所述第二正极铜排(220)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铜排(300)还包括:
第一负极铜排(310)和第二负极铜排(320);
其中,所述第一负极铜排(310)与所述第二负极铜排(320)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断路器(410),所述第一断路器(410)安装在所述壳体内腔(101)中;
第二断路器(420),所述第二断路器(420)安装在所述壳体内腔(101)中;
其中,所述第一断路器(410)与所述第二断路器(420)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
前面板(140),所述前面板(140)上设有第四开口(141);
其中,所述第四开口(14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一断路器(410)和所述第二断路器(420)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第四开口(14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挂耳(500),所述安装挂耳(50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安装挂耳(500)上设有安装孔(510);
多个挂耳安装孔(132),所述挂耳安装孔(132)设于所述底板(130)上,所述挂耳安装孔(132)能与所述安装孔(510)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柜安装孔(520),所述机柜安装孔(520)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机柜安装孔(520)设置于安装挂耳(500)上没有安装孔(510)的一侧。
CN202320897382.7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Active CN219627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7382.7U CN21962710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7382.7U CN21962710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7107U true CN219627107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7382.7U Active CN21962710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7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44334U (zh) 断路器-机框装配结构
CN219627107U (zh) 一种紧凑型直流配电单元
CN112152093A (zh) 一种组合式电力物联网配电装置
CN215637033U (zh) 一种多功能双轨轨道
CN216251636U (zh) 一种电气设备智能控制系统柜
CN211530474U (zh) 一种前接线预制仓保护柜
CN109149390B (zh) 一种电力电容器补偿装置外壳
CN110015041B (zh) 一种内置空气开关的充电桩
CN220324936U (zh) 一种固定分隔单元母排电连接结构
CN220963193U (zh) 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安装接线结构
CN221126645U (zh) 一种预制舱的模块插框结构
CN217159210U (zh) 一种插接式母线装置
CN220190140U (zh) 一种侧面架空进出线方式的组合式纵旋柜
CN218334861U (zh) 一种具有暗装隐藏结构的配电箱
CN216529861U (zh) 一种带有可调安装立柱的组合式配电柜
CN216795517U (zh) 一种端子排安装组件
CN219677791U (zh)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CN214100414U (zh) 一种电表箱
CN219874323U (zh) 一种排插
CN220291434U (zh) 一种大电流环保气体柜
CN210806461U (zh) 应用于设备机柜内的配电箱
CN221633191U (zh) 一种高防水配电箱
CN218070956U (zh) 一种母线桥装置
CN211018013U (zh) 一种新型低压一体式抽屉
CN219286311U (zh) 一种三极直流断路器串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