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5361U - 样本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样本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5361U
CN219625361U CN202320821139.7U CN202320821139U CN219625361U CN 219625361 U CN219625361 U CN 219625361U CN 202320821139 U CN202320821139 U CN 202320821139U CN 219625361 U CN219625361 U CN 219625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temperature control
component
temperature
flow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11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治斌
刘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H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H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H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H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11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5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5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5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样本分析仪。样本分析仪包括流动室组件、光学组件及温控组件,流动室组件内供样本流通;光学组件包括前光组件、散射探测组件及荧光探测组件,前光组件、散射探测组件及荧光探测组件围绕流动室组件设置,以检测流动室组件内的样本;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组件和第二温控组件,第一温控组件与前光组件、散射探测组件及荧光探测组件对应设置,第二温控组件与流动室组件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传热速度和效率,有利于维持流动室组件内液体温度的稳定,提高温控精度和测量精确度。

Description

样本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样本分析仪用于分析生物样本中的细胞,通过对细胞进行染色,由光学探测系统探测出荧光信号以便确定细胞核数量。荧光染料对于温度比较敏感,维持荧光物质的温度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样本分析仪通过光学仪器对流动室内的样本液进行探测,样本液在鞘液的包裹下逐一经过流动室,鞘液的体积相对较多,鞘液会影响样本液中荧光物质的温度,精确控制鞘液的温度同样重要。
现有的样本分析仪通过集成的公共温控装置对光学仪器和流动室进行统一温控,公共温控装置的热量传递速度较慢、效率较差,难以将样本液和鞘液的温度维持到更稳定的水平,温控精度相对较差,从而影响样本分析仪的测试精确度,难以跟上快速的测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旨在提高温度稳定性和温控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样本分析仪包括:
流动室组件,用于供样本流通;
光学组件,包括前光组件、散射探测组件及荧光探测组件,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围绕所述流动室组件设置,以检测所述流动室组件内的样本;及
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组件和第二温控组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与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对应设置,用于控制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的温度,所述第二温控组件与所述流动室组件对应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流动室组件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样本分析仪还包括:
基座,设有安装孔,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均围绕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温控组件设于所述基座;和
连接座,设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流动室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围绕所述流动室组件设置,所述第二温控组件连接于所述流动室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内设有蓄热块,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均设于所述蓄热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
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蓄热块内;和
第一测温件,所述第一测温件连接于所述基座,并用于检测所述蓄热块内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为加热膜;
且/或,所述第一温控组件还包括保护开关,所述保护开关设于所述基座,所述保护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件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
基板;和
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基板围合形成所述蓄热块,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设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隔热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加热件抵接所述基板朝向所述隔热板的表面,所述第一测温件连接于所述基板,并部分伸入所述蓄热块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动室组件包括整流管和流动室,所述流动室设于所述整流管的一端,所述整流管靠近所述流动室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流动室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以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之间;
所述第二温控组件设于所述整流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包括:
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整流管的周侧;和
第二测温件,所述第二测温件设于所述整流管和所述第二加热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整流管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件为加热膜,所述第二加热件绕设于所述整流管的侧表面;
且/或,所述第二温控组件还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加热件;
且/或,所述第二测温件设于所述整流管靠近所述流动室的一端;
且/或,所述整流管的内径d的范围值为6mm≤d≤8mm,外径D的范围值为10.5mm≤D≤12.5mm,长度L的范围值为45.5mm≤L≤6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控组件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温控组件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温控组件;
且/或,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和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均为单向控温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二向色镜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包括前向散射探测组件和侧向散射探测组件,所述前光组件和所述前向散射探测组件设于所述流动室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二向色镜组件设于所述流动室组件和所述荧光探测组件之间,所述侧向散射探测组件在所述二向色镜组件的反射光路上;
所述二向色镜组件、所述前向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侧向散射探测组件均与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样本分析空间,所述光学组件、所述流动室组件及所述温控组件均设于所述样本分析空间内,所述样本分析空间的内壁设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温控组件对光学组件进行温度控制,并另设第二温控组件对流动室组件单独地进行温控,第一温控组件与第二温控组件相互独立,从而能够提高传热速度和效率,有利于维持流动室组件内液体温度的稳定,提高温控精度和测量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样本分析仪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仪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基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流动室组件和第二温控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实现提高温度稳定性和温控精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样本分析仪100。
参照图1至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样本分析仪100包括流动室组件10、光学组件30及温控组件,流动室组件10内供样本流通;光学组件30包括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围绕流动室组件10设置,以检测流动室组件10内的样本;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组件60和第二温控组件70,第一温控组件60与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对应设置,用于控制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的温度,第二温控组件70与流动室组件10对应设置,用于控制流动室组件10的温度。
样本分析仪100用于生物样本的分析。其中,流动室组件10内流通有样本液,样本液内有经染色处理后的生物细胞,通过光学组件30对流动室组件10内的样本进行探测,以进行样本的分析。具体地,流动室组件10包括流动室13,前光组件31用于提供进入流动室13的光束,样本液中的生物细胞在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荧光,并分别被散射探测组件33和荧光探测组件35所接收。
公共温控装置往往会对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荧光探测组件35及流动室组件10统一地进行温度调控,由同一温度调控组件进行升温或降温的操作,而由于流动室组件10的结构跨度较长,且从公共的加热源至流动室组件10的传递速度较慢,效率不够理想,因而难以将样本液和鞘液的温度维持到更稳定的水平,难以跟上快速的测量要求。
因此,本申请通过第一温控组件60对光学组件30进行温度控制,对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进行温度调控,并另设第二温控组件70对流动室组件10单独地进行温控,第一温控组件60与第二温控组件70相互独立,从而能够提高传热速度和效率,有利于维持流动室组件10内液体温度的稳定,提高温控精度和测量精确度。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样本分析仪100还包括基座50和连接座80,基座50设有安装孔50b,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均围绕安装孔50b设置,第一温控组件60设于基座50;连接座80设于基座50的一侧,并设有与安装孔50b连通的连接孔80a,流动室组件10穿设于安装孔50b和连接孔80a,以使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围绕流动室组件10设置,第二温控组件70连接于流动室组件10。
基座50为光学组件30和连接座80提供安装基础,其可以呈板状、块状等适应实际测试分析需要的形状。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荧光探测组件35排布在基座50,并形成检测光路,连接座80位于检测光路上。第一温控组件60设于基座50上,以实现对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荧光探测组件35的温度控制。
为便于拆装,连接座80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50。比如,连接座80与基座50可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连接。连接座80用于为流动室组件10提供与基座50连接的基础,其上设有与安装孔50b的形状、大小相似的连接孔80a,以便于流动室组件10穿设于安装孔50b和连接孔80a,第二温控组件70设于流动室组件10上。其中,安装孔50b和连接孔80a的形状本申请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第一温控组件60和第二温控组件70分别设有用于调节温度的加热件或制冷件,通过分别独立地控制两部分加热件、制冷件来进行两部分独立的温度调节,具有更好的温控精度。
参照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基座50内设有蓄热块50a,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荧光探测组件35均设于蓄热块50a的一侧,第一温控组件60包括第一加热件61和第一测温件63,第一加热件61设于蓄热块50a内,第一测温件63连接于基座50,并用于检测蓄热块50a内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蓄热块50a用于容置第一加热件61,为保证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荧光探测组件35的温度调节,蓄热块50a具有足够的延展范围。第一测温件63为温度计,其设有用于感应温度的端部,该端部伸入蓄热块50a内,以实时感应并反馈蓄热块50a内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孔50b与蓄热块50a不连通,避免蓄热块50a内的热量流失,同时也减少第一温控组件60对流动室组件10的温度影响。
温控组件还包括与第一温控组件60相对应的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第一加热件61和第一测温件63均电性连接。第一测温件63将测得的信号反馈至第一控制器,当未达目标温度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件61工作以提高温度,当达到目标温度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件61停止工作或以较小的功率维持温度。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61为加热膜。加热膜不仅有较好的延展范围,且加热更为均匀,效果更好。
当然,第一加热件61还可以是铺设于蓄热块50a内的加热棒或加热块等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温控组件60还包括保护开关65,保护开关65设于基座50,保护开关65与第一加热件61电性连接。基座50设有开关槽,第一测温件63嵌设于开关槽的底壁,开关槽的底壁设有过孔,第一侧温件的感应端部通过过孔伸入蓄热块50a内,保护开关65设于开关槽内,保护开关65和第一测温件63的引线自基座50的侧向引出。可以理解地,保护开关65电连接第一加热件61,当蓄热块50a内温度过高时,保护开关65将会使第一加热件61的工作电路断开,避免温度过高而引发安全事故。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基座50包括基板51和隔热板53,隔热板53与基板51围合形成蓄热块50a,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设于基板51远离隔热板53的表面,第一加热件61抵接基板51朝向隔热板53的表面,第一测温件63连接于基板51,并部分伸入蓄热块50a内。
本实施例中,基板51与隔热板53的形状大致相同,基板51和隔热板53的边缘处相接,中间部分间隔设置以形成蓄热块50a,第一加热件61设于蓄热块50a内。基板51为导热件,其可以是由铝合金制成,第一加热件61抵接基板51,减少空气热阻,提高传热效率。隔热板53用于减少蓄热块50a的热量散失,节约能源,有利于保持蓄热块50a温度的稳定可控,从而也就有利于维持光学组件30的温度稳定性。
板状的基座50使基座50具有较大的安装范围,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能够平稳地设于基板51上。其中,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分别包括前光器、散射探测器、荧光探测器及连接上述器件的连接件,连接件与基板51连接,其也可由铝合金制成,导热效果较好。进一步地,各连接件朝向基板51的表面足够大以保证导热效果。
可选地,开关槽设于基板51上,保护开关65和第一测温件63均设于基板51。
可选地,基板51设有第一通孔,隔热板53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设置以形成安装孔50b,基板51与隔热板53之间设置隔热材料,并以该隔热材料形成安装孔50b的周壁,以减少蓄热块50a内的热量散失,减少第一温控组件60对流动室组件10的影响。其中,隔热材料可以与基板51为一体结构,或与隔热板53为一体结构,由基板51或隔热板53弯折延伸形成。
参照图3、图4、图6及图7,在一实施例中,流动室组件10包括整流管11和流动室13,流动室13设于整流管11的一端,整流管11靠近流动室13的一端穿设于安装孔50b,流动室13穿设于连接孔80a,以至少部分显露于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之间;第二温控组件70设于整流管11。
本实施例中,当样本分析仪100器水平放置时,流动室13和整流管11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整流管11大致呈圆柱状,流动室13同样呈外径阶梯式减小的圆柱形结构,连接孔80a大致呈圆形,整流管11靠近流动室13的一端穿过安装孔50b,以使流动室13穿设于连接孔80a,并部分显露于连接座80的一侧,且位于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及荧光探测组件35所形成的检测光路上。第二温控组件70设于整流管11,直接对整流管11内的溶液的温度进行温度控制,如此设置能够减少第二温控组件70与第一温控组件60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独立性,提高温控精度。
具体地,参照图6和图7,整流管11靠近流动室13的一端还设有对接件15,对接件15与安装孔50b的形状相适应。本实施例中,对接件15和安装孔50b大致呈腰圆状,对接件15的腰部宽度大于等于整流管11的直径,以使得对接件15和整流管11均能穿设于安装孔50b。对接件15用于与连接座80连接,其可通过嵌合、卡扣及螺栓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座80。比如,流动室13穿设于连接孔80a,对接件抵接连接孔80a朝向安装孔50b的一侧的周壁,以限位流动室13,通过螺栓将连接座80和对接件15相连,即可将流动室组件10固定于连接座80上。进一步地,当基座50上形成有密闭空间时,与安装孔50b形状相适应的对接件15还能够保证密闭性,减少热量散失。
整流管11远离流动室13的一端设有鞘液接嘴(未图示)和样本液接嘴(未图示),鞘液接嘴设于整流管11的侧面,样本液接嘴设于整流管11的底部,样本液自底部进入整流管11,同时鞘液自一侧进入整流管11,鞘液形成龙卷状的液体柱,裹挟样本液进入流动室13。
请再次参照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温控组件70包括第二加热件71和第二测温件73,第二加热件71设于整流管11的周侧,第二测温件73设于整流管11和第二加热件71之间,用于检测整流管11的温度。
设于整流管11的第二加热件71能够直接地对鞘液和样本液进行加热,热量传递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其中,为保证鞘液和样本液的温度均匀,第二加热件71沿整流管11的周侧设置,并尽量覆盖整流管11的长度范围。第二测温件73可以为温度计,设于整流管11和第二加热件71之间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整流管11内液体的温度,提高温控精度。
可以理解地,温控组件还包括与第二温控组件70相对应的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与第二加热件71和第二测温件73均电性连接。第二测温件73将测得的信号反馈至第二控制器,当未达目标温度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加热件71工作以提高温度,当达到目标温度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加热件71停止工作或以较小的功率维持温度。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71为加热膜,第二加热件71绕设于整流管11的侧表面,采用加热膜一方面能够较为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保证温度的均匀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71也可以由多个沿整流管11周向设置的加热棒组成,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整流管11的内径d的范围值为6mm≤d≤8mm,外径D的范围值为10.5mm≤D≤12.5mm,长度L的范围值为45.5mm≤L≤60mm。倘若内径d或外径D过小,低于上述范围,虽可以更好地实现加热及温度控制,但存在整流管11提供的流量不足的缺陷;倘若内径d或外径D过大,则会占用过多体积,加热效果较差;长度L过长,虽加热及温度控制的效果好,但是占用过多体积,且细长结构的整流管11难于加工、易变形,不便于安装;长度L过短,加热效果相对较差。因此,上述限定的范围为较为合适的范围,能够实现单独的整流管11对鞘液的加热和有效控温。
进一步地,第二温控组件70还包括保温套75,保温套75套设于第二加热件71。保温件围设形成中空的圆柱状结构,通过设置保温套75能够减少热量散失,能够节约能源,并有利于维持温度的稳定。其中,保温套75可以是由保温泡棉制成,其一侧开设有缝隙,并可通过缝隙将保温套75安装在第二加热件71上,再将缝隙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测温件73设于整流管11靠近流动室13的一端,能够更准确地反应流动室13内液体的温度,进一步提高温控精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温控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第一温控组件60通信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温控组件60,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温控组件70通信连接,用于控制第二温控组件70,通过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对第一温控组件60和第二温控组件70的独立控制,提高效率,有利于维持流动室组件10内液体温度的稳定,提高温控精度和测量精确度。
进一步地,第一温控组件60和第二温控组件70均为单向控温组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温控组件60和第二温控组件70分别配备第一加热件61和第二加热件71进行加热处理,以单向地实现温度上升或维持温度,结构简单逻辑明确。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控组件60和第二温控组件70还可分别配备第一制冷件和第二制冷件,以提供更大的温控范围和更灵活的温度调节方式。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光学组件30还包括二向色镜组件37,散射探测组件33包括前向散射探测组件331和侧向散射探测组件333,前光组件31和前向散射探测组件331设于流动室组件10的相对两侧,二向色镜组件37设于流动室组件10和荧光探测组件35之间,侧向散射探测组件333在二向色镜组件37的反射光路上;二向色镜组件37、前向散射探测组件331及侧向散射探测组件333均与第二温控组件70对应设置,以通过第二温控组件70共同控制二向色镜组件37、前向散射探测组件331及侧向散射探测组件333的温度。
光束自前光组件31射入流动室组件10,部分散射光进入前向散射探测组件331,前向散射探测组件331能够反映细胞的体积大小;部分散射光由二向色镜反射至侧向散射探测组件333,前向散射探测组件331能够反映细胞内结构的复杂程度,部分光束穿过二向色镜进入荧光探测组件35,能够反映细胞内核物质酸成分的含量。
参照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样本分析仪100还包括壳体90,壳体90内设有样本分析空间,光学组件30、流动室组件10及温控组件均设于样本分析空间内,样本分析空间的内壁设有保温层95。通过设置保温层95能够减少样本分析空间内的热量散失,有利于保证光学组件30和流动室组件10的温度稳定性。
可选地,保温层95为贴设于壳体90内壁的保温泡棉。
其中,壳体90包括上壳91和下壳93,下壳93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至少一侧的侧板,上壳91呈罩壳状,上壳91与下壳93连接以围合形成上述样本分析空间。样本分析仪100包括基座50,基座50设于底板上,光学组件30设于基座50,基座50设有安装孔50b,底板设有避让孔,安装孔50b与避让孔的形状相同,流动室组件10穿设于安装孔50b和避让孔,并使得流动室13设于样本分析空间内。
可选地,下壳93的侧板上设有指示灯,指示灯包括信号指示灯和温度指示灯,信号指示等分别对应地与前光组件31、散射探测组件33、荧光探测组件35及流动室组件10等连接,以反映组件运行状况;温度指示灯可与第一温控组件60和第二温控组件70连接,以反映温度状况。当然还可以对应每一组件设置一测温件,每一测温件对应连接一温度指示灯,以精确反映各组件的温度状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动室组件,用于供样本流通;
光学组件,包括前光组件、散射探测组件及荧光探测组件,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围绕所述流动室组件设置,以检测所述流动室组件内的样本;及
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控组件和第二温控组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与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对应设置,用于控制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的温度,所述第二温控组件与所述流动室组件对应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流动室组件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分析仪还包括:
基座,设有安装孔,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均围绕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温控组件设于所述基座;和
连接座,设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流动室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围绕所述流动室组件设置,所述第二温控组件连接于所述流动室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有蓄热块,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所述荧光探测组件均设于所述蓄热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
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蓄热块内;和
第一测温件,所述第一测温件连接于所述基座,并用于检测所述蓄热块内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为加热膜;
且/或,所述第一温控组件还包括保护开关,所述保护开关设于所述基座,所述保护开关与所述第一加热件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基板;和
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基板围合形成所述蓄热块,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设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隔热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加热件抵接所述基板朝向所述隔热板的表面,所述第一测温件连接于所述基板,并部分伸入所述蓄热块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室组件包括整流管和流动室,所述流动室设于所述整流管的一端,所述整流管靠近所述流动室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流动室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以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前光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荧光探测组件之间;
所述第二温控组件设于所述整流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包括:
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整流管的周侧;和
第二测温件,所述第二测温件设于所述整流管和所述第二加热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整流管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件为加热膜,所述第二加热件绕设于所述整流管的侧表面;
且/或,所述第二温控组件还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加热件;
且/或,所述第二测温件设于所述整流管靠近所述流动室的一端;
且/或,所述整流管的内径d的范围值为6mm≤d≤8mm,外径D的范围值为10.5mm≤D≤12.5mm,长度L的范围值为45.5mm≤L≤6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控组件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温控组件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温控组件;
且/或,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和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均为单向控温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二向色镜组件,所述散射探测组件包括前向散射探测组件和侧向散射探测组件,所述前光组件和所述前向散射探测组件设于所述流动室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二向色镜组件设于所述流动室组件和所述荧光探测组件之间,所述侧向散射探测组件在所述二向色镜组件的反射光路上;
所述二向色镜组件、所述前向散射探测组件及所述侧向散射探测组件均与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对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样本分析空间,所述光学组件、所述流动室组件及所述温控组件均设于所述样本分析空间内,所述样本分析空间的内壁设有保温层。
CN202320821139.7U 2023-04-12 2023-04-12 样本分析仪 Active CN219625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139.7U CN219625361U (zh) 2023-04-12 2023-04-12 样本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139.7U CN219625361U (zh) 2023-04-12 2023-04-12 样本分析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5361U true CN219625361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8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1139.7U Active CN219625361U (zh) 2023-04-12 2023-04-12 样本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5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62842A1 (zh) 传感器组件和换热装置
CN219625361U (zh) 样本分析仪
US8500327B2 (en) Safety thermometer
CN111141683A (zh) 红外热导气体传感器及红外气体检测方法
CN212432358U (zh) 用于微波辐射计的黑体定标源和微波辐射计
CN219891093U (zh) 样本分析仪
CN101799467B (zh) 粒子分析仪、恒温反应系统及方法
CN214173453U (zh) 一种温压一体式传感器
CN214167970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光检测装置
CN213632455U (zh) 传感器组件和换热装置
CN207488852U (zh) 一种气体恒温装置及检测系统
CN209205337U (zh) 一种温度可调的恒温槽装置
CN220303935U (zh) 一种换热装置、水力模块及热泵系统
CN206877173U (zh) 一种电子恒温样品架的温控装置
CN207779895U (zh) 一种具有二维检测器的棕榈油识别装置
CN219015484U (zh) 一种防水温度巡检仪
CN212391124U (zh) 一种具有改进型散热风道的高精度黑体辐射源
CN208420955U (zh) 蛋白分析仪用试剂恒温组件
CN213148100U (zh) 调温探头及温度计
CN218584099U (zh) 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
CN220671316U (zh) 测定发动机冷却液冰点的装置
CN219935150U (zh) 一种培育温度检测仪
CN213843292U (zh) 一种风速传感器
CN219870044U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
CN208076428U (zh) 一种水冷法测定良导体导热系数的实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