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3724U -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 Google Patents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3724U
CN219623724U CN202320304967.3U CN202320304967U CN219623724U CN 219623724 U CN219623724 U CN 219623724U CN 202320304967 U CN202320304967 U CN 202320304967U CN 219623724 U CN219623724 U CN 219623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ifting
assembly
lifting column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49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富生
曹有宝
李玉庆
周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 Precision Healthcare LLC
Original Assignee
GE Precision Healthcar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 Precision Healthcare LLC filed Critical GE Precision Healthcare LLC
Priority to CN2023203049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3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3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3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至少两个电机以及控制模组,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分别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柱形外壳,至少两个电机分别邻近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安装,且能够驱动所述外壳运动以实现升降,控制模组与至少两个电机连接,并给至少两个电机发送升降信号以分别控制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

Description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成像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背景技术
在X射线成像系统中,来自X射线源的辐射射向受试者,该被检测对象通常为医学诊断应用中的患者。辐射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被检测对象且冲击探测器,该探测器被划分成离散元件(例如像素)的矩阵。读出探测器元件以基于冲击每个像素区域的辐射的数量或强度而产生输出信号。可接着处理所述信号以产生可显示以供检视的医学图像,该医学图像可以显示在X射线成像系统的显示装置中。
对于卧位扫描方式,通常的,被检测对象需要以卧位躺在检测床上。检测床包括基座与床面板,基座中设置了升降装置,其能够升降以使得床面板达到预设的高度,通常地,升降装置中包括升降柱、电机和变频器,变频器能够将交流电进行调制以提供给电机,电机通常设置在升降柱之间,且通过多个旋转轴与升降柱连接。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变频器的加工精度高,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当升降组件中的部件发生故障时,不能有效且及时地停止升降。
再者,床面板需要通过框架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床面板框架和支撑框架通常是焊接件,不但工艺复杂,需要拉直等操作,而且在使用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变形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至少两个电机以及控制模组,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柱形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安装,且能够驱动所述柱形外壳运动以实现升降,所述控制模组其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机连接,并给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发送升降信号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床。检测床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至少两个电机以及控制模组,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柱形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安装,且能够驱动所述柱形外壳运动以实现升降,所述控制模组其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机连接,并给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发送升降信号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X射线成像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检测床。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X射线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检测床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中的升降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中的床面板组件和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中的床面板组件的示意图;
以及图6是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中的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过程中,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尽的描述。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正如在任意一个工程项目或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为了满足系统相关的或者商业相关的限制,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决策,而这也会从一种实施方式到另一种实施方式之间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也不限于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连接。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X射线成像系统100。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X射线成像系统100。如图1所示,X射线成像系统100包括悬吊装置110,立柱(wall stand)装置120,以及检测床装置130。悬吊装置110包括纵向导轨111,横向导轨112,可伸缩筒113,滑车114,以及球管组件115。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中,将x轴、y轴和z轴定义为x轴和y轴位于水平面内且互相垂直,z轴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具体的,将纵向导轨111所在的方向定义为x轴,将横向导轨112所在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可伸缩筒113的延伸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z轴方向即为竖直方向。
纵向导轨111和横向导轨112垂直设置,其中,纵向导轨111安装在天花板上,横向导轨112安装在纵向导轨111上。可伸缩筒113用于承载球管组件115。
滑车114设置在横向导轨112和可伸缩筒113之间,滑车114可以包括转轴,电机以及卷筒等部件,电机能够驱动卷筒绕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可伸缩筒113沿z轴移动和/或相对横向导轨滑动。滑车114能够相对横向导轨112滑动,即滑车114能够带动可伸缩筒113和/或球管组件115沿y轴方向移动。且横向导轨112能够相对纵向导轨111滑动,进而带动可伸缩筒113和/或球管组件115沿x轴方向移动。
可伸缩筒113包括多个内径大小不同的柱形,且该多个柱形从下到上依次可以套设在位于其上的柱形内进而实现伸缩,可伸缩筒113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可伸缩(或移动),即,可伸缩筒113能够带动球管组件沿z轴方向移动。可伸缩筒113的下端还设置有旋转部分,该旋转部分可以带动球管组件115旋转。
球管组件115包括X射线管,X射线管可以产生X射线并向患者的预期感兴趣区域ROI投射X射线。具体地,X射线管可以邻近限束器定位,限束器用于将X射线对准到患者的预期感兴趣区域。X射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患者衰减,并且可以入射到探测器121/131上。
悬吊装置110进一步包括限束器117,限束器117通常安装在X射线管的下方,X射线管发射的X射线通过限束器117的开口照射到被检测对象身上。其中,限束器117的开口的大小决定X射线的照射范围,即曝光视场(Field of View,FOV)的区域大小。X射线管和限束器117在横向上的位置决定曝光视场FOV在被检测对象身上的位置。众所周知的是,X射线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需要控制X射线使其只照射被检测对象需要检查的部位,即感兴趣区域。
悬吊装置110进一步包括球管控制装置(console)116,球管控制装置116安装在球管组件上,球管控制装置116包括显示屏幕以及控制按钮等用户接口,以用于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病人选择、协议选择以及摆位等。
悬吊装置110的运动包括球管组件沿x轴、y轴和z轴的移动,以及球管组件在水平面内(转动轴平行或重合于z轴)和竖直面内(转动轴平行于y轴)的旋转,在上述的运动中,通常都用到电机驱动转轴带动相应的部件转动进而实现相应的移动或旋转,而相应的控制部件大致上安装在滑车114内。X射线成像单元进一步包括运动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该运动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悬吊装置110的上述运动,进一步地,运动控制单元能够接收控制信号以控制相应地部件进行相应地运动。
立柱装置120包括第一探测器组件121,立柱122以及连接部123。连接部123包括与立柱122的高度方向垂直连接的支撑臂以及安装在支撑臂上面的旋转托架,第一探测器组件121安装在旋转托架上,立柱装置120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旋转托架和第一探测器组件121之间的探测器驱动装置,在探测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旋转托架所托举的平面上,沿着与立柱122的高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第一探测器组件121还可以进一步相对支撑臂转动,与立柱呈一定角度。第一探测器组件121具有板状结构,其方向是可变的,以便根据X射线的入射方向使X射线入射表面变成垂直或水平。
检测床装置130上包括第二探测器组件131,第一探测器组件121和第二探测器组件131的选择或使用可以基于患者的拍摄部位和/或拍摄协议确定,也可以基于相机拍摄所得到的被检测对象的位置确定,以进行卧位或站位的拍摄检查。图1仅示出了立柱和检测床的一种示例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选择任意形式或设置的立柱和/或检测床,也可以仅安装立柱,立柱和/或检测床对本申请的整个方案没有限制。
X射线成像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该控制装置可以是位于控制间的主控制装置,也可以是安装在悬吊装置上的球管控制装置,也可以是可移动式或便携式的控制装置或上述的任意组合。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源控制装置和探测器控制装置。源控制装置用于命令X射线源发出X射线用于图像曝光。探测器控制装置用于在多个探测器中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以及协调各种探测器功能的控制,例如,根据被检测对象的位置或姿势自动地选择相对应的探测器,或可执行各种信号处理和过滤功能,具体地,用于动态范围的初始调整、数字图像数据的交错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提供用于控制X射线源和探测器的操作的功率和定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可以配置成使用数字化信号来重建一个或多个所需图像和/或确定与患者相对应的有用诊断信息,其中,控制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专用处理器、图形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控制装置、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适当的处理装置。
当然的,X射线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或配置或形式的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装置可以是本地的(例如,与一个或多个X射线成像系统100同地,例如在同一设施和/或同一局部网络内);在其他实现中,控制装置可以是远程的,因此只能经由远程连接(例如,经由因特网或其他可用的远程访问技术)来访问。在特定实现中,控制装置也可以以类似云的方式配置,并且可以以与访问和使用其他基于云的系统的方式基本上相似的方式被访问和/或使用。
X射线成像系统100还包括存储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可以将数字化信号存储在存储装置中。例如,存储装置可包括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光盘读/写(CD-R/W)驱动器、数字通用磁盘(DVD)驱动器、闪存驱动器和/或固态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可以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当然的,存储装置也可以与控制装置集成在一起,以有效地使用占地面积和/或满足预期的成像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X射线成像系统100还包括操作员工作站,操作员工作站允许用户接收和评估重建图像,以及输入控制指令(操作信号或控制信号)。操作员工作站可以包括用户接口(或用户输入设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激活控制装置或任何其他适合的输入设备等操作者界面的某个形式,操作者可以通过用户接口来向控制装置输入操作信号/控制信号。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检测床200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的升降组件的示意图。如图2至图3所示,检测床200包括升降组件210,支撑组件220以及床面板组件230。为了便于显示和描述,图2中省略了显示基座的床外壳,床外壳可以参照图1所示的部件201。
升降组件210包括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至少两个电机213以及控制模组214,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均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柱形外壳,至少两个电机213分别邻近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安装,且能够驱动柱形外壳运动以实现升降,控制模组214与至少两个电机213连接,且能够给至少两个电机213发送升降信号以分别控制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进行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分别包括自上而下套设的三个柱形外壳,至少两个电机213包括四个电机,其中的两个电机用于控制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的顶部的柱形外壳,另外两个电机用于控制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的中间的柱形外壳。
具体的,第一升降柱21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的第一外壳211a,第二外壳211b和第三外壳211c,第二升降柱21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的第四外壳212a,第五外壳212b和第六外壳212c。具体的,升降柱的多个外壳的截面为正方形,此外,升降柱的多个外壳的截面还可以是长方形或六边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柱211和第二升降柱212能够包括任何数量的柱形外壳,并不限于三个,例如,可以设置两个柱形,或者超过或等于四个柱形外壳。此外,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隔。
在第一升降柱211中,第一外壳211a的面积比第二外壳211b的面积小,即第一外壳211a能够进入第二外壳211b内,第二外壳211b的面积比第三外壳211c的面积小,即第二外壳211b能够进入第三外壳211c内。同样的,在第二升降柱212中,第四外壳212a的面积比第五外壳212b的面积小,即第四外壳212a能够进入第五外壳212b内,第五外壳212b的面积比第六外壳212c的面积小,即第五外壳212b能够进入第六外壳212c内。电机通过控制外壳移入或移出与其相应的外壳内,即可实现高度的调节。
至少两个电机213包括第一电机213-1,第二电机213-2,第三电机213-3和第四电机213-4,第一电机与213-1第一外壳211a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一外壳的运动,第二电机213-2与第二外壳211b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二外壳的运动,第三电机213-3与第四外壳212a连接以用于控制第四外壳的运动,第四电机213-4和第五外壳212b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五外壳的运动。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四个电机,其中两个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其用于驱动升降柱中的中间外壳,即,第二外壳211b和第五外壳212b,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第二电机213-2和第四电机213-4,能够驱动第一升降柱211中的第二外壳211b相对第三外壳211c运动,同时驱动第二升降柱212中的第五外壳212b相对第六外壳212c运动。另外两个电机与升降柱中的最上层的外壳连接,第一电机213-1和第三电机213-3能够分别跟随第一外壳211a和第四外壳212a升降,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13-1和第三电机213-3,能够驱动第一升降柱中的第一外壳211a相对第二外壳211b运动,同时驱动第二升降柱中的第四外壳212a相对第五外壳212b运动。
尽管图3中所示出的第二电机213-2和第四电机213-4安装在底板上,但是其能够通过底板以及第三外壳和第六外壳的内部,与第二外壳和第五外壳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并不受限。
当然的,升降组件中也可以仅包括两个电机,其中一个电机用于控制第一升降柱中柱形外壳的升降,另一个电机用于控制第二升降柱中的柱形外壳的升降。
在一些非限定的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至少两个电机均安装在升降柱的外侧,并未安装在升降柱内,这样便于更换或维修。
升降组件210进一步包括顶板215和底板216,顶板215安装在第一外壳211a和第四外壳212a的顶部,底板216安装在第三外壳211c和第六外壳212c的底部,顶板215构成升降面,且与检测床的支撑组件220连接。具体的,控制模组214安装在底板216上,且大致上位于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的预设间隔之间。
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以及连接在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顶板和底板共同构成独立的升降机构,在维修时可以整体进行更换,此外,本申请中的升降组件除了可以用在检测床上或者用在X射线成像系统中,还可以用在其他成像设备中或其他非医疗领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组214包括第一接口(图中未示出),第一接口与至少两个电机213连接,且用于给至少两个电机213发送升降信号。控制模组214进一步包括第二接口(图中未示出),第二接口能够接收来自至少两个电机反馈的位置信息,且控制模组214能够在第一升降柱211的高度与第二升降柱212的高度之间的差值(即升降面倾斜)超过阈值时,停止至少两个电机的工作,即停止发送升降信号。第一接口为输入/输出(I/O)接口,第二接口为RS-232标准接口。
具体的,控制模组214能够与第一电机213-1,第二电机213-2,第三电机213-3以及第四电机213-4连接,其中,控制模组214能够发送升降信号给四个电机中的至少两个,例如,发送给第一电机213-1和第三电机213-3,以控制第一外壳211a和第四外壳212a,也可以发送给第二电机213-2和第四电机213-4,当然地,也可以同时发送给四个电机,同时,控制模组214能够获取第一电机213-1和第三电机213-3的位置信息,以用于监测第一电机213-1和第三电机213-3的位置,以监测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之间的高度差,并在该差值超过阈值时,停止检测床的升降。
本申请中的升降组件210具有系统级别的安全保护,控制模组214能够接收(例如,来自传感器)至少两个电机的反馈的位置信息,至少两个电机所反馈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是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的高度,当第一和第二升降柱之间高度的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即,升降面的倾斜超过阈值时,此时,升降柱或者电机中的至少一个可能出现了故障,因此,控制模组能够停止升降组件运动,以停止检测床的运动,一方面,能够避免床面板倾斜造成病人位置偏移,另一方面,能够及时通知或告知用户发生故障,以及时进行检修。
本申请的控制模组采用不同的接口进行发送升降信号以及接收电机反馈信号两个操作,较之之前采用同一接口同时进行升降和反馈控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操作或控制的效率。
在一些非限定的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检测床200还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床外壳201,床外壳201具有大体上为矩形的立体箱状结构,多个外壳从下到上依次可以套设在位于其上的外壳内进而实现伸缩,以调节检测床的高度。具体的,升降组件210设置在床外壳201内,床外壳201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床外壳,第二床外壳和第三床外壳,且升降组件210中的升降柱的中间外壳的外侧包括凸出件217,凸出件217能够用于承载以及连接第二床外壳,并在升降柱升降的过程中,带动床外壳进行同步升降。
具体的,凸出件217包括安装在第一升降柱211的第二外壳211b的外侧的第一凸出件217-1,以及在第二升降柱212的第五外壳212b的外侧的第二凸出件217-2,第一凸出件217-1和第二凸出件217-2大致上安装在第二外壳和第五外壳的顶部。
通过将升降组件的升降柱中的中间外壳与床外壳中的中间床外壳连接,能够使得升降柱和床外壳同步运动,使得升降柱的升降带动床外壳的运动。床外壳的上层床外壳能够与检测床的支撑组件连接,当支撑组件在升降组件的顶板抬升时也随之抬升,进而带动最上层的床外壳运动。
床外壳201和升降组件210共同构成基座,且基座上进一步包括踏板202,踏板202能够被用于控制检测床的高度,用户能够通过控制踏板202调节检测床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床200进一步包括床控制器250,床控制器250与踏板202连接,以用于接收来自踏板的控制信号,以对检测床进行控制,此外,床控制器还进一步与控制模组214连接,一方面给控制模组214发送控制信号,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模组接收来自升降组件,特别是至少两个电机的反馈信号。床控制器还能够进一步与X射线成像系统中的控制器连接,以用于接收和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进一步包括弹簧线(图中未示出),弹簧线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一方面能够用于监测信号,例如,将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反馈的信号传递给控制模组,另一方面,能够给电机或其他器件供电,同时,在满足上述功能的同时,在升降柱升降的过程中,弹簧线的长度还是可调节的,以应对升降中长度变化的需要。当然的,也可以采用任意其他的线缆实现如上的功能,例如,设置卷筒等。
图4示出了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中的床面板组件和支撑组件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在图4中省略了床面板。如图2和图4所示,检测床200进一步包括支撑组件220,床面板组件230以及探测器组件240。为了便于描述,将平行于床面板的长边的方向称为纵向205,且将平行于床面板的短边的方向称为横向206。
具体的,支撑组件220安装在升降组件上,具体的,安装在升降组件的顶板上。床面板组件230安装在支撑组件220上,且床面板组件230和支撑组件220之间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能够用于容纳探测器组件240,探测器组件240安装在支撑组件220上。
探测器组件240被布置在基座的上部位置处以便与床面板的后表面相对。探测器组件240包括探测器面板以及托盘,探测器面板具有X射线接收表面,能够用于接收X射线,探测器面板安装或固定在托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组件240包括移动组件,以用于驱动托盘以及探测器面板沿着纵向205移动。具体的,探测器面板的接收范围能够沿着纵向自床面板的一侧至另一侧。具体的,移动组件包括同步带、导轨以及电机,导轨沿着纵向205设置,托盘能够相对导轨移动,同步带一端固定在托盘上,另一端与电机连接,以通过电机控制同步带进而带动托盘运动,以使得托盘和探测器沿着纵向205移动。具体的,移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以在纵向方向上对托盘的位置进行反馈。此外,探测器组件240进一步包括充电单元,充电单元设置在托盘上,以用于给探测器面板充电。
图5是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中的床面板组件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5所示,床面板组件230包括床面板231和床面板框架232,床面板框架232包括通过键固定的四个边框。具体的,床面板框架包括四个键232-5。
具体的,床面板框架232包括沿纵向205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232-1和第二边框232-2,包括沿横向206平行设置的第三边框232-3和第四边框232-4,其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为钢架,而第三边框以及第四边框为铝挤件,并且任意两个边框之间通过键232-5连接。与传统的焊接固定方式不同,通过将边框通过键连接,即能够满足连接以及固定的需求,避免焊接所带来的工艺复杂以及后续变形等问题。通过设置四个键,能够固定床面板框架的形状。
床面板231安装在床面板框架232上,床面板231为矩形平板结构,床面板231可以使用X射线衰减较低的材料制成,例如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床面板231可以包括一层板或多层板结构,例如,床面板231包括多层板结构时,每一层使用特定的材料,例如内层由泡沫制成,外层由碳纤维复合等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适当的强度,以便为扫描对象提供稳定的支撑,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非限定的实施例中,床面板框架232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外侧包括多个轴承,以使得床面板231能够相对床面板框架232沿着纵向移动,优选地,多个轴承间隔的排列。通过将床面板设置的可以相对床面板框架移动,以使得探测器的接收范围能够覆盖床面板的任意位置,以进行X射线成像。
图6是根据图2所示的检测床中的支撑组件22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支撑组件220包括本体221以及安装在本体221两端的第一框架222和第二框架223,第一框架222和第二框架223的上表面高于本体221的上表面,且第一框架222和第二框架223用于支撑床面板组件230。
本体221包括平面部,第一支撑部225以及第二支撑部224,第一支撑部225和第二支撑部224为L型,且第一支撑部225的竖边和第二支撑部224的竖边之间的连接面形成平面部。
具体的,本体221包括与纵向205平行的两条长边和与横向206平行的两条短边,其中,第一框架222和第二框架223分别安装在本体的两条短边上。第一框架222和第二框架223能够通过螺钉固定到本体221上。第一框架222和第二框架223上进一步设置多个轴承,床面板框架能够相对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沿着横向移动。
本体221的截面类似于“凸”的上半部分的形状,即,本体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平面略高于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且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包括第一垂直面,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之间包括第二垂直面,第一垂直面连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同时垂直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二垂直面连接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且同时垂直于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也即,第一垂直面和第二平面构成第一支撑部,第二垂直面和第三平面构成第二支撑部,而第一平面为平面部。
具体的,探测器组件240能够安装在支撑组件220上,具体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即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能够给探测器组件提供轨道,以使得探测器组件240的托盘能够相对支撑组件220滑动。
在一些非限定的实施例中,本体221部分为铝挤件,为一体成型的,与之前的焊接件相比,具有更强的刚度,能够具有更大的承载力。另外,通过将本体设置成类似于“凸”状的部件,使得探测器组件,特别是探测器组件的托盘能够相对支撑组件滑动。
本体221大致上具有与床面板相同的长度,本体221的宽度要小于床面板的宽度。
在一些非限定的实施例中,探测器组件240能够沿着纵向205相对支撑组件移动,床面板组件230能够沿着横向206相对支撑组件220移动,而床面板能够沿着纵向205相对床面板框架移动。通过上述的运动设置,使得探测器面板能够覆盖整个床面板的位置,以能够对被检测对象的任意位置进行成像,或者对多个位置进行图像拼接。
本申请中的检测床采用一种新的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采用至少两个电机,优选的,采用四个电机,分别控制升降柱中的四节外壳,可以实时监测电机或柱形的位置或高度,在高度超过阈值时,立即停止升降,并排查故障原因,实现系统级别的安全保护。再者,控制模组采用不同的接口实现发送升降信号以及接收反馈信号两个功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控制的效率。其次,将电机安装在升降柱的外侧,便于维修以及更换。再者,本申请进一步改进了支撑组件,设置类似“凸”上半部分形状的本体,在提高刚度的基础上,还为探测器托盘的移动提供轨道,而本体两端安装的框架一方面用于支撑床面板框架,另一方面还包括轴承以实现床面板框架相对支撑组件横向移动的功能。最后,本申请进一步对床面板框架进行了改进,用键连接的方式取代了焊接连接的方式,不但避免了焊接所需要的拉直等工艺,还进一步焊接所带来的变形等问题。
本申请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至少两个电机以及控制模组,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柱形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安装,且能够驱动所述柱形外壳运动以实现升降,所述控制模组其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机连接,并给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发送升降信号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
具体的,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机连接,且用于给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发送所述升降信号。
具体的,所述控制模组进一步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能够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反馈的位置信息,且所述控制模组能够在所述第一升降柱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高度之间的差值超过阈值时,停止所述至少两个电机。
具体的,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RS-232标准接口。
具体的,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包括自上而下套设的三个柱形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包括四个电机,其中的两个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的顶部的柱形外壳,另外两个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的中间的柱形外壳。
具体的,第一升降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第二升降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的第四外壳,第五外壳和第六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四外壳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五外壳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能够分别跟随第一外壳和第四外壳升降,所述控制模组能够获取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反馈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包括第一凸出件,所述第五外壳的外壳设置有第二凸出件,所述第一凸出件和所述第二凸出件能够与所述检测床的床外壳中的中间外壳连接。
具体的,所述升降组件进一步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四外壳的顶部,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外壳和所述第六外壳的底部,所述顶板与所述检测床的支撑组件连接。
本申请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检测床,所述检测床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至少两个电机以及控制模组,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柱形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安装,且能够驱动所述柱形外壳运动以实现升降,所述控制模组其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机连接,并给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发送升降信号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
具体的,所述检测床进一步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床面板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床面板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具体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本体两端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用于支撑所述床面板组件。
具体的,所述本体包括平面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L型,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竖边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竖边之间形成所述平面部。
具体的,所述床面板组件包括床面板和床面板框架,所述床面板框架包括通过键固定的四个边框。
具体的,所述检测床进一步包括床控制器,所述床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
本申请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X射线成像系统,所述X射线成像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检测床。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计算机”可包括任何基于处理器或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其包括使用微控制装置、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专用集成电路(ASIC)、逻辑电路和能够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任何其它电路或处理器的系统。上文的示例只是示范性的,并且从而不意在采用任何方式限制术语“计算机”的定义和/或含义。
上面已经描述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做出各种修改。例如,如果所描述的技术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如果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设备或电路中的组件以不同方式被组合和/或被另外的组件或其等同物替代或补充,则可以实现合适的结果。相应地,其他实施方式也落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其分别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柱形外壳;
至少两个电机,其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安装,且能够驱动所述柱形外壳运动以实现升降;以及
控制模组,其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机连接,并给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发送升降信号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机连接,且用于给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发送所述升降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进一步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能够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反馈的位置信息,且所述控制模组能够在所述第一升降柱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高度之间的差值超过阈值时,停止所述至少两个电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RS-232标准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包括自上而下套设的三个柱形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包括四个电机,其中的两个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的顶部的柱形外壳,另外两个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柱和所述第二升降柱的中间的柱形外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所述第二升降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套设的第四外壳、第五外壳和第六外壳,所述至少两个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四外壳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五外壳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能够分别跟随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四外壳升降,所述控制模组能够获取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反馈的位置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包括第一凸出件,所述第五外壳的外壳设置有第二凸出件,所述第一凸出件和所述第二凸出件能够与检测床的床外壳中的中间外壳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进一步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四外壳的顶部,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外壳和所述第六外壳的底部,所述顶板与检测床的支撑组件连接。
10.一种检测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升降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床进一步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上;以及
床面板组件,所述床面板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本体两端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用于支撑所述床面板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平面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L型,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竖边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竖边之间形成所述平面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板组件包括床面板和床面板框架,所述床面板框架包括通过键固定的四个边框。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床进一步包括床控制器,所述床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
CN202320304967.3U 2023-02-23 2023-02-23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Active CN219623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4967.3U CN219623724U (zh) 2023-02-23 2023-02-23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4967.3U CN219623724U (zh) 2023-02-23 2023-02-23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3724U true CN219623724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4967.3U Active CN219623724U (zh) 2023-02-23 2023-02-23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3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81545A1 (en) Radiological imag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functionality
JP4097934B2 (ja) 局部的なデジタル式放射線探傷検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5081766B2 (ja) 航空貨物コンテナにおける密輸品を調査する装置
JP2005527800A (ja) 大視野の対象物を画像化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01271257Y (zh) 诊断用x射线照相扫描数字装置
JPH09304303A (ja) 可搬型x線ct装置
JP2009063572A (ja) 航空貨物コンテナにおける密輸品を調査する装置
JP2010082431A (ja) X線画像診断装置及びx線装置
JP2018042893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寝台装置
JP2018102674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2015051081A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x線診断装置および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US20080089466A1 (en) X-ray CT examination installation and CT methods of examining objects
US7623619B2 (en) X-ray CT apparatus
US20070025526A1 (en) Radiography system and transfer board moving apparatus
CN219623724U (zh) 升降组件以及检测床
CZ2013607A3 (cs) Víceosé zařízení pro provádění rentgenových měření zejména počítačové tomografie
US20170105689A1 (e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pparatus and gantry apparatus
US11039799B2 (en) Bearing system for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JP2017077457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CN220851612U (zh) 悬吊装置以及x射线成像系统
CN114947917A (zh) 基于成像系统与样品回转系统的离活一体Micro-CT装置
JP7262960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撮影計画装置
JP2017080304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架台移動装置
JP6937103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架台装置
JP5091506B2 (ja) X線診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