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3074U -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3074U
CN219623074U CN202321189338.7U CN202321189338U CN219623074U CN 219623074 U CN219623074 U CN 219623074U CN 202321189338 U CN202321189338 U CN 202321189338U CN 219623074 U CN219623074 U CN 219623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iece
groove
cam
blu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93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全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93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3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3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3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段开合转轴,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以及挡位块,随第一转轴同步转动,随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挡位块在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之间相对移动,其中,第一凸轮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凸轮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中的至少一个与挡位块之间形成避让间隙;止挡组件,止挡组件包括阻挡件以及钝点片,阻挡件及钝点片依次套设于第一转轴轴体上,且钝点片与第一转轴同步转动,其中,钝点片设有钝点凸块,钝点凸块与阻挡件接触部位设置为第一接触斜面,阻挡件与钝点片接触一侧设有钝点凹槽,钝点凹槽内设有与第一接触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接触斜面。

Description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转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的触屏式笔记本电脑、翻折式iPad、电子辞典等设备为便于携带,几乎都采用转轴连接其上下两部分,使触摸屏能够相对于其他部分开合,常规使用时的开合角度为90°左右,由于常规转轴采用弹性摩擦元件来实现角度的固定,当用户在点压触摸屏时,极容易改变其开合角度,使屏幕向后进一步翻转,影响正常使用,此外,弹性摩擦元件在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中会产生弹性疲劳,逐渐失去其摩擦限位的效果,严重的甚至无法固定角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触摸屏在使用时角度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特定角度限位的多段开合转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段开合转轴,包括: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以及挡位块,所述第一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上且随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体上且随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所述挡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轮及所述第二凸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轮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挡位块之间形成避让间隙;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包括阻挡件以及钝点片,所述阻挡件及所述钝点片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上,且所述钝点片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其中,所述钝点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的一侧设有钝点凸块,所述钝点凸块与所述阻挡件接触部位设置为第一接触斜面,所述阻挡件与所述钝点片接触一侧设有钝点凹槽,所述钝点凹槽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接触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接触斜面,所述第一接触斜面与所述第二接触斜面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相互挤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阻挡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片及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限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轴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设有第一容纳凹槽,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设有第二容纳凹槽,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接触一侧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凹槽及所述第二容纳凹槽相配合的两个间隔设置的阻挡凸块,以限制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凹槽设置为由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的表面沿其半周垂直延伸的盲槽,所述第二容纳凹槽设置为由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的表面沿其半周垂直延伸的盲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表面对称设有两个钝点凹槽,所述钝点片下表面对应设有两个钝点凸块,当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至90°时,所述钝点凸块位于所述钝点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斜面由所述钝点片表面朝向所述阻挡件逐渐向内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接触斜面由所述阻挡件表面朝向所述钝点片逐渐向外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组件还包括多个弹性片,所述钝点片与多个所述弹性片相互挤压,且沿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块朝向所述第一凸轮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形状相匹配,其相对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槽或所述第三凹槽形状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及螺母,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切换组件贴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设置于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止挡组件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及所述螺母依次连接所述止挡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位块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连接部及挡位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挡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轮及所述第二凸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端部设有随之同步转动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转轴端部设有随之同步转动的第二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通过切换组件实现其工作状态时仅有一根转轴转动,提高其转动稳定性,另外,本多段开合转轴设有止挡组件,能够在特定角度产生钝点,实现角度的固定,确保用户在点压触摸屏时不会改变其开合角度,避免影响正常使用,并且本多段开合转轴的结构设置不同于常规的摩擦限位,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多段开合转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段开合转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多段开合转轴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第一转轴旋转90°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第二转轴旋转180°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第一转轴继续旋转90°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第一凸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第二凸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钝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阻挡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多段开合转轴中阻挡件的立体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切换组件;110、第一凸轮;111、第一凹槽;120、第二凸轮;121、第二凹槽;122、第三凹槽;130、挡位块;131、连接部;132、挡位部;200、止挡组件;210、第一限位片;211、第一容纳凹槽;220、第二限位片;221、第二容纳凹槽;230、阻挡件;231、止挡凸块;232、钝点凹槽;2321、第二接触斜面;240、钝点片;241、钝点凸块;2411、第一接触斜面;250、弹性片;300、第一转轴;310、第一连接板;400、第二转轴;410、第二连接板;500、连接组件;510、第一连接件;530、第二连接件;540、第三连接件;550、螺母;600、转轴组件;1001、第一转动中心线;1002、第二转动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多段开合转轴包括:转轴组件600,转轴组件600包括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切换组件100,切换组件100包括第一凸轮110、第二凸轮120以及挡位块130,第一凸轮110套设于第一转轴300轴体上且随第一转轴300同步转动,第二凸轮120套设于第二转轴400的轴体上且随第二转轴400同步转动,挡位块130在第一凸轮110及第二凸轮120之间相对移动,其中,第一凸轮110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二凸轮120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二凹槽121和第三凹槽122,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121及第三凹槽122中的至少一个与挡位块130之间形成避让间隙;止挡组件200,止挡组件200包括阻挡件230以及钝点片240,阻挡件230及钝点片240依次套设于第一转轴300轴体上,且钝点片240与第一转轴300同步转动,其中,钝点片240与止挡组件200接触一侧设有钝点凸块241,钝点凸块241与阻挡件230接触部位设置为第一接触斜面2411,阻挡件230与钝点片240接触一侧设有钝点凹槽232,钝点凹槽232内侧设有与第一接触斜面2411相配合的第二接触斜面2321,第一接触斜面2411与第二接触斜面2321在第一转轴300转动过程中能够相互挤压运动。
本多段开合转轴通过对切换组件100结构的特殊设置,实现其工作状态时仅有一根转轴转动,当挡位块130与第一凸轮110配合时,第二转轴400能够自由转动,当挡位块130与第二凸轮120配合时,第一转轴300能够自由转动,以此实现翻转过程的稳定,另外,本多段开合转轴设有止挡组件200,其中的阻挡件230以及钝点片240能够在特定角度相互配合从而产生钝点,以实现角度的固定,此种设置能够确保用户在点压触摸屏时不会改变其开合角度,避免影响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钝点角度设置为90°,从而满足用户在触摸屏与其他部分相互垂时的使用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在不同角度设置钝点,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制。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00能够绕第一转动中心线1001转动,第二转轴400能够绕第二转动中心线1002转动,进一步地,第一转动中心线1001及第二转动中心线1002相互平行且分别与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的杆体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的轴体为矩形杆体,参见图7及图8所示,第一凸轮110的中心设有与第一转轴300轴体相匹配的矩形连接通孔,第一转轴300的轴体能够紧密穿设于此矩形通孔中,同样地,第二凸轮120的中心设有与第二转轴400轴体相匹配的矩形连接通孔,第二转轴400的轴体能够紧密穿设于此矩形通孔中,故,当第一转轴300或第二转轴400转动时,其上相应的第一凸轮110及第二凸轮120能够随之同步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的轴体可以设置为其他非圆型的杆体,以实现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制。
参见图2至图6所示,本多段开合转轴还包括连接组件500,连接组件500包括沿第一转轴300和第二转轴400的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510、第二连接件530、第三连接件540及螺母550,其中,第一连接件510与切换组件100贴合,第二连接件530依次设置于切换组件100与止挡组件200之间,第三连接件540及螺母550沿转轴组件60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为一扁平跑道型元件,其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圆形通孔,其中间部位设有一矩形连接孔,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分别穿设于两个圆形通孔内,且能够在其中转动。第二连接件530的形状及尺寸与第一连接件510相同,其两端同样设有两个供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转动的圆形通孔,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530中间部位同样设有一矩形连接孔。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第三连接件540和两个螺母550,两个第三连接件540分别套设于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的轴体上,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540优选为连接法兰,其一侧与止挡组件200相连接,另一侧对应连接一个螺母550,两个螺母550分别套设连接于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的端部,用于组装固定本多段开合转轴。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挡位块130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连接部131及挡位部132,连接部131连接于第一连接件510及第二连接件530之间,挡位部132设置于第一凸轮110及第二凸轮120之间。本实施例中,挡位部132为一具有一定厚度的跑道型元件,其厚度与第一凸轮110及第二凸轮120的厚度相同,挡位部13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轮110或第二凸轮120相贴合;连接部131由挡位部132的中心与其垂直连接,进一步地,连接部131的两端均凸出挡位部132的表面,其一端插设于第二连接件530的矩形连接孔中,另一端对应插设于第一连接件510的矩形连接孔中,更进一步地,连接部131能够在矩形连接孔内沿其延伸方向滑动,以形成避让间隙,从而实现转轴通过切换组件100择一转动的目的。
参见图7及图8所示,挡位块130朝向第一凸轮110一侧的端部与第一凹槽111形状相匹配,其相对一侧的端部与第二凹槽121或第三凹槽122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是由第一凸轮110的侧边向内凹陷的弧形槽结构,其凹陷弧度与挡位部132端部的凸出弧度相配合,第二凹槽121及第三凹槽122是由第二凸轮120相对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的弧形槽结构,其凹陷弧度同样与挡位部132端部的凸出弧度相配合,挡位部132的一端能够嵌合于第一凹槽111中,另一端能够嵌合于第二凹槽121或第三凹槽122中,进一步地,第一凸轮110的中心设有与第一转轴300的轴体相匹配的矩形连接通孔,第一转轴300的轴体能够紧密穿设于此矩形通孔中,从而使第一凸轮110与第一转轴300同步运动,同样地,第二凸轮120的中心设有与第二转轴400轴体相匹配的矩形连接通孔,第二转轴400的轴体能够紧密穿设于此矩形通孔中,从而使第二凸轮120与第二转轴400同步运动。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止挡组件200还包括与阻挡件230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片210及第二限位片220,第一限位片210套设于第一转轴300的轴体上,且与第一转轴300同步转动,第二限位片220套设于第二转轴400轴体上,且与第二转轴400同步运动,其中,第一限位片210与止挡组件200接触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凹槽211,第二限位片220与止挡组件200接触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凹槽221,阻挡件230与第一限位片210及第二限位片220接触的一侧设有分别与第一容纳凹槽211及第二容纳凹槽221相配合的两个间隔设置的止挡凸块231,以限制第一限位片210及第二限位片220的转动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片210及第二限位片220对应连接于第一连接件510的两个圆形连接通孔,其中,第一限位片210的中心设有与第一转轴300的轴体相匹配的矩形连接通孔,第一转轴300的轴体能够紧密穿设于此矩形通孔中,从而使第一限位片210与第一转轴300同步运动,同样地,第二限位片220中心设有与第二转轴400轴体相匹配的矩形连接通孔,第二转轴400的轴体能够紧密穿设于此矩形通孔中,从而使第二限位片220与第二转轴400同步运动。
参见图1至图6所示,第一容纳凹槽211设置为由第一限位片210与止挡组件200接触一侧的表面沿其半周垂直延伸的盲槽,第二容纳凹槽221设置为由第二限位片220与止挡组件200接触一侧的表面沿其半周垂直延伸的盲槽。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凹槽211及第二容纳凹槽221的深度相同且均等于第一限位片210或第二限位片220整体厚度的一半。
参见图10所示,止挡组件200的形状与第一连接件510相同,其两端同样设有两个供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穿设连接的圆形连接通孔,其底端间隔设有两个止挡凸块231,两个止挡凸块231对应分别嵌设于第一容纳凹槽211及第二容纳凹槽221中,每个止挡凸块231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一容纳凹槽211或第二容纳凹槽221的深度,当第一限位片210或第二限位片220相对于止挡组件200转动时,两个止挡凸块231对应于第一容纳凹槽211及第二容纳凹槽221中运动,本实施例中,当转动角度达到180°时,第一容纳凹槽211及第二容纳凹槽221的边缘会对其内部的止挡凸块231进行阻挡限位,从而保证本多段开合转轴能够实现360°旋转,从而扩大用户使用的灵活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容纳凹槽211或第二容纳凹槽221的大小调整对应转轴的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制。
参见图1至图6所示,钝点片240的中心设有与第一转轴300的轴体相匹配的矩形连接通孔,第一转轴300的轴体能够紧密穿设于此矩形通孔中,从而使钝点片240与第一转轴300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钝点片240设有钝点凸块241的一侧与阻挡件230的钝点凹槽232配合连接,具体地,第一接触斜面2411由钝点片240表面朝向阻挡件230逐渐向内倾斜延伸,参见图9所示,钝点片240上相对的两侧设有两个钝点凸块241,每一个凸块均设置为由钝点片240表面垂直向外并逐渐向内收缩的台状元件,钝点凸块241均与钝点片240固定连接,实为一体设置,每一个钝点凸块与钝点凹槽232接触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为第一接触斜面2411。
参见图11所示,阻挡件230的表面对称设有两个钝点凹槽232,第二接触斜面2321由阻挡件230表面朝向钝点片240逐渐向外倾斜延伸,钝点片240下表面对应设有两个钝点凸块241,当第一转轴300旋转至90°时,钝点凸块241位于钝点凹槽232内。本实施例中,两个钝点凹槽232围绕阻挡件230上用于容纳第一转轴300的圆形连接通孔相对设置,每一个钝点凹槽232均设置为由阻挡件230的表面垂直向内并逐渐扩展的倒台状凹槽,其深度与钝点凸块241的厚度相同,每一个钝点凹槽232与钝点凸块241接触一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接触斜面2321,连接后,第一接触斜面2411均能够与相应的第二接触斜面2321相配合,在施加外力后,两个斜面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钝点片240与阻挡件230之间的相对转动。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止挡组件200还包括多个弹性片250,钝点片240与多个弹性片250相互挤压,且沿第一转轴300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八个弹性片250,其中四个套设于第一转轴300上,另外四个弹性片250套设于第二转轴400上,多个弹性片250均设置于阻挡件230及第三连接件540之间,每一个弹性片250均为弧形弹性金属片,相邻两个弹性片250之间对称设置,以达到最佳弹性效果,当钝点片240与阻挡件23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钝点片240会沿第一接触斜面2411向上运动并挤压同轴上的相应弹性片250,进一步地,每一个弹性片250的中心均设有可供第一转轴300或第二转轴400穿设的圆形通孔,弹性片250在钝点片240的挤压下能够沿第一转轴300或第二转轴400移动。
参见图1至图6所示,第一转轴300的端部设有随之同步转动的第一连接板310,第二转轴400端部设有随之同步转动的第二连接板410。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10和第二连接板410对应连接于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的末端,其中,第一连接板310与第一转轴300固定连接,且能够随第一转轴300同步运动,同样地,第二连接板410与第二转轴400固定连接,且能够随第二转轴400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10连接触摸屏。
下面阐述本实施例中多段开合转轴的组装过程及工作原理:
在组装时,首先将第一连接板310及第二连接板410朝向同一方向分别固定于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端部,之后将第一连接件510的两个圆形连接通孔套设于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上,从而将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进行连接。之后,将第一凸轮110的第一凹槽111朝向第一连接板310相反方向套设于第一转轴300上,将第二凸轮120的第二凹槽121和第三凹槽122朝向第一连接件510的延伸方向套设于第二转轴400上,此时第一凹槽111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凹槽121或第三凹槽122的开口方向垂直。接下来,将挡位块130放置于第一凸轮110和第二凸轮120之间,并将其连接部131的一端插设于第一连接件510的矩形连接孔中。之后将第二连接件530的两个圆形连接通孔对应套设于转轴组件600上,同时将其中心的矩形连接通孔套设于连接部131的自由端。之后分别将第一限位片210和第二限位片220连接于转轴组件600上,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第一容纳凹槽211和第二容纳凹槽221的开口方向相同,且均与第一连接板310或第二连接板410的方向相反。接着,将阻挡件230连接于转轴组件600上,同时确保设有钝点凹槽232的圆形连接孔套设于第一转轴300外表面,且止挡凸块231朝向第二连接件530,进一步地,连接后止挡凸块231分别位于第一容纳凹槽211及第二容纳凹槽221的内部。然后将钝点片240的钝点凸块241朝向阻挡件230,且将两个钝点凸块241沿阻挡件230的延伸方向间隔支撑于阻挡件230的表面,此时钝点凸块241位于钝点凹槽232外,且两个钝点凸块241的排列方向与两个钝点凹槽232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此后,分别在第一转轴300及第二转轴400上分别套设四个弹性片250。最后在转轴组件600的末端分别固定螺母550,至此完成本多段开合转轴的组装。
在使用时,用户转动触摸屏,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310和第一转轴300同步转动,参见图2至图4所示,第一转轴300由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90°,第一凸轮110、第一限位片210以及钝点片240随第一转轴300同步逆时针转动90°至图4所示位置,此时,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相对,第一容纳凹槽211的开口朝向第二限位片220,顿凸起对应嵌设于钝点凹槽232中,用户能够明显感觉到此处的钝点。接下来用户可以转动第二转轴400,将第二转轴4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在此过程中,第二凸轮120以及第二限位片220随第二转轴400同步顺时针转动,第二凸轮120将挡位块130推向第一凸轮110,使挡位块130端部位于第一凹槽111中,直至第二限位片220在初始位置上转动180°,此时参见图5所示,第三凹槽122与第一凹槽111相对,第二容纳凹槽221的边缘与止挡凸块231贴合,从而实现对第二转轴400的限位。之后用户可以继续转动第一转轴300,此时需要使用较大的来克服钝点凸起241及钝点凹槽232之间的阻力,从而使第一接触斜面2411沿第二接触斜面2321运动,此时钝点片240会逐渐远离阻挡件230,并且不断挤压其上连接的弹性片250,直至钝点凸块241完全离开钝点凹槽232,此过程参见图5及图6,旋转时的第一凸轮110将挡位块130逐渐推向第二凸轮120,使挡位块130的端部进入第三凹槽122中,直至第一转轴300在初始位置上转动180°,此时参见图6所示,第一凹槽111的开口朝向第一连接板310的相反方向,且与第二容纳凹槽221的开口方向相同,此时的止挡凸块231与第一容纳凹槽211的边缘相贴合,从而实现对第一转轴300的限位,进一步地,钝点凸块241位于钝点凹槽232外。至此,完成一次对本多段开合转轴的360°旋转。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
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以及挡位块,所述第一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上且随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体上且随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所述挡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轮及所述第二凸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轮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挡位块之间形成避让间隙;
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包括阻挡件以及钝点片,所述阻挡件及所述钝点片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上,且所述钝点片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其中,所述钝点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的一侧设有钝点凸块,所述钝点凸块与所述阻挡件接触部位设置为第一接触斜面,所述阻挡件与所述钝点片接触一侧设有钝点凹槽,所述钝点凹槽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接触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接触斜面,所述第一接触斜面与所述第二接触斜面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相互挤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阻挡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片及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限位片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轴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设有第一容纳凹槽,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设有第二容纳凹槽,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接触一侧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凹槽及所述第二容纳凹槽相配合的两个间隔设置的阻挡凸块,以限制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凹槽设置为由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的表面沿其半周垂直延伸的盲槽,所述第二容纳凹槽设置为由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止挡组件接触一侧的表面沿其半周垂直延伸的盲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表面对称设有两个钝点凹槽,所述钝点片下表面对应设有两个钝点凸块,当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至90°时,所述钝点凸块位于所述钝点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斜面由所述钝点片表面朝向所述阻挡件逐渐向内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接触斜面由所述阻挡件表面朝向所述钝点片逐渐向外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组件还包括多个弹性片,所述钝点片与多个所述弹性片相互挤压,且沿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块朝向所述第一凸轮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形状相匹配,其相对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槽或所述第三凹槽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及螺母,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切换组件贴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设置于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止挡组件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及所述螺母依次连接所述止挡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块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连接部及挡位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挡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轮及所述第二凸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端部设有随之同步转动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转轴端部设有随之同步转动的第二连接板。
CN202321189338.7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Active CN219623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9338.7U CN21962307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9338.7U CN21962307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3074U true CN219623074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1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9338.7U Active CN21962307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3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94785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17964B (zh) 一种折叠组件、屏幕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210271294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US8069534B2 (en) Hinge assembly
CN114658753B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US7823255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4658751B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US20100263166A1 (en) Hinge assembly
CN110045788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WO2023197993A1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2128221A (zh) 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4658749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9623074U (zh)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CN114063706A (zh) 阻尼机构、折叠铰链与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1153625A (zh) 铰链结构
CN116696932A (zh) 一种多段开合转轴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0296142B (zh) 双轴交替切换翻转结构
CN114738370B (zh) 折叠设备转动组件及折叠设备
CN116221261A (zh) 一种铰链装置、电子设备
CN214661468U (zh)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N210015402U (zh) 一种双屏式可折叠构造
US8978208B2 (en) Folding mechanism
CN213711588U (zh) 一种滑块切换式180°铰链
CN201391539Y (zh) 枢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