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2532U -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2532U
CN219622532U CN202320524061.2U CN202320524061U CN219622532U CN 219622532 U CN219622532 U CN 219622532U CN 202320524061 U CN202320524061 U CN 202320524061U CN 219622532 U CN219622532 U CN 219622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window
row
main driving
swit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40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小妮
付伟龙
谢祥东
王学友
李都
明超
吴凯凯
秦学
陈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40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2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2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2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该系统包括两个门窗控制器、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三个门窗控制开关;两个门窗控制器之间CAN线连接,且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内和后排一侧车门内,主驾门窗控制开关和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分别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三个所述门窗控制开关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后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及后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商用车四门窗玻璃全电摇和门锁开闭,该系统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轻便化、舒适化、自动化,可以提升客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乘用车上已经普遍应用四门玻璃全电摇,即实现四开门各个车门的电摇和一键开闭锁,但乘用车控制器的电压/功率等参数与商用车要求不匹配,同时目前常见国内商用车双开门,但是现有商用车双开门不能实现商用车四门玻璃全电摇和一键开闭锁车门,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导致客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解决了不能实现商用车四门玻璃全电摇和一键开闭锁车门,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导致客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两个门窗控制器、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三个门窗控制开关;两个所述门窗控制器之间CAN线连接,且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内和后排一侧车门内,所述主驾门窗控制开关和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分别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三个所述门窗控制开关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后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及后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处于前排的门窗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硬线连接有处于前排的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其中一个门窗控制开关;处于后排的门窗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硬线连接有处于后排的其中两个门窗控制开关。
优选的,两个所述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靠近设置在处于前排的门窗控制器的一侧。
优选的,两个所述门窗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窗户升降电机及门锁电机硬线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均采用翘板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商用车四门窗玻璃全电摇和门锁开闭,不用新开发集成四开门主驾门窗控制开关,大大降低成本及缩短开发周期;该系统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轻便化、舒适化、自动化,可以提升客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控制系统布置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控制系统布置结构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控制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驾门窗控制开关;2、右前门窗控制开关;3、前排门窗控制器;4、主驾控左后门窗开关;5、主驾控右后门窗开关;6、左后门窗控制开关;7、右后门窗控制开关;8、后排门窗控制器;9、前排主驾门锁电机;10、前排右侧门锁电机;11、前排主驾窗户升降电机;12、前排右侧窗户升降电机;13、后排左侧窗户升降电机;14、后排右侧窗户升降电机;15、后排左侧门锁电机;16、后排右侧门锁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该系统包括两个门窗控制器、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三个门窗控制开关;两个门窗控制器之间CAN线连接,且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内和后排一侧车门内,主驾门窗控制开关和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分别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三个门窗控制开关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后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及后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处于前排的门窗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硬线连接有处于前排的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其中一个门窗控制开关;处于后排的门窗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硬线连接有处于后排的其中两个门窗控制开关。
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靠近设置在处于前排的门窗控制器的一侧。
两个门窗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窗户升降电机及门锁电机硬线连接。
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采用采用翘板开关,不用新开发集成四开门主驾门窗控制开关,大大降低成本及缩短开发周期;
以消防车四开门为例,其以左侧为主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门窗控制器分别为前排门窗控制器3和后排门窗控制器8,主驾门窗控制开关1作为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分别为主驾控左后门窗开关4和主驾控右后门窗开关5,三个门窗控制开关分别为右前门窗控制开关2、左后门窗控制开关6和右后门窗控制开关7;
前排门窗控制器3和后排门窗控制器8之间通过CAN线连接,前排门窗控制器3设置在前排左侧车门内,后排门窗控制器8设置在后排左侧车门内,主驾门窗控制开关1、主驾控左后门窗开关4和主驾控右后门窗开关5均设置在前排左门护板本体上,主驾控左后门窗开关4和主驾控右后门窗开关5靠近设置在主驾门窗控制开关1一侧;右前门窗控制开关2、左后门窗控制开关6和右后门窗控制开关7分别设置在前排右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后排左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及后排右侧车门护板本体上;
前排门窗控制器3的输入端分别硬线连接有主驾门窗控制开关1、右前门窗控制开关2,其输出端分别硬线连接有相应的前排主驾窗户升降电机11和前排主驾门锁电机9、前排右侧窗户升降电机12和前排右侧门锁电机10;
后排门窗控制器8的输入端分别硬性连接主驾控左后门窗开关4、主驾控右后门窗开关5、左后门窗控制开关6、右后门窗控制开关7,其输出端分别硬线连接有后排左侧窗户升降电机13和后排左侧门锁电机15、后排右侧窗户升降电机14和后排右侧门锁电机16;具体的,前排门窗控制器3通过前排开关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前排门窗升降和前排门锁开闭;前排门窗控制器3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CAN线与后排门窗控制器8连接,向后排门窗控制器8发送主驾控左后门窗开关4和主驾控右后门窗开关5相应的后排门窗升降及门锁开闭锁CAN报文,并接收后排门窗控制器8发送的后排门锁状态CAN报文;后排门窗控制器8通过后排开关和前排门窗控制器3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后排门窗升降和后排门锁开闭;通过CAN线进行信息交互,减少了线束,可以很方便移植到其他电气系统中;
主驾门窗控制开关1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型号为DZ95189586508的门窗控制器,当驾驶员按下主驾门窗控制开关1上的中控锁打开开关、关闭开关时,开关向前排门窗控制器3输入前、后排门锁开、闭锁控制信号,同时,前排门窗控制器3接收到前、后排门锁开、闭锁控制信号时,一方面输出前排门锁开、闭锁控制信号给前排左、右侧门锁电机,前排左、右侧门锁电机进行开闭锁动作;另一方面通过CAN线向后排门窗控制器8发送后排门锁开、闭锁控制信号,后排门窗控制器8输出后排门锁开、闭锁控制信号给后排左、右侧门锁电机,后排左、右侧门锁电机进行开闭锁动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两个门窗控制器、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三个门窗控制开关;两个所述门窗控制器之间CAN线连接,且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内和后排一侧车门内,所述主驾门窗控制开关和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分别设置于前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三个所述门窗控制开关分别单独设置于前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后排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及后排另一侧车门护板本体上;处于前排的门窗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硬线连接有处于前排的主驾门窗控制开关、两个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其中一个门窗控制开关;处于后排的门窗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硬线连接有处于后排的其中两个门窗控制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靠近设置在处于前排的门窗控制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门窗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窗户升降电机及门锁电机硬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驾控后排门窗开关均采用翘板开关。
CN202320524061.2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Active CN219622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061.2U CN21962253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061.2U CN21962253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2532U true CN219622532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4061.2U Active CN21962253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2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1911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身控制器
CN202659022U (zh) 汽车门窗控制系统
CN103220200A (zh) 一种汽车can/lin总线混合网络拓扑结构
AU2019437196A1 (en) Train end chang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train
CN201736930U (zh) 一种独立车门控制器和车门控制系统
CN219622532U (zh) 一种商用车四开门驾驶室门窗控制系统的布置结构
CN112681927B (zh) 一种基于平台化的汽车车窗控制系统
CN112124296A (zh) 车辆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8145380B2 (en) Motor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215212990U (zh) 一种基于平台化的汽车车窗控制系统
WO2021258336A1 (zh) 车辆控制装置、整车集成单元以及车辆
CN203301514U (zh) 一种汽车can/lin总线混合网络拓扑结构
CN201778577U (zh) 一种汽车车门解锁方式控制装置
CN111762064A (zh) 一种纯电动车电池远程预热方法
CN202827419U (zh) 一种汽车电器开关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12642402U (zh) 一种安全开车门的控制装置
CN201097209Y (zh) 轿车门的最小节点控制回路
CN210212290U (zh) 一种汽车控制电路
CN113885376A (zh) 一种适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零速控制电路
CN105539327A (zh) 一种用于重卡差速锁的智能控制系统
CN207440554U (zh) 一种用于汽车分时租赁的智能硬件控制系统
WO2020037828A1 (zh) 车体和重联列车
CN207965561U (zh) 一种集成式车门控制器
CN206264965U (zh) 汽车中控锁电动车窗灯光照明控制为一体的控制装置
CN117087571A (zh) 一种低成本商用车车身域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