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1583U -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1583U
CN219621583U CN202321082183.7U CN202321082183U CN219621583U CN 219621583 U CN219621583 U CN 219621583U CN 202321082183 U CN202321082183 U CN 202321082183U CN 219621583 U CN219621583 U CN 219621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culvert
reinforced concrete
roadb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21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祥
王叙镔
曹子长
韩庆检
刘永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Xinkai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Xinkai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Xinkai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Xinkai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21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1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1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1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包括桥涵支撑柱和路基:所述桥涵支撑柱的左侧安装有桥梁体,所述桥涵支撑柱和路基之间搭设有钢筋混泥土搭板,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的长度为6‑8米,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铰接在桥涵支撑柱的右侧,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的底部设置有台背回填区,所述台背回填区包括设置在钢筋混泥土搭板底部的水泥稳定碎石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设置路面底基层,当台背回填区出现下沉时,路面底基层会将桥涵支撑柱和路基之间形成缓坡,从而避免跳车,通过预应力管桩一的设置,对路面底基层起到支撑左右,从而减缓因台背回填区下沉导致路面底基层的下沉倾斜,即可达到缓解桥涵与路基因不均匀沉降形成高度差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沉降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桥涵搭建时,由于桥梁有桩基支撑,桥梁一般会嵌入岩层或者桩基的侧摩擦阻力很大,桥梁沉降非常小,而桥头路基是不可避免有一定沉降,例如工后沉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填料下方的原地基会沉降,二是台背填料本身有压缩沉降,一旦路桥连接处沉降不一样,形成高差,就会有明显的颠簸,造成跳车的危险,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来缓解桥涵与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高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包括桥涵支撑柱和路基:所述桥涵支撑柱的左侧安装有桥梁体,所述桥涵支撑柱和路基之间搭设有钢筋混泥土搭板,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的长度为6-8米,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铰接在桥涵支撑柱的右侧,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的底部设置有台背回填区,所述台背回填区包括设置在钢筋混泥土搭板底部的水泥稳定碎石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底部铺设有发泡混凝土,所述发泡混凝土的底部铺设有砾石土层,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预应力管桩一,所述预应力管桩一分布在台背回填区的内腔和路基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桥涵支撑柱的右侧设置有牛腿,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设置在牛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的顶部铺设有路面底基层,所述路面底基层的顶部铺设有沥青混合桥面。
优选的,所述路基和台背回填区所接触的面设置为阶梯状。
优选的,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与发泡混凝土之间和发泡混凝土与砾石土层之间均铺设有防渗土工布。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靠近路基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预应力管桩二,所述预应力管桩二的高度比预应力管桩一的高度矮8-10厘米。
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设置路面底基层,当台背回填区出现下沉时,路面底基层会将桥涵支撑柱和路基之间形成缓坡,从而避免跳车,通过预应力管桩一的设置,对路面底基层起到支撑左右,从而减缓因台背回填区下沉导致路面底基层的下沉倾斜,即可达到缓解桥涵与路基因不均匀沉降形成高度差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牛腿的设置,使桥涵支撑柱的右侧对路面底基层起到支撑左右,从而避免路面底基层的左侧从桥涵支撑柱中脱离。
3、本实用新型通过路基阶梯面的设置,可以提高路基和台背回填区之间的承载能力,同时便于对台背回填区的回填。
4、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应力管桩二的设置,当路基侧因工后沉降导致钢筋混泥土搭板的右端下沉一定高度时,预应力管桩二的顶部会和钢筋混泥土搭板的右端接触,对钢筋混泥土搭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减缓钢筋混泥土搭板右端的继续下沉。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台背回填区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桥涵支撑柱,2、路基,3、桥梁体,4、钢筋混泥土搭板,5、牛腿,6、路面底基层,7、沥青混合桥面,8、台背回填区,9、水泥稳定碎石层,10、发泡混凝土,11、砾石土层,12、防渗土工布,13、预应力管桩一,14、预应力管桩二。
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包括桥涵支撑柱1和路基2:桥涵支撑柱1的左侧安装有桥梁体3,桥涵支撑柱1和路基2之间搭设有钢筋混泥土搭板4,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长度为6-8米,钢筋混泥土搭板4铰接在桥涵支撑柱1的右侧,桥涵支撑柱1的右侧设置有牛腿5,钢筋混泥土搭板4设置在牛腿5的顶部,通过牛腿5的设置,使桥涵支撑柱1的右侧对路面底基层6起到支撑左右,从而避免路面底基层6的左侧从桥涵支撑柱1中脱离,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顶部铺设有路面底基层6,路面底基层6的顶部铺设有沥青混合桥面7,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底部设置有台背回填区8,台背回填区8包括设置在钢筋混泥土搭板4底部的水泥稳定碎石层9,水泥稳定碎石层9的底部铺设有发泡混凝土10,发泡混凝土10的底部铺设有砾石土层11,水泥稳定碎石层9与发泡混凝土10之间和发泡混凝土10与砾石土层11之间均铺设有防渗土工布12,路基2和台背回填区8所接触的面设置为阶梯状,通过路基2阶梯面的设置,可以提高路基2和台背回填区8之间的承载能力,同时便于对台背回填区8的回填,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预应力管桩一13,预应力管桩一13分布在台背回填区8的内腔和路基2的内腔,钢筋混泥土搭板4靠近路基2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预应力管桩二14,预应力管桩二14的高度比预应力管桩一13的高度矮8-10厘米,通过预应力管桩二14的设置,当路基2侧因工后沉降导致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右端下沉一定高度时,预应力管桩二14的顶部会和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右端接触,对钢筋混泥土搭板4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减缓钢筋混泥土搭板4右端的继续下沉。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铰接设置路面底基层6,当台背回填区8出现下沉时,路面底基层6会将桥涵支撑柱1和路基2之间形成缓坡,从而避免跳车,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层9、发泡混凝土10和砾石土层11的均可以渗透水分,从而防止水分对台背回填区8基体填料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配合防渗土工布12的使用,不仅可以透水,还可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层9和发泡混凝土10填料的流失,通过预应力管桩一13的设置,对路面底基层6起到支撑左右,从而减缓因台背回填区8下沉导致路面底基层6的下沉倾斜,即可达到缓解桥涵与路基因不均匀沉降形成高度差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通过铰接设置路面底基层6,当台背回填区8出现下沉时,路面底基层6会将桥涵支撑柱1和路基2之间形成缓坡,从而避免跳车,通过预应力管桩一13的设置,对路面底基层6起到支撑左右,从而减缓因台背回填区8下沉导致路面底基层6的下沉倾斜,即可达到缓解桥涵与路基因不均匀沉降形成高度差的目的。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Claims (6)

1.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涵支撑柱(1)和路基(2):所述桥涵支撑柱(1)的左侧安装有桥梁体(3),所述桥涵支撑柱(1)和路基(2)之间搭设有钢筋混泥土搭板(4),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长度为6-8米,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4)铰接在桥涵支撑柱(1)的右侧,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底部设置有台背回填区(8),所述台背回填区(8)包括设置在钢筋混泥土搭板(4)底部的水泥稳定碎石层(9),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9)的底部铺设有发泡混凝土(10),所述发泡混凝土(10)的底部铺设有砾石土层(11),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预应力管桩一(13),所述预应力管桩一(13)分布在台背回填区(8)的内腔和路基(2)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涵支撑柱(1)的右侧设置有牛腿(5),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4)设置在牛腿(5)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4)的顶部铺设有路面底基层(6),所述路面底基层(6)的顶部铺设有沥青混合桥面(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和台背回填区(8)所接触的面设置为阶梯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9)与发泡混凝土(10)之间和发泡混凝土(10)与砾石土层(11)之间均铺设有防渗土工布(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泥土搭板(4)靠近路基(2)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预应力管桩二(14),所述预应力管桩二(14)的高度比预应力管桩一(13)的高度矮8-10厘米。
CN202321082183.7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Active CN219621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2183.7U CN219621583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2183.7U CN219621583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1583U true CN219621583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2183.7U Active CN219621583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1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6622B (zh) 跨越式异形扶壁l型挡墙结构
CN108951335A (zh) 一种轻型陡斜坡路基结构
CN104674645A (zh) 一种适合软土地基的整板式小桥涵
CN214782979U (zh) 板岩路基填料路桥过渡段结构
CN219621583U (zh) 一种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CN217352108U (zh) 桥涵与路基衔接段的防沉降结构
CN111705576A (zh) 一种采用高密度eps填料的陡坡高填路基结构
CN114351567B (zh) 一种路桥衔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JPH02504050A (ja) 道路及び路盤構造体の形成方法
CN215629078U (zh) 一种高速公路气泡轻质土拼宽路基结构
CN213867145U (zh) 一种采用灰土桩的路基加固结构
CN214301048U (zh) 一种轻质路堤
CN213804676U (zh) 软土地基结构
CN212452731U (zh) 一种跨越管线涵洞的下部基础结构
CN109403356B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211665457U (zh) 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路基加固结构
CN208748449U (zh) 一种轻型陡斜坡路基结构
CN107858886B (zh) 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215593509U (zh) 一种强膨胀岩地段无砟轨道路堑结构
CN213267356U (zh) 一种建于高含水量粉土上方的路基
CN216193941U (zh) 一种新型桥台结构
CN219930607U (zh) 生态园路结构
CN204589783U (zh) 一种适合软土地基的整板式小桥涵
CN219825183U (zh) 一种湿地软基及路基边坡用防护装置
CN220394397U (zh) 一种用于水边软土层的挡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