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7818U -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7818U
CN219617818U CN202321027767.4U CN202321027767U CN219617818U CN 219617818 U CN219617818 U CN 219617818U CN 202321027767 U CN202321027767 U CN 202321027767U CN 219617818 U CN219617818 U CN 219617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bar
fixedly connected
robot base
service robot
intelligen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77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祝亮
潘婷
董秋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to CN2023210277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7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7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7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包括底板,底板顶端四角处滑动连接有伸缩支架,伸缩支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有辊轴,实现当智能机器人在遇到不同大小转弯时,可通过开启电动滑轨驱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在辊轴上滑动至合适距离,与此同时伸缩支架对折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移动顶端也随之滑动改变位置,两个车轮之间距离调整结束可进行转弯,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将两个车轮之间距离调至最小时,可将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重合后通过将卡扣与卡槽卡合,使得两个车轮绑定,防止直径过小,两个车轮驱动有偏差,产生偏移情况,有效地达到自由切换半径转弯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背景技术
通过机器人自身的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对环境进行测量,当环境测量结果超出给定范围时,就判定当前所处场景是在室外,并基于此切换定位算法,机器人通过对环境的深度语义解析,可以建立出环境的深度语义地图,语义地图可以使机器人定位和导航的精度得到提升,并且针对不同物体实现更智能化的动态避障。
现有的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机器人底座,主要通过电缸、蜗轮蜗杆等形式实现前轮转向,后轮通过电机加差速减速器来实现机器人的移动,但是在转弯时需要转弯半径大,受环境限制,使用不灵活。
为此,提出一种解决前轮转弯半径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达到自由切换半径转弯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解决前轮转弯半径大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通过底板顶端四角处滑动连接有伸缩支架,伸缩支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有辊轴,辊轴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上均套设有受力环,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远离辊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外端固定连接有车轮,位于受力环一侧的转盘内壁环形等距开凿有多个卡槽,位于第二滑杆一侧的转盘内壁开凿有与卡槽对应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卡扣,
实现当智能机器人在遇到不同大小转弯时,可通过开启电动滑轨驱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在辊轴上滑动至合适距离,与此同时伸缩支架对折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移动顶端也随之滑动改变位置,两个车轮之间距离调整结束可进行转弯,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将两个车轮之间距离调至最小时,可将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重合后通过将卡扣与卡槽卡合,使得两个车轮绑定,防止直径过小,两个车轮驱动有偏差,产生偏移情况,有效地达到自由切换半径转弯的效果。
进一步,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滑轨,且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分别与辊轴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电动滑轨,便于对受力机构的直径自由控制。
进一步,第二滑杆直径大于第一滑杆直径,且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相重合,通过将第二滑杆直径大于第一滑杆直径设计,便于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重合,缩短受力机构的直径。
进一步,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动滑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控制器,便于控制电动滑轨,对受力机构之间的直径进行调节。
进一步,位于受力环一侧的转盘内壁开凿有螺纹槽,位于第二滑杆一侧的转盘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口,且螺纹口与螺纹槽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螺纹口和螺纹槽,便于将车轮通过两个转盘卡合在一起,避免直径缩小后受力不均匀造成重心不稳晃动。
进一步,多个伸缩支架上均套设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顶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底端与受力机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减震弹簧,便于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减小车轮的震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当智能机器人在遇到不同大小转弯时,可通过开启电动滑轨驱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在辊轴上滑动至合适距离,与此同时伸缩支架对折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移动顶端也随之滑动改变位置,两个车轮之间距离调整结束可进行转弯,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将两个车轮之间距离调至最小时,可将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重合后通过将卡扣与卡槽卡合,使得两个车轮绑定,防止直径过小,两个车轮驱动有偏差,产生偏移情况,有效地达到自由切换半径转弯的效果。
(2)通过设置电动滑轨,便于对受力机构的直径自由控制。
(3)通过将第二滑杆直径大于第一滑杆直径设计,便于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重合,缩短受力机构的直径。
(4)通过设置控制器,便于控制电动滑轨,对受力机构之间的直径进行调节。
(5)通过设置螺纹口和螺纹槽,便于将车轮通过两个转盘卡合在一起,避免直径缩小后受力不均匀造成重心不稳晃动。
(6)通过设置减震弹簧,便于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减小车轮的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机器人底座轴侧图;
图2为本申请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的转盘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板;2、伸缩支架;3、受力环;4、第一滑杆;5、辊轴;6、车轮;7、转盘;8、卡槽;9、卡扣;10、滑槽;11、第二滑杆;12、减震弹簧;13、螺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请参阅图1-3,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四角处滑动连接有伸缩支架2,伸缩支架2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有辊轴5,辊轴5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上均套设有受力环3,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远离辊轴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盘7,转盘7外端固定连接有车轮6,位于受力环3一侧的转盘7内壁环形等距开凿有多个卡槽8,位于第二滑杆11一侧的转盘7内壁开凿有与卡槽8对应的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卡扣9。
本方案可以实现,当智能机器人在遇到不同大小转弯时,可通过开启电动滑轨驱动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1在辊轴5上滑动至合适距离,与此同时伸缩支架2对折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1的移动顶端也随之滑动改变位置,两个车轮6之间距离调整结束可进行转弯,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将两个车轮6之间距离调至最小时,可将第二滑杆11与第一滑杆4重合后通过将卡扣9与卡槽8卡合,使得两个车轮6绑定,防止直径过小,两个车轮6驱动有偏差,产生偏移情况,有效地达到自由切换半径转弯的效果。
请参阅图1-2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滑轨,且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分别与辊轴5滑动连接,第二滑杆11直径大于第一滑杆4直径,且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相重合,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动滑轨电性连接,设置可控制器可对电动滑轨进行控制,自由调节受力机构直径的大小,且通过将第二滑杆11直径大于第一滑杆4直径设计,便于第二滑杆11与第一滑杆4重合,缩短受力机构的直径,从而达到控制机器人转弯大小的效果。
实施例2:
其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请参阅图1-3,位于受力环3一侧的转盘7内壁开凿有螺纹槽,位于第二滑杆11一侧的转盘7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口13,且螺纹口13与螺纹槽螺纹连接,多个伸缩支架2上均套设有减震弹簧12,且减震弹簧12顶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底端与受力机构固定连接。
本方案可以实现,当智能机器人在遇到不同大小转弯时,可将转盘7通过螺纹口13和螺纹槽卡合后螺纹连接使得转盘7固定在车轮6上,从而达到快速安装拆卸转盘7的效果,这时再通过调节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1在辊轴5上移动,控制两个车轮6之间的距离来控制机器人转弯的直径大小,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可将第一滑杆4和第二滑杆11重合后,通过将卡扣9和卡槽8卡合使得两个车轮6固定绑在一起,防止转弯时两个车轮6不同步产生偏移,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通过减震弹簧12可减轻车轮6的震动,从而达到对机器人减震降噪的效果。
以上两个方案分别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与完善使用功能的情况下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结合当前实际需求采用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Claims (6)

1.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四角处滑动连接有伸缩支架(2),所述伸缩支架(2)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机构,所述受力机构包括有辊轴(5),所述辊轴(5)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所述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上均套设有受力环(3),所述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远离辊轴(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盘(7),所述转盘(7)外端固定连接有车轮(6),位于受力环(3)一侧的所述转盘(7)内壁环形等距开凿有多个卡槽(8),位于第二滑杆(11)一侧的所述转盘(7)内壁开凿有与卡槽(8)对应的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卡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滑轨,且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分别与辊轴(5)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杆(11)直径大于第一滑杆(4)直径,且第一滑杆(4)与第二滑杆(11)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动滑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位于受力环(3)一侧的所述转盘(7)内壁开凿有螺纹槽,位于第二滑杆(11)一侧的所述转盘(7)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口(13),且螺纹口(13)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伸缩支架(2)上均套设有减震弹簧(12),且减震弹簧(12)顶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底端与受力机构固定连接。
CN202321027767.4U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Active CN219617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7767.4U CN219617818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7767.4U CN219617818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7818U true CN219617818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7767.4U Active CN219617818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7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40145A1 (en) Laser pipe cutting device
CN204449724U (zh) 一种焊接工作台
CN106041304B (zh) 一种多工位钢带镭射焊接系统
CN110877225A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翻转装置
CN106624090B (zh) 双v型管体坡口加工机床及加工工艺方法
CN206335255U (zh) 饰品切割机
CN107186338A (zh) 激光切割头及三维激光切割装置
CN219617818U (zh) 一种可原点回转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座
CN111804975A (zh) 一种软磁材料切割装置
CN204504462U (zh) 一种同时对若干环缝进行焊接的焊接装置
CN112428005B (zh) 一种便于调节供料速度的机械加工用输送机构
CN103480906A (zh) 一种机械上拉式内拉床
CN203936716U (zh) 可重构微型数控机床
CN103394808A (zh) 多工位激光雕刻机
CN108188646A (zh) 一种可三轴移动的轧辊堆焊用驱动系统
CN113042824B (zh) 一种建筑警示牌及其加工系统与加工方法
CN105538116A (zh) 一种晃动式木材抛光机
CN105108494A (zh) 轮毂加工专用车床
CN210451534U (zh) 硅钢片焊接装置
CN103600968A (zh) 阀套车加工送料系统
CN203484862U (zh) 圆形环缝焊接夹具
CN208437728U (zh) 一种用于加工异形工件的复合机床
CN107322061A (zh) 一种自动倒角机
CN207930244U (zh) 一种可三轴移动的轧辊堆焊用驱动系统
CN104526217A (zh) 切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