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4678U -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4678U
CN219614678U CN202320643431.4U CN202320643431U CN219614678U CN 219614678 U CN219614678 U CN 219614678U CN 202320643431 U CN202320643431 U CN 202320643431U CN 219614678 U CN219614678 U CN 219614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be
tube body
side walls
wall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34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明
赵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Sang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Sang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Sang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Sang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34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4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4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4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为一体成型的软管,引流管本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平面侧壁和两个在平面侧壁两端相对设置的弧形侧壁,两个弧形侧壁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平面侧壁的对应端光滑连接,使引流管本体的截面呈长圆形,靠近引流管本体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长圆形截面的扁式引流管设计,使引流管本体在插入患者体腔的过程中,可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且扁式引流管在弯折时,管内流通面积变化不大,不影响其引流效果,扁式引流管也不易被折成死弯,可有效防止管内堵塞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利用虹吸或负压吸引原理,放置在人体手术区或体腔(如胸腔、腹腔等)并经过皮肤切口穿出体外,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渗出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液体淤积导致术后感染。引流管是体内引流常用的医疗器械,例如:用于心、肺、食管、纵隔等相关疾病开胸术后,其一端留置于胸腔内,另一端伸出体外并连接引流瓶,持续排出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减少积液、积气对胸腔的损伤,是治疗胸腔积气、积液的有效方法。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一次性使用的引流管大多为圆管,在对患者进行体腔引流插管时,容易造成患者伤口被撑大,导致患者十分疼痛,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其使用过程中患者的体验感也很差,甚至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患者由于严重不适感而主动拔管的现象。
另外,引流管在插入体腔时经常会出现弯折,传统圆管状的引流管在弯折处由于管壁向内凹陷,其管内的流通面积变化很大,造成积气、积液引流不通畅,当其弯折角度较大时,还会造成管内流通通道被完全封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折成死弯,这种情况是十分危险的,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不仅仅是插入患者体腔内的引流管部分会出现这种情况,露在患者体外与引流瓶相连通的引流管部分,有时也会在病人变换体位时,可能出现上述的弯折情况,而造成引流管不通畅。
所以,需要对现有引流管进行改进,以解决其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采用长圆形截面的扁式管体设计,在插入患者体腔的过程中,可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且扁式管体在弯折时,管内流通面积变化不大,对其引流效果影响较小,扁式管体也不易被折成死弯,可有效防止管内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为一体成型的软管,所述引流管本体包括两个平面侧壁和两个弧形侧壁,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相对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相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的两端,各所述弧形侧壁均向远离所述引流管本体的方向凸出,各所述弧形侧壁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平面侧壁的对应端光滑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平面侧壁的对应端光滑连接,使所述弧形侧壁和所述平面侧壁连接而成的所述引流管本体的截面呈长圆形,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通孔开设于两个所述平面侧壁上,且每个平面侧壁上开设的通孔均沿所述引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其中一个所述平面侧壁上的通孔共开设有6个,另一个所述平面侧壁上的通孔共开设有7个,且两个侧壁上所开设的通孔沿所述引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相互一一交错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侧壁的弧形顶点的壁厚大于其弧形两端的壁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管本体具有多个型号可选,多个型号分别为Fr28、Fr24、Fr20和Fr16,各型号的所述引流管本体长度均为600±5mm,所述平面侧壁的壁厚C均为0.9±0. 15mm,所述弧形侧壁的弧形顶点的壁厚D均为1.3±0. 15mm。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 Fr28型号的所述引流管本体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的外壁距离A为5.6±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的外壁距离B为11.2±0. 3mm,所述引流管本体中通孔的孔径E为φ4.6±0. 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上的相邻通孔的孔距F均为9.2±2mm。
Fr24型号的所述引流管本体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的外壁距离A为4.8±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的外壁距离B为9.6±0. 3mm,所述引流管本体中通孔的孔径E为φ4±0.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上的相邻通孔的孔距F均为8±2mm。
Fr20型号的所述引流管本体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的外壁距离A为4±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的外壁距离B为8±0. 3mm,所述引流管本体中通孔的孔径E为φ3±0. 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上的相邻通孔的孔距F均为6±2mm。
Fr16型号的所述引流管本体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的外壁距离A为3.2±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的外壁距离B为6.4±0. 3mm,所述引流管本体中通孔的孔径E为φ2.5±0.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上的相邻通孔的孔距F均为5±2mm。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距离所述引流管本体端面最近的通孔与所述引流管本体端面的距离等于1倍孔距F。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管本体的材质为医用PVC材料。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管本体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一体连接有用于与外部引流瓶相连接的转接头。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引流管本体设计呈长圆形截面的扁式管体,相对于传统的圆形引流管来说,引流管本体在插入患者体腔的过程中,平面侧壁更容易顺着切口插入,可以有效减少管体穿插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外,在流通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扁式引流管的两平面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圆形引流管的直径,其在患者手术切口处所撑开的伤口更小,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2、引流管本体的弧形侧壁比平面侧壁的抗弯折能力更强,所以当扁式引流管发生弯折时,通常其平面侧壁呈对折状态。但是,弧形侧壁能够对弯折位置两侧的平面侧壁起到支撑作用,使引流管本体弯折角度不会太大,且在弧形侧壁的支撑下,两个平行设置的平面侧壁即使在弯折状态下也能保持一定间隙,保留管体内的流通空间。这样,在发生弯折时就不容易形成死弯,可有效防止由于弯折而造成的管内流通通道被封闭的情况发生,保证引流液在管体弯折状态下继续能流出到引流瓶中,不至于造成危险。
3、当扁式引流管发生弯折时,相比于圆形引流管的圆管侧壁,平面侧壁弯折时的形变更小,向管体内部凹陷的幅度也更小,所以扁式引流管弯折处的管内流通面积变化相对较小,减小了由于管体弯折而对其引流效果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本体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本体与转接头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本体的截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平面侧壁上通孔交错开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本体;110-平面侧壁;120-弧形侧壁;130-通孔;2-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该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引流管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软管,其材质为医用PVC材料,使用安全,易于生产且材料成本低廉。
引流管本体1包括两个平面侧壁110和两个弧形侧壁120,两个平面侧壁110相对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弧形侧壁120相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两个平面侧壁110的两端,各弧形侧壁120均向远离引流管本体1的方向凸出,各弧形侧壁120的一端与一个平面侧壁110的对应端光滑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平面侧壁110的对应端光滑连接,使弧形侧壁120和平面侧壁110连接而成的引流管本体的截面呈长圆形。光滑连接是指平面侧壁110与弧形侧壁120的连接位置,不存在明显的棱边,均是圆润光滑的过渡面。
本实施例中,两个弧形侧壁120的弧形顶点的壁厚大于其弧形两端的壁厚。如此设计的弧形侧壁120抗弯折能力更好,在引流管本体1折弯的状态下,对其两侧平面侧壁110的支撑效果更好,更能避免引流管本体1被折成死弯。
靠近引流管本体1一端的两个平面侧壁110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30,且每个平面侧壁110上开设的通孔130均沿引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在实际应用时,引流管本体1带有通孔130的一端插入患者体腔内,通孔130的开设使位于管体外围的积液、积气能够更快通过引流管本体1导出,且体腔内的脓液或者组织液如果将引流管本体1的管口堵塞,还有管壁上的通孔130可以流通,如果将部分通孔130堵塞,还有引流管本体1的管口和其它通孔130可以流通,所以,能够使引流管本体1的内部流通通道始终保持畅通。
通常情况下,引流管本体1远离通孔130的一端可以直接用于与外部引流瓶相连接,或者,将该端部的引流管侧壁相对做薄一些,软管的柔韧度会进一步增加,会更方便与引流瓶连接。另外,引流管本体1远离通孔130的一端也可以一体连接有用于与外部引流瓶相连接的转接头2,转接头2是比引流管本体1其他部位截面和流通面积更大的软管(如图2所示),与外部引流瓶的瓶口更适配,会更便于与外部引流瓶相连接。
引流管本体1靠近通孔130的一端,其管口处出的管壁端面需做倒圆角处理,使引流管本体1的管壁端面及端面的边缘呈圆滑状态。这样处理后,引流管本体1在插入患者体腔的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平面侧壁110上的通孔130共开设有6个,另一个平面侧壁110上的通孔130共开设有7个,且两个侧壁上所开设的通孔130沿引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互一一交错设置,具体如图4所示。将通孔130分别开设于两个平面侧壁110上,更便于管体周围的积液、积气进入管体内部,使引流管本体1对体腔内积液、积气的导出效果更好。如果两个平面侧壁上的通孔呈贯通状态对应设置的话,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出现块状脓液卡在两个相对应的通孔之间,而造成引流管的堵塞。而本实施例中,两个平面侧壁110上的通孔130交错设置,即使块状脓液的一侧卡在一个通孔边缘,但是块状脓液的另一侧是光滑的平面侧壁的内壁,对块状脓液的流动几乎没有阻碍,在负压吸引的作用下,更容易顺着引流管通道被吸出,所以,可尽量避免块状脓液堵塞引流管道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的扁式引流管具有多个型号可选,多个型号分别为Fr28、Fr24、Fr20和Fr16,具体各型号扁式引流管的尺寸参数如下表所示:
各型号的扁式引流管中引流管本体1的长度均为600±5mm,在这个长度范围内的引流管更适宜实际应用。
各型号的扁式引流管中,平面侧壁110的壁厚C为0.9±0. 15mm,弧形侧壁120的弧形顶点的壁厚D为1.3±0. 15mm,在这个壁厚范围内的引流管硬度不会太硬,而其抗弯折能力也较好,所以综合来说引流管本体1的这个壁厚尺寸是更为合适的。
Fr28型号的扁式引流管中,两个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5.6±0.2mm,两个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11.2±0. 3mm,通孔130的孔径E为φ4.6±0. 15mm,在这个直径范围内的通孔130,相对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9.2±2mm。
Fr24型号的扁式引流管中,两个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4.8±0.2mm,两个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9.6±0. 3mm,通孔130的孔径E为φ4±0. 15mm,在这个直径范围内的通孔130,相对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8±2mm。
Fr20型号的扁式引流管中,两个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4±0.2mm,两个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8±0. 3mm,通孔130的孔径E为φ3±0. 15mm,在这个直径范围内的通孔130,相对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6±2mm。
Fr16型号的扁式引流管中,两个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3.2±0.2mm,两个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6.4±0. 3mm,通孔130的孔径E为φ2.5±0. 15mm,在这个直径范围内的通孔130,相对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5±2mm。
各型号的扁式引流管中,距离引流管本体1端面最近的通孔130与引流管本体1端面的距离等于1倍孔距F。
本实用新型中,各型号扁式引流管的管径和截面尺寸是根据通常需要引流的胸腔、腹腔等手术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不同型号的扁式引流管由于粗细不同,可适用于不同体型大小的病患和不同大小的手术切口,例如较细的更适用于小孩,较粗的更适用于大人;由于管内流通面积的不同,可适用于引流不同的物质,例如较细的更适于引流气体,较粗的更适于引流脓液。若小于上述扁式引流管的管径和截面尺寸,会不利于体腔内积气、积液的快速引流;若大于上述扁式引流管的管径和截面尺寸,会将患者的手术切口撑开过大,插管过程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更大,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实用新型中,各型号扁式引流管中所有通孔130所在的引流管本体的长度范围通常是引流管插入到患者体腔后,留置于体腔内的长度,所以在这个长度范围内的管壁上开设的通孔130,均能起到可有效引流体腔内积气、积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各型号的扁式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加工,且加工生产的成本低,防堵塞的效果好。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本体1的截面呈长圆形,管体呈扁型,在将扁式引流管插入患者体腔时,使引流管本体1的平面侧壁110顺着患者切口插入,这样,能够比传统的圆形引流管更容易插入,也可有效减少管体穿插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外,在管内流通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扁式引流管中两平面侧壁110之间的距离小于圆形引流管的直径尺寸,所以扁式引流管在患者手术切口处所撑开的伤口更小,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引流管本体1的弧形侧壁120比平面侧壁110的抗弯折能力更强,所以当扁式引流管发生弯折时,通常是其平面侧壁110呈对折状态。但是,由于弧形侧壁120能够对弯折位置两侧的平面侧壁110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避免引流管本体1的弯折角度太大;且在弧形侧壁120的支撑下,两个平行的平面侧壁110即使在弯折状态下也能保持一定间隙,保留管体内的流通空间,这样,在发生弯折时就不容易形成死弯,可有效防止由于弯折而造成的管内流通通道被封闭的情况发生,保证引流液在管体弯折状态下能够继续流出到引流瓶中,不至于造成危险。
扁式引流管的平面侧壁110比圆形引流管的圆管侧壁,在管体弯折情况下的形变更小,向管体内部凹陷的幅度也更小,所以扁式引流管弯折处的管内流通面积变化相对较小,减小了由于管体弯折而对其引流效果造成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软管,所述引流管本体(1)包括两个平面侧壁(110)和两个弧形侧壁(120),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相对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弧形侧壁(120)相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的两端,各所述弧形侧壁(120)均向远离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方向凸出,且各所述弧形侧壁(120)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的对应端光滑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的对应端光滑连接,所述弧形侧壁(120)和所述平面侧壁(110)连接而成的所述引流管本体的截面呈长圆形,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0)开设于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10)上,且每个平面侧壁(110)上开设的通孔(130)均沿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平面侧壁(110)上的通孔(130)共开设有6个,另一个所述平面侧壁(110)上的通孔(130)共开设有7个,且两个侧壁上所开设的通孔(130)沿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互一一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壁(120)弧形顶点的壁厚大于其弧形两端的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长度为600±5mm,所述平面侧壁(110)的壁厚C为0.9±0.15mm,所述弧形侧壁(120)的弧形顶点的壁厚D为1.3±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5.6±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11.2±0.3mm,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通孔(130)的孔径E为φ4.6±0.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9.2±2mm;
或,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4.8±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9.6±0.3mm,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通孔(130)的孔径E为φ4±0.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8±2mm;
或,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4±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8±0.3mm,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通孔(130)的孔径E为φ3±0.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6±2mm;
或,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10)的外壁距离A为3.2±0.2mm,两个所述弧形侧壁(120)的外壁距离B为6.4±0.3mm,所述引流管本体(1)中通孔(130)的孔径E为φ2.5±0.15mm,相对所述平面侧壁(110)上的相邻通孔(130)的孔距F均为5±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引流管本体(1)端面最近的所述通孔(130)与所述引流管本体(1)端面的距离等于1倍孔距F。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材质为医用PVC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远离所述通孔(130)的一端一体连接有用于与外部引流瓶相连接的转接头(2)。
CN202320643431.4U 2023-03-28 2023-03-28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Active CN219614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431.4U CN21961467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431.4U CN21961467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4678U true CN219614678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3431.4U Active CN21961467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4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2953B2 (en) Catheter device
ES2349938T3 (es) Catéter de tres cavidades internas con punta resistente a la oclusión.
ES2658103T3 (es) Unidad de catéter de hemodiálisis puntiagudo
BRPI0408850B1 (pt) Cateter com ponta resistente à oclusão
JP2003534883A (ja) カテーテル装置
BRPI0318216B1 (pt) Cateter com ponta resistente à oclusão
CN109876281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
CN209108385U (zh) 一种多用型y形抗压可冲洗引流管
US20200001057A1 (en) Catheter Device Including a Connector
CN219614678U (zh) 一次性使用扁式引流管
EP4054686A1 (en) Nasopharyngeal airway devices
CN209900416U (zh) 双腔双向引流管
CN110652642A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6366271U (zh) 一种胃肠外科护理用导管固定装置
CN211068576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1068575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3312187U (zh) 一种甲状腺乳腺临床用的引流构件
CN211068574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0873625U (zh) 一种防拉伤引流管
AU2011247918B2 (en) Improved catheter design for use in treating pleural diseases
JP4185626B2 (ja) 医療用ドレーンチューブ
CN211835538U (zh) 一种负压引流器
CN217548625U (zh) 用于腹、胸腔内的负压冲洗的内套管
ES2364930T3 (es) Dispositivo de drenaje de orina.
CN113613703B (zh) 包括连接器的导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