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8575U -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8575U
CN211068575U CN201921848974.XU CN201921848974U CN211068575U CN 211068575 U CN211068575 U CN 211068575U CN 201921848974 U CN201921848974 U CN 201921848974U CN 211068575 U CN211068575 U CN 211068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reathing
laryngeal mask
lume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89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峥评
李文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Exploratio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Exploratio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Exploratio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Exploratio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89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8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8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8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包括罩体及连接管,罩体设有用于与呼吸道连通的呼吸腔室及用于与消化道连通的消化腔室,连接管设有呼吸腔室及消化腔室,呼吸腔道的一端与呼吸腔室连通,呼吸腔道的另一端与用于提供呼吸气体的呼吸设备连通,消化腔道的一端与消化腔室连通,消化腔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连接管与罩体连接的一端设有过渡段,过渡段具有外径小于连接管的外径的凹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减少调整插入位置的次数。

Description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背景技术
喉罩是一种人工气道装置,既可以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自主呼吸,又可实施正压通气。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咽喉部将喉罩插入患者体内,由于操作时无法看到咽喉部的细节,操作人员需要凭借手感、经验插入,故通常需要多次调整插入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旨在减少调整插入位置的次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包括:罩体,设有用于与呼吸道连通的呼吸腔室及用于与消化道连通的消化腔室;以及,连接管,设有呼吸腔道及消化腔道,所述呼吸腔道的一端与所述呼吸腔室连通,所述呼吸腔道的另一端与用于提供呼吸气体的呼吸设备连通,所述消化腔道的一端与所述消化腔室连通,所述消化腔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端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具有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的凹部。
可选地,所述过渡段从连接所述罩体的一端平滑渐缩形成凹部后再平滑渐扩至外径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相等。
可选地,所述罩体的外侧壁上具有多个瓣状面,相邻的瓣状面相交,且相邻的瓣状面之间的相交线从罩体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平滑延伸至罩体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罩体与所述连接管一体成型,相邻的瓣状面之间的相交线从所述过渡段平滑延伸至所述罩体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罩体的一端设有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限位段与所述连接管之间平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消化腔道包括均与所述消化腔室连通的第一半腔道和第二半腔道,所述消化腔室的一侧与所述呼吸腔室的一侧共用一周壁,所述消化腔室的相对另一侧周壁上设有循环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半腔道、第二半腔道以及所述呼吸腔道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为扁平管,或者,所述连接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呈弧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管与罩体连接在一端设置过渡段,并使过渡段具有外径小于连接管的外径的凹部,在操作人员将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的过程中,连接管与患者咽喉部之间相互挤压,在会厌处的挤压力较大,在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的前一阶段,外径始终相同的连接管各段对会厌处的挤压力保持稳定,而由于凹部的外径小于连接管的外径,使得当凹部经过会厌处时,会厌处受到的挤压力突然减小,即在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的过程中,凹部经过会厌处时会产生落空感,使得操作人员在无法看到咽喉部的细节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知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的位置,减少了调整插入位置的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的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罩体 144 支撑凸筋
110 本体 145 循环孔
120 气囊 146 瓣状面
121 缓冲段 200 连接管
130 呼吸腔室 210 呼吸腔道
131 呼吸开口 220 消化腔道
132 凸台 221 第一半腔道
133 限位槽 222 第二半腔道
140 消化腔室 230 凹部
141 消化开口 240 限位段
142 凸部 250 充气管
143 阻隔凸筋 260 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包括罩体100及连接管200。
参照图1和图2,罩体100设有用于与呼吸道连通的呼吸腔室130及用于与消化道连通的消化腔室140,连接管200设有呼吸腔道210及消化腔道220,呼吸腔道210的一端与呼吸腔室130连通,呼吸腔道210的另一端与用于提供呼吸气体的呼吸设备连通,消化腔道220的一端与消化腔室140连通,消化腔道220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时,呼吸设备通过连接管200向呼吸道输入呼吸气体,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自主呼吸。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00与罩体100连接的一端设有过渡段,过渡段具有外径小于连接管200的外径的凹部230,在操作人员将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的过程中,连接管200与患者咽喉部之间相互挤压,在会厌处的挤压力较大,在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的前一阶段,外径始终相同的连接管200各段对会厌处的挤压力保持稳定,而由于凹部230的外径小于连接管200的外径,使得当凹部230经过会厌处时,会厌处受到的挤压力突然减小,即在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的过程中,凹部230经过会厌处时会产生落空感,使得操作人员在无法看到咽喉部的细节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知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的位置,减少了调整插入位置的次数。
在一实施例中,过渡段从连接罩体100的一端平滑渐缩形成凹部230后再平滑扩张至外径与连接管200的外径相等,从而在保持插入过程的落空感的同时,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和取出的过程更顺利,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
在一实施例中,罩体100的外侧壁上具有多个瓣状面146,相邻的瓣状面146相交,多个瓣状面146的相交线在罩体100的外表面上起到定位作用,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的咽喉部后不会随意移动,从而使治疗过程更稳定;并且相邻的瓣状面146之间的相交线从罩体100靠近连接管200的一端平滑延伸至罩体100远离连接管200的一端,即相邻的瓣状面146之间的相交线的延伸方向与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的插入反向一致,使得瓣状面146既能够使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不随意移动,又不妨碍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瓣状面146相交处设置为圆滑的类似于山脊的结构,而并非形成刀刃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罩体100与连接管200一体成型,一方面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加工成型更简单方便,另一方面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表面更光滑,从而降低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相邻的瓣状面146之间的相交线从过渡段平滑延伸至罩体100远离连接管200的一端,使得瓣状面146在插入方向的长度更长,从而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不易移动,且不易发生角度变化。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消化腔室140设有用于连通消化腔室140和消化道的消化开口141,检查器件可以通过消化腔室140及消化开口141进入消化道并对患者进行检查。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从远离消化开口141的一端到消化开口141处呈渐缩设置,消化开口141的边缘具有多个凸部142,多个凸部142在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咽喉部的过程中因周围的挤压力相互靠拢,以使消化开口141缩小。在本实施例中,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时,患者的咽喉部与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之间产生相互挤压的力,并使多个凸部142相互靠拢,使得消化开口141缩小,从而使消化开口141能够更好地对准消化道,当消化腔室140的周壁边缘进入消化道口内时,消化开口141扩张,直到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与消化道口的内壁形成密封,从而有效地隔离呼吸道和消化道,无需反复调整插入位置,减少操作时间,降低了治疗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消化开口141呈椭圆形,凸部142设置有四个,四个凸部142分别设于椭圆形的内切四边形的四个顶角处,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时,患者的咽喉部与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之间产生相互挤压的力,四个凸部142向椭圆的中心方向靠拢,使得消化开口141缩小,从而使消化开口141能够更好地对准消化道。并且由于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从远离消化开口141的一端到消化开口141处呈渐缩设置,使得四个凸部142更易于向椭圆的中心方向靠拢,更好地避免出现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过程中凸部142翻卷导致插入不顺畅的情况。
在另一实施例中,消化开口141的形状为两个中心重合,且长半径不相等,短半径也不相等的椭圆叠加后的轮廓的形状,这两个椭圆相交于四点,凸部142分别设置在该四点处,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时,患者的咽喉部与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之间产生相互挤压的力,四个凸部142向椭圆的中心方向靠拢,使得消化开口141缩小,从而使消化开口141能够更好地对准消化道。
在其他实施例中,消化开口141的形状以及凸部14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适应性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消化开口141的周壁壁厚小于消化腔室140的周壁壁厚,使得消化开口141在插入过程中更易于变形并使开口缩小,更便于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顺利插入。
在一实施例中,消化腔室140的内侧壁上设有阻隔凸筋143,当消化开口141在插入过程中因挤压力而缩小时,消化开口141的周壁内侧可能因挤压力而贴合在一起,而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通常由表面光滑的材料制成,消化开口141的周壁内侧因挤压力而贴合在一起后难以自行分开,从而可能使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后消化开口141被封闭或者使消化开口141变化,从而导致治疗过程不顺利。
在一实施例中,阻隔凸筋143设于消化腔室140内靠近消化开口141的位置。由于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从远离消化开口141的一端到消化开口141处呈渐缩设置,使得消化开口141的周壁相较于消化腔室140其他部位的周壁更容易发生贴合封闭的情况,将阻隔凸筋143设置在消化腔室140内靠近消化开口141的位置使得阻隔凸筋143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进一步降低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后消化开口141被封闭的机率。
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消化腔室140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凸筋144,从而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后消化腔室140能够更好地保持饱满、平顺的状态,从而更有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凸筋144呈波纹状分布在消化腔室140的内侧壁上,使得消化腔室140的内侧壁各处均能得到支撑,使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更好地保持饱满、平顺的状态,并能增大消化腔室140的周壁强度,使得消化腔室140的周壁不容易破裂。
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凸筋144呈鱼鳞状分布在消化腔室140的内侧壁上,使得消化腔室140的周壁各处得到的支撑更均匀,从而使消化腔室140更好地保持预设的形状。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罩体100具有朝向呼吸道的前侧、背向呼吸道的后侧、先插入咽喉部的插入端和远离插入端的连接端,连接端与连接管200连接,呼吸腔室130位于前侧,消化腔室140位于后侧,呼吸腔室130的一侧与消化腔室140一侧共用一侧壁,一方面节省罩体100制作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减小罩体100的体积,并且使罩体100更灵活,从而使患者更舒适。
前侧设有用于连通呼吸腔室130与呼吸道的呼吸开口131,后侧呈弓形,呼吸腔室130内设有凸台132,凸台132位于呼吸腔室130与消化腔室140共用的侧壁上,凸台132具有朝向呼吸腔道210及呼吸开口131的倾斜面,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时,罩体100在咽喉部的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使罩体100先插入咽喉部的一端向弓形的内凹处靠拢,使呼吸开口131的形状发生变化,同时带动凸台132向呼吸开口131所在的平面靠近,使得罩体100与呼吸道开口更贴合,减少空气死腔,有利于新鲜空气的流通;并且凸台132的设置使得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将检查器件通过呼吸腔室130插入呼吸道时,凸台132的倾斜面可以对检查器件起到引导作用,使检查器件能够更准确地插入呼吸道,降低检查器件戳到呼吸道壁的机率。
在一实施例中,凸台132靠近呼吸腔道210的一侧与呼吸腔室130和消化腔室140共用的侧壁平滑过渡,使得凸台132对插入的检查器件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检查器件能够更顺利的通过凸台132与呼吸腔道210的侧壁的连接处,从而使检查器件插入更顺利。
在一实施例中,凸台132远离呼吸腔道210的一侧边缘设有倒圆角。当凸台132在发生形变的罩体100的带动下向呼吸开口131所在的平面靠近时,凸台132可能与咽喉部接触,在凸台132的边缘设置的倒圆角使得凸台132与咽喉部接触时,凸台132对咽喉部的刺激减小,从而降低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在一实施例中,凸台132上设有从呼吸腔道210向呼吸开口131延伸的限位槽133,当检查器件从呼吸腔道210插入时,限位槽133可以对检查器件起到引导及限位作用,使得检查器件能够更准确地插入所需的位置,并且插入后检查器件不容易随意移动,从而使治疗过程更顺利。
在一实施例中,凸台13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槽133,使得检查器件插入的位置有更多的选择,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限位槽133。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槽133的横截面呈弧形,由于检查器件通常包括圆柱形的管状结构,横截面为弧形的限位槽133能够更贴合检查器件,使得限位槽133对检查器件的引导限位效果更好。
参照图1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罩体100包括本体110及气囊120,本体110具有朝向呼吸道的前侧、背向呼吸道的后侧、先插入咽喉部的插入端和远离插入端的连接端,可以理解的是,气囊120设置在罩体100的前侧,本体110的前侧位于罩体100的前侧,本体110的后侧也是罩体100的后侧,本体110的插入端与罩体100的插入端位置对应,本体110的连接端与罩体100的连接端的位置对应。其中,本体110设有用于与呼吸道连通的呼吸腔室130及用于与消化道连通的消化腔室140,呼吸腔室130位于前侧,消化腔室140位于后侧,前侧设有用于连通呼吸腔室130与呼吸道的呼吸开口131,治疗过程中,连接管200连接用于提供呼吸气体的呼吸设备,通过连接管200向呼吸腔室130提供呼吸气体,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实现自主呼吸。
气囊120环设于呼吸开口131的边缘,以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的呼吸道口形成密封,从而使呼吸气体顺利进入患者的呼吸道,而其他杂气无法进入患者的呼吸道,使患者能够更舒适、更安全;气囊120的一侧与呼吸开口131的边缘固定,气囊120的另一侧在连接端朝向连接管200的延伸方向偏移,以使气囊120在连接端的部位与连接管200形成锐角,由于气囊120在连接端的部位与连接管200形成锐角,使得气囊120受到挤压时,气囊120在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气囊120的最连接端靠近连接管200,并使气囊120与连接管200之间形成的夹角变小,而当气囊120受到的挤压力变小时,气囊120恢复形变使得气囊120与连接管200之间形成的夹角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时,气囊120与患者的呼吸道口形成密封,患者呼吸道口的组织与气囊120之间相互挤压,一方面,气囊120能够在自身内部填充的气体的作用下与患者的呼吸道口形成密封,保障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气囊120能够更灵活地根据患者呼吸道口的组织与气囊120之间的相互挤压力而调整与连接管200之间的夹角,以使患者呼吸道口的组织受到的挤压力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缓解了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对患者的组织的挤压,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气囊120具有能够根据患者呼吸道口的组织与气囊120之间的相互挤压力而调整与连接管200之间的夹角的特性,使得操作人员将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的过程中,气囊120对插入过程的妨碍降低,使得插入过程更顺利。
在一实施例中,气囊120从自身中间段到连接端呈渐缩设置,并且气囊120在连接端形成弧形的缓冲段121,从而使得罩体100离开患者咽喉部的过程中,缩小的连接端先接触咽喉部出口,使得气囊120能够更顺利地离开咽喉部,并且弧形的缓冲段121使得气囊120离开咽喉部时对咽喉部的挤压和刺激较小。并且气囊120离开咽喉部的过程中,缩小的连接端先离开咽喉部的出口,而气囊120的中间段较大,在咽喉部的挤压下,气囊120变细长,更易于离开咽喉部。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段121远离本体110的一侧朝向连接管200的延伸方向偏移,并使缓冲段121在连接端的部位与连接管200形成锐角,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过程中,缓冲段121起到缓冲作用,既保持密封效果,又缓解了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对患者的组织的挤压。
在一实施例中,气囊120呈环形,并且气囊120的形状与呼吸开口131的形状适配,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的咽喉部时,气囊120位于呼吸开口131与患者的呼吸道口之间,并恰好将呼吸开口131与患者的呼吸道口之间的间隙遮挡,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气囊120与连接管200之间圆滑过渡连接,使得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时,膨大的气囊120也能够更顺利地插入,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气囊120上设有充气管250,连接管200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纳充气管250的容纳槽260,通过将充气管250收纳在容纳槽260中,既能够对气囊120进行充气以使气囊120起到密封作用,又可以避免充气管250妨碍治疗过程的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容纳槽260的两侧边缘设有限位凸起,充气管250与容纳槽260的两侧的限位凸起弹性卡接,一方面使充气管250更稳定地收纳在容纳槽260中,避免充气管250妨碍治疗过程的进行,另一方面弹性卡接使得充气管250不易被损坏,从而更好地避免漏气问题的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充气管250与气囊120连接的一端设置在气囊120靠近本体110的一侧,使得充气管250与气囊120连接处与容纳槽260之间的最短距离较短,从而使充气管250更充分地收纳在容纳槽260中。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管200远离罩体100的一端设有限位段240,限位段240的外径大于连接管200的管外径。当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插入患者咽喉部后,为了使治疗过程更顺利地进行,通常用胶带将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连接管200的端部固定在患者嘴唇附近,而限位段240的外径大于连接管200的管外径使得限位段240与连接管200的连接处形成内凹的结构,从而更便于缠胶带,使得胶带不容易松脱。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段240与连接管200之间平滑过渡,从而更好地与胶带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消化腔道220包括均与消化腔室140连通的第一半腔道221和第二半腔道222,消化腔室140的一侧与呼吸腔室130的一侧共用一周壁,消化腔室140的相对另一侧周壁上设有循环孔145。治疗过程中,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腔道210进入呼吸腔室130,以为患者提供呼吸气体;将第一半腔道221与抽吸源相连并将第二半腔道222与正压源相连或者与大气连通,或者,将第二半腔道222与抽吸源相连并将第一半腔道221与正压源相连或者与大气连通,从而使得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唾液、胃液以及血液等废液在抽吸源的作用下先通过消化开口141进入消化腔室140,再通过与消化腔室140连通的第一半腔道221或者第二半腔道222排出患者体外,从而有效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入气道引起患者不适。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半腔道221、第二半腔道222以及呼吸腔道210相互平行设置,使得第一半腔道221的腔壁、第二半腔道222的腔壁以及呼吸腔道210的腔壁在连接管200长度方向各处厚度均匀,从而使连接管200结构更稳定,不易破裂。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管200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即连接管200为扁平管,在连接管200的同一横截面上,呼吸腔道210的中心与椭圆中心重合,第一腔道与第二腔道对称设置在呼吸腔道210的两侧,与此同时,罩体100也呈扁平状,消化开口141也呈椭圆形,即消化开口141的形状与第一腔道和第二腔道的分布位置相适配,使得废液能够更快速地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管200可适应性地调整形状为扁平管。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管200自靠近罩体100的一端至远离罩体100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使得连接管200更容易插入患者咽喉部,并且对患者咽喉部的挤压力更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设有用于与呼吸道连通的呼吸腔室及用于与消化道连通的消化腔室;以及,
连接管,设有呼吸腔道及消化腔道,所述呼吸腔道的一端与所述呼吸腔室连通,所述呼吸腔道的另一端与用于提供呼吸气体的呼吸设备连通,所述消化腔道的一端与所述消化腔室连通,所述消化腔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端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具有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从连接所述罩体的一端平滑渐缩形成凹部后再平滑渐扩至外径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外侧壁上具有多个瓣状面,相邻的瓣状面相交,且相邻的瓣状面之间的相交线从罩体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平滑延伸至罩体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与所述连接管一体成型,相邻的瓣状面之间的相交线从所述过渡段平滑延伸至所述罩体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罩体的一端设有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与所述连接管之间平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腔道包括均与所述消化腔室连通的第一半腔道和第二半腔道,所述消化腔室的一侧与所述呼吸腔室的一侧共用一周壁,所述消化腔室的相对另一侧周壁上设有循环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腔道、第二半腔道以及所述呼吸腔道相互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扁平管,或者,所述连接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呈弧形设置。
CN201921848974.XU 2019-10-30 2019-10-30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Active CN211068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8974.XU CN211068575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8974.XU CN211068575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8575U true CN211068575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8974.XU Active CN211068575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85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2800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安徽探索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2800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安徽探索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31806C (en) Infant nasal interface prong device
US7201168B2 (en) Non-tracheal ventilation tube
US9211387B2 (en) Infant nasal interface mask
US20020010417A1 (en) Transpharyngeal tube
CN110652642A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US5060647A (en) Endotrachael tube
CN211068575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1068576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1068574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KR102007253B1 (ko) 코골이 방지장치
CN211050580U (zh) 罩体及喉罩
CN110787349A (zh) 三腔可弯曲冲洗喉罩气道导管
US4791920A (en) Tracheostomy cannula
CN211486091U (zh) 三腔可弯曲冲洗喉罩气道导管
US20210128857A1 (en) Three-cavity flushable fish mouth laryngeal mask airway catheter
CN212369398U (zh) 喉罩
CN212369399U (zh) 喉罩
CN213407193U (zh) 一种鼻咽部负压吸引装置
CN111905214A (zh) 喉罩
CN211486092U (zh) 三腔可冲洗摆动式密封免充气喉罩气道导管
CN213789402U (zh) 喉罩
CN111905211A (zh) 喉罩
CN212369397U (zh) 喉罩
CN111905212A (zh) 喉罩
CN212439641U (zh) 喉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