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2438U -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2438U
CN219612438U CN202320561719.7U CN202320561719U CN219612438U CN 219612438 U CN219612438 U CN 219612438U CN 202320561719 U CN202320561719 U CN 202320561719U CN 219612438 U CN219612438 U CN 219612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line
cooling liquid
liquid outlet
stora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17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勇
马宝义
陈凯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17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2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2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2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储存结构、出液管路、进液管路、连接管路以及暂存结构。储存结构用于储存冷却液,并可以给冷却液提供动力,使冷却液流出至出液管道或者从进液管道流入,冷却液经从出液管路经连接管路流入进液管路,实现冷却液的一级循环,进而在相邻的主管路之间相对设置分支管路,将暂存结构连通两个分支管路,从而能将暂存结构内的冷却液进行更换,实现冷却液的二级循环,流经暂存结构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散热效果得到显著增强。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例如大型服务器及光伏系统等集成化设备使用广泛。
这些集成化设备内部具备大量的电路单元,上述电路单元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热量,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散热,以保证其能正常工作。
在实施现有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风扇对集成化设备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能够增强集成化设备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储存结构,存储有冷却液,所述储存结构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出液口;进液管路,连接所述进液口;两条连接管路,每条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主管道以及连通所述主管道的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连接所述出液管路以及所述进液管路,两所述分支管道相对设置;以及暂存结构,设置于两条所述连接管路之间,所述暂存结构设有容纳腔、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待冷却设备,所述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分别连接两所述分支管道,所述冷却液从一所述分支管道流入所述容纳腔并经另一所述分支管道流出所述容纳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至少设置有三条,相邻两所述主管道之间均相对设置有所述分支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进液管路相对设置,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进液管路均为对称结构,所述出液管路的中部连接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液管路的中部连接所述进液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路为“U”形,所述进液管路为“E”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支管道沿所述主管道的轴向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储存结构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阀门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出液管路的冷却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储存结构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阀门用于调节流出所述进液管路的冷却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两所述连接管路之间,一个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路,另一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成化系统,包括电路单元以及上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电路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储存结构、出液管路、进液管路、连接管路以及暂存结构。储存结构用于储存冷却液,并可以给冷却液提供动力,使冷却液流出至出液管道或者从进液管道流入,冷却液经从出液管路经连接管路流入进液管路,实现冷却液的一级循环,进而在相邻的主管路之间相对设置分支管路,将暂存结构连通两个分支管路,从而能将暂存结构内的冷却液进行更换,实现冷却液的二级循环,流经暂存结构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散热效果得到显著增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储存结构;110、进液口;120、出液口;
200、出液管路;
300、进液管路;
400、连接管路;410、主管道;420、分支管道;
500、暂存结构;510、容纳腔;520、冷却液入口;530、冷却液出口;
600、第一阀门;
700、第二阀门;
800、第三阀门;
900、待冷却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储存结构100、出液管路200、进液管路300、连接管路400以及暂存结构500。
对于上述储存结构100,其大致为长方体状,其内部具有空腔,上述空腔内存储有冷却液,上述冷却液与电子部件接触时,不会对其产生腐蚀,并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带离电子部件上的热量。
储存结构100包括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冷却液通过上述进液口110流入上述空腔,并通过上述出液口120流出上述空腔。在一些示例中,储存结构100内设置有流体泵,通过流体泵将液体泵入或者泵出,从而加快液流循环的速率。
请参阅图3,对于上述出液管路200,其连接出液口120,从储存结构100流出的冷却液流入出液管路200,出液管路200可以为对称结构,在其对称轴上的部分与出液口120连接,从而可以使冷却液快速地流入出液管道的不同端部,在一实施例中,出液管路200为“U”形。
对于上述进液管路300,其连接进液口110,进液管路300与出液管路200通过连接管路400连通,冷却液经从出液管路200经连接管路400流入进液管路300,再通过进液管路300流入储存结构100,从而实现冷却液的一级循环。
请参阅图3,在一些示例中,进液管路300可以为对称结构,在其对称轴上的部分与进液口110连接,从而可以使进液管道的不同端部的冷却液可以快速流入储存结构100。在一实施例中,进液管路300为“E”形。并且“U”形出液管路200与“E”形进液管路300的开口相对,从而使冷却液在一级循环的过程中流经的路程近似,增加冷却液流动的均匀性。
对于上述连接管路400,其设置多条,例如可以为两条或者三条。
一些示例中,连接管路400与进液管路300与出液管路200呈一定角度,可以理解,当连接管路400与进液管路300与出液管路200均垂直时,连接管路400的长度最短,冷却液流动的路程最短。
请继续参阅图1-2,每条连接管路400均包括主管道410以及分支管道420。每根主管道410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液管路200以及进液管路300,分支管道420连通主管道410,主管道410内的冷却液经分支管道420流出。可以理解,分支管道420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分支管道420沿主管道410的轴线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连接管路400为两条时,相邻两连接管路400的两分支管道420相对设置。也就是说,每个连接管路400上均设置有一个分支管道420,并且没个分支管道420均朝向另一连接管路400设置。
在一些示例,连接管路400为三条时,相邻两主管道410之间均相对设置有分支管道420,也就是说。处于中间位置的连接管路400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分支管道420,上述两个分支管道420分别朝向两侧的连接管路400设置。
请参阅图1-2,对于上述暂存结构500,其设置于两条连接管路400之间。
暂存结构500大致为长方体状,可以理解,暂存结构500还可以是球状体或正方体等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制。暂存结构500可以与连接管路400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液流管道与连接管路间接连接。暂存结构500的数量可以为一至多个,暂存结构500的体积越大,其内部的冷却液与待冷却设备900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散热效果也就越好。
具体地,暂存结构500设有容纳腔510、冷却液入口520以及冷却液出口530,上述容纳腔510内存储有冷却液(图1中波浪虚线),并且上述容纳腔510还用于容纳待冷却设备900。冷却液入口520以及冷却液出口530分别连接两分支管道420,冷却液从一分支管道420流入容纳腔510并经另一分支管道420流出容纳腔510,实现冷却液的二级循环,从而可以对容纳腔510内的待冷却设备900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暂存结构500内的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可以高于冷却液入口520以及冷却液出口530的高度,从而可以促进暂存结构500内的冷却液流出,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
综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储存结构100、出液管路200、进液管路300、连接管路400以及暂存结构500。储存结构100用于储存冷却液,并可以给冷却液提供动力,使冷却液流出至出液管道或者从进液管道流入,冷却液经从出液管路200经连接管路400流入进液管路300,实现冷却液的一级循环,进而在相邻的主管路之间相对设置分支管路,将暂存结构500连通两个分支管路,从而能将暂存结构500内的冷却液进行更换,实现冷却液的二级循环,流经暂存结构500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散热效果得到显著增强。
请参阅图2,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600、第二阀门700以及两个第三阀门800,通过上述阀门结构能够调节冷却液的流量。
第一阀门600设置于出液管路200与储存结构100的连接处,第一阀门600用于调节进入出液管路200的冷却液。例如,当待冷却设备900为正常温度时,即可通过调节第一阀门600,减少进入出液管路200的冷却液,从而泵入或者泵出冷却液的降低能源损耗。
第二阀门700设置于进液管路300与储存结构100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阀门700用于调节流出出液管路200的冷却液。例如,当待冷却设备900为较高温度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阀门600,增加进入出液管路200的冷却液,从而更快地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增强冷却效果。
第三阀门800设置于两连接管路400之间,一个第三阀门800设置于出液管路200,另一第三阀门800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300。例如,当需要散热的设备体积较小时,无需使用整个循环,可以通过第三阀门800切断部分管路,从而增强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系统,包括电路单元以及的散热装置,电路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510。该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上述电路单元不局限于光伏储能系统、数据中心系统中的电路单元。由于本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存结构,存储有冷却液,所述储存结构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
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出液口;
进液管路,连接所述进液口;
两条连接管路,每条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主管道以及连通所述主管道的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连接所述出液管路以及所述进液管路,两所述分支管道相对设置;以及
暂存结构,设置于两条所述连接管路之间,所述暂存结构设有容纳腔、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待冷却设备,所述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分别连接两所述分支管道,所述冷却液从一所述分支管道流入所述容纳腔并经另一所述分支管道流出所述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至少设置有三条,相邻两所述主管道之间均相对设置有所述分支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进液管路相对设置,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进液管路均为对称结构,所述出液管路的中部连接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液管路的中部连接所述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路为“U”形,所述进液管路为“E”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支管道沿所述主管道的轴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储存结构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阀门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出液管路的冷却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储存结构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阀门用于调节流出所述进液管路的冷却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两所述连接管路之间,一个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路,另一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
9.一种集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电路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CN202320561719.7U 2023-03-20 2023-03-20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Active CN219612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1719.7U CN219612438U (zh) 2023-03-20 2023-03-20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1719.7U CN219612438U (zh) 2023-03-20 2023-03-20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2438U true CN219612438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1719.7U Active CN219612438U (zh) 2023-03-20 2023-03-20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2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1545B2 (en) Cooling cabinet and cooling system
CN108601314A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流量调节方法
CN102160171A (zh) 液体浸没的、水平计算机服务器机架及冷却此种服务器机架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253693A1 (zh) 液冷温控机柜及系统
CN114190063B (zh) 一种一体定向浸没冷却式服务器模块及数据中心
WO2022166244A1 (zh) 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490341B1 (ko) 냉온수 시스템
CN219612438U (zh) 散热装置及集成化系统
CN209461449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水冷散热结构
CN209787684U (zh) 用于冷却电子设备的液冷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68722B (zh) 一种双循环回路的水箱设备
CN114901056A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17138A (zh) 用于晶圆处理系统的散热装置
CN104914949A (zh) 一种组合式计算机水冷散热装置
CN213960614U (zh) 一种箱式液冷散热布管装置
CN111880625B (zh) 一种可供多热源散热的液冷散热装置
TW201947350A (zh) 用於機櫃伺服器的液冷系統
CN115413183A (zh) 服务器及机柜
US11051421B1 (en) Memory cooling system in a server
CN113593616A (zh) 一种存储器用散热装置
CN106931817B (zh) 一种移动式空气热阱
CN220474739U (zh) 一种管路组件、散热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15833860U (zh) 一种内置散热式服务器
CN109275324B (zh) 一种基于多面体的阵列式喷雾散热面
CN219459632U (zh) 冷却液循环冷却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