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3814U -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3814U
CN219603814U CN202223338411.0U CN202223338411U CN219603814U CN 219603814 U CN219603814 U CN 219603814U CN 202223338411 U CN202223338411 U CN 202223338411U CN 219603814 U CN219603814 U CN 219603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ossing
webbing
yarn
concave
w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84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鳌
陈道胜
陈佩珠
容咏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orizon Elastic Fab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orizon Elastic Fab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orizon Elastic Fab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orizon Elastic Fab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84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3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3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3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上设有仿压花凹位区和带身平面区,带身平面区和仿压花凹位区通过经向纱线和纬线共同一体编织为一体结构,带身平面区采用纱线Y1编织形成,仿压花凹位区采用纱线Y2编织而成,在一个单位宽度内纱线Y1与纱线Y2的排列占比为1:2≤Y1:Y2<1:1。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压花凹位区和带身平面区采用不同性能的纱线和结构编织形成,使得织带既能在凹位区呈现平整光滑的效果又具有压花的凹感外观,且由于是一体织造成型,其经过多次水洗后仍然具有良好的仿压花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带,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背景技术
随着织带行业工艺和技术的发展,织带种类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消费者的品味追求也不断提高,对织带的需求审美多样化,更趋向于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织带,其中压花织带拥有三维立体效果,增强装饰设计感,兼备审美价值和视觉吸引力,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织带上设置压花,传统的织带,通常是单独设置的,具体做法为:利用压花模固定在模板上,通过发热板加热,利用气压压力在织带上压出花纹图案,工艺技术复杂,投入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且此种压花织带经过多次洗涤之后其压花效果亦大大减弱,提花处会露出根线或纬线,表面不平整,易出现勾丝现象且与压花外观差异较大。也就是说,传统的压花织带,其上的压花,都是单独后处理的结构,与织带本身的集成性较差,耐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上设有仿压花凹位区和带身平面区,带身平面区和仿压花凹位区通过经向纱线和纬线共同一体编织为一体结构,带身平面区采用纱线Y1编织形成,仿压花凹位区采用纱线Y2编织而成,在一个单位宽度内纱线Y1与纱线Y2的排列占比为1:2≤Y1:Y2<1:1。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纱线Y1的粒径为70D-150D,并且纱线Y2的沸水收缩率小于纱线Y1的沸水收缩率。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纱线Y2采用弹性包芯纱,且粒径为40D-140D,开度100%-450%。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压花凹位区和带身平面区形成凹凸结构,其中仿压花凹位区为下凹结构,带身平面区相对于仿压花凹位区为凸起结构,使得仿压花凹位区与带身平面区之间形成有高度差。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压花凹位区设置至少一个,当设置两个以上的仿压花凹位区时,该两个以上的仿压花凹位区之间形成有间隔。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仿压花凹位区按照预设的形状编织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身平面区采用七上一下或者五上一下的编织结构形成;仿压花凹位区采用两上一下或者一上三下的编织结构形成。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织带本体为梭织带或者针织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经向纱线与纬线共同编织形成一体化结构,利用原料设计与结构搭配,使得织带织造出机时便具有压花的工艺效果,且一次成型,无需经过后加工,既提高了生产的时效性,又丰富了织物外观效果,提高视觉观赏性。此种工艺织带的仿压花外观稳定性较好,经过多次水洗过后仍然具有良好的立体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织带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穿棕及入筘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组织结构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在围带中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所述织带本体1上设有仿压花凹位区3和带身平面区2,带身平面区2和仿压花凹位区3通过经向纱线和纬线共同一体编织为一体结构,带身平面区采用纱线Y1编织形成,仿压花凹位区采用纱线Y2编织而成,在一个单位宽度内纱线Y1与纱线Y2的排列占比为1:2≤Y1:Y2<1:1,单位宽度是指设定的大小规格内,比如1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在带身平面区中,纱线Y1的排列占比要比仿压花凹位区的较为稀少,这样就能够使得带身平面区处于一个较为蓬松的状态,而仿压花凹位区处于较为紧实的状态。
所述纱线Y1的粒径为70D-150D,并且纱线Y2的沸水收缩率小于纱线Y1的沸水收缩率,由于带身平面区采用的纱线Y1的回缩性较小,经过多次水洗定型后仍可保持蓬松立挺的状态。
所述纱线Y2采用弹性包芯纱,且粒径为40D-140D,开度100%-450%。由于仿压花凹位区采用的纱线Y2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回缩性能较好;并且纱线Y2的排列设计较为紧密,使得仿压花凹位区平整紧实,织带在出机后便有压花工艺效果,不需要对结构进行后处理。
所述仿压花凹位区和带身平面区形成凹凸结构,其中仿压花凹位区为下凹结构,带身平面区相对于仿压花凹位区为凸起结构,使得仿压花凹位区与带身平面区之间形成有高度差,仿压花凹位区朝向织带本体内凹陷一定深度。
所述仿压花凹位区设置至少一个,当设置两个以上的仿压花凹位区时,该两个以上的仿压花凹位区之间形成有间隔。可按照预设的图案编织成型,比如是一个LOGO,或者其他图形。
带身平面区采用较为蓬松的结构,如七上一下或者五上一下等组织结构,使带身平面区保持蓬松状态,仿压花凹位区采用较为平实或下凹的结构,如两上一下或者一上三下等组织结构;利用纱线与结构特性的差异,使仿压花凹位区凹感明显,带身平面区与仿压花凹位区具有明显的反差效果,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使仿压花凹位区B平整紧实具有压花织带的特征。
利用纱线与结构的搭配,促使带身平面区的蓬松感与仿压花凹位区的凹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实现压花织带凹位区平整紧实效果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加工耗材,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所述织带本体为梭织带或者针织带。
生产实例。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的主要生产设备是电脑提花织带机。
1.包根准备
用840D氨纶与40D/1SD尼龙进行双包,即芯层为840D氨纶,包覆纱为40D/1尼龙,形成包根线N8404/30。带身拉架为70D氨纶与40D/1SD尼龙进行单包,即芯层为70D氨纶,包覆纱为40D/1尼龙,形成包根线H70V4/25。
2.整经准备
将织带所用的经线分类卷绕在经轴上,进行织前准备。经线分别是40D/2尼龙,H70V4/25和N8404/30包根,共390条。其中骨架纱31条,带身纱359条。所有纱线经过整经备成盘头料。
3.穿棕
按图2所示穿棕图上经线排列顺序把所有经线穿过棕丝孔。(图2中小方格内数字“1、2、3…”代表棕框序号;箭头格里数字“↑1↑2↑3↑…”代表纱线入筘顺序)
4.制作密度
本实施例织物密度为14.7针/厘米。
5.宽度和钢筘
本实施例宽度为17.5毫米,钢筘规格为33(即每英寸33格),共使用了28个格。按图2所示的穿棕图的入筘顺序把经线穿入钢筘指定格位置。
6.纬线
本实施例纬线为40D/2尼龙和110D/1尼龙各一条。
7.边线
本实施例边线为40D/1尼龙一条。
8.组织结构运动规律
如图3所示,本实例组织结构图,按图示花链排序,其中第1、2框为带身骨架纱结构,组织结构为一下一中。第3、4、5、6框为带底结构,纱线走三下一中;结合电脑提花织造形成一种具有压花效果的织带。
9.纬线40D/2,110D/1通过纬线输送器,穿过纬钩,纬钩带动
纬线横穿由花链带动的经线形成的开口后,在边钩带动的边线上下穿过纬线,由舌针收取边线。钢筘前后摆动将穿过纱线开口的纬线打实,形成织带。
10.胶辘在制作密度调节装置驱动牵引下转动形成织带,完成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包括织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上设有仿压花凹位区和带身平面区,带身平面区和仿压花凹位区通过经向纱线和纬线共同一体编织为一体结构,带身平面区采用纱线Y1编织形成,仿压花凹位区采用纱线Y2编织而成,在一个单位宽度内纱线Y1与纱线Y2的排列占比为1:2≤Y1:Y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Y1的粒径为70D-150D,并且纱线Y2的沸水收缩率小于纱线Y1的沸水收缩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Y2采用弹性包芯纱,且粒径为40D-140D,开度100%-4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压花凹位区和带身平面区形成凹凸结构,其中仿压花凹位区为下凹结构,带身平面区相对于仿压花凹位区为凸起结构,使得仿压花凹位区与带身平面区之间形成有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压花凹位区设置至少一个,当设置两个以上的仿压花凹位区时,该两个以上的仿压花凹位区之间形成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压花凹位区按照预设的形状编织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身平面区采用七上一下或者五上一下的编织结构形成;仿压花凹位区采用两上一下或者一上三下的编织结构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为梭织带或者针织带。
CN202223338411.0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Active CN219603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8411.0U CN219603814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8411.0U CN219603814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3814U true CN219603814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7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8411.0U Active CN219603814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3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5063A (zh) 双色贾卡提花间隔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2268765A (zh) 一种全棉立体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3159853U (zh) 竹炭纤维网布
CN219603814U (zh) 一种一体织造成型的仿压花织带
CN201390847Y (zh) 一种针织双面布
CN204644590U (zh) 一种立体3d凹凸三明治布
CN110923937A (zh) 凹凸花型效果双层贾卡经编织物
CN201390848Y (zh) 一种针织单面布
CN206308468U (zh) 一种仿蕾丝花边结构的单面纬编提花织物
CN214244756U (zh) 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
CN201520859U (zh) 一种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
CN206502933U (zh) 一种高密弹性网眼纬编面料
CN204625941U (zh) 一种具有毛面的三层网布
CN113930889A (zh) 一种复合组织的双贾卡经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CN210458520U (zh) 一种具有夹层元筒结构的面料
CN209975044U (zh) 一种提花织带的网底
CN206502931U (zh) 一种具有双色和双面效应的纬编织物
CN202227025U (zh) 菱形立体小提花数码印花面料
CN207313816U (zh) 古典抽象纬提花纹面料
CN216473778U (zh) 一种复合组织的双贾卡经编织物
CN205741421U (zh) 一种波浪纹花式组织面料
CN216304108U (zh) 一种双贾卡经编织物
CN211814851U (zh) 一种双色的贾卡提花无缝墙布
CN204825247U (zh) 一种具有毛面的三层网布
CN202202075U (zh) 一种单面丝绒面料及用该丝绒面料制成的双面绒绒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