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2619U -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 Google Patents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2619U
CN219592619U CN202222530251.3U CN202222530251U CN219592619U CN 219592619 U CN219592619 U CN 219592619U CN 202222530251 U CN202222530251 U CN 202222530251U CN 219592619 U CN219592619 U CN 219592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il
permanent magnet
ring
magnetic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02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沧毅
胡思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02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2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2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2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包括动铁式振子本体,动铁式振子本体包括外筒,传振片,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磁铁组合结构,动子组件包括导磁体组合结构,从中心往外看,线圈在内,永磁铁在外;永磁铁的数量为N,线圈的数量为N,N>N或者N<N;N为1,2,3,…,100;N为1,2,3,…,100;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N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i和D2,i,N为1,2,3,…,20,i=1,2,3,…;非线性项抵消,振子振动的合力和激励电流恒为线性关系,获得的振子失真极大地减小。

Description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子技术领域,具体是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提升耳机或者助听器高频音质的动铁单元的设计图如附图21所示,衔铁穿过音圈,位于两块磁铁相对的两个极性相反的两个极面形成的磁场中间。当音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穿过衔铁的磁路结构中磁力线和磁通量发生变化,和磁场形成的相互作用力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衔铁在磁场中振动。衔铁的振动带动驱动杆,驱动杆带动振膜振动,振膜的振动进一步推动空气产生振动,并通过气导的方式声波从出音口出来,产生声音。
这种普通动铁单元的结构不适用于骨传导耳机振子,以及用于触觉反馈的致动器的设计。对于骨传导耳机,振子需要贴面,通过振动推动骨头将振动传递到内耳耳蜗。对于触觉反馈,振子需贴皮肤,通过振动推动皮肤表面产生触觉。这两种情况中的振动需要具备比推动空气振动大得多的振动动能。普通的动铁设计中,衔铁的质量轻,一般小于0.5克,驱动衔铁振动的线圈和磁铁的组合方式,以及尺寸规格不足以推动骨传导耳机和触觉反馈致动器产生足够的振动动能和作用力。
另外,上面衔铁属于长条形,其运动方向,可以看出是一种摆动方式,而非衔铁的在振动方向的整体平移振动。而骨传导耳机和触觉反馈致动器,往往要求振子的振动为振动方向的整体平移振动。这样产生的振动的效果最好。而要使得振子产生整体平移振动,往往在设计时,假定振动方向为Z轴方向,则从Z轴方向看过去的剖视图中,振子的运动件需要有几个几何中心,围绕几何中心,振子运动件所受到的力,相对几何中心的力矩要为零。要做到这一点,往往要求振子的形状和受力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显然,上面动铁的设计的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包括动铁式振子本体,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包括外筒,传振片,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导磁体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外筒内,所述传振片固定在外筒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从中心往外看,所述线圈在内,所述永磁铁在外;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为N,线圈的数量为N,N>N或者N<N;N为1,2,3,…,100;N为1,2,3,…,100;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N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i和D2,i,N为1,2,3,…,20,i=1,2,3,…;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i和D2,i,且在磁域D1,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在磁域D2,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或者在磁域D1,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采用了对称或者非对称设计,使得非线性项在最后的合力中能够相互抵消,只剩下针对电流的线性项部分,振子振动的合力和激励电流恒为线性关系,从而大大减小振子的失真,改善振子对于原始音频信号或者触觉反馈信号的保真度。
2.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受力均匀平衡,实现振子整体平移振动,振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线圈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磁域分析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磁域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线圈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磁域分析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磁域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线圈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磁域分析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磁域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线圈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磁域分析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磁域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21是现有动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圈磁并联:沿着振子的振动方向看,永磁铁和线圈的排列方向和振子的振动方向呈平行关系,且从中心往外看,线圈在内,永磁铁在外,即为圈磁并联型。
磁域:本实用新型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内部包括至少一个磁力作用域。磁力作用域是指某片空间区域,该区域之内存在某种电磁场或者多种电磁场,使得围绕磁力作用域的各部件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力,我们将这种区域定义为磁力作用域,简称磁域。磁域即是磁力发生相互作用的空间区域,一般由永磁体和永磁体之间的空间区域(产生吸引或者排斥的相互作用),或者由永磁体和导磁体之间围成的空间区域(产生吸引相互作用),或者由被永磁体磁化的导磁体(轭铁)之间所围成的空间区域,或者由永磁体(构成永磁体的硬磁材料的磁导率接近于空气)内部发生磁力相互作用的空间区域组成。
总的来说,目前有两类磁力作用域,第一类磁域是由动子组件内部或者定子组件内部围成的磁力作用域;第二类是动子组件和定子组件之间围成的磁力作用域。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5,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包括动铁式振子本体11,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11包括外筒1,传振片8,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导磁体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外筒1内,所述传振片固定在外筒1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8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包括线圈3、永磁铁6和第一导磁体4,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包括第二导磁体7,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2,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磁环5,从中心往外看,所述线圈3在内,所述永磁铁6在外,所述永磁铁6为两个,邻近所述永磁铁6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都为N极,所述传振片8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8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上,所述第二导磁环5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7上,所述线圈3和第一导磁体4紧密粘接相互固定,所述永磁铁6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体4的两侧,两个所述永磁铁6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导磁环2,所述第一导磁环4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内侧壁中部,两个所述永磁铁6和所述第一导磁环2都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内侧壁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11内部设有2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和D2,1,所述线圈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6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和D2,1,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3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6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1中,所述线圈3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6的磁力线方向相同。所述传振片8呈圆形或者跑道型,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应用。
所述线圈3靠近的外壳处使用导磁体,使得线圈3形成电磁铁的磁路的磁阻尽量小;磁铁组件中永磁铁6之间用导磁体隔离;线圈3和永磁铁6周围使用轭铁,或者针对线圈组件,和线圈3靠近的外壳使用导磁外筒。
为了进一步说明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的设计方法,请参照附图6,线圈3和第一导磁体4紧密粘接,相互固定。其中一导磁环2,永磁铁6以及第一导磁体4,导磁体6构成定子组件。第二导磁环5和导磁体7构成动子组件。
请参照附图1,气隙1构成磁力作用域D1,气隙2构成磁力作用域D2,形成磁域对D=(D1,D2)。在磁力作用域内,永磁铁产生的磁场和线圈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之间相互叠加所产生总的磁通量/磁感应强度,使得磁域周边的部件产生相互作用力。
考察磁域对D=(D1,D2)。假定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线圈对应的磁通量为Φi。永磁铁M1对应的磁通量为Φm1,永磁铁M2对应的磁通量为Φm2。在磁域D1(磁力作用域D1)中,线圈C对应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M1对应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因此在磁域D1中,总的磁通量为Φi和Φm1的差值。在磁域D2(磁力作用域D2)中,线圈对应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M2对应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因此在磁域D2中,总的磁通量为Φi和Φm2的加值。因为永磁铁形成的磁场是静态的,因此假定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为正,磁通量也为正,则有:
ΦD1=Φm1i
ΦD2=Φm2i
假定上面线圈电流i产生的电磁场形成的磁路的磁阻为Zi,N是线圈的匝数,i是电流强度,则有:
假定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形成的磁路的磁导为Gi,则有:
永磁铁对应的磁通量,也可以换成磁感应强度的公式来表示。假定永磁铁M1和永磁铁M2磁极端面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m1和Bm2,且Bm1=Bm2=Bm。另外,假定永磁铁1和永磁铁2磁极端面的面积分别为Sm1和Sm2,且Sm1=Sm2=Sm。可以得到,
从而有
请参照附图2,附图2是将线圈和永磁铁M1和永磁铁M2的磁力线闭合曲线单独画出。图中,磁铁M1产生的闭合磁力线穿过磁隙D1,磁铁M2产生的闭合磁力线穿过磁隙D2,而线圈产生的闭合磁力线依次穿过磁隙D1和磁隙D2
请参照附图4,附图4是动子组件,磁域D1,D2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在磁域D1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右的吸力F1,在磁域D2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左的吸力F2,以向右为正方向,则动子组件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合力为F1-F2
请参照附图5,附图5是动子组件隔离出来的受力分析图,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力,分别为向右的吸力F1和向左的吸力F2,其合力为F1-F2
F动铁=F1-F2
进一步推导各磁域产生的电磁力的公式。作用在被磁化了的铁磁物体上的电磁吸力,其大小与磁力线穿过磁极的总面积及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磁感应强度B沿磁极表面是均匀分布的,而且计算气隙长度较小时,则计算电磁吸力的公式由麦克斯韦公式计算,其表达式为:
F:电磁吸力
B:磁通密度(Magnetic flux density)或者磁感应强度
穿越介质的磁通量
S:磁力线穿越磁极面积
μ0:空气磁导率
C:磁极端面组合类型和形状相关系数,针对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值。如果是永磁铁和永磁铁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则设为Cm2m,通常取值为1,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永磁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Cm2y,通常取值为1/2,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是导磁铁(轭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记为则Cy2y,通常取值为1/4,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
将上面公式用于计算上面磁域D1和磁域D2中的电磁吸力有:
其中,SD1,SD2分别为磁域1和2对应的环形端面的面积,而且SD1=SD1=SD。从而有:
其中有:
因为
F动铁=F1-F2
则有
F动铁,linear=F动铁,linear+F动铁,nonlinear
将F1,linear,F2,linear,F1,nonlinear,F1,nonlinear分别代入F动铁,linear和F动铁,nonlinear,计算有:
因为
从而有:
同样计算F动铁,nonlinear
从而作为动件的动铁所受合力为:
从上面推导过程中,可以看出下面特征:
1)在合力线性项F动铁,linear中,分力F1,linear和F2,linear各自的线性项分别进行叠加,从而合力线性项F动铁,linear和线圈电流的系数更大。
2)在合力非线性项F动铁,nonlinear中,分力F1,nonlinear和F2,nonlinear各自的非线性项相互抵消,从而合力非线性项F动铁,nonlinear为零。
我们将上面的振子机构,称为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这种结构不仅仅可以用于振子,同样适用于制动器,而采用上述结构的动铁式振子或者制动器,也被称为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或者制动器。
实施例2
请参照图6-10,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包括动铁式振子本体11,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11包括外筒1,传振片10,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导磁体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外筒1内,所述传振片10固定在外筒1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10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包括线圈7、永磁铁3和第一导磁体2,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包括第二导磁体9,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4和第二导磁环8,从中心往外看,所述线圈7在内,所述永磁铁3在外,所述线圈7为两个,永磁铁3为一个,两个所述线圈7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1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10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10上,所述第二导磁环8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9的中部,所述第一导磁环4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9的一端,所述永磁铁3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中部,所述永磁铁3的两侧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磁体2,两个所述线圈7分别紧密粘结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2上,所述第一导磁环2分布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内侧壁的两端;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7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4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和D2,2,其中,磁域D1,1与D2,1对称,D1,2和D2,2对称,所述线圈7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和D2,2,在磁域D1,1和D1,2中,所述线圈7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2和D2,1中,所述线圈7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实施例2的非线性项抵消的推导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请参照图11-15,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包括动铁式振子本体11,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11包括外筒1,传振片9,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导磁体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外筒1内,所述传振片9固定在外筒1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9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包括线圈4、永磁铁3和第一导磁体8,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包括第二导磁体7,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2,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导磁板6和第二导磁环5,所述永磁铁3为三个,所述线圈4为两个,邻近所述永磁铁3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邻近线圈4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4,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9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9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9上,所述导磁板6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7的中部,所述第二导磁环5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7的一端,三个所述永磁铁3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内侧壁上,相邻永磁铁3之间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磁体8,永磁铁3外侧固设有第一导磁环2,所述第一导磁环2和所述述第一导磁体8都固定在外筒1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线圈4分别紧密粘结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8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4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6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D2,2、D1,3、D2,3,其中,磁域D1,1与D2,1对称,磁域D1,2和D2,2对称,D1,3和D2,3对称,所述线圈4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D2,2、D1,3和D2,3
实施例3的非线性项抵消的推导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请参照图16-20,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包括动铁式振子本体11,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11包括外筒1,传振片8,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导磁体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外筒1内,所述传振片8固定在外筒1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8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包括线圈4、永磁铁3和第一导磁体7,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包括第二导磁体6,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2,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轭铁5,所述线圈4为三个,所述永磁铁3为二个,邻近所述永磁铁3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邻近线圈4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4,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8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8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8上,所述轭铁5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6上,所述第一导磁体7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一导磁体7的两侧固设有所述永磁铁3,每个永磁铁3的外侧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磁环2,所述永磁铁3和所述第一导磁环2都固定在外筒1的内侧壁上,三个线圈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环2和所述第一导磁体7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4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和D2,1,所述线圈4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和D2,1,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4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1中,所述线圈4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实施例4的非线性项抵消的推导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动铁式振子本体,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包括外筒,传振片,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导磁体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外筒内,所述传振片固定在外筒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从中心往外看,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的线圈在内而永磁铁在外;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为N,线圈的数量为N,N>N或者N<N;N为1,2,3,…,100;N为1,2,3,…,100;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N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i和D2,i,N为1,2,3,…,100,i=1,2,3,…;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i和D2,i,且在磁域D1,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在磁域D2,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或者在磁域D1,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包括线圈、永磁铁和第一导磁体,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包括第二导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N=(N+1)*n;n是自然数,n=1,2,3…;当N>1时,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当N>1时,邻近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N=(N-1)*n;n是自然数,n=1,2,3…;当N>1时,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当N>1时,邻近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靠近的外壳处使用导磁体,使得线圈形成电磁铁的磁路的磁阻尽量小;磁铁组件中永磁铁之间用导磁体隔离;线圈和永磁铁周围使用轭铁,或者针对线圈组件,和线圈靠近的外壳使用导磁外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磁环,所述永磁铁为两个,所述线圈为1个,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上,所述第二导磁环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上,所述线圈和第一导磁体紧密粘接相互固定,所述永磁铁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永磁铁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导磁环,所述第一导磁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中部,两个所述永磁铁和所述第一导磁环都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和D2,1,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和D2,1,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和第二导磁环,所述磁铁为一个,所述线圈为两个,两个所述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所述传振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上,所述第二导磁环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导磁环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一端,所述永磁铁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中部,所述永磁铁的两侧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磁体,两个所述线圈分别紧密粘结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上,所述第一导磁环分布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的两端;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4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和D2,2,其中,磁域D1,1与D2,1对称,D1,2和D2,2对称,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和D2,2,在磁域D1,1和D1,2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2和D2,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导磁板和第二导磁环,所述永磁铁为三个,所述线圈为两个,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邻近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上,所述导磁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导磁环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一端,三个所述永磁铁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上,相邻永磁铁之间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磁体,永磁铁外侧固设有第一导磁环,所述第一导磁环和所述述第一导磁体都固定在外筒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线圈分别紧密粘结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6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D2,2、D1,3、D2,3,其中,磁域D1,1与D2,1对称,磁域D1,2和D2,2对称,D1,3和D2,3对称,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D2,2、D1,3和D2,3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所述导磁体组合结构还包括轭铁,所述线圈为三个,所述永磁铁为二个,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邻近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振片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面和底面上,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传振片上,所述轭铁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磁体上,所述第一导磁体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两侧固设有所述永磁铁,每个永磁铁的外侧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磁环,所述永磁铁和所述第一导磁环都固定在外筒的内侧壁上,三个线圈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环和所述第一导磁体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和D2,1,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和D2,1,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CN202222530251.3U 2022-09-23 2022-09-23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Active CN219592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0251.3U CN219592619U (zh) 2022-09-23 2022-09-23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0251.3U CN219592619U (zh) 2022-09-23 2022-09-23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2619U true CN21959261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0251.3U Active CN219592619U (zh) 2022-09-23 2022-09-23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2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0724B1 (en)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sion system with moving magnets; acoustic diffuser comprising said system and a moving member that generates sound waves
CN219247678U (zh) 磁圈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圈式振子
CN219227802U (zh)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圈式振子
JP7385626B2 (ja) 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ー配置
US9219962B2 (en) Transduc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O2018076606A1 (zh) 一种扬声器及耳机
JPH0591592A (ja) 永久磁石による変換
CN102017657B (zh) 无铁芯且无泄漏的线圈换能器电机组件
US20200275211A1 (en) Transduc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19248016U (zh)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式振子
WO2022166375A1 (zh) 发声单体
CN219592619U (zh)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CN220087480U (zh) 磁圈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CN112243188B (zh) 换能器磁路结构、换能器及其电子设备
CN219204661U (zh) 磁圈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式振子
CN117412225B (zh) 圈磁并联推挽式非线性抵消的动圈动磁双动振子
CN117412227B (zh)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抵消的动圈振子
CN117412226B (zh) 磁圈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抵消的动圈振子及应用
CN117443701B (zh)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CN209806084U (zh) 动铁单元及其平衡电枢
CN117939365A (zh) 非线性项抵消动铁动圈磁混合振子设计方法、装置及应用
WO2014072299A1 (en)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and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CN117399259B (zh) 磁圈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WO2024122445A1 (ja) 聴音装置
WO2022153915A1 (ja) 骨伝導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