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3701B -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43701B CN117443701B CN202310979550.1A CN202310979550A CN117443701B CN 117443701 B CN117443701 B CN 117443701B CN 202310979550 A CN202310979550 A CN 202310979550A CN 117443701 B CN117443701 B CN 1174437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magnetic
- magnet
- permanent magnet
- magnetic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5381 magnetic domai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707 sensory perception of soun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00379079 Emericella variicolor andA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BGPVFRJUHWVFKM-UHFFFAOYSA-N N1=C2C=CC=CC2=[N+]([O-])C1(CC1)CCC21N=C1C=CC=CC1=[N+]2[O-] Chemical compound N1=C2C=CC=CC2=[N+]([O-])C1(CC1)CCC21N=C1C=CC=CC1=[N+]2[O-] BGPVFRJUHWVFK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50006002 RNA polymerase sigma factor Fli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92 dia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98 para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172 neodymium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B].[Fe].[Nd] Chemical compound [B].[Fe].[Nd]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PLQYGBQNPPQGA-UHFFFAOYSA-N cobalt samarium Chemical compound [Co].[Sm] KPLQYGBQNPPQG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89 dia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435 hydrogen atom Chemical class [H]*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53 magnetic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7 para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38 samarium–cobalt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8 t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9/00—Control of mechanical oscillations, e.g. of amplitude, of frequency, of phase
- G05D19/02—Control of mechanical oscillations, e.g. of amplitude, of frequency, of 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包括动磁式振子本体,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包括外筒,传振片,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外筒内,所述传振片固定在外筒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从中心往外看,磁铁组合结构的永磁铁在外,线圈组合结构的线圈在内;所述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两两成对的推力和拉力的电磁作用力,呈现一种推挽式的结构特征,并且在最后的总合力∑i(F1,i+F2,i)中,总合力针对电流的非线性项全部或者部分抵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子技术领域,具体是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背景技术
骨传导耳机的振子和或者触觉反馈的致动器设计,动磁方式的设计具备有诸多优点,比如线圈部分的散热会更佳,作为负载的动子组件本身不会被加热;线圈是空心轴的设计,磁铁位于内部,使得整体实现更紧凑的设计;另外,因为线圈是静止的,所以没有线圈连接线易于损坏的缺点。另外,动磁的设计可以允许有高峰力值,以及高峰力值和移动质量比,从而具备更高的加速度G值。
现有的动磁方式的振子设计,因为磁铁和线圈组合方式的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往往会出现比较高的非线性项,即动子组件的所受力或者加速度值,在低频或者高频段会出现比较高的失真,也就是总谐波失真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附图16为现有的动磁式设计的振子的总谐波失真THD测试图,可以看出,在25hz附近,失真达到99%,在100hz左右,失真达到46%。这么大的失真,说明在低频附近,音频信号或者触觉反馈信号的失真导致音质和触觉反馈的实际感知已经和实际的出入很大。一般来说,当失真大于10%时,从音频的标准是不能接受的。
而且目前还没有人对动磁方式的振子进行系统的研究,揭示出传振片的劲度系数,与目标谐振频率、磁铁组件和线圈组件的关系,从而从原理上指导,要达到某个目标谐振频率,传振片,磁铁组件和线圈组件要如何设计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包括动磁式振子本体,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包括外筒,传振片,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外筒内,所述传振片固定在外筒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从中心往外看,磁铁组合结构的永磁铁在外,线圈组合结构的线圈在内;所述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两两成对的推力和拉力的电磁作用力,呈现一种推挽式的结构特征。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可以将动子组件所受驱动力,或者动子组件加速度中对振子线圈电流的非线性项通过一种对称或者非对称的设计,使得该非线性项在最后的合力中能够全部或者部分抵消,从而大大减小振子的失真,改善振子对于原始音频信号或者触觉反馈信号的保真度。
2.在低频段的总谐波失真大大降低,从原来的峰值99%降低到峰值15%以下,改善明显。
3.失真曲线的降低,从另外一个方面等效换算成振子系统谐振频率的降低,从而音质更好。另外,也可以等效换算成振子系统灵敏度的提高和功耗的降低。
4.由于揭示了劲度系数k2与目标谐振频率ωt以及m1和m2的关系,通过目标谐振频率,反向来设计传振片的劲度系数的值,即假定为ωt,而通过修改传振片的材质,厚度,以及修改传振片的传振肢的长度,以及传振肢的宽度,使得最终的劲度系数值接近计算的出来的k2。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线圈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磁域分析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磁域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线圈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磁域分析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磁域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线圈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磁域分析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磁域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16是现有技术的动磁式振子的总谐波失真THD测试图;
图17为实施例1的动磁式振子的总谐波失真THD测试图;
图18为单面(单传振片)振子的模型示意图;
图19为单面(单传振片)振子的模型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19a为双面(单传振片)振子的模型示意图;
图19b为双面(单传振片)振子的模型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20为单面(单传振片)振子的频响曲线;
图20a为传振片的劲度系数k2和m1;
图20b为传振片的劲度系数k2和m2;
图21-图37a为本发明中磁铁件的示意图;
图38-图50为本发明中线圈件的示意图;
图51-图56为本发明中磁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圈磁并联:沿着振子的振动方向看,永磁铁和线圈的排列方向和振子的振动方向呈平行关系,且从中心往外看,线圈在内,永磁铁在外,即为圈磁并联型。
对于非线性项抵消的设计,振子内部存在2N组磁域,磁域成对组合,定义为磁域D1,i和D2,i。其中i=1,2,3,…,N。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力作用域D1,i和D2,i,且在磁域D1,i中,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在磁域D2,i中,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或者在磁域D1,i中,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i中,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当穿过某磁域的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时,总磁通量等于线圈产生磁通量和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和。当穿过某磁域的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时,总磁通量等于线圈产生磁通量和永磁铁产生磁通量的差。
磁域:磁域是充满电磁力能量的空间区域,一般由空气或者磁导率较小(比如相对磁导率<1000)的介质组成,包括磁铁材料所在区域;本发明的非线性项抵消的动圈式振子内部包括至少一个磁力作用域。磁力作用域是指某片空间区域,该区域之内存在某种电磁场或者多种电磁场,使得围绕磁力作用域的各部件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力,我们将这种区域定义为磁力作用域,简称磁域。磁域即是磁力发生相互作用的空间区域,一般由永磁体和永磁体之间的空间区域(产生吸引或者排斥的相互作用),或者由永磁体和导磁体之间围成的空间区域(产生吸引相互作用),或者由被永磁体磁化的导磁体(轭铁)之间所围成的空间区域,或者由永磁体(构成永磁体的硬磁材料的磁导率接近于空气)内部发生磁力相互作用的空间区域组;
磁域的几种类型:
1)永磁铁与永磁铁之间的空间,里面填满介质(空气,相对磁导率略大于1)
如果上面介质换成顺磁性材料或者反磁性材料或者相对磁导率小于1000的铁磁性材料,均可。比如:
a.顺磁性物质:相对磁导率略大于1,如空气、氧、锡、铝、铅等物质都是顺磁性物质。在磁场中放置顺磁性物质,磁感应强度B略有增加。
b.反磁性物质:相对磁导率略小于1,如氢、铜、石墨、银、锌等物质都是反磁性物质,又叫做抗磁性物质。在磁场中放置反磁性物质,磁感应强度B略有减小。
c.铁磁性物质:相对磁导率远大于1但是小于1000。比如如铁、钢、铸铁、镍、钴等物质都是铁磁性物质。相对磁导率小于1000的有比如钴,未经退火的铸铁,已经退火的铸铁等。或者磁流液,相对磁导率在10以下。
如图51所示,永磁铁1和永磁铁2,围绕永磁铁的是空气。永磁铁之间相互吸引。
磁域D1:永磁铁1和永磁铁2之间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2:部分永磁铁2和部分永磁铁2周围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3:全部永磁铁1和围绕永磁铁1近处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4:全部永磁铁1和永磁铁2,以及围绕永磁铁1和永磁铁2近处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5:永磁铁2远离永磁铁1的一侧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6:包围部分永磁铁1的永磁材料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如图52所示,永磁铁1和永磁铁2,围绕永磁铁的是空气。永磁铁之间相互吸引。同样可以定义D1-D6。
2)永磁铁与导磁体之间的空间,里面填满介质(空气,相对磁导率接近于1)
3)如图53-54所示,导磁体与导磁体之间的空间,里面填满介质(空气,相对磁导率接近于1)
磁域D1:导磁体1和导磁体2之间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2:部分永磁铁和部分导磁体2,以及周边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3:全部导磁铁1,部分永磁铁,以及围绕导磁铁1近处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4:全部导磁体1和导磁体2,永磁铁以及围绕它们的近处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5:导体体2远离导磁体1一侧的空气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磁域D6:包围部分永磁铁的永磁材料介质围成的空间区域。
4)如图55所示,导磁铁与导磁体之间的空间,里面填满介质(磁流变液,相对磁导率5-9之间)
5)永磁铁内部的空间区域,里面填满介质(永磁材料,相对磁导率<1000)
如图56所示,前面例子中磁域D6。内部为永磁材料作为介质,比如烧结铁氧体、钐钴和钕铁硼的磁导率约为1.05,粘结铁氧体也是大约1.05,粘结钕磁体磁导率的范围约为1.1至1.7。
有两类磁力作用域,第一类磁域是由动子组件内部或者定子组件内部围成的磁力作用域,第二类是动子组件和定子组件之间围成的磁力作用域,我们对于第二类磁力作用域更感兴趣。因此通过第二类磁力作用域的分析,可以得到动子组件的受力分析,从而得到振子系统动子组件的合力,并可进一步给出其振动方程。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5,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包括动磁式振子本体11,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11包括外筒1,传振片8,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铁组合结构,所述线圈组合结构包括线圈3和第一导磁体7,所述磁铁组合结构包括永磁铁6和第二导磁体4,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外筒1内,所述传振片8固定在外筒1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8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其中,动子组件运动,而定子组件不动,动子组件称为运动件;所述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两两成对的推力和拉力的电磁作用力,呈现一种推挽式的结构特征。
其中,传振片8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以是矩形、圆形、跑道型或者三维的结构,根据不用的应用场景,进行搭配使用;传振片8通常固定在外筒1的顶面上、底面上或者中间。
定子组件固定在外筒1内,可以是在外筒1的内侧壁、顶面或者底面;
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8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位点包括了点接触和面接触,可以是一个位点,也可以是两个位点,也可以是多个位点。
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6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
从中心往外看,所述永磁铁6在外,所述线圈3在内,N磁=2,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
所述线圈3靠近的外筒处使用导磁体,使得线圈3形成电磁铁的磁路的磁阻尽量小;磁铁组件中永磁铁6之间用导磁体隔离;线圈3和永磁铁6周围使用轭铁,或者针对线圈组件,和线圈3靠近的外筒使用导磁外筒。
外筒1可以是导磁外筒或者非导磁外筒,为了降低磁阻,优选导磁外筒;外筒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异形等形状,可以是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比如柱状的连接或者栅格状的不连续。
所述线圈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5,从中心往外看,所述线圈3在外,所述永磁铁6在内,所述永磁铁6为两个,邻近所述永磁铁6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磁环2,所述永磁铁6为两个,所述线圈3为一个,邻近所述永磁铁6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8设有一个,所述传振片8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导磁体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底面上,所述线圈3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7上,所述第一导磁环5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7的一端,传振支架9呈L型,所述传振支架9的水平部与振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导磁体4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9的水平部上,所述永磁铁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磁体4的两侧,第二导磁环2固定在所述永磁铁6外侧,两个所述永磁铁6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9的水平部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6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和D2,所述线圈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6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和D2,在磁域D1中,所述线圈3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6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中,所述线圈3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且针对每对磁域D1和D2,对动子组件的电磁作用力F1和F2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因而其各自合力∑1F1和合力∑2F2,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也相反,这种一推一拉的力的组合,形成推挽式的设计,并且在最后的总合力∑1(F1+F2)中,总合力针对电流的非线性项部分或者全部抵消而减小,所述传振片8的劲度系数k2是m1,m2,ωt的函数,即k=f(m1,m2,ωt),其中,m1=mshell+m线圈组件,m2=m磁铁组件,ωt为目标谐振频率;所述传振片8的劲度系数请参照图18,19,19a,19b;
1)单面(单簧弹片)振子
单面(单簧弹片)的振子,就是振子Z轴方向只有一个面有一个单簧弹片。假定弹簧连接的为动子组件。弹簧+动子组件,构成了了一个振动子系统。动子组件通过弹簧传振片连接到振子的外筒上。
假定动子组件(rotator)质量mr,定子组件的(stator)的质量是ms。动子组件连接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s。另外,假定振子外壳体shell的质量mshell=m外筒sleeve+m弹簧片spring。为公式推导简单起见,定义m2=mr=m磁铁组件。另外,因为定子固定在外筒上,因此定义m1=mshell+mr=mshell+m线圈组件。
为简化考虑,假定弹片的阻尼很小,接近为零。假定动子组件(系统)和定子组件(线圈)之间电磁力合力产生相互作用,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受力分别为Fr和Fs,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Fr=-Fs
2)双面(单簧弹片)振子
双面(单簧弹片)的振子,就是振子Z轴方向的两个面分别有一个单簧弹片。假定弹簧连接的为动子组件。弹簧+动子组件,构成了了一个振动子系统,动子组件通过弹簧传振片连接到振子的外筒上。
假定动子组件(rotator)质量mr,定子组件的(stator)的质量是ms。动子组件同时连接两个面上两个弹片,假定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s1和ks2,那么动子组件连接弹簧的总的劲度系数为kr=ks1+ks2。另外,假定振子外壳体shell的质量mshell=m外筒sleeve+m弹簧片spring。为公式推导简单起见,定义m2=mr=m磁铁组件。另外,因为定子固定在外筒上,因此定义m1=mshell+mr=mshell+m线圈组件。
为简化考虑,假定弹片的阻尼很小,接近为零。假定动子组件(磁铁和定子组件(线圈)之间电磁力合力产生相互作用,动子组件,定子组件受力分别为Fr和Fs,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Fr=-Fs。
单动子振子->单振动子系统,系统只有一个谐振频率点。
fresonant简称fr,是频响曲线的谐振频率。频率flow是频响曲线的低频截止频率,fhigh是频响曲线的高频截止频率。由频响曲线的图示可知,谐振频率fresonant和flow相对更接近。所以实际系统中,通过设计调优谐振频率fresonant来调整flow。
单动振子的振动系统建模以及求解:
根据上面系统建模,可得到单动振子本身的动力学方程如下:
其中:
其中fr是动定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力。
根据单动振子的的振动方程,求解其谐振频率方程为:
m1m2ω4-((m1+m2)k2)ω2=(m1m2ω2-(m1+m2)k2)ω2=0
求解得
问题:目标谐振频率为ωt=2πft,那么要选择劲度系数k2为多少的弹片?
上面公式可以用来通过目标谐振频率,反向来设计弹片的劲度系数的值,即假定目标谐振频率为ωt,则弹片的劲度系数可求得为:
如何设计双簧弹片,满足上面k2?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弹片的材质,厚度,以及修改弹簧的传振肢的长度,以及传振肢的宽度,使得最终的劲度系数值接近计算的出来的k2,以此来指导设计传振片8。
传振片7的劲度系数k2和成单调正相关关系。其中,ωt是该振子的目标谐振频率。
传振片7的劲度系数k2和成线性正相关关系。
传振片7的劲度系数k2和m1以及m2分别成单调正相关关系。
传振片7的劲度系数k2和m1(g,克)以及m2(g,克)分别成单调正相关关系,别类似图20a,20b的曲线形态。
为了进一步说明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式振子的设计方法,请参照附图2和3,气隙1构成磁力作用域D1,气隙2构成磁力作用域D2。在磁力作用域内,永磁铁6产生的磁场和线圈3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之间相互叠加所产生总的磁通量/磁感应强度,使得磁域周边的部件产生相互作用力。
通过线圈C1的电流和通过线圈C2的电流都为i,但是线圈C1中电流方向和线圈C2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假定线圈C1对应的磁通量为Φi1,线圈C2对应的磁通量为Φi2,永磁铁对应的磁通量为Φm。在磁域D1(磁力作用域D1)中,线圈C1对应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对应的磁力线方向相同,因此在磁域D1中,总的磁通量为Φi1和Φm的加值。在磁域D2(磁力作用域D2)中,线圈C2对应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对应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因此在磁域D2中,总的磁通量为Φi2和Φm的减值。假定在各磁域中,永磁铁6的磁力线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ΦD1=Φm+Φi1
ΦD2=Φm-Φi2
假定上面线圈1和线圈2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形成的磁路的磁阻分别为Zi1和Zi2,N是线圈的匝数,i是电流强度,则有:
因为线圈C1和C2的磁路结构是一种对称设计,因此Zi1=Zi2=Zi,故有另外,假定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形成的磁路的磁导为Gi,则有:
永磁铁6对应的磁通量,也可以换成磁感应强度的公式来表示。假定永磁铁磁极端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m,磁极端面的面积为Sm,可以得到,
从而有
请参照附图2,附图2是将线圈C1,线圈C2和永磁铁的磁力线闭合曲线单独画出。图中,线圈C1产生的闭合磁力线穿过磁隙D1,线圈C1产生的闭合磁力线穿过磁隙D2,而永磁铁产生的闭合磁力线依次穿过磁隙D1和磁隙D2。
请参照附图3,附图3动子组件,磁域D1,D2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在磁域D1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右的吸力F1,在磁域D2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左的吸力F2,以向右为正方向,则动子组件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合力为F1-F2。
请参照附图5,附图5是动子组件隔离出来的受力分析图,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力,分别为向右的吸力F1和向左的吸力F2,其合力为F1-F2。
F动磁=F1-F2
从附图5也可以看出,针对磁域对D=(D1,D2),动子组件受到的两个力,F1和F2具备有如下特点:
1)F1和F2力的方向都沿着Z轴方向,即振动方向。
2)F1和F2作为矢量,力的方向相反。F1力的方向往正向时(比如设定右边为正),F2力的方向刚好为负。反之亦成立,即F1力的方向往负向时,F2力的方向刚好为正。
3)F1和F2成对出现,力的方向相关的特征,使得被作用的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一个推力,以及一个拉力。这种受力的情况,我们叫做推挽式的受力结构,相应的设计,我们叫做推挽式的设计。
进一步推导各磁域产生的电磁力的公式。作用在被磁化了的铁磁物体上的电磁吸力,其大小与磁力线穿过磁极的总面积及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磁感应强度B沿磁极表面是均匀分布的,而且计算气隙长度较小时,则计算电磁吸力的公式由麦克斯韦公式计算,其
表达式为:
F:电磁吸力
B:磁通密度(Magnetic flux density)或者磁感应强度
穿越介质的磁通量
S:磁力线穿越磁极面积
μ0:空气磁导率
C:磁极端面组合类型和形状相关系数,针对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值。如果是永磁铁和永磁铁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则Cm2m,通常取值为1,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永磁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Cm2y,通常取值为1/2,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是导磁铁(轭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记为则Cy2y,通常取值为1/4,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
将上面公式用于计算上面磁域1和磁域2中的电磁吸力有:
其中,SD1,SD2分别为磁域1和2对应的环形端面的面积,而且SD1=SD1=SD。从而有:
其中有:
因为
F动磁=F1-F2
则有
F动磁=F动磁,linear+F动磁,nonlinear
将F1,linear,F2,linear,F1,nonlinear,F1,nonlinear分别代入F动磁,linear和F动磁,nonlinear,计算有:
因为
从而有:
同样计算F动磁,nonlinear,
从而作为动件的动磁所受合力为:
从上面推导过程中,可以看出下面特征:
1)在合力线性项F动磁,linear中,分力F1,linear和F2,linear各自的线性项分别进行叠加,从而合力线性项F动磁,linear和线圈电流的系数更大。
2)在合力非线性项F动磁,nonlinear中,分力F1,nonlinear和F2,nonlinear各自的非线性项相互抵消,从而合力非线性项F动磁,nonlinear为零。
我们将上面的结构,称为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这种结构不仅仅可以用于振子,同样适用于制动器,而采用上述结构的动磁式振子或者制动器,也被称为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或者制动器。
请参照附图17,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低频段的总谐波失真大大降低,从原来的峰值99%降低到峰值15%以下,改善明显。
失真曲线的降低,从另外一个方面等效换算成振子系统谐振频率的降低,从而音质更好。另外,也可以等效换算成振子系统灵敏度的提高和功耗的降低。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6-10,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包括动磁式振子本体11,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11包括外筒1,传振片10,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铁组合结构,所述线圈组合结构包括线圈7和第一导磁体5,所述磁铁组合结构包括永磁铁3和第二导磁体2,所述线圈组合结构固定在外筒1内,所述传振片10固定在外筒1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10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其中,动子组件运动,而定子组件不动,动子组件称为运动件;所述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两两成对的推力和拉力的电磁作用力,呈现一种推挽式的结构特征。
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7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
所述线圈7靠近的外筒处使用导磁体,使得线圈7形成电磁铁3的磁路的磁阻尽量小;磁铁组件中永磁铁3之间用导磁体隔离;线圈7和永磁铁3周围使用轭铁,或者针对线圈组件,和线圈靠近的外筒使用导磁外筒。
所述线圈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4和第二导磁环5,从中心往外看,所述线圈7在内,所述永磁铁3在外,所述永磁铁3为一个,所述线圈7为两个,邻近线圈7中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7,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10设有一个,所述传振片10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导磁体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底面上,两个所述线圈7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9上,第二导磁环5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9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磁环4通过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9的中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线圈7之间,传振支架8呈L型,所述传振支架8的水平部与振动方向平行,所述永磁铁3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8的水平部中间,所述第二导磁体2位于所述永磁铁3的两侧且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8的水平部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7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4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D2,2,其中,D1,1和D2,1对称,D1,2和D2,2对称,所述线圈7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D2,2,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7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1中,所述线圈7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且针对每对磁域D1和D2,对动子组件的电磁作用力F1和F2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因而其各自合力∑1F1和合力∑2F2,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也相反,这种一推一拉的力的组合,形成推挽式的设计,并且在最后的总合力∑1(F1+F2)中,总合力针对电流的非线性项部分或者全部抵消而减小,所述传振片8的劲度系数k2是m1,m2,ωt的函数,即k=f(m1,m2,ωt),其中,m1=mshell+m线圈组件,m2=m磁铁组件,ωt为目标谐振频率;所述传振片8的劲度系数
为了降低磁阻,外筒1优选采用导磁外筒。
为了进一步说明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请参照附图7-8,有4个气隙分别构成的磁力作用域D1,1,D2,1,D1,2,D2,2。在磁力作用域内,永磁铁3产生的磁场和线圈7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之间相互叠加所产生总的磁通量/磁感应强度,使得磁域周边的部件产生相互作用力。上面磁域D1,1,D2,1,D1,2,D2,2都是由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围成,因此,在这些磁域,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之间都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分力。
通过线圈C1的电流为i1,线圈C2的电流为i2,线圈对应的磁通量分别为Φi1和Φi2。永磁铁M1对应的磁通量为ΦM1。
磁域D1,1,D2,1,D1,2,D2,2可以按照对称情况两两配对的磁域对Dj=(D1,j,D2,j),j=1,2;包括磁域对D1=(D1,1,D2,1),以及磁域对D2=(D1,2,D2,2)。
1)磁域对Dj=(D1,j,D2,j),j=1时,即磁域对D1=(D1,1,D2,1)的磁通量
在磁域D1,1中,线圈C1对应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M1对应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因此在磁域D1,1中,总的磁通量为Φi1和ΦM1=Φm的差值。在磁域D2,1中,线圈C2对应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M1对应的磁力线方向相同,因此在磁域D2,1中,总的磁通量为Φi2和ΦM1=Φm的加值。
假定i1=i2=i,Φi1=Φi2=Φi,磁铁M1的磁力线方向为正向,磁通量也为正,则有:
ΦD1,1=ΦM1-Φi1=Φm-Φi
ΦD2,1=ΦM1+Φi2=Φm+Φi
2)磁域对Dj=(D1,j,D2,j),i=2时,即磁域对(D1,2,D2,2)的磁通量
在磁域D1,2中,只有线圈C1对应的磁力线穿过,因此总的磁通量为只有Φi1=Φi。在磁域D2,2中,只有线圈C2对应的磁力线穿过,因此总的磁通量为只有Φi2=Φi。
假定上面线圈C1和C2中电流i产生的电磁场形成的磁路的磁阻均为Zi,N是线圈C1和C2中线圈匝数,i是电流强度,则有:
假定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形成的磁路的磁导为Gi,则有:
永磁铁3对应的磁通量,也可以换成磁感应强度的公式来表示。假定永磁铁M1磁极端面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m,磁极端面的面积为Sm。可以得到,
从而有
请参照附图7,附图7是将线圈C1和线圈C2的磁力线闭合曲线,以及磁铁M1的磁力线闭合曲线画出。图中,线圈C1产生的闭合磁力线穿过磁隙D1,1,D1,2,线圈C2产生的闭合磁力线穿过磁隙D2,1,D2,2,而磁铁M1产生的闭合磁力线依次穿过磁隙D1,1,D2,1。
请参照附图8,附图8是动子组件,磁域D1,1,D2,1,D1,2,D2,2和定子组件的关系图。在磁域D1,1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左的吸力F1,1,在磁域D2,1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右的吸力F2,1,在磁域D1,2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右的吸力F1,2,在磁域D2,2中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向左的吸力F2,2。
假定磁域对Dj=(D1,j,D2,j)对应的合力为Fj(其正负表示力的不同方向)。以向右为正方向,则动子组件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合力为
F动铁=F1+F2=F1,1-F2,1-F1,2+F2,2
F动铁=F1+F2=(F1,1-F2,1)+(-F1,2+F2,2)
其中Fj是对应磁域对Dj=(D1,j,D2,j)的合力。
请参照附图9,附图9是动子组件隔离出来的受力分析图,动子组件受到来自于定子组件的分力F1,1,F2,1,F1,2,F2,2,其合力为:
F动磁=F1+F2=(F1,1-F2,1)+(-F1,2+F2,2)
上面也可以表达成,力的方向体现在分力的符号里面,如下:
我们各分力分成两两配对的磁域对,分别对应不同磁域对Dj的分力的合力,比如F1=F1,1-F2,1,以及F2=-F1,2+F2,2,然后再计算总的合力。
进一步推导各磁域产生的电磁力的公式。作用在被磁化了的铁磁物体上的电磁吸力,其大小与磁力线穿过磁极的总面积及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磁感应强度B沿磁极表面是均匀分布的,而且计算气隙长度较小时,则计算电磁吸力的公式由麦克斯韦公式计算,其表达式为:
F:电磁吸力
B:磁通密度(Magnetic flux density)或者磁感应强度
穿越介质的磁通量
S:磁力线穿越磁极面积
μ0:空气磁导率
C:磁极端面组合类型和形状相关系数,针对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值。如果是永磁铁和永磁铁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则记为Cm2m,通常取值为1,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永磁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Cm2y,通常取值为1/2,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是导磁铁(轭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记为则Cy2y,通常取值为1/4,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
1)Fj,j=1的计算,对应磁域对Dj=(D1,j,D2,j),j=1
对应磁域对D1=(D1,1,D2,1)的分力的合力F1=F1,1-F2,1。将上面公式用于计算上面磁域D1,1和磁域D2,1中的电磁吸力有:
其中,SD1,1,SD2,1分别为磁域D1,1和D2,1对应的环形端面的面积,而且SD1,1=SD2,1=SD。从而有:
其中有:
因为
F1=F1,1-F2,1
则有
F1=F1,linear+F1,nonlinear
将F1,1,linear,F2,1,linear,F1,1,nonlinear,F1,1,nonlinear分别代入F1,linear和F1,nonlinear,计算有:
因为
从而有:
同样计算F1,nonlinear,
从而D1=(D1,1,D2,1)的分力的合力为:
2)Fj,j=2的计算,对应磁域对Dj=(D1,j,D2,j),j=2
对应磁域对D2=(D1,2,D2,2)的分力的合力F2=-F1,2+F2,2。计算上面磁域D1,2和磁域D1,2中的电磁吸力有:
其中,SD1,2,SD2,2分别为磁域D1,2和D2,2对应的环形端面的面积,而且SD1,2=SD2,2=SD,从而有:
从而有
可以得到
因为动子组件所受合力
F动磁=F1+F2
F动磁=F动磁,linear+F动磁,nonlinear
所有:
F动磁,nonlinear=F1,nonlinear+F2,nonlinear=0+0=0
从附图10也可以看出,针对每个磁域对Dj=(D1,j,D2,j),动子组件受到的两个力,F1,j和F2,j具备有如下特点:
1)F1,j和F2,j力的方向都沿着Z轴方向,即振动方向。
2)F1,j和F2,j作为矢量,力的方向相反。F1,j力的方向往正向时(比如设定右边为正),F2,j力的方向刚好为负。反之亦成立,即F1,j力的方向往负向时,F2,j力的方向刚好为正。
3)F1,j和F2,j成对出现,力的方向相关的特征,使得被作用的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一个推力,以及一个拉力。这种受力的情况,我们叫做推挽式的受力结构,相应的设计,我们叫做推挽式的设计。
F1,j和F2,j成对出现,各F1,j和F2,j分别形成的合力∑F1,j和∑F2,j之间,必然也是一个是推力,一个是拉力,合力∑F1,j和∑F2,j也是推挽式的受力结构。
进一步推导各磁域产生的电磁力的公式。作用在被磁化了的铁磁物体上的电磁吸力,其大小与磁力线穿过磁极的总面积及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磁感应强度B沿磁极表面是均匀分布的,而且计算气隙长度较小时,则计算电磁吸力的公式由麦克斯韦公式计算,其表达式为:
F:电磁吸力
B:磁通密度(Magnetic flux density)或者磁感应强度
穿越介质的磁通量
S:磁力线穿越磁极面积
μ0:空气磁导率
C:磁极端面组合类型和形状相关系数,针对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值。如果是永磁铁和永磁铁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则设为Cm2m,通常取值为1,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永磁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Cm2y,通常取值为1/2,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如果是导磁铁(轭铁)和导磁铁(轭铁)之间的作用力,则记为则Cy2y,通常取值为1/4,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实测获得准确的值。
将上面公式用于计算上面磁域D1和磁域D2中的电磁吸力有:
其中,SD1,SD2分别为磁域D1,1,D2,1对应的环形端面的面积,而且SD1=SD1=SD。从而有:
其中有:
因为
F动磁=-F1+F2
则有
F动磁,linear=F动磁,linear+F动磁,nonlinear
将F1,linear,F2,linear,F1,nonlinear,F1,nonlinear分别代入F动磁,linear和F动磁,nonlinear,计算有:
因为
从而有:
同样计算F动磁,nonlinear,
从而作为动件的动磁所受合力为:
F动磁=F动磁,linear+F动磁,nonlinear
从上面推导过程中,可以看出下面特征:
1)在合力线性项F动磁,linear中,分力F1,linear和F2,linear各自的线性项分别进行叠加,从而合力线性项F动磁,linear和线圈电流的系数更大。
2)在合力非线性项F动磁,nonlinear中,分力F1,nonlinear和F2,nonlinear各自的非线性项相互抵消,从而合力非线性项F动磁,nonlinear为零。
我们将上面的结构,称为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这种结构不仅仅可以用于振子,同样适用于制动器,而采用上述结构的动磁式振子或者制动器,也被称为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或者制动器。
实施例3
请参照图11-15,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包括动磁式振子本体11,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11包括外筒1,传振片9,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铁组合结构,所述线圈组合结构包括线圈5和第一导磁体7,所述磁铁组合结构包括永磁铁3和第二导磁体4,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外筒1内,所述传振片9固定在外筒1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9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其中,动子组件运动,而定子组件不动,动子组件称为运动件;所述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两两成对的推力和拉力的电磁作用力,呈现一种推挽式的结构特征。
其中,传振片9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以是矩形、圆形、跑道型或者三维的结构,根据不用的应用场景,进行搭配使用;传振片8通常固定在外筒1的顶面上、底面上或者中间。
定子组件固定在外筒1内,可以是在外筒1的内侧壁、顶面或者底面;
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9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位点包括了点接触和面接触,可以是一个位点,也可以是两个位点,也可以是多个位点。
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
从中心往外看,所述永磁铁3在外,所述线圈5在内,N磁=2,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
所述线圈3靠近的外筒处使用导磁体,使得线圈3形成电磁铁的磁路的磁阻尽量小;磁铁组件中永磁铁6之间用导磁体隔离;线圈3和永磁铁6周围使用轭铁,或者针对线圈组件,和线圈3靠近的外筒使用导磁外筒。
外筒1可以是导磁外筒或者非导磁外筒,为了降低磁阻,优选导磁外筒;外筒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异形等形状,可以是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比如柱状的连接或者栅格状的不连续。
所述线圈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8和轭铁6,所述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磁环2,所述永磁铁3为三个,邻近所述永磁铁3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线圈5为两个,邻近线圈5中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5,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9设有一个,所述传振片9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导磁体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1的底面上,两个所述线圈5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7上,两个所述线圈之前固设有所述轭铁6,所述第一导磁环8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7的一端,传振支架10呈L型,所述传振支架10的水平部与振动方向平行,三个所述永磁铁3依次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10的水平部上,相邻所述永磁铁10之间固设有所述第二导磁体4,所述永磁铁4外侧设有第二导磁环2,所述第二导磁环2和所述第二导磁体4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10的水平部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5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4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4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和D2,2,所述线圈5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3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和D2,2,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5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在磁域D2,1中,所述线圈5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3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且针对每对磁域D1和D2,对动子组件的电磁作用力F1和F2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因而其各自合力∑1F1和合力∑2F2,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也相反,这种一推一拉的力的组合,形成推挽式的设计,并且在最后的总合力∑1(F1+F2)中,总合力针对电流的非线性项部分或者全部抵消而减小,所述传振片8的劲度系数k2是m1,m2,ωt的函数,即k=f(m1,m2,ωt),其中,m1=mshell+m线圈组件,m2=m磁铁组件,ωt为目标谐振频率;所述传振片8的劲度系数
本实施例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非线性项抵消的推导过程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实施例1-3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中所描述的永磁铁,或磁铁可以换成是磁铁件,线圈可以换成是线圈件,也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磁铁件:单一磁铁或者多个磁铁(n磁>1)的组合件形成的整体磁场等效于某个单一磁铁。该组合件中的磁铁所形成磁场和某一主导磁场方向相同/(如果组成的多个磁铁的磁场强度相差比较大时,这些磁铁相互的磁场方向也可以相反,但整体的磁场方向和主导磁场方向相同),从而其产生的整体的磁场可以等效看成一个单一的磁铁件产生。通常磁铁之间通过某一硬性结构件或者软性结构件(在磁铁之间,或者在磁铁边缘,或者磁铁周围),或者即使没有结构件,通过粘接、焊接、嵌入、螺丝、螺旋、铆合、插销、卡扣、夹爪、支架、套筒、压盖或者其它方式将磁铁连接起来。
线圈件:单一线圈或者多个线圈(n圈>1)的组合件产生的整体磁场等效于某个单一线圈产生的磁场;该组合件中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和某一主导线圈产生磁场方向相同/(如果组成的多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相差比较大时,这些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也可以相反,但整体的磁场方向和主导线圈产生磁场方向相同),从而其产生的整体的磁场可以等效看成一个单一的线圈件中的电流产生。通常线圈之间通过某一硬性结构件或者软性结构件(在线圈之间,或者在线圈边缘,或者线圈周围),或者即使没有结构件,也通过粘接、焊接、嵌入、螺丝、螺旋、铆合、插销、卡扣、夹爪、支架、套筒、压盖或者其它方式将线圈连接起来。
为了详细描述磁铁件和线圈件,先才有如下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磁铁件201在进行使用时包括如下实施例;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一:
参照图21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二:
参照图22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3;
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三:
参照图23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中间间隔一块导磁体,永磁铁1和导磁体之间,以及永磁铁2和导磁体之间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上面的导磁体也可以换成不导磁体,或者一块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磁铁,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永磁铁,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四:
参照图24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永磁铁1大,永磁铁2小,它们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五:
参照图25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永磁铁1大,永磁铁2小,它们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六:
参照图26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七:
参照图27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3;
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八:
参照图28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并行混合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3;
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导磁板1和导磁板2,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导磁板1和导磁板2被磁化后的磁场方向也是朝向Y+轴方向,故全部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导磁板1和导磁板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导磁板1和导磁板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上面的导磁板也可以换成不导磁板,或者一块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磁铁,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永磁铁,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九:
参照图29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中间间隔一块导磁体,永磁铁1和导磁体之间,以及永磁铁2和导磁体之间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上面的导磁板也可以换成不导磁体,或者一块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磁铁,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永磁铁,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
参照图30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一:
参照图31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中间间隔一块导磁体,永磁铁1和导磁体之间,以及永磁铁2和导磁体之间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上面的导磁板也可以换成不导磁体,或者一块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磁铁,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永磁铁,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二:
参照图32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环形,圆环,方环,长方环等)和永磁铁2(柱形,圆柱,方柱,长方柱等),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三:
参照图33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环形,圆环,方环,长方环等)和永磁铁2(柱形,圆柱,方柱,长方柱等)中间间隔一块导磁环104,永磁铁1和导磁体之间,以及永磁铁2和导磁体之间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上面的导磁环也可以换成不导磁环,或者一块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磁铁环,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永磁铁,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四:
参照图34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有无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环形,圆环,方环,长方环等)和永磁铁2(环形,圆柱,方柱,长方柱等),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图中的芯件可以是空气,不导磁体或者弱导磁体,比如弱导磁的插销。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五:
参照图35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环形,圆环,方环,长方环等)和永磁铁2(柱形,圆柱,方柱,长方柱等)中间间隔一块导磁环104,永磁铁1和导磁体之间,以及永磁铁2和导磁体之间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永磁铁1和永磁铁2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导磁体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上面的导磁连接环也可以换成不导磁环,或者一块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磁铁环,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永磁铁,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六:
参照图36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并行混合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5;
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并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效磁铁(磁铁1|磁铁2|磁铁3),该等效磁铁(磁铁1|磁铁2|磁铁3)再和永磁铁4和永磁铁5串联,形成一个等效磁铁(磁铁4-(磁铁1|磁铁2|磁铁3)-磁铁5)。然后等效磁铁(磁铁1|磁铁2|磁铁3),永磁铁4和永磁铁5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磁铁组合(磁铁4-(磁铁1|磁铁2|磁铁3)-磁铁5),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磁铁组合(磁铁4-(磁铁1|磁铁2|磁铁3)-磁铁5)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七:
参照图37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并行混合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5;
永磁铁1,永磁铁2和永磁铁3,通过粘接,焊接,铆合,插销,夹爪,支架,套筒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等效磁铁(磁铁1-磁铁2-磁铁3),该等效磁铁(磁铁1-磁铁2-磁铁3)再和永磁铁4和永磁铁5并联,形成一个等效磁铁(磁铁4|(磁铁1-磁铁2-磁铁3)|磁铁5)。然后等效磁铁(磁铁1-磁铁2-磁铁3),永磁铁4和永磁铁5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磁铁组合(磁铁4|(磁铁1-磁铁2-磁铁3)|磁铁5),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磁铁组合(磁铁4|(磁铁1-磁铁2-磁铁3)|磁铁5)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磁铁件201的实施例十八:
参照图37a所示;永磁铁和永磁铁,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磁=2
永磁铁1和永磁铁2,永磁铁1大,永磁铁2小,它们通过粘接、焊接、嵌入、螺丝、螺旋、铆合、插销、卡扣、夹爪、支架、套筒、压盖或者其它方式连接起来,永磁铁1的的磁场方向朝向Y+轴方向,永磁铁2的的磁场方向朝向Y-轴方向。但因为永磁铁2的磁场强度小于永磁铁1的磁场强度,因此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从外部整体磁场的方向,仍然可以看成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磁铁。永磁铁1和永磁铁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磁铁件201。
线圈件102在进行使用时包括如下实施例;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一:
参照图38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2;
线圈1和线圈2,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上面实施例中,线圈中间无论是否有铁芯还是没有铁芯,对于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没有影响,因此不影响上面两个线圈串行结合成为一个线圈件102的结论。
下面图中,按照通常线圈电流标识方法,圈叉图标表示电流流向垂直屏幕朝里,圈点图标⊙表示电流流向垂直屏幕朝外。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二:
参照图39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周边有套筒,n圈=2;
线圈1和线圈2,通过套筒(优选导磁材料,也可以是弱导磁材料,不导磁材料等构成)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三:
参照图40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3;
线圈1,线圈2和线圈3,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线圈2和线圈3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线圈2和线圈3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线圈2和线圈3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四:
参照图41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圈=2;
线圈1和线圈2中间间隔一块导磁体,线圈1和导磁环104之间,以及线圈2和导磁环104之间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导磁环104和线圈2的组合,从外部看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可以看成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导磁环104和线圈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上面的导磁环也可以换成不导磁环,或者一个感应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线圈,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线圈,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五:
参照图42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2;
线圈1和线圈2,线圈1大,线圈2小,它们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六:
参照图43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圈=2;
线圈1和线圈2,线圈1大,线圈2小,它们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上面的导磁环也可以换成不导磁环,或者一个感应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线圈,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线圈,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七:
参照图44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2;
线圈1(外圈)和线圈2(内圈),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和线圈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八:
参照图45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2;
线圈1(外圈)和线圈2(内圈)和铁芯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线圈2和铁芯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线圈2和铁芯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九:
参照图46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3;
线圈1,线圈2和线圈3,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线圈2和线圈3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线圈2和线圈3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线圈2和线圈3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十:
参照图47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并行混合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3;
线圈1,线圈2和线圈3,导磁板1和导磁板2,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线圈2和线圈3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导磁板1和导磁板2被磁化后的磁场方向也是朝向Y+轴方向,故全部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线圈2和线圈3,导磁板1和导磁板2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线圈2和线圈3,导磁板1和导磁板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上面的导磁板也可以换成不导磁板,或者一个磁场强度小很多的反向的磁铁,不影响整体仍然可以等效为一个单独的线圈,因此这种情况也包括这个类型下。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十一:
参照图48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并行结合,中间有结构件,n圈=2;
线圈1和线圈2中间间隔一块隔离环(优选导磁材料,也可以是弱导磁材料,或不导磁材料构成),线圈1和隔离环之间,以及线圈2和隔离环之间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线圈1和线圈2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1,隔离环和线圈2的组合,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1,导磁体和线圈2的组合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十二:
参照图49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并行混合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4;
线圈1和线圈2,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并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效线圈(线圈1|线圈2),该等效线圈(线圈1|线圈2)再和线圈3和线圈4串联,形成一个等效线圈(线圈3-(线圈1|线圈2)-线圈4)。然后等效线圈(线圈1|线圈2),线圈3和线圈4的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组合(线圈3-(线圈1|线圈2)-线圈4),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组合(线圈3-(线圈1|线圈2)-线圈4)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线圈件102的实施例十三:
参照图50所示;线圈和线圈,在磁场方向上串并行混合结合,中间无结构件,n圈=4;线圈1,线圈2和线圈3,通过粘接,支架,套筒,铆合,夹爪,焊接或者其它方式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等效线圈(线圈1-线圈2-线圈3),该等效线圈(线圈1-线圈2-线圈3)再和线圈4并联,形成一个等效线圈((线圈1-线圈2-线圈3)|线圈4)。然后等效线圈(线圈1-线圈2-线圈3)和线圈4分别产生的磁场方向都是朝向Y+轴方向,故方向相同。因此线圈组合((线圈1-线圈2-线圈3)|线圈4),其产生的整体磁场的方向,从外部看可类似等效(图中的”=”号表示)于右边的单一线圈。线圈组合((线圈1-线圈2-线圈3)|线圈4)可以认为是一个线圈件102。
实施例5
请参照附图1-56,采用实施例1-4的结构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应用于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眼镜,有线耳机,无线耳机,AR眼镜,VR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游戏手柄,游戏耳机,游戏方向盘,游戏脚踏,鼠标,键盘,触摸屏,电器控制面板,触控装置,屏幕发声装置,车载触觉反馈装置,智能座舱,游戏椅,按摩椅,按摩器,触觉反馈背心,触觉反馈手套,触觉反馈腰带,触觉反馈腿部装置,辅听助听设备,助眠设备或者触觉反馈网络互联装置。当上述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用于上述产品时,能够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比如振动或者机械运动。
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磁式振子本体,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包括外筒,传振片,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组合结构,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磁铁组合结构,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外筒内,所述传振片固定在外筒上,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传振片通过至少一个位点固定连接,从中心往外看,磁铁组合结构的永磁铁在外,线圈组合结构的线圈在内;所述动子组件同时受到两两成对的推力和拉力的电磁作用力,呈现一种推挽式的结构特征;所述传振片的劲度系数k2是m1,m2,ωt的函数,即k=f(m1,m2,ωt),其中,m1=mshell+m线圈组件,m2=m磁铁组件,ωt为目标谐振频率;所述传振片的劲度系数mshell为振子外壳体shell的质量,m磁铁组件为磁铁组合结构的质量,m线圈组件为线圈组合结构的质量。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限定所示磁铁组合结构中永磁铁的数量为N磁,限定线圈组合结构的线圈的数量为N圈,N磁>N圈或者N磁<N圈;N磁为1,2,3,…,100;N圈为1,2,3,…,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N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i和D2,i,N为1,2,3,…,100,i=1,2,3,…;磁域是充满电磁力能量的空间区域,由空气或者相对磁导率<1000的介质组成,包括磁铁材料所在区域,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i和D2,i,且在磁域D1,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在磁域D2,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或者在磁域D1,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i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针对每对磁域Di,对动子组件的电磁作用力F1,i和F2,i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因而其各自合力∑iF1,i和合力∑iF2,i,沿着振动方向上的作用力方向也相反,这种一推一拉的力的组合,形成推挽式的设计,并且在最后的总合力∑i(F1,i+F2,i)中,总合力针对电流的非线性项部分或者全部抵消而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合结构包括线圈和第一导磁体,所述磁铁组合结构包括永磁铁和第二导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组合结构包括磁铁件和第二导磁体,所述磁铁件为单一磁铁或者多个磁铁(n磁>1)的组合件形成的整体磁场等效于某个单一磁铁,该组合件中的磁铁所形成磁场和某一主导磁场方向相同,如果组成的多个磁铁的磁场强度相差比较大时,这些磁铁相互的磁场方向也可以相反,但整体的磁场方向和主导磁场方向相同,从而其产生的整体的磁场可以等效看成一个单一的磁铁件产生,通常磁铁之间或者在磁铁边缘,或者磁铁周围通过某一硬性结构件或者软性结构件,或者即使没有结构件,通过粘接、焊接、嵌入、螺丝、螺旋、铆合、插销、卡扣、夹爪、支架、套筒、压盖将磁铁连接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合结构包括线圈件和第一导磁体,所述线圈件为单一线圈或者多个线圈(n圈>1)的组合件产生的整体磁场等效于某个单一线圈产生的磁场,该组合件中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和某一主导线圈产生磁场方向相同,如果组成的多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相差比较大时,这些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也可以相反,但整体的磁场方向和主导线圈产生磁场方向相同,从而其产生的整体的磁场可以等效看成一个单一的线圈件中的电流产生,通常线圈之间或者在线圈边缘,或者线圈周围通过某一硬性结构件或者软性结构件,或者即使没有结构件,也通过粘接、焊接、嵌入、螺丝、螺旋、铆合、插销、卡扣、夹爪、支架、套筒、压盖将线圈连接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N磁=(N圈+1)*n;n是自然数,n=1,2,3…;当N磁>1时,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当N圈>1时,邻近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N磁=(N圈-1)*n;n是自然数,n=1,2,3…;
当N磁>1时,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当N圈>1时,邻近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靠近的外筒处使用导磁体,使得线圈形成电磁铁的磁路的磁阻尽量小;磁铁组件中永磁铁之间用导磁体隔离;线圈和永磁铁周围使用轭铁,或者针对线圈组件,和线圈靠近的外筒使用导磁外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所述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磁环,所述永磁铁为两个,所述线圈为一个,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设有一个,所述传振片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面上,第一导磁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底面上,所述线圈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上,所述第一导磁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一端,传振支架呈L型,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与振动方向平行,第二导磁体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上,所述永磁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永磁铁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2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和D2,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和D2,在磁域D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在磁域D2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和第二导磁环,从中心往外看,所述线圈在内,所述永磁铁在外,所述永磁铁为一个,所述线圈为两个,邻近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设有一个,所述传振片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面上,第一导磁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底面上,两个所述线圈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上,第二导磁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磁环通过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中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线圈之间,传振支架呈L型,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与振动方向平行,所述永磁铁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中间,第二导磁体位于所述永磁铁的两侧且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4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D2,2,其中,D1,1和D2,1对称,D1,2和D2,2对称,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D2,2,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磁环和轭铁,所述磁铁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磁环,所述永磁铁为三个,邻近所述永磁铁相对的两个端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线圈为两个,邻近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相邻两个线圈,临近的两个端面的电磁场的极性相同,所述传振片设有一个,所述传振片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面上,第一导磁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底面上,两个所述线圈环绕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上,两个所述线圈之前固设有所述轭铁,所述第一导磁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一端,传振支架呈L型,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与振动方向平行,三个所述永磁铁依次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上,相邻所述永磁铁之间固设有第二导磁体,所述永磁铁外侧设有第二导磁环,所述第二导磁环和所述第二导磁体固定在所述传振支架的水平部上,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形状呈凹凸交错咬合排列,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交替穿过所述动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动磁式振子本体内部设有4个两两对称设计的磁域D1,1、D2,1、D1,2和D2,2,所述线圈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和所述永磁铁的主磁力线闭合曲线分别穿越磁域D1,1、D2,1、D1,2和D2,2,在磁域D1,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所述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同,而在磁域D2,1中,所述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传振片的劲度系数k2和成单调正相关关系,其中,ωt是该振子的目标谐振频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传振片的劲度系数k2和成线性正相关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传振片的劲度系数k2和m1以及m2分别成单调正相关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振片为圆形、跑道型、矩形或者三维型。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结构的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应用于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眼镜,有线耳机,无线耳机,AR眼镜,VR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游戏手柄,游戏耳机,游戏方向盘,游戏脚踏,鼠标,键盘,触摸屏,电器控制面板,触控装置,屏幕发声装置,车载触觉反馈装置,智能座舱,游戏椅,按摩椅,按摩器,触觉反馈背心,触觉反馈手套,触觉反馈腰带,触觉反馈腿部装置,辅听助听设备,助眠设备或者触觉反馈网络互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428631 | 2023-02-21 | ||
CN202310142863 | 2023-02-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43701A CN117443701A (zh) | 2024-01-26 |
CN117443701B true CN117443701B (zh) | 2024-07-30 |
Family
ID=89582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79550.1A Active CN117443701B (zh) | 2023-02-21 | 2023-08-06 |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43701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9248016U (zh) * | 2022-09-23 | 2023-06-23 | 东莞市惟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式振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53816A (ja) * | 2000-11-20 | 2002-05-28 |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 振動発生器 |
CN204947868U (zh) * | 2015-09-23 | 2016-01-06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马达 |
CN205092749U (zh) * | 2015-09-23 | 2016-03-16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马达 |
CN105207440B (zh) * | 2015-09-23 | 2017-11-2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磁平衡导向线性振动马达 |
CN105356710B (zh) * | 2015-11-25 | 2018-11-30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马达 |
CN206908452U (zh) * | 2017-05-15 | 2018-01-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马达 |
-
2023
- 2023-08-06 CN CN202310979550.1A patent/CN1174437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9248016U (zh) * | 2022-09-23 | 2023-06-23 | 东莞市惟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式振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43701A (zh) | 2024-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015472A1 (zh) |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 |
CN113132867B (zh) | 用于产生振动的布置结构和声音产生设备 | |
CN219227802U (zh) |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圈式振子 | |
EP2833648B1 (en) | Electrodynamic loudspeaker with conducting elements | |
CN219247678U (zh) | 磁圈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圈式振子 | |
WO2007094844A3 (en) | Open mri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 |
WO2017024704A1 (zh) | 音圈线及用该音圈线绕制的音圈及扬声器和振动电机 | |
Jensen et al. | Nonlinear time-domain modeling of balanced-armature receivers | |
CN112865470B (zh) | 振动器和电子设备 | |
CN219248016U (zh) | 圈磁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式振子 | |
CN117443701B (zh) |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 |
JP2005525762A (ja) | 電磁式振動器 | |
CN117399259B (zh) | 磁圈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振子及应用 | |
CN117412227B (zh) | 圈磁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抵消的动圈振子 | |
CN107040854A (zh) | 环形全向扬声器及音箱 | |
CN117412226B (zh) | 磁圈并联型推挽式非线性抵消的动圈振子及应用 | |
CN117412225B (zh) | 圈磁并联推挽式非线性抵消的动圈动磁双动振子 | |
CN116193338B (zh) |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6193337B (zh) |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 |
CN112243188B (zh) | 换能器磁路结构、换能器及其电子设备 | |
CN117939365A (zh) | 非线性项抵消动铁动圈磁混合振子设计方法、装置及应用 | |
FI129993B (en) | CONVERTER ARRANGEMENT | |
CN219204661U (zh) | 磁圈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磁式振子 | |
CN216313372U (zh) | 一种振动装置、骨传导耳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设备 | |
CN220087480U (zh) | 磁圈并联型非线性项抵消的动铁式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