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1149U - 光电复合缆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1149U
CN219591149U CN202320447016.1U CN202320447016U CN219591149U CN 219591149 U CN219591149 U CN 219591149U CN 202320447016 U CN202320447016 U CN 202320447016U CN 219591149 U CN219591149 U CN 219591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unit
composite cable
arm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70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戴根
缪威玮
罗锂
钱慧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70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1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1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1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光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外护套层、铠装层、填充层、光单元和电单元;所述外护套层套设于所述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外护套层与所述铠装层相适配;所述光单元和所述电单元均设于所述铠装层的内侧;所述填充层填充于所述光单元与所述电单元之间的间隙处。本实用新型的光电复合缆,光单元和电单元位于多边形结构的铠装层内,外护套层与铠装层相匹配,外护套层和铠装层能够有效缓冲外力冲击,避免铠装层内侧的光单元和电单元相互挤压,填充层用于填充光单元与电单元之间的间隙,整体结构能够有效保障光电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光电复合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光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电复合缆作为一种将光信号传输和电信号传输结合一起的新型光缆,它集成光缆与电缆的优点,适用多种应用场合。
现有技术中复合型光电复合缆包括外护套层和铠装层,外护套层套设于铠装层,光单元和电单元位于铠装层的内侧,位于铠装层内侧的光单元与电单元没有足够的缓冲保护的距离。光电复合缆整体的抗侧向冲击能力较弱,受到侧向冲击时,光单元和电单元受冲击挤压易贴合在一起,影响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用以解决现有的复合缆存在结构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外护套层、铠装层、填充层、光单元和电单元;
所述外护套层套设于所述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外护套层与所述铠装层相适配;
所述光单元和所述电单元均设于所述铠装层的内侧;
所述填充层填充于所述光单元与所述电单元之间的间隙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带和至少一个光纤束;
所述光纤束包括多根第一光纤以及包裹于多根所述第一光纤外侧的第一内护套层,所述光纤带包括多根第二光纤以及包裹于多根所述第二光纤外侧的第二内护套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电单元包括多根导电线芯以及包裹于多根所述导电线芯外侧的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填充层为气凝胶层、海绵层或弹力纤维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填充层沿延伸方向内嵌有第一增强件和/或第二增强件,所述第一增强件为金属制件,所述第二增强件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第一增强件的直径为0.4~0.7mm,所述第二增强件的直径为1.1~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外护套层沿延伸方向内嵌有第三增强件,所述第三增强件的材质为玻纤纱材质或芳纶纱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第三增强件的直径为0.2~0.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标记层,所述标记层贴附于所述外护套层的外壁面,且所述标记层与所述电单元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所述外护套层的材质为聚乙烯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光单元和电单元位于多边形结构的铠装层内,外护套层与铠装层相匹配,外护套层和铠装层能够有效缓冲外力冲击,避免铠装层内侧的光单元和电单元相互挤压,填充层用于填充光单元与电单元之间的间隙,整体结构能够有效保障光电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护套层;2:铠装层;3:填充层;4:光单元;41:光纤束;42:光纤带;5:电单元;51:导电线芯;52:绝缘层;6:第一增强件;7:第二增强件;8:第三增强件;9:标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电复合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外护套层1、铠装层2、填充层3、光单元4和电单元5;
外护套层1套设于铠装层2,铠装层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外护套层1与铠装层2相适配;
光单元4和电单元5均设于铠装层2的内侧;
填充层3填充于光单元4与电单元5之间的间隙处。
具体地,光电复合缆包括外护套层1和铠装层2,铠装层2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铠装层2的横截面可以为四边形状、五边形状或六边形状等。外护套层1套设于铠装层2的外侧,外护套层1的内腔的横截面形状与铠装层2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外护套层1的外壁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
铠装层2可以采用金属片卷制形成,金属片选用轻质、高强度、高延展性的金属材质,例如铠装层2采用不锈钢带卷制形成,不锈钢带的宽度为18~20mm,不锈钢带具有优良的塑性、韧性和耐腐蚀性。铠装层2保障光电复合缆的抗压性能,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光电复合缆被鼠类啮齿类动物撕咬,被腐蚀性物质腐蚀。
铠装层2的内侧设有光单元4和电单元5,光单元4的数量和电单元5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光单元4设于光电复合缆的中心位置处,电单元5靠近铠装层2的内壁面设置,电单元5的横截面尺寸较大。例如铠装层2的横截面呈四边形状,铠装层2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侧边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边,电单元5靠近相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夹设的区域布设。可以理解的是沿铠装层2的延伸方向,相邻卷制区段之间留有缝隙,电单元5靠近铠装层2的内壁面设置,切开外护套层1后,便于从铠装层2的缝隙处取出电单元5进行接续作业,实现掏接操作,有利于安装操作的便利性。
外护套层1可以选用聚乙烯材料或聚氨酯材料制备形成,外护套层1的厚度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外护套层1的厚度为0.8~1.4mm。聚乙烯材料或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阻燃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便于敷设。
光单元4和电单元5之间的间隙通过填充材料进行填充,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填充层3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备形成,填充层3填充光电复合缆内部结构的同时,也起到减震防冲击的作用。
光单元4和电单元5设于铠装层2的内侧,铠装层2具有多边形结构,铠装层2具有向外扩张的弹性势能,铠装层2的刚性更强。相较于横截面为圆形的铠装层,横截面为多边形的铠装层2承载变形的界面更大,能够有效缓冲外力冲击,有利于减小铠装层2的变形量,多边形结构使得铠装层2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效果。光电复合缆受到侧向冲击时,光单元4和电单元5不易挤压贴合到一起,有效保障光电复合缆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单元4和电单元5位于多边形结构的铠装层2内,外护套层1与铠装层2相匹配,外护套层1和铠装层2能够有效缓冲外力冲击,避免铠装层2内侧的光单元4和电单元5相互挤压,填充层3用于填充光单元4与电单元5之间的间隙,整体结构能够有效保障光电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带42和至少一个光纤束41;光纤束41包括多根第一光纤以及包裹于多根第一光纤外侧的第一内护套层,光纤带42包括多根第二光纤以及包裹于多根第二光纤外侧的第二内护套层。
具体地,光单元4包括光纤带42和光纤束41,光纤带42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光纤束4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光纤束41包括第一光纤以及包裹于第一光纤外侧的第一内护套层,第一内护套层内第一光纤的数量为多根,例如第一内护套层内嵌设有四根第一光纤,光纤束41的直径为1.5~2.0mm。光纤带42包括第二光纤以及包裹于第二光纤外侧的第二内护套层,第二内护套层内嵌设有两组光纤单元,两组光纤单元并排布设,每组光纤单元包括六根第二光纤。光纤带42的宽度为1.7~1.9mm,光纤带42的厚度为0.8~1.2mm。第一内护套层的材质可以为聚氨酯材质或聚乙烯材质,第二内护套层的材质可以为聚氨酯材质或聚乙烯材质。第一内护套层和第二内护套层均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耐磨性和耐蚀性。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型号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光纤的型号为G652,第二光纤的型号为G657,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型号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光单元4和电单元5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光纤带42的数量为一个,光纤束41的数量为两个,电单元5的数量为一个,由此光电复合缆具有至少20根光纤,有效保障优良的传输性能。铠装层2为四边形结构,两个光纤束41分别位于光纤带42相对的两端,电单元5靠近铠装层2相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且电单元5位于两个光纤束41之间。
光单元4包括光纤带42和光纤束41,敷设光电复合缆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切开外护套层1后,从铠装层2的缝隙处掏出光纤束41进行接续作业,或者从铠装层2的缝隙处掏出光纤带42进行接续作业,或者从铠装层2的缝隙处同时掏出光纤束41和光纤带42进行接续作业,满足不同的敷设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单元4包括光纤带42和光纤束41,有利于保障优良的传输性能,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从切口处掏出光纤束41和光纤带42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进行接续作业,满足不同敷设需求。
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单元5包括多根导电线芯51以及包裹于多根导电线芯51外侧的绝缘层52。
具体地,电单元5由多根导电线芯51和绝缘层52组成,导电线芯5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根导电线芯51绞合在一起。导电线芯51的材质可以为铜、铝或铝合金等。例如导电线芯51为铜导线,铜导线的直径范围为1.3~1.7mm。绝缘层52的材质可以为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质,醋酸乙烯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缓冲性、抗震性、隔热性、防潮性和抗化学腐蚀特性。光电复合缆的直径范围为8~9mm,电单元5的横截面积可以为6~8平方毫米。
进一步地,电单元5位于光纤带42的一侧,两个光纤束41位于光纤带42相对的两端,且电单元5靠近铠装层2的内壁面。电单元5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光纤带42的横截面尺寸和光纤束41的横截面尺寸,切开外护套层1后,需要将光单元4或者电单元5取出进行接续作业时,电单元5的尺寸大,先从铠装层2的缝隙处掏出电单元5,之后可便捷地掏出光单元4,有利于接续作业操作的便利性。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填充层3为气凝胶层、海绵层或弹力纤维层。
具体地,填充层3的材质可以为气凝胶材质,气凝胶填充于光单元4和电单元5之间的间隙处,气凝胶具有弹性,同时具有松软多孔的特性,气凝胶在填充光电复合缆内部结构的同时,也起到减震防冲击的作用,保障光电复合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填充层3的材质还可以为海绵材质或者弹力纤维材质,海绵或弹力纤维均具有弹性,能够有效保障光电复合缆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填充层3沿延伸方向内嵌有第一增强件6和/或第二增强件7,第一增强件6为金属制件,第二增强件7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件。
具体地,第一增强件6为金属制件,金属制件可以为杆状的金属丝,金属丝可以为不锈钢丝。金属丝的厚度为0.4~0.7mm,多根金属丝嵌设于填充层3内。
金属丝的数量根据需求设置,例如金属丝的数量为两根,两根金属丝相对于铠装层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金属丝靠近铠装层2相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夹设的区域设置。
第二增强件7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耐疲劳等特性,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第二增强件7,能够增强光电复合缆的机械性能,同时原材料成本低。第二增强件7的厚度为1.1~1.5mm。第二增强件7的横截面呈圆形状、半圆状、弧状或扁形状等,第二增强件7靠近铠装层2相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夹设的区域设置。
第二增强件7的数量根据需求设置,例如第二增强件7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增强件7设于光纤带42的另一侧,即电单元5、光纤带42和第二增强件7沿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电单元5和第二增强件7位于光纤带42相对的两侧,满足传输性能的同时,内部结构设置更合理。
铠装层2的内侧可以仅布设第一增强件6,也可以仅布设第二增强件7,也可以同时布设第一增强件6和第二增强件7。第一增强件6和第二增强件7嵌设于填充层3内,在绕制铠装层2的过程中,第一增强件6和第二增强件7起到定形铠装层2的作用,有效保障光电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通过不同种类增强件的组合,即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外护套层1沿延伸方向内嵌有第三增强件8,第三增强件8的材质为玻纤纱材质或芳纶纱材质。
具体地,第三增强件8的材质可以为高强度的玻纤纱材质或芳纶纱材质。第三增强件8的数量根据需求设置,多个第三增强件8绕外护套层1的中心轴线环向布设。第三增强件8的直径为0.2~0.4mm。
外护套层1内设置第三增强件8,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光电复合缆的机械性能,提升光电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此外第三增强件8可以作为光电复合缆的撕裂绳使用,通过撕裂绳便于从外护套层1的切口处撕开外护套层1,有利于开剥光电复合缆操作的便利性。
填充层3内嵌有第一增强件6和第二增强件7,外护套层1内嵌有第三增强件8,三种增强件的组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光电复合缆的机械性能。
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光电复合缆还包括标记层9,标记层9贴附于外护套层1的外壁面,且标记层9与电单元5对应设置。
具体地,标记层9贴附于外护套层1的外壁面,标记层9和外护套层1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标记层9和外护套层1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外护套层1的颜色为白色,标记层9的颜色为黄色或红色等。
标记层9与电单元5对应设置,外护套层1内与标记层9对应的位置设有撕裂绳,标记层9可以提示作业人员从此位置处切开外护套层1,并通过撕裂绳撕开外护套层1,进一步从铠装层2的缝隙处掏出电单元5和光单元4进行接续作业,有利于操作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铠装层2具有多边形结构,外护套层1套设于铠装层2,外护套层1的内腔与铠装层2相适配,光单元4和电单元5位于铠装层2的内侧,光单元4和电单元5之间的间隙通过填充材料填充。多边形结构的铠装层2为其内侧的光单元4和电单元5提供充足的缓冲空间,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力对光单元4和电单元5造成的挤压,保障光电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
光单元4包括光纤带42和光纤束41,有利于保障优良的传输性能,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从外护套层1的切口处掏出光纤束41和光纤带42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进行接续作业,满足不同敷设需求。
填充层3内嵌设有第一增强件6和第二增强件7,在绕制铠装层2的过程中,第一增强件6和第二增强件7起到定形铠装层2的作用,有效保障光电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第一增强件6为金属制件,第二增强件7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件,通过不同种类增强件的组合,即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外护套层1内嵌设有第三增强件8,第三增强件8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光电复合缆的机械性能,此外第三增强件8可以作为光电复合缆的撕裂绳使用,通过撕裂绳便于从外护套层1的切口处撕开外护套层1,有利于开剥光电复合缆操作的便利性。
标记层9贴附于外护套层1的外壁面,标记层9与电单元5对应设置,外护套层1内与标记层9对应的位置设有撕裂绳,标记层9可以提示作业人员从此位置处切开外护套层1,并通过撕裂绳撕开外护套层1,进一步从铠装层2的缝隙处掏取出电单元5和光单元4进行接续作业,有利于掏取作业和接续作业的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套层、铠装层、填充层、光单元和电单元;
所述外护套层套设于所述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外护套层与所述铠装层相适配;
所述光单元和所述电单元均设于所述铠装层的内侧;
所述填充层填充于所述光单元与所述电单元之间的间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带和至少一个光纤束;
所述光纤束包括多根第一光纤以及包裹于多根所述第一光纤外侧的第一内护套层,所述光纤带包括多根第二光纤以及包裹于多根所述第二光纤外侧的第二内护套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单元包括多根导电线芯以及包裹于多根所述导电线芯外侧的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为气凝胶层、海绵层或弹力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沿延伸方向内嵌有第一增强件和/或第二增强件,所述第一增强件为金属制件,所述第二增强件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件的直径为0.4~0.7mm,所述第二增强件的直径为1.1~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层沿延伸方向内嵌有第三增强件,所述第三增强件的材质为玻纤纱材质或芳纶纱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增强件的直径为0.2~0.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标记层,所述标记层贴附于所述外护套层的外壁面,且所述标记层与所述电单元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层的材质为聚乙烯材质。
CN202320447016.1U 2023-03-07 2023-03-07 光电复合缆 Active CN219591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7016.1U CN219591149U (zh) 2023-03-07 2023-03-07 光电复合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7016.1U CN219591149U (zh) 2023-03-07 2023-03-07 光电复合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1149U true CN21959114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7016.1U Active CN219591149U (zh) 2023-03-07 2023-03-07 光电复合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1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3286A (zh) 非金属铠装三护套自承式防鼠光缆及制备工艺
CN113805295B (zh) 一种抗震抗压光缆及电缆
CN219591149U (zh) 光电复合缆
CN201788750U (zh) 纵包frp光单元的光纤复合电力电缆
CN200962355Y (zh) 非金属光电复合缆
CN2916864Y (zh) 光电复合缆
CN215181083U (zh) 一种深井抗拉防腐光缆
CN113866926A (zh) 一种全介质管道直埋光缆
CN114914030A (zh) 一种埋地光电缆
CN210223591U (zh) 一种卷盘式充电桩电缆
CN207367655U (zh) 一种阻水架空聚乙烯绝缘电缆
KR20220138307A (ko) 광케이블
CN218910960U (zh) 一种高强度耐挤压预应力钢绞线
CN206312628U (zh) 一种超高抗拉强度耐候型充电桩电缆
CN201514798U (zh) 反复收放轻型控制电缆
CN219695525U (zh) 一种通信用光缆
CN214476546U (zh) 一种高强度电力电缆
CN215069329U (zh) 一种中高速钢芯光电组合随行电缆
CN202650653U (zh) 一种拖链用高柔性电缆
CN218068374U (zh) 一种高强度层绞式光缆
CN217061521U (zh) 一种抗弯折电缆
CN212809861U (zh) 一种柔性线缆
CN216772070U (zh) 一种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
CN214588168U (zh) 光电复合一体化电梯随行电缆
CN216957486U (zh)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充电传感多功能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