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0678U -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0678U
CN219590678U CN202320472233.6U CN202320472233U CN219590678U CN 219590678 U CN219590678 U CN 219590678U CN 202320472233 U CN202320472233 U CN 202320472233U CN 219590678 U CN219590678 U CN 219590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ece
knob assembly
sealing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22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阳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22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0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0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0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旋钮组件包括:套管、穿设于套管并与套管转动连接的活动件、位于套管和活动件之间,并套设于活动件上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其中,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与套管相抵接,且第一密封件与套管产生的抵接力大于第二密封件与套管产生的抵接力。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满足防水要求的情况下,提高活动件的转动顺滑性。

Description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便于用户对手表进行操作,多数手表上会设有可旋转的表冠结构,用户可通过旋转表冠结构进行如调时等操作。其中,一般的表冠结构可以分为转动连接的表冠及巴管,且表冠和巴管之间还设有防水O型圈,以确保表冠结构能够达到相应的防水要求(如5ATM)。然而,O型圈的设计同样也会增大表冠和巴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表冠旋转所需扭力增大,从而导致表冠的旋转不够顺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套管、穿设于所述套管并与所述套管转动连接的活动件、位于所述套管和所述活动件之间,并套设于所述活动件上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与所述套管相抵接,且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大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头,所述表头包括:表芯组件及旋钮组件,且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套管、活动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套管插设于所述表芯组件上,并连通所述表芯组件内外;所述活动件穿设于所述套管,并通过所述套管插设于所述表芯组件内,且所述活动件还与所述套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套设于所述活动件上,且均位于所述套管和所述活动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与所述套管相抵接,且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大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表头及表带;其中,所述表带与所述表芯组件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旋钮组件,通过在转动连接的套管和活动件之间设置分别与套管和活动件相抵接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使得旋钮组件可以利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对套管和活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封堵,以提高装有旋钮组件的手表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与套管产生的抵接力大于第二密封件与套管产生的抵接力,相较于第一密封件和套管产生的抵接力与第二密封件和套管产生的抵接力相同的方案,能够降低套管和活动件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小活动件转动所需的扭力,进而提高活动件的转动顺滑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可穿戴设备1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旋钮组件1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旋钮组件12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可穿戴设备1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可以是智能手表、机械手表或者电子手表等不同类型的手表,下面仅以可穿戴设备10为智能手表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0包括:表头100及表带200。其中,表头100与表带200连接,并可与表带200共同围设形成供用户穿戴的佩戴空间,使得用户可通过佩戴空间将表头100佩戴在手腕上进行使用。同时,表头100内可以集成有可穿戴设备10所需的各类功能器件,且表头100除了可以为用户提供常规的日历、时间以及天气等查看服务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沟通服务,也可以监测用户的日常运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指标。当然,表头100的功能也可以不限于前述内容,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1至图2所示,表头100可以包括:表芯组件110和旋钮组件120。其中,表芯组件110与表带200连接,并可与表带200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佩戴空间,且表芯组件110可以集成有如显示屏、电池、主板、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等功能器件,以实现表头100前述的各项功能。旋钮组件120设置于表芯组件110上,并与表芯组件110转动连接,且用户可通过转动旋钮组件120对表芯组件110进行控制。例如,用户可通过转动旋钮组件120调整表芯组件110上显示的时间,或者是调整表芯组件110的音量大小等。在本实施例中,装有旋钮组件120的表芯组件110不仅可以满足相应的防水要求(如5ATM),且旋钮组件120还具有转动顺滑性高的优点,有利于降低用户转动旋钮组件120时感受到的扭力,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
可选地,表芯组件110的相对两侧用于与表带200连接。例如,表芯组件11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生耳孔,表带200的数量可以为两条,且两条表带200的一端可通过生耳针分别与表芯组件110的相对两侧可拆卸地连接。同时,两条表带200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金属扣以及与金属扣相配合的扣位,使得两条表带200的另一端可以进行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与表芯组件110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佩戴空间,以供用户进行穿戴。
可选地,表带2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条,且表带200的一端可以通过生耳针与表芯组件110设有生耳孔的一侧连接,而表带20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表芯组件110另一相对侧上的连接环与表芯组件110连接,从而与表芯组件110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佩戴空间。
可选地,除了采用前述生耳针进行连接外,表芯组件110和表带2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是表芯组件110和表带200也可以为固定连接不可拆,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结合图2参阅图3至图4,图3是图1中旋钮组件1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旋钮组件12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旋钮组件120设于表芯组件110上,并可相对于表芯组件110旋转,以调节表芯组件110对应的功能。如图2至图4所示,旋钮组件120包括:套管121、活动件122、第一密封件123以及第二密封件124。其中,套管12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上,并连通表芯组件110内外。活动件122穿设于套管121,并与套管121转动连接,且活动件122还通过套管12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内。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均设于套管121和活动件122之间,并均与套管121和活动件122相抵接,且第一密封件123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还大于第二密封件124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
通过上述设置,不仅可以利用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对套管121和活动件122之间的空隙进行封堵,以提升表芯组件110的防水性能,且相较于第一密封件123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与第二密封件124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相同的方案,还可以降低活动件122相对于套管121转动产生的摩擦力,以提高活动件122的转动顺滑性,从而避免因摩擦力大而给用户带来偏硬或偏紧的转动手感。
可选地,旋钮组件120除了可以用于表头100外,也可以用于其他能够装设旋钮组件120的设备,如烤箱、微波炉或者音箱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套管121用于实现活动件122与表芯组件110的转动连接,并连通表芯组件110的内外,使得活动件122能够通过套管12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内,以与表芯组件110内的功能器件连接,从而在转动后调节表芯组件110对应的功能。如图2所示,套管12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上,并围设形成有连通表芯组件110内外的通孔1201,且通孔1201可用于容纳活动件122,使得活动件122能够穿设于套管121,并通过套管12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内。同时,套管121背离通孔1201的外侧壁还设有螺纹,而表芯组件110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套管121不仅可以通过螺纹孔插设于表芯组件110上,还可以通过螺纹配合拧紧在表芯组件110上,以实现套管121和表芯组件110的固定连接。此外,套管121的材质为金属,具体可以为不锈钢,以提高套管121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201的孔径可以为1.58mm。当然,通孔1201的孔径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除了螺纹配合的方式外,套管121也可以通过其他如过盈配合、粘接、焊接或者卡接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方式与表芯组件110进行装配。同时,套管121的材质也可以不限于为金属,套管121也可以采用塑料或者其他硬质材料制成,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2和图4所示,套管121包括:主体部1211和延伸部1212。其中,主体部121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上,并围设形成有前述的通孔1201,且主体部1211还凸出于表芯组件110的外侧壁设置。同时,主体部1211背离通孔1201的一侧可以设有前述螺纹。延伸部1212与主体部1211凸出于表芯组件110外侧壁设置的端部连接,并位于主体部1211背离通孔1201的一侧,且延伸部1212还围绕主体部1211设置。此外,延伸部1212还设于表芯组件110的外侧壁上,并与表芯组件110的外侧壁相贴合,以对主体部1211和表芯组件110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遮挡,且还能起到延长防水路径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211和延伸部1212为一体结构,且两者可以采用相应的工艺一体制成。
可选地,套管121也可以仅具有主体部1211,而延伸部1212的设计可以被省略。当然,套管121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仅需套管121能够围设形成通孔1201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表芯组件110的防水性能,表头100还设有防水垫片130。如图2所示,防水垫片130设于延伸部1212和表芯组件110的外侧壁之间,并分别与延伸部1212和表芯组件110的外侧壁相抵接,且防水垫片130还可以围绕主体部1211凸出于表芯组件110外侧壁的端部设置。其中,防水垫片130具体可以由硅胶、氟橡胶或者软塑胶等防水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且防水垫片130用于封堵延伸部1212和表芯组件110的外侧壁之间存在的空隙,以起到提高表芯组件110防水性能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一密封件123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大于第二密封件124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通孔1201的内壁还开设有围绕活动件122设置的凹槽1202。如图4所示,凹槽1202用于容纳第二密封件124,且第二密封件124还分别与活动件122和凹槽1202的底壁相抵接。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凹槽1202扩大套管121和活动件122之间的空隙,以在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相抵接时减少第二密封件124发生的形变量,也即是减少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的干涉量,从而达到降低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的目的。
活动件122穿设于主体部1211,并与主体部1211转动连接,且活动件122还通过主体部121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内。如图2和图4所示,活动件122包括:轴体部1221和接触部1222。其中,轴体部1221通过通孔1201穿设于主体部1211,并与主体部1211转动连接,且轴体部1221还通过主体部1211插设于表芯组件110内。接触部1222与轴体部1221远离表芯组件110内的一端连接,并与延伸部1212相对且间隔设置。同时,用户可通过拧动接触部1222带动轴体部1221相对于主体部1211转动,以轴体部1221转动后调节表芯组件110对应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22的材质也为金属,具体为不锈钢,且轴体部1221和接触部1222为一体结构,两者可以采用相应的工艺一体制成。当然,活动件122的材质也可以不限于为金属,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此外,轴体部122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轴体部1221的截面直径为1.54mm。当然,轴体部1221的直径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对此也不作限定。
可选地,轴体部1221朝向主体部1211的周侧还开设有两个环形槽1203。如图2和图4所示,两个环形槽1203在轴体部12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环形槽1203可以分别用于容纳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其中,两个环形槽1203分别为第一环形槽1203a和第二环形槽1203b,且第一环形槽1203a靠近接触部1222设置,第二环形槽1203b远离接触部1222设置,并与凹槽1202相对设置。同时,第一环形槽1203a用于容纳第一密封件123,且第一密封件123分别与第一环形槽1203a的底壁和套管121相抵接。第二环形槽1203b用于容纳第二密封件124,且第二密封件124分别与第二环形槽1203b的底壁和套管121相抵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利用第一环形槽1203a和第二环形槽1203b分别对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进行限位,以降低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在轴体部1221长度方向上相对于轴体部1221滑动的概率,从而提高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与轴体部1221装配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槽1203a和第二环形槽1203b在轴体部1221长度方向上的槽宽均可以为0.58mm,且第一环形槽1203的底壁与通孔1201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为0.33mm,而第二环形槽1203b的底壁与凹槽1202的底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为0.36mm。当然,第一环形槽1203a和第二环形槽1203b的槽宽,以及第一环形槽1203a和第二环形槽1203b与套管121之间的垂直距离均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对此也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环形槽1203a也可以用于容纳第二密封件124,而第二环形槽1203b则可以用于第一密封件123。同时,为了与第二密封件124相配合,凹槽1202则可以与第一环形槽1203a相对设置。
可选地,活动件122还可在用户的按压下相对于主体部1211滑动,以在滑动后对表芯组件110内的功能器件进行抵推,从而触发表芯组件110对应的功能。如图2和图4所示,用户可通过按压接触部1222带动轴体部1221相对于主体部1211向表芯组件110内滑动,且轴体部122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轴体部1221进行转动的轴方向。同时,表芯组件110内设有位于轴体部1221滑动路径上的按键开关111,且当轴体部1221向表芯组件110内滑动后,按键开关111可受轴体部1221抵推,并产生电信号用于触发表芯组件110对应的功能。
可选地,旋钮组件120还设有缓冲垫125。如图2和图4所示,缓冲垫125与轴体部1221远离接触部1222的一端连接,且设于轴体部1221的滑动路径上,并位于轴体部1221和按键开关111之间。其中,当用户按压接触部1222带动轴体部1221滑动时,轴体部1221可通过缓冲垫125抵推按键开关111,以使按键开关111产生电信号触发表芯组件110相应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125的材质可以为软胶等柔性材料,其在轴体部1221和按键开关111之间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以避免轴体部1221与按键开关111硬接触。
可选地,旋钮组件120还设有轴套126。如图2和图4所示,轴套126套设于轴体部1221远离接触部1222的一端上,且轴套126还设于主体部1211背离接触部1222的一侧,并位于表芯组件110内。其中,轴套126可随轴体部1221滑动,并可在轴体部1221向表芯组件110外滑动后与主体部1211相卡接,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轴体部1221从主体部1211内脱出。同时,轴套126背离主体部1211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槽1261,且轴体部1221远离接触部1222的端部还可以与安装槽1261的底壁齐平设置,或凹于安装槽1261的底壁设置。缓冲垫125位于轴套126背离主体部1211的一侧,并位于安装槽1261内,以通过轴套126与轴体部1221远离接触部1222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轴套126和轴体部1221远离接触部1222的一端可以通过螺纹配合进行固定,且缓冲垫125可以通过粘胶固定于安装槽1261内。
可选地,接触部1222连接轴体部1221的一侧还开设有避让槽1204,且轴体部1221远离表芯组件110的一端与避让槽1204的底壁连接。其中,避让槽1204可以容纳套管121靠近接触部1222的端部(也即是延伸部1212),且避让槽1204的底壁还与延伸部1212间隔设置,以预留出用户按压接触部1222滑动所需的避让空间,从而避免延伸部1212影响到接触部1222滑动。
可选地,旋钮组件120还设有位于避让槽1204内的润滑件127。如图4所示,润滑件127可以与避让槽1204的内壁相贴合,且润滑件127还围绕延伸部1212设置,并位于延伸部1212和避让槽1204的侧壁之间。同时,润滑件127贴合于避让槽1204底壁上的部分区域还与延伸部1212间隔设置,以预留出用户按压接触部1222滑动所需的避让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润滑件127具体由PEEK(聚醚醚酮)材料制成,其在延伸部1212和避让槽1204侧壁之间可以起到耐磨和润滑的作用。
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件123设于轴体部1221和主体部1211之间,并位于第一环形槽1203a内,且第一密封件123还分别与第一环形槽1203a的底壁和主体部1211相抵接。其中,第一密封件123还围绕轴体部1221设置,且第一密封件123具体可以为防水O型圈。同时,第一密封件123的材质可以为氟橡胶,其在轴体部1221和主体部1211之间可以起到防水和密封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23和主体部1211产生的干涉量可以为0.075mm。
可选地,为了减少用户拧动或按压接触部1222的阻力,第一密封件123上还可以涂覆有润滑油脂,使得轴体部1221在相对于主体部1211转动时更加润滑。
第二密封件124也设于轴体部1221和主体部1211之间,并位于第二环形槽1203b和凹槽1202内,且第二密封件124还分别与第二环形槽1203b的底壁和凹槽1202的底壁相抵接。其中,第二密封件124也围绕轴体部1221设置,且第二密封件124也可以为防水O型圈。同时,第二密封件124的材质也可以为氟橡胶,其在轴体部1221和主体部1211之间可以起到防水和密封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的形状尺寸相同,且第二密封件124与主体部1211产生的干涉量可以为0.045mm,使得第二密封件124与主体部1211产生的抵接力可以小于第一密封件123与主体部1211产生的抵接力。
通过上述设置,旋钮组件120可以利用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封堵轴体部1221和主体部1211之间的空隙,以起到防水和密封的作用,从而满足5ATM的防水标准。同时,通过在通孔1201的内壁上开设容纳第二密封件124的凹槽1202,可以利用凹槽1202扩大套管121和活动件122之间的空隙,以在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相抵接时减少第二密封件124发生的形变量,也即是减少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的干涉量,从而达到降低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的目的。如此,相较于第一密封件123和主体部1211产生的抵接力与第二密封件124和主体部1211产生的抵接力相同的方案,可以降低轴体部1221相对于主体部1211转动产生的摩擦力,以提高轴体部1221的转动顺滑性,从而避免因摩擦力大而给用户带来偏硬或偏紧的转动手感。在本实施例中,旋钮组件120可以同时满足5ATM防水和旋转扭力2.5gf.cm以内的要求。
可选地,除了采用在通孔1201内壁上开设凹槽1202的方案外,也可以对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进行改变,以满足第一密封件123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大于第二密封件124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的要求。例如,第一密封件123的外径可以设计到大于第二密封件124的外径,且第一密封件123与主体部1211的干涉量可以为0.075mm,而第二密封件124与主体部1211的干涉量可以为0.045mm。如此设置,可以利用第二密封件124的外径小于第一密封件123的外径,减少第二密封件124和主体部1211抵接发生的形变量,以降低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从而提高轴体部1221的转动顺滑性。
本申请提供的旋钮组件120,通过在转动连接的套管121和活动件122之间设置分别与套管121和活动件122相抵接的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使得旋钮组件120可以利用第一密封件123和第二密封件124对套管121和活动件122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封堵,以提高装有旋钮组件120的手表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23与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大于第二密封件124与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相较于第一密封件123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与第二密封件124和套管121产生的抵接力相同的方案,能够降低套管121和活动件122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小活动件122转动所需的扭力,进而提高活动件122的转动顺滑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套管、穿设于所述套管并与所述套管转动连接的活动件、位于所述套管和所述活动件之间,并套设于所述活动件上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与所述套管相抵接,且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大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围设有供所述活动件穿设的通孔;其中,
所述通孔的内壁开设有环绕所述活动件设置的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还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套管的周侧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槽,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环形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还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平行于为所述活动件进行转动的轴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轴体部及与所述轴体部一端连接的接触部;其中,
所述轴体部穿设于所述套管,且所述轴体部朝向所述套管的周侧开设有所述环形槽;所述接触部被配置为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轴体部相对于所述套管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且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背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轴体部的一侧还开设有避让槽,且所述轴体部的一端位于所述避让槽内;其中,
所述套管靠近所述接触部的端部位于所述避让槽内,并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避让槽内的润滑件;其中,
所述润滑件围绕所述套管位于所述避让槽内的端部设置,并位于所述套管和所述避让槽的侧壁之间,且所述润滑件和所述套管还在所述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轴体部远离所述接触部一端连接的缓冲垫,且所述缓冲垫还位于所述轴体部的滑动路径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轴体部远离所述接触部一端上的轴套,且所述轴套还位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侧;其中,
所述轴套被配置为在随所述轴体部滑动后与所述套管相卡接,以避免所述轴体部从所述套管内脱出;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轴套背离所述套管的一侧上,并通过所述套管与所述轴体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连接。
12.一种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头包括:表芯组件及旋钮组件,且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套管、活动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
所述套管插设于所述表芯组件上,并连通所述表芯组件内外;所述活动件穿设于所述套管,并通过所述套管插设于所述表芯组件内,且所述活动件还与所述套管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套设于所述活动件上,且均位于所述套管和所述活动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与所述套管相抵接,且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大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套管产生的抵接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芯组件内设有按键开关,所述活动件还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活动件进行转动的轴方向;其中,
所述按键开关位于所述活动件的滑动路径上,并被配置为在受所述活动件抵推后触发电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和所述表芯组件的外侧壁之间还设有防水垫片,且所述防水垫片分别与所述套管和所述表芯组件相抵接。
15.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2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头及表带;其中,所述表带与所述表芯组件连接。
CN202320472233.6U 2023-03-10 2023-03-10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9590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2233.6U CN219590678U (zh) 2023-03-10 2023-03-10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2233.6U CN219590678U (zh) 2023-03-10 2023-03-10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0678U true CN219590678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0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2233.6U Active CN219590678U (zh) 2023-03-10 2023-03-10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0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42256A (en) Wristband having embedd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mbers for a wrist-mountabl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666157B (zh) 开关装置及表
CN204515350U (zh) 壳体结构以及钟表壳体
WO2021135613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3552795B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9590678U (zh) 旋钮组件、表头及可穿戴设备
US9709955B2 (en) Switch device and timepiece
CN112273807B (zh) 可穿戴设备
JP6913304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CN107808599B (zh) 柔性显示装置
WO2023246624A1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12189954B (zh) 可穿戴设备
WO2023070814A1 (zh) 可穿戴设备
CN109431015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276168U (zh) 一种手镯
CN208971746U (zh) 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
CN107887217B (zh) 旋钮防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12242265A (zh) 按键组件及智能腕戴设备
CN212661276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表带及腕带设备
JPH11109057A (ja) 外部操作装置、外部操作装置を有する時計及び外部操作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216749670U (zh) 可穿戴设备的按键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217885275U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装置和手表
CN217880005U (zh) 手表外壳以及手表
CN21404781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2075729A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