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6891U - 连廊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6891U
CN219586891U CN202320792158.1U CN202320792158U CN219586891U CN 219586891 U CN219586891 U CN 219586891U CN 202320792158 U CN202320792158 U CN 202320792158U CN 219586891 U CN219586891 U CN 219586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vestibule
corridor
gallery
prese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21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金威
吴亮亮
张丹富
刘宇航
赵星辰
刘刚
吴诚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21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6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6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6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廊结构,包括:第一连廊、支撑胎架组件以及第二连廊。第一连廊沿预设方向延伸,且第一连廊用于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支撑胎架组件连接在第一连廊的顶部;第二连廊沿预设方向延伸,且第二连廊用于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第二连廊与第一连廊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第二连廊设置在第一连廊的上方;其中,当第一连廊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时,第二连廊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并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上被提升至预设安装位置。本申请的连廊结构能够缩短整体工程的工期。

Description

连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廊结构。
背景技术
连廊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接构筑物,用于方便两个塔楼之间的联系,随着现代建筑形体的日趋复杂,连廊结构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用于连接两个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且在两个高层建筑结构之间通常设计有连廊结构,以使两个高层建筑结构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传统的连廊结构在进行安装时,通常需要将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楼层施工完毕之后,在地面上先对高位连廊进行拼装并提升至高位连廊的安装位置,再在地面上进行低位连廊的拼装以及提升,如此,连廊整体施工时间相对滞后,且影响连廊下部结构施工,对整体工程的工期存在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廊结构,能够缩短整体工程的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包括:第一连廊,所述第一连廊沿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廊用于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支撑胎架组件,所述支撑胎架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第二连廊,所述第二连廊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廊用于连接在两个所述塔楼之间,所述第二连廊与所述第一连廊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廊的上方;其中,当所述第一连廊安装于两个所述塔楼之间时,所述第二连廊能够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并能够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被提升至预设安装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支撑胎架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胎架,多个所述支撑胎架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当所述第二连廊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时,每个所述支撑胎架均能够与所述第二连廊的支撑受力处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支撑胎架设有支撑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加强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上,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连廊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时,所述支撑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连廊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加强部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上,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第一连廊设有第一底梁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梁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以及所述第一顶梁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顶梁位于所述第一底梁的上方;
其中,所述支撑胎架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顶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第一连廊还设有多个第二支撑加强部,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加强部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加强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底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加强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顶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第一连廊还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斜支撑部以及第二斜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底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顶梁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斜支撑部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廊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斜支撑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斜支撑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部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斜支撑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第二连廊包括第二底梁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梁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顶梁,所述第二顶梁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梁的上方;
其中,当所述第二连廊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时,所述第二底梁能够与所述支撑胎架组件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第二连廊还包括连接柱以及第三支撑加强部,所述第二连廊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柱以及多个所述第三支撑加强部,且所述第二连廊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两侧的多个所述连接柱均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廊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两侧的多个所述第三支撑加强部均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任意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
其中,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所述第三支撑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所述第二连廊还包括第一吊装加固部以及第二吊装加固部,所述第一吊装加固部与所述第二吊装加固部沿所述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廊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吊装加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所述第二吊装加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在上述的连廊结构中,当第一连廊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后,能够在第一连廊的顶部安装支撑胎架组件,支撑胎架组件能够用于支撑第二连廊,以使得第二连廊可以在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当第二连廊在支撑胎架组件上拼装完成后,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提升,以使第二连廊提升至预设安装位置,并将第二连廊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如此,即可在对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低楼层施工完的同时将第一连廊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随着塔楼的连廊相关高楼层施工完成即可将第二连廊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则不需要在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楼层均施工完毕后再对两个连廊进行安装,则能够大大缩短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廊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B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第一连廊;110-第一底梁;120-第一顶梁;130-第二支撑加强部;140-第一连接部;150-第二连接部;160-第一斜支撑部;170-第二斜支撑部;
200-支撑胎架组件;210-支撑胎架;211-支撑部;212-第一支撑加强部;213-防护部;
300-第二连廊;310-第二底梁;320-第二顶梁;330-连接柱;340-第三支撑加强部;350-第一吊装加固部;351-第一加固部;352-第二加固部;360-第二吊装加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连廊结构,包括:第一连廊100、支撑胎架组件200以及第二连廊300。
具体地,第一连廊100沿预设方向延伸,且第一连廊100用于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支撑胎架组件200连接在第一连廊100的顶部;第二连廊300沿预设方向延伸,且第二连廊300用于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第二连廊300与第一连廊100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第二连廊300设置在第一连廊100的上方;其中,当第一连廊1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时,第二连廊300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并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被提升至预设安装位置。
更具体地,第一连廊100以及第二连廊300均为拼装结构,当需要将第一连廊100以及第二连廊300进行提升时,需要将第一连廊100以及第二连廊300进行现场拼装,随后在进行提升,现场拼装的连廊结构能够节省运输空间以及运输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为图2中x所指的方向。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预设安装位置为第二连廊3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工程的设计选择在不同高度的楼层安装第一连廊100。
在上述的连廊结构中,当第一连廊1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后,能够在第一连廊100的顶部安装支撑胎架组件200,支撑胎架组件200能够用于支撑第二连廊300,以使得第二连廊300可以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拼装完成后,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提升,以使第二连廊300提升至预设安装位置,并将第二连廊3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如此,即可在对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低楼层施工完的同时将第一连廊1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随着塔楼的连廊相关高楼层施工完成即可将第二连廊3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则不需要在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楼层均施工完毕后再对两个连廊进行安装,则能够大大缩短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
参照图2、图3所示,支撑胎架组件200包括多个支撑胎架210,多个支撑胎架210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廊100的顶部,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每个支撑胎架210均能够与第二连廊300的支撑受力处接触。
由于每个支撑胎架210均能够与第二连廊300的支撑受力处接触,因此,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廊100顶部的多个支撑胎架210能够给第二连廊300提供支撑力,则能够将第一连廊100的重力在预设方向上通过多个支撑胎架210均匀传递给第一连廊100,防止第二连廊300在安装时对第一连廊100产生局部应力,影响第一连廊1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多个支撑胎架210对第二连廊300进行支撑能够避免单个支撑胎架210对第二连廊300产生局部应力,从而避免对第二连廊300的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参照图3所示,支撑胎架210设有支撑部211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加强部212,支撑部211沿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廊100的顶部上,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另一端与支撑部211连接;其中,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支撑部211能够与第二连廊300接触。
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支撑部211用于支撑第二连廊300,以防止第二连廊300在安装时对第一连廊100产生局部应力,影响第一连廊100的结构稳定性。由于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廊100的顶部,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另一端与支撑部211连接,因此,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第一支撑加强部212能够给支撑部211提供支撑力,以提高支撑部211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支撑胎架210能够更好地支撑第二连廊300。
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支撑胎架210还包括防护部213,防护部213沿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且防护部213与支撑部2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当支撑胎架210连接在第一连廊100的顶部时,防护部213能够与第一连廊100的顶部接触;其中,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一端连接在防护部213远离第一连廊100的一侧上,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另一端与支撑部211连接。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210上进行拼装时,防护部213能够减小第一支撑加强部212对第一连廊100所产生的局部应力。
继续参照图3所示,第一支撑加强部212有多个,多个支撑加强部沿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一端均连接在第一连廊100的顶部上,每个第一支撑加强部212的另一端均与支撑部211连接。
如此,多个支撑加强部能够加强对支撑部211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支撑胎架210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支撑胎架210能够更好地支撑第二连廊300。
继续参照图2、图3所示,第一连廊100设有第一底梁110以及与第一底梁110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顶梁120,第一底梁110以及第一顶梁120均沿预设方向延伸,且第一顶梁120位于第一底梁110的上方;其中,支撑胎架组件200连接在第一顶梁120上。
如此,当第一连廊100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时,能够将支撑胎架组件200设置在第一顶梁120上,以使第二连廊300后续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以及提升,即可在对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低楼层施工完的同时将第一连廊1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随着塔楼的连廊相关高楼层施工完成通过支撑胎架组件200的作用将第二连廊300安装于两个塔楼之间,则不需要在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楼层均施工完毕后再对两个连廊进行安装,则能够大大缩短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
参照图2所示,第一连廊100还设有多个第二支撑加强部130,多个第二支撑加强部130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支撑加强部130的一端均与第一底梁110连接,每个第二支撑加强部130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顶梁120连接。
如此,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第二支撑加强部130能够为第一顶梁120提供支撑作用,以增强第一连廊100的结构稳定性,以保证第一连廊100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第二连廊300拼装时的受力要求,同时,多个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加强部130能够进一步地加强第一连廊100沿预设方向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满足第二连廊300拼装时的受力要求。
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连廊100还设有第一连接部140、第二连接部150、第一斜支撑部160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第一连接部140与第二连接部150沿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部140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150的一端均与第一底梁110连接,第一连接部14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150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顶梁120连接,第一斜支撑部160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廊100的两端,且第一斜支撑部160的一端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部140连接,第一斜支撑部16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部150连接。
当第一连廊100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时,第一连接部140沿预设方向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个塔楼连接,第二连接部150沿预设方向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个塔楼连接。由于第一斜支撑部160的一端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部140连接,第一斜支撑部16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部150连接,则第一斜支撑部160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能够为第一连接部140以及第二连接部150提供支撑作用,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第一斜支撑部160以及第二斜支撑部170能够提高第一连廊100与两个塔楼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第一连廊100与两个塔楼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连廊300包括第二底梁310以及与第二底梁310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顶梁320,第二顶梁320设置于第二底梁310的上方;其中,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第二底梁310能够与支撑胎架组件200接触。
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与第二连廊300的第二底梁310接触的支撑胎架组件200能够为第二连廊300提供支撑力,以使得第二连廊300能够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并提升。如此,便能够在第一连廊100上将第二连廊300提升至预设安装位置,则不需要在两个塔楼的连廊相关楼层均施工完毕后再对两个连廊进行安装,则能够大大缩短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
参照图2所示,第二连廊300还包括连接柱330以及第三支撑加强部340,第二连廊300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柱330以及多个第三支撑加强部340,且第二连廊300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两侧的多个连接柱330均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连廊300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两侧的多个第三支撑加强部340均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任意两个连接柱330之间;其中,连接柱3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底梁310与第二顶梁320上,第三支撑加强部34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底梁310与第二顶梁320上。
由于连接柱3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底梁310与第二顶梁320上,且第二连廊300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两侧的设置有多个连接柱330,则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拼装时,能够通过连接柱330来满足第二顶梁320的拼装受力需求,以使得第二顶梁320能够被连接柱330支撑,避免第二顶梁320的中部发生弯曲变形。同时,由于多个第三支撑加强部340均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任意两个连接柱330之间,且三支撑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底梁310与第二顶梁320上,则第三支撑加强部340能够进一步地为第二顶梁320提供支撑力,以使得第二连廊300具有更强的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所示,第二连廊300还包括第一吊装加固部350以及第二吊装加固部360,第一吊装加固部350与第二吊装加固部360沿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二连廊300的两端,且第一吊装加固部35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底梁310与第二顶梁320上,第二吊装加固部36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底梁310与第二顶梁320上。
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加固部350与第二吊装加固部360沿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二连廊300在提升过程中的应力以及变形较大位置。
如此,当第二连廊300在支撑胎架组件200上进行提升时,沿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二连廊300两端的第一吊装加固部350以及第二吊装加固部360能够减小第二连廊300在提升过程中所受到的局部应力,同时减小第二连廊300在提升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提高第二连廊3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加固部350包括第一加固部351以及第二加固部352,第二吊装加固部360包括第三加固部(未示出)以及第四加固部(未示出);其中,第一加固部35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顶梁320以及第二底梁310上,第二加固部35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顶梁320以及第二底梁310上,且第一加固部351与第二底梁310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加固部352与第二底梁310连接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三加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顶梁320以及第二底梁310上,第四加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顶梁320以及第二底梁310上,且第三加固部与第二底梁310连接的一端以及第四加固部与第二底梁310连接的一端相互连接。
如此,第一加固部351与第二加固部352形成“V形”加固结构,第三加固部与第四加固部形成“V形”加固结构,则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加固结构,以使得第二连廊300在提升时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提高。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廊,所述第一连廊沿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廊用于连接在两个塔楼之间;
支撑胎架组件,所述支撑胎架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
第二连廊,所述第二连廊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廊用于连接在两个所述塔楼之间,所述第二连廊与所述第一连廊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廊的上方;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廊安装于两个所述塔楼之间时,所述第二连廊能够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并能够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被提升至预设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胎架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胎架,多个所述支撑胎架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当所述第二连廊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时,每个所述支撑胎架均能够与所述第二连廊的支撑受力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胎架设有支撑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加强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上,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连廊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时,所述支撑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连廊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加强部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连廊的顶部上,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加强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廊设有第一底梁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梁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顶梁,所述第一底梁以及所述第一顶梁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顶梁位于所述第一底梁的上方;
其中,所述支撑胎架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顶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廊还设有多个第二支撑加强部,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加强部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加强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底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加强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顶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廊还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斜支撑部以及第二斜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底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顶梁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斜支撑部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廊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斜支撑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斜支撑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部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斜支撑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廊包括第二底梁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梁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顶梁,所述第二顶梁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梁的上方;
其中,当所述第二连廊在所述支撑胎架组件上进行拼装时,所述第二底梁能够与所述支撑胎架组件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廊还包括连接柱以及第三支撑加强部,所述第二连廊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柱以及多个所述第三支撑加强部,且所述第二连廊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两侧的多个所述连接柱均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廊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两侧的多个所述第三支撑加强部均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在任意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
其中,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所述第三支撑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廊还包括第一吊装加固部以及第二吊装加固部,所述第一吊装加固部与所述第二吊装加固部沿所述预设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廊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吊装加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所述第二吊装加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上。
CN202320792158.1U 2023-04-07 2023-04-07 连廊结构 Active CN219586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2158.1U CN219586891U (zh) 2023-04-07 2023-04-07 连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2158.1U CN219586891U (zh) 2023-04-07 2023-04-07 连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6891U true CN219586891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2158.1U Active CN219586891U (zh) 2023-04-07 2023-04-07 连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6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195B (zh) 栅格型托板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19586891U (zh) 连廊结构
CN208430715U (zh) 一种插孔焊接预制装配式钢架混凝土楼梯
CN110107095A (zh) 高空大跨度钢桁架的安装方法
CN214246565U (zh) 脚手架支撑平台及高空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
CN102259794B (zh) 整体组合式吊车梁的安装方法
CN212716033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CN106065713B (zh) 可实现无脚手架现浇混凝土的模板架
CN217975538U (zh) 一种限高空间内安装钢梁固定装置
CN213234454U (zh)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
CN220564058U (zh) 一种利用电梯井道安装施工电梯的新型轨道梁
CN215368341U (zh) 一种大跨度轻质预制楼梯
CN219012105U (zh) 一种应用大跨度门式刚架的轻钢厂房
CN216275800U (zh) 一种永临结合十字钢箱梁塔吊基础结构
CN220950728U (zh) 一种汽车坡道处钢结构施工电梯基础
CN219973501U (zh) 一种预制化钢结构建筑模块
CN218668666U (zh) 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柱加固结构
CN220998959U (zh) 大跨度大门钢桁架整体提升吊装机构
CN214993188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且周转率高的智能模板结构
CN216948748U (zh) 一种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横梁结构
CN209975382U (zh) 一种桥梁梁板的加固结构
CN216616279U (zh) 带吊车梁的钢结构厂房上段柱柱间支撑结构
CN220746552U (zh) 一种拱桥
CN219839942U (zh) 一种索塔侧壁上的钢结构电梯基础结构
CN220167142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建筑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