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0061U -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0061U
CN219580061U CN202320089572.6U CN202320089572U CN219580061U CN 219580061 U CN219580061 U CN 219580061U CN 202320089572 U CN202320089572 U CN 202320089572U CN 219580061 U CN219580061 U CN 219580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shing
ash
pipe
pla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95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文学
杨纪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Lvdia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Lvdia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Lvdia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Lvdia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95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0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0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0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包括旋流混合反应池和设于其内部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自冲灰沉淀槽机构、过滤式清水槽及清灰机构;废水混合液从通入管注入,依次流过最内层旋流管、中间旋流管和最外层旋流管,最终流入反应池体内部,通过每层的旋流叶片进行旋流;反应池体内部的废水混合液经过反应、沉淀后的沉淀物下落后由斜板冲灰组件接收,通过高压喷水进行快速的向下冲洗;其中,通过消泡支管连接消泡喷头对反应池体表面的泡进行消除;由斜板冲灰组件冲洗的沉淀物直接落入自冲灰沉淀槽单元中,再通过冲灰系统进行周期性的冲洗;最后通过清灰机构对排污出口进行周期性的冲洗,防止堵塞,并加速沉积物的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背景技术
污泥反应池体作为冶金、浮选行业的一个核心构筑物,是实现水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设备,其主要由反应池体和耙式刮泥机构成,用于污泥浓缩。其运行原理是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水,用水泵把它抽放到反应池体,通过投加混凝剂实现尾水净化。产生的净水通过反应池体上部的集水槽回流至清水池,产生的污泥通过耙式刮泥机汇集到反应池体底部排污出口,然后通过污泥泵输送至加压过滤机。
目前,污泥反应池体的运行主要存在一下弊端:1:由于实行泵后管道加药,导致混凝剂在水中混合不均匀,絮凝反应不完全,既浪费药剂,又不能使水澄清,严重影响水的循环利用。2:由于浮选工艺要求,需要一定剂量浮选剂,导致尾水中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气泡表面含有微小固体颗粒,大量气泡漂浮在水上面,通过集水槽堰板流入清水池,同样影响水的循环利用。3:由于进水采用管道直接输送至反应池体中央区域,这样导致水在沉降过程中会走短路,沉淀时间大大缩短,达不到应有沉淀效果,从而影响水质。4:由于反应池体没有设置过滤装置,导致来不及沉淀的细小悬浮物进入清水池,同样也影响水质,进而影响浮选质量。5:由于采用耙式刮泥机刮泥,当污泥量增大或抽送不及时,会导致刮泥机不能正常运行---俗称“压耙子”,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针对目前状况,怎样找到一种水处理工艺能够解决上述弊端成为必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将旋流混合装置结合在反应沉淀池中,进行充分反应后再进行沉淀处理,最终的沉积物排放出去,净化后的清水再经过过滤后外排,结构简单,沉淀速率快,大大提供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包括旋流混合反应池和设于其内部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自冲灰沉淀槽机构、过滤式清水槽及清灰机构;
所述的旋流混合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体,反应池体的上边沿内侧设有环形集水槽,反应池体的中心位置竖向布置通入管,反应池体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排污出口;
所述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多级循环套管和多级旋流板,循环套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外,且多级循环套管与通入管同心设置;通入管和相邻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每相邻两个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二级混流道、N级混流道;通入管的一端设有进口,通入管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循环套管的相应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一级混流道、二级混流道和N级混流道内设有围绕通入管和/或循环套管外壁设置的旋流板,每个混流道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二级或多级旋流板,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
所述的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包括消泡组件、斜板冲灰组件和主供水管,主供水管呈环形管道,设于反应池体的上边沿内围侧,主供水管的上侧间隔设有多根一级支管,一级支管通过三通接口分别连通一根消泡支管和一根冲灰支管;所述的消泡组件包括环形阻挡板和消泡喷头,环形阻挡板设于反应池体的集水槽上边沿内侧,消泡喷头连通消泡支管;所述的斜板冲灰组件由多个梯形结构的斜板冲灰单元组合而成,斜板冲灰单元的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倾斜设置,且斜板冲灰组件呈锥台状结构设于反应池体内部;
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机构由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组合而成,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围成倒置的锥台状沿反应池体池底铺设,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外端高于内端,倾斜设置,内端为敞开状,且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内端围成一个流泥孔,流泥孔对接反应池体的排污出口;
所述的过滤式清水槽包括过滤体、多个调向三通和反向冲水管路30,过滤体环形设于集水槽的下方,集水槽连通有外排口,多个调向三通均匀的间隔设于集水槽底板上;
所述的清灰机构包括清灰主供管、副供管和清灰喷头,清灰主供管架设于排污出口处,清灰主供管的下方均匀间隔分布有多根副供管,副供管的末端设有清灰喷头。
所述通入管的上端高于最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且通入管的上端设为进口;通入管的下端管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的一级混流道对应的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依次交替高低设置,N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为出口;所述的旋流板由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多个旋流叶片组成,旋流叶片呈风扇叶状,多个旋流叶片倾斜间隙排列安装在内支撑筒和外支撑筒之间,且同一混流通道内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旋流板的旋向相反。
所述的斜板冲灰单元包括上端开口的梯形底槽和沉淀清灰板,沉淀清灰板由多块梯形封板由上而下依次叠压设置,多块梯形封板的面积由小到大,形成整块盖板,沉淀清灰板与梯形底槽之间形成的腔体成为储水腔;同时,上一块封板的下边沿叠压在下一块封板的上边沿上方,且设有间隙,上下两块封板的间隙对接缝形成喷射口;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用于连通冲灰支管。
所述的沉淀清灰板或者采用一整块盖板,盖板上由上而下开设有多条平行的条状喷吹口,喷吹口的喷吹方向沿着沉淀清灰板上表面向下;所述的喷吹口的下边沿着沉淀清灰板向槽腔内凹陷,形成平滑喷射口;所述的消泡喷头采用圆柱体喷头,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喷头体,喷头体水平设置,喷头体连通消泡支管,喷头体的前端部水平设有多排喷水孔,多排喷水孔所在圆柱面对应的夹角范围为:0<β<90°;且每个喷水孔的中心轴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
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由多个U型槽围绕排污出口等角度分布在反应池体底板上沿径向分布, U型槽由U型支撑架和内部铺设的弧形板构成;U型槽内部由中心至外围依次设有第1阶、2阶、3阶、4阶……N阶冲洗层,且第1阶、2阶、3阶、4阶……N阶冲洗层对应设置有1、2、4、8……2n条冲洗道, 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均匀并排分布;还包括冲灰系统,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冲灰管和多个选向三通,每个冲洗道对应设置一根冲灰水管,同一阶冲洗层中每相邻的两根冲灰水管的内端均连接到一个选向三通的进水端,选向三通的出水端连通内侧阶冲洗层的冲灰水管的外端,最外阶冲洗层对应的冲灰管的外端用于连接净水端。
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喷头式冲灰系统时,冲灰系统包括多根主管道、多根支管和多个喷头,多根主管道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上方,每根主管道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主管道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主管道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主管道上,最内层的主管道前端封闭;每根主管道的下侧分别安装若干支管,每个支管的末端安装球冠型冲灰喷头或圆柱形冲灰喷头,喷头的喷吹方向沿径向断面由宽到窄,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同一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安装的喷头一起喷吹煤泥至浓缩池的排污出口;所述的喷头式冲灰系统还包括多个倾斜盖板,倾斜盖板呈倾斜状安装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之间留有间隙,每根支管穿过倾斜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伸入到自冲灰沉淀槽内部。
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组合式冲灰管系统时,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多节喷管,多根多节喷管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内部,每根多节喷管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多节喷管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多节喷管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多节喷管上,最内层的多节喷管前端封闭;所述的多节喷管包括多节输喷管,多节输喷管由后向前直径逐级变小,相邻两节输喷管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螺接或者焊接或者粘结的方式组合;输喷管的管身上开设有多个冲灰孔;且变径喷盘的截面环片上设有若干大小直径不同、喷射方向为发散式喷射的喷射孔;当相邻两节输喷管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螺接时,变径喷盘的外围设有外螺纹,与后部输喷管相螺接,变径喷盘的内围设有内螺纹,与前部的输喷管相螺接;所述的组合式冲灰管系统还包括多个密封翻转板,多个密封翻转板间隔架设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当处于非冲灰状态时,每个密封翻转板处于自然竖直状态;当处于自冲灰状态时,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的前后叠压,即前密封翻转板的后边沿压在后密封翻转板的前边沿上,此时的自冲灰沉淀槽上端口处于密封状态;密封翻转板的宽度与自冲灰沉淀槽宽度相匹配,密封翻转板的左右两侧通过耳轴活动架设在自冲灰沉淀槽壁上。
所述的选向三通包括T形连通的进水通管和出水通管,进水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为两个进水口,出水通管的一端与进水通管连通,设为连通端,另一端设为出水口;进水通管内壁,且与出水通管连通位置的对立侧设有可左右摆动的选向板,当一端进水口通水时,选向板的活动边与进水通管和出水通管的连通对接位置相抵触。
所述调向三通包括主通管和反冲管,所述主通管的下端为过滤水进口端,过滤水进口端连通过滤体,主通管的上端为过滤水出口端,过滤水出口端设于集水槽内部,主通管的管身与反冲管的一端连通,在主通管与反冲管对接口的上边沿位置设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翻转导向板,翻转导向板绕转轴进行转动;当反冲洗未启动时,翻转导向板处于自然垂落状态,翻转导向板通过下限位口定位,主通管连通,形成过滤管路;当反冲洗启动时,翻转导向板向主通管内翻转时,翻转导向板通过上限位口定位,翻转导向板在45°-90°之间进行定位,反冲管和主通管的下部管身连通,形成反冲洗管路;所述的反向冲水管路30包括主供管和多根分支管,多根分支管一端连接主供管,另一端连通反冲管;所述的调向三通还包括翻转导向板拉簧,拉簧一端固定于反冲管内壁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翻转导向板上;当所述翻转导向板定位于45°-89°时,翻转导向板呈椭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斜切口状套筒嵌设在主通管的过滤水进口端,斜切角度与翻转导向板定位角度一致,翻转导向板与套筒下边沿抵触;当所述翻转导向板定位于90°时,翻转导向板呈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正切口状套筒嵌设在主通管的过滤水进口端,翻转导向板与套筒下边沿抵触。
所述过滤体采用多个独立的过滤箱,通过支撑托间隔的安装在集水槽底板下方,每个过滤箱内连通一个主通管的过滤水进口端;所述的过滤箱采用型材制作成立方体或者圆柱体形状的骨架,骨架外围设过滤网,过滤网采用纤维编织的多孔滤网,或者采用栅条制作的栅条网;所述的支撑托包括一对L形支撑架,支撑架的竖向板固定在集水槽、反应沉淀池内壁上,支撑架的横向板作为托板,支撑过滤箱。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在旋流板塔的基础上进行了原理性和结构上创新改进,采用循环套管的形式,形成截面呈蛇形的流道,并在流道中设置旋流板,在不增加动力的基础上,利用液体输送动力,在每一段封闭流道中都能够在旋流叶片的作用下发生旋流,使流体的扰动增加,紊流适度,混合快速且均匀,混凝效果优异。
进一步的,相邻两段封闭流道中的旋流叶片旋向相反,从而增加了紊流效果和扰动程度,具有更进一步的强化优势,使得混凝剂与污水混合更充分,反应更快更完善。
进一步,由于循环套管管径的依次递增,使得混流通道的断面积自内而外依次增大,污水通过的流速逐步放缓,更加有利于悬浮物的絮凝沉淀。
(2) 本实用新型集水槽内围设置消泡组件,当絮凝反应的煤泥水通过时,煤泥水上部漂浮的气泡通过消泡组件的运行将其消掉,保证了水质的稳定;同时,含有悬浮物的煤泥水被环形阻挡板挡住,不能直接水平进入集水槽,而是在集水槽的下端通过后,再缓慢上升进入集水槽,这样就增加了沉淀时间,进一步保证了处理效果。
进一步,通过周期性的自动清洗沉淀清灰板上面的煤泥,循环性的喷洒环形集泡管挡住的气泡,实现安全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自冲灰沉淀槽,其特殊的结构组合方式和运行原理,保证了冲灰系统有序进行;其次,组合式多节喷管特殊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沉淀下来的煤泥刚好把其包围,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多节喷管就形成了一个导流通道,更有利于把煤泥冲走;再者,选向三通相连接,由于选向三通特殊的结构,工作时既不需要动力,又不需要附属机构,实现了节能、省力的双重效果;同时,由于密封翻转板和倾斜盖板的应用,保证在冲灰的时候,沉淀的煤泥不会二次飘起;综上所述,该装置把煤泥浓缩池底部沉淀下来的煤泥冲到中心集泥区,从而更换掉耙式刮泥机,彻底解决“压耙子”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将过滤式净水槽安装在煤泥浓缩池池壁的上端,当流经斜板沉淀的水通过本本装置时,对水中来不及沉淀的细小悬浮物进行拦截过滤,进一步保证水的处理效果,当水循环利用时,确保了精煤、中煤的质量和产量;其次,调向三通的安装应用,改变了反冲和正常通水的矛盾,翻转导向板在拉簧的作用下,自由改变水的流通方向,不需要其他动力和辅助阀门,即省力又节能;再者,电磁阀的安装应用,通过设置特定的程序,保证了反冲和通水的有序进行,进而确保了正常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的旋流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的圆柱形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板冲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板冲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组合式冲灰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球冠形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喷头式冲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清洗管路中的多节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5中的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选向三通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清水槽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清水槽的侧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清水槽的调向三通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清水槽的调向三通的结构示意图二。
反应池体1;集水槽2;通入管3;排污出口4;循环套管5;旋流板6;主供水管7;一级支管8;消泡支管9;冲灰支管10;阻挡板11;消泡喷头12;梯形底槽13;沉淀清灰板14;U型槽15;选向三通16;主管道17;分支管18;冲灰喷头19;倾斜盖板20;多节喷管21;输喷管21-1;变径喷盘21-2;冲灰孔21-3;喷射孔21-4;密封翻转板22;过滤体23;调向三通24;外排口25;支撑托26;清灰主供管27;副供管28;清灰喷头2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定义以朝向反应池体1的中心轴为内,反之为外。且以朝向反应池体1的中心轴为前、反之为后。本实用新型以旋流混合反应池中心为内,远离中心侧为外,以旋流混合反应池中心为前,远离中心侧为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旋流混合反应池和设于其内部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自冲灰沉淀槽机构、过滤式清水槽及清灰机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旋流混合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体1,反应池体1的上边沿内侧设有环形集水槽2,反应池体1的中心位置竖向布置通入管3,反应池体1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排污出口4。所述通入管3的上端高于最内层循环套管5-1的上端,且通入管3的上端设为进口;通入管3的下端管壁上设有连通孔。
所述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多级循环套管5和多级旋流板6,循环套管5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5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3外,且多级循环套管5与通入管3同心设置;通入管3和相邻循环套管5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X,每相邻两个循环套管5之间的间隔空间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二级混流道Y、N级混流道;通入管3的一端设有进口,通入管3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循环套管5的相应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5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5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一级混流道X、二级混流道Y和N级混流道内设有围绕通入管3和/或循环套管5外壁设置的旋流板6,每个混流道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二级或多级旋流板6,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5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
所述的一级混流道X对应的循环套管5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Y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5-1的上端,二级混流道Y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5-1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Y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5-3的上端,依次交替高低设置,N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5-3的上端为出口;所述的旋流板6由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多个旋流叶片组成,旋流叶片呈风扇叶状,多个旋流叶片倾斜间隙排列安装在内支撑筒和外支撑筒之间,且同一混流通道内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旋流板6的旋向相反。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循环套管5采用三级,设为内层循环套管5-1、中层循环套管5-2和外层循环套管5-3;多级旋流板6采用上下两阶,每阶旋流板6采用三级,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一级旋流板6-1、二级旋流板6-2和三级旋流板6-3。
循环套管5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5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3外,且三根循环套管5与通入管3同心设置;通入管3和内层循环套管5-1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X,内层循环套管5-1和中层循环套管5-2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二级混流道Y,中层循环套管5-2和外层循环套管5-3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三级混流道Z;通入管3的上端设有进口,通入管3的下端与内层循环套管5-1的下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5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5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如图3和图4所示,一级混流道X、二级混流道Y和三级混流道Z内设有围绕通入管3和/或循环套管5外壁设置的旋流板6,旋流板6由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多个旋流叶片组成,旋流叶片呈风扇叶状,多个旋流叶片倾斜间隙排列与内支撑筒和外支撑筒;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5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
所述的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包括消泡组件、斜板冲灰组件和主供水管7,主供水管7呈环形管道,设于反应池体1的上边沿内围侧,采用一个环状进水分配管,便于高压水源的连接,不用再采用独立的分配器,增加额外的配件费用。主供水管7的上侧间隔设有多根一级支管8,一级支管8通过三通接口分别连通一根消泡支管9和一根冲灰支管10;一级支管8上设有电磁阀,自动控制管道的开启,周期性的进行消泡和冲洗。所述的消泡组件包括环形阻挡板11和消泡喷头12,环形阻挡板11设于反应池体1的集水槽2上边沿内侧,消泡喷头12连通消泡支管9;本实用新型的消泡喷头12采用圆柱体喷头,圆柱体喷头在同体积的几何体中的喷射面积更大,因为本装置主要是针对大面积聚集在一起的泡体,所以,需要大面积的喷射,以达到快速、精准的消泡。如图9所示,圆柱体喷头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喷头体,喷头体水平设置,喷头体连通消泡支管9,喷头体的前端部水平设有多排喷水孔,多排喷水孔所在圆柱面对应的夹角范围为:0<β<90°;且每个喷水孔的中心轴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如此设计,是根据流体学原理,因为流体以45°喷射出去能够达到更大的冲击力,从而更好的击破泡体。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斜板冲灰组件由多个梯形结构的斜板冲灰单元组合而成,斜板冲灰单元的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倾斜设置,且斜板冲灰组件呈锥台状结构设于反应池体1内部。所述的斜板冲灰单元包括上端开口的梯形底槽13和沉淀清灰板14,沉淀清灰板14由多块梯形封板由上而下依次叠压设置,多块梯形封板的面积由小到大,形成整块盖板,沉淀清灰板14与梯形底槽13之间形成的腔体成为储水腔;同时,上一块封板的下边沿叠压在下一块封板的上边沿上方,且设有间隙,上下两块封板的间隙对接缝形成喷射口;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用于连通冲灰支管10。
如图7所示,一种是:沉淀清灰板14由多块梯形封板由上而下依次叠压设置,多块梯形封板的面积由小到大,形成整块封板,沉淀清灰板14与梯形底槽13之间形成的腔体成为储水腔;同时,上一块封板的下边沿叠压在下一块封板的上边沿上方,重叠部分设定为1厘米左右较佳,且设有间隙,间隙设定为1毫米左右较佳,上下两块封板的间隙对接缝形成喷射口;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用于连通冲灰支管10。
如图8所示,另一种是:沉淀清灰板14或者采用一整块盖板,盖板上由上而下开设有多条平行的条状喷吹口,喷吹口的喷吹方向沿着沉淀清灰板14上表面向下。所述的喷吹口的下边沿着沉淀清灰板14向槽腔内凹陷,形成平滑喷射口。
如图2所示,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机构由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组合拼接围成中心朝下的倒置的锥台结构,采用拼接结构,便于安装和运输施工。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围成倒置的锥台状沿反应池体1池底铺设,能够将反映池体沉淀下来的沉淀物通过自冲灰沉淀槽进行冲洗,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外端高于内端,倾斜设置,内端为敞开状,且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内端围成一个流泥孔,流泥孔对接反应池体1的排污出口4。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下端朝向排污出口4处向下倾斜设置,倾斜的目的是一方面便于沉淀物能够快速的流向排污出口4,另一方面是契合现有反应池体1池底的固有形态而铺设。
如图10所示,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由多个U型槽15围绕排污出口4等角度分布在反应池体1底板上沿径向分布, U型槽15由U型支撑架15-1和内部铺设的弧形板15-2构成;U型槽15内部由中心至外围依次设有第1阶、2阶、3阶、4阶……N阶冲洗层,且第1阶、2阶、3阶、4阶……N阶冲洗层对应设置有1、2、4、8……2n条冲洗道, 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均匀并排分布;每个U型槽15内部的冲洗道呈品字结构分布。每个冲洗道均同样采用一个小型的U型槽15,U型槽15由U型支撑架15-1和内部铺设的弧形板15-2构成。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径向断面呈梯形结构,上底宽宜采用300—600毫米,下底宽宜采用600—1200毫米;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数量多少由反应池体1的直径决定,直径越大,数量越多。
还包括冲灰系统,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冲灰管和多个选向三通16,每个冲洗道对应设置一根冲灰水管,同一阶冲洗层中每相邻的两根冲灰水管的内端均连接到一个选向三通16的进水端,选向三通16的出水端连通内侧阶冲洗层的冲灰水管的外端,最外阶冲洗层对应的冲灰管的外端用于连接净水端。
本实用新型的冲洗方式采用两种,一种是采用喷头式冲灰,管路安装在自冲灰沉淀槽上方,此种安装方式便于维修,由于长期的喷射磨损,便于替换冲灰喷头。第二种采用一种新型的组合式冲灰管系统,净水的输送和喷射由一体管独立完成,此种组合冲灰管可直接安装在自冲灰沉淀槽内部,冲灰效果较好。
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喷头式冲灰系统时,如图11所示,冲灰系统包括多根主管道17、多根分支管18和多个冲灰喷头19,多根主管道17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上方,每根主管道17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主管道17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主管道17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16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主管道17上,最内层的主管道17前端封闭;举例说明,如图10所示,当U型槽15内部由中心至外围依次设有第1阶冲洗层、第2阶冲洗层、第3阶冲洗层、第4阶冲洗层时,第1阶冲洗层对应设有1条冲洗道,1条冲洗道对应设有1根主管道17;第2阶冲洗层对应设有2条并列的冲洗道,2条并列的冲洗道对应设有2根主管道17,第2阶冲洗层的2根主管道17前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16连通到第1阶冲洗层对应设有的1根主管道17的后端;第3阶冲洗层对应设有4条径向并列分布的冲洗道,4条径向并列分布的冲洗道对应设有4根主管道17,四根中左侧的两根主管道17前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16连通到第2阶冲洗层对应设有的左侧的1根主管道17的后端,四根中右侧的两根主管道17前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16连通到第2阶冲洗层对应设有的右侧的1根主管道17的后端;第4阶冲洗层对应设有8条径向并列分布的冲洗道,8条径向并列分布的冲洗道对应设有8根主管道17,8根主管道17中由左向右每2根主管道17前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16连通到第3阶冲洗层对应设有的1根主管道17的后端。
每根主管道17的下侧分别安装若干分支管18,每个分支管18的末端安装球冠型冲灰喷头(如图12所示)或圆柱体冲灰喷头,冲灰喷头19的喷吹方向沿径向断面由宽到窄,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同一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安装的喷头一起喷吹煤泥至反应池体的排污出口4;所述的喷头式冲灰系统还包括多个倾斜盖板20,倾斜盖板20呈倾斜状安装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22之间留有间隙,每根支管穿过倾斜盖板20之间留有的间隙伸入到自冲灰沉淀槽内部。
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组合式冲灰管系统时,如图13所示,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多节喷管21,多根多节喷管21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内部,每根多节喷管21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多节喷管21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多节喷管21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16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多节喷管21上,最内层的多节喷管21前端封闭。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的多节喷管21包括多节输喷管21-1,多节输喷管21-1由后向前直径逐级变小,相邻两节输喷管21-1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21-2螺接或者焊接或者粘结的方式组合;输喷管21-1的管身上开设有多个冲灰孔21-3;且变径喷盘21-2的截面环片上设有若干大小直径不同、喷射方向为发散式喷射的喷射孔21-4;当相邻两节输喷管21-1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21-2螺接时,变径喷盘21-2的外围设有外螺纹,与后部输喷管21-1相螺接,变径喷盘21-2的内围设有内螺纹,与前部的输喷管21-1相螺接。当采用焊接或者粘结的方式组合时,把直径大小不等的多节输喷管21-1和与之配套的变径喷盘21-2直接用焊接或粘结方式组装而成;由于组合冲灰管特殊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沉淀下来的煤泥刚好把其包围,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多节输喷管21-1就形成了一个导流通道,更有利于把污泥冲走。
所述的组合式冲灰管系统还包括多个密封翻转板22,多个密封翻转板22间隔架设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当处于非冲灰状态时,每个密封翻转板22处于自然竖直状态;当处于自冲灰状态时,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22的前后叠压,即前密封翻转板22的后边沿压在后密封翻转板22的前边沿上,此时的自冲灰沉淀槽上端口处于密封状态;密封翻转板22的宽度与自冲灰沉淀槽宽度相匹配,密封翻转板22的左右两侧通过耳轴活动架设在自冲灰沉淀槽壁上。
如图16所示,所述的选向三通16包括T形连通的进水通管16-1和出水通管16-2,进水通管16-1的左右两端分别为两个进水口,出水通管16-2的一端与进水通管16-1连通,设为连通端,另一端设为出水口;进水通管16-1内壁,且与出水通管16-2连通位置的对立侧设有可左右摆动的选向板16-3,当一端进水口通水时,选向板16-3的活动边与进水通管16-1和出水通管16-2的连通对接位置相抵触。
通过选向三通16的设置,将两根管道的工作进行了选择和分配,开启的过程中,只有一路管道与前侧的管道是导通的,也就是说,冲灰过程中,自冲灰沉淀槽内部是左右交替冲灰,并非同时进行冲灰。
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的过滤式清水槽包括过滤体23、多个调向三通24和反向冲水管路30,过滤体23环形设于集水槽2的下方,集水槽2连通有外排口25,多个调向三通24均匀的间隔设于集水槽2底板上;所述过滤体23采用多个独立的过滤箱,过滤箱采用长方体结构或者采用圆柱体结构均可,目的是尽可能大的增大过滤面积。通过支撑托26间隔的安装在集水槽2底板下方,每个过滤箱内连通一个主通管24-1的过滤水进口端;过滤箱采用独立设置,相互之间不再受到牵连影响,过滤箱作用是对反应沉淀后的水体进行再次的过滤,进一步提高净水标准。所述的过滤箱采用型材制作成立方体或者圆柱体形状的骨架,骨架外围设过滤网,过滤网采用纤维编织的多孔滤网,或者采用栅条制作的栅条网;所述的支撑托26包括一对L形支撑架,支撑架的竖向板固定在集水槽2、反应沉淀池内壁上,支撑架的横向板作为托板,支撑过滤箱。支撑架一根固定在池体上,另一根起到支撑过滤箱的作用,仅仅需要将过滤箱放置在横向板上,即可支撑,无需再有其他过多的繁杂安装程序,操作简单,安装便捷。
多个调向三通24均匀的间隔设于集水槽21底板上,每个调向三通24对应一个过滤箱,形成一个独立的过滤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调向三通24,改变了原有传统反应沉淀池的净水排放方式,开启一个新的过滤排放方式,提高了净化水的净化效果。
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调向三通24包括主通管24-1和反冲管24-2,所述主通管24-1的下端为过滤水进口端,过滤水进口端连通过滤体23,主通管24-1的上端为过滤水出口端,过滤水出口端设于集水槽2内部,主通管24-1的管身与反冲管24-2的一端连通,在主通管24-1与反冲管24-2对接口的上边沿位置设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翻转导向板24-3,翻转导向板24-3绕转轴进行转动。
当反冲洗未启动时,翻转导向板24-3处于自然垂落状态,翻转导向板24-3通过下限位口定位,主通管24-1连通,形成过滤管路。
当反冲洗启动时,翻转导向板24-3向主通管24-1内翻转时,翻转导向板24-3通过上限位口定位,翻转导向板24-3在45°-90°之间进行定位,反冲管24-2和主通管24-1的下部管身连通,形成反冲洗管路;所述的反向冲水管路30包括主供管和多根分支管,多根分支管一端连接主供管,另一端连通反冲管24-2。
所述的调向三通24还包括翻转导向板拉簧24-4,拉簧一端固定于反冲管24-2内壁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翻转导向板24-3上;如图20所示,当所述翻转导向板24-3定位于45°-89°时,翻转导向板24-3呈椭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斜切口状套筒嵌设在主通管24-1的过滤水进口端,斜切角度与翻转导向板24-3定位角度一致,翻转导向板24-3与套筒下边沿抵触;如图19所示,当所述翻转导向板24-3定位于90°时,翻转导向板24-3呈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正切口状套筒嵌设在主通管24-1的过滤水进口端,翻转导向板24-3与套筒下边沿抵触。
所述的清灰机构包括清灰主供管27、副供管28和清灰喷头29,清灰主供管27架设于排污出口4处,清灰主供管27的下方均匀间隔分布有多根副供管28,副供管28的末端设有清灰喷头29。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的净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旋流混合阶段
首先,废水混合液从通入管3注入,依次流过多级循环套管5及多级旋流板6,在多级循环套管5内进行充分的混合,同时,通过每层的旋流板6进行旋流,使流体形成紊流和扰流,加强混合反应,最终由最外层的循环套管5流入反应池体1内部;
B:消泡阶段
反应池体1表面漂浮大量的含尘泡体,通过消泡喷头12将高压水以水雾的方式喷射出去,喷射出来的水雾对表面的含尘泡体进行消泡处理;
C:初级沉淀冲灰阶段
反应池体1内部的废水混合液首先经过反应,形成尘紊,凝聚后首先降落在沉淀清灰板14上;再通过主供管的间歇式开启,冲灰支管10将沿着沉淀清灰板14的方向喷射高压水,将沉淀清灰板14上堆积的沉淀物快速地向下冲击,使得沉淀物能够快速向沉淀池下部流动,从而加速沉淀物的降落速度;
D:中级沉淀冲灰阶段
由反应池体1上部沉淀下来的沉淀物逐渐的落入到反应池体1底部铺设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再通过间歇式开始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冲灰系统,通过冲灰系统将自冲灰沉淀槽单元中堆积的沉淀物向着排污出口4喷射,高压水带动水流及沉淀物快速地向排污出口4流去,从而第二次加速沉淀物的排放速度;
E:终级沉淀冲灰阶段
流向排污出口4的大量沉淀物,盘旋在排污出口4位置,最后通过清灰机构对排污出口4进行周期性的冲洗,防止堵塞,并第三次加速沉积物的排放;
F:清水过滤排放阶段
在反应池体1上层经过沉淀后的清水再经过过滤式清水槽的过滤处理,沉淀后的清水首先由集水槽2下方的过滤体23再次净化过滤,通过调向三通24将过滤后的净水输送到集水槽2中,再由集水槽2汇集后集中排放;当过滤一定周期后,周期性的开启反向冲水管路30,对过滤体23进行反冲洗,从而提高过滤体23的过滤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A:旋流混合阶段
首先,废水混合液从通入管3注入,依次流过多级循环套管5及多级旋流板6,在多级循环套管5内进行充分的混合,同时,通过每层的旋流板6进行旋流,使流体形成紊流和扰流,加强混合反应,最终由最外层的循环套管5流入反应池体1内部。
具体为:废水混合液从通入管3自上而下注入,从底部的连通孔处进入到内层循环套管5-1中,在压力作用下自下而上流动,经过旋流叶片时发生旋流,使流体形成紊流和扰流,加强混合反应,然后再从顶端进入中层循环套管5-2内,遇到旋向相反的旋流叶片,再次发生旋流,使流体形成紊流和扰流,如此重复多次,废水混合液实现充分的混合反应,将内部的杂质析出,最终从外层循环套管5-3上端形成的一圈出口排出到沉淀反应池内部,进行下一阶段的沉淀处理。
C:初级沉淀冲灰阶段
反应池体1内部的废水混合液首先经过反应,形成尘紊,凝聚后首先降落在沉淀清灰板14上;再通过主供管的间歇式开启,冲灰支管10将沿着沉淀清灰板14的方向喷射高压水,将沉淀清灰板14上堆积的沉淀物快速地向下冲击,使得沉淀物能够快速向沉淀池下部流动,从而加速沉淀物的降落速度;
反应池体1内的污泥或者沉积物随着时间慢慢的向下沉淀,逐渐落在本装置的沉淀清灰板14上表面,在沉淀清灰板14上表面堆积,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受到自重的原因,部分污泥或者沉积物会沿着沉淀清灰板14由上而下自由滑落,部分未滑落的污泥或者沉积物会继续堆积,等到本装置的高压水开启为止。高压水源由主供水管7进入,水源可由反应池体1自身的净水提供或者外界的净水提供均可,高压水进入主供水管7之后,分别进入到一级支管8中,由每个一级支管8进行再分配,一路进入到冲灰支管10中,冲灰支管10连通梯形底槽13,进入到相应的封闭式梯形底槽13内,在封闭式梯形底槽13内进行一定存储和增压,最终由喷射口喷射出来,对堆积的污泥和沉积物进行清理,加速污泥的下落速度,从而达到污泥加速处理的效果。利用本装置的结构,是传统反应池体1污泥处理的3-5倍,大大提升了污泥清理处理速度。
B:消泡阶段
反应池体1表面漂浮大量的含尘泡体,通过消泡喷头12将高压水以水瀑或者水滴的方式喷射出去,喷射出来的水瀑或者水滴对表面的含尘泡体进行消泡处理。
同时,另一路进入到消泡支管9中,消泡支管9连通消泡喷头12,消泡喷头12采用圆柱体喷头,在圆柱体喷头的前半部圆柱面上开设多排喷水孔,多排喷水孔的开孔角度不同,主要是利用流体学原理,以最佳的喷射角度尽可能的提高喷射强度,以足够的力度击破泡体,达到消泡的目的。
D:中级沉淀冲灰阶段
由反应池体1上部沉淀下来的沉淀物逐渐的落入到反应池体1底部铺设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再通过间歇式开始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冲灰系统,通过冲灰系统将自冲灰沉淀槽单元中堆积的沉淀物向着排污出口4喷射,高压水带动水流及沉淀物快速地向排污出口4流去,从而第二次加速沉淀物的排放速度。
由沉淀清灰板14滑落下来的沉淀物及反应池体1内部自然下降沉淀下来的沉淀物,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逐渐降落到反应池体的下部,最终落入到反应池体中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自冲灰沉淀槽上,即每个U型槽15中,自冲灰沉淀槽的上端面上根据冲灰系统方式的不同,采用两种不同的盖板。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当自冲灰沉淀槽上设置的是固定式的倾斜盖板20时,此时的倾斜盖板20呈倾斜状安装固定,每相邻的两个倾斜盖板20之间留有间隙,此状态下,将冲灰系统设于自冲灰沉淀槽上方,支管穿过倾斜盖板20之间留有的间隙伸入到每个U型槽15内部,对U型槽15内部的沉积物进行冲洗。沉淀物降落下来后首先落在倾斜盖板20上,由于倾斜盖板20是倾斜设置,且每相邻的两个倾斜盖板20之间留有间隙,沉淀物由倾斜盖板20之间的间隙最终落入到U型槽15内部底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再通过间歇式的交替开启主管道17,其中一根主管道17供水后,再通过选向三通16进行一方的导通,最终由最前端主管道17截流,高压水同时灌注到第支管,最终由支管末端的喷头喷射出去,喷头采用球冠型冲灰喷头或圆柱形冲灰喷头均可,喷射方向沿径向断面由宽到窄,朝向排污出口4,此时,在喷头的高压喷射水作用下,将U型槽15内部底板上的沉淀物向排污出口4冲洗,沉淀物在受到高压喷射水作用后,沉淀物会被冲沸,向上翻起,由于设置了倾斜盖板20,所以,大多数的沉淀物会被阻隔在U型槽15与倾斜盖板20之间的腔体内,不在继续向上翻噬,再在向前的冲击作用力下,随着喷射的高压水而快速的流向排污出口4,继而被排放出去。一方冲洗完毕后,开启另一方再次进行冲洗,从而间隔一段时间后再交替开启冲洗,达到快速冲洗的效果。间歇式的交替开启主管道17是由于沉淀池的沉淀规律是越靠近中心区域,沉淀物越多,越靠近沉淀池的池壁即外围,沉淀物越少,所以,采用间歇式的交替开启作用是一方面节约冲洗水,另一方面等待沉积物堆积后再进行冲洗,同样是起到节约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自冲灰沉淀槽上设置的是可翻转的密封翻转板22时,此状态下,将冲灰系统设于自冲灰沉淀槽内。当沉淀物降落下来后首先穿过密封翻转板22之间的间隙,最终落入到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底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再通过间歇式的交替组合冲灰管,其中一根组合冲灰管供水后,再通过选向三通16进行一方的导通,最终由最前端的组合冲灰管截流。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冲灰管系统采用的一体式喷管属于段式喷射,在净水流过每节喷管的同时,由每节末端的喷射孔21-4向前喷射。喷射中产生的向前的水压将密封翻转板22进行翻转,使得密封翻转板22进行顺时针的翻转,此时,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22的前后叠压此时的自冲灰沉淀槽上端口处于密封状态,喷射水带动池底的沉积物向排污出口43移动,快速的将沉积物排放出去;同时,上方的沉淀物此时不再落入自冲灰沉淀槽内,仅仅落在密封翻转板22上,减少自冲灰沉淀槽内此时的沉积物,从而使得高压水能够更大动力的冲击每个U形槽内的沉积物,快速进行冲洗。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冲灰沉淀槽和冲灰系统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冲灰沉淀槽进行沉淀物的收集,再通过冲灰系统进行自动化冲洗,免于人工冲灰作业,降低劳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反应池体1内部及时冲灰,省事省力。
E:终级沉淀冲灰阶段
流向排污出口4的大量沉淀物,盘旋在排污出口4位置,最后通过清灰机构对排污出口4进行周期性的冲洗,防止堵塞,并第三次加速沉积物的排放。
F:清水过滤排放阶段
在反应池体1上层经过沉淀后的清水再经过过滤式清水槽的过滤处理,沉淀后的清水首先由集水槽2下方的过滤体23再次净化过滤,通过调向三通24将过滤后的净水输送到集水槽2中,再由集水槽2汇集后集中排放;当过滤一定周期后,周期性的开启反向冲水管路30,对过滤体23进行反冲洗,从而提高过滤体23的过滤效率。
反应沉淀池中的污水经过沉淀后,沉淀的杂质会向反应沉淀池下部降落,反应沉淀池上部的水较为干净,但是,此时的水还不能达到工业用水排放标准,较干净的水此时在水流流动的水势作用下,向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过滤箱涌去,过滤箱独立设置的目的是扩展过滤面,其中四周面及底面均为过滤面,大大提高了过滤面积,从而提高过滤效果,经过过滤箱3过滤的净水进一步达到新的净化标准。再由本实用新型的调向三通24的过滤水进口端A进入到主通管24-1。此时,由于反冲洗未启动,同时,在翻转导向板拉簧24-4的拉力作用下,使得翻转导向板24-3处于自然垂落状态,翻转导向板24-3通过下限位口定位,主通管24-1连通,形成过滤管路,净水顺着上下直立设置的主通管24-121上端的过滤水出口端B进入到集水槽2中,再由集水槽2的外排口25排放出去。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过滤箱的外表面会附着一些凝絮物等杂质,从而对过滤箱造成堵塞,过滤速度减慢,所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反冲管24-2及反向冲水管路30,通过控制主供管上的电磁阀,周期性的开启反向冲水管路30。当反冲洗启动时,利用集水槽2中的净水作为净水源,通过主供管供水,向多根分支管分配高压水,每根分支管连通一个调向三通24的反冲管24-2,由于高压水的压力大于主通管24-1中的净水流动产生的水压,所以,翻转导向板24-3被迫向主通管24-1中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导向板24-3的定位可以采用两种形式,实施例三:
如图20所示,当所述翻转导向板24-3定位于45°-89°时,翻转导向板24-3呈椭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斜切口状,上限位口采用斜切口,上限位口在主通管24-1的管身内壁处开设切口,斜切角度与翻转导向板24-3定位角度一致,翻转导向板24-3与上限位口边沿抵触,使得密封更加的紧密,从而堵住主通管24-1的道路。倾斜设置的作用是保护翻转导向板拉簧24-4,减小翻转导向板拉簧24-4的拉扯,使得翻转导向板拉簧24-4的使用寿命更长久。此时的反冲洗水由反冲管24-2进入,再由主通管24-1的下部分的管身过滤水进口端A向过滤箱冲击,高压反冲洗水对过滤箱由内向外的冲刷,从而冲洗掉粘敷在过滤箱的外表面附着的凝絮物等杂质,达到刷洗、清理的目的,无需人工清理,省时省力。
实施例四
如图21所示,当所述翻转导向板24-3定位于90°时,翻转导向板24-3呈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正切口状,设在主通管24-1的过滤水出口端,翻转导向板24-3与正切口下边沿抵触,使得密封更加的紧密,从而堵住主通管24-1的道路。由于主通管24-1和反冲管24-2采用同规格管道,内径相同,如此设计便于生产,仅仅将翻转导向板24-3裁减为略大于主通管24-1和反冲管24-2内直径的圆片即可,易于生产推广。此时的反冲洗水由反冲管24-2进入,再由主通管24-1的下部分的管身过滤水进口端A向过滤箱冲击,高压反冲洗水对过滤箱由内向外的冲刷,从而冲洗掉粘敷在过滤箱的外表面附着的凝絮物等杂质,达到刷洗、清理的目的,无需人工清理,省时省力。
当关闭反冲洗管路上的电磁阀后,反冲洗关闭,在翻转导向板拉簧24-4拉力作用下,翻转导向板24-3迅速的恢复原状,使得主通管24-1再次导通,继续进行净化处理。如此反复操作,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净水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混合反应池和设于其内部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自冲灰沉淀槽机构、过滤式清水槽及清灰机构;
所述的旋流混合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体,反应池体的上边沿内侧设有环形集水槽,反应池体的中心位置竖向布置通入管,反应池体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排污出口;
所述的旋流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多级循环套管和多级旋流板,循环套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外,且多级循环套管与通入管同心设置;通入管和相邻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每相邻两个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二级混流道、N级混流道;通入管的一端设有进口,通入管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循环套管的相应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一级混流道、二级混流道和N级混流道内设有围绕通入管和/或循环套管外壁设置的旋流板,每个混流道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二级或多级旋流板,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
所述通入管的上端高于最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且通入管的上端设为进口;通入管的下端管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的一级混流道对应的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依次交替高低设置,N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为出口;所述的旋流板由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多个旋流叶片组成,旋流叶片呈风扇叶状,多个旋流叶片倾斜间隙排列安装在内支撑筒和外支撑筒之间,且同一混流通道内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旋流板的旋向相反;
所述的消泡及斜板冲灰机构包括消泡组件、斜板冲灰组件和主供水管,主供水管呈环形管道,设于反应池体的上边沿内围侧,主供水管的上侧间隔设有多根一级支管,一级支管通过三通接口分别连通一根消泡支管和一根冲灰支管;所述的消泡组件包括环形阻挡板和消泡喷头,环形阻挡板设于反应池体的集水槽上边沿内侧,消泡喷头连通消泡支管;所述的斜板冲灰组件由多个梯形结构的斜板冲灰单元组合而成,斜板冲灰单元的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倾斜设置,且斜板冲灰组件呈锥台状结构设于反应池体内部;
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机构由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组合而成,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围成倒置的锥台状沿反应池体池底铺设,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外端高于内端,倾斜设置,内端为敞开状,且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内端围成一个流泥孔,流泥孔对接反应池体的排污出口;
所述的过滤式清水槽包括过滤体、多个调向三通和反向冲水管路,过滤体环形设于集水槽的下方,集水槽连通有外排口,多个调向三通均匀的间隔设于集水槽底板上;
所述的清灰机构包括清灰主供管、副供管和清灰喷头,清灰主供管架设于排污出口处,清灰主供管的下方均匀间隔分布有多根副供管,副供管的末端设有清灰喷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冲灰单元包括上端开口的梯形底槽和沉淀清灰板,沉淀清灰板由多块梯形封板由上而下依次叠压设置,多块梯形封板的面积由小到大,形成整块盖板,沉淀清灰板与梯形底槽之间形成的腔体成为储水腔;同时,上一块封板的下边沿叠压在下一块封板的上边沿上方,且设有间隙,上下两块封板的间隙对接缝形成喷射口;储水腔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用于连通冲灰支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清灰板或者采用一整块盖板,盖板上由上而下开设有多条平行的条状喷吹口,喷吹口的喷吹方向沿着沉淀清灰板上表面向下;所述的喷吹口的下边沿着沉淀清灰板向槽腔内凹陷,形成平滑喷射口;所述的消泡喷头采用圆柱体喷头,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喷头体,喷头体水平设置,喷头体连通消泡支管,喷头体的前端部水平设有多排喷水孔,多排喷水孔所在圆柱面对应的夹角范围为:0<β<90°;且每个喷水孔的中心轴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由多个U型槽围绕排污出口等角度分布在反应池体底板上沿径向分布,U型槽由U型支撑架和内部铺设的弧形板构成;U型槽内部由中心至外围依次设有第1阶、2阶、3阶、4阶……N阶冲洗层,且第1阶、2阶、3阶、4阶……N阶冲洗层对应设置有1、2、4、8……2n条冲洗道, 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均匀并排分布;还包括冲灰系统,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冲灰管和多个选向三通,每个冲洗道对应设置一根冲灰水管,同一阶冲洗层中每相邻的两根冲灰水管的内端均连接到一个选向三通的进水端,选向三通的出水端连通内侧阶冲洗层的冲灰水管的外端,最外阶冲洗层对应的冲灰管的外端用于连接净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喷头式冲灰系统时,冲灰系统包括多根主管道、多根支管和多个喷头,多根主管道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上方,每根主管道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主管道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主管道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主管道上,最内层的主管道前端封闭;每根主管道的下侧分别安装若干支管,每个支管的末端安装球冠型冲灰喷头或圆柱形冲灰喷头,喷头的喷吹方向沿径向断面由宽到窄,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同一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安装的喷头一起喷吹煤泥至浓缩池的排污出口;所述的喷头式冲灰系统还包括多个倾斜盖板,倾斜盖板呈倾斜状安装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之间留有间隙,每根支管穿过倾斜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伸入到自冲灰沉淀槽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组合式冲灰管系统时,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多节喷管,多根多节喷管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内部,每根多节喷管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多节喷管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多节喷管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多节喷管上,最内层的多节喷管前端封闭;所述的多节喷管包括多节输喷管,多节输喷管由后向前直径逐级变小,相邻两节输喷管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螺接或者焊接或者粘结的方式组合;输喷管的管身上开设有多个冲灰孔;且变径喷盘的截面环片上设有若干大小直径不同、喷射方向为发散式喷射的喷射孔;当相邻两节输喷管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螺接时,变径喷盘的外围设有外螺纹,与后部输喷管相螺接,变径喷盘的内围设有内螺纹,与前部的输喷管相螺接;所述的组合式冲灰管系统还包括多个密封翻转板,多个密封翻转板间隔架设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当处于非冲灰状态时,每个密封翻转板处于自然竖直状态;当处于自冲灰状态时,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的前后叠压,即前密封翻转板的后边沿压在后密封翻转板的前边沿上,此时的自冲灰沉淀槽上端口处于密封状态;密封翻转板的宽度与自冲灰沉淀槽宽度相匹配,密封翻转板的左右两侧通过耳轴活动架设在自冲灰沉淀槽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向三通包括T形连通的进水通管和出水通管,进水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为两个进水口,出水通管的一端与进水通管连通,设为连通端,另一端设为出水口;进水通管内壁,且与出水通管连通位置的对立侧设有可左右摆动的选向板,当一端进水口通水时,选向板的活动边与进水通管和出水通管的连通对接位置相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向三通包括主通管和反冲管,所述主通管的下端为过滤水进口端,过滤水进口端连通过滤体,主通管的上端为过滤水出口端,过滤水出口端设于集水槽内部,主通管的管身与反冲管的一端连通,在主通管与反冲管对接口的上边沿位置设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翻转导向板,翻转导向板绕转轴进行转动;当反冲洗未启动时,翻转导向板处于自然垂落状态,翻转导向板通过下限位口定位,主通管连通,形成过滤管路;当反冲洗启动时,翻转导向板向主通管内翻转时,翻转导向板通过上限位口定位,翻转导向板在45°-90°之间进行定位,反冲管和主通管的下部管身连通,形成反冲洗管路;所述的反向冲水管路包括主供管和多根分支管,多根分支管一端连接主供管,另一端连通反冲管;所述的调向三通还包括翻转导向板拉簧,拉簧一端固定于反冲管内壁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翻转导向板上;当所述翻转导向板定位于45°-89°时,翻转导向板呈椭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斜切口状套筒嵌设在主通管的过滤水进口端,斜切角度与翻转导向板定位角度一致,翻转导向板与套筒下边沿抵触;当所述翻转导向板定位于90°时,翻转导向板呈圆状,上限位口采用正切口状套筒嵌设在主通管的过滤水进口端,翻转导向板与套筒下边沿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采用多个独立的过滤箱,通过支撑托间隔的安装在集水槽底板下方,每个过滤箱内连通一个主通管的过滤水进口端;所述的过滤箱采用型材制作成立方体或者圆柱体形状的骨架,骨架外围设过滤网,过滤网采用纤维编织的多孔滤网,或者采用栅条制作的栅条网;所述的支撑托包括一对L形支撑架,支撑架的竖向板固定在集水槽、反应沉淀池内壁上,支撑架的横向板作为托板,支撑过滤箱。
CN202320089572.6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Active CN219580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9572.6U CN219580061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9572.6U CN219580061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0061U true CN219580061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9572.6U Active CN219580061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0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5795U (zh) 一种污水净化分离的抽污罐车
CN219580061U (zh)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污泥浓缩池
CN220201698U (zh) 一种高效气浮固液分离装置
CN107042025B (zh) 一种清污除砂机
CN211706066U (zh) 一种废水处理过滤系统
CN220779377U (zh) 一种废水过滤结构
CN108905320B (zh) 一种活性砂过滤器
CN116510410A (zh) 一种集反应、沉淀、过滤于一体的净水装置及净化工艺
WO2024045257A1 (zh) 多功能自旋转冲洗过滤反应装置
CN207871627U (zh) 一种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CN217418313U (zh) 一种工业污染水处理系统的mbr膜生物反应器
CN202199207U (zh) 一种工业污水的环保处理设备
CN116495877A (zh) 一种深床反硝化过滤装置
CN216092633U (zh) 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
CN212680164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
CN114436415B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CN207877378U (zh) 一种新型布水器
CN103833164A (zh) 污水沉淀过滤池
CN219579948U (zh) 一种组装式自冲灰沉淀装置
CN113019032A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预处理装置
CN102642938A (zh) 高浊度塔形净水器
CN111151049A (zh) 一种养虾废水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6351114A (zh) 一种自冲灰沉淀槽及冲灰工艺
CN221191703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砂过滤净化池
CN219579938U (zh) 一种消泡及自清灰沉淀斜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