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5730U -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75730U CN219575730U CN202320412229.0U CN202320412229U CN219575730U CN 219575730 U CN219575730 U CN 219575730U CN 202320412229 U CN202320412229 U CN 202320412229U CN 219575730 U CN219575730 U CN 2195757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nagement module
- storage battery
- discharge management
- module body
- iron phosph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707 LiFePO 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group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底部设有散热机构,通过设置的散热机构,方便将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安装在机构壳体上,并在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散热风扇、散热翅片和硅胶导热板的配合使用可提高对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散热效果,确保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在运行时生产的热量能够得到及时的散发,避免热量对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中电子元器件造成影响,从而使得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能够有效地对磷酸铁锂蓄电池实现控制管理,也进一步地保障磷酸铁锂蓄电池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蓄电池,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单体额定电压为3.2V,充电截止电压为3.6V~3.65V。
磷酸铁锂蓄电池过度放电电池报废、电池充电过度、充电电压不稳定等都会影响电池寿命,所以在使用磷酸铁锂蓄电池时一般会通过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是通过不同的电子元器件以集成的方式组合在电路板上而成的,所以当蓄电池自动充电管理模块通电对接磷酸铁锂电池进行管理时,电子元器件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本身的散热性能较差,导致热量在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内不能够及时快速地散发至外部,一旦热量过高后将会对电子元器件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电子元器件烧毁,从而使得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不能够有效地对磷酸铁锂蓄电池实现控制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包括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底部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机构壳体、散热风扇、散热翅片、硅胶导热板、固定板、复位弹簧和连接卡头,所述散热风扇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的壳体内底面,且散热翅片固定连接在散热风扇的顶面,所述硅胶导热板固定连接在散热翅片的顶面,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的两侧,且复位弹簧活动连接在固定板的内部,所述连接卡头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底面以阵列的方式开设有若干个条形的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机构壳体的底面开设有通风口,且机构壳体的壳体内部底面并位于通风口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硅胶导热板,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位于硅胶导热板的顶面,且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底部与硅胶导热板的顶面紧贴。
优选的,所述机构壳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贯通的弹簧槽。
优选的,所述弹簧槽的两端槽口内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挡环,且对称的限位挡环之间活动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头,且连接卡头穿过限位挡环并位于连接孔的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散热机构,方便将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安装在机构壳体上,并在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散热风扇、散热翅片和硅胶导热板的配合使用可提高对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散热效果,确保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在运行时生产的热量能够得到及时的散发,避免热量对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中电子元器件造成影响,从而使得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能够有效地对磷酸铁锂蓄电池实现控制管理,也进一步地保障磷酸铁锂蓄电池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处结构剖切拆分示意图。
图中:1、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2、散热机构;3、散热孔;4、连接块;5、连接孔;6、机构壳体;7、通风口;8、散热风扇;9、散热翅片;10、硅胶导热板;11、固定板;12、弹簧槽;13、限位挡环;14、复位弹簧;15、连接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包括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底部设有散热机构2,散热机构2包括机构壳体6、散热风扇8、散热翅片9、硅胶导热板10、固定板11、复位弹簧14和连接卡头15,散热风扇8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6的壳体内底面,且散热翅片9固定连接在散热风扇8的顶面,硅胶导热板10固定连接在散热翅片9的顶面,固定板11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6的两侧,且复位弹簧14活动连接在固定板11的内部,连接卡头15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14的两端。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散热机构2来提高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散热效果,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底面以阵列的方式开设有若干个条形的散热孔3,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块4,且连接块4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连接孔5,机构壳体6的底面开设有通风口7,且机构壳体6的壳体内部底面并位于通风口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8,散热风扇8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9,且散热翅片9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硅胶导热板10,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位于硅胶导热板10的顶面,且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底部与硅胶导热板10的顶面紧贴,机构壳体6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1,且固定板11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贯通的弹簧槽12,弹簧槽12的两端槽口内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挡环13,且对称的限位挡环13之间活动安装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头15,且连接卡头15穿过限位挡环13并位于连接孔5的孔内;
散热机构2配合上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使用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安装到机构壳体6的顶面,在安装的过程中,机构壳体6两侧安装的固定板11前后端凸出的连接卡头15将受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两侧安装的连接块4的抵挡,此时,固定板11前端开设的弹簧槽12内安装的复位弹簧14将作出两端向中间的缩进操作,并带动两端安装的连接卡头15逐渐穿过弹簧槽12槽口两端内安装的限位挡环13向弹簧槽12内回缩,直至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底面紧贴在机构壳体6内部的硅胶导热板10的顶面,这时,连接卡头15将不再与受到连接块4的挤压,复位弹簧14将作出恢复伸展操作并将两端的连接卡头15抵进到连接块4侧壁上所开设的连接孔5中,以此来将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安装在机构壳体6的顶面,当通过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对磷酸铁锂蓄电池进行控制管理时,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将会产生热量,而热量将从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底面开设的散热孔3向外部溢出,此时,硅胶导热板10将根据自身的导热特性快速通过散热孔3将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内部热量导出,并将热量导出到散热翅片9上,而散热翅片9将根据自身的散热特性将受到的热量加速散发至机构壳体6内,这时,散热风扇8将会把机构壳体6中以及散热翅片9上热
量快速通过机构壳体6底面开设的通风口7排出外部,以此来对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实现散热降温操作,并提高对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散热效果,确保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在对磷酸铁锂蓄电池控制管理时不会因内部热量过高而对磷酸铁锂蓄电池的控制管理造成影响,也进一步地保障磷酸铁锂蓄电池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的控制原理:电池的充电控制管理它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对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的优化控制,优化目标主要包括充电时长、充电效率及充电的饱满程度等;电池的放电控制管理它是指在电池的放电过程中根据电池的状态对放电电流大小进行控制,该功能在以往一些系统中常被忽视,在这些简单的系统中,电池包被认为只需要提供电能,不产生安全问题即可;电池的均衡控制管理它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降低电池不一致性的负面影响,以达到优化电池组整体放电效能,延长电池组整体寿命的效果。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包括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底部设有散热机构(2),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机构壳体(6)、散热风扇(8)、散热翅片(9)、硅胶导热板(10)、固定板(11)、复位弹簧(14)和连接卡头(15),所述散热风扇(8)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6)的壳体内底面,且散热翅片(9)固定连接在散热风扇(8)的顶面,所述硅胶导热板(10)固定连接在散热翅片(9)的顶面,所述固定板(11)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6)的两侧,且复位弹簧(14)活动连接在固定板(11)的内部,所述连接卡头(15)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14)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底面以阵列的方式开设有若干个条形的散热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对称的连接块(4),且连接块(4)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连接孔(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壳体(6)的底面开设有通风口(7),且机构壳体(6)的壳体内部底面并位于通风口(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9),且散热翅片(9)的顶面固
定安装有硅胶导热板(10),所述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位于硅胶导热板(10)的顶面,且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本体(1)的底部与硅胶导热板(10)的顶面紧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壳体(6)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1),且固定板(11)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贯通的弹簧槽(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槽(12)的两端槽口内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挡环(13),且对称的限位挡环(13)之间活动安装有复位弹簧(14),所述复位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头(15),且连接卡头(15)穿过限位挡环(13)并位于连接孔(5)的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12229.0U CN219575730U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12229.0U CN219575730U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75730U true CN219575730U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69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12229.0U Active CN219575730U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75730U (zh) |
-
2023
- 2023-03-07 CN CN202320412229.0U patent/CN2195757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68891B2 (en) | Charger for vacuum cleaner and fast charging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9037787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结构及其18650电池的制造方法 | |
CN212230549U (zh) | 具有散热功能的石墨烯锂电池结构 | |
CN117878484A (zh) | 相变材料直接接触式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2382784B (zh) | 一种降低热失控风险的嵌套结构锂离子电池 | |
CN219575730U (zh) |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蓄电池自动充放电管理模块 | |
CN219696548U (zh) | 一种高效调节温度的车辆启动电池结构 | |
CN214706047U (zh) | 一种风冷式储能电池 | |
CN216958194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储能电池 | |
CN211743223U (zh) | 一种快速充电电池组 | |
CN212366122U (zh) | 电池包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 |
CN220914353U (zh) | 一种可充电碱性电池 | |
CN217544731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块 | |
CN222483478U (zh) | 一种高倍率动力型电池组 | |
CN212783623U (zh) | 一种能自动调节电池温度的装置 | |
CN211182294U (zh) | 一种具有高倍率冲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组 | |
CN222915012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外壳 | |
CN219959549U (zh) | 电芯快充插座过温保护装置 | |
CN221827955U (zh) | 一种电池防护结构 | |
CN215299347U (zh) | 一种用于无人机应急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 | |
CN221708855U (zh) | 一种一体式风冷电箱 | |
CN220209168U (zh) | 一种电池箱 | |
CN221841912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锂离子电池壳 | |
CN221574017U (zh) | 一种风冷翅片式储能模组 | |
CN217881664U (zh) | 一种通风散热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