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2817U - 壳体组件及反制枪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反制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72817U CN219572817U CN202320979504.7U CN202320979504U CN219572817U CN 219572817 U CN219572817 U CN 219572817U CN 202320979504 U CN202320979504 U CN 202320979504U CN 219572817 U CN219572817 U CN 2195728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ealing
- seal
- groove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防水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壳体组件及反制枪,壳体组件包括面壳、底壳、上盖、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底壳与面壳相连接,上盖分别与面壳和底壳相连接,第一密封件设置在于面壳和底壳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在上盖与面壳及底壳之间,且与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来实现面壳、底壳以及上盖三者之间的密封连接,第一密封件实现面壳和底壳的密封连接,第二密封件实现面壳与上盖,以及底壳与上盖之间的密封连接,且由于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因此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不会存在间隙,如此,面壳、底壳及上盖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会存在间隙,避免外部液体进入到壳体组件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反制枪。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产品防水设计都是通过两个零件之间加入密封圈的方式进行防水设计。在组装时,通过两个零件预压硅胶圈而实现防水密封,以确保外部液体不会进入到产品内部。
然而,常规的密封圈通常只能实现两个零件之间的防水密封,而针对三个或三个以上两两相连的零件形成的组合外壳在进行防水设计时,则难以实现该组合外壳的防水密封。
因此,针对三个或三个以上两两相连的零件形成的组合外壳,如何确保该组合外壳的防水密封性能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反制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三个或三个以上两两相连的零件形成的组合外壳其防水密封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面壳;
底壳,与所述面壳相连接;
上盖,分别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相连接;
第一密封件,设置在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的连接处;
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面壳及所述底壳之间的连接处,且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段和两个第二密封段;
所述第一密封段设置在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均位于所述面壳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或者均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均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或者,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面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和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均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段和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和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面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
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或者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面,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段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密件相抵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段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筋,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表面均与所述限位筋相抵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面壳上设有第一压条,或者,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壳上设有第一压条,所述第一压条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并压紧所述第一密封段;
所述上盖上设有第二压条,所述第二压条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并压紧所述第二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第三密封段,所述第三密封段设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第三密封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下盖和第三密封件,所述下盖设于所述面壳及所述底壳背离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下盖与所述面壳及所述底壳之间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两个第三密封段,两个所述第三密封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密封段均位于所述面壳与所述第三密封件之间,或者均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三密封件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三密封段均与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为硅胶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反制枪,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和反制枪中,通过第一密封件实现面壳和底壳的密封连接,通过第二密封件实现面壳与上盖,以及底壳与上盖之间的密封连接,且在面壳、底壳以及上盖三者之间的交界处,由于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因此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不会存在间隙,如此,面壳、底壳及上盖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会存在间隙,避免外部液体进入到壳体组件内。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去掉面壳和上盖后,靠近上盖附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壳、底壳以及第一密封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装配电池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一种反制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反制枪;10、壳体组件;11、面壳;110、第四凹槽;111、第一压条;112、第一隔板;113、卡槽;12、底壳;121、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123、第三凹槽;120、限位筋;124、第二隔板;13、后盖;
130、第二压条;131、卡条;14、第一密封件;141、第一密封段;142、第二密封段;143、第三密封段;15、第二密封件;16、环形凹槽;20、组合壳体;3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目前,针对三个两两相连的零件形成的组合外壳在进行防水设计时,常规的密封圈难以实现其防水密封。以反制枪为例,反制枪的组合外壳包括底壳、面壳以及后盖三个零件,底壳和面壳分别位于后盖的同一侧,底壳与面壳之间具有一个密封圈,底壳和面壳作为一个整体与后盖之间具有一个密封圈,在组装时,先将底壳和面壳相连接,使其中一个密封圈夹紧在底壳和面壳之间,然后将组装好的底壳和面壳作为一个整体与后盖相连接,使另一个密封圈夹紧在后盖与组装好的底壳和面壳之间,从而完成组合外壳的组装。为了防止密封圈外漏,密封圈不会超出两个零件的交界处,因此当底壳、面壳、后盖以及两个密封圈组装好后,两个密封圈之间难以被压紧,两个密封圈之间会存在间隙,进而会导致组合外壳漏水,影响密封性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三个两两相连的零件形成的组合外壳其防水密封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1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及反制枪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4,壳体组件10包括面壳11、底壳12、上盖13、第一密封件14以及第二密封件15,底壳12与所述面壳11相连接,上盖13分别与所述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相连接;第一密封件14设置在于所述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之间;第二密封件15设置在所述上盖13与所述面壳11及所述底壳1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密封件14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应用于需要防水的产品外壳上,尤其是一些电子设备的外壳上,通过将该壳体组件10作为该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从而避免电子设备的内部进水损坏。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壳体组件10内可设置有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这些功能器件可以是电池、电路板以及控制器等。
面壳11和底壳12位于上盖13的同一侧,壳体组件10在组装时,先将面壳11和底壳12相连接,并通过面壳11和底壳12提供压合力,将第一密封件14压紧在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然后将装配好后的面壳11和底壳12作为组合壳体20与上盖13相连接,并将第二密封件15压紧在组合壳体20与底壳12之间,以完成壳体组件10的组装。
当组装完后,第一密封件14朝向面壳11的一侧表面与面壳11相抵接,第一密封件14朝向底壳12的一侧表面与底壳12相抵接,以确保面壳11和底壳12连接处的密封性能。第二密封件15朝向上盖13的一侧表面与上盖13相抵接,第二密封件15背离上盖13的的一侧表面分别与面壳11和底壳12相抵接,以确保面壳11与上盖13,以及底壳12与上盖13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而针对面壳11、底壳12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在该位置处由于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密封连接,因此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之间不会存在间隙,面壳11、底壳12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会存在间隙,确保面壳11、底壳12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的密封性能。如此,能够保障壳体组件10的整体防水性能,避免外部液体进入到壳体组件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均为硅胶密封件,即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均通过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密封性能好,耐高温且化学性能稳定,确保其长久使用不会变硬发脆而影响其密封效果。
此外,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制成,只需要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能起到密封效果即可,例如,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通过橡胶、泡棉等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以及组合壳体20与上盖13之间均可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装配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以及组合壳体20与上盖13之间均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以便于壳体组件10的拆装。
以上盖13和组合壳体20组件10的装配为例,面壳11和底壳12朝向上盖13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卡槽113,在上盖13上设有与多个卡槽113相对应的多个卡条131,在装配时,将上盖13上的卡条131分别插设于面壳11和底壳12上对应的卡槽113中,从而将上盖13安装在组合壳体20上。
请参阅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14包括第一密封段141和两个第二密封段142,所述第一密封段141设置在所述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142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141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142均设于所述面壳11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之间,或者均设于所述底壳12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142均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密封抵接。
第一密封件14包括第一密封段141和两个第二密封段142,第一密封段141和两个第二密封段14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密封段141位于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用于实现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的密封连接。基于面壳11和底壳12的外形不同,第一密封段141可以为非闭合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两个第二密封段142分别连接在第一密封段141,并延伸至面壳11或者底壳12靠近上盖13的一侧表面,两个第二密封段142的位置大致对称,可以理解的是,底壳12、面壳11以及上盖13三者之间具有两个交界处,两个第二密封段142分别对应这两个交界处。
第二密封件15为闭合的环状结构,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均位于上盖13与组合壳体20之间,且第二密封段142位于第二密封件15的正下方位置并与第二密封件15部分重叠,在将上盖13装配在组合壳体20的过程中,上盖13和组合壳体20分别为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提供压合力,使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相互挤压,从而使得第二密封件15与第二密封段142密封抵接,如此第二密封段142和第二密封件15之间不会存在间隙,避免外部液体通过第二密封段142和第二密封件15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下盖和第三密封件,下盖设于面壳11及底壳12背离上盖的一侧,第三密封件设置在下盖与面壳11及底壳12之间的连接处,即下盖设置在组合壳体20背离上盖13的一侧,第三密封件设置在组合壳体20与下盖之间的连接处;第一密封件14还包括两个第三密封段,两个第三密封段分别与第一密封段141相连接,两个第三密封段均位于面壳11与第三密封件之间,或者均位于所述底壳12与第三密封件之间,且两个第三密封段均与第三密封件密封抵接。
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包括面壳11、底壳12、上盖13以及下盖,上盖13和下盖分别位于组合壳体20的相对两侧,可选的,下盖与组合壳体20之间可通过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
第一密封件14还包括两个第三密封段,第三密封段、第二密封段142以及两个第一密封段141为一体成型结构,两个第三密封段分别与第一密封段141相连接,并延伸至面壳11或者底壳12靠近下盖的一侧表面,两个第三密封段的位置大致对称,可以理解的是,底壳12、面壳11以及下盖三者之间也具有两个交界处,两个第三密封段分别对应着两个交界处。
第三密封件为闭合的环状结构,可选的,第三密封件为硅胶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和第三密封段均位于下盖和组合壳体20之间,且第三密封段位于第三密封件背离下盖的一侧,并与第三密封件部分重叠,在将下盖装配在组合壳体20的过程中,下盖和组合壳体20分别为第三密封件和第三密封段提供压合力,使得第三密封件和第三密封段相互挤压,从而第三密封件和第三密封段紧密抵接,如此第三密封件和第三密封段之间不会存在间隙,避免外部液体通过第三密封段和第三密封件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组件10内部。
综上所述,在针对壳体组件10具有面壳11、底壳12、上盖13以及下盖四个零件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密封段141使得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的连接处不存在间隙,通过第二密封件15使得组合壳体20和上盖13之间的连接处不存在间隙,通过第三密封件使得组合壳体20和下盖之间的连接处不存在间隙,并且,通过第二密封件15与第二密封段142之间的密封抵接使得底壳12、面壳11以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存在间隙,通过第三密封件和第三密封段之间的密封抵接使得面壳11、底壳12以及下盖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存在间隙,如此,实现面壳11、底壳12、上盖13以及下盖四者之间的密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组件10并不仅限于包括面壳11、底壳12、上盖13三个零件,或者仅包括面壳11、底壳12、上盖13及下盖四个零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也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零件,在针对更多数量的零件之间进行防水设计时,这些零件中的任意三个零件的交界处,均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来实现防水密封。
请参阅图11至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2朝向所述面壳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底壳12朝向所述上盖1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22,或者,所述面壳11朝向所述底壳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面壳11朝向所述上盖1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22,所述第一凹槽121和两个所述第二凹槽122均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段141和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14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21和两个所述第二凹槽122中。
第一凹槽121的尺寸与第一密封段141相适配,第二凹槽122的尺寸与第二密封段142相适配,第一凹槽121和两个第二凹槽122可以同时开设于底壳12,或者同时开设于面壳11上,以第一凹槽121和两个第二凹槽122开设于底壳12为例,在装配时,先将第一密封段141和两个第二密封段142分别装配在底壳12上的第一凹槽121和两个第二凹槽122中,然后将面壳11装配在底壳12上即可完成安装,通过面壳11和底壳12挤压第一密封段141实现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在组装时通过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分别对第一密封段141和第二密封段142进行限位,有助于简化装配过程,降低装配难度,并且第一密封段141装配在第一凹槽121中,能够有效避免底壳12与面壳11装配过程中挤压第一密封段141而导致第一密封段141外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2朝向所述上盖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23,所述面壳11朝向所述上盖13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凹槽110,所述第二密封件1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123和所述第四凹槽110中;两个所述第二凹槽122开设于所述第三凹槽123的底面,或者两个所述第二凹槽122开设于所述第四凹槽110的底面,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142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122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段142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122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密件相抵持。
第三凹槽123开设于底壳12朝向上盖13的一侧周缘,第四凹槽110开设于面壳11朝向上盖13的一侧周缘,两个第二凹槽122分别开设于第三凹槽123的底面两端,或者两个第二凹槽122分别开设于第四凹槽110的底面两端,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分别呈大致的半环状,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的位置大致对称,当底壳12和面壳11装配成组合壳体20后,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相连通并围合形成一个大致闭合的环形凹槽16,第二密封件15位于该环形凹槽16中,两个第二密封段142位于两个第二凹槽122中,能够有效避免组合壳体20与上盖13装配时挤压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而导致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外漏。
壳体组件10在组装时,先将第一密封件14的第一密封段141和两个第二密封段142分别装配在第一凹槽121和两个第二凹槽122中,然后将底壳12和面壳11相装配,当底壳12和面壳11装配好后,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围合形成一环形凹槽16,随后将第二密封件15装配在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形成的环形凹槽16中,此时连个第二密封段142位于第二密封件15的正下方位置,最后将上盖13装配在底壳12和面壳11形成的组合壳体20上,上盖13和组合壳体20分别为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提供压合力,使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相互挤压,第二密封件15和第二密封段142被压紧在组合壳体20和上盖13之间,从而第二密封段142的一侧表面抵持第二凹槽122的底面,另一侧表面抵持第二密封件15,第二密封件15的一侧表面抵持第二密封段142,另一侧表面抵持上盖13,如此底壳12、面壳11以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会存在间隙,能够避免外部液体通过第二密封段142和第二密封件15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保障壳体组件10的防水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凹槽122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段14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123的底面的高度。
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的深度一致,第三凹槽123的底面和第四凹槽110的底面齐平,当两个第二密封段142分别放入对应的两个第二凹槽122后,第二密封段142的高度大于第三凹槽123的底面以及第四凹槽110的底面的高度,换言之,第二密封段142部分凸出于第三凹槽123的底面和第四凹槽110的底面,如此,在装配过程中,第二密封段142上方的第二密封件15能够更有效地施加给第二密封段142压合力,使第二密封段142被压合的更紧,进一步防止第二密封段142和第二密封件15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漏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2朝向所述面壳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面壳11上设有第一压条111,或者,所述面壳11朝向所述底壳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底壳12上设有第一压条111,所述第一压条111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21中,所述上盖13上设有第二压条130,所述第二压条130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三凹槽123和所述第四凹槽110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条111与第一凹槽121的位置相对应,在底壳12和面壳11进行装配时,先将第一密封段141放入第一凹槽121中,第二密封段142放入第二凹槽122中,然后将底壳12与面壳11相连接,使第一压条111卡入第一凹槽121中,通过第一压条111压紧第一凹槽121中的第一密封段141,从而保障底壳12和面壳11之间的防水密封效果。
第二压条130(见图10)和第二凹槽122的位置相对应,在组合壳体20与上盖13进行装配时,先将第二密封件15放入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形成的环形凹槽16中,然后将上盖13与组合壳体20相连接,使第二压条130卡入该环形凹槽16中,通过第二压条130压紧该环形凹槽16中的第二密封件15,且使得第二密封件15压紧其下方的第二密封段142,从而保障组合后壳与上盖13之间的防水密封性能。
请复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122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筋120,所述第二密封段142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件15的外表面均与所述限位筋120相抵持。
限位筋120设置在第二凹槽122的两侧侧壁上,在装配时,通过该限位筋120方便对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进行固定限位,以降低装配难度。
在壳体组件10进行装配时,先将第一密封段141放入至第一凹槽121中,将第二密封段142通过限位筋120固定在第二凹槽122中,将面壳11和底壳12相装配,形成组合壳体20,然后将第二密封件15也通过该限位筋120固定在第三凹槽123和第四凹槽110形成的环形凹槽16,并将上盖13与组合壳体20相装配,形成壳体组件10。
请参阅图16和图17,并复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14还包括第三密封段143,所述第三密封段143设于所述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之间,所述第三密封段1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141相连接。
第三密封段143、第一密封段141以及第二密封段14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三密封段143设置在第一密封段141的两侧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密封段141相连接。
在面壳11上设有第一隔板112,底壳12上设有第二隔板124,第三密封段143设置在第一隔板112和第二隔板124之间,当壳体组件10装配好后,第一隔板112和第二隔板124通过第三密封段143密封连接,并将壳体组件10内部空间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两个容纳腔,即便一个容纳腔漏水,也不会导致另一个容纳腔漏水。如此能够进一步保障壳体组件10的防水性能。
例如,第一隔板112朝向上盖13的一侧安装有电池30,即便是壳体组件10内第一隔板112背离上盖13的一侧浸入液体,也不会导致电池30浸水损坏,从而能够进一步保障电池30不会浸水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1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并形成大致的“T”字形结构,由于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第一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5之间也不会存在间隙,因此也能确保面壳11、底壳12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会存在间隙,保障面壳11、底壳12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的密封性能,避免外部液体进入到壳体组件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以及第三密封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壳体组件10还包括下盖和第三密封件时,第一密封件1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以及第三密封件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如此可保障面壳11、底壳12及上盖13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会存在间隙,以及面壳11、底壳12以及下盖三者之间的交界处不会存在间隙。
请参阅图18,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反制枪100,该反制枪1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
反制枪100可以应用于无人机上,用于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干扰波,以中断遥控设备和无人机之间的联系,从而无人机自动降落或被驱逐,以此来保证低空飞行的安全性。
由于该反制枪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因此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的所有有益效果,具体效果请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反制枪100还包括电池、电路板等功能器件,这些功能器件安装在壳体组件10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壳;
底壳,与所述面壳相连接;
上盖,分别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相连接;
第一密封件,设置在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的连接处;
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面壳及所述底壳之间的连接处,且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段和两个第二密封段;
所述第一密封段设置在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均位于所述面壳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或者均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均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或者,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面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和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均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段和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和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面壳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
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或者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面,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段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段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密封件相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段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筋,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表面均与所述限位筋相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面壳上设有第一压条,或者,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壳上设有第一压条,所述第一压条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并压紧所述第一密封段;
所述上盖上设有第二压条,所述第二压条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并压紧所述第二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第三密封段,所述第三密封段设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第三密封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下盖和第三密封件,所述下盖设于所述面壳及所述底壳背离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下盖与所述面壳及所述底壳之间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两个第三密封段,两个所述第三密封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段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密封段均位于所述面壳与所述第三密封件之间,或者均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三密封件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三密封段均与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为硅胶密封件。
12.一种反制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79504.7U CN219572817U (zh) | 2023-04-26 | 2023-04-26 | 壳体组件及反制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79504.7U CN219572817U (zh) | 2023-04-26 | 2023-04-26 | 壳体组件及反制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72817U true CN219572817U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4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79504.7U Active CN219572817U (zh) | 2023-04-26 | 2023-04-26 | 壳体组件及反制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72817U (zh) |
-
2023
- 2023-04-26 CN CN202320979504.7U patent/CN2195728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77261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5101718B (zh) | 一种线缆密封盒 | |
CN110213923B (zh) | 防水电源的防水外壳、防水电源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1350767U (zh) | 密封结构、应用所述密封结构的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 | |
KR20110084359A (ko) | 기판접속 커넥터의 방수부착구조 | |
CN103563340B (zh) |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防水盖 | |
CN219572817U (zh) | 壳体组件及反制枪 | |
EP3148302B1 (en) | Radio-frequency module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radio-frequency module having same | |
JP2011119255A (ja) |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CN104282475A (zh) | 按键防水结构及使用该按键防水结构的电子装置 | |
US11101596B1 (en) | Waterproof enhanced RF connector | |
CN101179607B (zh) | 具有电池防水功能的手机 | |
CN217158360U (zh) | 一种防水电池 | |
CN201114188Y (zh) | 具有电池防水功能的手机 | |
CN105006684A (zh) | 带耳机座的电子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CN212344361U (zh) | 电磁屏蔽结构及光模块 | |
CN109327989B (zh) | 控制箱及机器人 | |
US20210181001A1 (en)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ositioning system, handheld rtk positioning device, and sealed quick release structure | |
CN216437294U (zh) | 摄像机 | |
CN211082822U (zh) | Rtk基站密封结构 | |
CN203387084U (zh) | 电动汽车用高压配电箱 | |
CN210181212U (zh) | 一种防水雷达 | |
CN220191232U (zh) | 一种密封结构简单的防水盒 | |
CN218218002U (zh) | 防水密封盒 | |
CN219106593U (zh) |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