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0273U -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0273U
CN219570273U CN202320881923.7U CN202320881923U CN219570273U CN 219570273 U CN219570273 U CN 219570273U CN 202320881923 U CN202320881923 U CN 202320881923U CN 219570273 U CN219570273 U CN 21957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lunger
plunger pump
wall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19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辉
高凌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Sheng Hui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Sheng Hu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Sheng Hui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Sheng Hu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19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0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涉及柱塞泵技术领域,包括柱塞泵缸体,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左端面轴心处活动贯穿连接有驱动柱,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开有油腔,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右壁内部纵向开有排油腔,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设有转子,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油柱塞机构,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设置有集油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柱驱动齿轮a和驱动齿轮b的转动,分别带动从动齿轮a和从动齿轮b的转动,从动齿轮b的转动带动延伸固定块和斜齿轮b开始转动,斜齿轮b带动斜齿轮a转动,从动齿轮a带动堵塞块与吸油柱塞套壳同步转动,使得排油口与堵塞块不断地啮合开闭,控制油路的吸收与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涉及柱塞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背景技术
径向柱塞泵是活塞或柱塞的往复运动方向与驱动轴垂直的柱塞泵。柱塞泵噪声低,工作压力高等优点,但柱塞泵对液压油的污染较敏感,造价较高,驱动扭矩由驱动轴通过十字联轴器传递给星形的液压缸体转子,定子不受其它横向作用力。转子装在配流轴上。位于转子中的径向布置的柱塞,通过静压平衡的滑靴紧贴着偏心行程定子。柱塞与滑靴球铰相连,并通过卡簧锁定。二个保持环将滑靴卡在行程定子上。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泵转动时,它依靠离心力和液压力压在定子内表面上。当转子转动时,由于定于的偏心作用,柱塞将作往复运动,它的行程为定子偏心距的2倍。定子的偏心距可由泵体上的径向位置相对的两个柱塞来调节,油液的进出通过泵体和配流轴上的流道,并由配流轴上吸油口控制,泵体内产生的液压力被静压平衡的表面所吸收,当设备运动时活塞柱的滑靴球铰会与转子上的凹槽不断旋转摩擦,长久以往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目的是解决活塞柱头磨损严重的问题,以达到减少设备磨损消耗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包括柱塞泵缸体,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左端面轴心处活动贯穿连接有驱动柱,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开有油腔,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右壁内部纵向开有排油腔,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设有转子,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油柱塞机构,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部设置有集油壳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内壁左端面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机构,所述复位弹簧机构的延伸处与上端的吸油柱塞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机构的右端口固定连接有排油活塞柱,所述柱塞泵缸体的外壁右端面固定安装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复位弹簧机构位于同一中轴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柱塞泵缸体、复位弹簧机构、驱动柱、转子、吸油柱塞机构、集油壳体、排油活塞柱、出油口相配合,对液体进行放置,排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子与柱塞泵缸体内壁的右端面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延伸至转子的内部,所述转子的内部纵向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转子的内壁右端面固定安装有啮合块,所述啮合块的外圈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b,所述驱动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a,所述驱动柱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轮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柱塞泵缸体、驱动柱、转子、固定柱、驱动齿轮a、驱动齿轮b、啮合块相配合,为吸油柱塞机构提供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齿轮b的右端面外壁开有啮合滑动槽b,所述啮合块与啮合滑动槽b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b的内部开有内轮齿,所述驱动柱的外圈轮齿与内轮齿相啮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驱动齿轮b、啮合块、啮合滑动槽b、内轮齿相配合,为吸油柱塞机构提供不同转速比的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油柱塞机构包括吸油柱塞套壳,所述吸油柱塞套壳活动啮合在转子的右壁内,所述吸油柱塞套壳的侧壁开有吸油口,所述吸油柱塞套壳的右端面开有排油口,所述吸油柱塞套壳的内壁开有啮合滑动槽a,所述吸油柱塞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齿轮a,所述吸油柱塞套壳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从动柱a,所述从动柱a贯穿吸油柱塞套壳的左右,所述从动柱a的右端延伸处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a,所述从动柱a的外壁转动包裹有从动柱b,所述从动柱b的右端延伸出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b,所述从动柱b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固定块,所述延伸固定块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斜齿轮b,所述斜齿轮b与斜齿轮a相垂直啮合,所述斜齿轮b的上壁固定连接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与啮合滑动槽a相啮合,所述从动柱a的左端延伸处外壁转动连接有堵塞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转子、吸油柱塞机构、吸油柱塞套壳、斜齿轮a、斜齿轮b、啮合滑动槽a、从动柱a、排油口、从动柱b、延伸固定块、凸起块相配合,控制活塞的前后滑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油柱塞机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吸油柱塞机构的右端延伸至集油壳体的内部,所述集油壳体的右端延伸至柱塞泵缸体的内壁,所述集油壳体的右端与排油腔相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柱塞泵缸体、吸油柱塞机构、集油壳体、排油腔相配合,将活塞柱所带出的油排入到排油腔中,后收集排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采用转子、吸油柱塞机构、吸油柱塞套壳、斜齿轮a、斜齿轮b、啮合滑动槽a、从动柱a、排油口、从动柱b、延伸固定块、凸起块、驱动齿轮b、啮合块、啮合滑动槽b、内轮齿、驱动柱相配合,驱动柱驱动齿轮a和驱动齿轮b的转动,分别带动从动齿轮a和从动齿轮b的转动,从动齿轮a转动后带动堵塞块的转动,从动齿轮b的转动带动延伸固定块和斜齿轮b开始转动,斜齿轮b带动斜齿轮a转动,斜齿轮a的转动带动吸油柱塞套壳的转动,同时斜齿轮b上的凸起块与啮合滑动槽a相啮合,带动吸油柱塞套壳的前后往复运动,同时油从吸油口进入吸油柱塞套壳内部,在吸油柱塞套壳做线性往复运动的同时,从动齿轮a带动堵塞块与吸油柱塞套壳同步转动,使得排油口与堵塞块不断地啮合开闭,控制油路的吸收与排出,避免了传统的柱塞泵转子磨损较为严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采用柱塞泵缸体、复位弹簧机构、排油活塞柱、出油口、排油腔、吸油柱塞机构的配合,当吸油柱塞机构做线性往复运动的时候,带动复位弹簧机构也跟随做线性往复运动,同时复位弹簧机构带动排油活塞柱往复运动,从而将排油腔中的油从出油口中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柱塞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齿轮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中:1、柱塞泵缸体;2、复位弹簧机构;3、驱动柱;4、转子;5、吸油柱塞机构;6、集油壳体;7、排油活塞柱;8、油腔;9、排油腔;10、出油口;11、固定柱;12、从动齿轮a;13、从动齿轮b;14、驱动齿轮a;15、驱动齿轮b;16、啮合块;17、凸起块;18、吸油柱塞套壳;19、斜齿轮a;20、斜齿轮b;21、啮合滑动槽a;22、从动柱a;23、啮合滑动槽b;24、内轮齿;25、吸油口;26、排油口;27、堵塞块;28、从动柱b;29、延伸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包括柱塞泵缸体1,柱塞泵缸体1的左端面轴心处活动贯穿连接有驱动柱3,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开有油腔8,柱塞泵缸体1的右壁内部纵向开有排油腔9,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设有转子4,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油柱塞机构5,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设置有集油壳体6,柱塞泵缸体1的内壁左端面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机构2,复位弹簧机构2的延伸处与上端的吸油柱塞机构5固定连接,复位弹簧机构2的右端口固定连接有排油活塞柱7,柱塞泵缸体1的外壁右端面固定安装有出油口10,出油口10与复位弹簧机构2位于同一中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油存放在油腔8的内部,通过吸油柱塞机构5、集油壳体6排入到排油腔9中,当吸油柱塞机构5做线性往复运动的时候,带动复位弹簧机构2也跟随做线性往复运动,同时复位弹簧机构2带动排油活塞柱7往复运动,从而将排油腔9中的油从出油口10中排出。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转子4与柱塞泵缸体1内壁的右端面轴心处固定连接,驱动柱3延伸至转子4的内部,转子4的内部纵向固定安装有固定柱11,转子4的内壁右端面固定安装有啮合块16,啮合块16的外圈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b15,驱动柱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a14,驱动柱3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轮齿。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柱3带动驱动齿轮a14与驱动齿轮b15的旋转,使得其成为一个整体提供动力源。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驱动齿轮b15的右端面外壁开有啮合滑动槽b23,啮合块16与啮合滑动槽b23相啮合,驱动齿轮b15的内部开有内轮齿24,驱动柱3的外圈轮齿与内轮齿24相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啮合滑动槽b23与啮合块16相啮合,使得驱动齿轮b15可以旋转转动,同时内轮齿24与驱动柱3外壁的轮齿啮合,使其可以跟随驱动柱3进行同步转动。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吸油柱塞机构5包括吸油柱塞套壳18,吸油柱塞套壳18活动啮合在转子4的右壁内,吸油柱塞套壳18的侧壁开有吸油口25,吸油柱塞套壳18的右端面开有排油口26,吸油柱塞套壳18的内壁开有啮合滑动槽a21,吸油柱塞套壳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齿轮a19,吸油柱塞套壳18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从动柱a22,从动柱a22贯穿吸油柱塞套壳18的左右,从动柱a22的右端延伸处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a12,从动柱a22的外壁转动包裹有从动柱b28,从动柱b28的右端延伸出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b13,从动柱b2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固定块29,延伸固定块29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斜齿轮b20,斜齿轮b20与斜齿轮a19相垂直啮合,斜齿轮b20的上壁固定连接有凸起块17,凸起块17与啮合滑动槽a21相啮合,从动柱a22的左端延伸处外壁转动连接有堵塞块27。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柱3驱动齿轮a14和驱动齿轮b15的转动,分别带动从动齿轮a12和从动齿轮b13的转动,从动齿轮a12转动后带动堵塞块27的转动,从动齿轮b13的转动带动延伸固定块29和斜齿轮b20开始转动,斜齿轮b20带动斜齿轮a19转动,斜齿轮a19的转动带动吸油柱塞套壳18的转动,同时斜齿轮b20上的凸起块17与啮合滑动槽a21相啮合,带动吸油柱塞套壳18的前后往复运动,同时油从吸油口25进入吸油柱塞套壳18内部,在吸油柱塞套壳18做线性往复运动的同时,从动齿轮a12带动堵塞块27与吸油柱塞套壳18同步转动,使得排油口26与堵塞块27不断的啮合开闭,控制油路的吸收与排出,避免了传统的柱塞泵转子磨损较为严重的问题。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吸油柱塞机构5的数量为四个,吸油柱塞机构5的右端延伸至集油壳体6的内部,集油壳体6的右端延伸至柱塞泵缸体1的内壁,集油壳体6的右端与排油腔9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集油壳体6对吸油柱塞机构5中排出的油进行收集后排放入排油腔9中。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的工作原理。
如图1-4所示,首先,启动驱动柱3,将油放入油腔8中,驱动柱3驱动齿轮a14和驱动齿轮b15的转动,分别带动从动齿轮a12和从动齿轮b13的转动,从动齿轮a12转动后带动堵塞块27的转动,从动齿轮b13的转动带动延伸固定块29和斜齿轮b20开始转动,斜齿轮b20带动斜齿轮a19转动,斜齿轮a19的转动带动吸油柱塞套壳18的转动,同时斜齿轮b20上的凸起块17与啮合滑动槽a21相啮合,带动吸油柱塞套壳18的前后往复运动,同时油从吸油口25进入吸油柱塞套壳18内部,在吸油柱塞套壳18做线性往复运动的同时,从动齿轮a12带动堵塞块27与吸油柱塞套壳18同步转动,使得排油口26与堵塞块27不断的啮合开闭,控制油路的吸收与排出,当吸油柱塞机构5做线性往复运动的时候,带动复位弹簧机构2也跟随做线性往复运动,同时复位弹簧机构2带动排油活塞柱7往复运动,从而将排油腔9中的油从出油口10中排出。
上文一般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包括柱塞泵缸体(1),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左端面轴心处活动贯穿连接有驱动柱(3),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开有油腔(8),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右壁内部纵向开有排油腔(9),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设有转子(4),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油柱塞机构(5),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内部设置有集油壳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内壁左端面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机构(2),所述复位弹簧机构(2)的延伸处与上端的吸油柱塞机构(5)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机构(2)的右端口固定连接有排油活塞柱(7),所述柱塞泵缸体(1)的外壁右端面固定安装有出油口(10),所述出油口(10)与复位弹簧机构(2)位于同一中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与柱塞泵缸体(1)内壁的右端面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3)延伸至转子(4)的内部,所述转子(4)的内部纵向固定安装有固定柱(11),所述转子(4)的内壁右端面固定安装有啮合块(16),所述啮合块(16)的外圈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b(15),所述驱动柱(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a(14),所述驱动柱(3)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轮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b(15)的右端面外壁开有啮合滑动槽b(23),所述啮合块(16)与啮合滑动槽b(23)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b(15)的内部开有内轮齿(24),所述驱动柱(3)的外圈轮齿与内轮齿(24)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柱塞机构(5)包括吸油柱塞套壳(18),所述吸油柱塞套壳(18)活动啮合在转子(4)的右壁内,所述吸油柱塞套壳(18)的侧壁开有吸油口(25),所述吸油柱塞套壳(18)的右端面开有排油口(26),所述吸油柱塞套壳(18)的内壁开有啮合滑动槽a(21),所述吸油柱塞套壳(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齿轮a(19),所述吸油柱塞套壳(18)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从动柱a(22),所述从动柱a(22)贯穿吸油柱塞套壳(18)的左右,所述从动柱a(22)的右端延伸处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a(12),所述从动柱a(22)的外壁转动包裹有从动柱b(28),所述从动柱b(28)的右端延伸出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b(13),所述从动柱b(2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固定块(29),所述延伸固定块(29)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斜齿轮b(20),所述斜齿轮b(20)与斜齿轮a(19)相垂直啮合,所述斜齿轮b(20)的上壁固定连接有凸起块(17),所述凸起块(17)与啮合滑动槽a(21)相啮合,所述从动柱a(22)的左端延伸处外壁转动连接有堵塞块(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柱塞机构(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吸油柱塞机构(5)的右端延伸至集油壳体(6)的内部,所述集油壳体(6)的右端延伸至柱塞泵缸体(1)的内壁,所述集油壳体(6)的右端与排油腔(9)相通。
CN202320881923.7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Active CN21957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1923.7U CN219570273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1923.7U CN219570273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0273U true CN219570273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1923.7U Active CN219570273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0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5100B (zh) 多缸径向活塞泵
CN106438254B (zh) 一种低速轴向柱塞液压泵
CN110439772B (zh) 一种变量柱塞泵
CN110630461B (zh) 一种变量径向柱塞泵
CN219570273U (zh) 一种径向柱塞泵的新型转子
CN103883493B (zh) 一种缸体静止的轴向柱塞泵
CN112610438A (zh) 一种活塞泵
CN204941912U (zh) 液体加压泵出力轴润滑结构
CN101871450A (zh) 小流量高扬程径向活塞泵
CN106089619A (zh) 一种高压清洗机的泵体
CN214577668U (zh) 一种高传动效率的液压泵
CN112523985B (zh) 一种径向柱塞泵
CN101985930B (zh) 转子式深水潜水泵
CN208311033U (zh) 转子及具有该转子的液压泵
CN208901053U (zh) 一种能减少磨损的转子式机油泵
CN113323862A (zh) 一种2d液压泵
RU44155U1 (ru) Объемная роторная машина
CN201184288Y (zh) 潜油电动隔膜泵
CN2537835Y (zh) 双螺杆泵
CN2097295U (zh) 内啮合内摆线油泵
CN206071806U (zh) 一种低速轴向柱塞液压泵
CN110657077A (zh) 一种齿轮啮合型配流装置
CN1616825A (zh) 一种针齿摆线齿轮液压泵
CN220118252U (zh) 多头柱塞泵
CN112177874B (zh) 一种斜盘驱动配流一体化柱塞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