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8804U -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8804U
CN219558804U CN202223251963.8U CN202223251963U CN219558804U CN 219558804 U CN219558804 U CN 219558804U CN 202223251963 U CN202223251963 U CN 202223251963U CN 219558804 U CN219558804 U CN 219558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reatment device
sewage treatment
mud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19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飞
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eq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eq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eq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Deq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19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8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8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8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顶端设有翻盖,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一侧设有入水口,且入水口的下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丝杆相连接,且丝杆与轴承相连接,并且丝杆与轴承都位于处理装置外壳的内部,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旁设有连通管,所述处理装置外壳底端的一侧设有滑动盖。该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排泥操作时,通过内部设置的刮泥板将底面的污泥都推入到存储室中,同时刮泥板能将存储室与处理装置外壳分隔开,使装置对底部进行排泥时装置不用停运,提高了装置处理污水的一个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到自然水体内,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有物理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生物降解法等等,但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处理污水时,由于污水中含有固体颗粒以及处理时会产生沉淀物,长时间使用后,沉淀下来的杂志会慢慢堆积形成污泥,污泥会影响污水处理效率,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成本。
经检索,如专利号:201920194600.4的中国实用新型就是一种x,其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箱,所述沉淀箱底部中间位置竖直固定连通安装有第二排污管,所述沉淀箱顶部固定盖合有盖板,所述盖板右侧中部垂直固定连通安装有净水剂投放管,所述盖板顶部左侧垂直固定连通安装有进水管。
上述提到的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在对处理装置底端的污泥进行清理时,需要将装置内的水排干,才能对其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负担,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在对处理装置底端的污泥进行清理时,需要将装置内的水排干,才能对其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负担,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顶端设有翻盖,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一侧设有入水口,且入水口的下方设有电机,并且电机位于处理装置外壳外壁的一侧,所述电机与丝杆相连接,且丝杆与轴承相连接,并且丝杆与轴承都位于处理装置外壳的内部,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旁设有连通管,所述处理装置外壳底端的一侧设有滑动盖。
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外壳底部的一侧设有存储室,存储室设有开口与外界连接,且开口处设有滑槽a,滑槽a与滑动盖上设置的滑块a构成滑动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内部两侧设有滑槽b,通过滑槽b与刮泥板两侧的滑块b构成滑动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外壳的一侧设有入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且入水口与出水口平行。
优选的,所述翻盖的一侧设有合页,通过合页与处理装置外壳的顶部构成旋转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位于处理装置外壳的一侧,且连通管将存储室与处理装置外壳内部上端连接在一起,并且连通管上端连接处高于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丝杆与刮泥板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结构,且丝杆的一端与轴承构成旋转连接结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刮泥板一侧凸起的大小与存储室与处理装置外壳连接处大小一致,且刮泥板紧贴处理装置外壳内部的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1、在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排泥操作时,通过内部设置的刮泥板将底面的污泥都推入到存储室中,同时刮泥板能将存储室与处理装置外壳分隔开,使装置对底部进行排泥时装置不用停运,提高了装置处理污水的一个效率;
2、通过连通管的设置,使得存储室内的气压能和处理装置内的气压保持一致,防止在刮泥板将存储室密封时,造成储存室内部气压变化,使得滑动盖难以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装置外壳;101、存储室;102、滑槽a;103、滑槽b;2、翻盖;201、合页;3、入水口;4、出水口;5、连通管;6、滑动盖;601、滑块a;7、电机;8、丝杆;9、刮泥板;901、螺纹孔;902、滑块b;1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1,处理装置外壳1的顶端设有翻盖2,处理装置外壳1的一侧设有入水口3,且入水口3的下方设有电机7,并且电机7位于处理装置外壳1外壁的一侧,电机7与丝杆8相连接,且丝杆8与轴承10相连接,并且丝杆8与轴承10都位于处理装置外壳1的内部,处理装置外壳1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4,且出水口4旁设有连通管5,处理装置外壳1底端的一侧设有滑动盖6;
处理装置外壳1底部的一侧设有存储室101,存储室101设有开口与外界连接,且开口处设有滑槽a102,滑槽a102与滑动盖6上设置的滑块a601构成滑动连接结构,通过使滑动盖6滑动位移能将存储室101打开;
处理装置外壳1的内部两侧设有滑槽b103,通过滑槽b103与刮泥板9两侧的滑块b902构成滑动连接结构,有利于刮泥板9能顺着滑槽b103滑动;
处理装置外壳1的一侧设有入水口3,另一侧设有出水口4,且入水口3与出水口4平行,有利于污水从入水口3进入到装置内,经沉淀操作后从出水口4排出;
翻盖2的一侧设有合页201,通过合页201与处理装置外壳1的顶部构成旋转连接结构,有利于通过翻折翻盖2能将处理装置的上方给遮盖住;
连通管5位于处理装置外壳1的一侧,且连通管5将存储室101与处理装置外壳1内部上端连接在一起,并且连通管5上端连接处高于出水口4,有利于让存储室101与处理装置内的气压保持一致,且防止装置内的污水经过连通管5进入到存储室101内;
丝杆8与刮泥板9上的螺纹孔901构成螺纹连接结构,且丝杆8的一端与轴承10构成旋转连接结构,另一端与电机7连接,有利于通过电机驱动丝杆8,使得旋转的丝杆8能让刮泥板9在处理装置外壳1内部的底部位移滑动;
刮泥板9一侧凸起的大小与存储室101与处理装置外壳1连接处大小一致,且刮泥板9紧贴处理装置外壳1内部的底面,有利于通过刮泥板9的移动能将存储室101给封闭起来。
工作原理:根据图1-7,首先操作人员启动电机7,电机7带动丝杆8旋转,使得与丝杆8螺纹连接的刮泥板9顺着滑槽b103开始往前滑动,刮泥板9在滑动的同时将沉淀在处理装置外壳1内部底面上的污泥给刮下,刮下的污泥会被刮泥板9推入到存储室101内,且刮泥板9会将存储室101与处理装置外壳1连接处给密封遮挡住,使得存储室101内的液体与处理装置外壳1的内的液体互不流通,接着操作人员将滑动盖6沿着滑槽a102滑出,即可对存储室101内的污泥进行清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污水处理装置无需将装置内的水排干,能在装置运行时对其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提高了排泥的效率,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的顶端设有翻盖(2),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的一侧设有入水口(3),且入水口(3)的下方设有电机(7),并且电机(7)位于处理装置外壳(1)外壁的一侧,所述电机(7)与丝杆(8)相连接,且丝杆(8)与轴承(10)相连接,并且丝杆(8)与轴承(10)都位于处理装置外壳(1)的内部,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4),且出水口(4)旁设有连通管(5),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底端的一侧设有滑动盖(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底部的一侧设有存储室(101),存储室(101)设有开口与外界连接,且开口处设有滑槽a(102),滑槽a(102)与滑动盖(6)上设置的滑块a(601)构成滑动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的内部两侧设有滑槽b(103),通过滑槽b(103)与刮泥板(9)两侧的滑块b(902)构成滑动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的一侧设有入水口(3),另一侧设有出水口(4),且入水口(3)与出水口(4)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2)的一侧设有合页(201),通过合页(201)与处理装置外壳(1)的顶部构成旋转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5)位于处理装置外壳(1)的一侧,且连通管(5)将存储室(101)与处理装置外壳(1)内部上端连接在一起,并且连通管(5)上端连接处高于出水口(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8)与刮泥板(9)上的螺纹孔(901)构成螺纹连接结构,且丝杆(8)的一端与轴承(10)构成旋转连接结构,另一端与电机(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板(9)一侧凸起的大小与存储室(101)与处理装置外壳(1)连接处大小一致,且刮泥板(9)紧贴处理装置外壳(1)内部的底面。
CN202223251963.8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558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1963.8U CN219558804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1963.8U CN219558804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8804U true CN219558804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9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1963.8U Active CN219558804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8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7502B (zh) 一种污水厂污水处理装置
CN207905003U (zh) 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清淤装置
CN2162953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219558804U (zh) 一种便于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0937703A (zh) 一种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7367265U (zh) 一种可以快速排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3725279U (zh) 一种竹炭色浆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CN210313935U (zh) 一种污水污泥深度处理装置
CN209974490U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除油装置
CN221027976U (zh) 一种含铁屑的污水吸附处理装置
CN219449434U (zh) 一种提锂废水处理装置
CN221084980U (zh) 一种油脂加工用废气处理设备
CN209835914U (zh) 一种生活污水环保处理设备
CN212310341U (zh) 一种清洗方便的工业污水处理装置
CN219579943U (zh) 一种矿用污水处理设施
CN2207666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除油撇渣装置
CN219290798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8923896U (zh) 一种底层污泥清理机构
CN220159302U (zh) 一种沉淀池淤泥处理系统
CN214614287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21209107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20618606U (zh) 一种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CN21935537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压滤装置
CN215855525U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
CN219652777U (zh) 一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