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7993U - 按摩腰带 - Google Patents

按摩腰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7993U
CN219557993U CN202222485055.9U CN202222485055U CN219557993U CN 219557993 U CN219557993 U CN 219557993U CN 202222485055 U CN202222485055 U CN 202222485055U CN 219557993 U CN219557993 U CN 219557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kin
piece
flexible
m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50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俊岭
黄志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7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7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摩腰带,所述按摩腰带包括:柔性腰带本体、第一定位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一连接件分布于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按摩模组、第二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按摩模组的背肤侧;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的连接。

Description

按摩腰带
母案信息:该案以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20日申请的按摩腰带(申请号:202221889744.X)为优先申请进行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摩腰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摩腰带为了便于清洗,通常包括腰带本体和功能模组。但是,现有的腰带本体和功能模组之间的配合结构设置不合理,使得功能模组与腰带本体的连接非常的不便,不利于用户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按摩腰带,旨在解决腰带本体和功能模组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腰带包括:
柔性腰带本体、第一定位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一连接件分布于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
按摩模组、第二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按摩模组的背肤侧;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面具有穿戴区和装配区,所述穿戴区位于所述近肤侧面的两端,所述装配区位于所述近肤侧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装配区;和/或,
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和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上的多个功能元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的两端,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装配区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功能元件包括电控盒、电源盒,以及用于支撑按摩模组的按摩单元的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一定位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间隔分布于所述装配区中部;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位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的两端,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装配区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排布为至少两个第一定位组,所述第一定位组内的第一定位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宽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沿所述装配区的长度方向排布;
多少所述第二定位单元排布为至少两个第二定位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定位组内的第二定位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安装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装配魔术贴;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为安装磁吸附件,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为装配磁吸附件,所述安装磁吸附件与所述装配磁吸附件磁性吸附。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为安装磁吸附件,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为装配磁吸附件,所述安装磁吸附件与所述装配磁吸附件磁性吸附,第一定位件的相邻的两第一定位组的磁性相异,第二定位件的相邻的两第二定位组的磁性相异。
可选地,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中部具有按键过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临近所述按键过孔设置,该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按键过孔沿所述装配区的宽度方向排列;
所述功能元件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柔性支撑件上对应所述电控盒的按键单元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对应所述按键过孔设置;
所述电控盒上临近所述按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单元,该第二定位单元和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电控盒的长度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装配区的中部;
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所述装配区中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魔术贴配合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磁性吸附;和/或,
柔性腰带本体两端的穿戴区中,一端的穿戴区设置有第一调节件,另一端的穿戴区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可以择一的与第二调节件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近肤支撑片和背肤支撑片,所述近肤支撑片的背肤侧面与背肤支撑片的近肤侧面贴合;所述近肤支撑片的边部连接于所述背肤支撑片,和/或,所述背肤支撑片的边部连接于所述近肤支撑片,以形成边结合部;所述近肤支撑片的背肤侧面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背肤支撑片的近肤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内结合部,所述内结合部位于所述边结合部的内侧;所述近肤支撑片与背肤支撑片围合形成有装配腔。
可选地,所述按摩模组的背肤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件对应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磁性吸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呈长条状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沿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按摩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磁性吸附件,或者,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磁性被吸附件;
所述按摩模组包括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邻近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形成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内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装饰片,所述装饰片对应所述容置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对应所述容置槽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安装凸台,所述装饰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上;
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具有装配腔,装配腔具有显露腔口;所述安装壳体安装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安装凸台对应所述显露腔口设置,以使所述装饰片背对所述安装凸台的侧面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外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按摩腰带,通过同时在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同时设置第一定位件和第一连接件,并且在按摩模组的背肤侧同时设置第二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在将按摩模组装配至柔性腰带本体时,先将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配合,确定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的相对位置,再将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将定位后的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可靠的连接;如此,使得按摩模组可以便捷、准确、高效的装配于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有利于用户的使用;同时,通过将柔性腰带本体和按摩模组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柔性腰带本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清洗,从而使得柔性腰带本体可以保持清洁,有利于用户的健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刺激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近肤支撑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背肤支撑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M-M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B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B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0中C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电路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硬质顶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柔性电极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理疗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理疗模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D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N-N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E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7中E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0为硬质中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硬质电极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光疗组件和电刺激组件排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光疗组件和电刺激组件排布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光疗组件和电刺激组件排布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腰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腰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腰带的按摩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腰带的按摩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38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部分安装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理疗模组和理疗装置。其中,所述理疗装置主要指穿戴理疗装置,可以为按摩腰带、颈部按摩仪、头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等等。理疗装置包括理疗模组和穿戴件,理疗模组与穿戴件可以一体不可拆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穿戴件可以为硬质穿戴件,也可以为柔性穿戴件,当然,也可以为柔性和硬质结合的穿戴件。理疗模组也可以包括理疗单元和支持件,支持件可以为柔性件,也可以为硬质件,本申请中将主要以柔性支撑件10为例进行说明。理疗模组主要通过电刺激、光理疗、膜片加热以及振动和挤压对人体部位皮肤、肌肉等进行理疗作用。为了便于实施例中进行说明,理疗模组包括按摩模组和光疗模组,按摩模组包括按摩单元(主要通过电、热、挤压和振动等刺激人体皮肤和肌肉),光疗模组包括光疗单元(主要通过光等刺激人体皮肤和肌肉)。本申请中后面的实施例中,理疗装置以按摩腰带为例进行说明。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理疗,统指非药物的物理刺激,包括但不限于电刺激、光理疗、膜片加热以及振动和挤压中一种或者多种。
下面首先整体介绍按摩腰带的结构和功能,再分别单独的介绍按摩腰带的各个部件,主要涉及各按摩部件的形状、结构、物理特性(柔性、弹性、硬质等等),以及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等。按摩腰带包括柔性腰带和理疗模组。其中,柔性腰带可以为具有安装部,仅仅起到穿戴作用的腰带,也可以为内置有线路的柔性穿戴腰带,线路可以为电源线路,也可以为信号线路,线路连接按摩模组和电源,或者连接按摩模组与控制单元等。柔性腰带与按摩模组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装配磁吸附件910吸附、通过装配魔术贴920粘接,或者在柔性腰带上设置容置部(供按摩模组收容)、悬挂部(供按摩模组悬挂安装)等,当然,也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多种组合使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腰带与按摩模组也可以为一体不可拆连接。
按摩模组包括支撑件和设置于支撑件上的功能件,如理疗单元、电源组件、电控组件等。其中,理疗单元可以为光理疗单元,电刺激理疗单元,加热理疗单元、震动或者挤压理疗单元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实际的理疗单元可以结合上述多个理疗单元的功能。支撑件具有多个装配腔,理疗单元、电源组件和电控组件可以分别安装于不同的装配腔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组合安装于同一个装配腔中,例如,电源组件和理疗单元分别安装于装配腔内和装配腔的腔口,电控组件和理疗单元分别安装于装配腔内和装配腔的腔口等,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在按摩模组工作时,电源组件为电控组件和理疗单元提供电能,理疗单元在电控组件的控制下向外输出电刺激、热能、光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挤压等。人体皮肤、肌肉等在接收到电刺激、热能、光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挤压时,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及时的将酸痛等位置的相关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和排出体内,同时使得肌肉在电刺激作用下得到舒展和运动,从而实现理疗装置对人体的按摩。
参照图1至图8,下面开始,主要介绍理疗装置的各零部件的具体形式。
关于支撑件,其可以为硬质支撑件,也可以为柔性支撑件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甚至可以为软硬结合的支撑件,具体的物理特性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况需求、产品定位等进行设定。支撑件的整体外形可以有很多,如用于挂脖弧形,用于与头部适配的“头盔型”,用于与眼部适配的眼罩形,当然还可以为能柔性缠绕的带状,片状等。本申请中,支撑件将以呈柔性扁平状的支撑片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支撑件1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由多个支撑片拼合形成时,支撑片可以包括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柔性支撑件10的整体外形可以有很多,如呈圆形、椭圆形、类长方形等均可,可以根据产品主要针对的理疗部位适配性调整,在此不作特殊限定。柔性支撑件10上形成的装配腔数量可以有多个,多个装配腔可以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排布,也可以沿宽度方向排布,当然,在一些工况下,可以沿柔性支撑件10的周沿分布。本申请中,以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排布为例。如柔性支撑件10的中部为第一装配腔121,其相对两侧的分布为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五个装配腔时,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有第四装配腔125、第二装配腔122、第一装配腔121、第三装配腔123,以及第五装配腔126。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为3~5mm,对应装配腔的位置,其厚度为5~11mm。
下面对柔性支撑件10的形成方式和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柔性支撑件10一体成型设置时:
柔性支撑件10的近肤侧具有近肤部,背肤侧具有背肤部;近肤部向远离背肤部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背肤部向远离近肤部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安装部210,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二安装部210之间形成装配腔;或者,近肤部向远离背肤部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第一安装部110与背肤部之间形成装配腔;或者,背肤部向远离近肤部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安装部210,第二安装部210与近肤部之间形成装配腔。也即形成装配腔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由柔性支撑件10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也可以是由柔性支撑的两侧均向外凸出形成。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上设有成型孔,柔性支撑件10包括由成型孔的近肤侧周缘向远离背肤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的隆起部,隆起部的内侧与成型孔组合形成有装配腔。
柔性支撑件10由支撑片拼合形成时:
所述柔性支撑件10包括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与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贴合;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边部连接于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或者,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边部连接于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以形成边结合部;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内结合部,所述内结合部位于所述边结合部的内侧;所述近肤支撑片110与背肤支撑片200围合形成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被配置为安装功能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呈柔性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其材质可以为绝缘的橡胶、硅胶等柔性胶状体。近肤支撑片1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近肤侧面和背肤侧面,同样的,背肤支撑片200具有相对设置的近肤侧面和背肤侧面。近肤支撑片110在工作过程中贴近人体皮肤,背肤支撑片200位于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在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片支撑片的贴合过程中,可以为近肤支撑片110的边缘或者靠近边缘的部分对应背肤支撑片200贴合,也可以为背肤支撑片200的边缘或者靠近边缘的部分对应近肤支撑片110贴合,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为近肤支撑片110的边缘对应背肤支撑片200的边缘贴合。
为了确保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连接可靠性,在柔性支撑件10的边缘和中部均设置有连接结构。关于边结合部,由近肤支撑片110的边部连接于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或者,背肤支撑片200的边部连接于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形成。边结合部可以成环形设置,环绕整个柔性支撑件10的边部设置,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由多个连接段组合或者拼接形成环状的边结合部。在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的中部具有第一连接部,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的中部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二者均可以为平面;也可以其中一者为点胶槽,另一者为点胶凸起,点胶凸起与点胶槽配合;还可以为其它配合的结构,如卡扣等等。连接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方式(以形成边结合部和内结合部)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热熔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特定的工况需求下,可以采用通过紧固件,线体绞合,磁吸等方式进行连接。内结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可以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也可以沿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本实施例中,单个的内结合部以沿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例,多个内结合部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值得说明的是,装配腔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时,内结合部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装配腔之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之间,既形成有边结合部,又形成有内结合部,边结合部可以使得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边部连接非常可靠,内结合部可以使得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中部连接非常可靠;从而使得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可以稳定的连接;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将柔性支撑件10设置为由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贴合形成,使得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生产成型更加便捷,具体地,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需要围合形成装配腔,在近肤支撑片110和/或背肤支撑片200上需要凸出形成隆起部等结构,分为两片相较于一体成型的情况,隆起部可以分开成型,从而使得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上各自的隆起部较为简单,更加容易成型和生产;同时,柔性支撑件10具有柔性,在按摩模组工作时,可以使得装配腔上的功能件,特别是理疗单元可以非常充分的与皮肤贴合,从而使得理疗单元更好的对皮肤和肌肉等进行理疗,有利于提高理疗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近肤支撑片由多个相互独立的近肤子支撑片组成,相邻的近肤子支撑片之间可以具有间隔以相互独立。当地,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相邻的近肤子支撑片之间设置连接件。
具体地,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背肤支撑片和多个近肤子支撑片,多个所述近肤子支撑片沿所述背肤支撑片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近肤子支撑片的背肤侧面与背肤支撑片的近肤侧面贴合;所述近肤子支撑片的边部连接于所述背肤支撑片,以形成边结合部;所述近肤子支撑片与背肤支撑片围合形成有装配腔;功能件,所述功能件安装于所述装配腔。本实施例中,近肤子支撑片与背肤支撑片连接时,近肤子支撑片的背肤侧面的边部与近肤支撑片的近肤侧面贴合并连接,以形成边结合部。在边结合部所围成的区域内,近肤子支撑片与背肤支撑片围合形成装配腔。近肤子支撑片沿背肤支撑片的长度方向排列,所形成的多个装配腔,也沿背肤支撑片的长度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近肤支撑片110与背肤支撑片200的连接可靠性,所述近肤支撑片110和/或背肤支撑片200的边缘形成有连接包边,所述连接包边内嵌设有硬质加强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连接形成边结合部时,为了边结合部更加便捷的形成,在近肤支撑片110的边缘,或者背肤支撑片200的边缘,或者二者的边缘,形成有连接包边。连接包边的厚度大于临近连接包边的连接片的厚度,在连接时有利于提高连接可靠性。同时,可以在连接包边内嵌设硬质加强件,以提高包边的强度和刚度,对于柔性材质而言,硬质加强件的嵌设可以大幅的提高边缘结合形成的便捷性。硬质加强件的嵌设方式可以有很多,如在连接包边内形成有安装空间,硬质加强件安装至安装空间;也可以在连接包边的形成过程中,将硬质加强件嵌设于其中,使得硬质加强件与连接包边一体成型设置。硬质加强件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硬质加强件包括硬质加强片和/或硬质加强条,其中,硬质加强条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以及凹字形等等均可,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需求进行设置。硬质加强件可以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包括多段。为了提高硬质加强件起到的支撑作用硬质加强件绕近肤支撑片110和/或背肤支撑片200的周缘延伸呈环形。值得说明的是,硬质加强件可以自身呈环形设置;也可以为在自然状态下其呈长直条状,绕近肤支撑片110和/或背肤支撑片200后形成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配后的柔性支撑件10的形变恢复力,硬质加强件具有弹性。如此,硬质加强件可以为钢丝、金属片等等。在硬质加强件具有弹性的情况下,柔性支撑件10在受到外力发生变形时,蓄有弹性势能,在外力撤出后,柔性支撑件10可以较好的恢复到原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按摩模组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支撑件10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提高抗变形的能力,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和/或,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形成有粘接凸部250;所述粘接凸部250与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和或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粘接。粘接凸部250与近肤支撑片110一体成型设置,或者与背肤支撑片200一体成型设置,当然在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上可以同时设置有粘接凸部250。粘接凸部25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呈长条状、圆饼状等,粘接凸部250的横截面呈矩形、梯形,以及部分圆形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呈其它所需要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通过粘接凸部250的设置,使得背肤支撑片200和近肤支撑片110的强度得到大幅的提升,增加了柔性支撑件10抗变形的能力,在非使用状态下不易发生变形,有利于保护安装于其内部的功能件,从而提高按摩模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所述粘接凸部250,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粘接槽150;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粘接槽150,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所述粘接凸部250;所述粘接凸部250插设于所述粘接槽150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应粘接凸部250设置粘接槽150,并且将粘接凸部250插设于递交凹槽内,在粘接槽150和粘接凸部250之间设置有黏接层。在转配时,可以向点胶槽内点胶,当粘接凸部250插入时,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与点胶槽连接固定。如此,大幅的增加了近肤支撑片110的背肤侧面与背肤支撑片200的近肤侧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幅的增加了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黏接面积,有利于提高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连接强度。粘接槽150横截面的形状和粘接凸部250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为了提高粘接凸部250与粘接槽150之间的配合度,粘接槽150的形状与所述粘接凸部250的形状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柔性支撑件10的整体强度,所述装配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装配腔沿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所述装配腔之间的柔性支撑件10上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粘接槽150和粘接凸部250。沿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上,可以设置多段长条形的粘接凸部250,在相邻的两个粘接凸部250之间,还可以设置圆饼状粘接凸部250;当然,与粘接凸部25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之形状对应的粘接槽150。如此,使得安装腔之间的位置,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加,确保安装腔内功能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边结合部的连接强度,所述近肤支撑片110和/或背肤支撑片200的边缘形成有边连接凹槽,所述背肤支撑片200和/或近肤支撑片110的边缘对应所述边连接凹槽形成有边连接凸起,所述边连接凸起插设于所述边连接凹槽内。在边连接凹槽,和边连接凸起之间设置有粘胶,可以通过在边连接凹槽内点胶,然后将边连接凸起插入其中实现。边连接凹槽呈环形设置,沿柔性支撑件10的周向延伸,边连接凸起呈环形设置,沿柔性支撑件10的周向延伸。值得说明是,呈环形的边连接凹槽可以分段设置,也可以为整体的环形;呈环形的边连接凸起可以对应边连接凹槽分段设置,也可以为整体的环形。通过边连接凹槽和边连接凸起,使得边结合部的连接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边结合部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边结合部的连接强度,所述按摩装置还包括硬质支撑条,所述硬质支撑条具有支撑胶槽,所述支撑胶槽的槽壁嵌设于所述所述近肤支撑片110和/或背肤支撑片200的边部;所述背肤支撑片200和/或近肤支撑片110的边部对应所述支撑胶槽形成有支撑点胶凸起,所述支撑点胶凸起插设于所述支撑胶槽内。本实施例中,在支撑胶槽和支撑点胶凸起之间设置有粘胶,可以通过在支撑胶槽内点胶,然后将支撑点胶凸起插入其中实现。支撑胶槽呈环形设置,沿柔性支撑件10的周向延伸,支撑点胶凸起呈环形设置,沿柔性支撑件10的周向延伸。值得说明是,呈环形的支撑胶槽可以分段设置,也可以为整体的环形;呈环形的支撑点胶凸起可以对应支撑胶槽分段设置,也可以为整体的环形。通过支撑胶槽和支撑点胶凸起,使得边结合部的连接面积得到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边结合部的连接强度。
以上主要介绍了柔性支撑件10的形成方式,以及柔性支撑件10有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的连接,下面继续说明柔性支撑件10如何形成装配腔,以及各个装配内功能件的安装方式。
形成装配腔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例进行说明。所述近肤支撑片110局部向远离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所述背肤支撑片200局部向远离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安装部210,所述第一安装部1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0之间形成所述装配腔。或者,所述近肤支撑片110局部向远离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所述第一安装部110与所述背肤支撑片200之间形成所述装配腔。或者,所述背肤支撑片200局部向远离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安装部210,所述近肤支撑片1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0之间形成所述装配腔。也即,装配腔可以由近肤支撑片110向远离背肤支撑片200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也可以由背肤支撑片200朝远离近肤支撑片110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腔也可以由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凸起形成。
装配腔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可以为三个腔,也可以为五个腔等。下面先以三个腔的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按摩模组包括:按摩基体,按摩基体包括整体呈扁平状的柔性支撑件10和设置于柔性支撑件10上的按摩单元;柔性支撑件10具有近肤侧和背肤侧,按摩单元外露于近肤侧设置;柔性支撑件10具有间隔排布的三个装配腔;电控板和两个电池720,电控板和电池720与按摩单元电连接,电控板和两个电池720分别安装于一个装配腔内。三个装配腔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电路板530位于中间的装配腔,以使两电池720分别位于电控板的相对两侧;和/或,装配腔沿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三个装配腔中,中间的为第一装配腔121,用于安装电路板530,第一装配腔121两侧分别为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分别安装电池720。
也可以为五个腔,下面以五个为例进行说明。五个装配腔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排列,装配腔沿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了在后面的实施例中描述更加方便,对五个装配腔的名称进行定义,柔性支撑件10的中部为第一装配腔121,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依次为第四装配腔125、第二装配腔122、第一装配腔121、第三装配腔123,以及第五装配腔126。其中,第一装配腔121用于安装电控盒500、光理疗元件,以及指示灯元件等,安装于电控盒500上的面板300通过第一装配腔121的腔口外露。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关于第一装配腔121位置对称,第二装配腔122和第四装配腔125的内装配有电源盒700,在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的腔口位置设置有电刺激电极片。第四装配腔125和第五装配腔126,关于第一装配腔121位置对称,第四装配腔125和第五装配腔126的内装配有支撑件,在第四装配腔125和第五装配腔126的腔口位置设置有电刺激电极片。第四装配腔125具有第四腔口135,第五装配腔126具体第五腔口136。
无论是三个装配腔还是五个装配腔,均涉及两个电池720和电路板530的安装。两块电池720同时与电路板530和按摩单元电连接,为按摩单元提供电能。通过设置至少三个装配腔,使得电路板530和两块电池720可以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安装腔,如此,使得按摩模组具有足够的电能为用户使用时,按摩基体的整体厚度比较薄,从而使得按摩模组可以非常的薄;在用户使用按摩模组时,扁平的柔性支撑件10有利于按摩单元更好的贴附于人体的皮肤,如此,通过三个装配腔的设置,使得按摩模组可以提供足够的续航时间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轻薄,使得按摩模组的轻薄和长的续航能力兼得,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将两块电池720关于电控板位置对称设置,使得第一装配腔121两侧的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的重量相当,从而使得按摩模组整体平衡,有利于提高按摩模组的稳定性。
下面分别介绍各安装腔的具体安装形式,以及各功能件的安装方式。介绍顺序为,从中部的第一装配腔121开始,然后介绍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最后介绍第四装配腔125和第五装配腔126。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装配腔121至第五装配腔126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同时提出仅为了提高文档的整体性,便于读者阅读。也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装配腔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可以独立的使用于其它的理疗装置,而非仅仅适用于多个装配腔内的功能元件同时使用的工况。
参照图10至图20,以第一装配腔121内设置有理疗光源560为例,也即介绍一种具有理疗光源560的理疗装置。旨在解决该理疗光源560发出不可见光,用户无法感知的问题。
一种理疗装置,所述理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包括面板300,所述面板300具有内表面320和外表面310,所述面板300具有阻光区350和透光区;理疗光源560,理疗光源560设置于所述面板300的内表面320所在的一侧,理疗光源560用于朝向所述透光区发出不可见光,以用于穿过所述透光区;可见光源570,可见光源570设置于所述面板300的内表面320所在的一侧,所述可见光源570与所述透光区呈错位设置,可见光源570用于朝向所述透光区发出可见光,以用于穿过所述透光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多种理疗仪器,如按摩腰带、颈部按摩仪、头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等,当然,也可以为需要理疗光源560进行理疗的其它装置。面板300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320和外表面310,面板300具有可以供光线透过的透光区,以及阻止光线透过的阻光区350。阻光区350和透光区的排布形式可以有很多,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可以根据理疗装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均位于面板300的内表面320所在的一侧。理疗光源56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远红外线,理疗光源560所发出的理疗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区穿过面板300射出,以对人体进行远红外理疗。同样的,可见光源570发出可见光,如红外光等,可见框通过透光区穿过面板300射出,以使得人们可见。可见光源570与透光区错位设置,使得光线少数可以直接穿过透光区,需要经过反射等再通过透光区,如此,使得用户既可以看到光,但又不会刺眼,有利于提高使用理疗装置时的舒适度。其中,理疗光源560可以与透光区错位设置,也可以正对设置,当理疗光源560与透光区相对设置时,理疗光可以大量的通过透光区射出面板300,有利于理疗光更好的刺激人体,有利于提高理疗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装置本体上设置具有透光区和阻光区350的面板300,并将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设置在面板300的内表面320,使得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的光线均可以通过透光区射出,如此,在理疗光源560工作时,用户可以通过可见光源570所发出的光来感知理疗光源560的工作状态,同时,通过将可见光源570与透光区错位设置,使得可以可见光源570不会直射到人眼,从而避免用户的眼睛被强光刺激,如此,使得用户既可以通过可见光感知不可见光的理疗,又不会被可见光刺激眼睛,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便于理解后面的技术方案,关于装置本体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所述理疗装置为腰部理疗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整体呈扁平状的柔性支撑件10和电控盒500,所述柔性支撑件10具有装配腔和连通所述装配腔与外部的腔口;所述电控盒500安装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面板300安装于所述电控盒500上,并通过所述腔口外露。对应上面的实施例,本实施中的装配腔为第一装配腔121,所对应的腔口为第一腔口131。通过将面板300安装于电控盒500,并且将电控盒500安装于第一装配腔121,在理疗过程中,面板300可以非常好的贴近人体皮肤,使得理疗光可以尽可能穿透人体皮层,对人体进行理疗。值得说明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装置本体还包括电路板530、和偏振片550,所述理疗光源560、所述可见光源570设于所述电路板530上,所述电路板530设于所述电控盒500内;所述电控盒500对应所述理疗光源560设置有通光孔516,所述电控盒500设于所述面板300的内表面320所在的一侧,所述偏振片550设于所述理疗光源560与所述面板300之间。本实施例中,电控盒500的顶部形成有安装槽515(电控盒500面向所述面板300内表面320的侧壁),安装槽515自电控盒500的顶部向电控盒500内凹陷形成。安装槽515对应通光孔516设置,使得通过光所传出的光必然穿过安装槽515,如此使得理疗光源560所射出的理疗光均经过偏振片550作用。电控盒500的边缘向上凸出形成装配槽518,面板300安装于装配槽518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530上背对面板300的一侧设置按键元件;电控盒500上对应按键元件开设有按键孔;装置本体包括整体呈扁平状的柔性支撑件10,柔性支撑件10具有装配腔,电控盒500安装于装配腔内,柔性支撑件10上对应按键孔形成有按压部290。也即,可以通过柔性支撑件10上的按压部290通过按键孔控制电路板530上的按键元件,如此减少了零部件,有利于简化装置本体的结构,提高装配的效率。按键元件可以设置在电路板530面向近肤支撑片110的板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530面向背肤支撑片200的板面上。电控盒500上的按键孔对应按键元件设置,可以开设靠近近肤支撑片110的侧壁上,也可以开设在靠近背肤支撑片200的侧壁上。同样的,按压部290可以对应按键孔形成于近肤支撑片110上,也可以对应按键孔形成于背肤支撑片200上。
理疗光源560所发出的光所穿透的透光区,与可见光所述穿透的透光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的数量有多个时,部分理疗光源560所发出的不可见光,与部分可见光源570发出的可见光从不同的透光区穿出,还有部分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所发出的光从同一透光区穿出。具体地,透光区包括第一透光区321和第二透光区312,理疗光源560与第二透光区312呈相对设置,可见光源570与第一透光区321和第二透光区312均呈错位设置。当理疗光源560为多个时,可以有部分理疗光源560与第一透光区321正对设置。如此,共用透光区,可以减少加工工艺,提高面板300的生产效率。
形成透光区和阻光区350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下面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300包括透光基板和涂敷于所述透光基板一侧面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上设有透光孔以在所述面板300上形成所述透光区。在本实施例中,面板300由透光基板上涂覆遮光层形成,通过在遮光层上开设透光孔来形成可以供光线通过的透光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透光的效果,所述透光区包括第一透光区321,所述可见光源570与所述第一透光区321呈错位设置;所述透光基板的内表面320形成有第一凹槽323,所述遮光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凹槽323的内壁面的凹陷部,所述第一透光区321形成于所述凹陷部。第一凹槽323的内壁面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第一凹槽323的内壁面为弧形面,也可以为矩形面等。凹陷部形成于第一凹槽323的内壁面,使得第一透光区321呈立体状,光线将从第一凹槽323的侧壁穿出,使得所散出的光线具有立体感,有利于提高视觉效果。当第一凹槽323的内壁面为弧形面时,光线射出第一透光区321时的层次感更加均匀,使得视觉更加舒适。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300包括遮光基板和透光部,所述遮光基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透光部设于所述安装孔处,以在所述面板300上形成所述透光区。在本实施例中,面板300有不透光的基板形成,在基板上开设安装孔,再将可以透光的透光部安装至安装孔内,以形成透光区。当然在一些时候来中,安装孔自身也可以通过光线,通过透光部的设置,可以阻止外界水、灰尘、蚊虫等进入。透光部可以由后续工艺安装其中,也可以为与遮光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透光的效果,所述透光区包括第一透光区321,所述可见光源570与所述第一透光区321呈错位设置;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透光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处的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内侧面为凹面。通过将第一透光部的内侧面设置凹面,使得第一透光区321呈立体状,光线将从凹面的侧壁穿出,使得所散出的光线具有立体感,有利于提高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视觉效果,所述遮光层局部去除以形成呈透光纹路状的所述第一透光区321。透光纹路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CD纹路、网格纹路等。通过透光纹路的设置,使得光线按照透光纹路的路径射出,可以使得射出的光线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基板的内表面320还形成有第二凹槽322,所述第一凹槽323设于所述第二凹槽322的底部。第二凹槽322大于第一凹槽323,第一凹槽323形成于第二凹槽322的底部,使得第一凹槽323的侧壁形状兼具有第二凹陷侧壁的变形趋势。例如,第一凹槽323为大的弧形凹槽,第二凹槽322的槽口的方向与第一凹槽323的侧壁变化趋势相关,可以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夹角,使得部分光线不再垂直的射出面板300,而是按照与水平呈一定夹角的方向射出面板300,有利于提高光线的照射区域,同时进一步的弱化光线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视觉效果,所述第一凹槽32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23均设于所述第二凹槽322的底部;所述第二凹槽322对应设有所述可见光源570;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23围绕所述可见光源570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23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如3个、5个、6个等,以4个为例进行说明。4个第一凹槽323的围绕呈环形,可见光源570对于环形所围成的区域设置,如此,使得一个可见光源570可以对应4个第一凹槽323设置,在避免光线直射出来的同时,还可以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视觉效果,所述透光基板的外表面310设有凸包311,所述凸包311对应所述第二凹槽322设置。凸包311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方形凸包311,圆形凸包311等等,本实施例中,以弧形凸包311为例。也即凸包311的表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透光基板的外表面310之间的距离,自凸包311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凸包311可以覆盖一个第一凹槽323,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包311也可以覆盖多个第一凹槽323。通过凸包311的设置,光线在经过面板300内表面320的结构后,还需要经过凸包311后才能射出,光线在经过凸包311时,光线得到散射和反射,使得光线更加的柔合,同时所散发的区域得到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理疗光源560也可以对应第一透光区321,此时的第一透光区321也同时作为第二透光区312。具体地,所述理疗光源560包括第一理疗光源560,所述第一理疗光源560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一凹槽323设置,所述第一理疗光源560对应的第一凹槽323内的第一透光区321还用作所述第二透光区312。如此,在便于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的排布时,还可以减少加工工艺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理疗效果,所述理疗装置为腰部理疗装置,所述理疗光源56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理疗光源560形成第一理疗区561和第二理疗区562,所述第一理疗区561和第二理疗区562分别用于对应脊柱的两侧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理疗区561和第二理疗区562的排布形式有多种,第一理疗区561和第二理疗区562可以沿面板300的宽度方向排布,也可以沿面板300的长度方向排布。以沿宽度方向排布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理疗光源560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如2个、3个、4个、8个等等,以设置6个为例。6个理疗光源560排列呈两列,两列理疗光源560沿面板300的宽度方向列,每一列理疗光源560沿面板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一列理疗光源560所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一理疗区561,另一列理疗光源560所对应的区域为第二理疗区562。第一理疗区561内的理疗光源560成列设置,第二理疗区562内的理疗光源560成列设置,该两列所述理疗光源56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0mm,且小于或等于35mm,以25mm、28mm、30mm为例。同一理疗区内的相邻两个理疗光源560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如此,使得光疗效果更加的同时,更加的安全。值得说明的是,同一列的理疗光源560之间,相邻的两个理疗光源560的波长不同,如同一列的理疗光源560的波长可以依次为850nm-940nm-850nm,也可以为940nm-850nm-940nm。在理疗装置对腰部进行理疗时,两列理疗光源560分别设置在脊椎的相对两侧,分别对脊椎两侧的区域进行光疗。其中,两列理疗光源560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需要与人体脊椎两侧的软组织所在的区域对应,无论是二者之间的间距小于20mm,还是大于35mm,均将影响光疗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用户对理疗的视觉效果,所述可见光源57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可见光源570形成第一显示区571和第二显示区572,所述第一显示区571靠近所述第一理疗区561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区572靠近所述第二理疗区562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区571包括在脊柱的长度方向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显示区,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之间设有所述理疗光源560。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由设于所述面板300的外表面310的凸包311形成;和/或,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瓣状,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相互靠近设置,以在该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之间形成类三角区域,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之间的所述理疗光源560设于所述类三角区域。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围绕所述可见光源570设置的多个第一透光区32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见光源570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如2个、3个、4个、8个、12个等等,以设置6个为例。6个可见光源570排列呈两列,两列可见光源570沿面板300的宽度方向列,每一列可见光源570沿面板30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一列可见光源570所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一显示区571,另一列可见光源570所对应的区域为第二显示区572。两列可见光源570位于两列理疗光源560之间,也即,沿电路板530(面板300)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有四列光源,分别为理疗光源560-可见光源570-可见光源570-理疗光源560。如此,有利于充分提高电路板530的空间利用率。当然,在第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571和第二显示区572也可以排列在第一理疗区561和第二理疗区562的外侧。每一可见光源570可以对应一个子显示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一个子显示区可以对应多个光源。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571包括沿脊柱长度方向排列的三个第一子显示区,相邻的第一子显示区之间设置有理疗光源560。三个第一子显示区对应两个理疗光源560,两个理疗光源560之间的理疗光源560对应中间的第一子显示区设置。当第一子显示区呈圆形、椭圆形或者多瓣状(如四叶草状,梅花状等)时,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显示区之间围合形成有类三个角区域(整理呈三角形设置,其中的一些边或者角根据实际的工况发生适当的变形,如出现弧形边、弧形角等)。也即,理疗光源560所在的位置与第一显示区571非常近,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同时有利于可见光源570更好的对理疗光源560提供视觉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显示区与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一透光区321对应,多个第一透光区321构成一个第一子显示区。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子显示区与围绕同一可见光源5704个第一透光区321对应。同样的,对应第二显示区572,可以涉及多个第二子显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避免在用户使用时,可见光从理疗装置和人体皮肤之间泄漏。所述面板300、所述电控盒500或者所述柔性基体上设置有遮光挡墙,所述遮光挡墙沿所述面板300的外表面310的周缘设置,所述遮光挡墙用于在所述理疗装置贴肤使用时与人体皮肤抵接,以阻挡可见光外漏。也即,本实施例中,遮光挡墙可以由面板300向上延伸出来,也可以由电控盒500的边缘向上延伸出来,还可以由柔性支撑件10(第一腔口13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遮光挡墙由不透光材质制成,通过遮光挡墙的设置,在用户使用理疗装置时,遮光挡墙可以更好的与人体皮肤贴合在一起,将面板300所在的区域围合,避免可见光从面板300所对应的区域内泄漏。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用户对理疗装置的使用状况,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
参照图32至图34,理疗模组除了可以光疗之外,还可以电刺激,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疗和电刺激可以组合使用,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一种理疗模组,用于腰部按摩仪,所述理疗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10、设于所述柔性支撑件10上的第一光疗组件950、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位于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的周侧;
所述柔性支撑件10用于在受到外力变形时使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贴附于腰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用于腰部按摩仪中的理疗模组至少包括第一光疗组件950,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其中,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位于第一光疗组件950的周侧,即既可以位于第一光疗组件950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可以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位于第一光疗组件95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光疗组件950、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安装于柔性支撑件10上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连接、磁吸附连接、紧固件连接等等。本实施例中,在柔性支撑件10上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二装配腔122(具有第二腔口132)、第一装配腔121(具有第一腔口131),以及第三装配腔123(具有第三腔口133)。第一光疗组件950安装于第一装配腔121,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安装于第二装配腔122,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安装于第三装配腔123。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包括电极片为例。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可以具有一个电极片,也可以具有多个电极片,当具有多个时,可以实现电极片的内部配对。同样的,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可以具有一个电极片,也可以具有多个电极片,当具有多个时,可以实现电极片的内部配对。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均包括一个电极片为例,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的电极片配对使用。当人体同时接触两个电极片时,人体接入到理疗模组的电路中,此时弱电流流过人体。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光疗组件950、第一电刺激组件960以及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均设置于柔性支撑件10上,使得在腰部按摩仪工作时,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可以很好的贴附于腰部,同时,第一光疗组件950也可以非常好的贴近于腰部,如此,使得第一光疗组件950、第一电刺激组件960以及第二电刺激组件960非常好的作用于腰部;丰富了腰部按摩仪的理疗功能,值得说明的是,当用户将第一光疗组件950对应脊柱设置时,第一光疗组件950可以对脊柱两侧的软体组织进行光疗,同时,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可以非常好的对腰部的皮肤、肌肉以及脂肪等进行电刺激,促进血液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柔性支撑件10的利用率,电刺激组件960成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所述第二电极刺激组件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光疗组件950设于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第一电刺激组件960、第一光疗组件95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呈长条状设置,三者均沿入肉馅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三者依次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排布。如此,充分的利用了柔性支撑件10的空间。
关于电刺激组件960和光疗组件950的组合和排布,还可以有很多方式,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刺激组件960成对设置,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第三电刺激组件960和第四电刺激组件,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至第四电刺激组件960环绕所述光疗组件950设置,在所述光疗组件950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上的延伸路径上未设置所述电刺激组件960,也即所述光疗组件950沿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光疗组件950的延伸路径上未设置有所述电刺激组件。本实施例中,以理疗模组包括第一光疗组件950,以及第一电刺激组件960至第四电刺激组件96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电刺激组件960至第四电刺激组件960四个电刺激组件960绕第一光疗组件950设置,其中在第一光疗组件95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未设置电刺激组件960,如此,在理疗模组使用时,可以将第一光疗组件950对应脊柱设置,此时,不会有电刺激组件960贴附于脊柱上,如此,既可以使得第一光疗组件950对脊柱两侧的软体组件进行光疗,又不会有电刺激组件960对脊柱两侧的软体组织进行电刺激,从而,在避免脊柱两侧的软体组织被损坏,同时又可以得到适合的理疗;同时,通过设置四个电刺激组件960,使得电刺激组件960之间的配对方式可以有很多,也即可以实现较多的按摩手法,有利于提高理疗模组的适应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第三电刺激组件和第四电刺激组件,所述第一光疗组件、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所述第二电极刺激组件、所述第三电刺激组件和所述第四电刺激组件在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光疗组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电刺激组件。也即,在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光疗组件位于柔性支持件的中部,两侧均具有两个电刺激组件。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组合形成一个理疗单元,所述柔性支撑件10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布有至少两个理疗单元。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光疗组件950、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组合形成一个理疗单元,并且将多个理疗单元沿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排布,使得腰部的多处可以同时得到光疗和电刺激按摩理疗,有利于大幅的提高理疗模组的使用体验。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第二光疗组件950,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和第一电刺激组件960临近设置,以组合形成第一理疗组件;所述第二光疗组件95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临近设置,以组合形成第二理疗组件;所述第一理疗组件和第二理疗组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将临近的第一光疗组件950和第一电刺激组件960组合形成第一理疗组件,将临近的第二光疗组件95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组合形成第二理疗组件,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配对使用,如此,可以使得腰部的多出可以同时得到光疗和电刺激按摩理疗,有利于大幅的提高理疗模组的使用体验。
下面对电极片的形状,以及其柔性支撑件10的配合进行说明。
柔性支撑件10包括近肤面和背肤面,所述柔性支撑件10包括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隆起部677,所述第一隆起部677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隆起部677凸出于近肤面,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隆起部677,以使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可浮动地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持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下面的实施例中,电刺激组件960统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第二电刺激组件960等电刺激组件960。近肤面指的是工作时面向人体的一侧,相较于另一个侧面更加靠近人体皮肤。第一隆起部677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呈凸台状,呈环形设置,呈具有腔体的装配结构设置等等,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以第一隆起部677的形状与电刺激组件960的整体外形相适配为例进行说明。电刺激组件960安装于第一隆起部677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磁吸等,以第一隆起部677具有装配腔为例,电刺激组件960安装于装配腔中。第一隆起部677具有弹性,电刺激组件960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可以相较于近肤面发生位移。关于第一隆起部677的具体结构还可以为如下结构。柔性支撑件10上设有第一成型孔,第一隆起部677包括第一环形凸部112和第一顶部113,第一环形凸部112连接于第一成型孔的周缘处,第一环形凸部112向远离背肤面的方向延伸,第一顶部113的周缘连接于第一环形凸部112的自由端。第一环形凸部112朝向第一成型孔的中部倾斜延伸,使得第一环形凸部112可以提供更大的变形空间,有利于提高第一环形凸部112的变形能力。第一环形凸部112的侧壁呈弧形设置,使得其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弧面。电刺激组件960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一电极片支撑于第一顶部113。也即,第一顶部113支撑第一电极片,支撑的方式有很多,如支撑第一电极片的背肤面。
参照图21至图31,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以柔性电极片610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为硬质电极片620,特别是在第二种情况下,也非常适合硬质电极片620的情况),柔性电极片610至少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由PU导电膜等制成的柔性电极膜,其厚度非常薄,可以为1.5mm~2mm。若为该种柔性电极膜时,在柔性支撑件10上形成支撑该膜的平滑支撑凸台182(可以与下面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片181对应,以使本实施例与理疗设备的其它实施例对应);第二种,由导电硅胶等制成的柔性电极片610,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其厚度可以为0.5mm~0.9mm,此时,可以将平滑凸起部611形成于第一电极片上。当然,值得说明的是,以上仅仅为两种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如两种电极片的安装方式互换,再通过其它的柔性支撑体来作为辅助安装,也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以下,根据两种情况,分别对第一电极片的安装进行介绍和说明。
第一种较薄的电极膜,所述第一顶部113至少部分朝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平滑凸起,以形成平滑支撑凸部,所述第一电极片(与其它实施例中的柔性电极膜对应)至少部分支撑于所述平滑支撑凸部,所述第一电极片支撑于所述平滑支撑凸部的部分为平滑凸起部611。所述平滑凸起部611呈由周缘向中部逐渐凸起设置。所述第一顶部113包括环形支撑部和所述平滑支撑凸部,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端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凸部112的自由端,所述平滑支撑凸部的周缘连接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内端缘。所述第一电极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周缘的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外侧面。
第二种较厚的电极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部113设有第一顶孔(可以与其它实施例中的腔口对应,以使本实施例与理疗设备的其它实施例对应),第一电极片设于第一顶孔处。也即,第一电极片安装于第一顶孔内,第一电极片安装于第一顶孔内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卡扣、压合、柔性支撑等等均可。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顶孔内的平滑凸起部611,所述平滑凸起部611朝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平滑凸起,所述平滑凸起部611呈由周缘向中部逐渐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周缘的安装裙边,所述安装裙边沿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裙边伸入所述第一顶孔内,以与所述柔性支撑件10连接。安装裙边安装于第一顶孔内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卡扣、压合、柔性支撑等等均可。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裙边还可以与安装于柔性支撑件10内的盒体、支撑架820等配合安装。其中,所述平滑凸起部611呈由周缘向中部逐渐凸起设置。
关于平滑凸起部611的整体外形,所述平滑凸起部611包括沿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间凸部和连接于所述中间凸部端部的端凸部,所述中间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端凸部的长度,所述中间凸部的长度与所述端凸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5,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在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宽度方向上的纵截面整体呈拱形设置。拱形指的是,呈两端向中间逐渐凸起设置。所述端凸部在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长度方向上的纵截面呈由内端向外端逐渐降低设置。如此,不论是薄电极膜,还是较厚的电极片,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挤压力时,第一电极片均可以有非常适配的变形,以使得第一电极片的工作表面与人体皮肤进行充分的贴合,从而使得电刺激非常的充分,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面实施例的基础上,给出几个理疗装置上同时设置电刺激模组和光疗模组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刺激组件960成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与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所述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或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包括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沿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由周缘向中部逐渐向远离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背肤面方向凸起的平滑凸起部611,且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在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宽度方向上的纵截面整体呈由两端向中部逐渐凸起设置。如此,有利于用户同时对要不的脊椎和两侧的肌肉进行理疗,相较于单一的理疗手段,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理疗效果和理疗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件10包括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隆起部260。所述柔性支撑件10上设有第二成型孔,所述第二隆起部260包括第二环形凸出部和第二顶部。所述第二环形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成型孔的周缘处,所述第二环形凸部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顶部的周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凸部112的自由端,所述第二顶部、第二环形凸出部与所述第二成型孔之间围合形成有装配腔(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装配腔121对应,值得说明的是,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装配腔121至第五装配腔126均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设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包括电控盒500、电路板530、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所述电路板530设于所述电控盒500内,所述理疗光源560和可见光源570设于所述电路板530上,所述理疗光源560用于发出不可见理疗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刺激组件960成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与所述第一电刺激组件960和所述第二电刺激组件960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柔性支撑件10包括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隆起部677,所述第一隆起部677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隆起部677凸出于近肤面,所述电刺激组件960安装于所述第一隆起部677,以使电刺激组件960凸出于所述近肤面。所述柔性支撑件10包括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隆起部260,所述第二隆起部260内侧形成有装配腔(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装配腔121对应),所述第一光疗组件950设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柔性支撑件1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隆起部677与所述第二隆起部260之间的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用于在受到外力时变形,大幅的增加了柔性支撑件10的变形能力,以使所述柔性支撑件10变形,以使所述电刺激组件960贴附于腰部。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按摩腰带,所述按摩腰带包括柔性腰带本体理疗模组,所述理疗模组安装在柔性腰带本体上。柔性腰带本体可以用于佩戴于人体的腰部,以使得理疗模组稳定的位移人体的腰部。
关于电极片的安装形式可以有很多,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理疗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柔性支撑件10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可以将电极片对应理疗模组的电池720或者电路板530安装。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一种电刺激模块,包括:
柔性支撑件10,所述柔性支撑件10整体呈扁平状设置,所述柔性支撑件10具有近肤面和背肤面,所述柔性支撑件10上设有第一成型孔,所述柔性支撑件10包括由所述第一成型孔的近肤侧周缘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隆起部677,所述第一隆起部677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成型孔之间形成有装配腔;
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可浮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隆起部677,以使电极片可浮动地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10;以及
电元件,所述电元件安装在所述装配腔内,所述电元件为电路板530或电池72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装配腔由一片柔性支撑件10形成,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腔也可以由两片柔性支撑片围合形成。本实施中的第一成型孔可以为在制造时所需要的脱模孔。第一成型孔位于柔性支撑件10的侧壁上,第一成型孔与第一隆起部677之间形成装配腔,指的是第一隆起部677形成的空间与第一成型孔形成的空间组合形成装配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隆起部677和第一成型孔的组合可以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部110对应。电极片可以为柔性电极片610,也可以为硬质电极片620。电极片可浮动地安装于第一隆起部677,指的是电极片与第一隆起部677连接,在受到外部挤压时,第一隆起部677可以反生变形,使得电极片向背肤面移动,在外力撤除后,第一隆起部677可以恢复初始状态,使得电极片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当然,若电极片为柔性电极片610或者柔性电极片610,则电极片自身也可以发生形变。若第一隆起部677具有弹性,则第一隆起部677可以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装配腔内设置有电路板530或者电池72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支撑件10上设置第一成型孔,并且由第一成型孔向远离背肤面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隆起部677,第一成型孔和第一隆起部677围合形成装配腔,并且在装配腔内设置电路板530或者电池720,如此,使得安装电池720或者电路板530的装配腔由安装电极片的第一隆起部677与第一成型孔组合形成,使得第一隆起部677既作为安装电极片的安装结构,又作为容置电路板530或者电池720的容置结构,充分的利用第一隆起部677的结构特性,使得电刺激模块的结构非常紧凑,大幅的提高空间利用率,有利于电刺激模块的小型化。
参照上面的实施例(第一种较薄的电极膜,第二种较厚的电极片),针对不同情况的电极片可以进行不同的安装方式,本实施中电极片的安装方式与上面实施例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由两片柔性支撑片(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组合形成,具体地,所述柔性支撑件10包括具有所述近肤面的近肤支撑片110和具有所述背肤面的背肤支撑片200,所述第一成型孔包括设于所述近肤支撑片110上的近肤孔和设于所述背肤支撑片200上的与所述近肤孔相对设置的背肤孔,所述第一隆起部677由所述近肤孔的周缘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延伸形成。本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由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组合形成,使得柔性支撑件10上的结构特征可以开成型于两个支撑片上,使得柔性支撑件10的成型难度得到大幅的降低,有利于组合形成更加复杂结构的柔性支撑件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护电池720或者电路板530,所述电刺激模块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呈扁平状设置,所述保护壳设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电元件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电极片与所述保护壳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避让间隔,以用于避让所述电极片形变。如此,有利于保护电池720或者电路板530不容易被损坏。通过避让间隙的设置,在电刺激模块的使用过程中,电极片可以反生较大幅度的形变,确保电极片可以较好的与人体皮肤贴合。
避让空间的形成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极片的平滑凸起部611支撑于所述第一隆起部677的平滑支撑凸部上时,所述平滑支撑凸部与所述保护壳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避让间隔。本实施例中,电极片较薄,需要由第一隆起部677的平滑支撑凸部进行支撑,当然,在电极片较厚时,也可以采用该种装配方式。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极片的平滑凸起部611设于所述第一顶孔(与其它实施例中的腔口对应)内时,所述平滑凸起部611与所述保护壳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避让间隔。本实施例中,第一隆起部677的顶部没有设置平滑支撑凸部,此时的电极片直接安装于第一顶孔内,或者说通过第一顶孔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极片的抗变形能力,避免受到挤压后向容置腔内凹陷,所述电刺激模块还包括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填充在用于在所述避让间隔内,所述弹性支撑体用于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支撑体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为泡沫、胶状体等,本实施例中以使用海绵为例。在电刺激模块工作时,电极片受到皮肤等的挤压,此时的挤压力传递至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发生弹性形变,并且支撑电极片的工作表面与皮肤贴合。在电刺激按摩结束后,电极片在弹性支撑体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如此,避免了电极片在工作过程中塌陷,使得电极片的工作表面可以非常好的与人体的皮肤贴合,确保了电刺激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件10还包括由所述背肤孔的周缘向远离所述近肤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隆起部260,所述第二隆起部260、第一隆起部677、第一成型孔之间形成所述装配腔;所述保护壳包括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所述背肤壳760安装于所述第二隆起部260的内侧面,所述近肤壳730安装于所述第一隆起部677的第一环形凸部112和/或所述背肤壳760。本实施例中,第一隆起部677与近肤成型孔111组合形成第一安装部110,第二隆起部260与背肤成型孔组合形成第二安装部210。第二隆起部260、第一隆起部677、第一成型孔之间形成所述装配腔,指的是第二隆起部260具有的空间,第一隆起部677具有的空间,以及第一成型孔所具有的空间组合形成装配腔(该装配腔的形成方式,可以用于形成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装配腔121、第二装配腔122、第三装配腔123、第四装配腔125,以及第五装配腔126)。本实施例中,保护壳可以用于安装电路板530,也可以用于安装电池720,以安装电池720为例,也即,保护壳以为电源盒700为例。通过将电源盒700分为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并且将近肤壳730安装于第一环形凸部112,将背肤壳760安装于第二隆起部260和背肤成型孔。在一些实施例中,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可拆卸连接,如通过卡扣连接、磁吸附连接,或者紧固件(如螺钉、螺栓)连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保护壳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柔性支撑件10的整体强度,进一步提高保护壳的保护效果。所述电刺激模块还包括支撑框710,所述支撑框710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形凸部112的内环面,所述支撑框710设于所述近肤壳730外,所述支撑框710与所述近肤壳730之间设有安装间隙,所述电极片的安装裙边连接在所述安装间隙内;所述支撑框710与所述背肤壳76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框710镶嵌与第一环形凸部112的内侧壁,在支撑框710的内侧壁和近肤壳73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安装裙边安装于安装间隙中的方式有很多,如被夹持于支撑框710与近肤壳73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710可以具有压合部,压合部可以扣压在安装裙边上。一些其它的装配方式,可以参考其它实施例中安装裙边的装配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按摩腰带,按摩腰带包括柔性腰带本体和电刺激模块,该电刺激模块安装在柔性腰带本体上。
参照图21~图3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片的厚度可以有多种,如为0.15mm~0.25mm的柔性电极膜时,电极片容易起皱。为了避免电极片在理疗模组工作时起皱,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应用于理疗装置的理疗模组。具体地:
一种理疗模组,包括:
柔性支撑件10,所述柔性支撑件10整体呈扁平设置,所述柔性支撑件10具有近肤面和背肤面,自所述近肤面向远离所述背肤面的方向凸出形成有弹性支撑层180,所述弹性支撑层180具有外支撑面;
柔性电极膜,所述柔性电极膜具有相对设置的电极膜内侧和电极膜外侧,所述柔性电极膜覆盖安装于所述弹性支撑层180,所述电极膜内侧直接或者间接的被所述外支撑面支撑,所述电极膜外侧用于与人体皮肤贴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弹性支撑层180凸出于近肤面,弹性支撑层180与近肤面之间可以具有变形间隙。凸出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呈长方体形凸出,呈圆柱状凸出,呈球状凸出等等,本实施例中,以呈凸包311张凸出为例,凸包311的顶部为弧面。柔性电极膜的电极膜内侧与弹性支撑层180外支撑面贴合。与外支撑面贴合的柔性电极膜,可以为全部的电极膜内侧,也可以为部分的电极膜内侧。只需要确保柔性电极膜被直接或者间接的支撑即可。也即,弹性支撑层180可以直接的与电极膜内侧进行贴合支撑,也可以在弹性支撑层180和柔性电极膜之间设置其它膜层,由其它膜层传递支撑。其它膜层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加热膜830层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极膜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弹性支撑层180连接,使得二者相对固定,二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支撑件10上形成弹性支撑层180,并且将柔性电极膜覆盖在弹性支撑层180上,使得柔性电极膜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被弹性支撑层180进行支撑,柔性电极膜受到外力挤压时,柔性电极膜将外力传递给弹性支撑层180,弹性支撑层180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反作用于柔性电极膜,避免柔性电极膜出现折皱,当外力撤销时,弹性支撑层180将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原状,继续对柔性电极膜进行支撑;如此,使得柔性电极膜在变形前后均被弹性支撑层180支撑,避免了柔性电极膜出现折皱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按摩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的提高弹性支撑层180对柔性电极膜的支撑,弹性支撑层180支撑柔性电极膜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所述弹性支撑层180包括弹性支撑片181,所述弹性支撑片181与所述近肤面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弹性支撑片181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或者,沿所述弹性支撑片18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加,或者,沿所述弹性支撑片181的宽度方向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片181的整体外形以呈腰形设置为例,腰形边缘向中部的方向上,弹性支撑片181与近肤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使得弹性支撑片181的侧壁为弧形侧壁。用垂直于近肤面的平面,沿弹性支撑片181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剖截所得的截面呈拱形设置。也即,无论沿弹性支撑片181的长度方向,还是沿弹性支撑片181的宽度方向所截的剖面,均呈拱形设置。如此,使得柔性电极膜可以被均匀的支撑,当柔性电极受到挤压时,可以被有效而均匀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支撑层180的变形能力,所述弹性支撑层180还包括支撑凸台182,所述支撑凸台182自所述近肤面向背离所述背肤面凸出延伸,所述支撑凸台182呈环形设置,所述弹性支撑片181的边缘与所述支撑凸台182自由端连接。所述支撑凸台182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支撑片181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凸台182,并将弹性支撑片181的边缘与支撑凸台182的自由端连接,使得弹性支撑片181可以有更大的变形空间,也即在收到外力作用时,弹性支撑片181可以发生更大的变形。同时,通过将支撑凸台18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弹性支撑片181的厚度,使得支撑凸台182在发生弹性变形时,相较于弹性支撑片181具有更大的弹性恢复力,也即支撑凸台182的弹性更好,有利于提高弹性支撑层180的整体弹性,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对柔性电极膜进行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柔性电极膜的张紧度,所述支撑凸台182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固定槽116,所述柔性电极膜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槽116内,所述柔性电极膜内侧与所述第一固定槽116的槽底贴合;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压片870,所述压片870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16内,并且压覆于所述柔性电极膜的表面;所述压片870与所述第一固定槽116的内侧壁和所述柔性电极膜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116沿支撑凸台182的周向延伸呈环形,柔性电极膜的四周的边缘均延伸至所对应的第一固定槽116内。柔性电极膜的边缘与第一固定槽116的槽壁连接,以通过胶粘连接为例。压片870呈环形设置,可以自身成环,也可以围绕变形后呈环形。压片870安装于第一固定槽116内,压设与柔性电极膜的边缘上。压片870的底壁和靠近装配腔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侧壁与第一固定槽116的槽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以通过胶粘连接为例。通过压片870的设置,使得柔性电极膜的边缘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有利于大幅提高柔性电极膜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柔性电极膜的张紧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电极膜的张紧度,所述支撑凸台182具有第一嵌槽;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硬质中框860,所述硬质中框860嵌设于所述第一嵌槽内;所述硬质中框860面向所述弹性支撑片18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861,所述支撑凸台182对应所述限位柱861的位置形成有限位孔117,所述限位柱861插设于所述限位孔117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硬质中框860呈环形设置,硬质中框860嵌设于第一嵌槽内,同时,硬质中框860上的限位柱861插设于支撑凸台182的限位孔117内。如此,使得支撑凸台182得到全方位的支撑,大幅的增加了支撑凸台182抗变形的能力。大幅的提高支撑凸台182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安装于其上的结构稳定性得到大幅的提升,可以确保安装其上的柔性电极膜的边缘得到可靠的固定,有利于提高柔性电极膜的张紧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理疗效果,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所述外支撑面所在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固定槽119;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加热膜830,所述加热膜830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槽119内,所述加热膜830的顶面与所述外支撑面共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加热膜830安装至第二固定槽119后,加热膜830的顶面与外支撑面共面,以共弧形面为例。也即,加热膜830的厚度与第二固定槽119的槽深相当。如此,当柔性电极膜覆盖到弹性支撑层180上时,可以使得柔性电极膜的张紧度非常好。如此,在增加理疗功能的同时,可以确保柔性电极膜的舒展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柔性电极膜的张紧度,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硬质电极片620,至少部分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压设于所述电极膜外侧,并且所述硬质电极片620与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紧配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硬质电极片620可以为金属电极片,也可以为导电导磁电极片。硬质电极片620与弹性支撑层180紧配合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通过卡扣、螺钉等。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膜对应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弹性支撑层180对应所述避让孔形成有紧固孔118;所述硬质电极片620面向所述电极膜外侧的面上设置有安装柱621,所述安装柱621插设于所述紧固孔118。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孔118的孔径可以小于安装柱621的径向尺寸,使得安装柱621与紧固孔118过盈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紧固件,紧固件与安装柱621配合固定。弹性支撑片181开设有紧固孔118的位置厚度,大于弹性支撑片181其余位置的厚度,有效的提高安装柱621的安装稳定性。通过硬质电极的安装,使得柔性电极膜的中部被有效的固定,增加了固定位置,使得柔性电极膜的相邻的两个被压紧(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大幅的减小,大幅的提高了柔性电极膜的张紧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硬质电极的安装可靠性,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外支撑面所在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固定槽11a;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槽11a设置,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将其所覆盖的柔性电极膜压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槽11a内。如此,第三固定槽11a限制了硬质电极的多个自由度,使得硬质电极的移动或者转动受到阻碍,使得硬质电极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柔性支撑膜,所述柔性支撑件10对应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位置具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内安装有壳体;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体750,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750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层180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750的一侧与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内表面320贴合,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体750背对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一侧与所述壳体贴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所述壳体包括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所述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壳体内可以用于装配电池720,此时的壳体为电源盒700,壳体也可以用于安装电路板530等,此时的壳体为电控盒500,下面以壳体为电源盒700为例进行说明。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的装配方式有多种,如,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磁吸附连接,胶粘连接等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部件连接,如中框等,在此不作特殊限定。弹性支撑体填充在避让间隔内(弹性支撑层180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弹性支撑体用于在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支撑体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为泡沫、胶状体等,本实施例中以使用海绵为例。电极片受到皮肤等的挤压,此时的挤压力传递至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发生弹性形变,并且支撑电极片的工作表面与皮肤贴合。在电刺激按摩结束后,电极片在弹性支撑体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如此,避免了电极片在工作过程中塌陷,使得电极片的工作表面可以非常好的与人体的皮肤贴合,确保了电刺激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腔内可以设置硬质支撑架820来实现对弹性支撑体的支撑。所述柔性支撑件10对应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位置具有装配腔(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第四装配腔125和第五装配腔126对应),所述装配腔内安装有硬质支撑架820;所述理疗模组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撑体850,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体850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层180与所述硬质支撑架820之间,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体850的一侧与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内表面320贴合,所述弹性支撑体背对所述弹性支撑层180的一侧与所述硬质支架贴合。硬质支撑架820的整体外形与装配腔的形状适配,硬质支撑架820的整体外形呈块状,其底部与安装于装配腔内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等方式。硬质支撑架820与装配腔的其它位置的安装方式也可以有很多,如,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磁吸附连接,胶粘连接等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部件连接,如中框等,在此不作特殊限定。弹性支撑体填充在避让间隔内(弹性支撑层180与支撑架820顶部之间的间隙),弹性支撑体用于在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支撑体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为泡沫、胶状体等,本实施例中以使用海绵为例。电极片受到皮肤等的挤压,此时的挤压力传递至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体发生弹性形变,并且支撑电极片的工作表面与皮肤贴合。在电刺激按摩结束后,电极片在弹性支撑体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如此,避免了电极片在工作过程中塌陷,使得电极片的工作表面可以非常好的与人体的皮肤贴合,确保了电刺激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极片的贴肤效果,特别是当皮肤干燥时,为了避免电极片贴肤不好而影响理疗效果,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电极片组件600。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具体地:
柔性电极片610,所述柔性电极片610具有第一近肤面650;
硬质电极片620,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具有第二近肤面630;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和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电连接,所述第一近肤面650和所述第二近肤面630共同形成电刺激按摩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极片610的材质可以有很多,如PU电极膜,导电橡胶、导电硅胶、金属薄膜等,可以导电的柔性膜(片)或者弹性片(膜)均可。硬质电极片620可以为金属电极片,导电陶瓷电极片等。柔性电极片610的第一近肤面650用于与人体皮肤贴合,以形成电刺激回路的电极。第一近肤面65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腰形等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均可,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硬质电极片620的第二近肤面630用于与人体皮肤贴合,以形成电刺激回路的电极。同样的,第二近肤面63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腰形等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均可,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硬质电极片620和柔性电极片610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导线、金属涂层、或者其它导电材质直接电连接,也可以二者直接接触连接。硬质电极片620和柔性电极片610临近设置,或者直接接触设置。第一近肤面650和第二近肤面630可以相互抵接或者搭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特定的工况需求下,第一近肤面650和第二近肤面630可以临近设置,二者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在使用过程中,电极片组件600的第一近肤片和第二近肤面630共同形成电刺激按摩面,共同为对皮肤进行按摩。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极片组件600设置为包括电连接的柔性电极片610和硬质电极片620,并且使得柔性电极片610的第一近肤面650和硬质电极片620的第二近肤面630共同形成电刺激按摩面,使得电极片组件600工作时,硬质电极片620首先就可以很好的与人体皮肤进行贴合(在皮肤干燥的情况下,硬质电极片620的贴肤性比柔性电极片610的贴肤性更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皮肤表面的湿度增加后,柔性电极片610可以更好的与人体皮肤接触(相较于干燥时可以更好的贴肤),如此,有利于在按摩的开始之初就可以让用户体会到按摩的作用,随着按摩过程的进行,按摩的效果逐渐增强;同时,硬质电极片620对人体皮肤的接触和电刺激效果,与柔性电极片610对人体皮肤的接触和电刺激效果不同,当电极片组件600同时具有柔性的第一近肤面650和硬质的第二近肤面630时,可以给用户以不同的按摩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按摩效果,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与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不同,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和柔性电极片610中,体积电阻较小的电极片用于电连接连接工作电源与体积电阻较大电极片。
具体地,实施例中,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大于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或者,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大于硬质电极片620的电阻。当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大于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时,硬质电极片620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电源连接,接入电路,而柔性电极片610通过与硬质电极片620电连接接入电路。也即,电流先流至硬质电极片620,再从硬质电极片620流向柔性电极片610。当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大于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时,柔性电极片610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电源连接,接入电路,而硬质电极片620通过与柔性电极片610电连接接入电路。也即,电流先流至柔性电极片610,再从柔性电极片610流向硬质电极片620。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设置于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不同,电流从高体积电阻的电极片流向体积电阻低的电极片,刚开始时,人体皮肤湿度不高,硬质电极片620相较于柔性电极片610先较好的与人体皮肤贴合,由于贴合的程度不同,柔性电极片610和硬质电极片620所提供的电刺激强度不同,硬质电极片620贴合度搞,使得人体皮肤及早的感受到电刺激。随时按摩的进行,人体皮肤表面的湿度逐渐增加,使得柔性电极片610也可以更好的贴合皮肤,在此过程中,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大于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对皮肤的作用逐渐增加,最终使得整个电极片组件600都可以非常好的人体进行按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片上设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被配置为与供电元件电连接。电连接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可以为柔性电极片自身的一部,也可以为另外设置的导电元件。与供电元件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与电路板连接、直接与电源连接,或者与另一个电极片电连接等等,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设置和调整。
本实施例中,以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大于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为例,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大于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所述硬质电极片620与所述柔性电极片610连接,所述柔性电极片610被配置为与工作电源电连接,所述硬质电极片620通过柔性电极片610与工作电源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硬质电极片620的体积电阻,设置为小于柔性电极片610的体积电阻,使得电流从软性电极片流向硬质电极片620。工作电源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电池720为例。柔性电极片610与工作电源的连接,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也即,在柔性电极片610和工作电源之间可以设置有其它的电阻元气件,如加热膜830等。
关于柔性电极片610和硬质电极片620的排布和连接,其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片610包括围绕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柔性环绕部,所述硬质电极片620位于所述柔性环绕部所围成的区域内。如此,使得硬质电极片620位于电极片组件600的中部,确保其可以优先的人体皮肤接触,在其贴肤性更好的情况下,确保开始时的按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包括围绕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硬质环绕部,所述柔性电极片610位于所述音质环绕部所围成的区域内。如此,使得柔性电极片610位于电极片组件600的中部,确保其可以优先的与人体皮肤接触,在柔性电极片610的贴肤性稍差的情况下,将其设置在中部,可以提高柔性电极片610与人体皮肤的贴合度,有利于提高按摩的整体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柔性电极片610与硬质电极片62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电刺激按摩面的整体性,所述柔性电极片610包括柔性搭接部,所述柔性搭接部与所述柔性围绕部的内侧连接,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边部搭接于所述柔性搭接部上。如此,通过柔性搭接部的设置,使得硬质电极片620的边缘与柔性搭接部贴合,有利于增加硬质电极片620与柔性电极片610的接触面积和导电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片610与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并行。通过将柔性电极片610与硬质电极片620并行设置,在电极片组件600工作时,有部分的柔性电极片610和部分的硬质电极片620优先接触皮肤,既可以提高刚开始时的按摩效果,又可以兼顾按摩的整体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柔性电极片610与硬质电极片62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电刺激按摩面的整体性,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包括硬质搭接部,所述硬质搭接部与所述硬质围绕部的内侧连接,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边部搭接于所述硬质搭接部上。如此,通过硬质搭接部的设置,使得柔性电极片610的边缘与硬质搭接部贴合,有利于增加硬质电极片620与柔性电极片610的接触面积和导电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片610上设置有一所述硬质电极片620,所述硬质电极片620位于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中部;或者,所述柔性电极片610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子电极片(硬质电极片包括多个子电极片),多个所述子电极片沿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周向排布,或者,多个所述子电极片620在所述柔性电极片610上呈阵列排布;和/或,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第一近肤面650的面积大于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第二近肤面630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硬质电极片620与柔性电极片610的安装方式有很多,如通过胶粘(可以选择导电胶),插接、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连接,卡扣连接等等均可。柔性电极片610上可以设置一个硬质电极片620,也可以设置多个硬质电极片620。当柔性电极片610上设置有多个硬质电极片620时,多个硬质电极片620的排列方式可以有很多,如根据工况需求排列呈特定的形状,如O形,S形等等;也可以排列呈矩阵,还可以沿柔性电极片610的周向呈环形排布。第一近肤面650为柔性电极的工作表面,第二近肤面630为硬质电极的工作表面,第一近肤面650的面积大于第二近肤面630的面积。第二近肤面630的面积与第一近肤面650的面积比为小于1,且大于或者等于1/5。通过将第一近肤面650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近肤面630的面积,在用户刚开始使用时,不会明显感觉到“冰凉”(使用之初,硬质电极片620的贴肤效果好,若硬质电极片620的面积过大,容易使用户感觉到冰凉);通过将第二近肤面630的面积与第一近肤面650的面积比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1/5,可以确保使用之初的电刺激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极片组件600的按摩效果,装配后的柔性电极片610和硬质电极片620为装配电极片,该装配电极片具有平滑凸起部611,所述平滑凸起部611呈由周缘向中部逐渐凸起设置。沿所述平滑凸起部611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的截面整体呈拱形设置。通过将电极片组件600的中部设置为更为中部凸出,使得电极片组件600的中部优先与人体皮肤接触,周围的电刺激按摩面再逐渐与人体皮肤贴合,如此,使得电极片组件600在接触人体皮肤时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可以确保最终整个电刺激按摩面均较好的与人体皮肤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片组件600还包括加热膜830,加热膜830与柔性电极片610和硬质电极片620的配合有多种形式,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膜830与柔性电极片610和/或硬质电极片620层叠设置,所述柔性电极片610具有与所述第一近肤面650相对设置的第一背肤面,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具有与所述第二近肤面630相对的第二背肤面;所述电极片组件600还包括发热膜片,所述发热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背肤面和/或第二背肤面。本实施例中,加热膜830具有第三近肤面,第三近肤面可以与第一背肤贴合,热能通过第一近肤面650向外传递。第三近肤面也可以与第二背肤贴合,热能则通过第二近肤面630向外传递。当然,第三近肤面可以同时与第一背肤面和第二背肤面贴合,此时,热能可以通过第一近肤面650和第二近肤面630同时向外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膜830与柔性电极片610和/或硬质电极片620拼接设置,所述电极片组件600还包括发热膜片,所述发热膜片与所述柔性电极片610和/或硬质电极片620电连接;所述发热膜片具有第三近肤面,所述第一近肤面650、所述第二近肤面630以及第三近肤面共同形成理疗面。本实施例中,第三近肤面外露,直接将热量传递给人体皮肤。第三近肤面与第一近肤和第二近肤面630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有很多,如“包围”、被包围,拼接、部分层叠等等均可。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第三近肤面与第一近肤和第二近肤面630组合形成的理疗面,不仅仅可以进行电刺激按摩,还可以进行加热理疗,丰富了电极片组件600的功能,提高了电极片组件600的适应性。
当将上述事实中的电极片组件600应用于理疗装置时,理疗装置可以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可以为柔性支撑件10,也可以为硬质支撑件,下面以理疗装置包括柔性支撑件10为例进行说明。柔性支撑件10具有近肤侧和背肤侧,电极片组件600安装于柔性支撑件10的近肤侧,在柔性支撑件10在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时,电极片组件600的电刺激按摩面或者理疗面可以非常好的贴合于人体皮肤。
电极片组件600的一种安装方式如下:所述近肤则具有支撑面,所述柔性电极片610覆盖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硬质电极片620覆盖于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中部;或者,所述柔性电极片610覆盖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硬质电极片620覆盖于所述支撑面,且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边缘与所述避让孔周缘的柔性电极片610搭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面凸出于近肤面设置,为柔性电极片610提供支撑。形成支撑面的方式有很多,以由弹性支撑层180提供为例,相关的方案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电极片组件600的另一种安装方式: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近肤侧形成有插接槽617,所述硬质电极片620具有裙边,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裙边插接于所述插接槽61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厚度为0.65mm-0.95mm,所述柔性电极片610为橡胶电极片或者硅胶电极片。为了硬质电极片620得到更好的支撑,所述硬质电极片620的被肤面与所述柔性电极的近肤面贴合。为了提高硬质电极片620与柔性电极片610的连接稳定性,所述插接槽617呈环形,硬质电极片620的裙边插接于环形插接槽617内。插接槽617围合区域内的柔性电极片610凸出形成支撑台619,支撑凸台182的厚度大于其附件的柔性电极片610的厚度。所述支撑台619上形成有环形胶槽616,环形胶槽616内涂覆有胶水,当硬质电极插接于插接槽617时,硬质电极的第二背肤面与支撑台619的顶面贴合,环形胶槽616内的胶水将硬质电极片620与柔性电极片610进一步的固定。
柔性电极与柔性支撑件1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件10整体呈扁平状设置,所述近肤侧具有近肤部,所述近肤部向远离所述背肤侧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边缘具有安装裙边,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上,安装裙边的内侧壁与第一安装部110的外侧壁贴合。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裙边套设与第一安装部110的外部,使得安装裙边的内侧壁与第一安装不的外侧壁贴合。安装裙边与第一安装部11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胶粘连接,卡扣连接,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等等。第一安装部110凸出于柔性支撑件10,使得安装裙边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0后,具有可变形的空间,有利益柔性电极片610和硬质电极片620更好的贴肤。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件10整体呈扁平状,所述近肤侧具有近肤部,所述背肤侧具有背肤部;所述近肤部向远离所述背肤侧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所述第一安装部110与所述背肤部围合形成装配腔(可以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装配腔122对应);所述装配腔具有与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近肤侧连通的腔口(可以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腔口132对应);所述理疗装置还包括支撑框710,所述支撑框710安装于所述装配腔,所述柔性电极片610通过支撑框710固设于所述装配腔,并通过所述腔口外露于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近肤侧。本实施例中,支撑框710安装于装配腔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嵌设于装配腔的内侧壁,或者通过胶粘连接、卡扣、卡槽等连接方式均可。柔性电极片610通过支撑框710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支撑框710支撑并与支撑框710固定连接,或者,支撑框710压住柔性电极片610的部分。例如,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边缘具有安装群边618,所述安装群边618的自由端位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支撑框710与所述装配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710具有按压部290,该按压部290压设于部分所述安装裙边上。本实施例中,安装裙边包括环形延伸部612和位于环形延伸部612自由端的安装翻边613,支撑框710的部分压设于安装翻边613上,将其固定于安装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尽量的简化电路,使得理疗装置的电路简洁并可靠,所述理疗装置还包括电连接件660和第一柔性连接电路,电连接件660安装于所述柔性电极片610,所述柔性电极片610对应所述电连接件660开设有走线口;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电路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件660,所述第二连接端被配置为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电池720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66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呈片状、块状、条状等,以金属片为例。电连接件660可以镶嵌于(柔性电极成型时放入)柔性电极内,也可以在柔性电极上开设安装空间,再将电连接件660安装至安装空间内。第一柔性连接电路,可以由柔性导线组成,也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530。第一连接端与电连接件66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卡扣连接、螺钉等紧固件连接,胶粘连接等等,以第一连接端与电连接件660焊接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连接件660安装的稳定性,所述电连接件660安装于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支撑台619内。同时,支撑台619位于柔性电极片610的中部,可以快速的电能输送至柔性电极片610的各个位置。由于硬质电极片620安装于支撑台619上,使得电能也可以快速是输送至硬质电极片620。所述理疗装置还包括加热膜830,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加热膜830连接;所述理疗装置还包括第二柔性连接电路,所述加热膜830通过第二柔性连接电路与电池72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连接电路可以包括柔性导线,也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530。第二柔性连接电路可以连接电池720,也可以与电路板53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柔性连接电路连接电池720和加热膜830,再通过时盒子第一柔性连接电路连接加热膜830和柔性电极片610,柔性电极片610再与硬质电极片620电连接,如此,使得电极片组件600、加热膜830,以及电池720的连接电路非常的简洁,简化了内部线路,有利于提高理疗装置的稳定性。
参照图11至图19,如何将电控盒500安装于第一装配腔121,将电源盒700安和柔性电极片610安装至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以及如何将柔性电极片610安装至第四装配腔125和第五装配腔126的方式有很多,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举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由支撑片拼合形成时,柔性支撑件10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近肤支撑片110局部向远离背肤支撑片20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背肤支撑片200局部向远离近肤支撑片11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安装部210,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二安装部210之间形成装配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近肤支撑片110局部向远离背肤支撑片20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安装部110;第一安装部110与背肤支撑片200之间形成装配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近肤支撑片110和背肤支撑片200,背肤支撑片200局部向远离近肤支撑片11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安装部210,近肤支撑片110与第二安装部210之间形成装配腔。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部110可以包括第一隆起部677和近肤成型孔111,第二安装部210可以包括第二隆起部260和背肤成型孔。根据上面实施例中的说明,第一装配腔121至第五装配腔126均具有第一安装部110和/或第二安装部210;或者,均具有第一隆起部677和近肤成型孔111和/或第二隆起部260和背肤成型孔。
按摩模组或者理疗模组包括安装框,安装框的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或者第二安装部210。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安装框可以全部嵌设于第一安装部110或者第二安装部210内。安装框以由硬质材料制成为例,安装框可以呈环形设置,安装框部分或者全部嵌设在第一安装部110或者第二安装部210中,主要用于提高第一安装部110或者第二安装部210的强度。安装框可以为电源盒700、电控盒500、支撑架820等的安装,以及柔性电极片610的固定等提供安装基础。通过安装框的设置,可以大幅的提高柔性支撑件10的强度,大幅的提高安装功能件的便捷性。值得说明是的,本申请中的安装框为泛指的有利于安装功能件的框架,为了描述清楚,便于区分,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支撑框710,硬质中框860,以及环形框架810等。
第一装配腔121内,关于电控盒500的安装,电控盒500安装于第一装配腔121内;电路板530安装于电控盒500内。电控盒500包括硬质顶壳510和与硬质顶壳510配合的硬质底壳520。硬质顶壳510包括支撑板511和向支撑板511一侧延伸的支撑裙边512。硬质顶壳51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0,支撑裙边512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部110的内侧壁贴合。硬质底壳52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10,硬质底壳520外周面与第二安装部210的内侧壁贴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硬质顶壳51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包括支撑板511和支撑裙边512为例,支撑裙边512沿支撑边的边缘向一个板面延伸。硬质底壳520具有凹陷空间,硬质顶壳510的凹陷空间与支撑裙边512所围合形成的空间为电控盒500的安装腔。硬质顶壳510的裙边的底部与硬质底壳520的敞口边缘抵接,抵接的位置可以为为面面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裙边512和硬质底壳520的边缘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其中,硬质顶壳51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0内,支撑裙边512的外侧壁面呈弧形面设置,该外侧壁自所述第一装配腔121的边缘向中部倾斜延伸,使得属于第一隆起部677的第一环形凸部112沿支撑裙边512的外侧壁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硬质顶壳510的部分嵌设于第一隆起部677的侧壁上。具体地,所述支撑板511的顶部边缘形成有点胶凸缘517,所述第一安装部110远离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连接胶槽115,所述点胶凸缘517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胶槽115内。第一连接胶槽115内可以形成与第一环形凸部112的顶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隆起部677还可以包括第一顶部113,第一顶部113与第一环形凸部112的自由端连接,此时,第一连接胶槽115可以形成于第一顶部113,或者,形成于第一环形凸部112与第一顶部113的连接处。点胶凸缘517与第一连接胶槽115通过粘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胶槽115和点胶凸缘517的设置,实现第一安装部110和硬质顶壳510一体成型设置。点胶凸缘517和第一连接胶槽115配合后形成装配槽518,即点胶凸缘517围合形成装配槽518。按摩模组还包括面板300所述面板300安装于所述装配槽518内,并且所述面板300的边缘与所述连接胶槽面向所述装配槽518的外侧壁黏接。面板300的边缘与第一连接胶槽115的外侧壁抵接,使得第一连接胶槽115的侧壁强度更高,如此,在将面板300安装固定的同时,也大幅的增加了第一连接胶槽115与点胶凸缘517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裙边512的底部开设有过线缺口513,以供与所述电路板530连接的电源线和/或信号线穿出所述第一装配腔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硬质底壳520与第二安装部210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硬质底壳520背对所述硬质顶壳510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胶槽,所述第二安装部210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二连接胶槽形成有粘结凸筋,所述粘结凸筋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胶槽内。通过粘接凸筋和第二连接胶槽的设置,增加了硬质底壳520与第二连接部的粘接面积,有利于提高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路板53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硬质底壳520面向所述硬质顶壳510的板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路板530安装于所限位槽内。通过限位的设置,限制了电路板530移动和转动的自由度,有利于提高电路板530的安装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裙边512的底部面向安装腔的部分抵压在电路板530的表面。限位槽的槽深与电路板530的厚度相当,使得支撑裙边512将电路板530限位与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疗模组或者按摩模组的装配,所述第二安装部210上开设有避让口231,所述硬质底壳520面背对所述硬质顶壳510的板面上设置有装配磁吸附件910,所述装配磁吸附件910通过所述避让口231外露。通过装配磁吸附件910的设置,有利于理疗模组与穿戴部或者其它配件定位和连接,有利于提高理疗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530面向所述硬质底壳520的一侧设置有按键单元,所述硬质底壳520对应所述按键单元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二安装部210对应所述过孔的位置形成有按压部290。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按压部290直接成型与背肤支撑片200上,使得理疗装置的控制按键的结构得到简化,减少了控制按键的装配工艺,有利于提高控制按键的结构稳定性和提高理疗模组的生产效率。
第二装配腔122和第三装配腔123内,关于电源盒700和柔性电极片610的安装,所述装配腔包括第二装配腔122,所述按摩模组包括电源盒700,所述电源盒700安装于所述第二装配腔122内;所述电池720安装于所述电源盒700内。所述电源盒700包括近肤壳730和与所述近肤壳730配合的背肤壳760,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硬质的支撑框710,所述支撑框7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所述近肤壳730通过所述支撑框7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所述背肤壳76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10,所述背肤壳760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0的内表面320贴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框710呈环形设置,其与第一安装部11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支撑框710的部分嵌设于第一隆起部677的侧壁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部110具有嵌槽,所述支撑框710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嵌槽内。该嵌槽形成于第一安装部110远离所述背肤支撑片200的端部。嵌槽内可以形成与第一环形凸部112的顶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隆起部677还可以包括第一顶部113,第一顶部113与第一环形凸部112的自由端连接,此时,嵌槽可以形成于第一顶部113,或者,形成于第一环形凸部112与第一顶部113的连接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嵌槽和支撑框710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安装部110和近肤壳730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近肤壳73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支撑框710包括第一按压凸台712,所述近肤壳730面向背肤壳760的端部设置有向远离电源盒700内部延伸的装配裙边731,所述第一按压凸台712按压于所述装配裙边731上。本实施例中,近肤壳730呈一端开口的筒状设置,在开口端具有背向电源盒700内部延伸的装配裙边731。装配裙边731压设于背肤壳760的边缘,通过装配裙边731的设置,使得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的抵接面积得到大幅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的连接稳定性。支撑框710的底部抵接于背肤壳760的边缘,第一按压凸台712临近支撑框710的底部设置,并按压于装配裙边731的边缘。如此,使得近肤壳730稳定的与背肤壳760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背近肤壳73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背肤壳760背对所述近肤壳730的板面开设有第三连接胶槽,所述第二安装部210的内表面320对应第三连接胶槽形成有连接凸筋,所述连接凸筋插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胶槽内。连接凸筋与第三连接胶槽通过胶粘连接。通过连接凸筋和第三连接胶槽的设置,增加了硬质底壳520与第二连接部的粘接面积,有利于提高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按摩模组的连接便捷性,所述第二安装部210具有避让开口232,背肤壳760面向所述第二安装部210的板面设置有装配磁吸附件910和/或装配魔术贴920,该装配磁吸附件910和装配魔术贴920通过避让开口232外露。通过装配磁吸附件910和装配魔术贴920的设置,有利于理疗模组与穿戴部或者其它配件定位和连接,有利于提高理疗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柔性电极片61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柔性电极片610,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罩设于所述近肤壳730上,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自由端具有安装翻边613,所述安装翻边613抵接于所述装配裙边731上;所述支撑框710包括第二按压凸台711,所述第二按压凸台711位于所述第一按压凸台712的内侧,所述第二按压凸台711按压于所述安装翻边613的顶部。为了提高柔性电极片61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第二按压凸台711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嵌合槽713,所述安装翻边613顶部形成有第二嵌合槽61a,所述第一嵌合槽713与第二嵌合槽61a相互嵌合。所述柔性电极片610的外侧壁与所述嵌槽面向所述装配腔的外侧壁贴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极片610包括平滑凸起部611和与平滑凸起部611一体成型设置的安装裙边,安装裙边包括环形延伸部612和安装翻边613。其中,环形延伸部612子平滑凸起部611的边缘向背肤侧延伸,安装翻边613形成于环形延伸部612的自由端,安装翻边613自环形延伸部612的自由端向远离平滑凸起部611的方向延伸。安装翻边613的底部抵接于装配裙边731的顶部。第二按压凸台711按压于安装翻边613的顶部,环形延伸部612位于近肤壳730的外侧壁和支撑框710的内侧壁之间。部分环形延伸部612的外侧壁与嵌槽面向第二装配腔122的外侧壁贴合,部分环形延伸部612的外侧壁与支撑框710的内侧壁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紧固件将近肤壳730、背肤壳760以及支撑框710锁紧安装,当然,也可以是支撑框710通过卡扣等连接方式与近肤壳730和背肤壳760固定连接。如此,使得柔性电极片610、电源盒700、支撑框710等稳定、可靠的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嵌合槽713和第二嵌合槽61a内设置有粘胶,二者在相互嵌合时通过粘胶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源盒700与柔性电极片610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体,在确保柔性电极片610可以变形的同时,确保支撑的强度。
第四装配腔125和第五装配腔126内,关于支撑架820和柔性电极片610的安装,装配腔包括第四装配腔125,功能件包括柔性电极片610,第一安装部110具有嵌槽,按摩模组包括:支撑架820,支撑架820安装于装配腔,支撑架820的底部具有支撑凸缘822;硬质的环形框架810,环形框架810的一端嵌设于嵌槽内,另一端具有第一按压凸缘811;柔性电极片610,罩设于支撑架820,柔性电极片610的自由端具有安装翻边613,安装翻边613抵接于支撑凸缘822上,第一按压凸缘811按压于安装翻边613的顶部。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支撑架82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环形框架810具有第二按压凸缘812,所述第一按压凸缘811位于所述第二按压凸缘812的内侧,所述第二按压凸缘812抵接于所述支撑凸缘822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架82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呈块状设置为例,支撑架820的底部与背肤支撑片200的内表面320贴合。支撑架820的底部向远离第四装配腔125的方向凸出延伸支撑凸缘822。柔性电极片610包括平滑凸起部611和与平滑凸起部611一体成型设置的安装裙边,安装裙边包括环形延伸部612和安装翻边613。其中,环形延伸部612子平滑凸起部611的边缘向背肤侧延伸,安装翻边613形成于环形延伸部612的自由端,安装翻边613自环形延伸部612的自由端向远离平滑凸起部611的方向延伸。安装翻边613的底部抵接于支撑凸缘822的顶部。第一按压凸缘811按压于安装翻边613的顶部,环形延伸部612位于近肤壳730的外侧壁和环形框架810的内侧壁之间。部分环形延伸部612的外侧壁与嵌槽面向第二装配腔122的外侧壁贴合,部分环形延伸部612的外侧壁与环形框架810的内侧壁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紧固件将支撑架820以及环形框架810锁紧安装,当然,也可以是环形框架810通过卡扣等连接方式与支撑架820固定连接。如此,使得柔性电极片610和环形框架810等稳定、可靠的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电极片610的安装稳定性,在第一按压凸缘811的底部形成有第七连接胶槽,在安装翻边613的顶部形成有第八连接胶槽,第七连接胶槽和第八连接胶槽相互嵌套。在第七连接胶槽和第八连接胶槽内设置有粘胶,二者在相互嵌合时通过粘胶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支撑架820的顶部与柔性电极片610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体,在确保柔性电极片610可以变形的同时,确保支撑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支撑架820的底部具有第四连接胶槽821,所述第二安装部210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安装筋270,所述安装筋270插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胶槽821内。在第四连接胶槽821内设置有粘胶,安装筋270与第四连接胶槽821通过粘胶连接。如此,有利于提高支撑架820与第二安装部21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柔性支撑件10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环形框架810靠近所述柔性支撑件10端部的位置具有第五连接胶槽813;所述近肤支撑片110的端部与背肤支撑片200的端部连接,形成第六连接胶槽170,所述第五连接胶槽813和第六连接胶槽170嵌套。在第五连接胶槽813和/或第六连接胶槽170内设置有粘胶,将第五连接胶槽813和第六连接胶槽170粘结在一起。如此,有利于大幅提高环形框架810与柔性支撑件10的连接可靠性,也大幅的增加了柔性支撑件10自身(近肤支撑片110与背肤支撑片20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理疗模组的安装便捷性,所述第二安装部210具有避让过口233,背肤壳760面向所述第二安装部210的板面设置有装配磁吸附件910和/或装配魔术贴920,该装配磁吸附件910和/或装配魔术贴920通过避让过口233外露。通过装配磁吸附件910和装配魔术贴920的设置,有利于理疗模组与穿戴部或者其它配件定位和连接,有利于提高理疗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护按摩模组,以使其保持清洁,避免进行清洗,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柔性保护套,所述柔性保护套套设于所述柔性支撑件10的外部;所述柔性保护套具有避让敞口,所述避让敞口对应所述装配腔设置,以使安装于装配腔敞口端的功能件外露。柔性保护套的材质可以有很多,如棉毛织物,绝缘橡胶、硅胶套等。通过柔性保护套的设置,可以将按摩模组或者理疗模组安装于其中,使得按摩模组或者理疗模组保持清洁,避免弄脏清洗。有利于延长按摩模组或者理疗模组的使用寿命。
值得说明的是,按摩模组中的按摩单元包括电极片,电极片可浮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110上,电极片与电控盒500或电池720盒在柔性支撑件1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避让间隔。电极片与第一安装部110的浮动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胶粘连接、卡扣连接,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或者卡槽配合等均可,可以参考其它实施例中的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理疗装置,该理疗装置包括穿戴部和理疗模组或者按摩模组,该理疗模组和按摩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理疗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理疗模组或者按摩模组可拆卸的安装于穿戴部上,或者,理疗模组或者按摩模组不可拆卸的安装于穿戴部上。
参照图36~图37,关于理疗模组的穿戴,下面以按摩腰带为例,举例进行说明。
一种按摩腰带,述按摩腰带包括:
柔性腰带本体970、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一连接件911,所述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一连接件911分布于所述柔性腰带本体970的近肤侧;
按摩模组、第二定位件915和第二连接件912,所述第二定位件915和第二连接件912设置于所述按摩模组的背肤侧;所述第一定位件913与第二定位件915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911和第二连接件912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柔性腰带本体97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以成条状为例。柔性腰带本体970可以由棉毛织物制成,或者由纤维、柔性塑料、橡胶、硅胶等制成,柔性腰带本体970的本体主要用于安装按摩模组并穿戴于人体,其材质在此不做特殊的限定,以布制成为例。柔性腰带本体970具有近肤侧和背肤侧,在使用时,柔性腰带本体970的近肤侧面向人体。按摩模组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其整体呈扁平状为例。按摩模组可以具有柔性支撑件,以及安装于柔性支撑件上的功能元件为例。
在柔性腰带本体970的近肤侧设置有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一连接件911,按摩模组的背肤则设置有第二连接件912和第二定位件915,第二定位件915与第一定位件913可拆卸连接,实现按摩模组和柔性腰带本体970的定位,第二连接件912和第一连接件911可拆卸连接,实现按摩模组和柔性腰带本体970的稳定连接。其中,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为磁性相异的磁吸附件,也可以为其中一个为磁吸附件,另一个为可以被磁性吸附的磁性金属,如铁、钢等。磁吸附件之间的相互吸引,或者,磁吸附件与磁性金属之间的相互吸引,连接和拆卸都非常的便捷,在安装按摩模组的过程中,先将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进行定位配合。第一连接件911和第二连接件912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卡扣连接、紧固件配合连接等等。本实施例中,以魔术贴粘结为例。其中,按摩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上的多个功能元件,第二定位件915和第二连接件912分别安装于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也即,第二定位件915和第二连接件912可以分别安装于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功能元件或者柔性支撑件上。其中,功能元件可以为电控盒、电源盒,以及用于按摩元件(按摩元件以柔性电极片为例)的支撑架等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在柔性腰带本体970的近肤侧同时设置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一连接件911,并且在按摩模组的背肤侧同时设置第二定位件915和第二连接件912,在将按摩模组装配至柔性腰带本体970时,先将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配合,确定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970的相对位置,再将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件912连接,将定位后的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970可靠的连接;如此,使得按摩模组可以便捷、准确、高效的装配于柔性腰带本体970的近肤侧,有利于用户的使用;同时,通过将柔性腰带本体970和按摩模组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柔性腰带本体970可以进行单独的清洗,从而使得柔性腰带本体970可以保持清洁,有利于用户的健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用户更好的佩戴腰带,所述穿戴区931位于所述近肤侧面的两端,所述装配区932位于所述近肤侧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定位件913和所述第一连接件911位于所述装配区932。柔性腰带本体970两端的装配区93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将穿戴区931设置在柔性腰带本体970的两端,将装配区932设置在柔性腰带本体970的中部,使得柔性腰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并且将按摩模组安装在柔性腰带的中部,在穿戴按摩腰带时,先将按摩模组对准腰部,再将腰带本体两端的穿戴区931连接即可,非常的便捷,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关于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一连接件911在装配区932内的排布情况,可以有多种排布形式,如,第一连接件911位于装配区932的两端,第一定位件913位于装配区932的中部;或者,第一定位件913位于装配区932的两端,第一连接件911位于装配区932的中部;或者,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一连接件911沿装配区93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等,下面距离进行说明。
第一种情形:第一连接件911位于装配区932的两端,第一定位件913位于装配区932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970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件91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932的两端,所述第一定位件913位于所述装配区932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件91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915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单元为971安装魔术贴,第二连接单元为920装配魔术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件911设置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并将两个第一连接单元设置在装配区932的两端。同时,将第二连接件912设置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并将两个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位于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上。如此,使得装配区932的两端与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固定连接,使得按摩模组可以稳定可靠的与柔性腰带本体97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腰带本体97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如此,使得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的连接有利于按摩模组和柔性腰带本体970在宽度方向可以可靠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所述第一定位件913包括多个第一定位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间隔分布于所述装配区932中部;所述第二定位件915包括多个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位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配合,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970的定位更加准确。其中第一定位单元为安装磁吸附件,第二定位单元为装配磁吸附件,安装磁吸附件和装配磁吸附件磁性吸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按摩模组与柔性腰带本体970的定位,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排布为至少两个第一定位组933,所述第一定位组933内的第一定位单元沿所述装配区932的宽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933沿所述装配区932的长度方向排布;多少所述第二定位单元排布为至少两个第二定位组935,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935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定位组935内的第二定位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排列。通过将第一定位组933和第二定位组935沿按摩腰带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定位组933和第二定位组935的配合,有利于提高按摩腰带长度方向的定位精度,通过设置多组第一定位组933和第二定位组935,有利于提高摩腰带宽方向的定位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对按摩模组的控制按键进行控制,所述柔性腰带本体970的中部具有按键过孔936,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临近所述按键过孔936设置,该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按键过孔936沿所述装配区932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功能元件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柔性支撑件上对应所述电控盒的按键单元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对应所述按键过孔936设置;所述电控盒上临近所述按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单元,该第二定位单元和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电控盒的长度方向排列。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临近按键过孔936的位置设置第一定位单元,在临近按压部的位置设置第二定位单元,通过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的配合,使得按压部可以准确的从按键过孔936穿出,有利于用户按压按摩模组的控制按键
第二种情形:第一定位件913位于装配区932的两端,第一连接件911位于装配区932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913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932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911位于所述装配区932的中部;所述第二定位件915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在装配区932的两端进行定位,中部进行连接,装配时,可以先拿着按摩模组的中部,让按摩模组的两端先进行定位,再将中部与柔性腰带本体970进行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932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所述装配区932中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932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91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
第三种情形: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一连接件911沿装配区93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
所述第一定位件913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一连接件91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在所述装配区932内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魔术贴配合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911可以包括安装魔术贴971,所述第二连接件912可以包括装配魔术贴920,安装魔术贴971和装配魔术贴920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913与所述第二定位件915磁性吸附,磁性吸附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件913可以包括安装磁吸附件975,所述第二定位件915可以包括装配磁吸附件910,所述安装磁吸附件975与所述装配磁吸附件910磁性吸附。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的便捷性,第一定位件913的相邻的第一定位组933之间的磁性相异,第二定位件915的相邻的第二定位组935之间的磁性相异。如此可以避免装反按摩模组的方向。其中,安装磁吸附件975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可以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单元对应。安装魔术贴971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与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单元对应。装配磁吸附件91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与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单元对应;装配魔术贴92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与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单元对应。
关于柔性腰带本体970两端穿戴区931的配合,一端的穿戴区931设置有第一调节件,另一端的穿戴区931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可以择一的与第二调节件可拆卸连接。第二调节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调节件沿腰穿戴区9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调节件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第二调节件进行连接,从而确定柔性腰带本体970所围成的区域大小,以适应当前用户的腰围。如此,有利于提高按摩腰带的适应性。其中,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魔术贴972,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二调节魔术贴973。
在上面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7至图40,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915可以位于按摩模组的两端,而第二连接件912则可以位于按摩模组的中部。具体地,按摩模组的背肤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件915,第二连接件912位于两个第二定位件912之间;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对应第二定位件915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件913,对应第二连接件912设置有第一连接件911。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连接强度小于第一连接件911和第二连接件912的连接强度。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配合,以磁性吸附配合为例;第一连接件911和第二连接件912的配合,以魔术贴的粘接配合为例。当将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配合设置在按摩模组的两端时,在安装过的中,可以先将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进行配合,再进行第一连接件911和第二连接件912的配合。定位配合过程中,若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配合精度不高,可以较轻松的拆卸后再次进行对位配合。在拆卸过程中,可以先拆卸连接强度较弱的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配合,再拆卸连接强度较大的第一连接件911和第二连接件912的配合,如此,使得用户在拆卸按摩模组和柔性腰带本体时,所施加的力由小到大,符合人体施力的过程,有利于用户更好的对按摩模组和柔性腰带本体进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对位的便捷性,所述第一定位件913与第二定位件915磁性吸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913和所述第二定位件915呈长条状设置。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设置为长条状的可磁性吸附配合的部件。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延伸方向可以有很多,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定位件913沿柔性腰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定位件915沿按摩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例。长条装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长方形状态,腰形状等等。在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对位过程中,若二者为完全对位,在磁性吸附力的作用下,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将发生相对转动,以使得第一连接件911和第二连接件912并行,确保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对位准确,如此,有利于辅助使用者对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进行配合,有利于提高按摩模组和柔性腰带本体970连接的便捷性。另外,通过将第一定位件913沿柔性腰带本体97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定位件915沿按摩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配合沿按摩模组的宽度方向。在按摩腰带对人体进行按摩时,弯折的位置沿按摩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也即,此时,弯折的位置与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并行设置。也即,使得按摩腰带在按摩过程中,弯折的位置不会与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相交,从而避免了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配合受到弯折的影响,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配合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定位件915的安装稳定性,所述第二定位件915为磁性吸附件,或者,所述第二定位件915为磁性被吸附件;所述按摩模组包括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包括安装壳体916,所述安装壳体916邻近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919,所述第二定位件915安装于所述容置槽919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通过磁性吸附连接,使得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可以接触接连接,也可以实现非接触的连接。容置槽919可以设置在安装壳体916的内表面(此时第二定位件915隔着容置槽919的槽底与第一定位件913磁性吸附),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此时第二定位件915可以与第一定位件913磁性接触吸附)。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容置槽919形成于所述安装壳体916的内侧壁上为例,如此使得第二定位件915被“隐藏”于安装壳体916的内部,使得第二定位件915不受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蚊虫、水,以及挤压力等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第二定位件915的工作稳定性。安装壳体916可以根据功能元件的不同为不同的壳体的,如,可以为电控盒500、电源盒700以及支架盒体(包括环形框架810和/或支撑架820等)等等(可以参考上面的实施例中对功能元件的定义)。其中,磁性吸附件为具有磁性吸附能力的磁性件,如磁铁等;磁性被吸附件为具有被磁性吸附能力的磁性件,如金属铁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装配按摩模组和柔性腰带本体,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装饰片917,所述装饰片917对应所述容置槽919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916的外侧壁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装饰片917的整体形状与容置槽919的整体外形相似,以呈腰形设置为例。装饰片917贴附在安装壳体916的外表面。在装饰片917安装后,装饰片917和容置槽919分别位于安装壳体916同一侧壁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如此,装饰片917的位置即为容置槽919的位置,也即为第二定位件915的位置,此时操作者可以通过装饰片917的位置来判断第二定位件915的位置,有利于操作者对按摩腰带的使用。装饰片917的材质可以有很多,如为塑料片、金属薄片等等,本实施例中以为不锈钢薄片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饰片917的安装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按摩模组外观的整体性。所述安装壳体916对应所述容置槽919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安装凸台918,所述装饰片917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918上;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具有装配腔,装配腔具有显露腔口;所述安装壳体916安装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安装凸台918对应所述显露腔口设置,以使所述装饰片917背对所述安装凸台918的侧面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外表面平齐。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凸台918凸出于安装壳体916的外表面,当安装壳体916安装至装配腔时,安装凸台918伸入显露腔口。装饰片917与安装凸台918贴合,二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以通过胶粘为例。安装凸台918的整体外形与显露腔口的形状适配,使得安装凸台918可以伸入到显露腔口。通过将装饰片917的外表面与柔性支撑件的外表面平齐,使得装饰片917不会收到外部环境所施加的侧向挤压力,不会影响装饰片917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当用户接触到按摩模组的外表面时,不会在显露腔口的位置感觉到突变,同时,也避免由于表面突变而影响柔性支撑件的形变能力(当显露腔口周边的柔性支撑件受到外力挤压时,装饰片917的边缘抵接显露腔口周缘的柔性支撑件,限制柔性支撑件的形变,提高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919的槽底向按摩模组的背肤侧方向凸出,使得所凸出的部分形成安装凸台918,同时,使得容置槽919的槽底与第一定位件913之间的距离减小,也即减小了第二定位件915与第一定位件913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定位件913和第二定位件915的配合强度和配合稳定性得到大幅的增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腰带包括:
柔性腰带本体、第一定位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一连接件分布于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
按摩模组、第二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按摩模组的背肤侧;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近肤侧面具有穿戴区和装配区,所述穿戴区位于所述近肤侧面的两端,所述装配区位于所述近肤侧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装配区;和/或,
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和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上的多个功能元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通过磁性吸附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粘合连接;和/或,
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连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的两端,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装配区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功能元件包括电控盒、电源盒,以及用于支撑按摩模组的按摩单元的支撑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一定位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间隔分布于所述装配区中部;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多个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或者功能元件上,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的两端,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装配区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排布为至少两个第一定位组,所述第一定位组内的第一定位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宽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沿所述装配区的长度方向排布;
多少所述第二定位单元排布为至少两个第二定位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定位组内的第二定位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安装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装配魔术贴;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为安装磁吸附件,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为装配磁吸附件,所述安装磁吸附件与所述装配磁吸附件磁性吸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为安装磁吸附件,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为装配磁吸附件,所述安装磁吸附件与所述装配磁吸附件磁性吸附,第一定位件的相邻的两第一定位组的磁性相异,第二定位件的相邻的两第二定位组的磁性相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中部具有按键过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临近所述按键过孔设置,该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按键过孔沿所述装配区的宽度方向排列;
所述功能元件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柔性支撑件上对应所述电控盒的按键单元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对应所述按键过孔设置;
所述电控盒上临近所述按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单元,该第二定位单元和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电控盒的长度方向排列。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分布于所述装配区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装配区的中部;
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或者,多个所述功能元件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与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的功能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所述装配区中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沿所述装配区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魔术贴配合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磁性吸附;和/或,
柔性腰带本体两端的穿戴区中,一端的穿戴区设置有第一调节件,另一端的穿戴区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可以择一的与第二调节件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近肤支撑片和背肤支撑片,所述近肤支撑片的背肤侧面与背肤支撑片的近肤侧面贴合;所述近肤支撑片的边部连接于所述背肤支撑片,和/或,所述背肤支撑片的边部连接于所述近肤支撑片,以形成边结合部;所述近肤支撑片的背肤侧面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背肤支撑片的近肤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内结合部,所述内结合部位于所述边结合部的内侧;所述近肤支撑片与背肤支撑片围合形成有装配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模组的背肤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件对应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磁性吸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呈长条状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沿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按摩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磁性吸附件,或者,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磁性被吸附件;
所述按摩模组包括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邻近所述柔性腰带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形成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内侧壁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装饰片,所述装饰片对应所述容置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外侧壁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对应所述容置槽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安装凸台,所述装饰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上;
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具有装配腔,装配腔具有显露腔口;所述安装壳体安装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安装凸台对应所述显露腔口设置,以使所述装饰片背对所述安装凸台的侧面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外表面平齐。
CN202222485055.9U 2022-07-20 2022-09-20 按摩腰带 Active CN2195579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9744X 2022-07-20
CN202221889744 2022-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7993U true CN219557993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7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5055.9U Active CN219557993U (zh) 2022-07-20 2022-09-20 按摩腰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7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3065B (zh) 用于电刺激的系统
CN219557993U (zh) 按摩腰带
CN220656200U (zh) 电刺激模块和按摩腰带
CN220656207U (zh) 理疗模组和按摩腰带
CN220899093U (zh) 按摩模组和按摩腰带
CN220656208U (zh) 理疗装置
CN219595159U (zh) 按摩模组和按摩腰带
CN212662236U (zh) 一种眼部按摩器
CN218739875U (zh) 电极片组件、理疗模组和按摩腰带
CN218739882U (zh) 理疗模组和理疗装置
CN115531731A (zh) 理疗模组和按摩腰带
CN115531151A (zh) 按摩模组和按摩腰带
CN220632532U (zh) 可穿戴按摩装置
CN115400319A (zh) 一种辅助睡眠穿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20655921U (zh) 按摩腰带
CN219595630U (zh) 可穿戴按摩仪
CN220025542U (zh) 按摩仪
CN220002279U (zh) 按摩模组和按摩装置
CN219595158U (zh) 按摩模组和按摩装置
CN220801434U (zh) 按摩装置及具有其的按摩仪
CN220546401U (zh) 按摩模组和按摩装置
CN211513134U (zh) 弹簧式腰部按摩器
CN215425997U (zh) 一种眼部按摩仪
CN218165484U (zh) 眼部按摩装置
CN212491165U (zh) 一种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