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5783U -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5783U
CN219555783U CN202320520856.6U CN202320520856U CN219555783U CN 219555783 U CN219555783 U CN 219555783U CN 202320520856 U CN202320520856 U CN 202320520856U CN 219555783 U CN219555783 U CN 219555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reenhouse
heating system
radiation plate
suspended ce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08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露珊
周文华
刘伟民
刘新堂
何浩
王洪政
罗灿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quan W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quan W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quan W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quan W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08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5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5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5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包括设于温室大棚顶部外侧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用于将液体通过供液管流入吊顶液体辐射板内,吊顶液体辐射板设于温室大棚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通过设置在温室大棚顶部外侧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用于将液体通过供液管流入吊顶液体辐射板内,通过吊顶液体辐射板的辐射表面将介质热量转化为各种波长的红外线并辐射到温室大棚的内部,以解决温室大棚内部气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活动对加热地埋管的损害,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温室大棚的供热系统更节能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环境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愈加凸显。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为温室大棚进行供暖以满足生物生长要求,从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温室大棚供暖技术也在随之而不断发展着,热源端由原来的燃气、烧煤和电能逐渐向太阳能、生物质能、土壤源、余热回收等方式转变,供暖末端则大多采用热风机、散热器、土壤内部地埋管的方式。但在以上方式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弊端或者成本太高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其中共同的问题在于这些供暖方式会导致温室内部空气分层,冷热不均衡。另外如热风机直接向温室内部吹出高温气体,可能会出现灼伤植株的情况,而土壤内部地埋管的方式,则会产生管道温度对植株根系的影响问题,且无法完全避免温室内人工活动可能会对管道造成损害的隐患。申请号为202222324092.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供暖保温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由墙体、顶棚和地面组成,在大棚本体的墙体一侧设有依赖太阳能进行供暖的日间供暖系统和夜间供暖系统,大棚本体的内部设有吊设在顶棚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安装在地面上的能够对日间供暖系统和夜间供暖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其供暖系统设于地面内,温室内人工活动可能会对管道造成损害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包括:设于温室大棚顶部外侧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通过供液管与吊顶液体辐射板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用于将液体通过供液管流入吊顶液体辐射板内,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设于温室大棚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太阳能集热器、蓄液箱和回液箱,所述蓄液箱和回液箱之间设有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真空管内的液体通过集液管流入所述蓄液箱内,所述蓄液箱的液体通过所述供液管流入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内,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内的液体通过回液管流入所述回液箱内,所述回液箱内的液体通过回流管流回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真空管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通过连接软管分别与所述供液管和所述回液管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集液管上设有自动排气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回液管上设有循环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设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控制模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光伏照明装置,所述光伏照明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顶部的太阳能光伏板以及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电连接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设于温室大棚的桁架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保温幕布,所述保温幕布紧贴设置在温室大棚的外墙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通过设置在温室大棚顶部外侧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该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通过供液管与设于温室大棚内的吊顶液体辐射板连接,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用于将液体通过供液管流入吊顶液体辐射板内,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中的液体流经吊顶液体辐射板,通过吊顶液体辐射板的辐射表面将介质热量转化为各种波长的红外线并辐射到温室大棚的内部,由于空气对红外线的吸收作用小,大部分红外线被温室壁面、设备、物体等吸收、蓄能,温度升高,同时加热其周围的空气,使环境温度升高,减少了空气分层和对流效应,以解决原有温室供热技术中出现的温室大棚内部气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活动对加热地埋管的损害,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温室大棚的供热系统更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温室大棚;2、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1、太阳能集热器;22、蓄液箱;23、回液箱;24、真空管;25、回液管;26、回流管;3、供液管;4、吊顶液体辐射板;5、集液管;6、自动排气阀;7、光伏照明装置;71、太阳能光伏板;72、照明灯;8、桁架;9、保温幕布;10、循环泵;11、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设于温室大棚1顶部外侧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通过供液管3与吊顶液体辐射板4连接,吊顶液体辐射板4为吊顶热水辐射板,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用于将液体通过供液管3流入吊顶液体辐射板4内,所述吊顶液体辐射供暖模块设于温室大棚1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通过设置在温室大棚1顶部外侧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该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通过供液管3与设于温室大棚1内的吊顶液体辐射板4连接,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中的液体流经吊顶液体辐射板4,通过吊顶液体辐射板4的辐射表面将介质热量转化为各种波长的红外线并辐射到温室大棚1的内部,由于空气对红外线的吸收作用小,大部分红外线被温室壁面、设备、物体等吸收、蓄能,温度升高,同时加热其周围的空气,使环境温度升高,减少了空气分层和对流效应,以解决原有温室供热技术中出现的温室大棚1内部气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活动对加热地埋管的损害,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温室大棚1的供热系统更节能高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如图2所示,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包括依次设置的太阳能集热器21、蓄液箱22和回液箱23,所述蓄液箱22和回液箱23之间设有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1的真空管24内的液体通过集液管5流入所述蓄液箱22内,所述蓄液箱22的液体通过所述供液管3流入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内,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内的液体通过回液管25流入所述回液箱23内,所述回液箱23内的液体通过回流管26流回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1的真空管24内。如图2所示,温室大棚1的顶部设置两组太阳能集热器21,分别设于温室大棚1的顶部两侧,两侧的太阳能集热器21均通过集液管5与设置在中间位置的蓄液箱22连通,从而增加集热效果,蓄液箱22的液体再通过供液管3流入吊顶液体辐射板4内的流路管中,从而进行热量辐射。其中,液体介质可为热水。
进一步的,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通过连接软管11分别与所述供液管3和所述回液管25连接,便于维修且可以调节吊顶液体辐射板4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集液管5上设有自动排气阀6,以及时排气,提高设备安全性。所述回液管25上设有循环泵10,以提供循环的动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1的供暖系统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设于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控制模块。具体的,温室大棚1内设置两组温度控制模块,其中温度控制模块一图中未画出通过监测温室内部温度来控制吊顶液体辐射板4是否开启,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温室内部距地1.2m处设置温度传感器若温室内所种植物较矮小,可适当降低传感器距地距离,监测温室内部温度t1,设定温度标准T10,15℃≤T10≤30℃。
当t1<T10时,温度控制模块一判定温室需要供暖,并控制吊顶液体辐射供暖模块开启;
当t1≥T10时,温度控制模块一判定温室不需要供暖,并控制吊顶液体辐射供暖模块关闭。
温度控制模块二图中未画出通过监测温室内部温度与植物生长最佳温度的温差来控制吊顶液体辐射供暖模块液体流量大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温室内部距地1.2m处设置温度传感器若温室内所种植物较矮小,可适当降低传感器距地距离,监测温室内部温度t2,设定温度标准T20,25℃≤T20≤30℃,△t=t2-T20。
当△t>0时,温度控制模块二控制减小吊顶液体辐射板4调节阀开度;
当△t<0时,温度控制模块二控制增大吊顶液体辐射板4调节阀开度。
通过设置温度控制模块,避免了原有温室供暖方式中温度过高可能对植株造成伤害的问题,防止热风或加热温度过高对植物产生灼伤,设置两组温度控制模块,使供暖系统更加节能高效。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光伏照明装置7,所述光伏照明装置7的照明灯设于温室大棚1的桁架8上,可根据需要设置照明灯的数量,光伏照明装置7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顶部的太阳能光伏板71以及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71电连接的照明灯72,具体的,通过设置在温室大棚1顶部的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直接供给温室内的照明灯使用,既解决了因为温室顶部放置太阳能利用装置和上部架设吊顶液体辐射板4而造成的遮荫问题,又使温室内植物的生长更为高效,提供一定的光源。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保温幕布9,所述保温幕布9紧贴设置在温室大棚1的外墙上,防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应用原理是:在白天,太阳能集热器21吸收太阳光能,加热真空管中的水并存放进蓄液箱22内,在需要对温室大棚1进行供暖的夜晚或寒冷季节,蓄液箱22中的液体流经吊顶液体辐射板4,通过吊顶液体辐射板4的辐射表面将介质热量转化为各种波长的红外线并辐射到温室内部,由于空气对红外线的吸收作用小,大部分红外线被温室壁面、设备、物体等吸收、蓄能,温度升高,同时加热其周围的空气,使环境温度升高,因此减少了空气分层和对流效应,以解决原有温室供热技术中出现的温室大棚内部气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温室大棚(1)顶部外侧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和设于温室大棚(1)内的吊顶液体辐射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与吊顶液体辐射板(4)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用于收集热能并传输给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用于通过其辐射表面将介质热量转化为各种波长的红外线并辐射到温室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2)包括依次设置的太阳能集热器(21)、蓄液箱(22)和回液箱(23),所述蓄液箱(22)和回液箱(23)之间设有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1)的真空管(24)内的液体通过集液管(5)流入所述蓄液箱(22)内,所述蓄液箱(22)的液体通过供液管(3)流入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内,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内的液体通过回液管(25)流入所述回液箱(23)内,所述回液箱(23)内的液体通过回流管(26)流回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1)的真空管(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液体辐射板(4)通过连接软管(11)分别与所述供液管(3)和所述回液管(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5)上设有自动排气阀(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25)上设有循环泵(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设于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光伏照明装置(7),所述光伏照明装置(7)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顶部的太阳能光伏板(71)以及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71)电连接的照明灯(72),所述照明灯(72)设于温室大棚(1)的桁架(8)上。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保温幕布(9),所述保温幕布(9)紧贴设置在温室大棚(1)的外墙上。
CN202320520856.6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Active CN219555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0856.6U CN21955578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0856.6U CN21955578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5783U true CN219555783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3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0856.6U Active CN21955578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5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35220U (zh) 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
CN206472583U (zh) 高原型光伏、光热供能农业大棚智能管理系统
JP2014223052A (ja) 暖房用熱を利用した、発電機能を付加したハウス用暖房機
CN104686254A (zh) 光伏发电与农业温室相结合的温室保温发电水循环系统
CN106171659A (zh) 一种新能源温室
CN106052153B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器的冷热双供温室
CN105865056A (zh) 一种温室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593170U (zh) 一种太阳能供暖的温室大棚
CN205596749U (zh) 一种温室加热系统
CN219555783U (zh)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系统
CN113432311A (zh) 一种温室太阳能集热系统及方法
CN107896747A (zh) 日光温室内热能利用装置及方法
CN111758579A (zh) 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4796325U (zh) 一种生态大棚
CN208046544U (zh) 一种聚光光伏-热耦合热电联供养殖保温舍
CN218302493U (zh) 一种基于pvt的零能大棚
CN215003111U (zh) 风光互补型直流供热设施农牧业土壤储热装置
CN206207761U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器的冷热双供温室
CN209732120U (zh) 一种太阳能花卉种植温室大棚
CN210202650U (zh) 一种降温节水型菌草栽培温室大棚
CN210537800U (zh)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光醇互补供暖系统
JP2004205184A (ja) 園芸用施設の加温装置及び加温方法
CN211129137U (zh) 一种水循环温控大棚
CN203353304U (zh) 塔式聚光太阳能光热储能发电站农业大棚
CN220255245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温室光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