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3905U -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3905U
CN219553905U CN202223376165.8U CN202223376165U CN219553905U CN 219553905 U CN219553905 U CN 219553905U CN 202223376165 U CN202223376165 U CN 202223376165U CN 219553905 U CN219553905 U CN 219553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ies
curled
arc
shaped groove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61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哲
赖小林
邓忠诚
尹绪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61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3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3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3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地件及线束,其中,接地件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子及位于两相邻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导体。接线端子包括承托体,承托体上开设有外导体契合的弧形槽,承托体的顶部在弧形槽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卷曲体,两相邻接线端子上的卷曲体至少部分错位设置,两个卷曲体相向弯折卷曲并与承托体构成具有近似同一圆周通孔的压紧结构。通过接线端子套设于外导体,实现多根同轴线通过接地件可组合一体,并在多根同轴线安装于同一走线空间时均有效接地。利用至少部分错位设置的两相邻接线端子上的卷曲体,可使接地件在不减少与外导体接触面积的状态下,将多根同轴线之间具有位置偏差的外导体连接一体。

Description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同轴线一般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保护套组成。且现有的同轴线,为了防止外电场影响内电场以提高内导体所传输的信号质量,会在同轴线上剥去一段或多段保护套以露出外导体,并在该外导体处通过冲压或铆压等方式给外导体套上接地环,从而在同轴线装配使用时,利用接地环接触外部的地电位区域,实现外导体接地。
但目前,现有的产品中,两个线路板之间的连接需要采用多根同轴线,且为了产品内部结构整洁有序地分布,多根同轴线的走线空间一般会设置在同一位置。而为便于同轴线上的接地环接触地电位区域,走线空间小,(例如手机内部上、下两个电路板之间使用的多根连接线,其走线空间一般设置在手机中框的左、右内侧壁上,走线空间小),同轴线在安装时,需要一根根的放置在走线空间内,且因同轴线的直径小,仅为0.81毫米、1.13毫米等1毫米左右,如此,会极大影响线缆的组装效率,且多根同轴线在同一走线空间内,容易影响接地环接触地电位区域的稳定性。
另外,现有同轴线批量剥离保护套的过程是需要人工将多根同轴线并排摆放在治具的槽内,再将该治具放置在激光镭射设备上将保护套剥离。在此过程中,1毫米左右直径的同轴线在采用人工摆放在治具时以及激光剥离保护套时,容易造成两同轴线之间的位置存在0.5毫米左右的误差值,而导致两同轴线后续安装的接地环的相互位置存在错位。且在多根同轴线上下错位摆放、多根同轴线上接地环的错位以及多根同轴线接地环对应的地电位区域间隔设置时,将此多根同轴线放置在走线空间时,更容易导致部分同轴线上的接地环不能很好的实现接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件及线束,用于解决现有多根同轴线放置同一走线空间容易导致部分同轴线上的接地环接地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件,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子以及位于两相邻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导体,用于与同轴线连接;
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均包括承托体,所述承托体上开设有与同轴线上外导体契合的弧形槽,所述承托体的顶部在弧形槽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卷曲体,所述连接导体的两侧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个接线端子上的承托体连接,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上的卷曲体至少部分在沿弧形槽长度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所述卷曲体均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延伸,或者两个所述卷曲体相向弯折卷曲并与承托体构成具有近似同一圆周通孔的压紧结构。
优选的,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上的承托体在沿弧形槽长度的方向上部分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导体的两侧分别与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在沿弧形槽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承托体连接。
优选的,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上的承托体在沿弧形槽长度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优选的,当所述卷曲体均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延伸时,所述承托体上两个卷曲体沿弧形槽开口方向的距离逐渐变大。
优选的,每一所述卷曲体均在远离承托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向体,所述第一导向体由相应侧卷曲体的末端向内靠拢。
优选的,两个所述卷曲体之间的夹角为15°~90°。
优选的,当所述卷曲体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延伸时,每一所述卷曲体的内侧壁上凸起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侧面、弧形槽的表面与卷曲体的内侧壁构成卡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多根同轴线以及至少一个如上述所述的接地件,两相邻所述同轴线通过接地件连接;
每一所述同轴线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间隔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显示外导体的显示口,所述接线端子置于显示口内;
当所述卷曲体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延伸时,位于所述显示口处的外导体置于卡槽内;当两个所述卷曲体相向弯折卷曲并与承托体构成具有近似同一圆周通孔的压紧结构时,位于所述显示口处的外导体置于弧形孔内。
优选的,所述承托体的外表面与弧形槽的内表面为同心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接线端子套设于同轴线上外导体的外表面,并与外导体实现电连接,以实现多根同轴线通过接地件可组合一体,并将多根同轴线的外导体实现电连接,从而在多根同轴线安装于同一走线空间时,不会造成部分同轴线不接地,且便于多根同轴线安装于同一走线空间内。另外,利用相邻接线端子上的卷曲体至少部分在沿弧形槽长度的方向上错位设置以及配合连接导体,可将多根同轴线具有位置偏差的外导体,在不减少接触面积的状态下连接一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轴线上外导体放置于接地件中弧形槽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地件上卷曲体未弯折卷曲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地件具有第一导向体且卷曲体未弯折卷曲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地件上卷曲体弯折卷曲后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地件上卷曲体弯折卷曲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接地件上卷曲体弯折卷曲后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地件具有凸块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接地件1;接线端子10;承托体11;卷曲体12;弧形槽13;近似同一圆周通孔14;卡槽15;第一导向体16;连接导体20;同轴线30;保护套31;外导体32;显示口33;线束100;凸块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接地件1。该接地件1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子10以及位于两相邻接线端子10之间的连接导体20。
每一接线端子10均包括承托体11,承托体11上开设有与同轴线30上外导体32契合的弧形槽13,承托体11的顶部在弧形槽13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卷曲体12,连接导体20的两侧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个接线端子10上的承托体11连接,两相邻接线端子10上的卷曲体12至少部分在沿弧形槽13长度的方向上错位设置。卷曲体12沿弧形槽13开口的方向延伸,或者两个卷曲体12相向弯折卷曲并与承托体11构成具有近似同一圆周通孔14的压紧结构。
其中,当卷曲体12均沿弧形槽13开口的方向延伸时,在一实施例中,该接地件1还未装配于同轴线30上,处于独立的零部件,可由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工艺制成。
参照附图1和附图2,当接地件1上的多个接线端子10装配于同轴线30上时,可构成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束100。在此,以普通同轴线30的结构为例,即该同轴线30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导体(图中未标示)、绝缘层(图中未标示)、外导体32和保护套31,保护套31上间隔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显示外导体32的显示口33,接线端子10置于显示口33内。
显示口33可通过手工剥离部分保护套31或采用激光镭射设备去除部分保护套31等方式形成,以将外导体32显示出来。此时,将位于显示口33处的外导体32放置于弧形槽13内,通过冲压或铆压等方式可将承托体11上两个卷曲体12挤压至相向弯折卷曲,使得卷曲体12的内表面与承托体11上弧形槽13的表面构成近似同一圆周通孔14的压紧结构,使得位于显示口33处的外导体32置于近似同一圆周通孔14内,并贴紧接触近似同一圆周通孔14的侧壁,实现同轴线30上的外导体32与接地件1连接,并形成线束100。进而,在接地件1接地时,可使得多根同轴线30的外导体32均接地,解决现有多根同轴线30安装于同一走线空间时,部分同轴线30不能有效接地的问题,以提高多根同轴线30安装于同一走线空间接地的稳定性且便于产品的装配。
另外,针对直径1毫米的迷你同轴线30在批量剥离保护套31时,造成两相邻同轴线30中显示口33的位置出现偏差的问题;或者,在产品批量生产中,部分同轴线30根据接线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同轴线30本身上下位置的错开,亦或者在多根同轴线30上接地环对应的地电位区域间隔设置时,会导致多根同轴线30安装于同一走线空间时,部分同轴线30不能有效接地。
而本申请通过接地件1中的连接导体20连接两侧接线端子10,使得接线端子10可根据出现两同轴线30上显示口33出现的偏差距离,通过连接导体20作一个过渡连接,从而将两相邻同轴线30上的外导体32连接,实现多根同轴线30具有位置偏差外导体32在不减少接触面积的状态下连接一体组成线束100,实现接地件1可配合多根同轴线30具有位置偏差外导体32使用,提高实用性。
最优的,两相邻接线端子10上的承托体11在沿弧形槽13长度的方向上部分相对设置,连接导体20的两侧分别与两相邻接线端子10在沿弧形槽13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承托体11连接,如图6所示。利用两相邻接线端子10上的承托体11部分相对设置,可提高接线端子10与连接导体20连接的可靠性。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相邻接线端子10上的承托体11在沿弧形槽13长度的方向上也可错位设置,如图7所示,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方案中,当卷曲体12均沿弧形槽13开口的方向延伸时,承托体11上两个卷曲体12沿弧形槽13开口方向的距离逐渐变大,使得承托体11上两个卷曲体12的开口逐渐变大,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同轴线30放置于弧形槽13内。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附图4,每一卷曲体12均在远离承托体1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向体16,第一导向体16由相应侧卷曲体12的末端向内靠拢。利用第一导向体16,以便于冲压或铆压时,由第一导向体16牵引卷曲体12向内弯折卷曲而贴合同轴线30的外导体32。
具体的,两个卷曲体12之间的夹角为15°~90°,以在便于放置同轴线30的同时,还便于后续冲压或铆压设备加工形成近似同一圆周通孔14。
在接地件1的另一实施例中,当卷曲体12沿弧形槽13开口的方向延伸时,每一卷曲体12的内侧壁向内凸起形成有凸块121,凸块121的侧面、弧形槽13的表面与卷曲体12的内侧壁构成卡槽15,如图8所示。此结构的接地件1,在装配同轴线30上时,可直接将处于显示口33的外导体32从承托体11上两个卷曲体12的开口处用力挤压,使外导体32置于卡槽15内。
在此实施例中,且为便于卡槽15的表面紧贴外导体32,承托体11上两个卷曲体12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外导体32的直径。
且为便于与同轴线30的装配,承托体11上两个卷曲体12呈倒八字型,且两个卷曲体12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0°,15°);或者卷曲体12的顶部朝弧形槽13的外侧延伸形成有第二导向体(图中未标示)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便于本申请接地件1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承托体11的外表面与弧形槽13的内表面为同心圆弧面。但并不限于承托体11的外表面制成其他形状,如承托体11的外表面还可由多个平面或平面与弧面的结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接地件,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子以及位于两相邻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导体,用于与同轴线连接,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均包括承托体,所述承托体上开设有与同轴线上外导体契合的弧形槽,所述承托体的顶部在弧形槽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卷曲体,所述连接导体的两侧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个接线端子上的承托体连接,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上的卷曲体至少部分在沿弧形槽长度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所述卷曲体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同向延伸的方式布设,或者两个所述卷曲体相向弯折卷曲并与承托体构成具有近似同一圆周通孔的压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件,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上的承托体在沿弧形槽长度的方向上部分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导体的两侧分别与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在沿弧形槽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承托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件,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接线端子上的承托体在沿弧形槽长度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接地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卷曲体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延伸时,所述承托体上两个卷曲体沿弧形槽开口方向的距离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卷曲体均在远离承托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向体,所述第一导向体由相应侧卷曲体的末端向内靠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卷曲体之间的夹角为15°~90°。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接地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卷曲体均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延伸时,每一所述卷曲体的内侧壁上凸起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侧面、弧形槽的表面与卷曲体的内侧壁构成卡槽。
8.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同轴线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地件,两相邻所述同轴线通过接地件连接;
每一所述同轴线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间隔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显示外导体的显示口,所述接线端子置于显示口内;
当所述卷曲体沿弧形槽开口的方向延伸时,位于所述显示口处的外导体置于卡槽内;当两个所述卷曲体相向弯折卷曲并与承托体构成具有近似同一圆周通孔的压紧结构时,位于所述显示口处的外导体置于弧形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体的外表面与弧形槽的内表面为同心圆弧面。
CN202223376165.8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Active CN219553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165.8U CN219553905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165.8U CN219553905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3905U true CN219553905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6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6165.8U Active CN219553905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3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2565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erminating a multi-conductor cable
US10109937B2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US4374458A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o-axial cable to a connector
US7833054B2 (en) Connector
US3953103A (en) Plug-in terminal
US4094566A (en) Connector having wire locating means
EP2843767B1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terminal thereof
JPH0814820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220006215A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For Flat Flexible Cables
JPH05144484A (ja) 絶縁排除式接触子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コネクタ
US8529293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3768062A (en) Terminal for flexible circuits
US20120164880A1 (en) Terminal for coaxial connector
CN101630781A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壳体
US9583846B2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able with a cable connector
US20100190376A1 (en) Receptacle of RF microwave connector for telecommunication
US6435909B1 (en) Low profile cable end connector
CN219553905U (zh) 一种接地件及线束
US4285561A (en) Transmission cable mass termination
KR20130118258A (ko) 전기 커넥터
EP095109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US4266843A (en) Insulation displacing electrical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5347162A (ja) 絶縁電気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59773U (ja)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3061499U (ja) リボンケ―ブル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