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3663U -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 Google Patents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3663U
CN219553663U CN202320902363.9U CN202320902363U CN219553663U CN 219553663 U CN219553663 U CN 219553663U CN 202320902363 U CN202320902363 U CN 202320902363U CN 219553663 U CN219553663 U CN 219553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chip
inverted
led
flip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23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桢威
李玉清
潘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23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3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3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3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电极,设置在基板的顶面上;倒装LED芯片,设置在电极的顶面上;荧光胶片,荧光胶片为倒凹型结构,倒装LED芯片的顶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底面相贴合,贴合后,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缝隙内设置有透明胶层,倒装LED芯片与荧光胶片通过透明胶层粘结固定;挡光件,围设在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本实用新型的LED封装结构,气密性好,便于逆向解析工作,结构简单,实用性良好。

Description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背景技术
传统LED白光主要由硅胶树脂混合荧光粉通过蓝光的激化,产生绿光、黄光、红光,最后混合得到白光。而树脂由于耐候性与热稳定性差,会带来光衰明显、光色偏移、胶材黄化与老化严重等问题,同时光密度低,导致传统LED封装产品在一些高端照明产品上无法使用。但荧光玻璃和荧光陶瓷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车灯照明等大功率产品上。
如图1所示,现有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11、倒装LED芯片13、芯片电极12、玻璃荧光胶片14、透明胶层15以及白墙胶16(挡光件)组成,倒装LED芯片的顶面固设有玻璃荧光胶片,倒装LED芯片的底面固设有电极,电极固设在基板上,倒装LED芯片和玻璃荧光胶片之间通过透明胶层粘合,倒装LED芯片的四个侧面还设置有白墙胶,用于遮光,倒装LED芯片的四个侧面不能发光。
首先,现有LED封装结构气密性差,水汽侵入后容易导致LED芯片失效,其次,当LED发生异常需要进行失效分析时,需对LED进行逆向解析,一般利用溶胶剂将透明胶层去除,现有LED封装结构由于透明胶层较薄,溶胶剂很难渗透进倒装LED芯片与玻璃荧光胶片之间缝隙,导致玻璃荧光胶片剥离难度大,无法观测LED芯片表面形貌。将LED样品在溶胶剂内浸泡24H后可以看出白墙胶已溶解,但荧光粉片与芯片仍贴合完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LED封装结构气密性差、且不便于逆向解析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封装结构,气密性好,便于逆向解析工作,结构简单,实用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顶面上;倒装LED芯片,设置在所述电极的顶面上;荧光胶片,所述荧光胶片为倒凹型结构,所述倒装LED芯片的顶面与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底面相贴合,贴合后,所述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与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内设置有透明胶层,所述倒装LED芯片与所述荧光胶片通过所述透明胶层粘结固定;挡光件,围设在所述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倒装LED芯片的顶面和荧光胶片的底面之间设置透明胶层,本实施例将荧光胶片设置为倒凹型结构,倒装LED芯片的顶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底面贴合后,在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内设置透明胶层,设置的倒凹型结构使得水汽不易进入倒装LED芯片,水汽侵入倒装LED芯片的路径变长,LED封装结构的气密性好,提高了LED封装结构的可靠性,且透明胶层设置在缝隙内,不仅能够将倒装LED芯片和荧光胶片固定粘结,还能够便于逆向解析工作,在逆向解析工作中,通过溶胶剂能够快速去除透明胶层,易于剥离,且不会损坏倒装LED芯片和荧光胶片,另外,由于透明胶层设置在缝隙内,能够降低LED封装结构的整体高度,符合LED封装结构薄型化的趋势。
进一步,具体地,为了限定倒装LED芯片的位置,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底面长度L1略大于所述倒装LED芯片的表面长度L2。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垂直深度h1小于所述倒装LED芯片的厚度h2。使得挡光件能够围设在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LED的侧表面不能发光,只能通过LED芯片的顶面出光。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挡光件设置有与所述倒凹型结构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倒凹型结构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挡光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相贴合。进一步提高了挡光件的挡光效果。挡光件可以保护LED的侧表面免受外力损伤和水汽侵入;挡光件的内表面与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相贴合,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发出的光经过挡光件反射后,反射的部分光可以从顶面出射,能够进一步增强倒装LED芯片顶面的光通量。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挡光件的顶面与所述荧光胶片的顶面相平齐,使得LED封装结构更美观。且若挡光件的顶面低于荧光胶片顶面,荧光胶片容易受外力损伤,进一步提高了LED封装结构的可靠性;而挡光件的顶面高于荧光胶片的顶面在工艺上难以实现,成型时挡光胶会溢流至荧光胶片的顶面,影响LED封装结构的出光效率。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荧光胶片的材料为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透明胶层的材料采用硅胶或环氧树脂。
进一步,具体地,为了提高LED封装结构的出光效果,所述荧光胶片的透光率>90%。
一种灯具,所述灯具采用如上所述的LED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LED封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倒装LED芯片的顶面和荧光胶片的底面之间设置透明胶层,本实施例将荧光胶片设置为倒凹型结构,倒装LED芯片的顶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底面贴合后,在倒装LED芯片的侧表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内设置透明胶层,设置的倒凹型结构使得水汽不易进入倒装LED芯片,水汽侵入倒装LED芯片的路径变长,LED封装结构的气密性好,提高了LED封装结构的可靠性,且透明胶层设置在缝隙内,不仅能够将倒装LED芯片和荧光胶片固定粘结,还能够便于逆向解析工作,在逆向解析工作中,通过溶胶剂能够快速去除透明胶层,易于剥离,且不会损坏倒装LED芯片和荧光胶片,另外,由于透明胶层设置在缝隙内,能够降低LED封装结构的整体高度,符合LED封装结构薄型化的趋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LED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LED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基板;12、电极;13、倒装LED芯片;14、荧光胶片;15、透明胶层;16、挡光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11;电极12,设置在基板11的顶面上;倒装LED芯片13,设置在电极12的顶面上;荧光胶片14,荧光胶片14为倒凹型结构,倒装LED芯片13的顶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底面相贴合,贴合后,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缝隙内设置有透明胶层15,倒装LED芯片13与荧光胶片14通过透明胶层15粘结固定;挡光件16,围设在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倒装LED芯片13的顶面和荧光胶片14的底面之间设置透明胶层15,本实施例将荧光胶片14设置为倒凹型结构,倒装LED芯片13的顶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底面贴合后,在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内设置透明胶层15,设置的倒凹型结构使得水汽不易进入倒装LED芯片13,水汽侵入倒装LED芯片13的路径变长,LED封装结构的气密性好,提高了LED封装结构的可靠性,且透明胶层15设置在缝隙内,不仅能够将倒装LED芯片13和荧光胶片14固定粘结,还能够便于逆向解析工作,在逆向解析工作中,通过溶胶剂能够快速去除透明胶层15,易于剥离,且不会损坏倒装LED芯片13和荧光胶片14,另外,由于透明胶层15设置在缝隙内,能够降低LED封装结构的整体高度,符合LED封装结构薄型化的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倒凹型结构的底面长度L1略大于倒装LED芯片13的表面长度L2,倒凹型结构能够进一步限定倒装LED芯片13的位置,便于LED封装结构的组装,且通过透明胶层15粘结到倒凹型结构和LED芯片时,减少了透明胶15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倒凹型结构的垂直深度h1小于倒装LED芯片13的厚度h2,使得挡光件16能够围设在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LED的侧表面不能发光,只能通过LED芯片的顶面出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光件16设置有与倒凹型结构相匹配的凹槽,倒凹型结构位于凹槽内,挡光件16的内表面与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相贴合,进一步提高了挡光件16的挡光效果。挡光件16可以保护LED的侧表面免受外力损伤和水汽侵入;挡光件16的内表面与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相贴合,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发出的光经过挡光件16反射后,反射的部分光可以从顶面出射,能够进一步增强倒装LED芯片13顶面的光通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光件16的顶面与荧光胶片14的顶面相平齐,使得LED封装结构更美观。且若挡光件16的顶面低于荧光胶片14顶面,荧光胶片14容易受外力损伤,进一步提高了LED封装结构的可靠性;而挡光件16的顶面高于荧光胶片14的顶面在工艺上难以实现,成型时挡光胶16会溢流至荧光胶片14的顶面,影响LED封装结构的出光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荧光胶片14的材料为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明胶层15的材料采用硅胶或环氧树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荧光胶片14的透光率>90%,使得LED封装结构的出光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LED倒装芯片采用以蓝宝石,SIC,AlN,SI等材料作为衬底,外延可采用GaN等Ⅲ-Ⅴ族元素的半导体发光材料,LED倒装芯片峰值波长在450nm到480nm之间。
荧光胶片14采用透光率>90%玻璃为基片,该基片的折射率在1.4~1.6之间的,烧结在内的荧光法为Y3Al5O12:Ce3+黄色荧光粉、Sr2TiO4:Eu3+红色荧光粉和MgAl11O19:Ce3+绿色荧光粉,荧光粉的配比根据需求的色坐标进行调控,在此不作限定。在荧光胶片14表面利用激光刻蚀工艺刻出倒凹型结构。
透明胶层15采用触变性高的硅胶,触变性高的硅胶在使用时不易溢流到荧光胶片14的底面或LED倒装芯片顶面。
LED封装结构的封装步骤包括:将LED倒装芯片置于荧光胶片14,在倒凹型结构对位贴合好后,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在缝隙内涂覆硅胶,并进行固化;将固化后将荧光胶片14和LED倒装芯片作为一个整体利用共晶工艺与设置在基板11上的电极12进行电气连接;连接后放入模具内,并注入挡光胶,覆盖的方式通过涂刷方式、点胶式或导入式。总而言之,挡光胶会围设LED倒装芯片的侧表面,固化后形成挡光件1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灯具采用如上的LED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LED封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倒装LED芯片13的顶面和荧光胶片14的底面之间设置透明胶层15,本实施例将荧光胶片14设置为倒凹型结构,倒装LED芯片13的顶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底面贴合后,在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与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内设置透明胶层15,设置的倒凹型结构使得水汽不易进入倒装LED芯片13,水汽侵入倒装LED芯片13的路径变长,LED封装结构的气密性好,提高了LED封装结构的可靠性,且透明胶层15设置在缝隙内,不仅能够将倒装LED芯片13和荧光胶片14固定粘结,还能够便于逆向解析工作,在逆向解析工作中,通过溶胶剂能够快速去除透明胶层15,易于剥离,且不会损坏倒装LED芯片13和荧光胶片14,另外,由于透明胶层15设置在缝隙内,能够降低LED封装结构的整体高度,符合LED封装结构薄型化的趋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11);
电极(12),设置在所述基板(11)的顶面上;
倒装LED芯片(13),设置在所述电极(12)的顶面上;
荧光胶片(14),所述荧光胶片(14)为倒凹型结构,所述倒装LED芯片(13)的顶面与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底面相贴合,贴合后,所述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与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内设置有透明胶(15)层,所述倒装LED芯片(13)与所述荧光胶片(14)通过所述透明胶(15)层粘结固定;
挡光件(16),围设在所述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底面长度L1大于所述倒装LED芯片(13)的表面长度L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凹型结构的垂直深度h1小于所述倒装LED芯片(13)的厚度h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件(16)设置有与所述倒凹型结构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倒凹型结构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挡光件(16)的内表面与所述倒装LED芯片(13)的侧表面相贴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件(16)的顶面与所述荧光胶片(14)的顶面相平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胶片(14)的材料为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胶(15)层的材料采用硅胶或环氧树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胶片(14)的透光率>90%。
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LED封装结构。
CN202320902363.9U 2023-04-20 2023-04-20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Active CN219553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363.9U CN219553663U (zh) 2023-04-20 2023-04-20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363.9U CN219553663U (zh) 2023-04-20 2023-04-20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3663U true CN219553663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2363.9U Active CN219553663U (zh) 2023-04-20 2023-04-20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3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6153B2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5521325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34203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326705B2 (ja) 発光装置
JP4269709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93122B2 (en) Lamp
JP5799988B2 (ja) 発光装置
WO2014171277A1 (ja) 発光装置
US20150325756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00091992A (ko) 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020657B2 (ja) 発光装置
JP5967269B2 (ja) 発光装置
JP6015734B2 (ja) 発光装置
JP6222325B2 (ja) 発光装置
JP5644967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553663U (zh) Led封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灯具
JP7236016B2 (ja) 発光装置
JP2014096605A (ja) 発光装置
JP6825636B2 (ja) 発光装置
JP2016189488A (ja) 発光装置
US20200259052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0296162Y1 (ko) 백색 발광다이오드
KR20040021951A (ko) 백색 발광다이오드
CN113497013B (zh) 发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