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2740U -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2740U
CN219552740U CN202320516865.8U CN202320516865U CN219552740U CN 219552740 U CN219552740 U CN 219552740U CN 202320516865 U CN202320516865 U CN 202320516865U CN 219552740 U CN219552740 U CN 219552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axis
imaging lens
lens module
object end
direction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68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德生
张育慈
萧秀仪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2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2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透镜、透镜载体及可变通孔组。透镜具有光轴。透镜载体容纳透镜。透镜载体包含物端部、像端部及管状部。物端部具有用以供光线进入成像镜头模块的物端开孔,且在物端开孔处形成透镜载体的最小开孔。像端部与物端部相对。管状部连接物端部与像端部。可变通孔组设置于物端部,且包含多个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地围绕光轴设置,且形成尺寸可变的通孔。其中,物端部更具有导轨结构。导轨结构引导可转动叶片的作动,且导轨结构较最小开孔远离光轴。其中,物端部与像端部之间形成空气夹层,且空气夹层较管状部远离光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具有上述成像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相机模块被应用于更多领域中的电子装置,譬如智能手机、运动型相机等携带式装置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头戴式装置或是空拍机等等。并且,相机模块的硬体也不断地迭代更新,譬如使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以及使用画质更好的光学镜头,其中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成像品质,但却会因为景深过浅而导致背景模糊。现有的一种可变光圈可用以改变景深进而调整背景模糊的程度,并控制光学镜头的进光量,使得在电子装置的光学镜头中设置可变光圈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主题。然而,现有的光学镜头往往在设计时未先考虑到可变光圈的设置空间,使得设计余裕不足,而与可变光圈的整合性不佳。因此,如何改良光学镜头的设计来与可变光圈高度整合,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具有足够的设计余裕,而能与可变光圈高度整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模块,包含至少一透镜、一透镜载体以及一可变通孔组。所述至少一透镜具有一光轴。透镜载体容纳所述至少一透镜。透镜载体包含一物端部、一像端部以及一管状部。物端部具有一物端开孔。物端开孔用以供光线进入成像镜头模块,且物端部在物端开孔处形成透镜载体的一最小开孔。像端部与物端部相对。管状部连接物端部与像端部。可变通孔组设置于物端部。可变通孔组包含多个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地围绕光轴设置。可转动叶片形成一通孔,且通孔的尺寸可变。其中,物端部更具有一导轨结构。导轨结构引导可转动叶片的作动,且导轨结构较最小开孔远离光轴。其中,物端部与像端部之间形成一空气夹层,且空气夹层较管状部远离光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模块,包含至少一透镜、一透镜载体以及一可变通孔组。所述至少一透镜具有一光轴。透镜载体容纳所述至少一透镜。透镜载体包含一物端部、一像端部以及一管状部。物端部具有一物端开孔。物端开孔用以供光线进入成像镜头模块,且物端部在物端开孔处形成透镜载体的一最小开孔。像端部与物端部相对。管状部连接物端部与像端部。可变通孔组设置于物端部。可变通孔组包含多个可转动叶片以及一叶片驱动部。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地围绕光轴设置。可转动叶片形成一通孔,且通孔的尺寸可变。叶片驱动部包含至少一驱动磁石以及至少一驱动线圈。所述至少一驱动磁石与所述至少一驱动线圈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其中,物端部更具有一导轨结构。导轨结构引导可转动叶片的作动,且导轨结构较最小开孔远离光轴。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模块,通过透镜载体的结构设计,能使成像镜头模块具有足够的余裕来整合可变通孔组,并能增加应用的范围而能适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中。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的B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另一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C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1的D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另一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透镜载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透镜载体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透镜载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透镜载体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1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0绘示图19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1绘示图19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图22绘示图19的电子装置以广视角相机模块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图23绘示图19的电子装置以可变光圈相机模块在光圈值为1.4的状态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图24绘示图19的电子装置以可变光圈相机模块在光圈值为5.6的状态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3、4:成像镜头模块
11、41、51、61:透镜
110、210、310、410、510、610:光轴
12、22、32、42、52、62:透镜载体
121、421、521、621:物端部
1211、4211:物端开孔
1212、4212:导轨结构
1213、4213、5213、6213:天面
5214a、6214a:开槽
6214b:开槽
1215a、4215a、5215a、6215a:第一侧壁
5215b、6215b:第二侧壁
6215c:第三侧壁
122、322、422:像端部
3221:凹槽
123、423:管状部
13、43:可变通孔组
131、431:上盖
132、432:可转动叶片
133、433:叶片驱动部
1331、4331:驱动磁石
1332、4332:驱动线圈
1333、4333:转动件
1334、4334:滚动元件
1334p、4334p:滚动元件中心
14、44:柔性电路板
15、45:磁性件
26、36:自动对焦驱动部
261、361:自动对焦磁石
262、362:自动对焦线圈
7:电子装置
7a:提示灯
70a、70b、70c、70d、70e:相机模块
72:闪光灯模块
73:对焦辅助模块
74:单芯片系统
75:显示装置
751:变焦控制键
752:对焦拍照按键
753:影像回放按键
754:相机模块切换按键
755:集成选单按键
77:生物识别感测器
78:电路板
781:连结器
79:电子元件
AA、BB、CC、DD:区域
AS:空气夹层
AS1:空气夹层上表面
AS2:空气夹层下表面
OP:最小开孔
TH:通孔
Ha:空气夹层上表面与空气夹层下表面之间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Hb:透镜载体的高度
Di:像端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
Do:物端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
Dt:管状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
h1:滚动元件中心与天面之间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h2:第一侧壁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
h3:第二侧壁的高度
h4:第三侧壁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成像镜头模块,包含至少一透镜、一透镜载体以及一可变通孔组。所述至少一透镜具有一光轴。透镜载体容纳所述至少一透镜。其中,透镜载体可实体接触于所述至少一透镜。可变通孔组设置于透镜载体。可变通孔组包含多个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地围绕光轴设置。可转动叶片形成一通孔,且通孔的尺寸可变。
具体来说,透镜载体包含一物端部、一像端部以及一管状部。物端部供可变通孔组设置。物端部具有一物端开孔以及一导轨结构(guiding structure)。物端开孔用以供光线进入成像镜头模块,且物端部例如在物端开孔处具有倾斜的结构,而在倾斜结构的最窄处形成透镜载体的一最小开孔。导轨结构引导可转动叶片的作动,且导轨结构较最小开孔远离光轴。像端部与物端部相对。管状部连接物端部与像端部。
通过透镜载体的结构设计,能使成像镜头模块具有足够的余裕来整合可变通孔组,并能增加应用的范围而能适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中。此外,通过透镜载体物侧端的缩小设计,能使成像镜头模块适用于前端体积较小的小头镜头。
物端部更可具有一天面、至少一开槽、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以及一第三侧壁。天面可为物端部最靠近物侧的表面。其中,天面可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延伸。所述至少一开槽可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远离天面延伸。第一侧壁可较导轨结构靠近光轴。第二侧壁可位于所述至少一开槽,且第二侧壁可较第一侧壁靠近光轴。借此,可保持成像镜头模块的射出成型合格率。第三侧壁可位于所述至少一开槽,且第三侧壁可较第二侧壁靠近光轴。借此,可进一步保持成像镜头模块的射出成型合格率。请参照图5,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面1213。请参照图15至图16以及图17至图18,分别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开槽5214a以及第六实施例的开槽6214a。请参照图17至图18,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开槽6214b。请参照图4,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侧壁1215a。请参照图15至图16以及图17至图18,分别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第二侧壁5215b以及第六实施例的第二侧壁6215b。请参照图17至图18,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第三侧壁6215c。
物端部与像端部之间可形成一空气夹层(air sleeve)。空气夹层可较管状部远离光轴。空气夹层可具有一空气夹层上表面以及一空气夹层下表面。空气夹层上表面可为一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延伸的表面,且可为空气夹层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最靠近物侧的表面。空气夹层下表面可为一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延伸的表面,且可为空气夹层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其中,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物端部、像端部与空气夹层可有重叠。或者也可以说,空气夹层上表面可为物端部的其中一个表面,而空气夹层下表面可为像端部的其中一个表面。请参照图3,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夹层AS、空气夹层上表面AS1与空气夹层下表面AS2。
可变通孔组还可包含一叶片驱动部。叶片驱动部可包含至少一驱动磁石、至少一驱动线圈、一转动件以及至少两滚动元件(rolling member)。
所述至少一驱动磁石与所述至少一驱动线圈可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一驱动磁石可设置于所述至少一驱动线圈上方,但本实用新型不此为限。通过所述至少一驱动磁石与所述至少一驱动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精确控制通孔的尺寸。
转动件可连接可转动叶片,且转动件可驱动可转动叶片以调整通孔的尺寸。其中,转动件与可转动叶片可相对设置。借此,可准确的控制通孔的尺寸。
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可为球状元件,且可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设置于导轨结构与转动件之间以支撑转动件的转动。具体来说,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可在导轨结构与转动件之间移动,借以可驱动转动件转动,并可引导可转动叶片作动。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较第一侧壁远离光轴。借此,可降低可变通孔组的高度,使得可变通孔组的最大通孔可贴近透镜载体的最小开孔,并可使得最大通孔接近整体光学系统的初始光圈值。其中,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可与光轴对齐。或者也可以说,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可位在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又或者也可以说,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可相对光轴呈轴对称。借此,有助于提升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的转动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模块,还可包含一自动对焦驱动部。自动对焦驱动部包含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以及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相对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设置。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与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的其中一者设置于空气夹层内。自动对焦驱动部驱动透镜载体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借此,可进行自动对焦(Auto Focus,AF)。请参照图7,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对焦驱动部26及其包含的自动对焦磁石261与自动对焦线圈262。
物端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o,像端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i,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9≤Do/Di≤2.5。借此,可以保持生产合格率。请参照图3,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Do与Di。
物端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o,像端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i,管状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毫米]≤Dt<Di<Do≤30[毫米]。借此,可以使生产合格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请参照图3,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Dt。
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可各自具有一滚动元件中心。滚动元件中心与天面之间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1,第一侧壁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h2/h1≤2.95。请参照图3与图4,分别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h1与h2。
第一侧壁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第二侧壁的高度为h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h3/h2≤1。请参照图16与图18,分别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的h2与h3。
第二侧壁的高度为h3,第三侧壁的高度为h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h4/h3≤1。借此,可让开槽分段且具有不同的深度,能使得成像镜头模块的射出成型合格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请参照图18,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h3与h4。
空气夹层上表面与空气夹层下表面之间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a,透镜载体的高度为Hb,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05≤Ha/Hb≤0.9。借此,可让空气夹层与透镜载体在高度上保持一特定比例,进一步使得成像镜头模块的生产合格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请参照图3,绘示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Ha与Hb。
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值为FNO,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4≤FNO≤4.0。通过改变通孔的尺寸,可使得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值能够改变,以因应不同的拍摄环境。
成像镜头模块的最大视角为FOV,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0[度]≤FOV≤105[度]。借此,可具有适当的最大视角,以使通孔的尺寸为可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6,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的B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且图6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另一侧面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1,包含多片透镜11、一透镜载体12、一可变通孔组13、一柔性电路板14以及多个磁性件15。
透镜11具有一光轴110。透镜11的数量、表面形状和厚度等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未在附图中绘示出完整的透镜轮廓。
透镜载体12于内侧实体接触透镜11,以容纳透镜11。透镜载体12包含一物端部121、一像端部122以及一管状部123。像端部122与物端部121相对。管状部123连接物端部121与像端部122。
具体来说,物端部121具有一物端开孔1211、多个导轨结构1212、一天面1213以及多个第一侧壁1215a。
物端开孔1211用以供光线进入成像镜头模块1,且物端部121在物端开孔1211处形成透镜载体12的一最小开孔OP。
导轨结构1212较最小开孔OP远离光轴110。
天面1213在垂直于光轴110的方向上延伸,并作为物端部121最靠近物侧的表面。更进一步来说,天面1213可为沿着垂直于光轴110的方向延伸的物端部121的外表面。
第一侧壁1215a较导轨结构1212靠近光轴110。
物端部121与像端部122之间形成一空气夹层AS。空气夹层AS较管状部123远离光轴110。空气夹层AS具有一空气夹层上表面AS1以及一空气夹层下表面AS2。空气夹层上表面AS1在垂直于光轴110的方向上延伸,且为空气夹层AS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最靠近物侧的表面。空气夹层下表面AS2在垂直于光轴110的方向上延伸,且为空气夹层AS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并且,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物端部121、像端部122与空气夹层AS有重叠。
可变通孔组13设置于物端部121。可变通孔组13包含一上盖131、多个可转动叶片132以及一叶片驱动部133。可转动叶片132可转动地围绕光轴110设置于上盖131与叶片驱动部133之间。可转动叶片132受到导轨结构1212引导而作动。可转动叶片132形成一通孔TH,且通孔TH的尺寸可变。
叶片驱动部133包含多个驱动磁石1331、多个驱动线圈1332、一转动件1333以及多个滚动元件1334。
驱动磁石1331与驱动线圈1332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且驱动磁石1331设置于驱动线圈1332上方。
转动件1333连接可转动叶片132并与可转动叶片132相对设置,且转动件1333驱动可转动叶片132以调整通孔TH的尺寸。
滚动元件1334为球状元件,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设置于导轨结构1212与转动件1333之间,并可在导轨结构1212与转动件1333之间移动,以支撑转动件1333的转动,进而引导可转动叶片132作动。并且,滚动元件1334较第一侧壁1215a远离光轴110,且与光轴110对齐。
柔性电路板14设置于透镜载体12与可变通孔组13之间,以将控制信号传输至驱动线圈1332。
磁性件15设置于透镜载体12上,以提供与驱动磁石1331作用的磁场。
物端部121在垂直于光轴110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o,像端部122在垂直于光轴110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i,管状部123在垂直于光轴110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t,其满足下列条件:Do=12.30[毫米];Di=10.91[毫米];Dt=9.29[毫米];Do/Di=1.13;以及4[毫米]≤Dt<Di<Do≤30[毫米]。
滚动元件1334各自具有一滚动元件中心1334p。滚动元件中心1334p与天面1213之间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1,第一侧壁1215a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满足下列条件:h1=0.7[毫米];h2=1.33[毫米];以及h2/h1=1.9。
空气夹层上表面AS1与空气夹层下表面AS2之间在平行于光轴110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a,透镜载体12的高度为Hb,其满足下列条件:Ha=1.76[毫米];Hb=6.76[毫米];以及Ha/Hb=0.26。
成像镜头模块1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4≤FNO≤4.0。
成像镜头模块1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50[度]≤FOV≤105[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2,其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以下仅针对成像镜头模块2与成像镜头模块1之间的相异处进行说明,且以下说明可能结合部分其他元件以便于理解。
成像镜头模块2还可包含一自动对焦驱动部26。自动对焦驱动部26包含多个自动对焦磁石261以及一自动对焦线圈262。自动对焦线圈262相对自动对焦磁石261设置。自动对焦线圈262设置于空气夹层AS内。自动对焦驱动部26可驱动透镜载体22在平行于光轴210的方向上移动。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3,其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以下仅针对成像镜头模块3与成像镜头模块1之间的相异处进行说明,且以下说明可能结合部分其他元件以便于理解。
成像镜头模块3的像端部322具有一凹槽3221,凹槽3221较空气夹层AS靠近像侧。成像镜头模块3还可包含一自动对焦驱动部36。自动对焦驱动部36包含多个自动对焦磁石361以及一自动对焦线圈362。自动对焦线圈362相对自动对焦磁石361设置。自动对焦线圈362设置于凹槽3221内。自动对焦驱动部36可驱动透镜载体32在平行于光轴310的方向上移动。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9至图14,其中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1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侧面剖切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C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11的D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且图14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另一侧面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4,包含多片透镜41、一透镜载体42、一可变通孔组43、一柔性电路板44以及多个磁性件45。
透镜41具有一光轴410。透镜41的数量、表面形状和厚度等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未在附图中绘示出完整的透镜轮廓。
透镜载体42于内侧实体接触透镜41,以容纳透镜41。透镜载体42包含一物端部421、一像端部422以及一管状部423。像端部422与物端部421相对。管状部423连接物端部421与像端部422。
具体来说,物端部421具有一物端开孔4211、多个导轨结构4212、一天面4213以及多个第一侧壁4215a。
物端开孔4211用以供光线进入成像镜头模块4,且物端部421在物端开孔4211处形成透镜载体42的一最小开孔OP。
导轨结构4212较最小开孔OP远离光轴410。
天面4213在垂直于光轴410的方向上延伸,并作为物端部421最靠近物侧的表面。更进一步来说,天面4213可为沿着垂直于光轴410的方向延伸的物端部421的外表面。
第一侧壁4215a较导轨结构4212靠近光轴410。
物端部421与像端部422之间形成一空气夹层AS。空气夹层AS较管状部423远离光轴410。空气夹层AS具有一空气夹层上表面AS1以及一空气夹层下表面AS2。空气夹层上表面AS1在垂直于光轴410的方向上延伸,且为空气夹层AS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最靠近物侧的表面。空气夹层下表面AS2在垂直于光轴410的方向上延伸,且为空气夹层AS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并且,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物端部421、像端部422与空气夹层AS有重叠。
可变通孔组43设置于物端部421。可变通孔组43包含一上盖431、多个可转动叶片432以及一叶片驱动部433。可转动叶片432可转动地围绕光轴410设置于上盖431与叶片驱动部433之间。可转动叶片432受到导轨结构4212引导而作动。可转动叶片432形成一通孔TH,且通孔TH的尺寸可变。
叶片驱动部433包含多个驱动磁石4331、多个驱动线圈4332、一转动件4333以及多个滚动元件4334。
驱动磁石4331与驱动线圈4332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且驱动磁石4331设置于驱动线圈4332上方。
转动件4333连接可转动叶片432并与可转动叶片432相对设置,且转动件4333驱动可转动叶片432以调整通孔TH的尺寸。
滚动元件4334为球状元件,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设置于导轨结构4212与转动件4333之间,并可在导轨结构4212与转动件4333之间移动,以支撑转动件4333的转动,进而引导可转动叶片432作动。并且,滚动元件4334较第一侧壁4215a远离光轴410,且与光轴410对齐。
柔性电路板44设置于透镜载体42与可变通孔组43之间,以将控制信号传输至驱动线圈4332。
磁性件45设置于透镜载体42上,以提供与驱动磁石4331作用的磁场。
物端部421在垂直于光轴410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o,像端部422在垂直于光轴410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i,管状部423在垂直于光轴410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t,其满足下列条件:Do=6.55[毫米];Di=6.15[毫米];Dt=4.8[毫米];Do/Di=1.07;以及4[毫米]≤Dt<Di<Do≤30[毫米]。
滚动元件4334各自具有一滚动元件中心4334p。滚动元件中心4334p与天面4213之间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1,第一侧壁4215a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满足下列条件:h1=0.35[毫米];h2=0.66[毫米];以及h2/h1=1.89。
空气夹层上表面AS1与空气夹层下表面AS2之间在平行于光轴410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a,透镜载体42的高度为Hb,其满足下列条件:Ha=0.41[毫米];Hb=3.57[毫米];以及Ha/Hb=0.11。
成像镜头模块4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4≤FNO≤4.0。
成像镜头模块4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50[度]≤FOV≤105[度]。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15与图16,其中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透镜载体的立体示意图,且图16是图15的透镜载体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类似于上述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以下仅针对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与成像镜头模块4之间的相异处进行说明,且以下说明可能结合部分其他元件以便于理解。
在透镜载体52中,物端部521更具有多个开槽5214a以及多个第二侧壁5215b。开槽5214a在平行于透镜51的光轴510的方向上远离天面5213延伸。第二侧壁5215b位于开槽5214a,且第二侧壁5215b较第一侧壁5215a靠近光轴510。
第一侧壁5215a在平行于光轴510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第二侧壁5215b的高度为h3,其满足下列条件:h2=0.66[毫米];h3=0.31[毫米];以及h3/h2=0.47。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7与图18,其中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透镜载体的立体示意图,且图18是图17的透镜载体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类似于上述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以下仅针对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与成像镜头模块4之间的相异处进行说明,且以下说明可能结合部分其他元件以便于理解。
在透镜载体62中,物端部621更具有多个开槽6214a、6214b、多个第二侧壁6215b以及多个第三侧壁6215c。开槽6214b较开槽6214a靠近透镜61的光轴610。开槽6214a、6214b在平行于光轴610的方向上远离天面6213延伸。第二侧壁6215b位于开槽6214a,且第二侧壁6215b较第一侧壁6215a靠近光轴610。第三侧壁6215c位于开槽6214b,且第三侧壁6215c较第二侧壁6215b靠近光轴610。
第一侧壁6215a在平行于光轴610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第二侧壁6215b的高度为h3,其满足下列条件:h2=0.66[毫米];h3=0.59[毫米];以及h3/h2=0.89。
第三侧壁6215c的高度为h4,其满足下列条件:h3=0.59[毫米];h4=0.36[毫米];以及h4/h3=0.61。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9至图21,其中图1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0绘示图19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21绘示图19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为一移动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可以是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装置、空拍机或车用影像记录与显示仪器等等,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7包含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广视角相机模块70b、微距相机模块70c、微型相机模块70d、飞时测距(Time of Flight,ToF)相机模块70e、闪光灯模块72、对焦辅助模块73、影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未另标号)、显示装置75、影像软件处理器(未另标号)以及生物识别感测器77。其中,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例如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相机模块70b、70c、70d、70e也可例如为上述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
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及相机模块70c皆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同一侧。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及显示装置75皆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另一侧,并且显示装置75可为使用者界面,以使相机模块70d及相机模块70e可作为前置镜头以提供自拍功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及相机模块70c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7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举例来说,广视角相机模块70b具有较广的最大视角,其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22,绘示有电子装置7以广视角相机模块70b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整体教堂、周边建筑与广场上的人物。图22的影像具有较大的视角与景深,但常伴随有较大的畸变。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在较小光圈值时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23,而在较大光圈值时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24。图23绘示有电子装置7以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在光圈值为1.4的状态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且图24绘示有电子装置7以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在光圈值为5.6的状态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教堂前方飞翔的鸟群。如图23所示,当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的可变通孔组提供较大的通孔时,电子感光元件获得较多的光线,但此时背景较模糊不清。如图24所示,当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的可变通孔组提供较小的通孔时,电子感光元件获得较少的光线,但可获得较清楚的背景。图23和图24的影像具有较小的视角,使得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可用于拍摄移动目标,自动对焦驱动部驱动透镜载体对目标快速且连续的自动对焦,使目标物不会因为远离对焦位置而模糊不清;在取像时,可变光圈相机模块70a可进一步针对拍摄主题进行光学变焦,获得更清晰的影像。另外,飞时测距相机模块70e可取得影像的深度信息。上述电子装置7以包含多个相机模块70a、70b、70c、70d、70e为例,但相机模块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OBJ时,电子装置7利用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或相机模块70c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72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73提供的被摄物OBJ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透镜组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对焦辅助模块73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
此外,电子装置7也可利用相机模块70d或相机模块70e进行拍摄。当相机模块70d或相机模块70e进行拍摄时,可有一提示灯7a发光以提醒使用者电子装置7正在拍摄中。显示装置75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变焦控制键751和对焦拍照按键752的实体的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装置75。使用者还可通过显示装置75的影像回放按键753重播先前拍摄的影像,也可通过相机模块切换按键754以选取适合的相机模块来进行拍摄,还可通过集成选单按键755来对当下的拍摄场景进行适合的拍摄条件调整。
进一步来说,电子装置7还包含一电路板78,且电路板78承载多个电子元件79。相机模块70a、70b、70c、70d、70e通过电路板78上的连结器781电连接电子元件79,其中电子元件79可包含一信号发射模块,可通过信号发射模块将影像传递至其他电子装置或是云端存储。其中,信号发射模块可以是无线网络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线模块、网络服务模块或上述多种信号发射的集成模块,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电子元件79也可包含存储单元、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存储影像信号、陀螺仪、位置定位器以利电子装置7的导航或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影像信号处理器、影像软件处理器与随机存取存储器整合成一个单芯片系统74,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配置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元件也可以整合于相机模块或也可设置于多个电路板的其中一者。此外,生物识别感测器77可提供电子装置7开机和解锁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模块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成像镜头模块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成像镜头模块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运用范围。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1)

1.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透镜,具有一光轴;
一透镜载体,容纳所述至少一透镜,所述透镜载体包含:
一物端部,具有一物端开孔,其中所述物端开孔用以供光线进入所述成像镜头模块,且所述物端部在所述物端开孔处形成所述透镜载体的一最小开孔;
一像端部,与所述物端部相对;以及
一管状部,连接所述物端部与所述像端部;以及
一可变通孔组,设置于所述物端部,所述可变通孔组包含:
多个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地围绕所述光轴设置,其中所述可转动叶片形成一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尺寸可变;
其中,所述物端部更具有一导轨结构,所述导轨结构引导所述可转动叶片的作动,且所述导轨结构较所述最小开孔远离所述光轴;
其中,所述物端部与所述像端部之间形成一空气夹层,且所述空气夹层较所述管状部远离所述光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o,所述像端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
0.9≤Do/Di≤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t,其满足下列条件:
4毫米≤Dt<Di<Do≤3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自动对焦驱动部,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包含:
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以及
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相对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设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与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空气夹层内,且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驱动所述透镜载体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自动对焦驱动部,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包含:
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以及
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相对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设置;
其中,所述像端部具有一凹槽,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与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驱动所述透镜载体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通孔组还包含:
一叶片驱动部,包含:
一转动件,连接所述可转动叶片,其中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可转动叶片以调整所述通孔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驱动部还包含:
至少一驱动磁石;以及
至少一驱动线圈,其中所述至少一驱动磁石与所述至少一驱动线圈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驱动部还包含:
至少两滚动元件,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导轨结构与所述转动件之间以支撑所述转动件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部更具有:
一天面,为所述物端部最靠近物侧的表面;以及
一第一侧壁,较所述导轨结构靠近所述光轴;
其中,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各自具有一滚动元件中心,所述滚动元件中心与所述天面之间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侧壁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满足下列条件:
1≤h2/h1≤2.9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较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光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部更具有:
至少一开槽,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天面延伸;以及
一第二侧壁,位于所述至少一开槽,其中所述第二侧壁较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光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为h3,其满足下列条件:
0<h3/h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部更具有:
一第三侧壁,位于所述至少一开槽,其中所述第三侧壁较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光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高度为h4,其满足下列条件:
0<h4/h3≤1。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夹层具有:
一空气夹层上表面,为所述空气夹层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最靠近物侧的表面;以及
一空气夹层下表面,为所述空气夹层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最靠近像侧的表面;
其中,所述空气夹层上表面与所述空气夹层下表面之间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a,所述透镜载体的高度为Hb,其满足下列条件:
0.005≤Ha/Hb≤0.9。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1.4≤FNO≤4.0。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模块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50度≤FOV≤105度。
1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19.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透镜,具有一光轴;
一透镜载体,容纳所述至少一透镜,所述透镜载体包含:
一物端部,具有一物端开孔,其中所述物端开孔用以供光线进入所述成像镜头模块,且所述物端部在所述物端开孔处形成所述透镜载体的一最小开孔;
一像端部,与所述物端部相对;以及
一管状部,连接所述物端部与所述像端部;以及
一可变通孔组,设置于所述物端部,所述可变通孔组包含:
多个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地围绕所述光轴设置,其中所述可转动叶片形成一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尺寸可变;以及
一叶片驱动部,包含:
至少一驱动磁石;以及
至少一驱动线圈,其中所述至少一驱动磁石与所述至少一驱动线圈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物端部更具有一导轨结构,所述导轨结构引导所述可转动叶片的作动,且所述导轨结构较所述最小开孔远离所述光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o,所述像端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
0.9≤Do/Di≤2.5。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径为Dt,其满足下列条件:
4毫米≤Dt<Di<Do≤30毫米。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驱动部还包含:
一转动件,连接所述可转动叶片,其中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可转动叶片以调整所述通孔的尺寸。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驱动部还包含:
至少两滚动元件,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导轨结构与所述转动件之间以支撑所述转动件的转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部更具有:
一天面,为所述物端部最靠近物侧的表面;以及
一第一侧壁,较所述导轨结构靠近所述光轴;
其中,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各自具有一滚动元件中心,所述滚动元件中心与所述天面之间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侧壁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满足下列条件:
1≤h2/h1≤2.95。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较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光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部更具有:
至少一开槽,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天面延伸;以及
一第二侧壁,位于所述至少一开槽,其中所述第二侧壁较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光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为h3,其满足下列条件:
0<h3/h2≤1。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自动对焦驱动部,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包含:
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以及
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相对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设置;
其中,所述像端部具有一凹槽,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磁石与所述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自动对焦驱动部驱动所述透镜载体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移动。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1.4≤FNO≤4.0。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模块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50度≤FOV≤105度。
3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CN202320516865.8U 2023-01-19 2023-03-16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Active CN2195527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363440057P 2023-01-19 2023-01-19
US63/440,057 2023-0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2740U true CN21955274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5795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6865.8U Active CN219552740U (zh) 2023-01-19 2023-03-16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2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8183A (zh) 用于驱动光学反射器的设备
EP3573324B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266123A1 (en)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38398B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11575821B2 (en) Camera devic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camera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11921417B2 (en) Controllable aperture stop, compact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61058B (zh) 鏡頭驅動模組、攝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19552740U (zh)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5616831B (zh) 光圈控制方法、光圈控制器、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30171497A1 (en) Camera module
KR20230011048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TWI836408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733588B1 (en) Light pass aperture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60086A1 (en) Controllable aperture stop, compact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60085A1 (en) Controllable aperture stop, compact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965668A (zh) 光处理装置、相机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20730585U (zh) 可变通光孔模块、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7484583U (zh) 摄影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4827392B (zh) 一种光学组件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TWI782787B (zh) 相機模組、電子裝置與車輛工具
CN211791692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2328792A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7097975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604578A (zh) 对焦组件、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对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