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1216U -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1216U
CN219551216U CN202320268138.4U CN202320268138U CN219551216U CN 219551216 U CN219551216 U CN 219551216U CN 202320268138 U CN202320268138 U CN 202320268138U CN 219551216 U CN219551216 U CN 219551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electric arc
arc furnace
monitoring devic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81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红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Do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Do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Do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Do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81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1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1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1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及与其均相连的电弧炉、混烟装置、烟气换热器、引风机、温度监测装置、流量监测装置、调节风门和压差表,混烟装置的进口有两路,一路经设有温度监测装置的进烟管与电弧炉的排烟口相接通,另一路与回烟管的出口端相接通,混烟装置的出口与烟气换热器的进烟口相连通,烟气换热器的出烟口经引烟管与引风机的进口相连通,引风机的出口分两路,一路与排烟管相连通,另一路与回烟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流量监测装置和调节风门沿烟气流向依次设在回烟管上,压差表连接在引烟管和进烟管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何能对进入烟气换热器的烟气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以避免烟尘沉积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炉冶炼在我国钢铁行业相当普遍,多用于冶炼优质钢。电炉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含尘烟气,烟气显热占电炉炼钢总能耗的10%以上,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余热资源严重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故需要先对其热能回收利用以实现节能,再通入除尘装置除尘后排放。现有的电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由顺次连通的电弧炉、烟气换热器和引风机组成,明显的,由于在冶炼过程中电弧炉产生的烟气的流量和温度呈周期性波动,故在产生的烟气过高或者流量过低时,就会使得其含有的烟尘沉积在烟气换热器的换热面上,从而不仅使得需要对烟气换热器的换热面进行清灰,导致使用不便、烟气换热器的使用寿命短,而且导致工作效率低、余热回收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能对进入烟气换热器的烟气的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以避免烟尘沉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PLC控制器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均相连的电弧炉、混烟装置、烟气换热器、引风机、温度监测装置、流量监测装置、调节风门和压差表,所述混烟装置的进口有两路,一路通过设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的进烟管与所述电弧炉的排烟口相接通,另一路与回烟管的出口端相接通,所述混烟装置的出口通过输烟管与所述烟气换热器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烟气换热器的出烟口通过引烟管与所述引风机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引风机的出口分两路,一路与排烟管相连通,另一路与所述回烟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流量监测装置和所述调节风门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回烟管上,所述压差表连接在所述引烟管和所述进烟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PLC控制器相连的温度监测检验装置,所述温度监测检验装置设在所述输烟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监测装置和所述温度监测检验装置均为热电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监测装置为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烟装置为混风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风机的出口分建一条循环通道,且将循环通道的出口和电弧炉的排烟口设成经混烟装置与烟气换热器的进口相连通的设置,以及通过PLC控制器及设在相应位置上的温度监测装置、压差表、流量监测装置和调节风门的如下配合:温度监测装置和压差表实时监测电弧炉排出的烟气温度和流量,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烟气温度值和流量值分别与预设的最高温度值及最低流量值对应进行对比,一旦对比到高于最高温度值或者低于最低流量值,则配合流量监测装置反馈的数据PLC控制器控制调节风门开至所需程度,被处理过的一部分降温烟气则通过循环通道进入混烟通道与电弧炉排出的烟混合,保证了进入烟气换热器的烟气的温度和流量始终在最高温度下及最低流量上,从而有效避免烟尘沉积在换热面上,延长了烟气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余热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电弧炉,2、混烟装置,3、烟气换热器,4、引风机,5、温度监测装置,6、流量监测装置,7、调节风门,8、压差表,9、温度监测检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1所示,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均相连的电弧炉1、混烟装置2、烟气换热器3、引风机4、温度监测装置5、流量监测装置6、调节风门7和压差表8,所述混烟装置2的进口有两路,一路通过设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5的进烟管与所述电弧炉1的排烟口相接通,另一路与回烟管的出口端相接通,所述混烟装置2的出口通过输烟管与所述烟气换热器3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烟气换热器3的出烟口通过引烟管与所述引风机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引风机4的出口分两路,一路与排烟管相连通,另一路与所述回烟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流量监测装置6和所述调节风门7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回烟管上,所述压差表8连接在所述引烟管和所述进烟管之间。通过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在使用时,温度监测装置5和压差表8实时监测电弧炉1排出的烟气温度和流量,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烟气温度值和流量值分别与预设的最高温度值及最低流量值对应进行对比,一旦对比到高于最高温度值或者低于最低流量值,则配合流量监测装置6反馈的数据PLC控制器控制调节风门7开至所需程度,被处理过后得到的一部分降温烟气则通过回烟管进入混烟通道与电弧炉1排出的烟混合,保证了进入烟气换热器3的烟气的温度和流量始终在最高温度下及最低流量上,从而实现了能对进入烟气换热器3的烟气的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以避免烟尘沉积的技术效果。
本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PLC控制器相连的温度监测检验装置9,所述温度监测检验装置9设在所述输烟管上,这样设置使得能对进入烟气换热器3的烟气温度进行检验,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温度监测装置5和所述温度监测检验装置9均为热电偶,所述流量监测装置6为流量计,所述混烟装置2为混风器。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风机4的出口分建一条循环通道,且将循环通道的出口和电弧炉1的排烟口设成经混烟装置2与烟气换热器3的进口相连通的设置,及设在相应位置上且与PLC控制器均相连的温度监测装置5、压差表8、流量监测装置6和调节风门7的配合,使得一旦电弧炉1的排烟口排出的烟气温度高于最高温度值或者流量低于最低流量值,则被处理过的一部分降温烟气则会通过回烟管进入混烟通道与电弧炉1排出的烟混合,以确保进入烟气换热器3的烟气的温度和流量始终在最高温度下及最低流量上,从而有效避免烟尘沉积在换热面上,延长了烟气换热器3的使用寿命,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余热回收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均相连的电弧炉、混烟装置、烟气换热器、引风机、温度监测装置、流量监测装置、调节风门和压差表,所述混烟装置的进口有两路,一路通过设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的进烟管与所述电弧炉的排烟口相接通,另一路与回烟管的出口端相接通,所述混烟装置的出口通过输烟管与所述烟气换热器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烟气换热器的出烟口通过引烟管与所述引风机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引风机的出口分两路,一路与排烟管相连通,另一路与所述回烟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流量监测装置和所述调节风门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回烟管上,所述压差表连接在所述引烟管和所述进烟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PLC控制器相连的温度监测检验装置,所述温度监测检验装置设在所述输烟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装置和所述温度监测检验装置均为热电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监测装置为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烟装置为混风器。
CN202320268138.4U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19551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8138.4U CN219551216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8138.4U CN219551216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1216U true CN219551216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8138.4U Active CN219551216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12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2273A (zh) * 2023-09-14 2023-12-15 兰州泰得燃烧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温区排烟技术的循环热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2273A (zh) * 2023-09-14 2023-12-15 兰州泰得燃烧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温区排烟技术的循环热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51216U (zh) 一种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104791777A (zh) 一种利用烟气自循环降低nox的燃烧方法
CN104801174A (zh) 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系统
CN112665407B (zh)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炉膛压力控制方法
CN108931141A (zh) 一种利用烧结矿余热加热烧结废气实现低成本脱硝的工艺
CN105087899B (zh)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及其烟气循环燃烧方法
CN107449876B (zh) 一种还原剂分配调节系统
CN210584523U (zh) 一种钢铁厂烟气消白装置
CN209490673U (zh) 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硝系统
CN105222591A (zh) 环保冶金炉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16888A (zh) 一种通过废气循环降低焦炉烟道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装置
CN102690909A (zh) 一种高温液态高炉炉渣气碎粒化装置
CN206235174U (zh) 一种电炉烟气调节装置
CN115468428A (zh) 一种加热炉燃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952122U (zh) 一种通过废气循环降低焦炉烟道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装置
CN211626055U (zh) 一种辊道窑系统
CN108955277A (zh) 一种利用烧结矿余热加热烧结废气实现低成本脱硝的系统
CN208082232U (zh) 一种可在线维护的低温scr脱硝反应器
CN211146538U (zh) 一种烟气加热装置及系统
CN211703515U (zh) 叶片复烤机温度控制装置
CN219367981U (zh) 一种涂装线高架式热风炉
CN218608815U (zh) 一种用于双膛蓄热石灰窑的新型scr脱硝系统
CN115784569A (zh) 一种玻璃窑炉的燃烧增强系统
CN204522739U (zh) 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系统
CN216964109U (zh) 干熄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