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7964U -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7964U
CN219547964U CN202320709953.XU CN202320709953U CN219547964U CN 219547964 U CN219547964 U CN 219547964U CN 202320709953 U CN202320709953 U CN 202320709953U CN 219547964 U CN219547964 U CN 219547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racing piece
plate
sewage disposal
structure b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99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葵葵
陈贤苗
杨佩群
孔祥腾
冯宗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enghu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enghu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enghu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enghu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99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7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7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7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涉及道路排水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下水道井、井盖、过滤板、排污组件和上浮组件,所述井盖设置于下水道井开口处,所述过滤板水平环设于下水道井侧壁,所述下水道井开设有供过滤板安装的安装槽,所述排污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排污扇和支撑杆,所述排污扇位于过滤板上方,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排污扇,所述支撑杆呈竖直设置,所述上浮组件卡接于支撑杆侧壁,且所述上浮组件位于排污扇上方,所述上浮组件受积水浮力向上移动以带动排污组件向上移动,所述排污扇向上移动时受水流阻力作用相对支撑杆转动以将过滤出的杂物推离过滤板表面。本申请具有更方便地清除下水道井堵塞的杂物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林业道路等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置。目前公共道路广泛采用沥青铺设,相对水泥路面提高了路面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水会侵蚀沥青路面使其松散,故路面往往采用高疏水性沥青以保障耐用性。
相关技术中,沥青路面排水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为,水透过沥青路面渗入,经道路铺设材料的间隙渗到下水道中,第二种方式为,沥青路面中央部分往往高于两侧路面,水可沿坡面直接流淌到位于道路两侧的下水道井盖处并进入下水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有如下缺陷:在暴雨天气下,沥青路面透水速度不足以让雨水完全排出,雨水在路面上形成流向道路两侧的小水流,尤其是在具有陡坡的路面上,上坡的大量雨水向下坡冲刷,将上坡路面的灰尘及落叶冲刷到下坡,由此下坡位置的下水道井中尤其容易出现淤泥和落叶堆积形成堵塞的情况,使路面出现积水不便车辆及行人通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方便地清除下水道井堵塞的杂物,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包括下水道井和井盖,所述井盖设置于下水道井开口处,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还包括过滤板、排污组件和上浮组件,所述过滤板水平环设于下水道井侧壁,所述下水道井开设有供过滤板安装的安装槽,所述排污组件包括排污扇和支撑杆,所述排污扇位于过滤板上方,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排污扇且所述支撑杆与排污扇同轴设置;
所述支撑杆呈竖直设置,所述上浮组件卡接于支撑杆侧壁,且所述上浮组件位于排污扇上方,所述上浮组件受积水浮力向上移动以带动支撑杆和排污扇向上移动,所述排污扇向上移动时受水流阻力作用相对支撑杆转动以将过滤出的杂物推离过滤板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暴雨天气下水道井内因淤泥、落叶等杂物堆积出现积水时,积水对上浮组件作用浮力使上浮组件向上移动以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支撑杆带动排污扇上移,排污扇受水阻力作用相对支撑杆转动将杂物推离过滤板表面,使积水经过滤板排出,而后上浮组件受自身重力回到初始位置,由此实现对下水道井内的杂物进行自动清理,相对于原本需要工作人员打开井盖手动清除杂物的方式更方便。
可选的,所述上浮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浮球,所述连接杆呈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卡接于支撑杆侧壁,所述浮球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杆连接使浮球位于下水道井靠近侧壁位置,有效地避免在下水道井堵塞时因杂物直接堆积在浮球周围将浮球压住以使清理功能失效,由此更好地保障对下水道井内杂物的清除功能。
可选的,所述排污扇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若干扇叶板,所述扇叶板于朝向过滤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所述扇叶板具有导向面以使扇叶板向上移动时水流对扇叶板作用周向转动的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叶板的导向面使水对扇叶板作用周向的力,扇叶板以支撑杆为轴转动可推动杂物到过滤板外侧,且扇叶板下端的刷毛可对过滤板的孔进行清洁,避免长期使用后网孔杂物累积而出现堵塞,由此提高对过滤板上杂物的清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于侧壁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排污扇开设有供支撑杆穿设的连接孔,所述排污扇于端面靠近连接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台阶,所述支撑杆于侧壁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排污扇于靠近连接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台阶和限位环共同作用以限制限位块沿竖直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在限位台阶和限位环之间可限制排污扇相对支撑杆沿轴向移动,且排污扇可相对支撑杆转动,排污扇出现损坏时可通过拆卸限位环进行更换,更好地保障对过滤板表面杂物的清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下水道井于靠近浮球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浮槽,所述下水道井于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覆盖浮槽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设的限位口,所述限位口用于限制连接杆沿支撑杆周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穿设于限位口中只在竖直方向移动,有效地避免浮球受浮力作用时与井壁碰撞出现损坏影响后续使用,保障浮球对支撑杆的驱动效果,由此更好地保障对过滤板表面杂物的清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浮槽下方的内壁与过滤板上表面共面,所述浮槽与下水道井开口连通,所述限位板完全覆盖浮槽侧面开口,所述限位板顶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用于完全覆盖浮槽顶面开口,所述限位板于侧壁开设有若干供水流入浮槽的第一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槽开口由限位板和顶板覆盖,有效地避免下水道井堵塞时因杂物进入浮槽卡住浮球影响对杂物的清洁效果,更好地保障了对过滤板表面杂物的清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过滤板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杆下端与第一限位槽底面抵接,所述支撑杆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上端穿设于通孔,所述支撑板呈水平设置且所述支撑板与限位板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套设于限位杆以使支撑杆上端得到支撑,使支撑杆竖直状态更稳定,由此更好地保障排污组件对杂物的清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限位板于靠近底面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所述限位板于远离支撑杆的侧壁设置有排污盖板,所述排污盖板用于覆盖排污口,所述排污盖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竖直设置且远离排污盖板的一端与连接杆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受积水浮力上浮时通过连接板带动排污盖板向上移动使排污口开放,同时排污扇转动推动杂物使过滤后的杂物进入排污口,积水排出后排污盖板随浮球向下移动覆盖排污口以限制杂物漏出,由此更方便地储存堵塞的杂物,有效避免因杂物大量堆积在排污扇周围影响排污效果,更好地保障对过滤板表面杂物的清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顶板一端与浮槽内侧壁铰接,另一端与限位板顶面抵接,所述顶板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顶板铰接端位置高于另一端,所述顶板开设有第二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铰接于浮槽内侧壁以供工作人员转动顶板经开口对浮槽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顶板倾斜且开设第二过滤孔可供水进入浮槽使杂物滑入下水道井中以进行集中处理,由此更方便清除下水道井内的杂物。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至少为二且沿周向均匀间隔卡接于支撑杆侧壁,且所述连接杆远离传动环一端均与浮球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浮球从不同角度提供上升的力使排污扇受力更稳定,且当浮球因长期使用出现损坏时可单独拆卸损坏的浮球,更方便后续维修,由此更好地保障对杂物的清除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当暴雨天气下水道井内因淤泥、落叶等杂物堆积出现积水时,积水对上浮组件作用浮力使上浮组件向上移动以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支撑杆带动排污扇上移,排污扇受水阻力作用相对支撑杆转动将杂物推离过滤板表面,使积水经过滤板排出,而后上浮组件受自身重力回到初始位置,由此实现对下水道井内的杂物进行自动清理,相对于原本需要工作人员打开井盖手动清除杂物的方式更方便。
2.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浮球和支撑杆连接,浮球受积水浮力上浮时通过连接板带动排污盖板向上移动使排污口开放以收集被推离的杂物,更好地保障对杂物的清除效果。
3.多个浮球从不同角度提供向上的力使支撑杆受力更稳定,且扇叶板下端的刷毛可对过滤板的孔进行清洁,使排污组件对杂物的清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下水道井内部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排污组件以及排污组件周围部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排污扇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浮组件以及上浮组件周围部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a、沥青路面;b、路基;
1、下水道井;11、安装槽;12、浮槽;2、井盖;
3、过滤板;31、限位槽;
4、排污组件;41、排污扇;411、连接孔;412、限位台阶;413、限位环;414、扇叶板;4141、导向面;415、刷毛;42、支撑杆;421、限位块;
5、上浮组件;51、连接杆;52、浮球;53、连接板;54、排污盖板;541、第三过滤孔;
6、限位板;61、限位口;62、第一过滤孔;63、排污口;
7、顶板;71、第二过滤孔;8、集污斗;9、支撑板;9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设置于道路靠近边缘位置,道路包括沥青路面a和路基b,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包括下水道井1和井盖2。井盖2设置于下水道井1开口处,井盖2抵接在井壁的台阶上便于取出,井盖2的上表面与路面平齐以保障路面平整。井盖2采用铸铁或其他强度高且不易锈蚀的材料,井盖2上开设有均匀间隔的开孔可供道路上的积水、落叶等进入。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还包括过滤板3、排污组件4以及上浮组件5。过滤板3水平环设于下水道井1侧壁,下水道井1开设有供过滤板3抵接的安装槽11,排污组件4抵接于过滤板3上表面,上浮组件5与排污组件4连接。当下水道井1因杂物堆积出现积水时,上浮组件5受积水浮力向上移动以带动排污组件4向上移动,排污组件4可将过滤板3表面堵塞的杂物推离,由此疏通下水道井1。
参照图1和图3,下水道井1于靠近上浮组件5两端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浮槽12,浮槽12的数量为二且相对设置,浮槽12下方的内壁均与过滤板3上表面共面以便于浮槽12内水流出,避免长期使用后下水道井1内潮湿出现苔藓等影响上浮组件5及排污组件4等正常使用。浮槽12与下水道井1开口连通,下水道井1于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完全覆盖浮槽12侧面开口的限位板6,限位板6顶面设置有顶板7,顶板7与浮槽12内侧壁铰接,顶板7用于完全覆盖浮槽12顶面开口。浮槽12内设置有集污斗8,集污斗8与浮槽12内壁抵接,且集污斗8在朝向过滤板3一侧和上端具有开口以方便工作人员清理底部杂物。
参照图2、图3和图4,排污组件4包括排污扇41和支撑杆42,排污扇41位于过滤板3上方,支撑杆42穿设于排污扇41且支撑杆42与排污扇41同轴设置。排污扇41开设有供支撑杆42穿设的连接孔411,排污扇41于端面靠近连接孔411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台阶412,支撑杆42于侧壁套设有限位环413,限位环413于侧壁与排污扇41固定连接,限位台阶412和限位环413共同作用以限制限位块421沿竖直方向移动,排污扇41可相对支撑杆42转动。
参照图3,排污扇41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若干扇叶板414,扇叶板414于朝向过滤板3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415,刷毛415可用于清理过滤板3的孔内堵塞的杂物,扇叶板414具有导向面4141,以使排污扇41向上移动时水流对排污扇41具有阻力驱动排污扇41转动,且阻力作用在导向面4141上时对扇叶板414作用垂直于导向面4141的力更推动排污扇41转动。过滤板3的开孔沿周向开设,以便刷毛415周向转动时对过滤板3的开孔进行清理疏通。
参照图2和图3,过滤板3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31,支撑杆42下端与第一限位槽31底面抵接,支撑杆42下端面可为弧形面以减少与过滤板3的抵接面积,避免杂物堆积时支撑杆42下端卡在限位槽31中。支撑杆42上端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开设有通孔91,支撑杆42上端穿设于通孔91,支撑板9呈水平设置且支撑板9与限位板6卡接,支撑板9与过滤板3从两端对支撑杆42限位使支撑杆42保持竖直状态。
参照图2和图5,上浮组件5包括连接杆51和浮球52,连接杆51呈水平设置,连接杆51卡接于支撑杆42侧壁,浮球52固定连接于连接杆51端面。上浮组件5包括连接件和浮球52。优选的,连接杆51的数量为二且连接杆51均沿径向对称设置于支撑杆42侧壁,在保障对支撑杆42施力平衡的同时更经济合用。进一步的,连接杆51的数量可大于二且连接杆51可均匀间隔周向设置于支撑杆42侧壁,多个浮球52作用向上的力使驱动力更大且更稳定。连接杆51远离传动环一端均与浮球52固定连接,浮球52可采用塑料或其他密度低的材料。
参照图5,限位板6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连接杆51穿设的限位口61,限位口61用于限制连接件沿传动环对称中心周向移动。限位板6于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62,顶板7开设有第二过滤孔71,第一过滤孔62和第二过滤孔71均可供水流入浮槽12。顶板7一端与浮槽12内侧壁铰接,另一端与限位板6顶面抵接,顶板7呈倾斜设置,且顶板7铰接端位置高于另一端以使杂物经井盖1进入时可从顶板7滑落,避免顶板7堵塞使浮槽12内潮湿或难以打开顶板7对浮槽12内进行清理。
限位板6于靠近底面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63,限位板6于远离支撑杆42的侧壁设置有排污盖板54,排污盖板54用于覆盖排污口63。排污盖板5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3,连接板53呈竖直设置且远离排污盖板54的一端与连接件侧壁固定连接。排污盖板54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三过滤孔541以供水流入浮槽12,且第三过滤孔541可供内部杂物的水排出使杂物干燥,以便后续工作人员进行清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道路表面的水和杂物从井盖2的孔中进入下水道井1中,并落在过滤板3上,当过滤板3上杂物过多形成堵塞时,下水道井1中水因堵塞形成积水,积水通过第一过滤孔62、第二过滤孔71或第三过滤孔541进入浮槽12中。当积水高度达到浮球52位置时,浮球52受到积水浮力作用而向上移动,连接杆51和支撑杆42随浮球52向上移动,并带动排污扇41向上移动,水流对扇叶板414的阻力作用在导向面4141上使扇叶板414转动,以使杂物被扇叶板414或刷毛415推离过滤板3上表面,且刷毛415可将过滤板3的孔内堵塞的杂物清除,由此将下水道井1疏通。
进一步的,当浮球52受积水浮力向上移动时,带动连接板53和排污盖板54向上移动,排污口63呈开放状态,此时扇叶板414将杂物推离以使杂物经排污口63进入浮槽12内底部位置,积水排出后上浮组件5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排污盖板54将排污口63封闭,由此可将过滤板3表面的杂物收集以避免杂物堆积过多影响排污扇41转动。且浮槽12内的杂物所含水分可经第三过滤孔541流出,或经第二过滤孔71蒸发,使杂物干燥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集中清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包括下水道井(1)和井盖(2),所述井盖(2)设置于下水道井(1)开口处,其特征在于: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还包括过滤板(3)、排污组件(4)和上浮组件(5),所述过滤板(3)水平环设于下水道井(1)侧壁,所述下水道井(1)开设有供过滤板(3)安装的安装槽(11),所述排污组件(4)包括排污扇(41)和支撑杆(42),所述排污扇(41)位于过滤板(3)上方,所述支撑杆(42)穿设于排污扇(41)且所述支撑杆(42)与排污扇(41)同轴设置;
所述支撑杆(42)呈竖直设置,所述上浮组件(5)卡接于支撑杆(42)侧壁,且所述上浮组件(5)位于排污扇(41)上方,所述上浮组件(5)受积水浮力向上移动以带动支撑杆(42)和排污扇(41)向上移动,所述排污扇(41)向上移动时受水流阻力作用相对支撑杆(42)转动以将过滤出的杂物推离过滤板(3)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组件(5)包括连接杆(51)和浮球(52),所述连接杆(51)呈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51)卡接于支撑杆(42)侧壁,所述浮球(52)固定连接于连接杆(51)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扇(41)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若干扇叶板(414),所述扇叶板(414)于朝向过滤板(3)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415),所述扇叶板(414)具有导向面(4141)以使扇叶板(414)向上移动时水流对扇叶板(414)作用周向转动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2)于侧壁对称设置有限位块(421),所述排污扇(41)开设有供支撑杆(42)穿设的连接孔(411),所述排污扇(41)于端面靠近连接孔(411)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台阶(412),所述支撑杆(42)于侧壁套设有限位环(413),所述限位环(413)与所述排污扇(41)于靠近连接孔(41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台阶(412)和限位环(413)共同作用以限制限位块(421)沿竖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井(1)于靠近浮球(52)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浮槽(12),所述下水道井(1)于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覆盖浮槽(12)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连接杆(51)穿设的限位口(61),所述限位口(61)用于限制连接杆(51)沿支撑杆(42)周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12)下方的内壁与过滤板(3)上表面共面,所述浮槽(12)与下水道井(1)开口连通,所述限位板(6)完全覆盖浮槽(12)侧面开口,所述限位板(6)顶面设置有顶板(7),所述顶板(7)用于完全覆盖浮槽(12)顶面开口,所述限位板(6)于侧壁开设有若干供水流入浮槽(12)的第一过滤孔(6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31),所述支撑杆(42)下端与限位槽(31)底面抵接,所述支撑杆(42)上端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开设有通孔(91),所述支撑杆(42)上端穿设于通孔(91),所述支撑板(9)呈水平设置且所述支撑板(9)与限位板(6)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于靠近底面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63),所述限位板(6)于远离支撑杆(42)的侧壁设置有排污盖板(54),所述排污盖板(54)用于覆盖排污口(63),所述排污盖板(5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3),所述连接板(53)呈竖直设置且远离排污盖板(54)的一端与连接杆(51)侧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7)一端与浮槽(12)内侧壁铰接,另一端与限位板(6)顶面抵接,所述顶板(7)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顶板(7)铰接端位置高于另一端,所述顶板(7)开设有第二过滤孔(71)。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1)的数量至少为二且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支撑杆(42)侧壁,且所述连接杆(51)远离传动环一端均与浮球(52)固定连接。
CN202320709953.X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Active CN219547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9953.XU CN21954796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9953.XU CN21954796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7964U true CN219547964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9953.XU Active CN21954796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7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84923B1 (ko) 하수용 우수토실
CN109722964A (zh) 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658629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排水结构
CN112195717B (zh) 一种市政道路节能排水施工方法
CN110258759B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污水渠除污净化结构
CN108643325B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214461069U (zh) 一种市政工程暗渠防堵结构
JP4445168B2 (ja) 雨水浸透システム
CN219547964U (zh) 一种基于高疏水性沥青的道路施工结构
CN210797792U (zh) 一种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KR200405382Y1 (ko) 절ㆍ성토부면 노면에 적용되는 집수정 구조
CN21023872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KR100558709B1 (ko) 오염방지 청소기능을 갖는 교량용 집수장치
CN208430430U (zh) 一种公路桥路面排水装置
CN114482244B (zh) 一种具有防积液功能的市政道路用泄水装置
CN216238853U (zh) 一种下水道防堵装置
CN213805773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设施的集水装置
CN212837009U (zh) 一种车库挡水排水装置
KR200224137Y1 (ko) 이물질제거용 배수장치
CN111321794A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及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方法
KR100729127B1 (ko) 집수구
CN214363958U (zh) 一种绿地雨水口
KR101178211B1 (ko) 경계석 측면 설치용 배수구
CN211036616U (zh) 一种排水顺畅的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
CN214499161U (zh) 斜井式隧道排水泵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