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机壳组件拆装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机壳组件,机壳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的前壳、中框和后壳,所述前壳、中框和后壳围设形成安装腔;以及底座,所述机壳组件罩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中框连接于所述底座。
可选地,所述前壳和所述中框其中的一者凸设有卡扣、另一者开设有卡孔,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中框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后壳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过孔通过紧固件装配。
可选地,所述前壳与所述中框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拼缝,所述第一拼缝呈开口朝下的U形设置;和/或,所述后壳与所述中框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拼缝,所述第二拼缝呈开口朝下的U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中框的顶部呈拱形设置,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顶部形状均与所述中框的顶部形状对应。
可选地,所述中框包括顶盖和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两相对侧边。
可选地,所述前壳的顶部高度自靠近所述中框的一侧朝远离所述中框的一侧递减;
或,所述前壳包括上壳部和下壳部,所述上壳部包括连接壳板,所述连接壳板连接于所述中框,所述连接壳板的外壁面在前后方向上呈凸弧状延伸,且所述连接壳板的曲率自靠近所述中框的一侧朝远离所述中框的一侧递减。
可选地,所述前壳包括上壳部和下壳部,所述下壳部包括前面板和连接于所述前面板侧边的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与所述中框连接,所述前面板与所述侧连接板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
可选地,所述后壳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组件沿前后方向尺寸的1/30。
可选地,所述前壳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中框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1/3-1/2。
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的技术方案中,将机壳组件分为前后可拆卸连接的前壳、中框及后壳,从而在拆卸衣物处理设备时,机壳组件可沿前后方向拆装,无需沿高度方向拆装,如此可简化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拆装过程,以提高拆装便利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中,洗衣机或干衣机的机壳采用一体框架式结构或上下组装形成框架结构,其结构及生产方式较为复杂,并且在与底座进行组装或拆卸时,需要从高度方向上取放机壳,导致拆装不便。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机壳组件拆装便利性的技术问题。衣物处理设备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本实用新型具体以干衣机为例。干衣机的形式有很多,以滚筒式干衣机为例,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滚筒组件,滚筒组件设有处理室,衣物放置于处理室内,处理室转动过程中,衣物随之转动,与流动的高温空气接触,高温空气带走衣物的水分(水分被蒸发带走),使得衣物被快速烘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机壳组件,机壳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的前壳10、中框20和后壳30,所述前壳10、中框20和后壳30围设形成安装腔。
组装衣物处理设备时,可先将功能部件装配至中框20,最后再将前壳10和后壳30分别盖住中框20的前、后侧;如此,可简化对衣物处理设备的组装过程,以提高组装便利性。由于前壳10与中框20、中框20与后壳30都是可拆卸的,因此在对衣物处理设备进行检修时,只需要拆装前壳10或后壳30即可露出衣物处理设备的大部分功能部件,从而无需将机壳沿高度方向拆离,从而可简化对衣物处理设备的检修过程,提高检修维护的便利性。
前壳10与中框20可通过紧固件固定,也可通过卡接结构固定,只需满足可拆卸即可。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前壳10和所述中框20其中的一者凸设有卡扣11、另一者开设有卡孔21,所述卡扣11与所述卡孔21卡接配合。
以前壳10凸设有卡扣11,中框20开设有卡孔21为例。卡扣11凸设于前壳10的侧边,卡扣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扣11沿前壳10的侧边间隔设置。卡孔21开设于中框20的前侧边,卡孔21的数量和位置与卡扣11的数量和位置对应。多个卡扣11与多个卡孔21卡接配合,能增加前壳10与中框20的固定位置,从而提高前壳10与中框20的连接强度。
后壳30与中框20可通过紧固件固定,也可通过卡接结构固定,只需满足可拆卸即可。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所述中框20开设有固定孔22,所述后壳30开设有过孔31,所述固定孔22与所述过孔31通过紧固件装配。固定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孔22沿中框20的后侧边间隔设置。过孔31靠近后壳30的侧边,过孔31的数量和位置与固定孔22的数量和位置对应。各个固定孔22与各个过孔31均通过紧固件装配,从而可增加后壳30与中框20的连接位置,以提高连接强度。固定孔22可设置为螺孔,紧固件可设置为螺钉,如此可简化紧固件与固定孔22的拆装过程。
后壳30与中框20通过紧固件固定能有效保证固定强度,防止松脱。而前壳10与中框20通过卡扣11与卡孔21卡接固定,能对固定处起到隐藏作用,以提高机壳组件前侧外观的一体性。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前壳10与所述中框20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拼缝12,所述第一拼缝12呈开口朝下的U形设置。第一拼缝12即前壳10与中框20拼接后形成的缝隙,第一拼缝12自机壳组件的左右两侧延伸至机壳组件的顶部,并在机壳组件的顶部呈凸弧形设置。如此,当有水滴落在机壳组件的顶部时,流向第一拼缝12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朝左右两侧流向机壳组件的底部,从而可防止水沿第一拼缝12进入安装腔,以对安装于机壳组件内部的功能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后壳30与所述中框20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拼缝32,所述第二拼缝32呈开口朝下的U形设置。第二拼缝32即后壳30与中框20拼接后形成的缝隙,第二拼缝32自机壳组件的左右两侧延伸至机壳组件的顶部,并在机壳组件的顶部呈凸弧形设置。如此,当有水滴落在机壳组件的顶部时,流向第二拼缝32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朝左右两侧流向机壳组件的底部,从而可防止水沿第二拼缝32进入安装腔,以对安装于机壳组件内部的功能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前壳10和中框20可以仅仅是在连接处的顶部呈弧形设置,也可以是整体结构的顶部均呈凸弧形设置。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中框20的顶部呈拱形设置,所述前壳10和所述后壳30的顶部形状均与所述中框20的顶部形状对应。
中框20的顶部呈凹侧朝下的拱形设置,前壳10和后壳30的顶部呈凸弧状设置,从而拼接后可自然形成倒U形的第一拼缝12和第二拼缝32,并且机壳组件整体的顶部也呈凸弧状设置。当有水滴落在机壳组件的顶部时,水流可顺着机壳组件顶部的弧面朝下流,从而可防止机壳组件的顶部积水,保持机壳组件的顶部洁净。
中框2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由多个部件拼接成型的。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中框20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所述中框20包括顶盖23和两个侧板24,所述两个侧板24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盖23的两相对侧边。
结合上述中框20顶部呈拱形设置的实施例,顶盖23呈拱形设置,两个侧板24分别连接于顶盖23的两个底侧边,两个侧板24与顶盖23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插接配合。在加工中框20时,可分别注塑出顶盖23和两个侧板24后再进行组装,从而可简化中框20的加工过程。此外,当需要对衣物处理设备进行检修时,若故障处只位于顶部,也可只需拆卸顶盖23即可,无需拆卸整个中框20,从而可进一步简化对衣物处理设备的检修过程。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侧投影示意图。所述前壳10的顶部高度自靠近所述中框20的一侧朝远离所述中框20的一侧递减。前壳10的顶部可形成前导流面,当外界的水滴落在前壳10顶部时,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前导流面朝前流动,最终水滴会流至前壳10的前侧壁或沿前壳10流至前壳10的底部,方便用户擦干;由此,可减少衣物处理设备的顶部和背侧底部积水,从而减少积水对用户造成的不便以及对环境卫生和衣物处理设备造成的影响。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0包括上壳部13和下壳部14,所述上壳部13包括连接壳板131,所述连接壳板131连接于所述中框20,所述连接壳板131的外壁面在前后方向上呈凸弧状延伸,且所述连接壳板131的曲率自靠近所述中框20的一侧朝远离所述中框20的一侧递减;如此,不仅仅是滴落在前壳10顶部的水会被朝前导流,滴落在连接壳板131各个位置的水都能被朝前导流,以进一步减少上壳部13各个位置的积水,保持前壳10的干净整洁。
具体的,前壳10可开设与安装腔连通的取放口,用户可通过取放口朝衣物处理设备取放衣物。上壳部13可整体呈拱形设置以围设形成部分取放口,下壳部14则开设有另一部分取放口。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壳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前壳10包括上壳部13和下壳部14,所述下壳部14包括前面板141和连接于所述前面板141侧边的侧连接板142,所述侧连接板142与所述中框20连接,所述前面板141与所述侧连接板142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
两个侧连接板142分别连接于下壳部14的两个竖侧边,两个侧连接板142用于与中框20连接。两个侧连接板142与前面板141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从而可减少衣物处理设备棱角处被用户碰撞时造成的伤害,以提高衣物处理设备的安全性能。
示例性的,所述后壳3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组件沿前后方向尺寸的1/30,如此,可减少后壳30对机壳组件整体厚度尺寸的占用,以提高机壳组件的有效空间利用率。
示例性的,所述前壳10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与所述中框20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为1/3-1/2,如此,可保证前壳1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供衣物处理设备的门盖组件稳固安装。
示例性的,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底座40,所述机壳组件罩设于所述底座40,所述机壳组件的中框20连接于所述底座40。
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的技术方案中,将机壳组件分为前后可拆卸连接的前壳10、中框20及后壳30,从而在拆卸衣物处理设备时,机壳组件可沿前后方向拆装,无需沿高度方向拆装,如此可简化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拆装过程,以提高拆装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