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6674U - 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6674U CN219546674U CN202320718918.4U CN202320718918U CN219546674U CN 219546674 U CN219546674 U CN 219546674U CN 202320718918 U CN202320718918 U CN 202320718918U CN 219546674 U CN219546674 U CN 2195466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ghtening
- claw
- arm
- lifting screw
- supporting cl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Of Jars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筒、转动筒、升降螺杆、第一撑紧爪、第二撑紧爪及弹性件,转动筒呈可转动的竖直穿置于固定安装筒内,升降螺杆呈螺纹配合的竖直穿置于转动筒内,转动筒的外侧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导引部,环形导引部呈由上往下逐渐扩大的结构;第一撑紧爪与第二撑紧爪呈可开闭的设于升降螺杆的下端,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上端相互远离张开时,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弹性件抵接于第一撑紧爪与第二撑紧爪之间,弹性件恒驱使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上端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
背景技术
采血管是医疗场所常用的取血化验容器,在使用过程中,采样以后的采血管需要静置、离心、脱帽后才能被特定仪器用来进行检测。
其中,传统采用的脱帽方式通常为人工手拔脱帽,需要操作人员人为用力拔出,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当长时间作业时,操作人员容易疲劳。而且,如果需脱帽的采血管较多时,频繁重复动作容易导致脱帽操作人员使用的手套破损,进而试管口有划伤操作人员手部的可能,特别是在试管口有轻微破损或肉眼无法明显观察到的尖刺、凸棱等存在时划伤风险更高。人工手拔脱帽存在人为接触,还增加了采血管内的物质的感染风险。
再者,市面上也出现有使用机械装置来对采血管进行机械脱帽的方式,但是,该机械装置结构较为复杂,脱帽操作繁琐复杂,脱帽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脱帽失败和对采血管的管帽造成损伤的情况。
因此,急需要一种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该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动脱帽、操作简单、效率高、省时省力、避免划伤操作人员、避免感染风险、脱帽成功率高及避免损伤管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筒、转动筒、升降螺杆、第一撑紧爪、第二撑紧爪及弹性件,所述转动筒呈可转动的竖直穿置于所述固定安装筒内,所述升降螺杆呈螺纹配合的竖直穿置于所述转动筒内,所述转动筒的外侧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导引部,所述环形导引部呈由上往下逐渐扩大的结构;所述第一撑紧爪与所述第二撑紧爪呈可开闭的设于所述升降螺杆的下端,所述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紧爪的上端相互远离张开时,所述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撑紧爪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撑紧爪与所述第二撑紧爪之间,所述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紧爪的上端滑动抵触于所述环形导引部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筒的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一限位头,所述限位头内形成有环形限位台阶,所述环形导引部形成于所述限位头的外侧壁上;所述升降螺杆的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一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呈可转动的竖直移动于所述环形限位台阶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撑紧爪包含第一枢接部、由所述第一枢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滑动抵触臂及由所述第一枢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撑紧臂,所述第二撑紧爪包含第二枢接部、由所述第二枢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滑动抵触臂及由所述第二枢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撑紧臂;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绕同一水平布置的枢接轴枢接于所述连接头上,所述第一滑动抵触臂与所述第一撑紧臂分别位于所述枢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动抵触臂与所述第二撑紧臂分别位于所述枢接轴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枢接轴的轴心线与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第一撑紧爪与所述第二撑紧爪关于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相互对称。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抵触臂的上端朝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凸伸形成有第一抵触凸部,所述第一抵触凸部滑动抵触于所述环形导引部上;所述第二滑动抵触臂的上端朝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凸伸形成有第二抵触凸部,所述第二抵触凸部滑动抵触于所述环形导引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触凸部及所述第二抵触凸部均呈弧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撑紧臂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撑紧臂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凹槽。
可选地,所述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于所述固定安装筒的上端与所述转动筒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固定安装筒的下端与所述转动筒之间。
可选地,所述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于所述转动筒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还包括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固定于所述升降螺杆的上端,所述限位轮上形成有限位凹槽。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的转动筒呈可转动的竖直穿置于固定安装筒内,升降螺杆呈螺纹配合的竖直穿置于转动筒内,转动筒的外侧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导引部,环形导引部呈由上往下逐渐扩大的结构;第一撑紧爪与第二撑紧爪呈可开闭的设于升降螺杆的下端,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上端相互远离张开时,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弹性件抵接于第一撑紧爪与第二撑紧爪之间,弹性件恒驱使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上端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上。升降螺杆带动第一撑紧爪与第二撑紧爪下降时,环形导引部导引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上端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当需要拔除管状容器的管帽时,先将闭合的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下端插入管状容器的管帽内,通过驱使转动筒转动来带动升降螺杆下降移动,则升降螺杆带动第一撑紧爪与第二撑紧爪同步下降,通过弹性件恒驱使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上端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上,在限环形导引部导引作用下,使得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上端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进而使得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的下端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即可将撑紧的管帽拔除于管状容器。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自动拔除管状容器的管帽,替代了人工手拔脱帽的方式,无需操作人员人为用力拔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脱帽操作更为简单快捷,且省时省力,即使长时间作业,也不会出现操作人员疲劳的情况,脱帽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避免操作人员手部直接和管状容器及其管帽接触,不但能够避免出现划伤操作人员手部的情况,也消除了管状容器内的物质的感染风险,更为安全清洁。再者,能够大大提高脱帽的成功率,而且还能避免脱帽过程中损伤管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包括:固定安装筒10、转动筒20、升降螺杆30、第一撑紧爪40、第二撑紧爪50及弹性件60,转动筒20呈可转动的竖直穿置于固定安装筒10内,升降螺杆30呈螺纹配合的竖直穿置于转动筒20内,转动筒20的外侧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导引部23,环形导引部23呈由上往下逐渐扩大的结构;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呈可开闭的设于升降螺杆30的下端,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相互远离张开时,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弹性件60抵接于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之间,弹性件60恒驱使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升降螺杆30带动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下降时,环形导引部23导引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当需要拔除管状容器的管帽时,先将闭合的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插入管状容器的管帽内,通过驱使转动筒20转动来带动升降螺杆30下降移动,则升降螺杆30带动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同步下降,通过弹性件60恒驱使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在限环形导引部23导引作用下,使得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进而使得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即可将撑紧的管帽拔除于管状容器。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自动拔除管状容器的管帽,替代了人工手拔脱帽的方式,无需操作人员人为用力拔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脱帽操作更为简单快捷,且省时省力,即使长时间作业,也不会出现操作人员疲劳的情况,脱帽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避免操作人员手部直接和管状容器及其管帽接触,不但能够避免出现划伤操作人员手部的情况,也消除了管状容器内的物质的感染风险,更为安全清洁。再者,能够大大提高脱帽的成功率,而且还能避免脱帽过程中损伤管帽。具体地,如下:
其中,转动筒20的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一限位头21,限位头21内形成有环形限位台阶22,环形导引部23形成于限位头21的外侧壁上;升降螺杆30的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一连接头31,连接头31呈可转动的竖直移动于环形限位台阶22内。使得连接头31竖直移动范围限制在环形限位台阶22内,防止升降螺杆30竖直向上过度移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
再者,第一撑紧爪40包含第一枢接部41、由第一枢接部41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滑动抵触臂42及由第一枢接部41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撑紧臂43,同时,第二撑紧爪50包含第二枢接部51、由第二枢接部51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滑动抵触臂52及由第二枢接部51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撑紧臂53。第一枢接部41与第二枢接部51绕同一水平布置的枢接轴32枢接于连接头31上,第一滑动抵触臂42与第一撑紧臂43分别位于枢接轴32的两侧,第二滑动抵触臂52与第二撑紧臂53分别位于枢接轴32的两侧。从而实现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呈可开闭的设于升降螺杆30的下端的结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当第一滑动抵触臂42与第二滑动抵触臂52相互远离张开时,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也相互远离张开。
较优者,枢接轴32的轴心线与升降螺杆30的枢转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关于升降螺杆30的枢转轴心线相互对称,结构布局更为合理,使得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对管状容器的管帽的撑紧力更为均衡稳定。
再者,第一滑动抵触臂42的上端朝升降螺杆30的枢转轴心线凸伸形成有第一抵触凸部421,第一抵触凸部421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第二滑动抵触臂52的上端朝升降螺杆30的枢转轴心线凸伸形成有第二抵触凸部521,第二抵触凸部521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结构更为简单合理。较优者,第一抵触凸部421及第二抵触凸部521均呈弧面结构,以减少摩擦阻力,使得第一抵触凸部421与第二抵触凸部521与环形导引部23之间的升降及转动滑动抵触更为顺畅灵活,结构更为合理。可选择的,环形导引部23可选择为开设于限位头21之外侧壁上的环形凹槽,第一抵触凸部421及第二抵触凸部521可升降及转动滑动抵触于环形凹槽内。
可选择的,第一撑紧臂43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定位凹槽(图中未示),第二撑紧臂53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凹槽(图中未示)。当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相互远离张开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时,管状容器的管帽内壁的接触部位可以陷入到第一定位凹槽与第二定位凹槽内,使得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能够更为牢固稳定的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防止管状容器的管帽在拔除的过程中意外脱离于第一撑紧臂43和第二撑紧臂53,结构更为牢固合理。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撑紧臂43的下端也可以选择不开设第一定位凹槽,第二撑紧臂53的下端也可以选择不开设第二定位凹槽,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择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0具体可选择为拉簧,且弹性件60呈拉伸的抵接于第一滑动抵触臂42与第二滑动抵触臂52之间,以通过弹性件60的弹性拉力恒驱使第一滑动抵触臂42上的第一抵触凸部421与第二滑动抵触臂52上的第二抵触凸部521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结构更为简单合理。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轴承70a及第二轴承70b,第一轴承70a设于固定安装筒10的上端与转动筒20之间,第二轴承70b设于固定安装筒10的下端与转动筒20之间,以减少转动筒20与固定安装筒1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转动筒20转动更为顺畅灵活,结构更为合理。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还包括从动轮80,从动轮80固定于转动筒20的上端,即可通过从动轮80与外部的旋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来为转动筒20的旋转提供驱动力。其中,从动轮80可以选择为同步带轮来供外部的同步带传动连接,或选择为齿轮来供外部的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
较优者,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还包括限位轮90,限位轮90固定于升降螺杆30的上端,限位轮90上形成有限位凹槽91。限位凹槽91可供外部弹性移动设置的限位销卡合限位。其中,在转动筒20转动驱使升降螺杆30下降移动时,弹性移动设置的限位销卡合于限位凹槽91上,限位销能够阻挡限位轮90转动,进而阻挡升降螺杆30转动,使得升降螺杆30仅能升降移动而不能随转动筒20一起转动。当升降螺杆30下降至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相互远离张开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且无法继续相互远离张开时,转动筒20继续转动时会使升降螺杆30继续有下降移动的趋势,使得环形导引部23与第一抵触凸部421及第二抵触凸部521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不断增加的摩擦力能够使得第一撑紧爪40及第二撑紧爪50带动升降螺杆30和限位轮90转动的转动力也不断增加,直至限位轮90上的限位凹槽91能够克服弹性移动设置的限位销的弹性卡合,而使得限位销弹性回缩脱离于限位轮90上的限位凹槽91,升降螺杆30和限位轮90即可随转动筒20一起转动,防止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过度的相互远离张开而撑裂管状容器的管帽,甚至撑裂管状容器,而且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能够带动管状容器的管帽一起转动,使得管状容器的管帽更容易拔除出来,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当需要拔除管状容器的管帽时,先将闭合的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插入管状容器的管帽内,通过驱使转动筒20转动来带动升降螺杆30下降移动,则升降螺杆30带动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同步下降,通过弹性件60恒驱使第一滑动抵触臂42上的第一抵触凸部421与第二滑动抵触臂52上的第二抵触凸部521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在限环形导引部23由上往下逐渐扩大的导引作用下,使得第一滑动抵触臂42上的第一抵触凸部421与第二滑动抵触臂52上的第二抵触凸部521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进而使得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即可将撑紧的管帽拔除于管状容器。其中,在转动筒20转动驱使升降螺杆30下降移动时,弹性移动设置的限位销卡合于限位凹槽91上,限位销能够阻挡限位轮90转动,进而阻挡升降螺杆30转动,使得升降螺杆30仅能升降移动而不能随转动筒20一起转动。当升降螺杆30下降至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相互远离张开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且无法继续相互远离张开时,转动筒20继续转动时会使升降螺杆30继续有下降移动的趋势,使得环形导引部23与第一抵触凸部421及第二抵触凸部521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不断增加的摩擦力能够使得第一撑紧爪40及第二撑紧爪50带动升降螺杆30和限位轮90转动的转动力也不断增加,直至限位轮90上的限位凹槽91能够克服弹性移动设置的限位销的弹性卡合,而使得限位销弹性回缩脱离于限位轮90上的限位凹槽91,升降螺杆30和限位轮90即可随转动筒20一起转动,防止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过度的相互远离张开而撑裂管状容器的管帽,甚至撑裂管状容器,而且第一撑紧臂43与第二撑紧臂53能够带动管状容器的管帽一起转动,使得管状容器的管帽更容易拔除出来。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可选择应用于拔除采血管的管帽,但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应用领域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还可以用于拔除其它类型的管状容器的管帽,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100的转动筒20呈可转动的竖直穿置于固定安装筒10内,升降螺杆30呈螺纹配合的竖直穿置于转动筒20内,转动筒20的外侧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导引部23,环形导引部23呈由上往下逐渐扩大的结构;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呈可开闭的设于升降螺杆30的下端,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相互远离张开时,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弹性件60抵接于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之间,弹性件60恒驱使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升降螺杆30带动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下降时,环形导引部23导引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当需要拔除管状容器的管帽时,先将闭合的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插入管状容器的管帽内,通过驱使转动筒20转动来带动升降螺杆30下降移动,则升降螺杆30带动第一撑紧爪40与第二撑紧爪50同步下降,通过弹性件60恒驱使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滑动抵触于环形导引部23上,在限环形导引部23导引作用下,使得第一撑紧爪40的上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上端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进而使得第一撑紧爪40的下端与第二撑紧爪50的下端撑紧于管状容器的管帽内,即可将撑紧的管帽拔除于管状容器。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自动拔除管状容器的管帽,替代了人工手拔脱帽的方式,无需操作人员人为用力拔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脱帽操作更为简单快捷,且省时省力,即使长时间作业,也不会出现操作人员疲劳的情况,脱帽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避免操作人员手部直接和管状容器及其管帽接触,不但能够避免出现划伤操作人员手部的情况,也消除了管状容器内的物质的感染风险,更为安全清洁。再者,能够大大提高脱帽的成功率,而且还能避免脱帽过程中损伤管帽。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筒、转动筒、升降螺杆、第一撑紧爪、第二撑紧爪及弹性件,所述转动筒呈可转动的竖直穿置于所述固定安装筒内,所述升降螺杆呈螺纹配合的竖直穿置于所述转动筒内,所述转动筒的外侧壁下端形成有环形导引部,所述环形导引部呈由上往下逐渐扩大的结构;所述第一撑紧爪与所述第二撑紧爪呈可开闭的设于所述升降螺杆的下端,所述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紧爪的上端相互远离张开时,所述第一撑紧爪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撑紧爪的下端相互远离张开;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撑紧爪与所述第二撑紧爪之间,所述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一撑紧爪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撑紧爪的上端滑动抵触于所述环形导引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的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一限位头,所述限位头内形成有环形限位台阶,所述环形导引部形成于所述限位头的外侧壁上;所述升降螺杆的下端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一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呈可转动的竖直移动于所述环形限位台阶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紧爪包含第一枢接部、由所述第一枢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滑动抵触臂及由所述第一枢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撑紧臂,所述第二撑紧爪包含第二枢接部、由所述第二枢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滑动抵触臂及由所述第二枢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撑紧臂;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绕同一水平布置的枢接轴枢接于所述连接头上,所述第一滑动抵触臂与所述第一撑紧臂分别位于所述枢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动抵触臂与所述第二撑紧臂分别位于所述枢接轴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轴的轴心线与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第一撑紧爪与所述第二撑紧爪关于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相互对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抵触臂的上端朝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凸伸形成有第一抵触凸部,所述第一抵触凸部滑动抵触于所述环形导引部上;所述第二滑动抵触臂的上端朝所述升降螺杆的枢转轴心线凸伸形成有第二抵触凸部,所述第二抵触凸部滑动抵触于所述环形导引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触凸部及所述第二抵触凸部均呈弧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紧臂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撑紧臂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于所述固定安装筒的上端与所述转动筒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固定安装筒的下端与所述转动筒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于所述转动筒的上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固定于所述升降螺杆的上端,所述限位轮上形成有限位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18918.4U CN219546674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18918.4U CN219546674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6674U true CN219546674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35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18918.4U Active CN219546674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6674U (zh) |
-
2023
- 2023-03-31 CN CN202320718918.4U patent/CN2195466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31104B (zh) | 一种按压式罐头开盖装置 | |
CN111721583B (zh) | 一种应用于污水池水质取样吊桶式智能巡检及取样装置 | |
CN211028200U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钻床夹具 | |
CN112006396A (zh) | 一种自动开合雨伞 | |
CN219546674U (zh) | 下降撑紧式脱帽装置 | |
CN219538766U (zh) | 抱紧式脱帽装置 | |
US5000063A (en) | Bottle stopper puller | |
CN218895965U (zh) | 一种食品检测取样器 | |
CN112539890A (zh) | 一种内窥镜专用夹持钳的检测装置 | |
CN215101879U (zh) | 一种真空采血管的脱帽机构 | |
CN116896020A (zh) | 一种手持式绝缘子拆卸装置 | |
CN216970396U (zh) | 一种飞机通讯导航测试仪校准装置 | |
CN212286553U (zh) | 一种发动机缸套拆卸机构 | |
CN111661799B (zh) | 一种脱帽机构 | |
CN111573585B (zh) | 一种涂料塑料桶无损开盖装置 | |
CN216621823U (zh) | 一种环境监测土壤取样器 | |
CN211825628U (zh) | 一种具有快速更换样品功能的光谱分析仪 | |
CN214844461U (zh) | 一种钢筋抗拔力检测用固定设备 | |
CN212994981U (zh) | 一种可平稳开合的自动折叠伞 | |
CN208654272U (zh) | 一种按压式的架空线路故障指示器 | |
CN219636862U (zh) | 自动脱帽设备 | |
CN112811374A (zh) | 一种真空采血管的脱帽机构 | |
CN219392118U (zh) | 一种GaN器件动态参数测试夹具 | |
CN218261906U (zh) | 一种旋盖机构 | |
CN210665337U (zh) | 一种用于电工套管的弯曲试验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