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0750U -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0750U
CN219540750U CN202320059056.9U CN202320059056U CN219540750U CN 219540750 U CN219540750 U CN 219540750U CN 202320059056 U CN202320059056 U CN 202320059056U CN 219540750 U CN219540750 U CN 219540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microporous
liquid
liquid suppl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90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安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ason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ason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ason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ason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90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0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0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0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微孔雾化头包括雾化座、微孔雾化片以及供液件,所述雾化座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和供液通道,所述雾化座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雾口,所述雾化腔的腔壁上设有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连通所述供液通道并用于将所述雾化腔中的积液排走并回流至所述供液通道;所述微孔雾化片位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微孔雾化片具有微孔区域;所述供液件的一端穿过所述供液通道位于所述雾化腔中并与所述微孔雾化片的微孔区域接触。微孔雾化器包括上述的微孔雾化头和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微孔雾化头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孔雾化器容易出现大颗粒雾化液弹射在设备上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雾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背景技术
微孔雾化器一般包括微孔雾化头以及为微孔雾化头提供雾化液的储液容器,其中,微孔雾化头是微孔雾化器的核心部件,微孔雾化头一般包括内部形成有雾化腔的雾化座、安装在雾化腔中的微孔雾化片以及将储液容器中的雾化液供给微孔雾化片的供液件。微孔雾化片的中心区域设有许多锥形微孔,锥形微孔起着储存雾化液的作用,在电流作用下,微孔雾化片高速振动,微孔雾化片将储存于锥形微孔中的雾化液弹射出去。由于锥形微孔的大、小孔面的流体阻力存在巨大差异,当微孔雾化片大孔面通过供液件与储液容器相连接时,每振动一个周期均经历弹射和储液补充阶段,弹射和储液补充两个阶段重复进行,使雾化液从微孔雾化片的微孔中喷出形成雾,从而达到雾化液体的作用。
在雾化过程中,通常雾化液通过微孔雾化片后会有一部分雾化液留在微孔雾化头的雾化腔中,尤其针对表面张力较大的雾化液来说,由于流动性较弱,大多数雾化液会堆积在雾化腔四周边缘处,随着雾化液的不断堆积,雾化液会流到微孔雾化片的中心打孔区域上,导致微孔雾化片在下次工作时,会出现大颗粒的雾化液弹射在设备上面,影响使用体验及造成雾化液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孔雾化器容易出现大颗粒雾化液弹射在设备上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孔雾化头,包括:
雾化座,所述雾化座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和供液通道,所述雾化座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雾口,所述雾化腔的腔壁上设有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连通所述供液通道并用于将所述雾化腔中的积液排走并回流至所述供液通道;
微孔雾化片,所述微孔雾化片位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微孔雾化片具有微孔区域;
供液件,所述供液件的一端穿过所述供液通道位于所述雾化腔中并与所述微孔雾化片的微孔区域接触。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液结构包括:
集液槽,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供液通道的腔壁为底腔壁,所述集液槽设在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并沿着所述雾化腔的侧腔壁周向开设;
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在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并连通所述集液槽与所述供液通道。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液结构还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连通所述导流槽,所述储液槽延伸至所述供液通道的侧壁并与所述供液通道连通,所述供液件为雾化液吸收件,所述供液通道的侧壁与所述供液件的侧表面贴紧。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液结构还包括储液池,所述储液池设在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上,所述储液池沿着所述供液通道周向开设并与所述供液通道连通。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自边缘朝向所述供液通道倾斜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微孔雾化片架高的凸台,所述微孔雾化片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微孔雾化片的位置的第一限位组件。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液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供液件的位置的第二限位组件。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微孔雾化器,包括:
微孔雾化头,所述微孔雾化头为如上所述的微孔雾化头;
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微孔雾化头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用于为所述微孔雾化头提供雾化液。
在第二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孔雾化头与所述储液容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雾化座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液容器与外部环境的通槽。
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微孔雾化头通过在雾化腔的腔壁上设置排液结构,从而通过排液结构将残留在雾化腔中的雾化液及时排出,避免了聚集在雾化腔中的雾化液流至微孔雾化片的微孔区域上,进而改善了微孔雾化器在下次工作时容易出现大颗粒雾化液弹射在设备上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器采用了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头,能及时将留在雾化腔中的雾化液及时排出,避免了聚集在雾化腔中的雾化液流至微孔雾化片的微孔区域上,进而改善了微孔雾化器在下次工作时容易出现大颗粒雾化液弹射在设备上的问题,提高了微孔雾化器的使用体验感,减少了雾化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孔雾化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孔雾化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孔雾化头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孔雾化头中雾化座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孔雾化器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微孔雾化头;10-雾化座;11-微孔雾化片;12-供液件;13-控制电路板;
100-雾化盖;101-雾化座主体;102-雾化腔;103-供液通道;104-出雾口;105-排液结构;106-第一限位组件;107-限位凸条;108-通槽;109-螺纹槽;110-雾化垫片;
1000-扣合槽;1010-扣合块;1011-分隔台;1020-凸台;1050-集液槽;1051-导流槽;1052-储液槽;1053-储液池;1060-限位弹性件;1061-限位凸筋;
2-储液容器;20-外螺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孔雾化头进行说明。所述微孔雾化头1包括雾化座10、微孔雾化片11以及供液件12,雾化座10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雾化腔102和供液通道103,雾化座10的顶部设有与雾化腔102连通的出雾口104。微孔雾化片11位于雾化腔102中,微孔雾化片11具有微孔区域。供液件12的一端穿过供液通道103位于雾化腔102中并与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接触。供液件12将雾化液供至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微孔雾化片11在雾化腔102中对雾化液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液体从出雾口104喷向周围环境。雾化腔102的腔壁上设有排液结构105,排液结构105连通供液通道103并用于将雾化腔102中的积液排走并回流至供液通道103。由于微孔雾化片11对雾化液进行雾化时,难免会存在部分的雾化液被留在雾化腔102中,从而该部分雾化液慢慢聚集在雾化腔102底部,尤其对于表面张力较大的雾化液而言,雾化液会沿着雾化腔102的侧腔壁聚集在雾化腔102底部的边缘处,因而需要通过在雾化腔102的腔壁上设排液结构105,利用排液结构105将这些聚集在雾化腔102上的雾化液排走并回流至供液通道103。
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头,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雾化腔102的腔壁上设置排液结构105,从而通过排液结构105将留在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及时排出,避免了雾化腔102中聚集的雾化液流至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上,进而改善了微孔雾化器在下次工作时容易出现大颗粒雾化液弹射在设备上的问题。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微孔雾化头1还包括控制电路板13,控制电路板13安装在雾化座10上,具体的,雾化座10的外侧壁上具有收纳槽,控制电路板13放置在收纳槽中,可以节省空间。微孔雾化片11与控制电路板13电性连接,从而为微孔雾化片11提供电流,在电流的作用下,微孔雾化片11能产生振动,从而对雾化液进行雾化。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雾化座10包括雾化盖100和雾化座主体101,雾化盖100和雾化座主体101的内部均为通腔结构,也就是两端开口的结构,雾化盖100和雾化座主体101上下相对设置。出雾口104开设在雾化盖100的顶部。雾化座主体101的内部具有分隔台1011,分隔台1011为水平的平台并和雾化座主体101的内侧壁一体连接,分隔台1011中心具有通孔,分隔台1011将雾化座主体1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也就是分别为上述的雾化腔102和供液通道103,因而分隔台1011成为雾化腔102的底腔壁,上下两部分通过分隔台1011中心的通孔贯通。雾化盖100、雾化座主体101的侧壁以及分隔台1011围合形成雾化腔102,雾化座主体101的侧壁和分隔台1011围合形成供液通道103。雾化腔102的内径比供液通道103的内径大,微孔雾化片11置于分隔台1011上,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的覆盖于供液通道103,微孔区域对准供液通道103,供液件12从供液通道103中穿出后能准确与微孔区域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盖100与雾化座主体101之间可以采用扣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旋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雾化盖100与雾化座主体101之间采用前者实现连接,具体的,在雾化座主体101的侧表面设置有凸起的扣合块1010,雾化盖100上开设有与扣合块1010相适配的扣合槽1000,扣合块1010与扣合槽1000的位置相对应,当雾化座主体101套入雾化盖100中,扣合块1010卡进扣合槽1000中,从而实现雾化盖100与雾化座主体101的扣合。另外,当雾化座主体101与雾化盖100扣合时,雾化座主体101的顶部靠近雾化盖100内顶壁,为了提高雾化盖100与雾化座主体101之间扣合的密封性,在雾化盖100内顶壁上设置有密封圈,雾化座主体101的顶部与密封圈抵紧,雾化盖100的内顶壁与密封圈抵紧,从而通过密封圈使雾化盖100与雾化座主体101的连接处的贴合更加紧密。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扣合块10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扣合槽1000的数量与扣合块1010的数量相对应,两个扣合块1010分别位于雾化座主体101表面的两侧,且两个扣合块1010上下错开,即两个扣合块1010位于雾化座主体101表面的对角位置。从而能加强雾化盖100与雾化座主体101之间扣合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雾口104位于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的正上方,保证微孔雾化片11雾化后的雾能更顺利地从出雾口104喷出。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出雾口104的开口边缘处呈渐扩设置,也就是出雾口104具有一定的深度,出雾口104的口径由靠近雾化腔内部的一侧向外逐渐增大,从而引导雾化后的液体能够更好地向四周的环境扩散。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排液结构105包括集液槽1050和导流槽1051,雾化腔靠近供液通道的腔壁为底腔壁(也就是分隔台1011),集液槽1050设在雾化腔102的底腔壁上并沿着雾化腔102的侧腔壁周向开设。导流槽1051设在雾化腔102的底腔壁并连通集液槽1050与供液通道103。由于表面张力较大的雾化液容易堆积在雾化腔102的底部四周,因而在靠近雾化腔102的侧壁处开设集液槽1050,使得雾化液能聚集在集液槽1050中,再通过导流槽1051将集液槽1050中的雾化液导流至供液通道103中,从而将堆积在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排走。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集液槽1050的槽宽为0.5mm-2mm,有利于收集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槽105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例如,导流槽10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甚至更多个,当导流槽105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导流槽1051环绕供液通道103设置,且均匀间隔。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槽10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槽1051分别位于供液通道103的对侧,更有利于集液槽1050中的雾化液汇入导流槽1051中。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供液件12为雾化液吸收件,具体的,雾化液吸收件可以为棉芯、海绵芯、毛巾条或纸巾条等。供液通道103的侧壁与供液件12的侧表面贴紧。将供液件12贴紧塞在供液通道103中,一方面能对供液件12的位置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供液件12能及时吸收由雾化腔102回流至供液通道103中的雾化液,不仅能及时为供液件12供给雾化液,还能缩短雾化腔102的雾化液的回流路径,提高雾化液的回流利用效率。但由于供液件12塞在供液通道103中,封堵了供液通道103而影响了雾化液的回流,当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较多的情况下,这样容易导致供液件12位于供液通道103上方的部位吸收不过来,而供液件12下方的部位只能吸收到少量的雾化液或甚至吸收不到雾化液,进而还是会造成雾化液被堆积的问题。基于此,排液结构105还包括储液槽1052,储液槽1052连通导流槽1051,储液槽1052延伸至供液通道103的侧壁并与供液通道103连通。通过设置储液槽1052,导流槽1051中的部分雾化液能流入储液槽1052中并暂时被储存在储液槽1052中,能改善当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较多导致导流槽1051不能及时排出而堆积的问题,且由于储液槽1052延伸至供液通道103的侧壁并与供液通道103连通,从而能增加供液件12与雾化液接触的面积,提高供液件12对雾化液的吸收能力。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排液结构105还包括储液池1053,导流槽1051和储液槽1052均与储液池1053连通,储液池1053设在雾化腔102的底腔壁上,储液池1053沿着供液通道103的通道口(也就是分隔台1011的通孔)周向环绕开设并与供液通道103的通道口连接。储液池1053的口径比供液通道103的口径大。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被收集在集液槽1050中后,沿着导流槽1051流至储液池1053中,并继续流入储液槽1052中给供液件12吸收。当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过多导致导流槽1051和储液槽1052不能及时将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排出时,还能利用储液池1053对雾化液进行暂时的储存,一方面能及时将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排出,另一方面能为供液件12及时提供雾化液。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储液池1053的池口具有圆弧过渡的平滑表面,进一步利于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流入至储液池1053中。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雾化腔102的底腔壁朝向供液通道103倾斜设置,从而引导雾化腔102上的雾化液往供液通道103中流,进一步利于将聚集在雾化腔102四周边缘处的雾化液排走,提高排液效果。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雾化腔102的底腔壁(也就是分隔台1011)上设有用于将微孔雾化片11架高的凸台1020,微孔雾化片11设置在凸台1020上。通过设置凸台1020将微孔雾化片11架高,第一,能避免微孔雾化片11与分隔台1011上的雾化液接触,影响微孔雾化片11的正常使用;第二,能避免当雾化腔102里的雾化液没过微孔雾化片11时,雾化液流至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上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微孔雾化头1的雾化效果;第三,也避免了微孔雾化片11影响了雾化液流向供液通道103,使得雾化液能及时被排走。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凸台102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有的凸台1020以供液通道103为中心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有的凸台1020与微孔雾化片11接触的端面水平平齐,以保证微孔雾化片11能水平平稳地放置在凸台1020上。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凸台1020的形状呈“凹”字型,整体增加了凸台1020对微孔雾化片11的支撑面积,从而使微孔雾化片11能更平稳地放置在凸台1020上。另外,凸台1020具有缺口的那一侧朝向供液通道103,一方面能保证凸台1020与微孔雾化片11接触的边缘处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化;另一方面,如果凸台1020具有缺口的那一侧背向供液通道103,会导致雾化液堆积在凸台1020的缺口处,不利于雾化液排走,因此,将凸台1020具有缺口的那一侧朝向供液通道103,也能更利于雾化液被排走。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雾化座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微孔雾化片11位置的第一限位组件106。通过第一限位组件106能对微孔雾化片11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供液件12能始终与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接触。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第一限位组件106包括限位弹性件1060以及限位凸筋1061,限位弹性件1060的一端与雾化腔102的顶壁(也就是雾化盖100的内顶壁)抵接,限位弹性件1060的另一端与微孔雾化片11抵接,从而能对微孔雾化片11的上下位置进行相对固定,且保证微孔雾化片11能始终与供液件12的端部紧密接触。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弹性件1060与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对应的部位具有通口,以保证限位弹性件1060不会影响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产出雾。限位凸筋1061突出设置在雾化座主体101的内侧壁上,且限位凸筋106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的限位凸筋1061在雾化腔102的侧腔壁上均匀间隔分布,从而能对微孔雾化片11的水平位置进行相对固定,避免因微孔雾化片11振动与供液件1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影响微孔雾化头1的正常使用。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限位弹性件1060与微孔雾化片11之间还设置有雾化垫片110,雾化垫片110叠放在微孔雾化片11上,且雾化垫片110对应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具有通口,以保证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能产出雾。限位弹性件1060与雾化垫片110相抵,从而限位弹性件1060通过雾化垫片110与微孔雾化片11间接抵接,能对微孔雾化片11表面的涂层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弹性件1060可以为弹性硅胶片或弹簧,能对微孔雾化片11施加弹力,从而使微孔雾化片11与供液件12的端部抵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限位凸筋1061的形状呈长条状,限位凸筋1061的一端延伸至雾化座主体101的顶部且突出的厚度往雾化座主体101的顶部逐渐减小,便于往雾化座主体101里装入微孔雾化片11和/或雾化垫片110。限位凸筋1061的另一端延伸至雾化座主体101与分隔台1011的连接处并与集液槽1050的槽边相连接,这样有利于附着在雾化座主体101内侧壁上的雾化液滴顺着限位凸筋1061流至集液槽1050中。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供液通道10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供液件12位置的第二限位组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对供液件12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供液件12能始终与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接触。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条107,限位凸条107设置在供液通道103的内侧壁上,当供液件12穿设在供液通道103中,限位凸条107与供液件12的侧表面抵紧,从而对供液件12进行位置固定。
请参阅图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孔雾化器,所述微孔雾化器包括微孔雾化头1和储液容器2,微孔雾化头1为以上所述的微孔雾化头1。储液容器2与微孔雾化头1连接,储液容器2用于为微孔雾化头1提供雾化液。
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器,采用了本申请提供的微孔雾化头1,能及时将留在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及时排出,避免了聚集在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流至微孔雾化片11的微孔区域上,进而改善了微孔雾化器在下次工作时容易出现大颗粒雾化液弹射在设备上的问题,提高了微孔雾化器的使用体验感,减少了雾化液的浪费。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微孔雾化头1与储液容器2之间密封连接,微孔雾化头1与储液容器2之间密封连接能避免当微孔雾化器倒置时,储液容器2中的雾化液泄露。雾化座10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液容器2与外部环境的通槽108。由于储液容器2内的雾化液被供液件12吸走会慢慢变少,储液容器2内部形成负压,因而通过通槽108来平衡储液容器2内部与外部的气压。具体的,通槽108开设在供液通道103的内侧壁上,且通槽108由供液通道103的底部延伸至供液通道103的顶部与雾化腔102连通,或者,通槽108由供液通道103的底部延伸至储液槽1052并与储液槽1052连通,储液槽1052与雾化腔102连通,因而通槽108与雾化腔102连通,又因为雾化腔102与外部环境连通,因而储液容器2内部通过通槽108能与外部环境连通。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5,雾化座主体10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109,螺纹槽109沿着供液通道103周向开设,也就是螺纹槽109与供液通道103为同轴开设的槽(从端面看,螺纹槽109截面与供液通道103截面为同心圆),螺纹槽109的口径比供液通道103的口径大,储液容器2的顶部具有瓶口结构20,瓶口结构20外侧具有外螺纹,通过将瓶口结构20旋入螺纹槽109中实现微孔雾化头1与储液容器2的连接,同时,在螺纹槽109里设有密封圈,以保证微孔雾化头1与储液容器2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5,通槽108由供液通道103的侧壁顶部延伸开设至供液通道103的底部,也就是通槽108贯通雾化腔102与储液容器2,从而雾化腔102中的雾化液还能通过通槽108回流至储液容器2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座,所述雾化座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和供液通道,所述雾化座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雾口,所述雾化腔的腔壁上设有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连通所述供液通道并用于将所述雾化腔中的积液排走并回流至所述供液通道;
微孔雾化片,所述微孔雾化片设在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上并位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微孔雾化片具有微孔区域;
供液件,所述供液件的一端穿过所述供液通道位于所述雾化腔中并与所述微孔雾化片的微孔区域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结构包括:
集液槽,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供液通道的腔壁为底腔壁,所述集液槽设在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并沿着所述雾化腔的侧腔壁周向开设;
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在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并连通所述集液槽与所述供液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结构还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连通所述导流槽,所述储液槽延伸至所述供液通道的侧壁并与所述供液通道连通,所述供液件为雾化液吸收件,所述供液通道的侧壁与所述供液件的侧表面贴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结构还包括储液池,所述储液池设在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上,所述储液池沿着所述供液通道周向开设并与所述供液通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自边缘朝向所述供液通道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的底腔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微孔雾化片架高的凸台,所述微孔雾化片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7.如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微孔雾化片的位置的第一限位组件。
8.如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供液件的位置的第二限位组件。
9.一种微孔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孔雾化头,所述微孔雾化头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孔雾化头;
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微孔雾化头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用于为所述微孔雾化头提供雾化液。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微孔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雾化头与所述储液容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雾化座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液容器与外部环境的通槽。
CN202320059056.9U 2023-01-09 2023-01-09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Active CN219540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9056.9U CN219540750U (zh) 2023-01-09 2023-01-09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9056.9U CN219540750U (zh) 2023-01-09 2023-01-09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0750U true CN21954075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9056.9U Active CN219540750U (zh) 2023-01-09 2023-01-09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0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2005B (zh) 一种超声雾化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超声雾化设备
CN110035832A (zh) 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9540750U (zh) 微孔雾化头及微孔雾化器
CN114100894B (zh) 一种防逆流雾化装置
EP4212030A1 (en) Atomizer,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liquid guide mechanism
CN21293792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171812U (zh) 雾化装置
CN112120298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0220121U (zh) 一种低噪音雾化加湿器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2732754U (zh) 可多角度安装使用的雾化模块、便携式微孔雾化装置
CN216300533U (zh) 数码打印机的打印喷头保湿装置
CN211695259U (zh) 一种折叠加湿器
JP3193688U (ja) ノズル板構造
CN212057627U (zh) 一种便携式加湿器
CN219628838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5995672U (zh) 雾化装置
CN219630351U (zh) 一种液态基质存储结构及其雾化器
CN220000806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835467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06279U (zh) 雾化器
CN21769528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27711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8527699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