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620U -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8620U
CN219538620U CN202222560244.8U CN202222560244U CN219538620U CN 219538620 U CN219538620 U CN 219538620U CN 202222560244 U CN202222560244 U CN 202222560244U CN 219538620 U CN219538620 U CN 219538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der
shoulder
strap
abduction
cold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02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戈允申
陈世益
阮剑涛
于瑞贞
黄超
陈永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02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8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8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8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肘部固定托、固定绑带和第一囊体,肘部固定托用于对患者手臂提供支撑,固定绑带能够对应患者腰部设置,第一囊体与固定绑带相连接并与肘部固定托相接触,且第一囊体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并朝肘部固定托所在的一侧膨胀,以调整患者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本实用新型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可以适应不同患者尺寸的外展需要,并且可以利用第一囊体的收缩膨胀带动手臂外展到不同角度,达到良好的外展训练效果,以帮助肩关节恢复功能。

Description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升肩关节术后患者康复效果,通常采用肩关节外展固定架,对肩关节进行固定。然而,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肩关节外展固定架外展角度固定,不能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以及不能适应患者不同的术后关节条件,具体在安装时,需要严格依赖医护人员对患者关节的情况进行判断,以确定合适的角度固定,从而避免患者肩关节在术后黏连。同时,随着患者进入下一个治疗阶段,现有的固定架需要持续替换以达到治疗效果,操作不便,同时也容易在替换过程中造成对患者的二次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以解决难以适应不同患者尺寸及不能进行外展锻炼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
肘部固定托,用于对患者手臂提供支撑;
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绑带能够对应患者腰部设置;
第一囊体,所述第一囊体与所述固定绑带相连接并与所述肘部固定托相接触,且所述第一囊体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并朝所述肘部固定托所在的一侧膨胀,以调整患者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肩部悬挂绑带,所述肘部固定托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肩部悬挂绑带悬挂设置于肩部,所述肩部悬挂绑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固定绑带的至少部分呈交叉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冷敷包和第二囊体;所述冷敷包用于存储敷料,所述冷敷包与所述固定绑带连接,且被配置为能够设置在与肩关节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囊体被配置为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以发生膨胀,且当所述固定绑带将所述冷敷包设置在与所述肩关节对应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囊体可调整所述冷敷包对所述肩关节对应位置的接触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囊体具有充盈状态和收缩状态,其中,当所述第二囊体在所述充盈状态时,所述第二囊体将所述冷敷包挤向所述肩关节以促进所述冷敷包对所述肩关节进行冷敷,当所述第二囊体在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囊体降低或解除对所述冷敷包施加的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囊体连接有第二气阀,所述第二气阀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第二囊体注入气体;
和/或,包括第二充气囊,所述第二充气囊与所述第二囊体通过第二充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所述第二充气管向所述第二囊体注入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能够与所述固定绑带相连接的包覆件,所述包覆件设于所述第二囊体的背向所述冷敷包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固定绑带将所述冷敷包固定在与所述肩关节对应的位置时,所述包覆件在所述固定绑带的约束下限制所述第二囊体朝远离所述冷敷包的一侧移动;
和/或,所述固定绑带上连接有大臂绑带,所述大臂绑带用于绑缚于大臂处,并设置于所述包覆件的靠近下方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绑带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包覆件相对固定,所述自由端和所述包覆件其中之一连接有粘扣带,其中之另一设有贴附部,所述粘扣带用于与所述贴附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扣带呈三角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充气囊以及与所述充气囊相连接的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其中,所述第二充气管与所述第二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与所述第一囊体相连通,所述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所述第二充气管向所述第二囊体注入气体以及经所述第一充气管向所述第一囊体注入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一充气管连接有节流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囊体与所述肘部固定托的接触位置可调,或者,所述第一囊体与所述固定绑带的连接位置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托座,所述托座与所述固定绑带相连接,且能够经所述固定绑带相对腰部设置,所述第一囊体位于所述托座与所述肘部固定托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囊体连接有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阀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第一囊体注入气体;
和/或,包括第一充气囊,所述第一充气囊与所述第一囊体通过第一充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所述第一充气管向所述第一囊体注入气体。
上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可以利用第一囊体在注入介质时的膨胀,来调整患者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以适应不同患者尺寸的外展需要,防止肩关节出现术后粘连,同时,由于第一气囊可以调整患者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在患者的肩关节恢复一定自由度后,可以借助本装置的第一囊体的收缩膨胀带动手臂外展到不同角度,达到良好的外展训练效果,以帮助肩关节恢复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第一囊体膨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冷敷包;12、固定绑带;12a、固定端;12b、自由端;13、第二囊体;14、第二气阀;15、第二充气囊;16、第二充气管;17、包覆件;18、贴附部;19、粘扣带;20、肩部悬挂绑带;21、肘部固定托;22、第一囊体;23、托座;24、第一气阀;25、大臂绑带;26、握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肘部固定托21、第一囊体22和固定绑带12。第一囊体22与固定绑带12相连接,且固定绑带12能够将第一囊体22对应于腰部设置,并使得第一囊体22与肘部固定托21相接触。第一囊体22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并朝肘部固定托21所在一侧膨胀,以调整患者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继而使肘部固定托21对患者的手臂提供良好的支撑,防止肩关节出现术后粘连。由于利用第一囊体22的收缩和膨胀带动肘部固定托21,以调整患者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从而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可以适应不同患者尺寸的外展需要,并且可以利用第一囊体22的收缩膨胀带动手臂外展到不同角度,达到良好的外展训练效果,以帮助肩关节恢复功能。
为进一步减轻对需治疗侧肩部的负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肩部悬挂绑带20,肘部固定托21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肩部悬挂绑带20悬挂设置于肩部。
可以理解的是,若肘部固定托21由质量较轻的材料组成时,即便不采用肩部悬挂绑带20,通过将肘部固定托21连接在第一囊体22上,或者将肘部固定托21固定在患者肘部上并与第一囊体22保持接触,通过前述两种设置方式均能够对患者的手臂提供良好的支撑。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囊体22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并朝肘部固定托21所在一侧膨胀,从而能够利用第一囊体22的膨胀力驱使肘部固定托21远离腰部位置,以便利用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调整小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α,可理解地,在使用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时,患者的小臂可以放置在肘部固定托21上,从而能够获得肘部固定托21的良好支撑,以减轻手臂对肩部的负担以及避免肩关节术后粘连,从而提升舒适度并有利于康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肩部悬挂绑带20的至少部分与固定绑带12的至少部分呈交叉状设置。例如,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使用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时,肩部悬挂绑带20悬挂设置在患者的其中一侧肩部,并朝另一侧倾斜,固定绑带12绕经患者的另一侧肩部,并朝该另一侧肩部的另一侧倾斜,从而肩部悬挂绑带20的至少部分与固定绑带12的至少部分呈交叉状设置,这种结构设置下,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好,穿戴舒适。
进一步地,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托座23,托座23与固定绑带12相连接,且能够经固定绑带12相对腰部设置,第一囊体22位于托座23与肘部固定托21之间。通过这种设置,第一囊体22能够被稳定地安装在托座23和肘部固定托21之间,不容易出现松动,从而第一囊体22被充气时,能够稳定地驱使肘部固定托21相对托座23移动,由于托座23可以相对腰部设置,从而肘部固定托21在第一囊体22的推动下相对腰部移动,此时,肘部固定托21可以带着小臂相对肩部偏摆而离开腰部,实现调整小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α。
需要说明的是,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调整小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α时,外展角度α的调节范围为0°至45°,外展角度α具体可以为0°、3°、5°、8°、10°、15°、17°、25°、30°、35°、40°或45°,其中,外展角度α为0°时,可以理解为小臂贴合腰部,此时,第一囊体22可以是处于收缩状态而不对肘部固定托21产生推向外侧的力。
基于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能够适应外展角度α的调节需要,从而在为不同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时,该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群及不同手术需要,不会局限于患者的体型。
具体地,在适用该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时,医生可以根据手术和实际情况通过对第一囊体22进行充气的方式调整肘部固定托21到腰部的侧向距离,继而使得肘部固定托21带着小臂相对肩部摆动,达到调节小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α大小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囊体22与肘部固定托21的接触位置可调,或者,第一囊体22与固定绑带12的连接位置可调。如此,在患者休息睡眠时,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囊体22与肘部固定托21的接触位置,使肘部固定托21随着第一囊体22的膨胀帮助患者抬高患肢,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肘部后方设置气囊的方式或将第一囊体22与固定绑带12的连接位置调整至靠近腰后侧的位置以帮助患者抬高患肢,这样便通过重力帮助血液及组织液回流来减少受伤部位肿胀、缓解疼痛。
结合图4所示,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冷敷包11和第二囊体13。其中,冷敷包11用于存储敷料,从而冷敷包11与需要进行冷敷的部位相抵时,冷敷包11可以起到冷敷作用,敷料包括但不限于凝胶或冰沙或满足治疗温度需要的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绑带12与冷敷包11相连接,且能够被设置在肩关节对应的位置,从而装载敷料的冷敷包11可以对肩关节进行冷敷治疗。
第二囊体13被配置为: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以发生膨胀,且当固定绑带12将冷敷包11设置在与肩关节对应的位置时,第二囊体13可调整冷敷包11对肩关节对应位置的接触压力,从而使得冷敷包11与肩关节保持良好的贴合,以提升冷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流体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水和空气,只要向第二囊体13注入流体介质,第二囊体13能够被充盈而发生膨胀即可。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囊体22和第二囊体13均具有充盈状态和收缩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囊体22连接有第一气阀24,第一气阀24被配置为能够向第一囊体22注入气体,从而使得第一囊体22发生膨胀。相应地,当第一气阀24对第一囊体22进行排气时,第一囊体22收缩。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充气囊(图未示出),第一充气囊与第一囊体22通过第一充气管(图未示出)相连通,第一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第一充气管向第一囊体22注入气体,从而通过挤压第一充气囊,可以向第一囊体22注入气体,使得第一囊体22膨胀。无论采取那种方式使得第一囊体22膨胀,第一囊体22均可以对肘部固定托21施力,使得肘部固定托21带着小臂相对肩部朝外侧偏摆,实现对外展角度α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囊体13在收缩状态时,第二囊体13降低或解除对冷敷包11的挤压。如此,不需要冷敷治疗时,可以将第二囊体13置于对冷敷包11无压力的状态(即收缩状态),此时,冷敷包11与肩部保持一般状态接触,冷敷包11不进行制冷,就不会对肩部进行冷敷。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冷敷包11的制冷,可以是向冷敷包11装载已经处于低温冰冻状态的敷料,也可以是先将处于常温的敷料装入冷敷包11,再通过对敷料进行降温处理,实现对冷敷包11的制冷以满足冷敷治疗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囊体13在收缩状态下,由于固定绑带12对应肩关节位置的绷紧程度变小,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固定绑带12从对应肩关节的位置移开,以利于将固定绑带12从肩部拆离。
第二囊体13的膨胀可以是由充气操作来实现,具体的充气方式可以是电动,也可以是手动,还可以是电动和手动相结合的方式。
下面将示例性地对实现第二囊体13的膨胀的实施方案加以说明,但第二囊体13的膨胀方式并非局限于此。
继续参阅图1所示,第二囊体13连接有第二气阀14,第二气阀14被配置为能够向第二囊体13注入气体,这样便可以利用气体对第二囊体13的充盈作用,使得第二囊体13发生膨胀,继而在利用固定绑带12将第二囊体13和冷敷包11相对肩关节对应位置固定时,可以利用第二囊体13的膨胀来增加冷敷包11对肩关节对应位置的接触压力,提升冷敷包11与肩关节之间的贴敷紧密性,从而改善冷敷效果。
第二气阀14可以由控制器(未图示)来控制通断,例如,在需要利用第二气阀14对第二囊体13进行充气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气阀14工作将气流注入第二囊体13。进一步地,在需要将气体从第二囊体13排出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气阀14将第二囊体13内的气体排出,使得第二囊体13恢复至收缩状态,以降低或消除第二囊体13对冷敷包11的抵紧力,这样,冷敷包11和肩关节对应位置就不会贴附过紧,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冷敷包11从肩关节对应位置移开。
继续参阅图1所示,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充气囊15,第二充气囊15与第二囊体13通过第二充气管16相连通,第二充气囊15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第二充气管16向第二囊体13注入气体。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对第二充气囊15进行挤压时,第二充气囊15可以经第二充气管16向第二囊体13充入气体,从而也能够实现第二囊体13的膨胀,因此,该实施方式中,操作者(如医生)可以根据需要操作第二充气囊15对第二囊体13进行充气,以调整第二囊体13对冷敷包11的挤压力,使得冷敷包11以合适的接触压力抵靠在肩关节对应位置,在发挥良好冷敷效果的同时,提升了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囊体13连接有第二气阀14,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充气囊15,第二充气囊15与第二气阀14的充气通路相连接,例如,第二充气囊15通过第二充气管16与第二气阀14的充气通路相连接,此时,既可以通过按压第二充气囊15,使得第二充气囊15对第二囊体13进行充气,也可以是通过第二气阀14对第二囊体13进行充气。
第二气阀14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真空带充气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利用同一套结构来满足第一囊体22和第二囊体13的充气需要。例如,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充气囊(例如第二充气囊15)以及与充气囊相连接的第一充气管(图未示出)和第二充气管16,其中,第二充气管16与第二囊体13相连通,第一充气管与第一囊体22相连通,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第二充气管16向第二囊体13注入气体以及经第一充气管向第一囊体22注入气体。该实施方式中,充气囊不仅可以通过第二充气管16向第二囊体13注入气体,实现第二囊体13的膨胀,而且也可以通过第一充气管向第一囊体22注入气体,实现第一囊体22的膨胀。继而可以减少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中用于充气的结构件的设置数量,降低成本,以及减轻患者的负重。
在利用同一个充气囊满足第一囊体22和第二囊体13的膨胀时,可以在连接第一囊体22和第二囊体13的管路上(例如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16)设置相应的节流开关,这样,在不需要朝第一囊体22和第二囊体13中的任意一个充气时,可以利用节流开关关闭相应的管路,使得第一囊体22和第二囊体13的充气互不干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能够与固定绑带12相连接的包覆件17,包覆件17设于第二囊体13的背向冷敷包11的一侧。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包覆件17能够与固定绑带12相连接,从而固定绑带12穿戴于人体后,可以利用包覆件17将第二囊体13和冷敷包11限制在对应肩关节的位置处,实现第二囊体13和冷敷包11的定位,此时,第二囊体13被注入流体介质而发生膨胀,就可以利用第二囊体13将冷敷包11抵压至肩关节对应的位置,以便冷敷包11发挥良好的冷敷效果。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固定绑带12将冷敷包11固定在与肩关节对应的位置时,包覆件17在固定绑带12的约束下限制第二囊体13朝远离冷敷包11的一侧移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囊体13被注入流体介质时,第二囊体13朝冷敷包11所在一侧膨胀,从而尽可能地将第二囊体13的膨胀力转移至冷敷包11,增强冷敷包11对肩关节对应位置的接触压力,以提升冷敷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肘部固定托21被配置为能够通过肩部悬挂绑带20悬挂设置于人体穿戴包覆件17另一侧的肩部,即肩部悬挂绑带20施力的肩部位置尽量避开包覆件17设置,从而使得人体的两侧肩部受力尽可能维持平衡,提升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的穿戴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固定绑带12具有固定端12a和自由端12b,固定端12a与包覆件17相对固定,自由端12b和包覆件17其中之一连接有粘扣带19,其中之另一设有贴附部18,粘扣带19用于与贴附部18相连接。利用这种结构设置可以通过扣带与贴附部18便捷地实现固定绑带12的穿戴。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由端12与包覆件17的粘附位置不限于人体的前侧或是后侧,若粘附位置为人体后侧的,则可降低人体在身体动作时误刮碰所述粘附位置导致自由端12与包覆件17二者分离的可能性,若粘附位置为人体前侧的,则便于人体自主拆除本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降低对护理人员或医护人员的依赖程度。
贴附部18可以是毛布制成,其中,毛布具体可以为用兽毛织成的布,也可以为用棉纱织成的布,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毛布通过粘接或缝制的方式与包覆件17相连接,以在包覆件17上形成贴附部18,这样便可利用粘扣带19与毛布提供粘合力,便捷地进行穿戴固定绑带12。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贴附部18可以是由包覆件17本身的材料构成,例如,包覆件17为毛布,或者,包覆件17为多层结构,且包括位于最外层的毛布。对于包覆件17的结构及其材质,在此不做赘述,只要可以利用粘扣带19与贴附部18的连接能够满足固定绑带12的穿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扣带19呈三角形,在将固定绑带12穿戴至人体时,呈三角形的粘扣带19可以从多个方向确保与包覆件17的贴附部18之间的粘附稳定性。呈三角形的粘扣带19使用便捷,且受到固定绑带12的拉力均匀,不容易在角部位置出现卷曲,使用寿命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囊体22和第二囊体13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第一囊体22驱使肘部固定托21移动以以调整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α,第二囊体13的膨胀可以提供固定绑带12的穿戴稳定性,且能够调整冷敷包11对肩关节对应位置的接触压力,提升冷敷治疗时的冷敷效果,因此,采取该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肩关节外展固定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符合急性损伤和手术后的RICE原则(即制动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患肢)的各项操作,这样,不需要购买多件功能辅助器械,以节省治疗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其它结构,例如,结合图1所示,固定绑带12上连接有大臂绑带25,该大臂绑带25用于绑缚于患者的大臂处,以提升固定绑带12的穿戴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大臂绑带25对应设置于包覆件17的靠近下方的位置,此时,大臂绑带25对包覆件17也具有束缚效果,从而提升包覆件17对第二囊体13和冷敷包11的固定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应肘部固定托21的前端位置设置有握持件26,该握持件26用于供用户手掌握持,以满足用户握持康复训练。握持件26整体呈球状或圆柱状,以提高握持使用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接”、“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肘部固定托,用于对患者手臂提供支撑;
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绑带能够对应患者腰部设置;
第一囊体,所述第一囊体与所述固定绑带相连接并与所述肘部固定托相接触,且所述第一囊体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并朝所述肘部固定托所在的一侧膨胀,以调整患者手臂相对腰部的外展角度;
冷敷包,与所述固定绑带连接,且被配置为能够设置在与肩关节对应的位置;以及
第二囊体,被配置为能够被注入流体介质以发生膨胀,且当所述固定绑带将所述冷敷包设置在与所述肩关节对应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囊体可调整所述冷敷包对所述肩关节对应位置的接触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肩部悬挂绑带,所述肘部固定托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肩部悬挂绑带悬挂设置于肩部,所述肩部悬挂绑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固定绑带的至少部分呈交叉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件,所述握持件设置于所述肘部固定托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体具有充盈状态和收缩状态,其中,当所述第二囊体在所述充盈状态时,所述第二囊体将所述冷敷包挤向所述肩关节以促进所述冷敷包对所述肩关节进行冷敷,当所述第二囊体在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囊体降低或解除对所述冷敷包施加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体连接有第二气阀,所述第二气阀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第二囊体注入气体;
和/或,包括第二充气囊,所述第二充气囊与所述第二囊体通过第二充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所述第二充气管向所述第二囊体注入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所述固定绑带相连接的包覆件,所述包覆件设于所述第二囊体的背向所述冷敷包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绑带将所述冷敷包固定在与所述肩关节对应的位置时,所述包覆件在所述固定绑带的约束下限制所述第二囊体朝远离所述冷敷包的一侧移动;
和/或,所述固定绑带上连接有大臂绑带,所述大臂绑带用于绑缚于大臂处,并设置于所述包覆件的靠近下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绑带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包覆件相对固定,所述自由端和所述包覆件其中之一连接有粘扣带,其中之另一设有贴附部,所述粘扣带用于与所述贴附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呈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以及与所述充气囊相连接的第二充气管和第一充气管,其中,所述第二充气管与所述第二囊体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与所述第一囊体相连通,所述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所述第二充气管向所述第二囊体注入气体以及经所述第一充气管向所述第一囊体注入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一充气管连接有节流开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囊体与所述肘部固定托的接触位置可调,或者,所述第一囊体与所述固定绑带的连接位置可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座,所述托座与所述固定绑带相连接,且能够经所述固定绑带相对腰部设置,所述第一囊体位于所述托座与所述肘部固定托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囊体连接有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阀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第一囊体注入气体;
和/或,包括第一充气囊,所述第一充气囊与所述第一囊体通过第一充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囊被配置为能够被挤压以经所述第一充气管向所述第一囊体注入气体。
CN202222560244.8U 2022-09-27 2022-09-27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538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0244.8U CN219538620U (zh) 2022-09-27 2022-09-27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0244.8U CN219538620U (zh) 2022-09-27 2022-09-27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8620U true CN21953862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0244.8U Active CN219538620U (zh) 2022-09-27 2022-09-27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8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653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hemorrhage
US4657003A (en) Immobilizer device
US20160206325A1 (en) Device for control of difficult to compress hemorrhage
US2012023257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bleeding using externally applied pressure
WO201302554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abilization of a fractured pelvis or an injured neck, and for control of hemorrhage
JPS6122579B2 (zh)
WO2014075915A1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application aid
CN219538620U (zh)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CN210095835U (zh) 腹股沟疝术后固定盐袋的装置
CN117814981A (zh) 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CN209500033U (zh) 一种剖腹产产后伤口愈合辅助装置
CN209827356U (zh) 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
CN219250308U (zh) 一种用于头部压迫止血装置
CN217310915U (zh)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CN212853753U (zh) 上肢功能位固定装置
CN212547314U (zh) 一种急诊用骨折固定夹板
CN219814484U (zh) 一种驼袋式膝关节冷敷装置
CN215306386U (zh) 一种新型普外科手术用止血装置
CN215652035U (zh) 一种术后护理腹带
CN213607295U (zh) 一种腹部皮瓣手术术后固定装置
CN219481306U (zh) 一种便携式血液循环驱动系统
CN219480510U (zh) 骨科固定肩关节支具用减压装置
CN220141904U (zh) 一种骨科皮牵引装置
CN214909095U (zh) 一种防渗水的冰敷装置
CN216090978U (zh) 手臂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