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0915U -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0915U
CN217310915U CN202220575273.9U CN202220575273U CN217310915U CN 217310915 U CN217310915 U CN 217310915U CN 202220575273 U CN202220575273 U CN 202220575273U CN 217310915 U CN217310915 U CN 217310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flation
groin
bag
def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52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ongshanhu Central Hospital Dongguan Shilong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ongshanhu Central Hospital Dongguan Shilong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ongshanhu Central Hospital Dongguan Shilong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ongshanhu Central Hospital Dongguan Shilong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05752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0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0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0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包括间歇性气压充气枕,间歇性气压充气枕包括第一充放气组件、包覆套件、连接组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置于包覆套件内,连接组件设于包覆套件外并用于与病床连接,第一充放气组件包括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第一充放气装置和第二充放气装置,第一气管的一端与第一充放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连接,借由第一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第一气囊膨胀或收缩,第二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充放气装置的连接,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具有结构简单和舒适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背景技术
腹股沟穿刺术是目前针对患者病情治疗的一种较为安全、创伤小且成功率较高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该治疗方法需要做好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术中以及术后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能随意翻身,长期的血液不循环的话就会容易引起患者腰背酸痛难忍、骶尾部皮肤潮红、术口皮下血肿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预后产生影响。要减轻患者术后因长期卧床引起患者腰背酸痛难忍和骶尾部皮肤潮红的护理问题,需要护士和患者家属协同完成翻身从而缓解患者血液不循环的现象,这样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使用传统的翻身枕因垫靠舒适度欠佳,进而增加患者皮下血肿的发生,无法达成康复效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结构简单和舒适度高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包括间歇性气压充气枕,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包括第一充放气组件、包覆套件、连接组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内置于所述包覆套件内,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包覆套件外并用于与病床连接,所述第一充放气组件包括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第一充放气装置和第二充放气装置,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借由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所述第一气囊膨胀或收缩,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的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借由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所述第二气囊膨胀或收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呈对称且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共同拼合后形成类心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条捆绑带,所述捆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包覆套件连接,所述捆绑带的另一端用于与病床捆绑。
可选地,所述包覆组件为具有柔性的枕套,所述第一气管穿置于所述枕套,所述第二气管穿置于所述枕套。
可选地,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还包括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与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包括第三充放气装置、第三气管和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内具有气囊结构,所述第三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充放气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结构连接,借由所述第三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所述气囊结构膨胀或收缩。
具体地,所述气囊结构为空心的筒状结构且内置于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
可选地,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还包括腹股沟压迫组件,所述腹股沟压迫组件与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腹股沟压迫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沙袋固定袋和固定组件,所述沙袋固定袋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与腹股沟连接并使得所述沙袋固定袋抵压于腹股沟处。
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捆绑带、第二捆绑带、第三捆绑带和第四捆绑带,所述第一捆绑带、第二捆绑带、第三捆绑带和第四捆绑带沿所述沙袋固定袋的四周呈间隔开设置,相对的所述第一捆绑带与所述第三捆绑带共同捆绑患者的腿部,相对的所述第二捆绑带与所述第四捆绑带共同捆绑患者的腰部。
可选地,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还包括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所述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与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包括包覆垫和与所述包覆垫连接的多个固定带,借由所述固定带捆绑患者的踝关节使其保持在目标姿势。
具体地,所述包覆垫具有柔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通过将间歇性气压充气枕,间歇性气压充气枕包括第一充放气组件、包覆套件、连接组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置于包覆套件内,连接组件设于包覆套件外并用于与病床连接,利用连接组件实现将包覆套件整体固定在病床或其他环境处,避免包覆套件的移动,第一充放气组件包括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第一充放气装置和第二充放气装置,第一气管的一端与第一充放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连接,借由第一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第一气囊膨胀或收缩,第二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充放气装置的连接,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连接,借由第二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第二气囊膨胀或收缩,使用时,第一气囊膨胀的同时第二气囊收缩,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一侧轻微翻转一定的角度,第二气囊收缩的同时第二气囊膨胀,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相反的一侧翻转一定的角度,经过间歇性地运动,能够使得患者左右偏摆,避免患者始终处于同一姿势,促进其血液循环,而且利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自身带有的柔性使得患者具有更高的舒适感,而且解放了医护人员的人力辅助,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减少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中的间歇性气压充气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中的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中的腹股沟压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中的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包括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包括第一充放气组件 11、包覆套件12、连接组件13、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内置于包覆套件12内,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呈一左一右地对称设置,连接组件13设于包覆套件12外并用于与病床200连接,利用连接组件13实现将包覆套件12整体固定在病床200或其他环境处,从而形成固定,避免包覆套件12的移动,第一充放气组件11包括第一气管111、第二气管112、第一充放气装置113和第二充放气装置114,第一气管111的一端与第一充放气装置11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气管111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14连接,借由第一充放气装置113的充放气使得第一气囊14膨胀或收缩,第二气管112的一端与第二充放气装置114的连接,第二气管112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15连接,借由第二充放气装置114的充放气使得第二气囊15膨胀或收缩,第一充放气装置113 和第二充放气装置114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使用时,第一气囊14膨胀的同时第二气囊15收缩,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一侧轻微翻转一定的角度,第二气囊15收缩的同时第二气囊15膨胀,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相反的一侧翻转一定的角度,经过间歇性地运动,能够使得患者左右偏摆,避免患者始终处于同一姿势,促进其血液循环,而且利用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自身带有的柔性使得患者具有更高的舒适感,而且解放了医护人员的人力辅助,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减少人力成本。第一充放气装置113和第二充放气装置114可以为气泵等装置,且可共同通过控制器控制两侧气囊呈间歇性地运动。更为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呈对称且间隔开地设置,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共同拼合后形成类心型结构。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 15可以通过粘合连接于包覆组件内,具体地,连接组件13包括至少两条捆绑带 131,捆绑带131的一端与包覆套件12连接,捆绑带131的另一端用于与病床 200捆绑,捆绑带131共同对包覆套件12形成固定。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100包覆组件为具有柔性的枕套,第一气管111穿置于枕套并与第一气囊14连接,第二气管112穿置于枕套并与第二气囊15连接。
请参阅图1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100还包括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2,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2与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 为分体式结构,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2包括第三充放气装置21、第三气管 22和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23,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23内具有气囊结构24,第三气管22的一端与第三充放气装置21连接,第三气管22的另一端与气囊结构24连接,借由第三充放气装置21使得气囊结构24膨胀或收缩。气囊结构24 为空心的筒状结构且内置于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23,气囊结构24整体呈筒状结构且包覆于患者的肢体外,但不限于此。通过2次/天,30分钟/次的多腔充气加压,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因血流滞留产生血栓,降低发生DVT的风险及比率,减少出血风险。
请参阅图1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100还包括腹股沟压迫组件3,腹股沟压迫组件3与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为分体式结构,腹股沟压迫组件3包括相互连接的沙袋固定袋31和固定组件32,沙袋固定袋31 内装载有沙子,沙袋固定袋31通过固定组件32可与腹股沟连接并使得沙袋固定袋31抵压于腹股沟处。具体地,固定组件32包括第一捆绑带321、第二捆绑带322、第三捆绑带323和第四捆绑带324,第一捆绑带321、第二捆绑带322、第三捆绑带323和第四捆绑带324沿沙袋固定袋31的四周呈间隔开设置,相对的第一捆绑带321与第三捆绑带323共同捆绑患者的腿部,相对的第二捆绑带 322与第四捆绑带324共同捆绑患者的腰部。固定沙袋固定袋31于腹股沟术口上方,防止沙袋滑落,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
请参阅图1以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100还包括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4,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4与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为分体式结构,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4包括包覆垫41和与包覆垫41连接的多个固定带 42,包覆垫41包覆在踝关节处,借由固定带42捆绑患者的踝关节使其保持在目标姿势。较佳地,包覆垫41具有柔性,避免因为捆绑而弄伤客户。固定带42 的接触面增宽,增加舒适度,杜绝长时间绑住踝关节处出现勒痕。
综上所述,请参阅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100的使用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当使用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时,第一气囊14膨胀的同时第二气囊15收缩,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一侧轻微翻转一定的角度,第二气囊15收缩的同时第二气囊15膨胀,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相反的一侧翻转一定的角度,经过间歇性地运动,能够使得患者左右偏摆,避免患者始终处于同一姿势,促进其血液循环,而且利用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自身带有的柔性使得患者具有更高的舒适感,而且解放了医护人员的人力辅助,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按钮等控制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的运动频率以及充放气的时长;
当使用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2时,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23内具有气囊结构24,第三充放气装置21通过充放气使得气囊结构24膨胀或收缩,利用气囊结构24膨胀或收缩实现对腿部的压合和循环;
当使用腹股沟压迫组件3时,腹股沟压迫组件3的相对的第一捆绑带321 与第三捆绑带323共同捆绑患者的腿部,相对的第二捆绑带322与第四捆绑带 324共同捆绑患者的腰部,从而使得沙袋固定袋31抵压于腹股沟处;
当使用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4时,包覆垫41包覆在踝关节处,借由固定带 42捆绑患者的踝关节使其保持在目标姿势,例如将踝关节捆绑固定在伸直位。
可以理解的是,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2、腹股沟压迫组件3和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4可以相互配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故不限于此。
通过将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包括第一充放气组件11、包覆套件12、连接组件13、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内置于包覆套件12内,连接组件13设于包覆套件12外并用于与病床200 连接,利用连接组件13实现将包覆套件12整体固定在病床200或其他环境处,避免包覆套件12的移动,第一充放气组件11包括第一气管111、第二气管112、第一充放气装置113和第二充放气装置114,第一气管111的一端与第一充放气装置11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气管111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囊14连接,借由第一充放气装置113的充放气使得第一气囊14膨胀或收缩,第二气管112的一端与第二充放气装置114的连接,第二气管112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15连接,借由第二充放气装置114的充放气使得第二气囊15膨胀或收缩,使用时,第一气囊 14膨胀的同时第二气囊15收缩,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一侧轻微翻转一定的角度,第二气囊15收缩的同时第二气囊15膨胀,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向相反的一侧翻转一定的角度,经过间歇性地运动,能够使得患者左右偏摆,避免患者始终处于同一姿势,促进其血液循环,而且利用第一气囊14和第二气囊15自身带有的柔性使得患者具有更高的舒适感,而且解放了医护人员的人力辅助,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减少人力成本。针对一些手术中的使用情况,间歇性气压充气枕1 也可以给术中患者自动间歇翻身,促进患者皮肤血液循环,增加舒适度,减少术中台上患者因麻醉不能翻身,需要台上手术护土帮忙翻身,从而有效减少台上护士的有菌操作风险及患者手术无菌位置风险。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间歇性气压充气枕,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包括第一充放气组件、包覆套件、连接组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内置于所述包覆套件内,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包覆套件外并用于与病床连接,所述第一充放气组件包括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第一充放气装置和第二充放气装置,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借由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所述第一气囊膨胀或收缩,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的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借由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所述第二气囊膨胀或收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呈对称且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共同拼合后形成类心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条捆绑带,所述捆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包覆套件连接,所述捆绑带的另一端用于与病床捆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套件为具有柔性的枕套,所述第一气管穿置于所述枕套,所述第二气管穿置于所述枕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与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装置包括第三充放气装置、第三气管和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内具有气囊结构,所述第三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充放气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结构连接,借由所述第三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使得所述气囊结构膨胀或收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结构为空心的筒状结构且内置于所述术肢间歇性气体压迫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腹股沟压迫组件,所述腹股沟压迫组件与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腹股沟压迫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沙袋固定袋和固定组件,所述沙袋固定袋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与腹股沟连接并使得所述沙袋固定袋抵压于腹股沟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捆绑带、第二捆绑带、第三捆绑带和第四捆绑带,所述第一捆绑带、第二捆绑带、第三捆绑带和第四捆绑带沿所述沙袋固定袋的四周呈间隔开设置,相对的所述第一捆绑带与所述第三捆绑带共同捆绑患者的腿部,相对的所述第二捆绑带与所述第四捆绑带共同捆绑患者的腰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所述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与所述间歇性气压充气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宽片踝关节固定组件包括包覆垫和与所述包覆垫连接的多个固定带,借由所述固定带捆绑患者的踝关节使其保持在目标姿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垫具有柔性。
CN202220575273.9U 2022-03-16 2022-03-16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Active CN217310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5273.9U CN217310915U (zh) 2022-03-16 2022-03-16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5273.9U CN217310915U (zh) 2022-03-16 2022-03-16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0915U true CN217310915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1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5273.9U Active CN217310915U (zh) 2022-03-16 2022-03-16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0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1606B2 (en) Compression apparatus
EP2140850B1 (en) Inflatable member for compression foot cuff
JP2019526339A (ja) 治療用圧迫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US6592534B1 (en) Inflatable medical appliance for prevention of DVT
US8142343B2 (en) Suprapatellar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apparatus
KR101119997B1 (ko) 종아리 압박 장치에 관한, 종아리 압박 장치의 향상물
US2007028223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pplying reversed sequence pressure to control edema flow
EP1465574B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alf compression devices
CN210095835U (zh) 腹股沟疝术后固定盐袋的装置
CN217310915U (zh)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JP2000005207A (ja) 空気ポンプとセットの身体矯正具
US20060173393A1 (en) Inflatable splint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ankle
CN209847788U (zh)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器械
CN107616903B (zh) 一种新型呼吸耦联匹配抗四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设备
CN220089735U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下肢制动器
CN217409238U (zh) 实现保暖、运动与监测一体化的下肢及踝泵运动装置
CN213883711U (zh) 一种抗血栓下肢制动器
CN114533393B (zh) 一种髋关节离断术后残端加压包扎带
CN215652035U (zh) 一种术后护理腹带
CN219630007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充气脚圈
CN216168741U (zh) 一种踝部创伤快速功能康复气压治疗固定器
CN211067229U (zh) 一种人体压力裹腿保健装置
CN201861703U (zh) 一种对股动脉穿刺点加压器
CN114939044A (zh) 实现保暖、运动与监测一体化的下肢及踝泵运动装置
CN117731501A (zh) 髋关节置换术辅助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