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335U - 成像导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导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8335U
CN219538335U CN202320629595.1U CN202320629595U CN219538335U CN 219538335 U CN219538335 U CN 219538335U CN 202320629595 U CN202320629595 U CN 202320629595U CN 219538335 U CN219538335 U CN 21953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on
assembly
control
cor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95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心涛
杨柳恩
何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port T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roport T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roport T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roport Trac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95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导管装置,包括成像导管、控制器以及连接机构,成像导管包括内核组件;控制器具有控制内核,连接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及顶出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控制内核朝内核组件所在的方向运动,以使控制内核与内核组件连接,并能够带动控制内核运动;顶出机构能够与内核组件相抵接;通过驱动顶出机构运动,顶出机构作用于内核组件上,使得内核组件与控制内核脱离。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控制内核运动,以使控制内核与内核组件自动对接,从而实现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自动对接;顶出机构可作用于内核组件上,使得内核组件与控制内核相互脱离,以实现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自动脱离。

Description

成像导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像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内介入成像是指通过股动脉或其他血管穿刺,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X射线透视下,通过穿刺设备并利用成像导管到达病变血管内部,并进行成像的方法。现在血管内成像技术多采用多模式成像技术,例如光-声双模成像、光声双模成像与单纯光学成像技术、单纯的声学成像技术,如光学干涉断层显像(OCT)、拉曼光谱分析、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等。
在使用过程中,成像导管需要通过连接机构与控制器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的成像导管与连接机构之间的连接及脱离仅依靠人工对接,且成像导管与连接机构之间的连接及脱离较为复杂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对接,导致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连接及脱离效率较低,且增加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自动对接及自动脱离,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自动脱离,能够提高对接及脱离效率,且结构简单,能够降低人力成本的成像导管装置。
一种成像导管装置,包括成像导管、控制器以及连接机构,所述成像导管包括内核组件;所述控制器具有控制内核,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控制内核朝所述内核组件所在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控制内核与所述内核组件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控制内核运动;
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内,且与所述成像导管相对设置,所述顶出机构能够与所述内核组件相抵接;通过驱动所述顶出机构运动,所述顶出机构作用于所述内核组件上,使得所述内核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核组件通过卡接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卡接连接;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核组件上的公接头及设置于所述控制内核上、且与所述公接头相配合卡接的母接头;
或,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核组件上的凸出部及设置于所述控制内核上的卡接部,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相配合卡接的卡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外壳及顶出驱动组件,所述顶出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顶出外壳移动,以使所述顶出外壳与所述内核组件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外壳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顶出驱动组件包括顶出弹性件及顶出安装板,所述顶出安装板设置于所述顶出外壳远离所述内核组件的一端,且在所述顶出外壳的轴向上,所述顶出外壳能够相对所述顶出安装板滑动,所述顶出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控制内核上,且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与所述顶出安装板之间;
或,所述顶出驱动组件包括顶出驱动电机,所述顶出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顶出外壳移动,以使所述顶出外壳与所述内核组件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卡钩、第二卡钩及卡钩驱动部,所述第一卡钩设置于所述顶出外壳远离所述内核组件的一端,所述卡钩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卡钩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互扣合或相互远离;当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互扣合时,所述顶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互远离时,所述顶出弹性件能够为所述顶出外壳提供的弹性力,以使所述内核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相互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内核或者所述内核组件上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控制内核与所述内核组件连接的连接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导管还包括第一接头,所述内核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控制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头对应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上的限位槽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上、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柱,以对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形成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导管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及连接检测模块,所述连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的连接状态,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连接检测模块通信连接,并与所述驱动机构控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核组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连接,以对所述内核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形成限位。
上述方案中,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控制内核运动,以使控制内核与内核组件自动对接,从而实现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自动对接,且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内核组件运动,以使内核组件进行扫描,且在内核组件扫描完成后,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内核组件回到初始位置,驱动设于顶出机构运动,顶出机构作用于内核组件上,使得内核组件与控制内核相互脱离,以实现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自动脱离,能够提高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连接及脱离的效率,且本申请的结构简单,能将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成像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成像导管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成像导管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内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控制内核及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成像导管装置;100、成像导管;110、第一接头;120、内核组件;121、滑动部;122、抵接部;123、连接部;200、控制器;210、控制内核;220、第二接头;300、连接机构;310、驱动机构;320、顶出机构;321、顶出外壳;3211、安装槽;322、顶出驱动组件;3221、顶出弹性件;3222、第一卡钩;3223、第二卡钩;3224、卡钩驱动部;400、限位槽;500、限位柱;600、限位块;700、限位孔;800、凸出部;900、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及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导管装置10,包括成像导管100、控制器200以及连接机构300,成像导管100包括内核组件120。控制器200包括控制内核210。连接机构300用于将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连接或者使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具体地,成像导管100与控制器200相对设置。
成像导管装置10还包括控制模块,内核组件120用于对病变位置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扫描到的数据建立图像。在本申请中,内核组件120可采用现有的,只要能够实现对病变位置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的作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示例性地,控制模块用于实现自动控制,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
参阅图2及图3,连接机构300包括驱动机构310及顶出机构320,驱动机构310用于驱动控制内核210运动,以使控制内核210与内核组件120连接,并能够带动内核组件120运动,以使内核组件120进行扫描。在内核组件120扫描完成后,顶出机构320用于使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
具体地,驱动机构310用于驱动控制内核210轴向移动及旋转,以使控制内核210与内核组件120连接,并能够带动内核组件120轴向移动及旋转,以使内核组件120进行扫描。示例性地,驱动机构310包括旋转驱动部及直线驱动部,直线驱动部通过旋转驱动部与控制内核210传动连接。示例性地,旋转驱动部采用旋转电机。直线驱动部采用气缸。
需要理解的是:在需要使用内核组件120进行扫描时,驱动机构310驱动控制内核210轴向移动及旋转,以使控制内核210与内核组件120自动对接。待对接完成后,驱动机构310驱动控制内核210轴向移动及旋转,以带动内核组件120轴向移动及旋转。控制内核210轴向移动及旋转时,可带动内核组件120同步轴向移动及旋转。
参阅图1、图2及图3,顶出机构320设置于控制器200内,且与成像导管100相对设置,顶出机构320能够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在内核组件120完成扫描后,通过驱动顶出机构320运动,顶出机构320作用于内核组件120上,使得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脱离。
需要理解的是:在内核组件120扫描完成后,驱动机构310带动内核组件120回到初始位置。驱动顶出机构320朝成像导管100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顶出机构320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顶出机构320对内核组件120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以实现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的自动脱离,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将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可做如下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内核210保持不动。顶出机构320沿靠近内核组件120的方向移动,待移动至设定位置时,顶出机构320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顶出机构320继续移动,能够带动内核组件120沿远离控制内核2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顶出机构320沿靠近内核组件120的方向移动。驱动机构310带动控制内核210及内核组件120沿靠近顶出机构320的方向移动,待移动至设定位置时,顶出机构320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驱动机构310及顶出机构320继续保持原运动,直至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成像导管装置10。
请参阅图2、图3、图6及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内核组件120通过卡接组件与控制内核210卡接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内核组件120上的凸出部800及设置于控制内核210上的卡接部900,凸出部800上设置有与卡接部900相配合卡接的卡接槽。具体地,卡接部900的形状于卡接槽的形状相匹配。示例性地,卡接部900的截面为三边形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内核组件120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设置于内核组件120靠近控制内核210的一端。凸出部800凸出形成于第一套管内。控制内核210包括设置于控制内核210上的第二套管,卡接部900凸出形成于第二套管内。第二套管套设于第一套管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内核组件120上的公接头及设置于控制内核210上、且与公接头相配合卡接的母接头。
请参阅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顶出机构320包括顶出外壳321及顶出驱动组件322,顶出外壳321与第一接头110相对设置。顶出驱动组件322用于带动顶出外壳321移动,以使顶出外壳321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并能够带动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具体地,控制内核210设置于顶出外壳321内部,且能够相对顶出外壳321旋转及沿顶出外壳321轴向移动。示例性地,顶出外壳321为中空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出外壳321内设置有安装槽3211。顶出驱动组件322包括顶出弹性件3221及顶出安装板,顶出安装板设置于顶出外壳321远离第一接头110的一端,且在顶出外壳321轴向上,顶出外壳321能够相对顶出安装板滑动。顶出弹性件3221套设于控制内核210上,且抵接于安装槽3211的底部与顶出安装板之间。
具体地,顶出安装板通过固定件固定设置。顶出安装板上设置有滑动槽,固定件通过滑动槽与顶出外壳321滑动连接。顶出安装板套设于控制内核210上。示例性地,顶出弹性件3221采用弹簧。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10带动控制内核210及内核组件120沿靠近顶出外壳321的方向移动,待移动至设定位置时,内核组件120抵接于顶出外壳321。驱动机构310继续运转,带动控制内核210及内核组件120继续移动,在内核组件120的作用下,顶出外壳321沿靠近顶出安装板的方向移动,使得顶出弹性件3221受到压缩。控制内核210对内核组件120施加的作用力为F1。当顶出弹性件3221受到压缩时,顶出弹性件3221能够为顶出外壳321提供的弹性力,以使顶出外壳321为内核组件120提供与F1相反的弹性力F2。当F2大于F1时,在顶出弹性件3221的弹性力F2作用下,可使得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顶出驱动组件322包括顶出驱动电机,顶出驱动电机用于带动顶出外壳321移动,以使顶出外壳321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并能够带动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示例性地,顶出驱动电机采用气缸。
在该实施例中,顶出驱动电机带动顶出外壳321沿靠近内核组件120的方向移动,待移动至设定位置时,顶出外壳321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顶出驱动电机继续带动顶出外壳321移动,在内核组件120及顶出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内核组件120能够沿远离控制内核2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内核210可以是保持不动。也可以是驱动机构310带动控制内核210及内核组件120沿靠近顶出外壳321的方向移动。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顶出外壳321内设置有安装槽3211。顶出驱动组件322包括顶出弹性件3221及顶出安装板,顶出安装板设置于顶出外壳321远离第一接头110的一端,且在顶出外壳321轴向上,顶出外壳321能够相对顶出安装板滑动。顶出弹性件3221套设于控制内核210上,且抵接于安装槽3211的底部与顶出安装板之间。具体地,顶出安装板通过固定件固定设置。顶出安装板上设置有滑动槽,固定件通过滑动槽与顶出外壳321滑动连接。顶出安装板套设于控制内核210上。
请参阅图2及图3,顶出驱动组件322还包括第一卡钩3222、第二卡钩3223及卡钩驱动部3224,第一卡钩3222设置于顶出外壳321远离第一接头110的一端。卡钩驱动部3224用于带动第二卡钩3223旋转,以使第二卡钩3223与第一卡钩3222相互扣合或相互远离。具体地,卡钩驱动部3224与第二卡钩3223传动连接。示例性地,卡钩驱动部3224采用旋转电机。
在该实施例中,在未使用顶出机构320时,卡钩驱动部3224带动第二卡钩3223旋转,使第二卡钩3223与第一卡钩3222相互扣合。当第二卡钩3223与第一卡钩3222相互扣合时,顶出弹性件3221处于压缩状态。待内核组件120扫描完成后,驱动机构310带动控制内核210回到初始位置。卡钩驱动部3224带动第二卡钩3223旋转,使第二卡钩3223与第一卡钩3222相互远离。
当第二卡钩3223与第一卡钩3222相互远离时,顶出弹性件3221能够为顶出外壳321提供的弹性力,以使得顶出外壳321沿靠近内核组件120的方向移动,待移动至设定位置时,顶出外壳321与内核组件120相抵接,且在顶出弹性件3221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使得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内核210可以是保持不动。也可以是驱动机构310带动控制内核210及内核组件120沿靠近顶出外壳321的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成像导管100还包括第一接头110,内核组件120活动设置于第一接头110内。控制器200还包括与第一接头110对应的第二接头220。具体地,内核组件120能够沿第一接头110的轴向移动,且内核组件120可相对第一接头110旋转。示例性地,第一接头110为中空结构。内核组件120的外径均小于第一接头110的内径。
更具体地,控制内核21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接头110及第二接头22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驱动机构310在带动控制内核210移动时,控制内核210能够沿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220的轴向移动,且能够相对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220旋转。
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内核组件120包括依次设置的滑动部121、抵接部122及连接部123,滑动部121能够沿第一接头110轴向滑动。抵接部122能够与第一接头110的一端相抵接。连接部123与控制内核210连接。具体地,滑动部121、抵接部122及连接部123为一体成型结构。滑动部121位于第一接头110的内部,抵接部122及连接部123位于第一接头110的外部。
更具体地,顶出机构320与第一接头110相对设置,且顶出机构320能够与内核组件120的抵接部122相抵接,用于带动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顶出机构320与第一接头110之间具有间距,且内核组件120的抵接部122设置于顶出机构320与第一接头110之间。
第二接头220与第一接头110可拆卸连接,以实现第二接头220与第一接头110的连接或者脱离。更具体地,第二接头220上设置有连接接口,第一接头110上设置有能够插入连接接口内的插接部。示例性地,第二接头220为中空结构。
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第二接头220通过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接头110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接头110上的限位槽400及设置于第二接头220上、与限位槽400相配合的限位柱500,以对第二接头220及第一接头110形成限位。具体地,限位柱500滑动连接于限位槽400内。限位槽400包括水平槽及与水平槽连通的竖直槽,水平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接头110的轴向相互平行,竖直槽沿第一接头110的周向设置。
当限位柱500从水平槽滑动至竖直槽内时,可对第二接头220及第一接头110形成限位,以保证第二接头220与第一接头110之间的连接。当需要将第二接头220与第一接头110脱离时,仅需转动第二接头220,使限位柱500从竖直槽滑动至水平槽,再沿水平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可。
在需要使用内核组件120进行扫描时,可将第二接头220与第一接头110对接,同时通过连接机构300将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进行对接。待内核组件120扫描完成后,可将第二接头220与第一接头110相互脱离,同时通过连接机构300将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可便于成像导管100及控制器200的维修及清洗,且在不更改第一接头110及内核组件120的前提下,同一控制器200可适用不同类型的成像导管100,扩大了本申请的使用场景。
请参阅图2、图3、图6及图7,内核组件120通过第二限位组件与控制内核210连接,以对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形成限位。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内核组件120上的限位块600及设置于控制内核210上、且与限位块600相配合的限位孔700。限位块600上还设置有便于卡入的斜面。具体地,限位块600凸出形成于内核组件120的外侧壁。限位孔700开设于控制内核210的外侧壁。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成像导管装置10还包括控制模块及连接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的连接状态,控制模块与连接检测模块通信连接,并与驱动机构310控制连接。具体地,连接检测模块设置于连接接口内。示例性地,连接检测模块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
当连接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连接完成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机构310运转,驱动控制内核210运动,以使控制内核210与内核组件120自动对接。待对接完成后,驱动机构310能够带动控制内核210及内核组件120旋转及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内核组件120进行扫描。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及连接检测模块,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本申请中的成像导管装置10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连接,并通过连接检测模块检测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的连接状态。当连接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连接完成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机构310运转,以驱动控制内核210运动,从而驱动控制内核210以第一速度运动。具体地,驱动机构310驱动控制内核210朝内核组件120所在的方向运动,以使控制内核210与内核组件120自动对接,从而实现成像导管100与控制器200的自动对接,能够提高成像导管100与控制器200的连接效率。
然后通过感应传感器检测控制内核210与内核组件120连接的连接状态。控制模块接收到控制内核210与内核组件120已连接的信号后,控制驱动机构310运转,以驱动控制内核210以第二速度运动,带动内核组件120进行扫描。其中,第一速度可小于第二速度。具体地,驱动机构310驱动控制内核210旋转、回撤及推进,从而带动内核组件120旋转扫描、回撤及推进。
内核组件120以预设的速度、时间等进行扫描,在扫描完成后,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机构310运转,以驱动成像导管100内的内核组件120复位。具体地,驱动机构310驱动控制内核210沿远离内核组件120所在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控制内核210及内核组件120回到初始位置。
然后驱动设于控制器200内的顶出机构320运动,顶出机构320作用于内核组件120上,使得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脱离。其中,顶出机构320能够对内核组件120施加作用力,使得与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受到的力相反,从而使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能够提高成像导管100与控制器200的脱离的效率。
待内核组件120与控制内核210相互脱离后,可将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相互脱离。具体地,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可拆卸连接,以实现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20的连接或者脱离。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导管、控制器以及连接机构,所述成像导管包括内核组件;所述控制器具有控制内核,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控制内核朝所述内核组件所在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控制内核与所述内核组件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控制内核运动;
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内,且与所述成像导管相对设置,所述顶出机构能够与所述内核组件相抵接;通过驱动所述顶出机构运动,所述顶出机构作用于所述内核组件上,使得所述内核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组件通过卡接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卡接连接;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核组件上的公接头及设置于所述控制内核上、且与所述公接头相配合卡接的母接头;
或,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核组件上的凸出部及设置于所述控制内核上的卡接部,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相配合卡接的卡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外壳及顶出驱动组件,所述顶出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顶出外壳移动,以使所述顶出外壳与所述内核组件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外壳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顶出驱动组件包括顶出弹性件及顶出安装板,所述顶出安装板设置于所述顶出外壳远离所述内核组件的一端,且在所述顶出外壳的轴向上,所述顶出外壳能够相对所述顶出安装板滑动,所述顶出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控制内核上,且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与所述顶出安装板之间;
或,所述顶出驱动组件包括顶出驱动电机,所述顶出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顶出外壳移动,以使所述顶出外壳与所述内核组件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卡钩、第二卡钩及卡钩驱动部,所述第一卡钩设置于所述顶出外壳远离所述内核组件的一端,所述卡钩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卡钩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互扣合或相互远离;当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互扣合时,所述顶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互远离时,所述顶出弹性件能够为所述顶出外壳提供的弹性力,以使所述内核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相互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内核或者所述内核组件上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控制内核与所述内核组件连接的连接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导管还包括第一接头,所述内核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控制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头对应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上的限位槽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上、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柱,以对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形成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导管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及连接检测模块,所述连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的连接状态,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连接检测模块通信连接,并与所述驱动机构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组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连接,以对所述内核组件与所述控制内核形成限位。
CN202320629595.1U 2023-03-21 2023-03-21 成像导管装置 Active CN21953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9595.1U CN219538335U (zh) 2023-03-21 2023-03-21 成像导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9595.1U CN219538335U (zh) 2023-03-21 2023-03-21 成像导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8335U true CN219538335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9595.1U Active CN219538335U (zh) 2023-03-21 2023-03-21 成像导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8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00376B1 (en) Automatic/manual longitudinal position translator and rotary drive system for catheters
US7839118B2 (en) Powered docking station
US20150057500A1 (en) System for 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 A Main Connector and A Main Control Unit of An Endoscope
CN219538335U (zh) 成像导管装置
WO2022127003A1 (zh) 手术器械以及手术机器人
JP7026202B2 (ja) イメージング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イメージングカテーテルの作動方法
CN116269457A (zh) 成像导管与控制器的连接控制方法及成像导管装置
CN214549437U (zh) 一种血管内超声回撤系统的行进结构及回撤装置
CN115498452A (zh)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US20140133269A1 (en) Ultrasound Imaging Probe
CN210990372U (zh) 一种超声微探头连接器
US9314200B2 (en) Lancing device for collecting body fluid samples
CN214342594U (zh) 驱动组件、执行机构及手术机器人
CN115998438A (zh) 一种无菌适配器、无菌屏障以及医疗系统
CN220857077U (zh) 插口助力组件及医用床
JP2996112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CN219070270U (zh) Oct导管装载系统
CN219082114U (zh) 离合器、医疗驱动装置及血管内超声诊断仪
CN115089208B (zh) 一种线性扫描机械容积探头
CN216257040U (zh) Oct成像系统及其oct导管连接装置
EP3827736B1 (e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evice
CN117393356B (zh) 一种模块按钮、使用该按钮的电池箱及使用方法
CN212630814U (zh) 一种内窥镜隆乳拉钩
CN215128476U (zh) 一种用于oct的按钮式脱锁结构及包括其的连接装置
CN214284977U (zh) 血管内超声探头的驱动控制装置和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