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068U - 盖体组件及电炖锅 - Google Patents
盖体组件及电炖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38068U CN219538068U CN202320374546.8U CN202320374546U CN219538068U CN 219538068 U CN219538068 U CN 219538068U CN 202320374546 U CN202320374546 U CN 202320374546U CN 219538068 U CN219538068 U CN 2195380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upper cover
- lower cover
- connection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及电炖锅,盖体组件包括上盖、下盖、托板及连接件,其中:下盖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托板设置于下盖远离上盖的一侧并遮挡连接通孔,连接件的一端与上盖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托板上靠近上盖的一侧且不暴露于盖体组件外部,以使得下盖能够通过连接件与托板的固定实现与上盖的相对固定。在上述盖体组件中,相对固定的托板与上盖将下盖固定于两者之间,从而实现上盖、下盖及托板三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由于连接件固定至托板靠近上盖的一侧,因此,下盖远离上盖的一侧,也即下盖可能接触食材的一侧无螺钉裸露,在保证盖体组件外观规整的同时,还能够便于盖体组件的清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及电炖锅。
背景技术
具有盖体的烹饪器具中,其盖体通常包括玻璃下盖和塑料上盖,两者而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而鉴于玻璃材质的下盖上难以设置螺母等螺纹结构,因此,螺钉通常需要穿过玻璃下盖后,在塑料上盖处进行螺纹连接以连接上盖和下盖。
在使用时,盖体中的玻璃下盖相对内锅中的食材,按照上述固定方式固定上下盖形成的盖体,螺钉的头部在玻璃下盖内侧裸露于内锅中食材的上侧,不仅影响美观,且清洗时也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盖体组件及电炖锅,该盖体组件在保证上下盖体可靠连接的前提下,靠近食材的一侧无螺钉裸露,便利于盖体组件的清洁。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盖体组件,包括上盖、下盖、托板及连接件,其中:所述下盖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下盖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并遮挡所述连接通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盖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托板上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且不暴露于盖体组件外部,以使得所述下盖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托板的固定实现与所述上盖的相对固定。
在上述盖体组件中,连接件的一端与上盖相对固定,另一端固定至托板,从而使得托板与上盖之间相对固定,如此,相对固定的托板与上盖将下盖固定于两者之间,从而实现上盖、下盖及托板三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由于连接件固定至托板靠近上盖的一侧,因此,下盖远离上盖的一侧,也即下盖可能接触食材的一侧无螺钉裸露,在保证盖体组件外观规整的同时,还能够便于盖体组件的清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螺纹紧固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的螺纹固定件。
如此设置,连接件与固定件螺纹连接以实现上盖与托板的固定,固定件能够在保证连接件与托板之间可靠连接的同时,避免在托板上开设螺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设置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板件,并包括环片状的抵持部、自所述抵持部朝向所述上盖凸伸至所述连接通孔内的连接板部,其中:所述抵持部能够抵接于所述下盖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于连接板部的上表面。
如此设置,抵持部在下盖远离上盖的一侧面与下盖抵接,而连接板部则凸伸至连接通孔内,而固定件固定在连接板部,如此,连接件与连接板部之间连接后形成的拉紧力能够使得抵持部与下盖之间形成紧密的抵接,不仅能够使得托板、下盖及上盖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同时,环片状的抵持部与下盖通过面接触,还能够使得托板与下盖之间连接具备一定的密封性,避免下盖以下的食材通过连接通孔进入上下盖之间。并且,金属板件一体成型设置能够便于生产加工,提高托板的生产加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与所述连接板部之间还一体成型有环绕所述连接通孔外周侧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所述托板与所述下盖的密封圈。
如此设置,密封圈能够进一步提升托板与下盖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食材或水汽通过托板与下盖之间的间隙进入盖体组件内。密封槽能够避免密封圈的自身厚度导致抵持部无法与下盖远离上盖的一侧贴合而影响托板与下盖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部上一体形成有朝向所述上盖凸起并用于定位所述固定件的定位部,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定位部相对所述托板定位并固定。
如此设置,定位部能够便于用户在将固定件固定安装至托板上时对固定件进行定位,保证安装精度,提高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连接支撑件,所述连接支撑件可拆卸连接至所述上盖靠近所述下盖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连于所述连接支撑件以实现与所述上盖的连接。
如此设置,连接支撑件与上盖可拆卸连接,而连接件的一端穿连于该连接支撑件实现与上盖的相对固定,当装配时,可以首先通过连接件将连接支撑件与托板及下盖固定,然后再固定连接上盖与连接支撑件,这样不仅盖体组件的装配较为方便,同时,连接件也不会自上盖暴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的支撑端板及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的一端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并卡接固定至所述上盖的卡勾。
如此设置,能够在保证上盖与连接支撑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便于用户安装或拆卸上盖及连接支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设置为玻璃下盖,所述上盖设置为塑料上盖;
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红外加热装置,所述红外加热装置具有环绕所述连接通孔设置的连接环边,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环边被夹持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撑件与所述下盖之间。
如此设置,连接支撑件与托板固定时能够将玻璃下盖及连接环边层叠压接于两者之间,在不增加其他固定元件的情况下实现连接支撑件、红外加热装置、玻璃下盖及托板四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减少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玻璃下盖使得红外加热装置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下盖以对食物进行加热;塑料上盖的重量较小,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靠近所述上盖的上侧面固定或一体设置有固定件;
所述支撑端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上盖内凹以容纳所述固定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底壁上开设有容所述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
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红外加热装置,所述红外加热装置具有环绕所述连接通孔设置的连接环边,所述连接侧板靠近所述下盖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支撑端板的部分形成抵接端,所述抵接端能够将所述连接环边推压固定于所述下盖。
如此设置,在装配状态下,支撑端板的下表面能够与连接板部的上表面贴合,以提升连接支撑件与托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感温装置,所述感温装置位于所述连接侧板环绕区域内并与所述支撑端板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感温装置的感温端自所述连接通孔伸出。
如此设置,感温装置位于连接侧板环绕区域内能够避免红外加热装置影响感温装置的测温效果,并且感温装置的感温端自连接通孔伸出能够用于测量烹饪器具靠近盖体组件位置的温度,从而能够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溢锅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炖锅,包括具有内腔的煲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的内锅,以及上述的盖体组件。
如此设置,盖体组件内的红外加热装置及煲体组件内的加热装置能够分别从内锅的上下两侧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提升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盖体组件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相关结构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盖体组件;10、上盖;101、卡勾;11、下盖;111、连接通孔;12、托板;121、抵持部;122、连接板部;1221、定位部;1222、感温端伸出孔;123、密封槽;13、连接支撑件;131、卡扣;132、连接侧板;1321、抵接端;133、支撑端板;1331、安装部;14、感温装置;15、红外加热装置;151、连接环边;152、反射罩;153、发热管;16、密封圈;17、固定件;
200、内锅;300、煲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些新型炖锅或类似烹饪器具中,出于烹饪需求,盖体内也存在安装红外加热组件的需求。而为了使该红外加热组件的红外光线能够穿透盖体进入内锅中,下盖必须有一定的透光性,因此,这类烹饪器具中,盖体的通常构成往往包括玻璃材质的下盖。而出于设置把手等其他安装需求,盖体又通常包括塑料上盖。这类盖体中,由于玻璃下盖本身材质的限制,可选择的、用于实现其与塑料上盖连接的形式并不多,以往相关现有技术中,玻璃下盖和塑料上盖之间均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但这种连接方式中,鉴于玻璃材质的下盖上难以设置螺母、开设螺纹孔等,因此,螺钉通常是穿过玻璃下盖后,向上螺接固定在塑料上盖上从而实现上盖和下盖的连接。
这种结构的盖体在使用时,玻璃下盖的下表面相对内锅中的食材,按照上述固定方式,穿过下盖螺钉,其头部保留于玻璃下盖下侧,从而暴露于内锅中食材的上侧,不仅影响盖体整体的美观性,且盖体在清洗时也不够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盖体组件100,该盖体组件100中的上下盖采用新的连接形式,在保证两者可靠连接的前提下,靠近食材的一侧无螺钉裸露,便利于盖体组件100的清洁。
如图1至图2所示,具体地,盖体组件100包括上盖10、下盖11、托板12及连接件,其中:下盖11上开设有连接通孔111,托板12设置于下盖11远离上盖10的一侧并遮挡连接通孔111,连接件的一端与上盖10相对固定,另一端连接至托板12上靠近上盖10的一侧且不暴露于盖体组件外部,以使得下盖11能够通过连接件与托板12的固定实现与上盖10的相对固定。
如前所述,现有的盖体中,玻璃下盖和塑料上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螺钉通常需要穿过玻璃下盖后,在塑料上盖处进行螺纹连接以连接上盖和下盖,但是,螺钉的头部在玻璃下盖内侧裸露于内锅中食材的上侧,不仅影响美观,且清洗时也不够便捷。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100中,连接件的一端与上盖10相对固定,另一端固定至托板12,从而使得托板12与上盖10之间相对固定,如此,相对固定的托板12与上盖10将下盖11固定于两者之间,从而实现上盖10、下盖11及托板12三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由于连接件固定至托板12靠近上盖10的一侧,因此,下盖11远离上盖10的一侧,也即下盖11可能接触食材的一侧连接件不会裸露在外,在保证盖体组件100外观规整的同时,还能够便于盖体组件100的清洁。
如图2至图3所示,托板12靠近上盖10的一侧面上固定或一体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件螺纹连接的固定件17。与上盖10相对固定的连接件通过与固定件17螺纹连接,以实现上盖10与托板12的固定。由于托板12自身厚度较薄,直接在托板12上开设螺纹孔会导致螺纹孔需要贯穿托板12,影响美观,并且连接件依旧会裸露于内锅,而设置固定件17则能够在保证连接件与托板12之间可靠连接的同时,避免在托板12上开设螺纹孔,从而能够避免连接件裸露,保证盖体组件100外观规整。其中,连接件可以设置为螺钉、螺栓等螺纹紧固件,固定件17可以设置为能够与连接件实现螺纹配合的螺母或其他能够实现螺纹连接的结构。当连接件采用螺钉,而固定件17采用螺母时,可以直接采购标准件并按需固定即可,而无需单独加工非标结构以满足连接关系。
如图2至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托板12设置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板件,并包括环片状的抵持部121、自抵持部121朝向上盖10凸伸至连接通孔111内的连接板部122,其中:抵持部121能够抵接于下盖11远离上盖10的一侧;固定件17固定设置于连接板部122的上侧面。抵持部121在下盖11远离上盖10的一侧面与下盖11抵接,而连接板部122则凸伸至连接通孔111内,而固定件17固定在连接板部122,如此,连接件与连接板部122之间连接后形成的拉紧力能够使得抵持部121与下盖11之间形成紧密的抵接,不仅能够使得托板12、下盖11及上盖10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同时,环片状的抵持部121与下盖11通过面接触,还能够使得托板12与下盖11之间连接具备一定的密封性,避免下盖11以下的食材通过连接通孔111进入上盖10与下盖11之间。并且,金属板件一体成型设置还能够便于生产加工,提高托板12的生产加工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托板12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焊接、铰接等其他方式加工成型。
其中,环片状的抵持部121的内径大于连接通孔111的直径,以使得抵持部121能够抵接于连接通孔111的边沿。连接板部122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连接通孔111的直径,以使得连接板部122能够伸入连接通孔111内,并且连接板部122与连接通孔111的配合能够便于用户对托板12进行定位。
如图2至图3所示,抵持部121与连接板部122之间还一体成型有环绕连接通孔111外周侧的密封槽123,密封槽123内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托板12与下盖11的密封圈16。密封圈16能够进一步提升托板12与下盖11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下盖11以下的食材或在烹饪和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水汽通过托板12与下盖11之间的间隙进入盖体组件100内部而影响盖体组件100内其他元件的正常使用。密封槽123用于容纳密封圈16,避免密封圈16的自身厚度导致抵持部121无法与下盖11远离上盖10的一侧贴合而影响托板12与下盖11之间的密封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板部122上一体形成有朝向上盖10凸起并用于定位固定件17的定位部1221,固定件17底部设有能够与定位部1221配合的凹陷部,固定件17通过定位部1221相对托板12定位并焊接固定。定位部1221能够便于用户在将固定件17固定安装至托板12上时对固定件17进行定位,保证安装精度,提高装配效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连接板部122上设有向远离上盖10一侧凹陷的定位凹槽,并在固定件17底部设置有能够与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起。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7也可以通过铆接、螺接或胶粘等方式与托板12固定,只要能够保证固定件17与托板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2至图3所示,连接件的一端可以直接或间接与上盖10固定连接,以实现连接件与上盖10的相对固定。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盖体组件100还包括连接支撑件13,此时,上盖10通过连接支撑件13间接与上盖10固定连接。连接支撑件13可拆卸连接至上盖10靠近下盖11的一侧,连接件的一端穿连于连接支撑件13以实现与上盖10的相对固定。连接支撑件13与上盖10可拆卸连接,而连接件的一端穿连于该连接支撑件13实现与上盖10的相对固定,当装配时,可以首先通过连接件将连接支撑件13与托板12及下盖11固定,然后再固定连接上盖10与连接支撑件13,这样不仅盖体组件100的装配较为方便,同时,连接件也不会自上盖10暴露。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撑件13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的支撑端板133及连接侧板132,连接侧板132的一端向上盖10方向延伸,连接侧板132的这一端设置有能够卡接固定至上盖10的卡扣131,上盖10设置有能够与卡扣131卡接固定的卡勾101或卡槽。或者,也可以在连接侧板132上设置卡勾101,在上盖10上设置能够与卡勾101卡接固定的卡扣131。连接支撑件13与上盖10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能够在保证上盖10与连接支撑件1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便于用户安装或拆卸上盖10及连接支撑件13。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撑件13也可以只包括支撑端板133,上盖10设有向支撑端板133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与支撑端板133卡接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撑件13也可以与上盖10通过螺纹连接等其他方式可拆卸固定,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连接侧板132可以设置为与连接通孔111适配的圆筒状结构,且连接侧板132的外径大于连接通孔111的直径,以保证连接支撑件13与托板12固定时能够将下盖11压接固定于两者之间。圆筒状的连接侧板132的外周均与上盖10卡接,增大连接侧板132与上盖1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连接支撑件13与上盖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当然,连接侧板132的截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与连接通孔111适配的矩形、三角形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筒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2至图3所示,下盖11设置为玻璃下盖,上盖10设置为塑料上盖,塑料上盖的重量较小,成本较低;或者,上盖10也可以设置为金属上盖。盖体组件100还包括红外加热装置15,红外加热装置15具有环绕连接通孔111设置的连接环边151,在装配状态下,连接环边151被夹持固定于连接支撑件13与下盖11之间。玻璃下盖使得红外加热装置15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下盖11以对食物进行加热。连接支撑件13与托板12通过连接件固定时,能够将玻璃下盖及连接环边151层叠压接于两者之间,这样能够在不增加其他固定元件的情况下实现连接支撑件13、红外加热装置15、玻璃下盖及托板12四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减少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地,红外加热装置15可以包括反射罩152及设置于反射罩152朝向下盖11的一侧的发热管153,反射罩152的截面为弧形结构,以将发热管153朝向上盖10发射的红外线反射至朝向下盖11发射,提高红外加热装置15的加热效率,同时避免上盖10受热过高。连接环边151自反射罩152的内圈向内延伸。
其中,连接环边151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连接通孔111的直径,在保证连接环边151与连接支撑件13及玻璃下盖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避免与连接板部122等其他结构相互干涉。
如图2至图3所示,由于固定件17是凸出于连接板部122的,因此,支撑端板133上设置有朝向上盖10内凹以容纳固定件17的安装部1331,安装部1331的底壁上开设有容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连接件能够自支撑端板133远离托板12的一侧穿过连接孔,并与固定件17固定连接。在装配状态下,支撑端板133的下表面能够与连接板部122的上表面贴合,以提升连接支撑件13与托板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如图3所示,连接侧板132靠近下盖11的一端延伸超出支撑端板133的部分形成抵接端1321,抵接端1321能够将连接环边151推压固定于下盖11。抵接端1321与连接环边151通过面接触,并将连接环边151压接于玻璃下盖上,以提升红外加热装置15与连接支撑件13、玻璃下盖及托板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如图2至图3所示,盖体组件100还包括感温装置14,感温装置14位于连接侧板132环绕区域内并与支撑端板133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感温装置14的感温端自连接通孔111伸出,以用于感谢盖体组件100以下的食材或内锅中上部温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托板12上开设有容感温装置14的感温端伸出的感温端伸出孔1222,感温装置14的感温端穿过该感温端伸出孔1222伸出盖体组件100以下。
感温装置14位于连接侧板132环绕区域内能够避免红外加热装置15影响感温装置14的测温效果,并且感温装置14的感温端自连接通孔111伸出能够更为准确地测量内锅上部的温度,单独使用感温装置14,或者配合其他在内锅底部、侧部安装的感温装置,可以更为及时、准确地测量食材的温度,避免出现溢锅的现象。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内腔的煲体组件300、设置于内腔中的内锅200,以及上述的盖体组件100。盖体组件100盖合于内锅200时,下盖11及托板12背离上盖10的一侧朝向内锅200,连接件不会裸露于内锅200中,从而能够便于烹饪器具的清洁。在烹饪过程中,盖体组件100内的红外加热装置15能够辅助煲体组件300内的加热装置对内锅20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烹饪器具可以设置为电炖锅。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0)、下盖(11)、托板(12)及连接件,其中:所述下盖(11)上开设有连接通孔(111),所述托板(12)设置于所述下盖(11)远离所述上盖(10)的一侧并遮挡所述连接通孔(111),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盖(10)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托板(12)上靠近所述上盖(10)的一侧且不暴露于盖体组件外部,以使得所述下盖(11)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托板(12)的固定实现与所述上盖(10)的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2)靠近所述上盖(1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螺纹紧固件,所述固定件(17)设置为能够与所述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的螺纹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2)包括环片状的抵持部(121)、自所述抵持部(121)朝向所述上盖(10)凸伸至所述连接通孔(111)内的连接板部(122),其中:所述抵持部(121)能够抵接于所述下盖(11)远离所述上盖(10)的一侧;所述固定件(17)固定设置于连接板部(122)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121)与所述连接板部(122)之间还一体成型有环绕所述连接通孔(111)外周侧的密封槽(123),所述密封槽(123)内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所述托板(12)与所述下盖(11)的密封圈(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部(122)上一体形成有朝向所述上盖(10)凸起并用于定位所述固定件(17)的定位部(1221),所述固定件(17)通过所述定位部(1221)相对所述托板(12)定位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连接支撑件(13),所述连接支撑件(13)可拆卸连接至所述上盖(10)靠近所述下盖(11)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连于所述连接支撑件(13)以实现与所述上盖(10)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件(13)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的支撑端板(133)及连接侧板(132),所述连接侧板(132)的一端向所述上盖(10)方向延伸,并卡接固定至所述上盖(10)的卡勾(10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1)设置为玻璃下盖,所述上盖(10)设置为塑料上盖;
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红外加热装置(15),所述红外加热装置(15)具有环绕所述连接通孔(111)设置的连接环边(151),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环边(151)被夹持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撑件(13)与所述下盖(1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2)靠近所述上盖(10)的上侧面固定或一体设置有固定件(17);
所述支撑端板(133)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上盖(10)内凹以容纳所述固定件(17)的安装部(1331),所述安装部(1331)的底壁上开设有容所述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
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红外加热装置(15),所述红外加热装置(15)具有环绕所述连接通孔(111)设置的连接环边(151),所述连接侧板(132)靠近所述下盖(11)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支撑端板(133)的部分形成抵接端(1321),所述抵接端(1321)能够将所述连接环边(151)推压固定于所述下盖(1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感温装置(14),所述感温装置(14)位于所述连接侧板(132)环绕区域内并与所述支撑端板(133)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感温装置(14)的感温端自所述连接通孔(111)伸出。
12.一种电炖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煲体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内腔中的内锅(200),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74546.8U CN219538068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盖体组件及电炖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74546.8U CN219538068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盖体组件及电炖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38068U true CN219538068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04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74546.8U Active CN219538068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盖体组件及电炖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38068U (zh) |
-
2023
- 2023-02-27 CN CN202320374546.8U patent/CN2195380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9195638A (ja) | 電気調理器具の上蓋 | |
CN219538068U (zh) | 盖体组件及电炖锅 | |
CN110811313A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GB2498016A (en) | Liquid heating vessel having a base through which a heating element can be inserted for assembly | |
CN209863456U (zh) |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 |
CN216675498U (zh) | 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 | |
CN215777445U (zh) | 温度探头与面板的装配结构及使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0354431U (zh) | 可拆式刀座组件 | |
CN217464548U (zh) |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 |
CN214258959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9436902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6652063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6020532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870939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629375U (zh) | 使用可靠的烹饪器具 | |
CN211269923U (zh) | 一种装配紧密的烹饪器具 | |
CN217285473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153389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371452U (zh) | 密封圈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7959729U (zh)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9206593U (zh) | 外壳组件、煲体及烹饪器具 | |
CN216652057U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09733459U (zh) |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JP3246092U (ja) | 多機能フードプロセッサー | |
CN217178595U (zh) | 一种用于灶具的旋钮安装座及其灶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