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6722U -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6722U
CN219536722U CN202320577132.5U CN202320577132U CN219536722U CN 219536722 U CN219536722 U CN 219536722U CN 202320577132 U CN202320577132 U CN 202320577132U CN 219536722 U CN219536722 U CN 219536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air inlet
module
pipeli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71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宿城
刘在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Siweiq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Siwei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Siweiq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Siwei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71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6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6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6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10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 [FACT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包括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进风机构,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上设置有加长管道,所述出风机构上设置有出风管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的进风机构、出风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在模块壳体内腔形成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相比于只进风的散热方式,能快速地将模块壳体内部的热量带出,而且由于进风机构处有加长管道进行夹持,能使得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更多地与模块壳体内其他元件接触,也能提高散热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背景技术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将自换相桥式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到电网上,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功率,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号为CN2136622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良好的有源SVG模块,涉及SVG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顶盖,箱体顶部安装有顶盖,箱体一端靠近底部位置设有风机,箱体靠近风机一端的两侧设有安装板,箱体另一端靠近底部位置设有第一散热孔,箱体两侧设有第二散热孔,箱体两侧设有第三散热孔,箱体两侧设有安装块。本实用新型采用风机和第一散热孔组成直通散热风道提升散热效果,保证电抗器和IGBT模块的性能稳定;第二散热孔为辅助散热孔,进一步提升电抗器和IGBT模块的散热效果;第三散热孔提升母板、驱动板、控制板、采样板和电源板的散热效果,保证元件的正常工作。
但是上述方案在进行散热的过程中,只是将外部的空气导入至箱体中,而箱体中的温度较高的空气不便排出,只是通过空气流动自然排出,散热效率较低,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包括模块壳体,所述模块壳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模块壳体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模块壳体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
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进风机构,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中设置有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上设置有加长管道,所述出风机构上设置有出风管道,所述进风机构带动模块壳体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加长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中,所述出风机构带动模块壳体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风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壳体,所述进风管道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与安装通槽相适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进风风机,所述进风风机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内,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进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壳体,所述出风管道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上,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与安装通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结构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机构还包括出风风机,所述出风风机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出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安装孔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二安装孔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每组所述安装通槽上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在安装凹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长管道截面弧长为进风管道截面弧长的一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长管道上设置有平直面,所述加长管道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处与进风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对模块壳体内进行散热处理时,进风机构运作,将模块壳体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加长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中,同时出风机构运作,将模块壳体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进入至模块壳体外部,从而实现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对模块壳体内部进行散热处理;
通过上述设置的进风机构、出风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在模块壳体内腔形成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相比于只进风的散热方式,能快速地将模块壳体内部的热量带出,而且由于进风机构处有加长管道进行夹持,能使得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更多地与模块壳体内其他元件接触,也能提高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壳体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模块壳体;11、安装通槽;12、安装凹槽;20、盖板;30、进风机构;31、进风风机;32、第一安装孔;33、进风口;34、第一安装板;35、第一安装壳体;40、连接板;50、出风机构;51、出风风机;52、第二安装孔;53、出风口;54、第二安装板;55、第二安装壳体;60、进风管道;61、加长管道;611、平直面;612、斜面;70、出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包括模块壳体10,所述模块壳体10上设置有盖板20,所述模块壳体10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40,所述模块壳体10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11;
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进风机构30,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出风机构50,所述进风机构30上设置有进风管道60,所述进风管道60上设置有加长管道61,所述出风机构50上设置有出风管道70,所述进风机构30带动模块壳体10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60、加长管道61进入至模块壳体10中,所述出风机构50带动模块壳体10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70进入至模块壳体10外部。
本案中,进风管道60、出风管道70长度直径一致。
本实施例中,在对模块壳体10内进行散热处理时,进风机构30运作,将模块壳体10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60、加长管道61进入至模块壳体10中,同时出风机构50运作,将模块壳体10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70进入至模块壳体10外部,从而实现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对模块壳体10内部进行散热处理;
通过上述设置的进风机构30、出风机构50之间的配合,能在模块壳体10内腔形成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相比于只进风的散热方式,能快速地将模块壳体10内部的热量带出,而且由于进风机构30处有加长管道61进行夹持,能使得冷却循环空气流动路线更多地与模块壳体10内其他元件接触,也能提高散热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进风机构30包括第一安装板34,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壳体35,所述进风管道60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35上,所述第一安装壳体35与安装通槽11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安装壳体35卡在安装通槽11中,之后将第一安装板34与模块壳体10连接即可。
具体的,所述进风机构30还包括进风风机31,所述进风风机31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35内,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开设有进风口33。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进风时,进风风机31运作,将外部的空气导入至模块壳体10中。
具体的,所述出风机构50包括第二安装板54,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壳体55,所述出风管道70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55上,所述第二安装壳体55与安装通槽11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与第一安装板34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安装时,将第二安装壳体55卡在安装通槽11中,之后将第二安装板54与模块壳体10连接即可。
具体的,所述出风机构50还包括出风风机51,所述出风风机51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55内,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上开设有出风口53。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出风时,出风风机51运作,将模块壳体10内部的空气导出。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2;
所述第一安装板34通过第一安装孔32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1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54通过第二安装孔52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10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板34、第二安装板54进行安装时,在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52中安装螺栓,并使得螺栓与模块壳体10连接即可。
具体的,每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上开设有安装凹槽12,所述第一安装板34、第二安装板54分别设置在安装凹槽12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安装凹槽12能对第一安装板34、第二安装板54进行限位,能提高进风机构30、出风机构50安装的稳定。
具体的,所述加长管道61截面弧长为进风管道60截面弧长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在将外部的空气导入之模块壳体10中时,外部的空气先经过进风管道60,之后进入至加长管道61中,而由于加长管道61截面的弧长为进风管道60截面弧长的一半,当外部的空气流入至加长管道61中时被挤压,从而能加速空气流动的效率,提高散热效率。
具体的,所述加长管道61上设置有平直面611,所述加长管道61上设置有斜面612,所述斜面612处与进风管道60连接。
本案中,加长管道61的壁厚均为β,β的取值具体按照实际情况定值。
本实施例中,平直面611能避免占用过多的模块壳体10内腔体积,从而能便于其他的元件进行整合安装在模块壳体10中,斜面612能便于空气进行流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壳体(10),所述模块壳体(10)上设置有盖板(20),所述模块壳体(10)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40),所述模块壳体(10)上均匀开设有四组安装通槽(11);
上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进风机构(30),下端两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中设置有出风机构(50),所述进风机构(30)上设置有进风管道(60),所述进风管道(60)上设置有加长管道(61),所述出风机构(50)上设置有出风管道(70),所述进风机构(30)带动模块壳体(10)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管道(60)、加长管道(61)进入至模块壳体(10)中,所述出风机构(50)带动模块壳体(10)内部空气通过出风管道(70)进入至模块壳体(10)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30)包括第一安装板(34),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壳体(35),所述进风管道(60)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35)上,所述第一安装壳体(35)与安装通槽(11)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30)还包括进风风机(31),所述进风风机(31)连接在第一安装壳体(35)内,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开设有进风口(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机构(50)包括第二安装板(54),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壳体(55),所述出风管道(70)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55)上,所述第二安装壳体(55)与安装通槽(11)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与第一安装板(34)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机构(50)还包括出风风机(51),所述出风风机(51)连接在第二安装壳体(55)内,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上开设有出风口(5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4)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所述第二安装板(54)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2);
所述第一安装板(34)通过第一安装孔(32)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1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54)通过第二安装孔(52)中的螺栓与模块壳体(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安装通槽(11)上开设有安装凹槽(12),所述第一安装板(34)、第二安装板(54)分别设置在安装凹槽(12)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管道(61)截面弧长为进风管道(60)截面弧长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管道(61)上设置有平直面(611),所述加长管道(61)上设置有斜面(612),所述斜面(612)处与进风管道(60)连接。
CN202320577132.5U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Active CN219536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7132.5U CN219536722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7132.5U CN219536722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6722U true CN219536722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7132.5U Active CN219536722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6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0453B2 (en) Power cabinet,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container
CN219536722U (zh) 一种基于sic的高效散热svg模块
CN112152475B (zh) 逆变装置
CN211605850U (zh) 一种墙体嵌入式高效散热型配电柜
CN210864584U (zh) 一种一体机的散热装置
CN212752148U (zh) 一种逆变装置
CN114679129A (zh) 一种基于密闭式风腔降温的光伏发电组件及降温方法
CN217984838U (zh) 一种三温区隔离式变频器
CN217010680U (zh) 散热结构、变频器及空调器
CN212786434U (zh) 一种断电降温保护装置
CN219087692U (zh) 稳压器的散热结构
CN221042674U (zh) 逆变器和储能一体机
CN115604965B (zh) 一种射频电源及温度调控方法
CN211209561U (zh) 一种节能型变频器结构
CN218648429U (zh) 一种户外pcs柜
CN220554249U (zh) 一种磁悬浮压缩机电控模块散热装置
CN218526638U (zh) 一种暖风机模块化控制电路板
CN216748657U (zh) 一种图像轮廓线平滑处理电路用冷却散热装置
CN220626619U (zh)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CN209419231U (zh) 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
CN21899861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超声波发生器
CN220476220U (zh) 太阳能追踪逆变器
CN218998642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箱
CN21111643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散热装置
CN217982313U (zh) 快装型高散热计算机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