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6303U -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6303U
CN219536303U CN202320826617.3U CN202320826617U CN219536303U CN 219536303 U CN219536303 U CN 219536303U CN 202320826617 U CN202320826617 U CN 202320826617U CN 219536303 U CN219536303 U CN 219536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astic body
inner support
sound generat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66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圆媛
罗明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r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66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6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6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6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扬声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和弹性体,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内撑体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弹性体设于主壳体和内撑体之间,弹性体包括多个,多个弹性体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发声装置包括上述壳体结构和发声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将弹性体设置为分体式,且设置为相对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从而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弹性体之间的间隙内容纳其它部件,减小弹性体在主壳体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从而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扬声器的磁路结构通常直接连接至壳体,当音圈工作产生振动时,其会对磁路系统产生反作用力,磁路系统将振动传到壳体上,影响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磁路结构中的轭铁悬空设置,并且自主壳体向内部依次设置弹性材料和内撑体,这种扬声器结构通过设置弹性材料,可以避免反向作用力直接传递到外壳上,起到减振的作用,并且通过设置内撑体,使内撑体与磁路系统的轭铁连接,可以提高轭铁安装的可靠性。这种壳体结构的内撑体通常与主壳体通过一体注塑形成,弹性材料通过注塑设于主壳体和内撑体之间,从而形成与主壳体的结构相适应的框形体。框形的弹性材料的体积较大,从而会占用较大的壳体内部空间,不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结构,能够减小弹性材料的体积,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且体积小,可靠性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壳体结构,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所述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所述内撑体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内撑体之间,所述弹性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体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所述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所述壳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胶黏层。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凹凸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和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中的一方设置在所述弹性体上,另一方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内撑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撑体与所述弹性体一一对应地连接。
发声装置,包括:
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所述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连接至所述内撑体。
作为优选,所述发声单元包括轭铁,所述轭铁包括底板和相对所述底板的外周向上延伸的凸部;
所述内撑体朝向所述轭铁的一侧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凸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沿着相对所述平面部分远离的方向延伸并相对所述凸部远离的斜面部分,所述斜面部分与所述凸部间隔开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内撑体朝向所述弹性体另一侧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着朝向所述轭铁的的底板方向延伸并相对所述弹性体远离的楔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和弹性体,壳本体包括主壳体和相对主壳体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内撑体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弹性体设于主壳体和内撑体之间,弹性体包括多个,多个弹性体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将弹性体设置为分体式,且设置为相对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从而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弹性体之间的间隙内容纳其它部件,减小弹性体在主壳体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从而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
2、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壳体结构设计,在实现扬声器的减振,提高轭铁安装的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内撑体和弹性体的体积,减小弹性体、内撑体在主壳体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发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发声单元、内撑体和弹性体相配合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撑体和一种弹性体相配合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内撑体和另一种弹性体相配合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内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壳本体;111、主壳体;112、内撑体;1121、第一连接部;1121a、平面部分;1121b、斜面部分;1122、第二连接部;
12、弹性体;
131、凸起;132、凹槽;
2、发声单元;21、轭铁;211、底板;212、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壳体结构。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11和弹性体12,壳本体11包括主壳体111和相对主壳体111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112,内撑体112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2,弹性体12设于主壳体111和内撑体112之间,弹性体12包括多个,多个弹性体12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主壳体111的轴向方向设置。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将弹性体12设置为分体、且相对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从而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弹性体12之间的间隙内容纳其它部件,减小弹性体12在主壳体111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从而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并且在组装过程中,相对于一体式框形的内撑体112而言,分体式的弹性体12便于与内撑体112和主壳体111连接,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弹性体1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壳本体11。也就是说,如图2-图5所示,为提高弹性体12与壳本体11连接的可靠性,弹性体12设置在主壳体111和内撑体112之间,可选的,可以在弹性体12靠近主壳体111的一侧以及主壳体111之间设置连接结构,从而使弹性体12的一侧通过连接结构与主壳体111连接,提高弹性体12与主壳体111连接的可靠性;或者可以在弹性体12靠近内撑体112的另一侧以及内撑体112之间设置连接结构,从而使弹性体12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结构与内撑体112连接。优选的,可以在弹性体12靠近主壳体111的一侧以及主壳体111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同时在弹性体12靠近内撑体112的另一侧以及内撑体112之间也设置连接结构,从而可以提高主壳体111、弹性体12、内撑体112连接的可靠性,延长扬声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形成为胶黏层(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弹性体12和壳本体11除了通过静摩擦实现连接、安装外,还可以通过胶黏剂使弹性体12与壳本体11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弹性体12和壳本体11的连接强度。胶黏剂例如可以为市售、常用的具有良好粘接强度的试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结构形成为凹凸结构。也就是说,如图3、图5所示弹性体12和壳本体11除了通过静摩擦实现连接、安装外,还可以通过凹凸结构使弹性体12与壳本体11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弹性体12和壳本体11的连接强度。例如可以分别在弹性体12和主壳体111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和/或在弹性体12和内撑体112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
具体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131和与凸起131匹配的凹槽132,凸起131、凹槽132中的一方设置在弹性体12上,另一方设置在壳本体11上。也就是说,如图5、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例如可以在弹性体12朝向主壳体111的一侧设置凹槽132,在主壳体111朝向弹性体12的一侧设置凸起131,从而弹性体12通过凸起131、凹槽132连接至主壳体111;例如也可以在弹性体12朝向内撑体112的一侧设置凹槽132,在内撑体112朝向弹性体12的一侧设置凸起131,从而内撑体112通过凸起131、凹槽132连接置弹性体12。值得说明的是,弹性体12两侧均可以设置为凹槽132或凸起131,或一侧设置为凹槽132,另一侧设置为凸起131,只要可以与与之连接的壳本体11形成凹凸结构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内撑体112设置有多个,多个内撑体112与弹性体12一一对应地连接。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内撑体112设置为分体、相对彼此间隔开的多段。具体而言,内撑体112与主壳体11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后,需先将连接内撑体112与主壳体111的塑料切除,然后再将内撑体112切割成多段,并去除多余料件,最后与多个弹性体12一一对应地连接。将内撑体112设置为多个,可以进一步减小内撑体112在主壳体111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有利于扬声器的小型化。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声装置。
该发声装置包括壳体结构和发声单元2。壳体结构为上述的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11,壳本体11包括主壳体111和相对主壳体111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112;发声单元2连接至内撑体112。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壳体结构,在实现扬声器的减振,提高轭铁21安装的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内撑体112和弹性体12的体积,减小弹性体12、内撑体112在主壳体111的内腔中的占用面积,有利于发声装置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元2包括轭铁21,轭铁21包括底板211和相对底板211的外周向上延伸的凸部212;内撑体112朝向轭铁21的一侧形成第一连接部1121,第一连接部1121包括平面部分1121a,平面部分1121a与凸部212配合连接。也就是说,如图2-图4所示,轭铁21依次通过凸部212、第一连接部1121的平面部分1121a连接至内撑体112,内撑体112的材质例如可以与主壳体111的材质一致,且硬度大于弹性体12,从而可以提高内撑体112与轭铁21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发声装置在跌落时,轭铁21与壳体结构脱离,延长发声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121还包括沿着相对平面部分1121a远离的方向延伸并相对凸部212远离的斜面部分1121b,斜面部分1121b与凸部212间隔开设置。也就是说,如图3、图6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1121的斜面部分1121b不与轭铁21接触,从而在保证轭铁21与第一连接部1121的连接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少轭铁21与内撑体112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避免轭铁21的反作用力传递到主壳体111上,进一步提高扬声器的减振性能。
更具体地,内撑体112朝向弹性体12另一侧形成第二连接部1122,第二连接部1122具有沿着朝向轭铁21的方向延伸并相对弹性体12远离的楔形面。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该楔形面形成为上宽下窄的斜面结构,这是考虑到弹性体12由注塑工艺成型。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的成型方法为:先通过注塑将主壳体111和内撑体112一体成型,再在主壳体111和内撑体112的间隙之间注塑成型弹性体12,由于内撑体112的第二限位部的朝向弹性体12一侧形成为上宽下窄的楔形面,从而在注塑成型时便于封胶,同时还可以防止硅胶溢出,提高硅胶的流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11),所述壳本体(11)包括主壳体(111)和相对所述主壳体(111)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112),所述内撑体(112)被配置为连接至发声单元(2);
弹性体(12),所述弹性体(12)设于所述主壳体(111)和所述内撑体(112)之间,所述弹性体(1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体(12)相对彼此间隔开,并环绕所述主壳体(111)的轴向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所述壳本体(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胶黏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形成为凹凸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131)和与所述凸起(131)匹配的凹槽(132),所述凸起(131)和所述凹槽(132)中的一方设置在所述弹性体(12)上,另一方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体(1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撑体(112)与所述弹性体(12)一一对应地连接。
7.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11),所述壳本体(11)包括主壳体(111)和相对所述主壳体(111)间隔开设置的内撑体(112);
发声单元(2),所述发声单元(2)连接至所述内撑体(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2)包括轭铁(21),所述轭铁(21)包括底板(211)和相对所述底板(211)的外周向上延伸的凸部(212);
所述内撑体(112)朝向所述轭铁(21)的一侧形成第一连接部(1121),所述第一连接部(1121)包括平面部分(1121a),所述平面部分(1121a)与所述凸部(212)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1)还包括沿着相对所述平面部分(1121a)远离的方向延伸并相对所述凸部(212)远离的斜面部分(1121b),所述斜面部分(1121b)与所述凸部(212)间隔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体(112)朝向所述弹性体(12)另一侧形成第二连接部(1122),所述第二连接部(1122)具有沿着朝向所述轭铁(21)的底板(211)的方向延伸并相对所述弹性体(12)远离的楔形面。
CN202320826617.3U 2023-04-14 2023-04-14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Active CN219536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6617.3U CN219536303U (zh) 2023-04-14 2023-04-14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6617.3U CN219536303U (zh) 2023-04-14 2023-04-14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6303U true CN219536303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6617.3U Active CN219536303U (zh) 2023-04-14 2023-04-14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6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5704B2 (en) Micro-speaker
US8379905B2 (en) Micro-speaker
WO2014083986A1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CN214901292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587606B (zh) 一种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66880B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499559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195077B (zh) 扬声器
US20230328427A1 (en) Multifunctional Sounding Device
EP1151632A1 (en) Vibration exciter for creating bending wave vibration
CN219536303U (zh) 壳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声装置
CN202172489U (zh) 多功能微型扬声器
CN217904653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781330U (zh) 扬声器箱
CN213694127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02273231B (zh) 多功能微型扬声器
CN214070145U (zh) 振膜单元和扬声器
CN210579201U (zh) 用于微型扬声器的振膜结构
CN219659908U (zh) 扬声器
CN210297794U (zh) 一种结合强度高的手机扬声器
CN212344051U (zh) 扬声器模组
CN113727259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8526437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462277U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218634265U (zh) 一种大振幅微型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