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6077U -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6077U
CN219536077U CN202223348964.4U CN202223348964U CN219536077U CN 219536077 U CN219536077 U CN 219536077U CN 202223348964 U CN202223348964 U CN 202223348964U CN 219536077 U CN219536077 U CN 219536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point
negative
positive electrode
copper foil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89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佩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489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6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6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6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它不但能够在不影响原有光跳线各项指标以及无需断开线路信号的条件下快速查找光跳线路由走向,在一侧接入电源后,光跳线和连接插头都发光,这样可以快速找到所要寻找的光跳线线路,从而减少的查找所需的时间和人工,方便故障排除以及入场维护,无需中断信号,使用时无局限性,适用范围广,而且结构简单,无需另外添加复杂,人员无特别技能要求,操作也比较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荧光线以及接头装置比较廉价,加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中的线材,特别是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背景技术
光跳线是光纤通信中保证设备与线路、线路和线路之间光信号正常传输的线材。日常光通信维护中,核查一根在用光跳线的路由走向,目前有两种方式:
1、采用人工摸查方式,这种方式技术人员沿着线路梳理核查至对端,但是在人工摸查时由于线路过多,缠绕后出现查找困难的情况,因此无法将安装好的线路进行识别,这样就容易出现检修效率低以及耗时长的问题,而且人员无法到达特殊场景如狭窄孔洞、天花板顶,桥架等进行摸查,适用范围比较窄;
2、可见红光源核查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将光跳线一端断开,接入可见红光源,通过弯曲光跳线,看到红光确定是否该光跳线,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中断原有信号,有时因业务重要或用户不同意中断信号,该方法就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它不但能够在不影响原有光跳线各项指标以及无需断开线路信号的条件下快速查找光跳线路由走向,方便故障排除以及入场维护,适用范围广,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所述的光跳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插头,在光跳线的内部穿入有发光线,发光线的两端分别伸出光跳线的外皮后折叠作为检测端Ⅰ,检测端Ⅰ设有正极线Ⅰ和负极线Ⅰ,所述的两连接插头上涂有荧光层,每个连接插头内引出检测端Ⅱ,检测端Ⅱ也设有正极线Ⅱ和负极线Ⅱ,正极线Ⅰ与正极线Ⅱ连接后形成正极接头,负极线Ⅰ与负极线Ⅱ连接后形成负极接头,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固定在光跳线上,与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对应的设有电源裂变器,电源裂变器用于产生交流电接通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来使光跳线内的发光线以及连接插头的荧光层发光,当需要对光纤通讯线路中的光跳线进行检修识别时,电源裂变器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分别与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接通后,使得发光线在光跳线内发光以及连接插头的荧光层发光,从而在光纤通讯线路中的整个光跳线路产生肉眼可见光源。
进一步说,所述的正极接头与光跳线之间绕有正极端带胶铜箔纸,正极接头通过正极端带胶铜箔纸固定在光跳线上,电源裂变器的正极触点与正极端带胶铜箔纸的相连接使得电源裂变器的正极触点与正极接头接通,所述的负极接头与光跳线之间绕有负极端带胶铜箔纸,负极接头通过负极端带胶铜箔纸固定在光跳线上,电源裂变器的负极触点与负极端带胶铜箔纸相连接使得电源裂变器的负极触点与负极接头接通。
进一步说,所述的正极端带胶铜箔纸与负极端带胶铜箔纸之间设有间距。
进一步说,所述的电源裂变器上连接有线夹具,所述的线夹具主要包括底板,在底板上部设有固定夹板,在底板的下部设有活动拨块,固定夹板与活动拨块之间为线槽,在固定夹板上分别设有上正极测量点和上负极测量点,在活动拨块上分别设有下正极测量点和下负极测量点,在活动拨块的下部设有回复弹簧,上正极测量点和上负极测量点以及下正极测量点和下负极测量点都位于线槽内,上正极测量点和下正极测量点都与电源裂变器的正极触点连接,上负极测量点和下负极测量点都与电源裂变器的负极触点连接,活动拨块带动下正极测量点和下负极测量点移动,当光跳线放入到线槽内后,活动拨块向上移动后将光跳线定位,正极端带胶铜箔纸位于上正极测量点和下正极测量点之间,负极端带胶铜箔纸位于上负极测量点和下负极测量点之间,电源裂变器的正极触点通过上正极测量点、下正极测量点以及正极端带胶铜箔纸与正极接头接通,电源裂变器的负极触点通过上负极测量点和下负极测量点以及负极端带胶铜箔纸与负极接头接通。
进一步说,所述的上正极测量点和上负极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以及下正极测量点和下负极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与正极端带胶铜箔纸和负极端带胶铜箔纸之间相对应。
进一步说,所述的发光线路设置为荧光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在不影响原有光跳线各项指标以及无需断开线路信号的条件下快速查找光跳线路由走向,在一侧接入电源后,光跳线和连接插头都发光,这样可以快速找到所要寻找的光跳线线路,从而减少的查找所需的时间和人工,方便故障排除以及入场维护,无需中断信号,使用时无局限性,适用范围广,而且结构简单,无需另外添加复杂,人员无特别技能要求,操作也比较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荧光线以及接头装置比较廉价,加工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电源裂变器上连接有线夹具,这样对光电线上的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稳定定位,便于通过电源裂变器进行通电操作,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光跳线的两端都设有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以及在连接插头上涂有荧光层,这样检修人员可以在任意一端进行检测,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线夹具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在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所述的光跳线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插头2,在光跳线1的内部穿入有发光线3,发光线3的两端分别伸出光跳线1的外皮后折叠作为检测端Ⅰ,检测端Ⅰ设有正极线Ⅰ和负极线Ⅰ,所述的两连接插头2上涂有荧光层4,每个连接插头2内引出检测端Ⅱ,检测端Ⅱ也设有正极线Ⅱ和负极线Ⅱ,正极线Ⅰ与正极线Ⅱ连接后形成正极接头5,负极线Ⅰ与负极线Ⅱ连接后形成负极接头6,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固定在光跳线1上,与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对应的设有电源裂变器7,电源裂变器7用于产生交流电接通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来使光跳线1内的发光线3以及连接插头2的荧光层4发光,当需要对光纤通讯线路中的光跳线1进行检修识别时,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分别与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接通后,使得发光线3在光跳线1内发光以及连接插头2的荧光层4发光,从而在光纤通讯线路中的整个光跳线1路产生肉眼可见光源,本实施例的发光线3路设置为荧光线,本实施例的所述的正极接头5与光跳线1之间绕有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正极接头5通过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固定在光跳线1上,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与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的相连接使得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与正极接头5接通,所述的负极接头6与光跳线1之间绕有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负极接头6通过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固定在光跳线1上,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与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相连接使得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与负极接头6接通,所述的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与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之间设有间距,本实施例的所述的电源裂变器7上连接有线夹具,所述的线夹具主要包括底板10,在底板10上部设有固定夹板11,在底板10的下部设有活动拨块17,固定夹板11与活动拨块17之间为线槽12,在固定夹板11上分别设有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上负极测量点14,在活动拨块17上分别设有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在活动拨块17的下部设有回复弹簧18,回复弹簧18的一端与活动拨块连接,回复弹簧18的主体穿过导向柱19后与安装在挡块20上,当活动拨块需要向上回复时,回复弹簧推动活动拨块向上移动,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上负极测量点14以及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都位于线槽12内,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下正极测量点15都与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连接,上负极测量点14和下负极测量点16都与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连接,活动拨块17带动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移动,当光跳线1放入到线槽12内后,活动拨块17向上移动后将光跳线1定位,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位于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下正极测量点15之间,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位于上负极测量点14和下负极测量点16之间,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通过上正极测量点13、下正极测量点15以及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与正极接头5接通,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通过上负极测量点14和下负极测量点16以及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与负极接头6接通,所述的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上负极测量点14之间的距离以及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之间的距离与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和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之间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当需要对光纤通讯线路中所要检修的线路从头到尾进行检修识别时,将光跳线1上带有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和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的一端放入到线槽12内,活动拨块17在回复弹簧18的推动下向上移动,使得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与上正极测量点以及下正极测量点接触,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与上负极测量点以及下负极测量点接触,这样电源裂变器4的正负极就能够分别与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接通,接通电源裂变器4电源开关,使得光跳线1内部荧光线以及连接插头2通电发光,从而使得光跳线1的外表面产生识别光源识别后进行检测或故障处理。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光跳线(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插头(2),在光跳线(1)的内部穿入有发光线(3),发光线(3)的两端分别伸出光跳线(1)的外皮后折叠作为检测端Ⅰ,检测端Ⅰ设有正极线Ⅰ和负极线Ⅰ,所述的两连接插头(2)上涂有荧光层(4),每个连接插头(2)内引出检测端Ⅱ,检测端Ⅱ也设有正极线Ⅱ和负极线Ⅱ,
正极线Ⅰ与正极线Ⅱ连接后形成正极接头(5),负极线Ⅰ与负极线Ⅱ连接后形成负极接头(6),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固定在光跳线(1)上,与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对应的设有电源裂变器(7),电源裂变器(7)用于产生交流电接通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来使光跳线(1)内的发光线(3)以及连接插头(2)的荧光层(4)发光,当需要对光纤通讯线路中的光跳线(1)进行检修识别时,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分别与正极接头(5)和负极接头(6)接通后,使得发光线(3)在光跳线(1)内发光以及连接插头(2)的荧光层(4)发光,从而在光纤通讯线路中的整个光跳线(1)路产生肉眼可见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正极接头(5)与光跳线(1)之间绕有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正极接头(5)通过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固定在光跳线(1)上,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与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的相连接使得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与正极接头(5)接通,所述的负极接头(6)与光跳线(1)之间绕有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负极接头(6)通过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固定在光跳线(1)上,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与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相连接使得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与负极接头(6)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与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之间设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裂变器(7)上连接有线夹具,所述的线夹具主要包括底板(10),在底板(10)上部设有固定夹板(11),在底板(10)的下部设有活动拨块(17),固定夹板(11)与活动拨块(17)之间为线槽(12),在固定夹板(11)上分别设有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上负极测量点(14),在活动拨块(17)上分别设有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在活动拨块(17)的下部设有回复弹簧(18),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上负极测量点(14)以及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都位于线槽(12)内,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下正极测量点(15)都与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连接,上负极测量点(14)和下负极测量点(16)都与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连接,活动拨块(17)带动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移动,当光跳线(1)放入到线槽(12)内后,活动拨块(17)向上移动后将光跳线(1)定位,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位于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下正极测量点(15)之间,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位于上负极测量点(14)和下负极测量点(16)之间,电源裂变器(7)的正极触点通过上正极测量点(13)、下正极测量点(15)以及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与正极接头(5)接通,电源裂变器(7)的负极触点通过上负极测量点(14)和下负极测量点(16)以及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与负极接头(6)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正极测量点(13)和上负极测量点(14)之间的距离以及下正极测量点(15)和下负极测量点(16)之间的距离与正极端带胶铜箔纸(8)和负极端带胶铜箔纸(9)之间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光线(3)路设置为荧光线。
CN202223348964.4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Active CN219536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8964.4U CN219536077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8964.4U CN219536077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6077U true CN219536077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8964.4U Active CN219536077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6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75905C2 (ru) Идентифицируемый кабель
CN203950000U (zh) 简易直连双绞线及同轴线缆测试仪
CN2397501Y (zh) 便携式多功能电气线路跟踪检测器
CN219536077U (zh) 一种光纤通讯中便于识别的光跳线结构
CN204177908U (zh) 多功能测线仪
CN101852674A (zh) 发光模块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02651545U (zh) 一种自带寻线指示灯的以太网rj45水晶头
CN214097740U (zh) 一种n600二次回路接地故障快速检测电路
CN202444165U (zh) 自带寻线指示灯的增强型千兆以太网跳线的网线
CN102087389A (zh) 一种便于查找的光纤跳线
CN104865494A (zh) 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1928238U (zh) 一种通体发光易识别的跳接线缆系统
CN210894777U (zh) 一种带有发光模块的光纤跳线
CN211603618U (zh) 自感应带灯跳线
CN211348593U (zh) 地线融冰自动接线装置信号线检测装置
CN110687482B (zh) 可视式二次回路综合检测仪
CN113391400A (zh) 一种通体发光易识别的跳接线缆系统
CN202502111U (zh) 一种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
CN109521323A (zh) 一种接口线路通断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7782081U (zh) 一种荧光led智能网络跳线
CN111711034A (zh) 一种带发光二极管的rj45接插件及布线检测方法
CN111551877A (zh) 一种智能插座接线检测装置
CN200996983Y (zh) 便携式校线装置
CN2738262Y (zh) 组合试灯器
CN218896182U (zh) 线束测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