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998U -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4998U
CN219534998U CN202320613824.0U CN202320613824U CN219534998U CN 219534998 U CN219534998 U CN 219534998U CN 202320613824 U CN202320613824 U CN 202320613824U CN 219534998 U CN219534998 U CN 219534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lug
piece
conductive
flat cable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38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阳辉
刘秋顺
许修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ro One Innovative New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ro One Innovative New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ro One Innovative New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ro One Innovative New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38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4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4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4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包括固定件、连接件、充电插头、充电插头支撑组件、导电件和导电排线;固定件的一端与连接件连接;充电插头设置于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上;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通过连接件与固定件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的停留位置;导电件和导电排线设置于固定件的上方;且导电排线的一端与导电件连接,导电排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件并与连接件连接。实现了当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需与其他外接线连接时,通过固定件、连接件和充电插头支撑组件的转动连接使得电子设备无需从保护壳中取出也能连接外接线,进而使与充电插头相适配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不易受到损坏,并且提高了保护壳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设备的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移动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广泛普及,使得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护壳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带充电线路的保护壳主要包括导电件和与导电件电连接的充电插头,且通过与保护壳电连接的外置充电支架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但是,由于该充电插头是固定于保护壳上且与保护壳是一体连接的,当容置于保护壳内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需与其他外接线连接时,该电子设备需从保护壳中取出才能连接外接线,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容易受到损坏且影响保护壳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保护壳内的电子设备需连接外接线时,导致与充电插头相适配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容易受到损坏,且影响保护壳上充电插头使用寿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包括固定件、连接件、充电插头、充电插头支撑组件、导电件和导电排线;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上;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的停留位置;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导电排线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上方;且所述导电排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排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加强件和第一连接线;所述支撑座设置有中空腔体,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充电插头的尾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的尾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金属柱、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金属柱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金属柱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金属柱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连接件贯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使得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排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中空槽体;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于所述中空槽体内;所述导电排线的一端延伸设置于所述中空槽体内。
进一步地,多个磁吸组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电件上;所述导电件上设置有多个导电PIN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其中,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上;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上;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的停留位置;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导电排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导电排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排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包括固定件、连接件、充电插头、充电插头支撑组件、导电件和导电排线;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的停留位置;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上;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导电排线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上方;且所述导电排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排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实现了当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需与其他外接线连接时,通过固定件、连接件和充电插头支撑组件的转动连接使得电子设备无需从保护壳中取出也能连接外接线,进而使与充电插头相适配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不易受到损坏,并且提高了保护壳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的充电插头、充电插头支撑组件、连接件、固定件、导电排线与导电件装配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的充电插头、充电插头支撑组件、连接件、固定件与导电排线与导电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的固定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100、保护壳;1、壳体;2、固定件;21、中空槽体;22、第二凸起部;221、第二通孔;23、第三凸起部;231、第三通孔;24、第二连接线;3、连接件;31、金属柱;32、第一滚轮;33、第二滚轮;4、充电插头;5、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1、支撑座;511、中空腔体;52、加强件;53、第一连接线;54、第一凸起部;541、第一通孔;6、导电件;61、导电PIN针;7、导电排线;8、磁吸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包括固定件2、连接件3、充电插头4、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导电件6和导电排线7;所述固定件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所述充电插头4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上;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通过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固定件2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4的停留位置;所述导电件6和所述导电排线7设置于所述固定件2的上方;且所述导电排线7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6连接,所述导电排线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2并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包括固定件2、连接件3、充电插头4、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导电件6和导电排线7;其中,所述固定件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另外,所述充电插头4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的上方;而所述连接件3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上,使得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可通过所述连接件3实现与所述固定件2的转动连接,从而达到调节充电插头4的停留位置。其中,充电插头4的停留位置至少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转动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至第一位置(即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相平行)时,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带动充电插头4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当转动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至第二位置(即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位于所述固定件2的下方)时,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带动充电插头4脱离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更具体地,所述充电插头4可为TYPE-C公头、Lighting公头等,在此对充电插头4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所述电连接件还设置有导电件6和导电排线7,其中,所述导电排线7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6电连接,所述导电排线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2内并且与所述连接件3电连接;并通过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的连接关系,使得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上的充电插头4通过连接件3、固定件2和导电排线7,实现与导电件6的电连接。具体实施中,当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转动至第一位置(即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相平行)时,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可带动充电插头4插入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座51、加强件52和第一连接线53;所述支撑座51设置有中空腔体511,所述加强件52和所述第一连接线53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511内;所述第一连接线53的一端与所述加强件5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5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稳固充电插头4,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座51、加强件52和第一连接线53;其中,所述支撑座51设置有中空腔体511,所述加强件52和第一连接线53内置于所述中空腔体511内,从而使加强件52和第一连接线53固定于所述支撑座51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线53的一端与所述加强件5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5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使得从所述导电件6传输至所述连接件3的电流到达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上的充电插头4,以确保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加强件52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充电插头4的尾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线53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4的尾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52用于补充连接强度,即防止充电插头4在插入或拔出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由于外露而导致的破损。其中,加强件52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充电插头4的尾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另外,与所述加强件52连接的第一连接线53通过所述加强件52实现与所述充电插头4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线53与所述充电插头4的电流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3包括金属柱31、第一滚轮32和第二滚轮33;所述第一滚轮32设置于所述金属柱31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滚轮33设置于所述金属柱31的另一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的转动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件3包括金属柱31、第一滚轮32和第二滚轮33;所述第一滚轮32和所述第二滚轮33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柱31的两端上,其中,所述第一滚轮32和所述第二滚轮33可绕所述金属柱31旋转。优选地,所述第一滚轮32和第二滚轮33为金属材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滚轮32、所述第二滚轮33与所述金属柱31的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的转动连接,同时实现导电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靠近所述固定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54;所述第一凸起部5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金属柱31的第一通孔5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的支撑座51靠近所述固定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54;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5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541,所述第一通孔541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3上的金属柱31,并且所述第一通孔541的直径与所述连接件3上的金属柱31的直径相适配,使得通过所述第一通孔541的金属柱3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51上,进而使设置于所述支撑座51上的第一连接线53与所述金属柱31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件2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三凸起部23;所述第二凸起部22和所述第三凸起部23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4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部22和所述第三凸起部2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221和第三通孔231;所述连接件3贯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541、第二通孔221和第三通孔231使得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靠近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的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二凸起部22和第三凸起部23,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22和所述第三凸起部23与所述固定件2一体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22和所述第三凸起部23的中间形成了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4相适配的凹槽;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22和所述第三凸起部23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21和第三通孔231;所述第二通孔221和第三通孔231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4上的第一通孔541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从而使得连接件3上的所述第一滚轮32、所述金属柱31和所述第二滚轮33水平贯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21、第一通孔541和第三通孔231,从而实现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件2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线24;所述第二连接线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24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排线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线24;其中,所述第二连接设置于靠近所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线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32抵接,所述第二连接线24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排线7连接,从而实现从所述导电件6、导电排线7、第二连接线24至第一滚轮32的电流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件2上设置有中空槽体21;所述第二连接线24设置于所述中空槽体21内;所述导电排线7的一端延伸设置于所述中空槽体2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上设置有中空槽体21;并且所述导电排线7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6连接,所述导电排线7的一端延伸贯穿设置于固定件2的中空槽体21内,且通过设置于所述中空槽体21内的第二连接线24,使所述导电排线7与所述连接件3实现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多个磁吸组件8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电件6上;所述导电件6上设置有多个导电PIN针6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磁吸组件8均匀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电件6上,优选地,所述多个磁吸组件8上的每个磁吸组件8包括三块磁铁;其中,所述磁吸组件8用于与保护壳配对使用的充电支架上的磁吸组件配对连接,确保所述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稳固贴合于待使用的充电支架上。所述导电件6上设置有多个导电PIN针61,所述导电件6呈X形,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例如环形,矩形,多边形,米字型等。多个导电PIN针61组合成两个交叉成型的长条;优选地,所述导电件6上包括9个导电PIN针61,更具体地,每个长条上设置有5个导电PIN针61,且同一长条上的5个导电PIN针61可独立形成电连接。当所述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需与待连接的充电支架配合使用以进行充电时,将导电件6的其中一个长条上的多个导电PIN针61对准与具有多个导电PIN针61的充电支架,以形成电连接,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保护壳100,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保护壳100包括如上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还包括壳体1;所述固定件2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上;所述充电插头4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上;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通过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固定件2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4的停留位置;所述导电件6和所述导电排线7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所述导电排线7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6连接,所述导电排线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2并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100包括壳体1、固定件2、连接件3、充电插头4、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导电件6和导电排线7;其中,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纳腔;所述固定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且与所述壳体1的底端相适配,使得所述固定件2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上;且所述壳体1的底端上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相适配,使得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可在所述开口内活动;另外,所述充电插头4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的上方;而所述连接件3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固定件2上,使得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可通过所述连接件3实现与所述固定件2的转动连接,从而达到调节充电插头4的停留位置。其中,充电插头4的停留位置至少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转动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至第一位置(即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壳体1底端相平行)时,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带动充电插头4插入容置腔内的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内;当转动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至第二位置(即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位于所述壳体1底端的下方)时,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带动充电插头4脱离容置腔内的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更具体地,所述充电插头4可为TYPE-C公头、Lighting公头等,在此对充电插头4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所述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导电件6和导电排线7,其中,所述导电排线7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6电连接,所述导电排线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2内并且与所述连接件3电连接;并通过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的连接关系,使得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上的充电插头4通过连接件3、固定件2和导电排线7,实现与导电件6的电连接。具体实施中,当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转动至第一位置(即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与所述壳体1底端相平行)时,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5可带动充电插头4插入容置腔内的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包括固定件、连接件、充电插头、充电插头支撑组件、导电件和导电排线;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通过连接件与固定件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的停留位置;充电插头设置于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上;导电件和导电排线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上方;且导电排线的一端与导电件连接,导电排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件并与连接件连接。实现了当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需与其他外接线连接时,通过固定件、连接件和充电插头支撑组件的转动连接使得电子设备无需从保护壳中取出也能连接外接线,进而使与充电插头相适配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不易受到损坏,并且提高了保护壳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连接件、充电插头、充电插头支撑组件、导电件和导电排线;
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上;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的停留位置;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导电排线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上方;且所述导电排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排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加强件和第一连接线;所述支撑座设置有中空腔体,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充电插头的尾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的尾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金属柱、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金属柱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金属柱的另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金属柱的第一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连接件贯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使得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排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中空槽体;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于所述中空槽体内;所述导电排线的一端延伸设置于所述中空槽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多个磁吸组件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电件上;所述导电件上设置有多个导电PIN针。
10.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上;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上;所述充电插头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以用于调节充电插头的停留位置;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导电排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导电排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排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CN202320613824.0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Active CN219534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3824.0U CN21953499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3824.0U CN21953499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4998U true CN21953499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3824.0U Active CN21953499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4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5851B2 (en) Back cover for mobile terminals
TWM438061U (en) Connector module and a male connector and the female connector
CN209313158U (zh) 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EP3051637A1 (en) Motor
CN219534998U (zh)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CN109038844A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9913141U (zh) 一种磁吸式充电结构
CN213366924U (zh) 旋转式磁吸充电线
CN110783737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充电线
CN101267080A (zh) 移动设备转接器
CN2494051Y (zh) 组合式连接器
CN20951616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1907885U (zh) 一种方便插接的磁定位贴壁接口
KR20020086442A (ko) 영구자석 단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2 장치간 전기적 콘택 구조
CN209896742U (zh) 分离式车载充电器
CN213366918U (zh) 旋转磁吸数据线
CN207235276U (zh) 壳体及移动终端
CN219591684U (zh) 保护壳的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9477647U (zh)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CN215418690U (zh) 防失效导电端子和防失效端子组
JP6606371B2 (ja) 端子接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6698848U (zh) 电源适配器及壳体
CN216698894U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组件
CN219937469U (zh) 一种多用途耐弯折充电线
CN220156261U (zh) 一种多功能旅行用斜支撑移动充电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