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450U - 磁通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通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4450U
CN219534450U CN202320857852.7U CN202320857852U CN219534450U CN 219534450 U CN219534450 U CN 219534450U CN 202320857852 U CN202320857852 U CN 202320857852U CN 219534450 U CN219534450 U CN 219534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movable iron
yoke
magnetic yoke
magnetic fl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78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贻鹏
钟允攀
陈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78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4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4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4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磁通变换装置,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该磁通变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置腔的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位于容置腔内且固定于第二磁轭上的永磁体、位于容置腔内且固定于永磁体上的静铁芯、一端与静铁芯抵接且另一端穿过第一磁轭的导向孔伸出至容置腔之外的动铁芯,以及固定于容置腔内且套设于动铁芯外周的线圈;第一磁轭包括第一本体,导向孔贯通第一本体,动铁芯通过与导向孔的内壁配合以径向限位,且动铁芯通过其第一轴肩与第一端面配合以轴向限位,第一端面为容置腔靠近第一磁轭的一面。该磁通变换装置结构简单,且其第一磁轭的零部件结构能够采用模具冲压成型得到,便于制备。

Description

磁通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通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磁通变换装置因其优良的工作稳定性,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断路器和电磁控制开关中并作为执行元件使用。磁通变换装置主要包括永磁体、电磁线圈、动铁芯和弹簧。在正常状况时,动铁芯在永磁体的吸力作用下,保持于吸合位置。当发生诸如过载或短路情形时,互感器会将过载或短路的电流信号发送至电子脱扣器,随后,电子脱扣器的控制器向磁通变换装置发出电子脉冲信号,使电磁线圈通电并产生与永磁体产生的磁通相反的磁通,从而大大降低了永磁体对动铁芯的吸合力,此时,由于打出弹簧的弹力大于永磁体对动铁芯的吸力,因而动铁芯得以释放,向外弹出,并且带动位于磁通变换装置一端的断路器的执行机构,使电路断开。
然而,常规的磁通变换装置由于上磁轭设计不合理,使其零部件存在无法采用模具冲压成型,而只能采用机加工生产制造的问题,这就导致零部件的加工成本增高,进而使得整个磁通变换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通变换装置,该磁通变换装置结构简单,且其第一磁轭的零部件结构能够采用模具冲压成型得到,便于制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磁通变换装置,该磁通变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置腔的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位于容置腔内且固定于第二磁轭上的永磁体、位于容置腔内且固定于永磁体上的静铁芯、一端与静铁芯抵接且另一端穿过第一磁轭的导向孔伸出至容置腔之外的动铁芯,以及固定于容置腔内且套设于动铁芯外周的线圈;第一磁轭包括第一本体,导向孔贯通第一本体,动铁芯通过与导向孔的内壁配合以径向限位,且动铁芯通过其第一轴肩与第一端面配合以轴向限位,第一端面为容置腔靠近第一磁轭的一面。该磁通变换装置结构简单,且其第一磁轭的零部件结构能够采用模具冲压成型得到,便于制备。
可选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打击帽和打出弹簧,打击帽设于第一磁轭背离第二磁轭的一侧,且套设于动铁芯外周;打出弹簧设于打击帽和第一磁轭之间;在动铁芯和静铁芯抵接时,打出弹簧能够提供驱动打击帽朝向远离第一磁轭的方向运动的作用力,且动铁芯能够限位打击帽朝向远离第一磁轭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卡簧,动铁芯的外周壁上凹设有与第一通孔适配的限位部,卡簧设于打击帽背离第一磁轭的一面且套设于动铁芯的限位部处,以使打击帽通过卡簧与动铁芯轴向限位。
可选地,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一端设有限位件;打击帽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通孔,第一凹槽凹设于打击帽背离第一磁轭的一面,第一凹槽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以形成十字形结构;动铁芯背离静铁芯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二通孔,且限位件能够搭接于第一凹槽内。
可选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套设于动铁芯外周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和打击帽抵接、另一端和动铁芯的第二轴肩抵接,第二轴肩位于第一轴肩背离静铁芯的一侧。
可选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套设于动铁芯外周的衬套,衬套位于打击帽和第一磁轭之间;打出弹簧的一端和打击帽抵接、另一端和衬套抵接。
可选地,第一磁轭还包括凸设于第一本体背离第二磁轭一侧的直筒状翻边,导向孔依次贯通翻边和第一本体;衬套具有与翻边适配的配合部,衬套通过配合部与第一磁轭的翻边径向限位。
可选地,打击帽包括环形的第二本体,在动铁芯带动打击帽打出时,第二本体嵌套于衬套的外周;打出弹簧的一端和第二本体抵接、另一端和第四轴肩抵接。
可选地,第一本体为U形结构,第一本体和第二磁轭相互连接以围合形成方形结构;或者,第二磁轭为U形结构,第一本体和第二磁轭相互连接以围合形成方形结构。
可选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固定于容置腔内的线圈骨架,线圈骨架内设有第三通孔,线圈绕设于线圈骨架的外周,永磁体、静铁芯和动铁芯的一端分别置于第三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磁通变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置腔的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位于容置腔内且固定于第二磁轭上的永磁体、位于容置腔内且固定于永磁体上的静铁芯、一端与静铁芯抵接且另一端穿过第一磁轭的导向孔伸出至容置腔之外的动铁芯,以及固定于容置腔内且套设于动铁芯外周的线圈;第一磁轭包括第一本体和凸设于第一本体上的直筒状翻边,动铁芯通过与导向孔的内壁配合以径向限位,且动铁芯通过其第一轴肩与第一端面配合以轴向限位,第一端面为容置腔靠近第一磁轭的一面。本申请提供的磁通变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且第一磁轭的结构简单,其可以在制备时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备,相比于采用机加工制备第一磁轭而言,本申请的第一磁轭的结构采用冲压成型能够便于制备,且能够降低磁通变换装置的制备成本,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通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通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中打出弹簧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击帽、卡簧和动铁芯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通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击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标:10-第一磁轭;11-第一本体;12-翻边;13-导向孔;14-第一端面;20-第二磁轭;21-容置腔;30-永磁体;40-静铁芯;50-动铁芯;51-第一轴肩;52-限位部;53-限位件;54-第二轴肩;60-线圈;70-打击帽;71-第一凹槽;72-第二通孔;73-第二本体;74-止挡部;81-打出弹簧;82-卡簧;821-第一通孔;83-复位弹簧;90-衬套;91-第三轴肩;92-第四轴肩;93-线圈骨架;94-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磁通变换装置,该磁通变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置腔21的第一磁轭10和第二磁轭20、位于容置腔21内且固定于第二磁轭20上的永磁体30、位于容置腔21内且固定于永磁体30上的静铁芯40、一端与静铁芯40抵接且另一端穿过第一磁轭10的导向孔13伸出至容置腔21之外的动铁芯50,以及固定于容置腔21内且套设于动铁芯50外周的线圈60;第一磁轭10包括第一本体11,导向孔13贯通第一本体11,动铁芯50通过与导向孔13的内壁配合以径向限位,且动铁芯50通过其第一轴肩51与第一端面14配合以轴向限位,第一端面14为容置腔21靠近第一磁轭10的一面。该磁通变换装置结构简单,且其第一磁轭10的零部件结构能够采用模具冲压成型得到,便于制备。
其中,上述第一磁轭10和第二磁轭20相互连接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磁轭10和第二磁轭20连接后能够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21,该容置腔21可以参见图1、图8和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磁轭10包括第一本体11之外,还可以包括凸设于第一本体11背离第二磁轭20一侧的直筒状的翻边12,导向孔13依次贯通翻边12和第一本体11。其中,第一本体11和第二磁轭20连接以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21,翻边12位于第一本体11背离第二磁轭20的一侧。第一磁轭10上设有贯通的导向孔13,具体地,该导向孔13通过分别贯通第一本体11和翻边12得到。导向孔13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动铁芯50远离静铁芯40的一端能够自容置腔21内伸出。
上述翻边12呈直筒状,这样,翻边12和第一本体11在制作时将可以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这样,相对于采用机加工制备第一磁轭10而言,本申请能够的制备成本更低。当然,当不设置翻边12时,第一磁轭10在只包括第一本体11时,第一磁轭10也可以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
永磁体30和静铁芯40分别设于上述容置腔21内,且永磁体30固定于第二磁轭20靠近第一磁轭10的一面,静铁芯40固定于永磁体30背离第二磁轭20的一面。
动铁芯50的一端设于容置腔21内且和静铁芯40抵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孔13伸出至容置腔21之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动铁芯50和静铁芯40吸合时,动铁芯50的一端和静铁芯40抵接;当线圈60通电后,动铁芯50将朝向远离静铁芯40的方向运动,此时,动铁芯50本与静铁芯40抵接的一端将与静铁芯4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动铁芯50在运动时,其与导向孔13接触的外周壁和导向孔13的内壁面适配。这样,动铁芯50沿其轴线方向运动时,导向孔13的内壁面将对动铁芯50进行径向限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动铁芯50的外周壁上还设有第一轴肩51,如图2所示,第一轴肩51位于动铁芯50靠近静铁芯40的一端。动铁芯50沿其轴线方向运动时,第一轴肩51能够与第一端面14配合以实现动铁芯50的轴向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4为容置腔21靠近第一磁轭10的一面,即容置腔21的顶面。
线圈60固定于容置腔21内,且套设于动铁芯50的外周。可选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固定于容置腔21内的线圈骨架93,线圈骨架93内设有第三通孔,线圈60绕设于线圈骨架93的外周,永磁体30、静铁芯40和动铁芯50的一端分别置于第三通孔内。
即永磁体30和静铁芯40位于第三通孔内,动铁芯50的一端位于第三通孔内、另一端自第三通孔伸出。
另外,如图2和图5所示,该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密封环94,该密封环94设于第一磁轭10和线圈骨架93之间,用于密封线圈骨架93和第一磁轭10。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磁通变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置腔21的第一磁轭10和第二磁轭20、位于容置腔21内且固定于第二磁轭20上的永磁体30、位于容置腔21内且固定于永磁体30上的静铁芯40、一端与静铁芯40抵接且另一端穿过第一磁轭10的导向孔13伸出至容置腔21之外的动铁芯50,以及固定于容置腔21内且套设于动铁芯50外周的线圈60;第一磁轭10包括第一本体11,导向孔13贯通第一本体11,动铁芯50通过与导向孔13的内壁配合以径向限位,且动铁芯50通过其第一轴肩51与第一端面14配合以轴向限位,第一端面14为容置腔21靠近第一磁轭10的一面。本申请提供的磁通变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且通过将第一磁轭10设置为结构规整的第一本体11(或者,也可以包括在第一本体11上凸设的翻边12,且将该翻边12设置为直筒状),这样,第一本体11在制备时(或者,第一本体11和直筒状翻边12在制备时)可以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备,相比于采用机加工制备第一磁轭10而言,本申请的第一磁轭10的结构采用冲压成型能够便于制备,且能够降低磁通变换装置的制备成本,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在本实施例中,该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打击帽70和打出弹簧81,打击帽70设于第一磁轭10背离第二磁轭20的一侧,且套设于动铁芯50外周;打出弹簧81设于打击帽70和第一磁轭10之间;在动铁芯50和静铁芯40抵接时,打出弹簧81能够提供驱动打击帽70朝向远离第一磁轭10的方向运动的作用力,且动铁芯50能够限位打击帽70朝向远离第一磁轭10的方向运动。
打击帽70设于第一磁轭10背离第二磁轭20的一侧,且套设于动铁芯50外周。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5所示,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套设于动铁芯50外周的复位弹簧83,复位弹簧83的一端和打击帽70抵接、另一端和动铁芯50的第二轴肩54抵接,第二轴肩54位于第一轴肩51背离静铁芯40的一侧。
请参照图7,动铁芯50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轴肩51和第二轴肩54,第一轴肩51和第二轴肩54沿第一方向排布,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二磁轭20和第一磁轭10的排布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60通电后,动铁芯50和静铁芯40分离,打出弹簧81推动打击帽70进而带动动铁芯50快速撞击机构的撞击杆;若动铁芯50与打击帽70通过螺纹等方式硬连接时,动铁芯50质量较大,惯性大,撞击机构的动能大容易损伤撞击杆,这时,复位弹簧83能够起到吸收动铁芯50的撞击能量,减小惯性弹跳的作用。
而当磁通变换装置需要恢复吸合状态时,需要推动打击帽70,打击帽70进而通过复位弹簧83带动动铁芯50复位。
其中,上述打击帽70和动铁芯50的限位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置,例如,下文将以两种形式对打击帽70和动铁芯50的限位方式进行示例说明,如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2和图4,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通孔821的卡簧82,动铁芯50的外周壁上凹设有与第一通孔821适配的限位部52,卡簧82设于打击帽70背离第一磁轭10的一面且套设于动铁芯50的限位部52处,以使打击帽70通过卡簧82与动铁芯50轴向限位。
即,卡簧82设于打击帽70上方,且卡簧82通过第一通孔821卡合与动铁芯50的限位部52处,这样,在线圈60未通电时,卡簧82能够限位打击帽70朝向远离第一磁轭10的方向运动;当线圈60通电时,打击帽70能够通过卡簧82带动动铁芯50朝向远离永磁体30的方向远离。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5至图7,动铁芯50远离静铁芯40的一端设有限位件53;打击帽70上设有第一凹槽71和第二通孔72,第一凹槽71凹设于打击帽70背离第一磁轭10的一面,第一凹槽71和第二通孔72相互连通以形成十字形结构;动铁芯50背离静铁芯40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二通孔72,且限位件53能够搭接于第一凹槽71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限位件53设于动铁芯50远离永磁体30的一端,如图7所示。
打击帽70上设置的第一凹槽71和第二通孔72可参考图6所示,第二通孔72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使得限位件53通过,第一凹槽71的设置是为了使得限位件53与其搭接以对限位件53的轴向运动进行限位。
应理解,在装配打击帽70和动铁芯50时,可以先将动铁芯50设有限位件53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72穿出,然后转动动铁芯50,以使得限位件53搭接于第一凹槽71内,以使得第一凹槽71的槽底对动铁芯50朝向永磁铁的运动形成限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可选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套设于动铁芯50外周的衬套90,衬套90位于打击帽70和第一磁轭10之间;打出弹簧81的一端和打击帽70抵接、另一端和衬套90抵接。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磁轭10除第一本体11之外,还包括凸设于第一本体11背离第二磁轭20一侧的直筒状的翻边12时,衬套90可以具有与翻边12适配的配合部,衬套90通过配合部与第一磁轭10的翻边12径向限位。
本申请设置衬套90,且在衬套90上设置配合部,这样,衬套90通过配合部能够和翻边12配合限位,能够提高磁通变换装置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3,打击帽70包括环形的第二本体73,在动铁芯50带动打击帽70打出时,第二本体73嵌套于衬套90的外周;衬套90的外周设有第四轴肩92,打出弹簧81的一端和第二本体73抵接、另一端和第四轴肩92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本体73套设于衬套90的外周,且在动铁芯50带动打击帽70打出时,第二本体73仍能够至少部分嵌套于衬套90的外周,以使得动铁芯50和打击帽70内部密封,进而使得磁通变换装置能够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
其中,上述打击帽7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二本体73内的止挡部74,止挡部74用于限位第二本体73朝向打击帽70的方向运动,如图3所示。
衬套90的外周可以设有第三轴肩91,第二本体73靠近第一磁轭10的一端可以与第三轴肩91配合。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三轴肩91也可以不设置。
其中,上述止挡部74包括和第二本体73的内壁连接的水平部以及与水平部连接的垂直部(水平部和垂直部上贯通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于供动铁芯50穿过),该垂直部与动铁芯50的轴线方向共线,且垂直部远离水平部的一端延伸至衬套90的空腔内。衬套90设置于打击帽70和第一本体11之间,能够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
在图2和图3所示的方位中,第三轴肩91和第四轴肩92自上而下设置。第二本体73靠近第一磁轭10的一端与第三轴肩91配合,这样,能够缩小打击帽70的径向尺寸。
本申请对第一磁轭10和第二磁轭2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形式设计第一磁轭10和第二磁轭20:
请参照图2和图8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11为U形结构,第一本体11和第二磁轭20相互连接以围合形成方形结构。
请参照图9所示,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磁轭20为U形结构,第一本体11和第二磁轭20相互连接以围合形成方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磁通变换装置的应用场景本申请不做限制,其可以应用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中任何可行的开关器件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置腔(21)的第一磁轭(10)和第二磁轭(20)、位于所述容置腔(21)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二磁轭(20)上的永磁体(30)、位于所述容置腔(21)内且固定于所述永磁体(30)上的静铁芯(40)、一端与所述静铁芯(40)抵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磁轭(10)的导向孔(13)伸出至所述容置腔(21)之外的动铁芯(50),以及固定于所述容置腔(21)内且套设于所述动铁芯(50)外周的线圈(60);
所述第一磁轭(10)包括第一本体(11),所述导向孔(13)贯通所述第一本体(11),所述动铁芯(50)通过与所述导向孔(13)的内壁配合以径向限位,且所述动铁芯(50)通过其第一轴肩(51)与第一端面(14)配合以轴向限位,所述第一端面(14)为所述容置腔(21)靠近所述第一磁轭(10)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打击帽(70)和打出弹簧(81),所述打击帽(70)设于所述第一磁轭(10)背离所述第二磁轭(20)的一侧,且套设于所述动铁芯(50)外周;所述打出弹簧(81)设于所述打击帽(70)和所述第一磁轭(10)之间;在所述动铁芯(50)和所述静铁芯(40)抵接时,所述打出弹簧(81)能够提供驱动所述打击帽(70)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磁轭(10)的方向运动的作用力,且所述动铁芯(50)能够限位所述打击帽(70)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磁轭(10)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通孔(821)的卡簧(82),所述动铁芯(50)的外周壁上凹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821)适配的限位部(52),所述卡簧(82)设于所述打击帽(70)背离所述第一磁轭(10)的一面且套设于所述动铁芯(50)的限位部(52)处,以使所述打击帽(70)通过所述卡簧(82)与所述动铁芯(50)轴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50)远离所述静铁芯(40)的一端设有限位件(53);所述打击帽(70)上设有第一凹槽(71)和第二通孔(72),所述第一凹槽(71)凹设于所述打击帽(70)背离所述第一磁轭(10)的一面,所述第一凹槽(71)和所述第二通孔(72)相互连通以形成十字形结构;所述动铁芯(50)背离所述静铁芯(40)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72),且所述限位件(53)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一凹槽(7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动铁芯(50)外周的复位弹簧(83),所述复位弹簧(83)的一端和所述打击帽(70)抵接、另一端和所述动铁芯(50)的第二轴肩(54)抵接,所述第二轴肩(54)位于所述第一轴肩(51)背离所述静铁芯(4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动铁芯(50)外周的衬套(90),所述衬套(90)位于所述打击帽(70)和所述第一磁轭(10)之间;所述打出弹簧(81)的一端和所述打击帽(70)抵接、另一端和所述衬套(90)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轭(10)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1)背离所述第二磁轭(20)一侧的直筒状翻边(12),所述导向孔(13)依次贯通所述翻边(12)和所述第一本体(11);所述衬套(90)具有与所述翻边(12)适配的配合部,所述衬套(90)通过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磁轭(10)的翻边(12)径向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帽(70)包括环形的第二本体(73),在所述动铁芯(50)带动所述打击帽(70)打出时,所述第二本体(73)嵌套于所述衬套(90)的外周;所述衬套(90)的外周设有第四轴肩(92),所述打出弹簧(8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73)抵接、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轴肩(92)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磁轭(20)相互连接以围合形成方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二磁轭(20)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磁轭(20)相互连接以围合形成方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通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通变换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容置腔(21)内的线圈骨架(93),所述线圈骨架(93)内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线圈(60)绕设于所述线圈骨架(93)的外周,所述永磁体(30)、所述静铁芯(40)和所述动铁芯(50)的一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CN202320857852.7U 2023-04-14 2023-04-14 磁通变换装置 Active CN219534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7852.7U CN219534450U (zh) 2023-04-14 2023-04-14 磁通变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7852.7U CN219534450U (zh) 2023-04-14 2023-04-14 磁通变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4450U true CN219534450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7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7852.7U Active CN219534450U (zh) 2023-04-14 2023-04-14 磁通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4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8964B2 (en) Sealed contact device
EP1768152B1 (en) Contact device
JP5163318B2 (ja) 電磁石装置
JP2020064871A (ja) 接点装置および当該接点装置を搭載した電磁継電器
US6580345B2 (en) Switching device
EP2204825B1 (en) Monostable permanent magnetic actuator using laminated steel core
US20140184366A1 (en) Contact poin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that mounts the contact point device thereon
WO2013183224A1 (ja) 電磁接触器
JP6175764B2 (ja) 電磁接触器
JP6240232B2 (ja) 電磁開閉器
CN219534450U (zh) 磁通变换装置
WO2019065692A1 (ja) 接点装置および当該接点装置を搭載した電磁継電器
WO2014080555A1 (ja) 電磁接触器
TWI670741B (zh) 斷路器
JP2010118206A (ja) 電磁接触器
CN100566987C (zh) 电磁冲床
WO2015122151A1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0215380A1 (zh) 电磁开关器件
CN214313054U (zh) 一种大负载拍合式多极电磁继电器
CN217182126U (zh)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17158086U (zh)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16213216U (zh) 一种动作组件和断路器
CN217182118U (zh)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16624123U (zh) 一种新式触点方式的电磁开关机构
CN210984667U (zh) 断路器的磁通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