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3705U - 一种保护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3705U
CN219533705U CN202320286099.0U CN202320286099U CN219533705U CN 219533705 U CN219533705 U CN 219533705U CN 202320286099 U CN202320286099 U CN 202320286099U CN 219533705 U CN219533705 U CN 219533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rotective
limiting
protection
limi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60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乐
杨猛
李伟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60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3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3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3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框架,用于设置功能板卡,包括保护边框以及保护盖;保护边框包括第一边框以及第二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间设置过渡空间,第一边框靠近过渡空间的一端顶面设置定位柱,定位柱用于安装保护盖;保护盖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与定位柱活动连接。该保护框架内设置的定位柱与保护盖通过卡合连接的形式实现部件间的活动连接,摆脱传统显示屏幕保护边框间使用转角连接件与保护盖进行间接连接的方式,去除了转角连接件与保护盖间的紧固螺钉设计,减少了保护盖与保护边框间的紧固螺钉数量,显著提高了保护框架维修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依托红外技术实现触摸功能的商显交互设备通常由多条外边框拼接构成保护外框架,设备的功能板卡设置于保护外框架的内部,各外边框间的转角拼接位置设置有转角保护盖,转角保护盖用于为保护外框架的外边框转角连接提供间接的连接结构,使保护外边框的外部结构美观,方便功能板卡的装配或拆取,方便检查维修。然而,现有的转角保护盖与保护外框架的外边框间通常采用紧固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螺钉在检修拆装过程中通常存在螺纹滑丝磨损等不良现象,降低转角保护盖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框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所存在的显示设备屏幕保护框架拆装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护框架,用于设置功能板卡,保护框架包括保护边框以及保护盖;保护边框包括第一边框以及第二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间设置过渡空间,第一边框靠近过渡空间的一端顶面设置定位柱,定位柱用于安装保护盖;保护盖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与定位柱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设置有限位曲面,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曲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曲面正对设置并形成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相离形成装配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包括保护部,所述保护部朝向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保护部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边框抵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边框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曲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保护部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边框的抵接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边框的抵接均为光滑面抵接。
进一步地,保护框架还包括转角连接件,所述转角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边框以及所述第二边框,所述转角连接件与所述保护边框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所述转角连接件与所述保护盖朝向功能板卡的一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远离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为曲面,所述保护盖远离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弹性拨片。
上述保护框架内设置的定位柱与保护盖通过卡合连接的形式实现部件间的活动连接,摆脱传统显示屏幕保护边框间使用转角连接件与保护盖进行间接连接的方式,去除了转角连接件与保护盖间的紧固螺钉设计,减少了保护盖与保护边框间的紧固螺钉数量,显著提高了保护框架的整体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框架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框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2、定位柱;13、第一边框;14、第二边框;2、保护盖;21、限位孔;22、第一限位部;23、第二限位部;24、保护部;3、转角连接件;31、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护框架,用于设置功能板卡,保护框架包括保护边框以及保护盖2;保护边框包括第一边框13以及第二边框14,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间设置过渡空间,第一边框13靠近过渡空间的一端顶面设置定位柱12,定位柱12用于安装保护盖2;保护盖2上设置有限位孔21,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活动连接。
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如图4所示,该保护框架用于商显交互设备的外部边缘保护,保护盖2设置于保护边框的转角处,保护盖2可根据实际需要从保护边框上拆卸下,为商显交互设备的拆卸维修提供便利,该保护框架为商显交互设备的显示屏幕所包括的功能板卡提供外侧边缘的保护,对于功能板卡受到该保护框架的围合保护,保护边框作为保护框架中用于对功能板卡起边缘保护的部件,保护边框至少包括两个相对分离的边框,即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间设置有过渡空间,供使用者对显示屏幕进行运维时候拆装使用;保护框架还包括保护盖2,保护盖2设置于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间的过渡空间中以完成保护框架的完整搭建,一般的,过渡空间位于整个保护框架的边缘,并且位于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间具有一定转角的区域,是整个保护框架水平截面上的边角部位,保护盖2完成安装后,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通过保护盖2完成完整连接,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间的缝隙实现闭合,使得保护框架内的功能板卡设置空间实现高度密封,防止功能板卡运行受到粉尘或水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显示屏幕的正常使用;更具体地,第一边框13在过渡空间内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12,定位柱12用于固定保护盖2,保护盖2上设置有限位孔21,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进行配合限位,定位柱12为保护盖2的安装起到预定位作用,保护盖2通过将限位孔21套设于定位柱12外侧的方式保护边框实现连接,定位柱12穿过保护盖2的限位孔21,对保护盖2进行固定,使用者若需将保护盖2从保护框架上拆下,仅需将保护盖2用力外拨,使限位孔21滑出定位柱12,即可实现保护盖2的拆离,使保护边框间的过渡空间外露以进行运维。
综上,该保护框架内设置的定位柱12与保护盖2通过卡合连接的形式实现部件间的活动连接,摆脱传统商显交互设备保护边框间使用转角连接件3与传统保护盖2进行间接连接的方式,去除了转角连接件3与传统保护盖2间的紧固螺钉31设计,减少了保护盖2与保护边框间的紧固螺钉31数量,减少了使用者对保护框架进行拆装所需要的工艺步骤,显著提高了商显交互设备维修时对保护框架进行拆解过程的效率,优化了保护框架对显示设备及其功能板卡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地,保护盖2包括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均设置有限位曲面,第一限位部22的限位曲面与第二限位部23的限位曲面正对设置并形成限位孔21,第一限位部2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23的一端相离形成装配开口。
具体地,保护盖2通过其上设置的两个凸出限位部,即第一限位部22与第二限位部23,形成用于套接定位柱12的限位孔21,第一限位部22与第二限位部23正对的表面包括第一限位曲面,第二限位部23与第一限位部22正对的表面包括第二限位曲面,第一限位曲面与第二限位曲面正对并围合形成限位孔21,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的一端均设置于保护盖2朝向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的另一端相互分离并保持对应位置关系以形成装配开口,装配开口作为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相互套接的通道口,定位柱12可通过装配开口滑入限位孔21内或滑出限位孔21,实现与保护盖2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保护盖2包括保护部24,保护部24朝向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用于设置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保护部24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一边框13抵接,第二侧壁与第二边框14抵接。
具体地,保护盖2所包括的保护部24具有较大面积的表面,可用于设置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并且与第一边框13以及第二边框14相抵接,更具体地,保护盖2包括朝向功能板卡一侧的表面、朝向保护框架外侧的表面、朝向第一边框13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第二边框14的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22的限位曲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22朝向第二限位部23的限位曲面上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用于增强第一限位部22与定位柱12侧壁间的摩擦力,增强第一限位部22与定位柱12侧壁间的防滑效果,即,在其中一个限位部的内侧限位曲面上设置防滑层,另一个限位部的内侧限位曲面上不设置防滑层,可兼顾防滑效果强化与拆卸简易性的两重考虑,使用者需将保护盖2从保护框架上拆下时,第一限位部22上的防滑层使得第一限位部22相较于第二限位部23更难以脱离定位柱12,第一限位部22与定位柱12的接触面可作为拆卸时作用力的作用支点,第一限位部22上的防滑层使得第二限位部23易于从定位柱12上脱离,这样的设计使得防滑层可在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套接时起防滑作用,亦可于限位孔21于定位柱12相离时起支点促进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与保护部24弹性连接。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作为形成限位孔21的部件与定位柱12直接接触,第一限位部22与第二限位部23形成的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进行套接或分离,定位柱12进出定位孔需要限位孔21发生孔径的变化,限位孔21的孔径变化需要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发生位置调整,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与保护部24的连接端具有弹性,即,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与保护部24间进行弹性连接,第一限位部22以及第二限位部23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促进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间拆卸与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与第一边框13的抵接以及第二侧壁与第二边框14的抵接均为光滑面抵接。
具体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作为保护部24上用于与保护边框直接接触的表面,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设计为光滑表面,第一侧壁与第一边框13的抵接以及第二侧壁与第二边框14的抵接均为光滑表面连接,这使得保护盖2与保护边框的接触更直接,保护盖2在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的套接作用下完成固定安装,保护部24的侧壁与保护边框的侧壁间通过光滑连接的方式消除连接处的缝隙,同时优化连接方式,提高了保护盖2的拆装效率,无需使用紧固连接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保护框架还包括转角连接件3,转角连接件3用于连接第一边框13以及第二边框14,转角连接件3与保护边框通过紧固螺钉31连接,转角连接件3与保护盖2朝向功能板卡的一端抵接。
具体地,转角连接件3作为保护框架的连接部件,强化保护框架与功能板卡间的连接有效性。
进一步地,保护盖2远离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为曲面。
具体地,保护盖2远离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为曲面,这样的曲面可防止底保护盖2因转角边缘弧度不合理对使用者造成碰撞伤害。
进一步地,保护盖2远离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弹性拨片,保护盖2上设置弹性拨片,可助力于使用者对保护盖2的拨动作用,提高保护盖2在保护框架上的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框架,用于设置功能板卡,包括保护边框以及保护盖2;保护边框包括第一边框13以及第二边框14,第一边框13与第二边框14间设置过渡空间,第一边框13靠近过渡空间的一端设置定位柱12,定位柱12用于安装保护盖2;保护盖2上设置有限位孔21,限位孔21与定位柱12活动连接。该保护框架内设置的定位柱12与保护盖2通过卡合连接的形式实现部件间的活动连接,摆脱传统显示屏幕保护边框间使用转角连接件3与传统保护盖2进行间接连接的方式,去除了转角连接件3与传统保护盖2间的紧固螺钉31设计,减少了保护框架内的紧固螺钉31数量,减少了使用者对保护框架进行维修拆装时所需要的工艺步骤,显著提高了保护框架的整体使用效率,优化了保护框架对显示设备及其功能板卡的保护效果,避免拆装螺钉重复多次进行,有效解决了显示屏幕保护框架拆装时锁附螺钉工艺流程效率低下、螺纹滑丝磨损等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保护框架,用于设置功能板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边框以及保护盖;
所述保护边框包括第一边框以及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间设置过渡空间,所述第一边框靠近所述过渡空间的一端顶面设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安装所述保护盖;
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定位柱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设置有限位曲面,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曲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曲面正对设置并形成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相离形成装配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包括保护部,所述保护部的朝向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保护部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边框抵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边框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曲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保护部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边框的抵接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边框的抵接均为光滑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保护框架还包括转角连接件,所述转角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边框以及所述第二边框,所述转角连接件与所述保护边框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所述转角连接件与所述保护盖的朝向功能板卡的一端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的远离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为曲面,所述保护盖远离功能板卡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弹性拨片。
CN202320286099.0U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保护框架 Active CN219533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099.0U CN219533705U (zh)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保护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099.0U CN219533705U (zh)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保护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3705U true CN219533705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6099.0U Active CN219533705U (zh) 2023-02-22 2023-02-22 一种保护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3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6772B2 (en) Cover glass to housing interface system
US6744622B2 (en) Slidable cover mechanism for main unit
CN103076857A (zh) 硬盘支架
US7400936B2 (en) Mechanism for rapidly installing and detaching hard disk
US20070178798A1 (en) Model helicopter
JP2011244257A (ja) 表示装置
CN219533705U (zh) 一种保护框架
US2011007534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KR100782177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용 캐비넷
US8434833B2 (en) Mounting assembly
US11644694B2 (en)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structure of glasses side cover
US7697271B2 (en) Portable computer enclosure
US201002084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955742B2 (en) Self-service terminal
CN101937699B (zh) 播放机机芯和具有吸入式机芯的电视机
JP2008241949A (ja) 表示装置
CN201523495U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
TW201313091A (zh) 面板組合
CN101099383A (zh) 具有扬声器护栅的显示装置
US20070053150A1 (en) Casing assembly having tongue-and -groove mechanism for coupling upper and lower casing halves
US20070297126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bezel
CN205647753U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001512A (zh) 易拆卸压扣件
CN109240448A (zh) 一种新型电脑主机箱
CN220965338U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