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3427U -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3427U
CN219533427U CN202223357088.1U CN202223357088U CN219533427U CN 219533427 U CN219533427 U CN 219533427U CN 202223357088 U CN202223357088 U CN 202223357088U CN 219533427 U CN219533427 U CN 219533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rod
supporting rod
cabin cover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70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晓康
刘子博
岳爱东
李文杰
马青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aoqiang Brillia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aoqiang Brillia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aoqiang Brillia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aoqiang Brillia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70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3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3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3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桅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包括安装在机舱罩上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安装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的中部安装有角度传感器,第二横杆的中部安装有航空灯,安装板上安装有机械式风向仪和机械式风速仪,第一支撑杆的底部还连通有向右侧下弯的穿线用的第一弯管,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还连通有向左侧下弯的穿线用的第二弯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安装和更换均较为方便,而且可实时知晓桅杆的状况,确保安全性,此外还具有整洁美观、防水性能优、检测更准确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桅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背景技术
气象桅杆,是在风力发电中常用的一种装置,一般安装在风电机组的机舱罩上,用于对风速和风向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需要确保气象桅杆足够稳定,而传统的单杆式桅杆显然稳定性不够。
对此,现有的气象桅杆一般采用三点支撑的结构:在机舱罩的顶部设置三个安装固定点,三个安装固定点呈三角形,每个安装固定点分别连接一根支撑杆体,三根支撑杆体的顶部设置一安装板来安装风速仪和风向仪等。如此通过三根支撑杆体形成三点支撑,来提升气象桅杆的结构稳定性。
但是,目前装设的该种结构的气象桅杆均为整体式,即各支撑杆体和安装板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成一体,导致在安装时较为麻烦。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还会遇到断裂的问题,此时想要对气象桅杆进行整体更换也是十分困难。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气象桅杆无法提前知晓桅杆的断裂与否,在断裂发生后也无法第一时间知晓进行处理,因此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损失,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象桅杆结构存在的安装麻烦、更换困难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安装和更换均较为方便,而且可实时知晓桅杆的断裂状况,确保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包括三根支撑杆,三根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机舱罩螺栓连接,三根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安装板螺栓连接,
三根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两者呈八字形排布,所述第三支撑杆斜向设置,且和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形成的平面呈锐角;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螺栓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连通有向右侧下弯的第一弯管,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连通有向左侧下弯的第二弯管;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部安装有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部安装有航空灯,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机械式风向仪和机械式风速仪;
所述角度传感器的线缆依次沿所述第一横杆的左半部分、第一支撑杆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一弯管穿入所述机舱罩内部,所述航空灯的线缆依次沿所述第二横杆的左半部分、第一支撑杆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一弯管穿入所述机舱罩内部,所述机械式风向仪和机械式风速仪的线缆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二弯管穿入所述机舱罩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还安装有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所述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的线缆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一弯管穿入所述机舱罩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的线缆通过第一管夹固定,与所述角度传感器的线缆走线重合时通过第二管夹固定,与所述航空灯的线缆走线重合时通过第三管夹固定;所述机械式风向仪和机械式风速仪的线缆通过第四管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螺栓连接于安装板左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螺栓连接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螺栓连接于安装板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螺栓连接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螺栓连接于安装板中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螺栓连接的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第三安装座的四周填充有密封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倒U型支架,所述倒U型支架下方安装所述机械式风向仪、机械式风速仪和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所述倒U型支架上方安装有避雷针。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还包括有第一跨接线和第二跨接线,所述第一跨接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安装板固定且电性连接,另外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跨接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或者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安装螺栓固定且电性连接,另外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机舱罩内的接地点固定且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上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安装所述角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安装所述航空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包括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其结构更加稳定,而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之间采用分体式组装结构,在安装时依序逐次安装,安装方便,在更换时也较为方便,只需拆卸更换对应的零件即可,而无需整体更换。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横杆上设有角度传感器,通过角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掌握桅杆的状况,当检测到桅杆的角度超限时则可以提醒维护人员查看维护,优选地,可以结合当前的风速和风向来判断,例如预先设定角度安全阈值与风速的关系,在当前风速下如果检测的角度超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判断桅杆存在断裂的安全隐患,以排除强风造成的误判,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气象桅杆可以实时知晓桅杆的状态,而且可以在断裂后的第一时间通知到维护人员,甚至可以在断裂发生前就进行更换处理,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合理的走线使得线束合理、整洁,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而且通过设置向下弯曲的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来穿线,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的侧视图。
其中,
第一支撑杆1,第一安装座11,第一弯管12;第二支撑杆2,第二安装座21,第二弯管22;第三支撑杆3,第三安装座31;第一横杆4,角度传感器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横杆5,航空灯51,第二连接板52;安装板6,机械式风向仪61,机械式风速仪62,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倒U型支架64,避雷针65;机舱罩7;第一跨接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包括有三根支撑杆,三根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机舱罩7顶部螺栓固定连接,三根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安装板6螺栓固定连接,三根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第三支撑杆3,其中,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两者呈八字形排布,第三支撑杆3斜向设置,且和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形成的平面呈锐角。该气象桅杆安装在机舱罩7上,且第三支撑杆3位于轮毂一侧,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位于尾部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螺栓连接有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第一支撑杆1的底部连通有向右侧下弯的第一弯管12,第二支撑杆2的底部连通有向左侧下弯的第二弯管22;第一横杆4的中部安装有角度传感器41,第二横杆5的中部安装有航空灯51,安装板6的左右两侧上安装有机械式风向仪61和机械式风速仪62。
其中,角度传感器41的线缆依次沿第一横杆4的左半部分、第一支撑杆1的前侧(靠近轮毂侧)布置并经第一弯管12穿入机舱罩7内部连接控制柜,航空灯51的线缆依次沿第二横杆5的左半部分、第一支撑杆1的前侧布置并经第一弯管12穿入机舱罩7内部连接控制柜,机械式风向仪61和机械式风速仪62的线缆沿第二支撑杆2的前侧布置并经第二弯管22穿入机舱罩7内部连接控制柜。
首先,本实施例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包括有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其结构更加稳定,而且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之间采用分体式组装结构,在安装时依序逐次安装,安装方便,在更换时也较为方便,只需拆卸更换对应的零件即可,而无需整体更换。
其次,本实施例在第一横杆4上设有角度传感器41,通过角度传感器41可以实时掌握桅杆的状况,当检测到桅杆的角度超限时则可以提醒维护人员查看维护,优选地,可以结合当前的风速和风向来判断,例如预先设定角度的安全阈值与风速的关系,在当前风速下如果检测的角度超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判断桅杆存在断裂的安全隐患,以排除强风造成的误判,如此本实施例的气象桅杆可以实时知晓桅杆的状态,而且可以在断裂后的第一时间通知到维护人员,甚至可以在断裂发生前就进行更换处理,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然后,本实施例还通过设置合理的走线使得线束合理、整洁,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而且通过设置向下弯曲的第一弯管12和第二弯管22来穿线,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必要时可在第一弯管12和第二弯管22的端部设置可套设在线缆上的密封塞进行密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板6上的中部还安装有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的线缆沿第一支撑杆1的前侧布置并经第一弯管12穿入机舱罩7内部连接控制柜。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使得检测更加准确,提升容错性。
本实施例中,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的线缆首先通过多个第一管夹间隔固定,当与角度传感器41的线缆走线重合时通过多个第二管夹间隔固定,与航空灯51的线缆走线重合时通过多个第三管夹间隔固定;显然第三管夹的尺寸大于第二管夹,第二管夹的尺寸大于第一管夹。进一步地,角度传感器41的线缆在第一横杆4上,以及航空灯51的线缆在第二横杆5上也分别通过管夹间隔固定。进一步地,机械式风向仪61和机械式风速仪62的线缆通过第四管夹间隔固定。
本实施例中,三根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机舱罩7螺栓固定连接,三根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安装板6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杆1的第一端螺栓固定连接于安装板6左侧,第一支撑杆1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7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座11;第二支撑杆2的第一端螺栓固定连接于安装板6右侧,第二支撑杆2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7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座21;第三支撑杆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6中部,第三支撑杆3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7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座31;第一安装座11、第二安装座21、第三安装座31与机舱罩7之间的缝隙以及紧固螺栓处填充有密封胶,防止雨水进入机舱内部。
本实施例在第一横杆4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42,在第一连接板42上安装角度传感器41,第一连接板42与第一横杆4的螺栓连接点至少为两个,以保证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横杆5上设有第二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板52上安装航空灯51,第二连接板52与第二横杆5的螺栓连接点至少为两个,以保证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安装板6上还设有倒U型支架64,在倒U型支架64的下方安装上述机械式风向仪61、机械式风速仪62和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在倒U型支架64上方安装有避雷针65。
本实施例的气象桅杆还包括有第一跨接线8和第二跨接线(图中未示出),第一跨接线8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安装板6的右侧附近固定且电性连接,另外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支撑杆2的顶部附近固定且电性连接;第二跨接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二支撑杆2的底部附近或者第二安装座21上的安装螺栓固定且电性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机舱罩7内的接地点固定且电性连接。如此确保避雷器的安全接地,必要时可将各连接端子的安装处的漆面去除,进一步提升连接可靠性。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安装和更换均较为方便,而且可实时知晓桅杆的状况,确保安全性,此外还具有整洁美观、防水性能优、检测更准确等优点。
实施例二: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台背景技术所述的气象桅杆断裂的情况,通过本申请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进行替换,下面本实施例对替换改进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S1、机组正常停机后,将塔基柜及机舱柜工作模式旋钮打至manual维护模式;维护人员出舱后必须系好安全带,并使用安全挂锁连接安全带与机舱顶部防坠落挂点。
S2、机舱柜24V全部断电,拆除原气象桅杆,将原气象桅杆上安装的风速仪、风向仪、航空灯拆下,将气象桅杆相关线缆从柜内端子排中甩出,甩出前确认线缆接线顺序及位置。
S3、安装新气象桅杆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使用8套M16×75螺栓将第一支撑杆1上的第一安装座11、第二支撑杆2上的第二安装座21固定在机舱罩7上,螺栓从上往下穿,每个螺栓配合一个M16螺母和两个16平垫圈,螺母旋合位置需要涂抹少量螺纹锁固胶,螺母全部旋入螺纹后暂时不继续紧固,方便组装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
S4、安装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依次将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在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中间的区域从下往上移动,使用8套M12×40不锈钢螺栓分别将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安装在一起,螺栓从外往内穿,每个螺栓配合一个M12螺母和两个12平垫圈,螺母旋合位置需要涂抹螺纹锁固胶,暂时不紧固,方便后续调整。
S5、安装安装板6。使用4套M12×45不锈钢螺栓将安装板6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组装在一起,注意安装板6前后方向,安装板6侧面有螺栓孔的一侧朝向机舱尾部,该螺栓孔用于连接第一跨接线8。每个螺栓配合一个M12螺母和两个12平垫圈,螺母旋合位置需要涂抹螺纹锁固胶,暂时不紧固,方便后续调整。
S6、安装第三支撑杆3。使用4套M16×75螺栓将第三支撑杆3的第三安装座31与机舱罩7顶部固定安装,螺栓从上往下穿,每个螺栓配合一个M16螺母和两个16平垫圈,螺母旋合位置需要涂抹螺纹锁固胶,暂时不紧固,方便后续调整。第三支撑杆3与安装板6中部用一枚M16×100螺栓固定,配合一个M16螺母,两个大垫圈,螺母旋合位置需要涂抹螺纹锁固胶,暂时不紧固,方便后续调整。
S7、螺栓紧固。使用力矩扳手将所有螺栓紧固,分50%和100%力矩两次紧固。以上所有M12螺栓力矩值为56Nm,M16螺栓力矩值为83Nm。
S8、防水处理。使用机舱密封胶将新气象桅杆底部各安装座与机舱罩7之间的缝隙全部密封,将各安装座上的固定螺栓以及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相连接的固定螺栓全部做防水密封(也可将两个弯管的前段部分封闭),确保雨水不会渗入机舱。
S9、连接第一跨接线8和第二跨接线。在第一跨接线8两端分别压接一个KRF70-10铜管端子,使用2个M10螺栓分别连接安装板6与第二支撑杆2顶部的预留螺栓孔,螺母旋合位置需要涂抹螺纹锁固胶,螺栓紧固力矩为46Nm。将第二跨接线的一端从弯管穿入,在机舱内拽出并与机舱罩7铜编织带使用螺栓压接在一起,另一端的端子如果是KRF70-16则使用第二安装座21上4个螺栓中的1个固定;如果是KRF70-10,则使用一颗M10螺栓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上预留的螺纹孔上(已攻丝,不使用则封闭处理)。
S10、将航空灯51线缆有航空插头的一端从第二连接板52下方穿至上方,将线缆航空插头旋入航空灯51连接器,旋紧,将航空灯51使用安装螺栓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2上。将角度传感器41有连接插头的一端从第一连接板42下方穿至上方,将线缆连接插头旋入角度传感器41连接器,旋紧,将角度传感器41使用安装螺栓固定在第一连接板42上。
S11、将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线缆有航空插头的一端从安装板6中部的圆柱座下方穿至上方,将航空插头与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底部的连接器旋紧,将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安装在安装板6中部的圆柱座上。将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的线缆沿左侧第一支撑杆1前侧预留走线架敷设,并使用型管夹+M6螺栓固定(前侧为轮毂往机舱尾部看,下同);角度传感器41的线缆沿左侧第一支撑杆1预留走线架敷设,与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的线缆走线重合时使用/>型管夹+M6螺栓固定;航空灯51线缆沿左侧第一支撑杆1预留走线架敷设,与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和角度传感器41的线缆走线重合时使用/>型管夹+M6螺栓固定。横杆方向的线缆敷设方法参照执行。将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角度传感器41、航空灯51的线缆通过左侧第一支撑杆1下方的第一弯管12穿入机舱,机舱内对线缆进行敷设。
S12、将机械式风向仪61安装在安装板6左侧,机械式风速仪62安装在安装板6右侧,在安装前需将线缆有航空插头的一端从安装孔下方穿至上方,并将航空插头与机械式风向仪61或机械式风速仪62底部的连接器旋紧。机械式风向仪61或机械式风速仪62使用自带大螺母固定在安装板6上。机械式风向仪61或机械式风速仪62的线缆均沿右侧第二支撑杆2预留走线架敷设,使用型管夹+M6螺栓固定。将线缆通过右侧第二支撑杆2下方的第二弯管22穿入机舱,机舱内对线缆进行敷设。
S13、将各线缆敷设进入机舱后,将机械式风向仪61、机械式风速仪62、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角度传感器41、航空灯51的线缆分别接入控制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支撑杆,三根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机舱罩(7)螺栓连接,三根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安装板(6)螺栓连接;
三根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两者呈八字形排布,所述第三支撑杆(3)斜向设置,且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形成的平面呈锐角;所述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螺栓连接有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底部连通有向右侧下弯的第一弯管(12),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底部连通有向左侧下弯的第二弯管(22);所述第一横杆(4)的中部安装有角度传感器(41),所述第二横杆(5)的中部安装有航空灯(51),所述安装板(6)上安装有机械式风向仪(61)和机械式风速仪(62);
所述角度传感器(41)的线缆依次沿所述第一横杆(4)的左半部分、第一支撑杆(1)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一弯管(12)穿入所述机舱罩(7)内部,所述航空灯(51)的线缆依次沿所述第二横杆(5)的左半部分、第一支撑杆(1)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一弯管(12)穿入所述机舱罩(7)内部,所述机械式风向仪(61)和机械式风速仪(62)的线缆沿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二弯管(22)穿入所述机舱罩(7)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的中部还安装有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所述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的线缆沿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前侧布置并经所述第一弯管(12)穿入所述机舱罩(7)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的线缆通过第一管夹固定,与所述角度传感器(41)的线缆走线重合时通过第二管夹固定,与所述航空灯(51)的线缆走线重合时通过第三管夹固定;所述机械式风向仪(61)和机械式风速仪(62)的线缆通过第四管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第一端螺栓连接于安装板(6)左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7)螺栓连接的第一安装座(11);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第一端螺栓连接于安装板(6)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7)螺栓连接的第二安装座(21);所述第三支撑杆(3)的第一端螺栓连接于安装板(6)中部,所述第三支撑杆(3)的第二端设有与机舱罩(7)螺栓连接的第三安装座(31);所述第一安装座(11)、第二安装座(21)、第三安装座(31)的四周填充有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上还设有倒U型支架(64),所述倒U型支架(64)下方安装所述机械式风向仪(61)、机械式风速仪(62)和超声波式风速风向仪(63),所述倒U型支架(64)上方安装有避雷针(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还包括有第一跨接线(8)和第二跨接线,所述第一跨接线(8)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安装板(6)固定且电性连接,另外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跨接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底部或者所述第二安装座(21)上的安装螺栓固定且电性连接,另外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机舱罩(7)内的接地点固定且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4)上设有第一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上安装所述角度传感器(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5)上设有第二连接板(52),所述第二连接板(52)上安装所述航空灯(51)。
CN202223357088.1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Active CN219533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7088.1U CN219533427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7088.1U CN219533427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3427U true CN219533427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7088.1U Active CN219533427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3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8725B2 (en) Solar panel frame clamps mounting a solar panel frame to a purlin
CN201562913U (zh) 一种带电安装具有单螺栓底座驱鸟器的工具
CN219533427U (zh) 一种分体组合式气象桅杆
CN205664082U (zh)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监控用万向支架
CN204887237U (zh) 配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装置
CN201260054Y (zh) 输电线路防鸟挡板
CN204730862U (zh) 配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装置的摄像头安装结构
CN201408846Y (zh) 分支电缆万向可装卸式接头
CN211220392U (zh) 一种夹板紧固式电力钢管塔光缆引下夹具联接件
CN208046183U (zh) 接地引下线贴片组件
CN217135092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计的防水分线盒
CN206164045U (zh) 可快速安装的防鸟刺
CN218039849U (zh) 一种插口式接地线挂接头
CN110725601A (zh) 一种杆塔接地引下线拉线棒
CN217742902U (zh) 一种用于110kV输电架空线路的驱鸟装置
CN219739321U (zh) 一种用于空温式汽化器的防雷接闪装置
CN2168914Y (zh) 玻璃钢绝缘横担
CN114171945B (zh) 一种不停电间接安装验电接地环方法
CN207199391U (zh) 腔室避雷器装置
CN219980408U (zh) 一种架空线路用的防雷装置
CN212462348U (zh) 一种用于开关柜铜排保护的装置
CN219262591U (zh) 一种发电机组防雷接地结构
CN114006339A (zh) 便携型输电线缆固定装置
CN217590185U (zh) 一种单回路架空出站转电缆的门架结构
CN214254770U (zh) 电力配电网接地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