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269U - 蒸发器以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以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269U
CN219531269U CN202320400897.1U CN202320400897U CN219531269U CN 219531269 U CN219531269 U CN 219531269U CN 202320400897 U CN202320400897 U CN 202320400897U CN 219531269 U CN219531269 U CN 219531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ing
steering
evaporato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08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
王学兵
李涛
程昆鹏
史鹏伟
毕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4008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蒸发器以及冰箱,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多联排加热管,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于蒸发器主体的两侧;多联排加热管设置于蒸发器主体的下方,且多联排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多联排加热管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多个加热管组以及多个弯折设置的转向管;竖直管通过转向管连接至加热管组;多个加热管组之间通过转向管进行连接,且转向管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三。实现了提高加热化霜效率、增大加热化霜均匀度,防止产生残冰排水口堵塞的效果。

Description

蒸发器以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以及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是一种常见的冰箱,其在制冷时,利用风扇使冷风强制循环,从而带走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分。水分会凝结于冰箱内设置的蒸发器的翅片及盘管表面,进而形成霜层,霜层的存在会使冰箱的制冷性能变差,所以蒸发器的需具备表面自动化霜功能。
目前的蒸发器为实现自动化霜功能,一般会在底部设置有化霜加热管。化霜加热管主要通过加热使得霜层融化,融化后的水从冰箱排水口排出,进而达到化霜效果。化霜加热器的结构形态对化霜性能有较大影响,现有的化霜加热器结构形态一般为L型或者U型。其中,L型结构具备一个弯折部分的管路,U形结构具备两个弯折部分的管路,两者均使用石英管进行加热。然而,L型和U型的化霜加热器长度较短,且其形成的分布空间狭窄,仅能对单一管路附近的区域进行加热化霜,进而导致蒸发器在化霜期间接受的热量较少,且接受热量不均匀,这就容易导致化霜产生大量残冰并凝结于排水口,在化霜效率低的同时易造成排水口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蒸发器以及冰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蒸发器底部的化霜加热管长度较小且空间分布狭窄,导致加热化霜时换热效率低下且受热不均匀,进而导致化霜效率低下及排水口堵塞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多联排加热管,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两侧;所述多联排加热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下方,且所述多联排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所述多联排加热管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多个加热管组以及多个弯折设置的转向管;所述竖直管通过所述转向管连接至所述加热管组;多个加热管组之间通过转向管进行连接,且所述转向管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三。
进一步地,所述多联排加热管中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分别记为第一竖直管以及第二竖直管;所述多个加热管组包括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所述多个弯折设置的转向管包括第一转向管、第二转向管、第三转向管以及第四转向管;所述第一竖直管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一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三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竖直管的底端;其中,所述第一转向管、所述第三转向管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向管、所述第四转向管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向管在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中截面上的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三转向管在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中截面上的第二投影呈现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范围为30至7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组在所述蒸发器主体底端平面上的第三投影与所述第三管组在所述蒸发器主体底端平面上的第四投影呈现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范围为5至1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组包括第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竖直管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加热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管组;所述第三管组包括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竖直管的底端通过所述第四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加热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加热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管组;所述第二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组以及所述第三管组下方;所述第二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部以及多个加热管;所述多个加热管之间均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管组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均设置为所述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三加热管以及第四加热管;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一管组;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至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三管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二端高于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均开设有固定槽;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开设有第一固定槽以及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开设有第三固定槽以及第四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三转向管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第一转向管相适配;所述第三固定槽与所述第三管组相适配,所述第四固定槽与所述第二转向管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槽以及所述第四固定槽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用于增大所述多联排加热管与所述固定槽的换热效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蒸发器,还包括冰箱主体;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冰箱主体内部。
基于上述结构及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蒸发器采用多联排加热管进行加热化霜,增大加热管的总长度以增大换热效率,同时将加热管进行多次转向布置以对蒸发器进行多层次均匀加热化霜,实现了提高化霜效率、增大加热均匀度,防止排水口堵塞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中多联排加热管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中多联排加热管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中多联排加热管的另一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中第一固定部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中第二固定部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为:10、蒸发器;100、蒸发器主体;200、多联排加热管;210、竖直管;211、第一竖直管;212、第二竖直管;220、加热管组;221、第一管组;2211、第一加热管;222、第二管组;2221、第三加热管;2222、第四加热管;2223、弯折部;223、第三管组;2231、第二加热管;230、转向管;231、第一转向管;232、第二转向管;233、第三转向管;234、第四转向管;300、第一固定部件;310、第一固定槽;320、第二固定槽;400、第二固定部件;410、第三固定槽;420、第四固定槽;500、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10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10,包括蒸发器主体100、多联排加热管200,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分别设置于蒸发器主体100的两侧;多联排加热管200设置于蒸发器主体100的下方,且多联排加热管200的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多联排加热管200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210、多个加热管组220以及多个弯折设置的转向管230;竖直管210通过转向管230连接至加热管组220;多个加热管组220之间通过转向管230进行连接,且转向管230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三。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主体100具体可包括蒸发器10翅片以及蒸发器10盘管,其中多个蒸发器10翅片并列排布,多个蒸发器10盘管弯折穿插连接至多个蒸发器10翅片中。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可设置为固定板的形式,且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可与蒸发器主体100中的蒸发器10翅片并列布置,并可分别固定连接至蒸发器主体100两侧,其中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可通过与蒸发器10盘管连接的方式连接至蒸发器主体100。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用于将多联排加热管200连接至蒸发器主体100下方,其中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可使多联排加热管200中的加热管组220或者转向管230贯穿自身主体来实现对多联排加热管200的固定。
多联排加热管200设置于蒸发器主体100的下方,其通电后可发出热量,对位于其上方的蒸发器主体100进行加热化霜。多联排加热管200设置为包括多个加热管组220以及转向管230的多联排管道结构,多个加热管组220通过转向管230进行延伸方向变化以及位置变化,以形成多个不同位置的发热源,进而对蒸发器主体100进行均匀加热化霜。其中,转向管230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对加热管组220进行多个角度的转向,例如可对加热管组220进行180度的转向,以使将要延伸出蒸发器主体100下方范围的加热管路拐弯回到蒸发器主体100下方。多联排加热管200的头尾两端设置为竖直管210,竖直管210为竖直方向的加热管,其可通过连接导电棒、熔断器、接线端子等元件实现对多联排加热管200整体的通电加热;位于多联排加热管200头尾两端之间的加热管组220以及转向管230均可发出热量,同时由于加热管组220进行多次转向延伸,其总长度相较于一般的单一加热管较长,进而其换热面积也较大,换热效率更高。同时,由于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均与多联排加热管200连接,多联排加热管200产生的热量还可有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传递至蒸发器主体100,其中热量可先传递至与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连接的蒸发器10盘管,再由蒸发器10盘管传递至蒸发器10翅片,实现整体的进一步化霜。其中,竖直管210、加热管组220以及转向管230为一体成型。
另外若多个加热管组220进行并列加热时,其加热平面位于同一平面,无法进行均匀加热。因此可将多个加热管组220进行分散设置,其可在蒸发器主体100下方形成多方位的立体加热。具体地,可通过设置转向管230的转向角度,以及转向管230本身的延伸方向,来改变不同加热管组220的延伸方向和所处位置,从而将不同加热管组220设置于不同高度、不同水平面的位置,从多个不同的高度和水平面对蒸发器主体100进行均匀的加热化霜。
在一实施例中,多联排加热管200中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210分别记为第一竖直管211以及第二竖直管212;多个加热管组220包括第一管组221、第二管组222以及第三管组223;多个弯折设置转向管230包括第一转向管231、第二转向管232、第三转向管233以及第四转向管234;第一竖直管211的底端通过第一转向管231连接至第一管组221的第一端;第一管组22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向管232连接至第二管组222的第一端;第二管组22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向管233连接至第三管组223的第一端;第三管组223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向管234连接至第二竖直管212的底端;其中,第一转向管231、第三转向管233设置于靠近第一固定部件300的一侧;第二转向管232、第四转向管234设置于靠近第二固定部件40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2,第一管组221、第二管组222以及第三管组223的延伸方向均可设置为沿第一固定部件300与第二固定部件400连线的方向进行延伸布置,以在长度限制范围内对蒸发器主体100进行充分加热化霜。同时,第一加热管2211组220、第二加热管2231组220、第三加热管2221组220还可设置为位于不同高度,且在水平面的投影上互不重合,以对蒸发器主体100进行均匀的加热化霜。第一转向管231、第二转向管232、第三转向管233以及第四转向管234均设置在靠近第一固定部件300或者第二固定部件400的一侧,亦可最大限度地增加第一加热管2211组220、第二加热管2231组220以及第三加热管2221组220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向管232在蒸发器主体100的中截面上的投影与第三转向管233在蒸发器主体100的中截面上的投影呈现第一夹角;第一夹角范围为30至70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4,第二转向管232以及第三转向管233均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进而可将第一加热管2211组220、第二加热管2231组220以及第三加热管2221组220设置于不同的角度方位,实现不同位置的加热化霜。其中,第一夹角的优选取值为50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组221在蒸发器主体100底端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三管组223在蒸发器主体100底端平面上的投影呈现第二夹角;第二夹角范围为5至15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组221与第三管组22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也呈现一定的夹角,且第二夹角的范围将第一管组221和第三管组223限制在蒸发器主体100的下方,不会造成热量流失。其中,第二角度的优选取值为10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组221包括第一加热管2211;第一竖直管211的底端通过第一转向管231连接至第一加热管2211的第一端;第一加热管221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向管232连接至第二管组222;第三管组223包括第二加热管2231;第二竖直管212的底端通过第四转向管234连接至第二加热管2231的第二端,第二加热管223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向管233连接至第二管组222;第二管组222设置于第一管组221以及第三管组223下方;第二管组222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部2223以及多个加热管;多个加热管之间均通过弯折部2223连接;第二管组22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均设置为加热管。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3,第一加热管2211、第二加热管2231以及第二管组222中包括的多个加热管均为直向延伸的加热管,其中第二管组222设置于第一管组221以及第二管组222的下方,可使得第一管组221、第二管组222以及第三管组223位于不同高度,进而实现均匀加热。具体地,当第二管组222中的弯折部2223数量为一个时,第二管组222可呈现“V”型结构;当弯折部2223数量为两个时,第二管组222可呈现“N”或“Z”型结构;当弯折部2223数量为三个时,第二管组222还可呈现“W”型结构。通过设置弯折部2223,第二管组222可大幅提升蒸发器主体100下方的空间利用率,并可通过弯折进一步实现不同方位的加热化霜。其中,还可设置第一管组221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三管组223的第一端、第二端均位于不同高度(可利用设置第二转向管232和第三转向管233的特定弯折角度实现),以实现更加分散的空间状态,进行更加均匀的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管包括第三加热管2221以及第四加热管2222;第三加热管222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向管232连接至第一管组221;第三加热管2221的第二端通过弯折部2223连接至第四加热管2222的第一端;第四加热管222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向管233连接至第三管组223。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3,第二管组222包括两个加热管,即为第三加热管2221以及第四加热管2222,且第三加热管2221和第四加热管2222之间通过弯折部2223连接,使得第二管组222呈现“V”型结构,进而,第二管组222所处的空间可被更大限度地利用,第三加热管2221和第四加热管2222可填补较大的空间,进行均匀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加热管2221的第一端高于第三加热管2221的第二端;第四加热管2222的第二端高于第四加热管2222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3,第三加热管2221与第四加热管2222的倾斜方向不同,进而可更大幅度地利用空间,实现进一步的均匀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件300与第二固定部件400均开设有固定槽;其中,第一固定部件300开设有第一固定槽310以及第二固定槽320;第二固定部件400开设有第三固定槽410以及第四固定槽420;第一固定槽310与第三转向管233相适配,第二固定槽320与第一转向管231相适配;第三固定槽410与第三管组223相适配,第四固定槽420与第二转向管232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5及图6,固定槽均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件300以及第二固定部件400靠近底端的部分。具体地,第一固定槽310与第三转向管233相适配,第三转向管233弯折后,由第一固定槽310的外侧穿插进入蒸发器主体100下方的空间,再与第三加热管2221组220连接;第二固定槽320与第一转向管231相适配,第一转向管231由第二固定槽320外侧弯折穿插进入蒸发器主体100下方的空间,再与第一加热管2211组220连接;第三固定槽410与第三管组223相适配,使得第三管组223由蒸发器主体100下方空间穿插出第三固定槽410外侧的空间,并连接至第四转向管234,如此设置的原因为,可为第二竖直管212连接的其他元件提供充足空间;第四固定槽420与第二转向管232相适配,第二转向管232由蒸发器主体100下方空间经由第四固定槽420穿插进入第四固定槽420外侧空间,在弯折后再次经由第四固定槽420穿插进入蒸发器主体100下方的空间。固定槽为多联排加热管200整体提供了连接支撑,并可将热量进一步传导至蒸发器主体100进行加热化霜。其中,为适应各自对应管路的结构形态,每一固定槽可对应设置为长直孔或者十字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310、第二固定槽320、第三固定槽410以及第四固定槽420均设置有翻边500。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5及图6,翻边500用于增大多联排加热管200与固定槽的换热效率。翻边500为固定槽进行加工时一体成型的结构,其可设置为朝向蒸发器主体100下方空间延伸,以进一步接收来自多联排加热管200的热量。其中,还可在固定槽中管路安装进入固定槽的入口一侧设置固定弯边,以防止管路滑脱,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如上所述的的蒸发器10,还包括冰箱主体;蒸发器10设置于冰箱主体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蒸发器10的冰箱可实现冷冻物品中蒸发水分的高效排出,并防止堵塞,进而保证了冰箱整体的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蒸发器以及冰箱。其中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多联排加热管,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两侧;所述多联排加热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下方,且所述多联排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所述多联排加热管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多个加热管组以及多个弯折设置的转向管;所述竖直管通过所述转向管连接至所述加热管组;多个加热管组之间通过转向管进行连接,且所述转向管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三。其中冰箱包括如上所述的的蒸发器,还包括冰箱主体;蒸发器设置于冰箱主体内部。基于上述结构及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蒸发器采用多联排加热管进行加热化霜,增大加热管的总长度以增大换热效率,同时将加热管进行多次转向布置以对蒸发器进行多层次均匀加热化霜,实现了提高化霜效率、增大加热均匀度,防止排水口堵塞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主体、多联排加热管,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两侧;所述多联排加热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下方,且所述多联排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
所述多联排加热管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多个加热管组以及多条弯折设置的转向管;所述竖直管通过所述转向管连接至所述加热管组;多个加热管组之间通过转向管进行连接,且所述转向管的数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排加热管中设置于两端的竖直管分别记为第一竖直管以及第二竖直管;所述多个加热管组包括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所述多个弯折设置的转向管包括第一转向管、第二转向管、第三转向管以及第四转向管;
所述第一竖直管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一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三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管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竖直管的底端;
其中,所述第一转向管、所述第三转向管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向管、所述第四转向管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管在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中截面上的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三转向管在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中截面上的第二投影呈现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范围为30至7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组在所述蒸发器主体底端平面上的第三投影与所述第三管组在所述蒸发器主体底端平面上的第四投影呈现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范围为5至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组包括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竖直管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加热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管组;
所述第三管组包括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竖直管的底端通过所述第四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加热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加热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管组;
所述第二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组以及所述第三管组下方;所述第二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部以及多个加热管;所述多个加热管之间均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管组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均设置为所述加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三加热管以及第四加热管;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一管组;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至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向管连接至所述第三管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三加热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二端高于所述第四加热管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均开设有固定槽;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开设有第一固定槽以及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开设有第三固定槽以及第四固定槽;
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三转向管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第一转向管相适配;所述第三固定槽与所述第三管组相适配,所述第四固定槽与所述第二转向管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槽以及所述第四固定槽均设置有翻边。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还包括冰箱主体;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冰箱主体内部。
CN202320400897.1U 2023-03-06 2023-03-06 蒸发器以及冰箱 Active CN219531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0897.1U CN219531269U (zh) 2023-03-06 2023-03-06 蒸发器以及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0897.1U CN219531269U (zh) 2023-03-06 2023-03-06 蒸发器以及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269U true CN219531269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0897.1U Active CN219531269U (zh) 2023-03-06 2023-03-06 蒸发器以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959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10890371B2 (en) Freezing refrigerator
US7028764B2 (en) Refrigeration evaporator
JP4796800B2 (ja) 蒸発器
JP2003194452A (ja) 冷蔵庫用蒸発器の除霜装置
CN204787982U (zh) 一种翅片及含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US9618269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tube arrangement for air conditioner
US20170057320A1 (e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CN105091413B (zh) 换热器
US9528779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5004210A (zh) 一种翅片及含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JP2007046868A (ja) 蒸発器
CN219531269U (zh) 蒸发器以及冰箱
JP2016148480A (ja) 熱交換器
CN209744774U (zh) 换热器、换热组件和换热系统
CN208332759U (zh) 冰箱用微通道蒸发器
US20200088451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applications
KR20090033743A (ko) 핀 튜브형 열교환기
CN211373320U (zh) 具有去霜功能的制冷管路组件、蒸发器及制冷设备
CN213066641U (zh) 蒸发器和制冷设备
CN110440062B (zh)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JP3918284B2 (ja) クロス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US20140034272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7274514U (zh) 空调系统及换热器
KR100314186B1 (ko) 증발기용 트라이 튜브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